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军需来大明-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人中以朱徽煠头脑反应最快。就在兄长朱徽煣继承王位的时候,他和弟弟陧宗王朱徽焟上门前来恭喜,曾一度引得兄长和家中护卫们都紧张不已。但在没有外人时,朱徽煠两人向着兄长朱徽煣说出自己心中想法的时候,这位新的岷王动心了。
即然大明都可以分成南北,何偿不能在分出一个来呢?只要他们三兄弟齐心,那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呢?
继承岷王能统辖之地毕竟还是小的,如果可以打出去,那将是多么大的一片天地?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更不要说,原本他们身上就流淌着朱家的血脉,拥有着皇族的血统了。
如此这般,三位有着“雄心壮志”的三兄弟就此开始了联手,秘密的做起了准备,他们要趁着英宗在南方的势力还并没有完全的稳固之时动手。
古人起事的时候,都需要一个理由,像是什么汉高祖刘邦斩白蛇显帝相等事情便是如此。广通王朱徽煠府上有个下人叫段友洪,他的父亲段洪山是个懂妖术的人,经人推荐来到了这里,介绍了一个善于相术的于利宾。
经过谋划,在一次岷王举行的大型宴会上,于利宾做为客人出现。一见到新岷庄王朱徽煣的时候,便一幅惊为天人的样子说着:“大王之相真是天下少有,当主天下!只要有心去夺,必可成事,时间上好像是去年就应该举事,再晚也不能晚于今年五六月间,你直接发兵,东向南京便可即位。”
于利宾说话的时候,大厅之外一些护府家丁们持刀走进立于两旁,一幅全武行的样子逼着来客们表态。又有两位兄弟广通王朱徽煠、阳宗王朱徽焟带头倒头就拜,直称会支持大哥,这让其它的宾客们不得不表态,一个个跪地跟着高呼了起来。
起兵谋·反要有大量的兵力,而明朝自永乐、宣德削藩后各地藩王手下只有少许警卫,哪有什么大队的人马?不过这难不倒三兄弟,他们让人用金子打造了一枚“轰王之宝,银饰灵武侯、钦武侯印二,改元玄武”,又模仿皇帝的做法,作了好多的敕书,然后再叫手下的段友洪、蒙能和陈添仔等,“赍印币等物,封都廒寨苗首杨文伯为灵武侯,天住寨苗首苗金龙为钦武侯,以及以银牌赐横岭峒苗首吴英头等,诱使其起兵。
同时还派人去联系交趾老国王黎利,许以重诺和重利。
历史中,廒寨苗首杨文伯等人的脑子很拎得清,见到广通王兄弟的所谓敕书,压根儿就没把它当回事,更不用说为他们出兵了。可是这一世,大明分了南北,朝廷的权力和实力大打折扣,加上这一次是三兄弟齐心办事,杨文伯也就动了心思,与之沆瀣一气。
岷王三兄弟,内有几位苗首的支持,外有交趾的支援,大势以成,即出现了云南之乱。
云南乱了,做为在这里最大的“军阀”同时也是世代久居于此的沐家就成为了唯一岷庄王成功路的障碍。
还是那句话,明分南北了,沐家在此时连到底应该效忠谁都拎得不是很清,又怎么会贸然的出兵平乱呢?因为这一耽误,岷王系列势力是越来越大,最终便是沐家出手也无法在一时之间能够消灭的了。此时事情传到了南明京都南京,便有了英宗派兵平乱的事情。
看着这根本与历史中完全不符的发展规律的相关情报,正在一处伪装极好的深坑中的杨晨东慢慢关闭了手中正闪着光亮的手电。
局势似乎越来越乱了,便是由外面军营中传来的消息,也不似之前所想的那般“围追堵截”,相反还是各种许给的好处。
在知道了明英宗朱祁镇采取了兵部左侍郎王骥的策略之后,会对高州城外的雇佣军采取以静制动的手段。比如说死围起来,并不动刀,座等着他的弹尽粮绝,如此就可以随意的拿捏,直至要求他们退出南明所有的地盘。
为了应对这种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杨晨东提前做好了准备,不仅派人出去采购粮草,还同时动员了常家等几个南方大商户,商人家族们,来一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
到时候,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守到云南形势更加恶化,等到王骥“招安”策略彻底的失败之时,便是自己重登历史舞台,大展拳脚的时候了。但谁曾想到,自己不过随便找了一个生病的理由,对方竟然信以为真了,竟然开始了公然的策反兴奋。根据留守在军营杨二和杨五的报告,他们已经连赴了对方几场饭局,好话听的是耳朵都要长茧子呢。
