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俏郎君-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此时此刻,江南爆发出的飞蝗潮是哪里来的?
再说了,这些飞蝗袭击人畜,俨然超出了认知。
这显然是有人暗中作祟,控制,饲养飞蝗祸害天下苍生?
第四,漠北爆发瘟疫一事,本身就很蹊跷。
而王浪军对此视而不见,躲在无量宫里不出门,是何道理?
王浪军不是仁义之士吗?
他怎么见死不救啊?
这难道不是王浪军根本就不在无量宫里,早已潜入到江南一带兴风作浪去了的证明吗?
何况还有长孙无忌在岭南一带聚众声讨王浪军图谋不轨,同样证明王浪军对李唐江山有觊觎之心?
第五,北瘟疫,南走水,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侵吞天下。
这本身就是一个局,傻子都看得出来。
问题是谁有这份睿智,布下惊天动地的谋逆大局?
除了王浪军还有谁有这种能力?
有吗?
李世民怒视着众臣在心里呐喊,急得不行了。
他也想杀人了。
直觉着这一切都是骗局。
他被王浪军骗了,王浪军与他的父亲是同一种人。
只不过王浪军比王泰更加懂得算计,有本事一些,但继承了王泰的本性,贪得无厌。
要不然,王浪军为什么研发出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抵死也不给旁人偷学,分享一份利润呢?
而且王浪军还把各种研发成果控制性的发售,打广告,并不是售卖。
这是一种物以稀为贵,显摆,扬名四海的趋势。
以此来迷惑,维持王浪军在天下人心目中的仁义之名。
为的就是王浪军此时的布局,一旦成事,王浪军就可以利用他打造出的名望联络人心,再经他向天下人传授各种科研成果,势必事半功倍,一举夺取江山社稷。
这就暗中做小人,做恶人,做刽子手,祸害天下人。
协助他明面上的仁义德行,在天下人的心神上水涨船高。
移花接木,窃取江山的手笔亦是移花接木。
李世民是越想越害怕,亦愤恨不甘的怒视着众臣呵斥:“你们谁还敢替王浪军出头说好话,站出来给朕说个明白?”
他怒了,想杀人立威,杀一儆百了。
还别说,就有人不怕死。
魏征当即抱拳行礼说道:“皇上,微臣从未替王浪军说好话,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如今形势逼人,刻不容缓,容不得朝廷出任何差错,引发灾难。
因此,臣恳请皇上派遣微臣前往无量宫一探究竟……”
“哦,你的意思是相信王浪军没有谋朝篡位之心了?”
李世民抓狂了,真心不想斩杀魏征,可是魏征一而再再而三的跟他唱反调,杀不杀呢?
这倒是个问题。
不杀人立威,他感觉自己无法统一口风解决当前的危机。
这就跟两军对垒一样,作为统帅无法对将士调度自如,稍有差池就会导致全军覆没之危。
要知道战场上的团结,凝聚出来的士气,战斗力无穷。
只要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哪怕是战阵上出现一些失误,也能打赢一场战争。
相反,战争进行的途中,有人乱军心,畏缩不前,就会影响其他的战队,给整个己方阵营带来低迷,人心惶惶的畏战心理,从而降低战斗力导致满盘皆输。
要不然历代将领治军,特别是在战时,对乱军心者杀无赦呢?
李世民现在就有决战在即的意识,也就动了杀心。
“微臣不敢替人消灾,只是就事论事!
在臣看来,皇上也见过那一批蒙面人团伙的战斗力。
他们曾经屠杀民众数万,仅仅只用了半刻钟的时间,何其恐怖?
而他们不仅对大唐民众大肆屠杀,而且针对王浪军的无量宫展开夜袭,差一点焚毁了无量宫。
由此可见,暗势力中人的组织的严密性很高,拥有的实力未知。
对此,我们不得不防啊!
在他们与王浪军之间做选择,臣选择相信王浪军。
还请皇上准许微臣查探无量宫,再做定论?”
