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军需来大明-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奈亨是靠着王振才上的位,这件事情所有人都知晓。正因为此,大家才以为这是王振的意思,当下很多人闭口不语,生怕受其连累。
王直和赵新原本也是不想说话的,但事情涉及到了他们的身上,此时是不说不行了。
“奈亨,你是在血口喷人,不过就是因为尔做事不公,本官忍不住说了你两句,你就在这里打击报复,其行为实在是粗俗不堪。再说,我何曾与那杨家六少爷有过什么联系?我都不认识人家,你这就是无稽之谈。”赵新由朝队中走出,一脸愤慨的样子说着。
很多人都知道,奈亨与吏部郎中赵新有隙,心怀怨而构陷之,什么《杨报》不过就是受了池鱼之秧罢了。
像是有一个人就看的十分清楚,他便是吏部尚书王直。
王直于正统八年接替郭琎任吏部尚书,主管天下官吏。自古吏部就有见官大一级的说法。而能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无一不是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之辈。
这一次,突然被奈亨当堂所谏,无非是因为他与吏部郎中赵新关系不错,即然对此人下手了,若是不把自己一并整倒的话,怕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受到反击之累,索性才连累了自己而已。
想通事情的关键后,不愧是任职于尚书之人,他并没有像赵新那般与奈亨发生什么口舌之辩,而是站出朝班手拿笏板郑重的说道:“《杨报》之事,臣的确是事先未知。只是近期也曾看过几刊,所述之说不过就是讲了两个较为精彩的故事罢了。要说还有便是讲着我朝的威武与荣耀,并无危害朝国之事。臣还一度以为,创办此报之人文采非常。后又得知乃是杨大学士之幼子所为,更是感叹于杨公后继有人,所以臣斗胆谏言,朝廷应该多多提拔这般的才子年轻人为国家所用才是。”
说完话,王直便将笏板向地上一放,随后双膝跪了下去,将头深深的埋在了地上。
一眼窥视到了事情的关键,你奈亨不是以《杨报》的黑后台攻击我等吗?那我便从根上来解决麻烦,为《杨报》正名,如此看你还有何招术。
………………………………
第二十四章 胡家有女
做为吏部尚书,王直本就有举荐之权,当着朝会之上举荐一个有才学年轻学子,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举动。加之杨晨东又是出身于杨家,此举还能显示着他照顾友人之后的贤名,此举实是让人无懈可击。
另辟其路之举!
王直的话一说,当场让奈亨愣在了那里,有些不知所措。他没有想到,对方竟然避重就轻,直指事情的起因,这与他之前所想的完全不同。
奈亨以为不管是王直还是赵新都会先想办法脱身,先摘清与杨荣的关系。如此一来的话,就势必会引起一些朝中亲杨派们的不满。那时他只需咬定对方有关系就是,因为三杨毕竟是影响深广,当时的朝臣谁能说与他们没有一点的关系呢?这就叫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谁曾想,人家根本就没有推脱与杨荣的关系,或许也是推脱不掉,干脆就借机推荐杨家六少爷,如此一来,他的如意算盘是完全的落空了。
王直不愧是能任尚书之职,避重就轻,另辟其路的想法让奈亨的目的完全落空。这也让他感觉到形势不对,不得不把求救的目光看向看向了在皇上身边站着的王振身上。
此时的王振板着一张老脸,实则心中是气愤异常。
《杨报》的事情纪广早就有所调查,结果自然这就是一个讲故事,还是讲连续故事的连载文章罢了,虽然其中也记载了一些杂学,但对于宦官体系是没有丁点关系的。像是这样一个文刊,根本没有什么威胁可言。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商业方式,至少几个月来,为王振就赚了不少的钱。
这让王振十分的高兴。因为这不同于受贿所得,这是凭自己本事得到的分成,被其视为来历正大光明之银钱,王振为此还窃窃自喜。而就在前几日,他更不拿到了两份民间弄来的《杨报》送给了皇上,英宗竟然也被《射雕英雄传》所吸引,说到底,英宗还是一个孩子不过才十九岁而已,也是喜欢快意恩仇的故事。
为了这件事情,英宗还要求他的先生,也就是王振把射雕的全稿给找来,他要看一个痛快。借着这个时机,他还特意为了杨晨东说上几句好话,也不枉收下人家的这些礼物。
先让英宗心中有这么一个人,在慢慢形成好感,那个时候提升为官员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而眼看一切顺利,奈亨突然就跳了出来,还差一点破坏了自己的大计,这如何不让人恼怒。
当然,王振更为生气的是,奈亨在做这件事情之前竟然没有和他通气,这完全就是自主的行为,也可以看成是眼中根本没有他,即是如此,他哪里还想去管呢?
