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滇蜀谜云-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隔远看去打满*钉的大门显得十分神秘,但进了前这种感觉立马就消失了,门上的红漆掉得七零八落,看着摇摇欲坠,透着一股破败的气息。七杆已经按捺不住推开了门,随着一阵沉闷的声音大门慢慢的被推开了。
门刚一打开,一股发霉的腐气猛地扑面而来,七杆连忙退了出来,然后弯着腰剧烈的咳嗽起来,我们也全都从门边散开了,门后面的空气实在呛人,七杆边咳边骂道:“这里面是有什么东西?老子差点没给呛死。”
可张元清他们却都脸色一变,我心里打了个突也不安起来,门后面是这么重的腐气,那说明了这里面并不通风,空气长期不流通滞留起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正好证明了我之前的那个念头,门后面绝对不会有什么出口。
也就是说这第九条通道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很可能是真的陷入了绝望之中。
这时候姓赵的道:“我们在外面等一会,等里面的空气散得差不多了再进去。”
七杆悲哀的叫道:“我们还进去干嘛?里面是一条死路,根本没有什么出口。”
我们没有吭声,气氛不由得变得低迷起来,姓赵的强笑道:“就算不是出口,我觉得我们肯定会在里面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所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得进去看看。”
我扫了一眼所有的人,里面最镇定的反而是最需要赶紧出去的潘教授了,我甚至觉得对于我们不能出去他不但不担心,反而有些高兴。
我连忙晃了晃脑袋,克制着自己胡思乱想,张元清下了决定:“等里面空气流通了之后我们进去仔细查看一遍。”
我们在外面等了半个多小时,姓赵的站起身道:“应该差不多了。”
听到他的话杨威打燃一个防风打火机扔了进去,只见闪着火光的打火机在空中翻滚了好几圈然后“叮当”一声落在了地上,但是火光却一直没有熄灭,我们又等了两分钟,见打火机仍然还燃着,说明空气已经流通了。
我们用手电筒在门口处朝里面照了一圈,门后面似乎是一个大殿,凭电筒的射距很多地方根本看不到,只能影影栋栋的看到一些影子。
大殿中间立着两根巨大的柱子,我们从门口鱼贯而入,空气是流通了很多,但依旧有着刺鼻的浓烈气味,并不好闻。
里面的墙壁是用巨大的长条青石浆死而成,每隔一米都伫立着一根龙形的长明灯,不过这些灯都已经灭掉了,与破败的大门不一样,里面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氧化作用并不严重,而且奇怪的是这里面居然十分干燥,和外面的潮湿阴冷完全不同。
中间两根合抱粗的石柱显得庄重无比,石柱上以云纹打底,然后每根石柱都雕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蟠龙,冷面怒目的注视着它们所看着的方向,我们从两根柱子之间穿了过去,往前走了几米,在手电筒的照耀下终于明白了这里面到底是个什么地方了。
在离后面的墙壁大约两米远处,我们脚下一道金色的九级阶梯呈大约五十度角往上延伸过去,然后阶梯上面同样是一块长条形的金色石块。
而在这石块上一尊巨大的黄金棺椁稳稳地放在上面,黄金棺椁两边的地上则一边安放着一模一样的五具石棺。
这无疑凸显了面前那黄金棺椁的身份。当其他人都被那黄金棺椁的金色光芒闪花了眼目瞪口呆看过去的时候,我的眼睛却死死地盯着两边的石棺。
刚一看到它们的时候我心里就咯噔一下整个人直接僵住了,难以遏制的恐惧开始在我脑海中蔓延。
这些石棺我恐怕一辈子都忘不了,它们正是在腾龙洞中让我陷入幻觉的石棺。可是我想不明白,这里怎么也会有?而且离得这么远,两个地方建造的年代也不一样,我又想到了金爷让我看的那些照片和以前零零索索的线索。
在腾龙洞、杀人谷、在西夜古城等等很多内陆地区都不可思议的发现了关于神秘的海上人的遗迹,这本身按常理来讲,在古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可它偏偏发生了,而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发现了海上人的线索倒反而不奇怪了。
可是这海上之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文明?在那么远不同年代的地方留下他们的痕迹又是怎样做到的?这些问题再一次在我脑中爆发了出来让我一阵头疼。
而更让我担心和无法忘怀的还是腾龙洞关于石棺的那段经历。打开石棺后它让我们当时陷入了一种异常真实的幻觉之中,每每一想到那情景和那些可怖的乌胎身上就直冒冷汗。
眼前的石棺强迫着我回忆着那不愉快的经历,然后又毫无来由的记起了我们在杀人谷遇到的蛇妃的棺木。
猛然之间一些我根本没有注意的细节一下子串到了一起,我们把蛇妃的棺木打开之后同样也陷入了幻觉,虽然与石棺制造的幻觉并不一样,可是那种真实感却是相同的,它们会不会也有什么联系?
