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5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举步欲上台阶,却有两名内侍从门边各跨一步,挡住她道,“贵妃娘娘,陛下正在安歇,任何人无诏不得入见。”

    谢金莲只是奇怪了一下,这里并非寝殿还安歇!

    便听到殿内传出女子忍无可忍的呻吟声,她瞬时什么都明白了。

    内侍如两扇门拦着,她是进不去的,谢金莲一甩手转头便走。即便身为贵妃,此时她也要为个宫人让路。

    就这么快步回来见柳玉如,皇后问道,“金莲,你可与陛下讲了?”

    谢贵妃“嗯”了一声,说,“我听内侍讲陛下已喝多了,不便来。”说罢退到一边。

    皇后道,“也好,喝些酒正可解他劳乏,明日必赶来见新皇子,再说还要等他为皇子起名字。”

    婆子忙了这一阵,殷妃母子平安,她也很有功成名就的意思,擦着额上的汗道,“婆子接生无数可也怪了,陛下得子便是皇子,一个公主都没有!”

    谢贵妃道,“妈妈你真是老糊涂了,永宁公主是什么?难道不是公主?”

    苏殷知道谢金莲的意思,虽然虚弱,也插话道,“是啊,就算我们都生皇子,陛下也不缺公主呢!”

    谢金莲听了,便不再想什么公主。

    大喜之日,她不敢将皇帝“安寝”之事回禀皇后,跟任何人都不能说,便退在后边咬起牙想――此时那个以呻吟声、让她这个堂堂的贵妃却步的、该死的宫女到底是谁。
………………………………

第1276章 至虚不大补

    次日,皇帝还未起呢,皇后便听说谢金莲那里出事了,贵妃不知因为什么事,对两名宫女大发雷霆。

    谢金莲派人叫来内给使叶玉烟,她余气未消地、让叶玉烟将两名宫女一起给她痛罚。

    原因是一早,这两人在被贵妃从别殿叫来的时候――她们本不是贵妃处的侍女――这两名宫女对贵妃极度失礼,端着东西进来时,有些一拐一拐的。

    也许她们有些虚张声势,宫女只是要表示、或暗示什么事情,但正是她们这个样子惹到谢贵妃勃然大怒,想到了自己昨日的闭门羹。

    处责宫人之事是掖庭局负责,至少也该由宫闱令来做,贵妃不会不知……叶玉这样想着,却不提示,而是命两名宫妇将她们带离了贵妃处。

    一开始,两名宫女尚有些仗势,在谢贵妃面前,她们还有些惧怕。但在内给使这里,又是个女学生,她们还有些胆子,对叶玉烟道,

    “你不能如何我们吧,昨晚我们刚刚为陛下侍寝了!”

    叶玉烟妒火中烧,脸上笑着故意道,“你们可真大胆,竟敢胡说!我只听贵妃娘娘的,是娘娘吩咐我罚你们,罚错了自有娘娘担待!”

    她对执罚的两名强壮宫妇使个眼色道,“给我狠打!”

    宫妇手中各拿一根藤鞭,不由分说将两个宫女按住,宫女怎抵得过常做粗活儿的壮妇,藤鞭重重的抽了下来……

    直到宫闱令闻讯赶过来时,两名昨晚刚刚为金徽皇帝侍寝的年轻宫女已经遍体鞭痕。

    其中一个鲜血浸红了裙子――叶内给史身后是贵妃,这个女学生眼里不揉沙子的站在旁边观罚,宫妇们知道该怎么做。

    她们毫不留情,知道藤鞭抽在哪里、才最能让不知好歹的宫女长长记性。

    宫闱令大惊失色,责问叶玉烟道,“叶内给史,这有些过了,你总该知道是怎么回事!万一陛下见责,你我、贵妃都担不起的!”

    叶玉烟这才稍稍有些害怕,分辨道,“公公,我有什么办法,是贵妃让重罚的,我岂敢放水!”说罢,她走了。

    等皇后接到消息的时候,一名宫女已经不甘羞辱、投了太液湖。

    皇帝此时已起,正准备着去含元殿上朝,皇后亲自赶来,对他说了这件事情。虽然她还不知事情真正的缘委,但人命关天,“不知金莲生了什么气,罚得这样狠!”。

    皇帝只听她一说两个宫女,便有些心虚地应道,“这是家事,你去处置便可。”说罢便起身去了含元殿。

    皇后马上细察此事,亲自去问过了谢贵妃,谢金莲见出了人命,已有些怕了,不得不讲出实话。

    皇后有些难过,但仍责备贵妃道,“陛下要做的事,你怎么能怪到她们的头上!那也是一条人命!再说明知他独自喝酒,我们却都跑开了,这怪谁?”