如今肯看着奈亨那求救的目光,真是恨不得一巴掌打过去,然后有让东厂抓其下狱。
心中恨极,但王振确不能这样去做,奈何投靠了自己,这可是人人得知的事情,若是今天他出了事情,岂不是会让人以为自己势弱了吗?如此一来,难免会陡生变故,于和平大局不利。
只是心中有恨,这也不代表王振就不会不去惩罚奈亨,最其码也要让他通过这件事情得到一个教训才可以。所以脑瓜子一转,他就转身笑嘻嘻的对着英宗说道:“皇上,王尚书所言正是,杨家六子杨贵通(为了读者的畅快感,以后只称其字杨晨东)的确是才子,这样的人如果能为朝廷所用,实是一件大好事。至于奈亨和赵新,于朝堂之上咆哮,实在是失了体统,可各打五棍,轰出堂去。”
“好,先生所言正是,朕也意是如此。来呀,把奈亨和赵新拉下去,各打五个大板。”英宗身体座得绷直,一幅明君样子说着。
话落,早有朝前的锦衣卫走上前来,将两人给托了出去。从始至终,两人都没有在说话,赵新是不敢,他担心这一叫嚣,只会棍棒加重。 奈何还在迷糊状态之中,他从刚才王振的话中算是弄了一个明白,自己的这个主子与杨晨东似乎有些关系呀,可恨他都没有了解就冒然出手,这根本就是自找无趣,甚至是自讨苦吃。
两人被拉了下去,模样英俊,气宇轩昂的英宗将目光落在了吏部尚书王直的身上,“王爱卿,人是你举荐的,看看给杨晨东一个什么官职好呢?”
因为看了射雕一书,英宗对杨晨东的感观也是不错的,事情又是王直提出,王振同意,他岂会反对。
王直抬头,脑海中迅速闪过了几个官称。说起来杨晨东毕竟还是年纪太小了一些,如今只有十六岁而已,是很难被赐什么官职的。今天不过就是机缘巧合罢了。只是即然皇上问起了,那就需要给上一个交待,便言道:“皇上,臣认为杨晨东少年敏学,十三岁就成为了秀才,如今任建宁府知事应该可以胜任。待其丁忧之后,可调京师来在行任用。”
建宁府知事,说起来是负责行政和民事方面的事情,正九品的官员。但没有提及前知事被调走之事,那就说明这官职原本就是有职无实,也可被称为散官。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一个官身罢了。
“嗯,准卿所奏。”英宗点了点头,对于一个正九品的官员,他实在是提不起丁点的兴趣来。
散朝了,此时的奈亨和赵新早就被打完了板子送出了宫去,众臣也仿若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向家而去。但他们并不知道的是,历史在此时已经发生了一些偏差。
历史中,奈亨曾与吏部郎中赵新有隙,心怀怨而构陷之,涉及王直与侍郎曹义,一并下狱。都吃了一些苦头,后英宗宽大处理下,王直、曹义官复原职。仅是夺赵新、奈亨之俸而已。
可是现在,因为《杨报》的出现,奈亨提前动手,也没有累及到曹义其人。好在的是,这种变化并不是很大,至少历史的大方向没有得到改变,不然的话,杨晨东怕是头疼了。
众官回家,礼部尚书胡濙(yíng)也乘着自己的官轿回到了府中。
一入府中,胡濙叫来了管家问道:“去找嫣儿要一份《杨报》拿到我的书房来。”
之前的胡濙就听说过《杨报》之事,但并未在意罢了。在他看来,这远非是孔孟之道的正学,不屑闻之。可是今天在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让他对《杨报》起了好奇之心,想着孙女不止一次的念叨着《杨报》,便准备找来一份来看看。
管家很快去了后院小姐的院外,正遇到小姐的丫环小青,遂把老爷要看《杨报》一事告知。