“好吃好喝的只管享受便是,不要忘记了自己的真正身份就可以。”这便是杨晨东给予两位贴身家丁的回复。从这句话说中,不难看出,杨晨东是乐于出现眼前这样的局面,如果可能的话,就一直这样托下去,托到云南变局出现就是。
军营之内的变化,总而言之是好事情,至少不用翻脸了,至于凭着对方的诱惑就真的能让杨二和杨五投诚过去,这一点上杨晨东是一丁点都不会担心的。
………………………………
第四百一十二章 西平王沐斌
这两人都曾是去了赤嵌城,见识过杨系实力的人。又是跟了自己这么长时间的贴身家丁,以后等于有着大好的前途在等着他们,为了眼前别人所编造出来的美梦就去背叛,那只能是脑袋坏掉了的做法。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事情还是尽早发生的好,不忠诚的人,与其等着在身边一步步座大,还不如早一些暴露出他的真实面貌好。
当然,杨二和杨五是一定经的起考验的,在这一点上,杨晨东还是很自信的。
“少爷,又有人从我们头顶旁上走过去了,看样子人数应该在一个班以上,动手吗?”杨晨东还在低头沉思着所面对的环境,以及自己是否还有哪里没有顾虑到,还有哪一步棋可以主动的走一走时,耳边传来了虎芒略有些激动的声音。
他们如今是在深坑里。在坑的上方铺满好做伪装的树枝、树叶,除非是专业人士,除非距离很近,不然是很难发现这样的陷井的。这种隐蔽和伪装的手段,对于杨晨东而言,那一世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早就是经验满满了。
事实上,这样的伪装,这样的深坑在这片山林中足有十几处,在这个坑中的就是虎芒等六名跟着杨晨东的第一警卫小队人员。在这里为的就是对付从这一边路过的冷锋队员们,将他们一一的进行“消灭”。
听到有人竟然来到自己的这个坑边,杨晨东的嘴角轻轻一翘,展露了一个笑容,“好,到嘴的肥肉必须要吃掉,也让冷锋们知道知道,一丝丝的大意都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尤其还是环境多变的丛林之中。”
“瞧好吧少爷。”得到了出击的命令之后,虎芒的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即便在这坑底已经是漆黑一片了,但似乎依然可以看到他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和表情。
不久之外,坑外即传来了轻微的闷哼声,显然,一场单方面的“杀戮”正在进行着。
。。。。。。
西平侯府。
映入眼前的是两座四米高的巨型石狮子,听说这是开府之时,请来全国最著名的工匠打造而成。待事后之时,点晴之笔落下之后,那石狮子眼中竟然隐隐发出了幽深的光芒,可慑人心魂。
两座石狮中间,正是高大而庄重的漆红大门,上面镶嵌着横七路、竖七路,一共是七七四十九颗白色门钉,像征着这府中主人的身份。
当推开重厚大门,步入大院里,这里不仅宽阔,而且布置还精致华丽,真可谓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便是比之一些大明的朱姓番王府也要更加奢华几分。
这便是西平候沐府,起源于朱元璋养子沐英,因其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洪武十六年(1383)以平西侯分封云南,后晋为黔国公。
从此之后,沐家就成为了云南实际上的主人,历经到今,由新任不久的沐斌接任了家族的荣光和使命,成为了新一任的西平侯、黔国公。
只是相比于上几任西平侯,沐斌遇到的难题不仅多,还非常的大。比如说如今的乱局就曾让他连睡觉都夜不能寐,吃饭也是食之无味。究其原因,便是两道皇帝的一明一暗两道旨意。
明的不用说了,自然是南明英宗朱祁镇所发的圣旨,意让他在云南平乱。
暗的即是指北明代宗皇帝朱祁钰,密旨中的意思是让他认清形势,早一些回到大明的怀抱,至于云南之事,可袖手旁观,以待乱局而起影响到了太上皇的执政根本时,在与北明一起协力出手,平定天下。
自土木之变后,原本的大明一分为二时,沐斌便做起了难,他有些不知道要听谁的好了。
做为世代为朱氏保家护航的沐氏一族,他们从未生出什么反叛之心来。从最早的沐英开始时就是,即便是到了现在的沐斌也是抱着相同的想法。
但一国两个皇帝之事实在是难住了他。且以他的观点来看,似乎哪一个都是正统,哪一个又不是,又是。