    谢金莲道,“可是姐姐……你说过众志成城……而我只是看她们拐呀拐的气人,也未说这么狠打,谁知叶玉烟她……”

    皇后将叶玉烟叫过来,狠狠斥责一番,不让她再居内给使管事,罚去掖庭宫做一般的宫女。

    皇后又说了宫闱令几句,让他设法去死去的宫女家中联系,多多给些补偿,也不必说什么短见。

    皇后想起先前的事,对宫闱令道,“你派人去见她家人,只说她为救落水皇子奋不顾身……”

    对另一未寻短见的宫女,皇后亦是多施抚慰。

    一个宫女,在大明宫中因为某事被贵妃责罚,这事再常见不过。致于叶玉烟施罚过重、致宫女投湖,这事在以往都不算什么新奇,后宫中女子之间的倾轧,有时令男子都闻之变色。

    但皇后依然对谢金莲的脾气的些吃惊,最后对她道,“我就不生气么?但你就不知这几日是什么局面?你还敢多事!”

    ……

    含元殿,金徽皇帝回京后的第一次朝会。

    息朝时间已经过久了,三省、六部、九卿都有数不清的事要奏禀,以便皇帝定夺。晋王李治向朝臣们通报了龙兴牧场一行的经过,又说了幽州牧场集兵一事。皇帝心情不错,并未过多受到两名宫女影响,他意气风发地对众臣道,

    “朕外边的大事已了,接下来各部只须各司其责,以保北方屯田、南方民众自垦、以及盐税、南方兴业之事顺利实施起来,那么朕便可松快几日了!”

    他想起了徐惠,开口问赵国公道,“国公,朕在潼关与你提到的徐太妃一事,不知你琢磨没有……朕意,可令她今后同朝参加集会,有什么事也方便,但不知给她什么职位为佳?”

    赵国公有些吞吐,不得不低着头、眼都不上抬地起身回道,“陛下,徐太妃之事……陛下还未知晓么?”

    长孙无忌以为,皇帝昨晚回宫,皇后总该将事对他讲了,看来皇后也有担心,未对皇帝提徐惠的事。

    皇帝惊讶的问道,“徐太妃能有何事?”

    赵国公语调一哽,回道,“陛下,徐太妃她、她已……过世了!”

    金徽皇帝恍若未闻,笑道,“舅父国公,你可真能开玩笑,朕临出京还见过她的!”说到此,皇帝看到底下班列里闪出一人,此人泪流满面,对上开言奏道,

    “陛下,都是小女命中受不起陛下隆恩,她、她确实已不在了!”

    此人乃是徐惠之父,五十二岁的果州刺史徐孝德。

    他竟然不在果州任上。皇帝傻傻地坐在那里,赵国公和徐孝德的话虽然不多,足以将他击得蒙头转向。

    他离京时徐惠仍好好的,还有两份徐惠亲自拟定的稿件送到潼关去,皇帝派着赵国公和江夏王从潼关回来后,他最后只在潼关多滞留了五六天――送那些过关的屯田军士。

    再加上回来的路上时间,总共不过七日。

    徐惠,这可是他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皇帝已经有过打算,慢慢让她多担些职责,不久前,皇帝曾在潼关对赵国公和江夏王说,请两位老臣多指点徐惠,不令她出什么错厄。

    因为她,将是有史以来第一位的女尚书令。

    众人看到,金徽皇帝端坐在龙书案后,一动也不动,但他的脸上由苍白慢慢涨至紫红,众人屏气。

    徐孝德不禁落泪,再奏道,“陛下!这是小女无福,与别人无干!陛下更不必为她难过,不然万一陛下龙体有欠,便是她的罪过了!”

    良久,金徽皇帝猛然暴发出一声怒吼,“这是怎么回事!!!”

    徐孝德跪倒伏地,悲痛不能自抑、终至嚎啕,奏道,“陛下请息怒――生死有命啊――”

    只听金徽皇帝喃喃道,“父皇……难道你才是对的……”有些人不知所云揣摩他话中的意思,

    只有江夏王劝道,“陛下节哀,微臣与赵国公从潼关返回时,徐太妃已病重难医了!是皇后向赵国公和微臣提议,速给果州去信,徐惠总不致有过多遗憾,因她临终见到了徐刺史……”

    “她是什么病?”皇帝悲愤地问,“朕走时她还好好的。”

    太医署有官员出班,在殿下很远的地方现身出来,奏道,“禀陛下,徐太妃一月多前,曾在西海池夜坐生寒,病刚刚好,此次再患了脏脾不调,最后连药也服不进去,以致不治!”