魏征说的慷慨激昂,根本没有把皇上脸上绽放出来的杀机当回事,只是不想让李唐江山沦为泡影。
这其中由他的心血,一旦成为泡影,也就抹杀了他此生的一切功绩。
这一点他死也不能接受。
毕竟他老了,再也没有心力去重新打拼名望了。
说白了,他要维护他的一世英名,就必须保住李唐江山不倒。
否则他就算在史记上留下名姓,也只是一笔带过而已。
对此,李世民自是清楚他的维护意向,但此时只想解决困境,对他的提议有些心动了。
莫非朕狭隘了?
这源于朕被王浪军打造无量宫仙宫气出来的诟病?
或许是朕想着借助这一次的机会,挑拨暗势力中人与王浪军死磕到底,便于朕伺机而动,做渔人?
可是如此一来,就会害死无数子民,大伤李唐的元气,只怕……
李世民在心里权衡起来,并非不知情。
相反他早就在算计王浪军与暗势力中人鱼死网破,伺机渔利。
毕竟暗势力中人曾经夜袭无量宫,差一点覆灭了王浪军的一切,王浪军肯定恨死暗势力中人了。
这岂不是天赐良机?
于是,李二在心里盘算开了……
………………………………
第49章刺探无量宫
翌日,朝阳初升。
魏征背对着紫气氤氲山道,迎着晨霾化雪的阴风,浑身冷飕飕的抵达渭水河畔,看着前方的戏台呢喃自语:“皇上这会玩大了,真不知道……”
“魏丞相,快看无量宫那边有神仙!”
正当魏征失声低语之际,走在他前方的锦衣卫遥见无量宫方向飞来一道白影,失声惊呼起来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谁让如今的无量宫看上去仙幻琉璃,宝光氤氲的呢?
再经朝阳紫气映照,只把无量宫衬托的五彩斑斓,霞光流灿的,引人入胜。
就这种光景,吸引了锦衣卫的视线。
当然,魏征除外,只因他失神落魄的忽略了观看无量宫的仙幻景致。
所以他没有锦衣卫那种神往无量宫美景的兴致。
不过在锦衣卫的提醒下,他迎着阴风抬起头来看去,于遍体冷飕飕的哆嗦着看见珩贤子飞近而来的身影。
只见珩贤子一身白袍,搭配白发白须,在踏剑飞行之中飘逸如幻,不似飞行时迎风而飘舞的态势。
似是一种静态的神韵魅力的绽放。
这是仙神道法,自成规则的外观模样吗?
魏征在心里问自己。
“噗通”
随行的锦衣卫百人队,相继跪倒在雪地里。
膜拜神仙,人人向珩贤子磕头,磕出一阵阵雪花四溅的。
惊醒了看着珩贤子失声的魏征,跟着锦衣卫跪倒在雪地里说道:“老神仙,敢问王浪军可在无量宫里……”
“王浪军在不在无量宫与你何干啊?”
珩贤子踏剑飞行到魏征前方三十米的低空中滞留下来,俯瞰着魏征惨白的圆脸,温怒的说道。
其实珩贤子感应到魏征一行人的到来,就想着前来一问。
询问朝廷是否知道一些什么消息?
因为如今的朝廷变了,变得谨慎小心,一般不会轻易地泄露秘密。
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都是以书信传达交流的方式进行的。
这让无量宫的动物奇兵探听不到朝廷的重要消息。
无疑是断了掌控情报的来源。
加上无量宫没有专一的情报机构,似的无量宫很被动。
所以他继续知道朝廷内外发生了什么大事?
只不过介入身份,他不能亲临长安与皇宫追问朝廷,索要情报。
这很掉价,没有面子。
而且还会让朝廷误会无量宫图谋不轨。
很显然,无量宫追问朝廷官员,索要天下的情报,朝廷里的人会怎么想?
把朝廷当什么了?
当情报部门,下属单位,肆意的闻讯,合适吗?
再说了,这样做显得太无能了。
这不是承认李二改变策略,方式针对无量宫的动物奇兵的刺探,整得无量宫投鼠忌器了吗?