短短的一会我脑中已经闪过了无数个这样的念头,就在这时突然听到阿月“啊”的大叫一声,结结巴巴的道:“这……这居然……居然是黄金棺椁。天啊!棺材里面会是什么人?”
。。。
………………………………
第五十四章 圣旨
阿月的反应没有什么奇怪,假如没有这些石棺摆着,我想我和她的反应是一样的。只要是人,对于黄金的追求和喜爱几乎都带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疯狂。
要是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具古代的青铜棺椁,论价值肯定比黄金的要大,但却绝对不会让我们如此狂热。这样的疯狂只有黄金能做得到。
而黄金棺椁更是极为罕见,就算是古达帝王的棺材大多也都是金丝楠木打造的,关于黄金棺椁我记得只在书上见过埃及法老的木乃伊是用这个做的,因此这棺椁里面的主人不禁让人遐想连篇。
潘教授这时连咳了几声道:“没想到这个地方居然是座陵墓,可是里面的结构却又根本不符合墓葬格局,真是奇怪。”
“管那么多干嘛,要想弄清楚把棺材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人就知道了。”七杆兴奋的叫道。
说着迅速上了阶梯朝上面的黄金棺椁走去,我连忙喊了一声,阻止了他,就在同时潘教授和姓赵的几乎也都吼道:“慢着。”
吼完之后他们两人却都疑惑的看向我,似乎觉得这个时候我阻止七杆靠近棺材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他们是专业的考古人士,阻止七杆这么冒冒失失的上去是怕七杆损害到黄金棺椁,而我的动机则让他们难以理解。见到这样,我只好把我在腾龙洞中遇到这些石棺之后的经历说了一遍。
“你说这些石棺中装的是海上人的尸体,打开之后会让人产生幻觉?”张元清不太相信的问道。
而听完我的经历之后他们才把目光转移到两边的石棺身上,似乎现在才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我疲惫的“嗯”了一声道:“你们相不相信是你们的事,反正我把该说都说了。”
七杆小心的从梯子上走了下来,干笑道:“楚爷,要是这些石棺都这么厉害,这黄金棺打开之后会出现什么?”
“鬼才知道,我是觉得最好别动它们。”我回答道。
其他人也都迟疑起来,我们现在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所以他们心里清楚我不会骗他们。
张元清道:“我们打开门之后以这个墓室的环境和空气来看,应该是密封起来的,因此关键还是在里面的棺材上面,就这么出去的话我们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没得到,最后还是会困死在这个地方,我觉得还不如拼一把把棺材打开,说不准能找到什么线索,而且能确定这里到底修建的是谁的陵墓,肯定会对我们有帮助。”
“可是如果真如楚爷说的那样,谁知道打开这黄金棺之后会出现什么东西。”七杆反驳道。
正在我们为难之际,潘教授却突然一反常态的喊道:“小赵,小马,我们去开棺。”
这一下子我们都愣住了,潘教授从阿月和姓马的手上挣脱开然后朝黄金棺颤悠悠的走了过去,阿月回过神来连忙要上前扶住他,却被潘教授一把给推开了道:“你别跟着。”
随即又对着没有反应的赵、马两人厉声道:“我说的话没听见吗?”