    皇帝以令人毛骨悚然的声调、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脏脾不调!你当朕什么都不知么!!”

    回话之人听了,一下子跪倒,回道,“回陛下……”

    皇帝挥挥手道,“滚起来,说不出新鲜的便不要再说了!”

    他问长孙无忌道,“国公,即然事已如此,那你与王爷回京后、为什么并未给朕传信?”

    赵国公已经听出,皇帝语调中对自己也不掩饰不悦,他回道,“陛下,徐惠临终时,不让给陛下传信……她说移府军屯乃是大事,不能打扰陛下。”

    “她此时在哪里?”皇帝问。

    “陛下,徐惠此时依然停柩于安仁殿,以待陛下。”

    皇帝听罢,立即踉跄起身,吩咐道,“自朕离京之日起,凡接触过徐太妃者,有一个算一个,都须准备等朕问话。朕此时要去安仁殿,散朝!”

    长孙无忌听了,心头不由一阵狠颤,他给褚遂良、江夏王使个眼色,两人会意,在皇帝身后相随。

    ……

    安仁殿,弥漫着一丝若隐若现的苦涩之气,皇帝举步一进,便闻出这是凝血宝珠的味道。看来,皇后昨晚是有意瞒着自己了。

    昨晚一回大明宫,皇帝便察觉到柳玉如等人的神色不大对,他只是以为,这是女人们久别思念之故。

    此时再回想一下丹凤门外众臣相迎的场面,便更清楚了――他们并未像往常一样,到城外相接――因为那样的话,回来的路上便有更多的功夫说话。

    只有个许敬宗因为是万年县令,他不得不出面。

    而那时,皇帝还有闲心给贤妃出作诗的题目。

    在丹凤门下便没有这层顾虑,至少有皇后等人在,这些大臣们借故匆匆离开――也就有个理由了!

    凝血珠的光芒直接将皇帝引过来,徐惠此时静静地躺于她的床上,半边的床幔遮住了她的脸。

    小太监徐韧正站在姐姐的床边,见到皇帝到了,他不是上前见驾,而是再往床边退了退,紧张地说道,“陛陛下,姐姐说……不让朕下看她的脸!”

    旁边有宫人回禀道,“陛下,徐太妃说,她被疾病消磨的不成样子,陛下早已知她容貌,不必再看,太妃只求给陛下留个好印象。”

    金皇帝跨步上前,一伸手拉开徐韧。

    小太监极为紧张,以致身子发硬。他既不愿意不忠守姐姐的遗愿,又不敢违逆了皇帝。

    但皇帝只是站于徐太妃的榻前,看清她的脸上此时蒙了一块绢帕。只是她的身子掩于锦被之下,比皇帝印象中的材量有些不象。

    人们看皇帝久久地站于徐惠榻前,身子不动,如泥塑一般像是在苦思……但只有小太监徐韧看到,金徽皇帝的脸上有两道泪光涌出,他知道这件事不能让别人知道――因为涉关着皇帝陛下的尊严,他不吱声。

    这是金徽皇帝自出道以来第一次失态,侯府遭戮时,因为他并不在跟前,事后再难过,但仍比不得此时,正应了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俗话。

    ……

    皇帝从外边回来,只开朝一次,便紧接着宣布罢朝三日,细问徐惠死因。

    当事的两位太医署的太医原本已被赵国公当面叮嘱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件事就不必讲了――讲了,徐太妃也醒不过来了。”

    他们谁都知道赵国公的意思,徐惠一故世,赵国公便第一个赶来,在徐惠所居的安仁殿里里外外找过什么东西,还单独问过小太监徐韧的话。

    赵国公位高权重,他不让讲则有不讲的理由。而且隔行如隔山,医界之事即使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最后总须尊重太医署的结论。

    但他们战战兢兢被人传唤到安仁殿,往金徽皇帝面前一站,在他凌厉眼神的盯视下只被问了一句,“脾脏不调,一个月死不了人,敢有隐瞒朕让你们抵命!”