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考虑,他都不能前往朝廷打探消息,唯有坐等朝廷来人再说了。
魏征来了,见他问起微微一愣,眨着眼睛仰视着珩贤子迎阳被风踏剑滞空而飘逸出违背了风向的衣发动态模样,有心反驳又不敢问,违心的说道:“老神仙,皇上唯恐暗势力中人从中作祟,意图挑起朝廷与无量宫之间的战争,皇上委派我前来与王浪军会晤。
商讨针对暗势力中人的计划?”
他的这句话没有毛病。
完全是按照李二交代他的一套说辞。
旨在套话,探口风。
想看看无量宫的人有什么破绽。
比如,朝廷斩断了朝会与商议重要事情的交流方式,对无量宫造成了什么样的困扰?
这是检验成果的一种方式。
看似不重要,实则非常致命。
因为李二自始至终都在怀疑王浪军父子,在筹谋着谋夺他的江山社稷。
那么无量宫掌握天下的情报来源,就很重要了。
很显然,若是无量宫已知天下事,说明无量宫正在等待王浪军的指令行事,必有造反的意图。
最起码有嫌疑。
毕竟无量宫掌握了天下的情报,证明无量宫早已在天下布置了眼线,地方势力为其所用,打探军情。
既然无量宫布控天下,足以证明王浪军父子有谋逆之心。
否则无量宫掌握天下事干什么?
所以李二试想着探清无量宫的底细。
便于下步计划。
当然了,这些问题也是魏征迫切想知道的,王浪军是仁义之士,还是包藏祸心的伪君子,从无量宫掌控天下情报的事情上得以证明。
这一点,他与李二想到一处去了。
只不过他们的目的不同。
他只为心安理得而前来询问王浪军是不是仁义之士,从中断定他这一生的荣辱轨迹,做最后的努力。
而李二为了探出王浪军的虚实,伺机渔利。
于是,李二才让他出使无量宫。
珩贤子可不知道他们的试探之心,一心惦记着天下发生了什么大事情,脱口说道:“计划,你们打算找王浪军谈什么计划啊?”
“呃”
魏征愣了一下,不回答吧,那是得罪神仙的大事情,天知道老神仙会不会生气惩戒自己?
自己说吧,似乎一直处在被动局面,谈何刺探无量宫的现状?
他憋屈的想着心思,咽下一口口水说道:“江南大地各大重要目标相继走水了,引起民怨,祸及周边的州郡。
加上北方的瘟疫向境内蔓延,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只怕会危机天下苍生的性命。
因此,我等前来找王浪军商讨破局大计……”
这番话说的中规中矩,但他在说话之际观看珩贤子的面部表情,感觉珩贤子听得一头雾水,蹙眉不展的模样,他心里不淡定了,难道无量宫不知道江南走水的事情?
除非老神仙在演戏,否则无量宫对江南走水的事情似乎不知情?
那么王浪军去哪了?
处在无量宫外围树林里监视无量宫动静的眼线,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现王浪军的人影。
王浪军总不会窝在无量宫里不出门,不露面吧?
毕竟自己上次通知了这位老神仙,北方爆发瘟疫,请求王浪军去遏制瘟疫蔓延的势头来着,王浪军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
除非王浪军被这位老神仙软禁起来了?
若是这样子,那就更复杂,可怕了……
珩贤子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听他说的内容惊得在空中一颤,跌落三尺有余,稳住身形说道:“江南一带走水了?
还南北夹击,坏了,出大事了。
接着,你把这封信交给李二,让他看着办吧。”
他说着话就踏剑飞行,在空中大回环,直奔无量宫飞去了。
这,这就飞走了?
魏征看着珩贤子飞走的背影,一阵懵逼,又不敢质问老神仙,憋屈的自语道:“这,这算什么事啊?