姓赵的这才“啊”了一声,惶恐的指着我说道:“老师,他……”
潘教授却打断他轻蔑的看了我一眼道:“你跟着我考古了这么多年,居然会相信这些神神鬼鬼的话?”
姓赵的闻言脸色一阵尴尬,道:“老师教训的是。”
随后便跟着潘教授慢慢的走近了黄金棺椁。姓马则还是那副样子,不吭一声的也走了上去。
当我听到潘教授说我刚才所讲的都是神神鬼鬼的话时不由得一阵恼火,心道,这老家伙又是犯了什么神经?张元清道:“我们也去帮忙。”
由于潘教授带了头,其他人也都没有了言语,自然跟了上去,潘教授见我们都来了,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我和小赵把接缝处的火漆和金线刮掉,你们再用撬杆把棺盖打开。”
说着他和姓赵的拿出小刀,开始小心翼翼的刮动起来。我神经紧张的注视着他们的动作。
火漆金线一刮完,张元清和杨威便各自拿了一根撬杆插进了缝里面,我们也都上前帮忙,张元清喊了一声,我们同时使劲,听得“蹦”的一声,棺盖终于跷了起来,然后一行人开始把棺盖往外推去,挪到一半时,几个人把手放进棺盖下面往上使力一抬,黄金棺盖总算被我们彻底弄开了,露出了棺里面的东西。
里面竟还有一副漆棺,棺上镶着珍珠,我不知道这棺木是什么木材,但竟然包裹在黄金棺椁里面,必然不是简单的东西。
谁知道阿月只看了一眼,直接就呆住了,喃喃道:“这是阴沉木的棺材,我的天,比起这具漆棺,外面的这黄金棺椁根本算不得什么了。”
潘教授听到阿月的惊呼呵斥道:“大惊小怪什么。”
阿月吐了吐舌头没再说话。我直勾勾的看着这具阴沉木棺材,心里也是震撼无比,民间自古就有民谚:纵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黄金万两送地府,换来乌木祭天灵。
而且相传以阴沉木打造的棺椁能让尸体万年不腐。其价值更是在金丝楠木和青铜棺椁之上,更别说外面的这层黄金棺椁了,这也让我对棺里的主人更加好奇,而且开棺开到这里也并没有出现什么奇怪的事。或许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
漆棺上涂着七层火漆,潘教授和姓赵的继续用刀在刮着棺缝之间的漆泥,他不让我们插手,我们也落得轻松。
等他们弄完之后,我们才帮忙把漆棺上的棺盖给推开了,刚一开启,一具身穿着黄色绫罗龙袍的尸体便出现在了我们眼中,头上戴着金色的翼扇冠,而脸部却被一张黄金面具给彻底遮住了。
“这……这是明朝的十二章纹坐龙龙袍,难道这里面的人是明代的皇帝?”姓赵的惊讶的张大了嘴道。
我们也都是大吃一惊,如果这个人真是皇帝,乖乖,那可不得了了,但是我记忆中却从未在任何史料上听说明朝有哪位帝王来过台湾,再说皇帝的陵墓不至于寒酸成这样。
潘教授也道:“这人是不是明朝的皇帝还不能下定论,而且这里面没有任何墓葬的格局。”
这时候阿月指着棺中尸体的右手道:“你们看这。”
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在尸体右手旁边放着一张黄绫绸缎的布帛和两张宣纸,七杆啧了一声道:“这好像是古代的圣旨。”
不用他说我们也都看出来了,而棺中居然放着圣旨更是让我们万万没想到。
我看了看伸手要去把圣旨拿出来,却被潘教授打了一下,我连忙缩回了手,刚要发作,他自己则十分小心的把东西慢慢的捧了出来,然后在姓赵的帮助之下把它展开在我们面前。
上面的内容为毛笔正楷,字迹清晰,遒劲有力。开头如影视剧常见的那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潘教授道:“这确实是明朝时候的圣旨。”
光凭开头语其实就已经能断定了,因为历朝历代的圣旨开头语并不是如影视剧所演的那样都是“奉天承运。”
其实魏晋南北朝时圣旨开头语多为“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唐代为“门下,天下之本……”元朝则一律是“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
后来到了朱元璋的时候,他把定都的南京改为应天府,宫中最大的金銮殿取名为奉天殿,从此之后“奉天承运”才出现在了圣旨中。而且旨上的皇帝玺印也能清楚认出是万历年间颁布的。我骇然道:“难道这人是万历皇帝?”