    两位太医偷瞄了一下赵国公,赵国公适时闭了一下眼睛,他们立刻哆哆嗦嗦的讲出了一件事。

    一位太医说,他发现归真观给徐惠熬制的药汁里少了一味药。

    这件事有些蹊跷,正如皇帝所说,根本不大可能出现不治。皇帝极为看重的一位太妃死了,涉事的太医不可能不去熬药的地方看。

    他们在早已剩下灰烬的炭炉里,发现了茯苓的残灰。熬药的人看来是个外行,兴许行事匆忙,也想不到收拾。

    但呈类球形、有明显的皱缩纹理、质地坚实的茯苓个,是太医亲手选配的一味药,尽管烧过了灰,仍有许多原状可循。

    一位太医还在炭炉的底下拣到一只被人无意中丢下的茯苓。

    太医说,“小臣为徐太妃所配的这副药,是补益脾胃、调虚的好药。但能起到甘淡、渗湿、泻热的茯苓不见了!太妃刚刚患过风塞,身子至虚,用大补的人参入药一般人承受不住的,岂不知有句老话――至虚不大补。”

    另一太医道,“因而才要加上茯苓,以肾水之功泻去人参之热,这样白术本微毒,甘草可制,人参之火,茯苓可抑。如今突然少了茯苓,参热使太妃体虚更重,微毒之药也是不好承受的!”

    皇帝哼了一声,吩咐,“是谁管熬药,给朕拎来!”

    不一会儿,奚官局两名女工役到了,她们说,自己只熬过最初的两次药,第三次便被叶玉烟支走了,“叶内给使说,她能应对,嫌我们粗手粗脚!”

    皇帝恍惚记得,一早有件宫女的事,好像也有叶玉烟,他再重重哼了一声,喝道,“去带叶玉烟来!”
………………………………

第1277章 一般无二

    奚官局的两名工役这才知道,她们所熟悉的这位叶内给使,从今天早上起已经只是掖庭宫普通的宫人了。

    叶玉烟竟然与太妃徐惠之死有了重要牵连,而金徽皇帝怒不可遏,今天不论涉及到谁,他都要将之“拎”来训问,那么叶玉烟的处境大概已不如太极宫女学里的一位学生了。

    叶玉烟一到,看到有内侍端进来一只漆盘,里面是十几只茯苓灰,有七八只完整的、余下的亦有模样可辩,她立刻承认了这件事。

    她哭着说,是徐韧惹到了她,在众多宫人面前用条狗将她追得狼狈逃蹿,而她是内给使、皇帝妻妾!

    这个女子特意当着皇帝、当着赵国公、江夏王等高官、当着小太监及两位女工役轻声强调最后一点――你这样愤怒,总不会为了一位先皇太妃,过分为难自己的妻妾吧。

    “陛下,玉烟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但徐韧在我熬药时,仍跑到归真观去羞辱我,后来我又知道,让奴婢熬药的差事亦是他同皇后提议的。”

    “这便是你在药中偷工减料的理由?”

    皇帝看起来并没有多么的失态,看来有门,皇帝问,“假使病着的是朕,你也这样做吗?”

    叶玉烟抬起眼,看着皇帝道,“不会的!叶烟不会这么做!”

    “不论是朕病了,还是太妃病了,难道还有什么不同?你明明知道药为医病,却偏偏撇开其中的一味,心思也歹毒得很了!”

    在皇帝流露出来的、厌恶的目光注视下,叶玉烟变得惊慌失措,她不住摇着头,绝望而无比痛苦的回答道,“不!这根本不同。”

    皇帝哼了一声,“真是不同!朕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嘛,而徐惠只是个先皇遗妃!你所说到的不同不是病症,是地位!你在为地位熬药!谢贵妃奚落你几句,可能你认为不算事,但一个小小的徐韧便不行了,这是奇耻大辱!让你不报不快!”

    叶玉烟低低地啜泣。听皇帝问,“今早两个宫女,也是你施罚的?”她将头一低,表示默认。

    皇帝再哼一声,“你自己也投过湖,那是何等的绝望?但你反手便将她们打到这般地步!皇后倡异开办女学,让你们学些女工技艺、治家理财之巧、相夫教子之法、待人处事之则,没想到啊,你竟学到如此刻薄!!”

    叶玉烟几近崩溃,强忍着心底的最后一道堤坝不被冲开。

    偏偏小太监徐韧又如叮住仇人似的、大着胆子在旁边说道,“陛下,那日午时贵妃来看望姐姐,我的狗只是惯常叫了两声――狗哪有不叫的――便被叶玉烟在贵妃面前百般添油加醋,不然它、它也不会被贵妃的侍从砍掉!”