这天下都要完了,他还把我当信使……”
“呃,魏丞相,您还是看看老神仙给您代交给皇上的信笺……”
“啊,大事不好……”
………………………………
第50章李二的决心
朝阳冉升,万里霞蔚。
暖风悠悠,掺和在温暖的阳光,吹拂到雪地里,融雪化水,一片祥和。
只不过当魏征从渭水河畔,火急火燎的赶回到长安城,与奔走在长安城各大街道上的官员,巡逻兵,以及行色匆匆的行人交错而过的时候,似是感染了一份焦灼的气息,弥漫在身心上挥之不去。
这与暖阳化雪的天气,极度相违和。
魏征带着违和而焦灼的心绪,急匆匆赶到金銮殿上,当着文武大臣的面跪在地上向皇上呈报信笺说道:“皇上,大事不好了!”
他说着话就把珩贤子交给他的信笺托到头顶上,不再言语了。
其实他的心里很矛盾,很想把信笺上的内容公布于众。
唯有让所有人知道王浪军现在的处境,与王浪军受困迷魂大阵之中还在设法向朝廷献策的事情说出来,才能挽救如今的败局。
至少还有一线希望。
否则他不说出来,就有些纵容皇上乱来的嫌疑。
因为他不说王浪军捎来的信笺上的内容,就没有旁人知道了。
皇上看了信笺之后,在他看来决计不会公布于众的。
天知道皇上会干什么?
他担心皇上挺而走险,眼见李唐江山就要被暗势力中人祸害,谋夺过去了,皇上说不好就会栽赃陷害王浪军,伺机进攻无量宫。
或是极力促成无量宫与暗势力死磕到底的局面,伺机渔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只因朝廷对瘟疫一筹莫展,根本控制不了。
再对江南一带涌入周边郡城的人潮,在暗势力中人的挑唆,谋划下,根本无法镇压之际,怎么办?
这就是一个死局。
还是没有王浪军解救,帮助朝廷渡过难关的情况下,怎么办?
在他看来,皇上没有选择的余地。
唯有主动进攻无量宫,或是挑唆暗势力中人进攻无量宫,伺机渔利抢占无量宫,才能保命。
而朝廷大军一旦霸占无量宫,就可以依托无量宫外围的刺滕城墙立于不败之地。
再说了,无量宫完全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王国,不愁吃穿用度。
即便是丧失无量宫辖区,也能躲进无量宫大阵之内自保无恙。
何况皇上手中有天书,可以作为谈判的资本。
只要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皇上才能以天书要挟任何打天书传承主意的势力,从中得利。
否则必然死路一条。
皇上就连自身的安全都确保不了,自是保不住天书的。
因此,在他看来,无论皇上为了活命,还是皇上为了天书传承夺取无量宫自保存身,算计外人替皇上收集光团开启天书传承,都必须走霸占无量宫的路子。
似乎没有第三条出路了?
魏征在心里问自己?
这一刻,他的身心如刀割一样,都不知道自己成什么人了?
因为此时此刻的他得到一个答案,王浪军就是仁义之士。
这从王浪军受困迷魂大阵之内,还在为了李唐江山社稷的安全着想,派遣金鹰送信,为朝廷出谋划策,足以证明王浪军的仁义德行,他自愧不如。
越是这样,越让他赶到羞愧。
他愧对王浪军很多事情。
第一,在此之前,他对王浪军的仁义之心产生了质疑。
纯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第二,他现已知晓王浪军的仁义之举,却要帮皇上隐瞒天下人,算是一种背叛道德的人性沦丧。
这算什么事?
又为了什么?
他知道自己为了这一世的名望,不至于被人在史册上一笔带过,而选择帮助皇上隐瞒王浪军的谋划,反而去促成皇上祸害王浪军的无量宫的事实,争取赢得更大的名望,名留青史而努力中。
可是这让他的良心受到自我的谴责,宛如刀割一样,不好受了。
“沙沙”
小祥子从他手中接走信笺,转呈给皇上,退到一旁去了。
“哗啦”
李世民展开小祥子递上来的信笺,看得一张国字脸精彩起来,变换不定了。
落在文武大臣眼里,人人松了一口气。
为啥呢?
这不是废话吗?
殊不知就在刚才,他们一个个的被皇上点名,挨训,挨骂,一个也不例外。
甚至于当堂吼骂满朝文武都是饭桶,废物点心,眼见李唐江山危在旦夕,既然一筹莫展?