“等等。”小青是一个干练的丫环,一身黄衣的少女总是笑吟吟;肤光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转身就向着胡嫣小姐的闺房里跑了过去。 房间里一名十四五岁的女孩,灵秀雅致的小脸上桃腮泛红、檀口粉嫩,不免引入遐思。此刻正捧着一张色彩墨色的报纸在那里低看着,时不时嘴角就会微微翘起,显示她此刻心中的愉悦。
“小姐,小姐。”小青跑的或许是快了一些,一入闺房便是有些气喘吁吁,胸前那好大一块也在随着急促的呼吸而不断的起伏着。
“小青,怎么了?怎么惹的你如此急促?”似是抱怨一般的少女,笑嘻嘻的说完这些之后,就又轻声凑前道:“不会是相中了哪一个年轻俊朗的后生,动了春、心吧。”
刚说完,少女就忍不住咯咯的笑了起来。更是引得丫环小青双眉一凝,随后脸色一垮,就是不依不挠的样子说道:“小姐,你又拿小青寻开心,我说过了,这一辈子都跟着小姐,不会嫁人的。”
“啊!你不会是要给我未来的夫君去暖床吧,呸!真不知道害臊。”少女正是胡嫣,礼部尚书胡濙的孙女。
“什么呀。”发现又被小姐给取笑了,小青哪里肯依,当下伸出一双纤手就向着胡嫣的腋下挠了过去。
虽然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跟着过门的贴身丫环,实际上是可以代自家小主给新姑爷暖床的。可有些事情是不能说的,说出来那脸皮薄的哪里能承受的住?
也就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胡嫣和小青可以开这样的玩笑,倘若是主仆间有一丝的芥蒂,这样说只会增加双方的矛盾。
小青动了“手”,一时间,两女就嘻闹到了一处,一阵阵咯咯声是不绝于耳。传到外面正在等候的管家耳中,他无奈的摇了摇头,知道小青这神经大条的丫环一定是把任务给忘记了,便忍不住在原地轻咳了几声。
“呀。”闻听管家特别发出的声音,小青连忙停住了正乱伸的双手,似是想起什么的说着,“管家还在外面等着呢。小姐,老爷要看《杨报》。”
“什么?”胡嫣也挡住想要偷袭小青腋下的玉手,一脸不可思议的问着,也是一脸的不信。
………………………………
第二十五章 安全局成立
《杨报》进入京师也有一段时间了。只是很少走出大门的胡嫣在刚开始时并不知情,那个时候讲究的是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是一次巧合之中,她进入爹爹的书房帮着打扫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份《杨报》摆在桌面之上。
胡嫣的父亲便是胡濙膝下的长子,名为胡长宁,时任锦衣卫镇抚使之职,官居正四品。
即然身为锦衣卫,那应该的政、治觉悟和警惕性是必须的,像是《杨报》这样的新鲜事物,那便不可能不去研究。所以,就带了一份买来的《杨报》回了家中,可除了故事很是精彩,还有一些生活小常识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反、动的思意思,这便随意的将其放在了书桌之上,不想成为了女人眼中的“宝贝。”
说到宝贝,自然是指里面精彩的故事了。这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哀,在女人只讲究三从四德,只能读《女诫》、《内训》、《女论语》等看之乏味,大同小异的书籍,早就腻味的紧了,如此突然间多出了一个射雕和小李飞刀。其中傻傻的郭靖、多情的李寻欢当下让胡嫣是爱不释手,感觉到似乎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般,那全是新奇、好奇和惊奇。