    皇帝一愣,对叶玉烟道,“那好吧,你便为徐韧的狗抵命,朕赐你三尺白绫!”他冲大殿外喝道,“来人!马上拉她出去,缢死!”

    叶玉烟伏地,哭嚷道,“奴婢哪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害太妃,若非那日碰到贵妃娘娘,徐惠也是不敢的!!”

    安仁殿内风云突变,此事涉及到谢金莲,皇帝倒吸一口凉气。

    赵国公喝道,“你别临死乱咬,这只会令你罪加一等!”

    叶玉烟哭泣道,“奴婢死到临头了都,哪还敢胡说。”

    有掖庭宫人被拘押过来,掖庭丞此时正候在安仁殿外,听到皇帝喝令,掖庭丞带了两人闯进来,一边一个要拉叶玉烟,但皇帝抬手制止,

    皇帝道,“朕有多少主张,正等徐惠周详润色!她之死,如损朕一翼!别说是什么贵妃,国公王侯也不行!朕将国家治理好了,难道没有你们每个人的福泽?你给老子细细道来!这是怎么回事!?”

    长孙无忌暗暗地看了一眼褚遂良,褚遂良的肩头不易察觉地抖了一下。

    ……

    大明宫,自皇帝上朝后,柳玉如便有些不安,不知他散朝后会不会怪自己隐瞒了徐惠的事。

    早上起来后,皇后已经不知第几次暗暗叹气了。

    贵妃谢金莲倒没什么不安,因为明明死了一名皇帝刚刚宠幸过的宫女,皇后也未过多的苛责她,叶玉烟只是贬去了掖庭宫。

    那就是说,皇后首先是容忍贵妃的,她们姐妹起步于西州牧场,一同坎坎坷坷行入大明宫,那是什么感情!岂是个小小的宫人能比!

    但是,当永宁公主说她想崔夫人了,要与高舍鸡同回永宁坊时,谢金莲挽留道,“你们只在宫中住了一夜呢,你想婆婆,我做娘的就不想你了?不如再住两日吧。”

    贵妃有个不大明了的预感,有女儿在身边的话,自己可能会安全些。

    正午时间尚未到,皇帝回宫。他外出近一月,朝政千头万绪又有太妃徐惠之死,谢贵妃从时间上便察觉了反常。

    她没有像别人似地主动迎上去,而是躲在自己的宫里不露面。她想等人来叫,或许可以从来人的神色上有些观察。

    但很快,谢金莲听到外头一阵骚动,有皇后和樊莺一边行进、一边低声的劝慰声,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足音朝她这里来了。

    谢金莲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慌忙看了看,身边除了两名侍候的宫人,甜甜不在。她低低的声音冲两名宫人道,“去叫公主!”

    话音未落,只听皇帝咬着牙说道,“你们在外边谁也不许给老子进去!”

    谢金莲魂飞魄散,皇帝一步跨进来,目眦尽裂,冲着两名刚刚得了贵妃令的宫人厉声喝道,“滚出去!”

    看到皇帝手里拎着一根明晃晃的马鞭,贵妃谢金莲居然一下子小便失禁,裙中一股温热淌了下来。

    谢金莲嘴唇哆嗦着,惊恐地看着皇帝,皇帝不拿好眼看她,只是问,“听说贵妃娘娘十分担心太妃的病,亲自跑过去看望了?”

    谢金莲说,“是、是的,姐姐也去看过两次,我、我只去了一次。”

    皇帝声嘶力竭地吼道,“去两次的还没事,去一次你尿什么!?”

    ……

    那天,贵妃谢金莲按着计划,先去永宁坊看望了崔夫人和郭孝恪,贵妃仪仗盛而不喧,让故地重回的谢金莲,再一次感受到身份的难得和可贵。

    郭孝恪携着身子已经十分不便的崔夫人、要给她行觐见贵妃之礼,被她委婉而坚决地制止。

    之后谢金莲再到的太极宫。在安仁殿外,小太监徐韧知道来得是大明宫里的贵妃娘娘,先替姐姐跑出来迎接。

    殿外来了这么多的人,他的狗从主人身后一下子蹿出来,拦在殿门外冲这些人狂吠,谢金莲下了车子,不由得连退几步,居然一步也不敢迈了。

    徐韧吓得,紧紧牵住狗绳不让它叫,“你老实点,以为是叶玉烟了?”

    叶玉烟正好提着刚刚熬就的药汁从归真观过来,她认得贵妃,插话道,“这条赖狗见谁都咬,上一次追得太极宫里好多女学生尖叫失仪,早该处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