朝廷养出这么多废物还有什么用?
这且罢了,皇上当堂寻机斩杀了三四个贪官污吏,杀一儆百,睡不害怕?
皇上动怒了。
在这个时候不杀人,不足以震慑人心。
摊上谁,归谁倒霉了。
于是乎,文武大臣不知道皇上还想杀几个大臣立威,人人自危,吓坏了。
毕竟这种死法太窝囊,没面子。
死了还要背上罪名,被世人唾弃,谁受得了?
无形中增加了压力。
但这会儿,人人看见皇上的脸色变换不定,证明有门。
只是皇上查看信笺上的内容,或多或少对当下的局面有缓解效果,否则只会触怒皇上,而不是让皇上变脸色。
那么信笺上的内容是什么呢?
很显然,信笺是魏征从无量宫带回来的,与王浪军有关。
无形中让人猜疑王浪军在为朝廷出谋划策了?
可是王浪军现已被皇上质疑了仁义之心,天知道皇上会不会相信王浪军的献策?
李世民看了信笺上的内就抓狂了,怎么办?
王浪军书写在信笺上的内容不多。
仅仅知会朕,这一切都是黑衣人一党布局天下,搞出来的好事。
瘟疫是黑衣人制造出来的诱饵。
配合黑衣人的烽火九州计划,在图谋着什么?
加上王浪军现已被黑衣人困死在弹汗山下的大阵之内,无法脱身了。
附加一条,举国兴兵,亲征天下,扫清内患根源,等待王浪军脱困,待会克制瘟疫的办法。
仅此而已,让朕怎么办?
朕信还不信王浪军的这封书信上的建议?
不信任,朕就怀疑这封信是王浪军迷惑朕的障眼法,打的是乱心战法。
建议朕举国兴兵,集结起来便于王浪军怂恿民众淹没了?
到那时,无论朕下旨杀不杀民众,朕都失去了民心民意,败的一塌糊涂。
因为天降灾祸,北有瘟疫,南方降火,祸及天下苍生,稍经有心人从中挑唆,就会形成民众洪流讨伐朕失德遭天嫉,祸及天下苍生的罪名。
届时,朕百口莫辩。
所以朕兴兵就是王浪军布局抹杀朕在民众心神上建立起来的名望,只怕是自寻死路吧?
相反,朕选择相信王浪军的献策,朕又拿什么去与暗势力中人对阵,斗法啊?
暗势力拥有多少实力,势力整出这场浩劫?
朝廷对此一无所知,拿什么去斗?
再说了,真要去与暗势力斗法,岂不是同样会被暗势力中人挑唆民众讨伐朕,让朕步入死局之中,寻死啊?
看来朕只能对不起你王浪军了……
………………………………
第51章隐患疑云
正当李世民在金銮殿上与众臣商议天下兴亡大计之时,无量宫里亦是不得安宁。
且说珩贤子回归无量宫之后,就被众人围在东丽宫前方的广场中央,追问个不停。
“珩贤子,快说说朝廷想干什么?”
眼见王妈,李萍与晁采等人把珩贤子围在中间,英子挤到珩贤子身前一米处,蹙眉看着他问道。
其实王浪军走了这几天,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
毕竟大家不知道王浪军还活着的事实。
特别是王妈甚至于不知道王浪军跳崖的事情,还在埋怨儿子不辞而别,不像话,不孝子。
这让李萍心里宛如刀割一样,很难受。
可是知情人英子与珩贤子没有挑明王浪军还活着的事实,旨在不破坏王浪军考验军民心性的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无量宫军民显得很压抑。
无形中在酝酿着什么事情。
毕竟薛仁贵当日带领保安队员,浩浩荡荡的搜寻墨水湖,惊动了无量宫军民。
加上王浪军一直不露面,难免被人猜到什么?
何况狄韵也消失不见了。
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所有人,王浪军与狄韵一起跳崖,丧生墨水湖之中了吗?
整得人心惶惶不安的,陇上一层阴霾。
这一层阴霾,无论是迷蒙了人性,还是时局带来的压力,都把无量宫上下的一切蒙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