“不清楚,还是先看看圣旨上是什么内容再说。”姓赵的道。
可等我看完上面的文字之后心里的惊骇则更加激烈了。这竟是一道清君侧的圣旨。内容大概是皇帝身边一位杜姓官员欺君瞒上企图谋反自立,后被人告发,于是皇帝下旨清剿。
可奇怪的是旨上却没有写明这位杜姓官员的名字,也没有说出官职,甚至连他如何欺君瞒上都是一概而过,而且旨上对于怎样惩办这个杜姓官员也只写到,着许、楚、胡、曹、罗、闻人、吴七族共同追剿。
也就是说对于这个杜姓官员,当时万历皇帝只让圣旨上所写的七族人去追剿他,可当我看着这七族人的姓氏之时,整个人一下子便呆住了。
楚、罗――我和金爷的姓氏全在上面,这绝不会是巧合,我脑中飞快的转动起来,最初的清义军是由八族人组成的,可这里面只写了七家,已经不难猜到了,这个杜姓官员很可能便是被另外几家共同灭掉的第八家。
然而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第八家居然是在皇帝下旨剿灭的。这与之前阿杰和墨镜说的关于上面的历史并不一致。
之后金爷也跟我说过,上面尤其是关于这第八家的历史很多地方都模糊不清了,即使是现在上面的人都很难说清楚当年第八家是为何被其他几家给灭掉的。
。。。
………………………………
第五十五章 身份
这时候张元清突然盯着我道:“我们在老祖那的时候她老人家说过这次出海的人还有一队由华侨组建的国外考察队,后来我调查过,那个华人复姓闻人,单名一个昌字。”
闻人,正好对应了圣旨上其中一族的姓氏,我所想的果然没错,这上面七族的后人正是现在上面的七家,而其中的杜姓官员应该便是第八家了,在这个地方居然发现了当年清义军的辛迷,恰好不好的还是最重要的那段历史。
“没想到这圣旨的内容居然与你有关,就好像进入这个地方早就安排好了似的。”杨威端视着我似笑非笑的说道。
“什么跟他有关?”阿月茫然的问着杨威,立马又顿悟似的转向我道:“对了,你不是姓楚吗?”
说到这她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变得骇然失色:“这怎么可能?”
短短的几秒钟时间阿月犹如京剧换脸谱似的连换了好几个表情,不过她的反应并不奇怪,这里面知道其中隐秘的人就我、张元清和七杆了。
而杨威跟着老祖和上面肯定打过不少交道,加上我和金爷两族人的姓氏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他能很快的想到这一点,至于其他人除了潘教授之外自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张元清和杨威把事情已经说得十分明显之时他们才会意识到。
对于潘教授,从始至终圣旨上面的内容都没让他出现多大的表情变化,而在之前他竟然晓得我是上面楚家的人,说明他对上面肯定比我想象的恐怕还要了解,至于他刚看到圣旨的内容就是否意识到了我就不得而知了。
潘教授作为台湾这边的正规考古教授,却知道我们上面的确让人很诧异,不过杨威前面说的那番话,表明了潘教授和老祖之间的关系匪浅,这就使他对于上面的了解不再显得那么奇怪了。
阿月见我没有回答,嗓音发颤的又问道:“圣旨上面写的姓楚的那族人真的跟你有关系?”