很快,这一刊《杨报》就被读完了,甚至都快可以倒背如流了。这一刻,胡嫣只是恨为什么只有这一期,而且这即不是第一期也不是最后一期。一个故事,当真是没头没尾的,让人心生不快。
这种不快,很快又转换成为了焦急。就这样急等了一下午,到了晚上父亲办了差事回府中,她就急急相求,表示想看更多的《杨报》。
胡长宁是胡家的长子,深得胡濙的喜爱和皇上的隆恩,这才进入到锦衣卫这至关重要的部门任职。但别看他办公的时候板着一张脸,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实际上确是外冷内热,尤其是对于自己的这个小女儿,更是喜爱非常。
面对着胡嫣似类于无理般的“纠缠”,最终胡长宁还是败下了阵来,答应会把更多的《杨报》带回家。
有了胡长宁的保证,胡嫣是幸福的,甚至父亲还动用特权找来了第一刊的《杨报》,算是满足了她的要求,故事也终于算是有头了。只因《杨报》在京师发展的时间尚短,还没有更新到大结局,她也只能在“煎熬”中等待着。
《杨报》并非是一天一刊,而是五日一报,用时不到半个时辰就可以看完整篇的《杨报》,接下来的四天多就是漫长的等待。这个时间里,胡嫣也动了心思,去研究着写这个故事的人。
《杨报》中可是写的非常清楚,射雕和小李飞刀系同一作者,正是杨晨东,那个杨家最小的六少爷。
对此人,胡嫣倒曾听祖父说起过这个人,听说十三岁就中了秀才,当时胡濙还在家中好生的羡慕了一番,说是杨荣后继有人。胡嫣的记忆力不错,只是听了那么一嘴,也多少有些印像。
即然杨晨东就是作者,胡嫣不由就好奇这个人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怎么可以想出如此精彩的故事来呢?本着想有更多的了解,就去了祖父那里,想要套听一些有些杨晨东的事情。
胡濙是什么人?说是人精一点也不过份,历史中能够在明宣宗时就任礼部尚书之职,一直经历了英宗、景帝、宪宗共四朝三十多年的尚书之位屹立而不倒,那岂是常人可以相比。
孙女胡嫣一出现,只是几句话就让他感觉出了一丝别样的味道。他同样几句话一探,就知道了《杨报》的事情,这才知道孙女为何要打听那个杨家六少爷了。
这便是胡濙第一次听到《杨报》的名字。只是一直并未在意,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人能写出什么样的好东西来?去值得他的注意呢?所以就算是孙女推荐了好几次,他也没有去看过一次。
今日朝会,以《杨报》而起,又以《杨报》结束。杨晨东更是以十六岁的年纪成为了建宁府知事,虽然是一个小的不能在小的九品官,但这是官身无疑,且还不是靠着家族蒙荫所得,这也自然让胡濙起了兴趣,想要看看这《杨报》上到底写了什么东西。
尤其是胡濙敏锐的察觉到似乎王振对这个杨家六少爷的印像不错,这才是最让他感觉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王振与三杨的一些过节,那朝中大臣谁不知晓。往常一旦涉及到了三杨之事,那不管是谁,都会被王振给踩上一脚。偏偏做为杨荣的儿子,最嫡系的家人确是无事?难道说是王振改变了策略吗?还是说根子出现在杨晨东的身上?
胡濙仔细的考虑了前因后果,发现应该是后者。因为就在前几日还有一个与三杨当年有旧的官员被东石拿下下了诏狱。如果是王振有此心的话,不应该转变的如此之快。
倘若真是如此的话,那这个杨晨东就有些意思了。明明是杨荣的儿子,确能得到王振的支持,这是怎么做到的?