我现在脑中一片杂乱,实在没心思细说这件事,只点了点头,阿月立马兴奋的叫了一声:“我的天,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姓赵的也道:“楚先生,既然圣旨的内容跟你有关,你肯定晓得这上面隐藏的信息,能否告诉我们?说不准能得到什么关键的线索或是其他重大的发现。”
听到我连忙摇头没好气道:“我知道的也不多,此时跟你们一样也是乱成了一片,你们先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好好想一想。”
可是越想理清个头绪这道圣旨和棺中之人却越加让我难以理解,因为自从阿杰跟我说过上面的历史之后,我研究了很多明史,对于史料上万历皇帝的记载自然是清楚的。
这位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也是明朝历史上争议最大褒贬不一的帝王,他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也曾搞过三十年不上朝的奇葩事情,从而埋下了女真兴起、党派相争的祸根。
可不管是正史野史都没有他到过台湾的任何记载,而且死后他安葬的地方为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这里怎么可能会出现他的尸体?光这一点就让我的思绪直接卡住了。
这时候潘教授却把圣旨旁边的另外两张宣纸也拿了出来,随着纸张的展开,我们也把注意力全集中到了它们身上,第一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由于密封的环境,纸上的内容保存得还十分完好,仿佛刚写出来似的,只见写着:“吾出于水,当入与水,方显归意。”
与圣旨上的书法不一样,宣纸上的字要恣意很多,更像是古代狂士的字迹,另一张纸上,字数多了很多,整张纸都写满了,然而这些字却让我们大眼瞪小眼一个也不认识。
因为这上面竟然与外面的石床石盘上的文字一样,之前我们推测过石床石盘上的符号很可能是神秘的海上之人的文字,可惜即使是潘教授也从未见过,所以并没有人认识把它翻译出来,让我们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黄金棺中居然也会发现这样的东西。
不过这些文字的出现让我们明白明朝时,至少在万历执政期间,神宗皇帝极有可能与海上人有过往来,不然这纸上的文字就无法解释了。
至于另一张宣纸上的内容光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很容易翻译过来,然而要理解出这句话代表的意思就比较困难了,不由得有一种寓言似的意味,光凭这么短短的一句话根本无法搞明白当年为什么会写上这么一句话?尤其现在看去和圣旨上的内容根本没有什么联系。
就在我苦思冥想之际,阿月却一脸激动的说道:“明神宗真正的尸骨居然在台湾,出去之后肯定能震惊整个考古界。”
她说到这姓赵的也是立马向往的接道:“是啊,要是我们把这里面的发现带出去之后,到时候绝对会起到轰动效应。到那时候……”
不用再继续听下去也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不过他们的意淫没有维持多久,张元清就冷冷的道:“还是先找的出口再说这些吧,而且这棺中的尸体我觉得根本不是万历皇帝。”
张元清的语气很淡,却一下子让我们所有都愣住了,随即姓赵的立马问道:“你怎么肯定这人不是神宗?我们现在发现的所有迹象都指向……”
张元清打断他道:“这很好理解,首先教授刚才就说过,从我们进来到现在里面的一切根本不符合陵墓格局,更何况是一座帝陵,其次据说所了解的历史,没有任何地方记载过这神宗皇帝来过台湾,再说你见过哪个皇帝会带着圣旨下葬的?而且还是这么一道圣旨。”
“可是古代的史官写著史书时都会受到无数的限制因素,所以即使我们现在看到的正史,也不能完全相信里面的记载,很多地方都是被篡改过的,或许当时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这件事不能被记载下来。你认为这不是神宗,那会是谁?”姓赵的不服气的反驳道。
“既然说到这我倒是有一个推测。”张元清对着我们说道。
然后又把目光转向了棺中之人身上,一字一顿的道:“这人很可能就是圣旨上皇帝要清剿的杜姓官员。”
张元清的话让我们都大吃了一惊。
“你这个推测有什么证据没有?”阿月迅速问道。
张元清却注视着我道:“旨上写着这位杜姓官员是因为要谋权篡位才被皇帝下旨追剿的,这就解释了棺中之人为什么会穿着龙袍,却又用面具挡住容貌?而且把圣旨和上面一联系,为什么皇帝只让那七族人处理这件事,我认为只有一种可能,这圣旨是一道密旨。据我所了解的明朝历史,万历期间没有听说过有杜姓官员打算造反自立的。”
“那你这么说岂不是自相矛盾?”阿月道。
“听我说完,上面从成立之初一直到现在,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可两朝的史官却都没有过多记载过,所以这就出现了两种可能,一是上面在这两朝期间都没有资格进入史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