当然,胡濙不会相信事情的首尾都是杨晨东自己做的,估计是应该有什么高人才是。那这个人是谁?倒还真是引起了他的好奇。叫管家找来《杨报》就是想看看从中是不是可以寻找到端倪之处。
再说小姐的房间里,胡嫣知道丫环小青没有开玩笑之后,顿时就变得高兴了起来。“太好了,祖父也要看《杨报》吗?那马上就给他送去。”
胡嫣之所以如此的高兴,当然是有原因的。她可是让小青出去打听过,《杨报》是先出现在杨荣的老家建宁府,杨晨东正在那里,是后传到京师的。还听说,射雕和小李飞刀早就先一步于建宁登出,好像都完稿了,甚至好像还出了全本书。
为了这件事情,胡濙不止一次的求过父亲胡长宁,让他派人去建宁府,把完稿的两本书买回来两本。只是父亲确是死活不肯,在他看来,反正京师也有《杨报》,五天一次,慢慢看就是。且这终是杂书,女孩子家还是要心思沉稳一些才是,不要总想着听什么新奇的故事。
事后,胡嫣可是生气了好几天呢。可是她知道,父亲能让她看每五天一期的《杨报》就已经是格外开恩了,也实在不敢过于相求。可是现在,祖父要看《杨报》,这就等于来了机会,只要抓住了,那就可能会提前的看到两书的全本,那实在是太好了。
接下来的胡嫣,这便拿出了好几份保存完好的《杨报》,喜匆匆的出了后院,直向着祖父的书房而出。
没一会,书房中就传出了胡嫣撒娇的声音,“祖父,这两个故事都特别的好看。像是这本射雕,讲的就是我们汉人与蒙元做斗争的事情,表现的是一种民族气节呢,但就是不知道后面的结局怎么样了。”
眨巴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胡嫣一幅挺委屈的样子。
轻轻摇了摇头,以胡濙的眼光如何看不出孙女是在欲擒故纵,是想借机求自己去弄射雕和小李飞刀的全本呢。他可是早就听说了,全本曾在建宁出现过,虽然数量不多,但也不能算是太少。至少对于胡濙这样侵淫了官场几十年的人来说,想弄到还是可以找到门路的。
但胡濙还是没有一口答应下来的意思,他想先看看这《杨报》到底怎么样再说。
就这样,有孙女在旁不时的哀声叹气,胡濙只当是在看玩笑一般,座在太师椅上慢慢的细读着《杨报》,但真正心中在想着什么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这一幕不仅仅只是好生在胡府之中。今天早朝过后,不知道多少的重臣还有京官都开始四处去寻找《杨报》,只是用心了解的同时,到底在打着什么样的主意谁也无法知晓。
别人或许还在旁观,甚至还有思考着今天早朝上发生这一幕的深意。但一个人确没有时间去想这些,更不知道京师朝堂上发生的这些事情,他正在给虎芒上着现阶断的最后一课。
“总之,情报部门就是千里眼,就是顺风耳,可以提前一步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可以多出更多处理问题的时间,往往就可以起到翻盘的作用了。”说完这句话的杨晨东用力的拍了一下虎芒的肩膀,眼中含着期望与希望。
成立安全局,这是杨晨东近期最为关注的事情。而情报则是其中重中之重的事情。
情报战是指敌我双方为最终达成军事斗争的胜利、保障已方的案例和利益而展开的以争夺信息控制为中心的情报系统的对抗。取得情报优势,是军事斗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就像是明朝有东厂和锦衣卫一样,最为厉害的时候,皇上可以知道昨天晚上属下的大臣们都在干些什么?是高兴还是失落,高兴时是不是喝了酒?失落时叹了几声气等等。
………………………………
第二十六章 十六岁的建宁府知事
熟知手下人员的一切情况,这对于更好的控制他们,了解他们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杨晨东要建立安全局,首先便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而想这个部门为自己所用,自然负责人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之事。
思来想去,虎芒被选中了。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他的忠心,杨晨东丝毫不怀疑,如果有人想要杀自己的话,虎芒一定会有如一道不动的墙壁一般,在前面挡着。这样从小一起陪伴他到大的人如果都无法信任的话,那这个世界上又有谁可以让人真正的放心,真正的相信呢?
虎芒被选中了,尔后被杨晨东单独拎出来,训练了好长一段时间,同时接受训练的还有杨三,这个人性格沉稳,寡言少语,某方面而言,这样的性格本就适合做情报工作,就被当成了虎芒的副手一同接受着训练。
因为两人对情报方面的无知,杨晨东近乎于手把手的去教,这还足足花上了两个月的时间,终于让他们对于情报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知道如何去操作了。就此,安全局成立,虎芒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第一任局长,杨三为副局长。
暂时来说,整个安全局也就只有他们两人罢了。但杨晨东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部门就会壮大起来。为了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他一性次的就拿出了一万两银子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支持态度。
很多事情步入了正轨,像是《杨报》和四海酒楼更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然就算是如此赚钱,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