朱祁镇原本就是英宗皇帝,尽管曾因在战场上惨败失去了消息,但他的皇帝身份一直存在着。说是正统并不为了。
朱祁钰临危受命,在没有了英宗皇帝的消息之后,他继任成帝,安定臣心和民心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且还是在北方京师登基的,有仪式,遵法度,也可以说是正统无疑了。
说不是。
朱祁镇兵败回来之时,应该直接去京师才对,可他没有这样的胆量,而是去了南京建立了南明,这似乎就有些不正统的意思了,甚至还要主动分裂大明的意图在其中。
朱祁钰更是如此,他的皇帝之位原本就是权宜之计,按说得知朱祁镇无事时,便应该主动让出皇位才对。可是他没有,反倒继续座着这个有些明不正言不顺的皇上之位,似乎也非是正统所为。
这种即是又不是的两位皇帝,难住了沐斌。正是这种为难,才让云南的形势越来越遭,以至于就算是他现在想要全力出手的话,怕也是不能够解决问题了。
打仗,最忌讳的就是主帅心志不坚。这样的事情正发生在沐斌的身上,那连主帅都是如此,更不要说下面的士兵了,更是有一种不知道听谁的好,以至于发展到后期不知道为谁在打仗了。
连为什么都不知道,这一仗要说能打好,那才是怪事了,便是连沐斌都是无法相信的。
因为心志一直在动摇,战场上的心志不坚,让敌人钻了空子,事到如今,也只能偏安一隅,静观其变了。
正是此时,英宗的特使到了,来的正是以左侍郎之职代行兵部尚书权力的大臣王骥。
按着他给英宗提出的意见,如今他是兵分三路来解决事情。
第一路联姻交趾;第二路沐氏封王;第三路重金收买苗族军队。
这其中第一路路途遥远,第三路又危险重重,最终王骥自己就选择了即安全又有体面的第二路,便是来到沐府做一个说客,以给沐斌王位的交换,换得对方全力出兵来平定云南之乱。
王骥的到来,沐斌自然不敢怠慢了。虽然他是手握重兵,且在云南有着很高的影响力,但小心方驶万年船。之所以沐家可以延续至今,且兵权再握,还没有受到别人的猜测,正是因为其做事谨慎小心。平常便是随便的一个朝廷五品官来到沐府,他都会亲自接待的,更不要说来的还是一位三品大员,且极有希望成为二品尚书之人了。
沐府正厅,英朗高俊的沐斌见到了一身二品官服,一脸卑谦模样的王骥。
双方先是客气的见礼,随后上茶安座,面对面的就这样互望着。
对于沐斌,王骥还是有些陌生的。对其父,刚故去不久的沐晟倒是打过一些交道。即然是要谈事情,按着中国人的习惯,自然是要从套交情先开始了。这个王骥便讲起了有关自己和沐晟的一些往事。
有人当面说起了家父,沐斌自然是一脸恭敬的听着,时不时脸上还会露出笑容来,以示尊重之意。
对于沐斌的表现,王骥还是很满意的,说着说着话,自然话题就牵扯到了眼前的局面。“。。。想当初,沐晟老国公还在世的时候,英宗皇上就曾不止一次的表扬过,说是老国公人品贵重,对国忠心,作战勇猛,深得皇心。以至于后来听到老国公去世的消息时,还着实伤心了好几天呢?现在想想,那一切似都是发生在昨天一般,真是让人怀念。”
“多谢皇上对父亲的厚爱,想必父亲泉下有知的话,当也会笑慰了。”沐斌向着南方方向起身抱了抱拳,以示自己的尊重之意。
“沐侯爷客气了,皇上不仅对老国公十分的敬重,便是对沐侯爷也是万分的看重,他曾不止一次的和臣说过,沐侯爷虽然年轻,但确很有几分老国公的风姿,且你年轻力壮,当会创造出更多堪比祖宗的成绩才是呀,而正是这番的看重,皇上便决定破除异姓不可封王的政策,请沐斌接旨。”
说着说着话,王骥的神色变显得极为郑重了,以至于到后来的时候,人都主动站了起来。手中也不知何时多了一道金色背印着龙腾图案的圣旨。
“臣沐斌接旨。”面对圣旨,不管是英宗的还是代宗的,沐斌都没有理由去反对,所能做的只是跪地接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西平候沐斌,年轻有为,忠主思国,战功卓著,甚得朕心。今感恩沐家世代为大明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特封西平侯沐斌为西平王,赐金牌。。。”
世代的西平侯除了首任的沐英之外,其它人都是活着的时候任侯位,只有死去才可获封黔国公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但是到了沐斌这里,竟然还没有做什么,就被封了异姓王,成为了西平王,虽然说只是这一任并没有说什么世袭罔替。但就这一举动,说是光宗耀祖也不算过。
………………………………
第四百一十三章 朱祁镇的怒火(第三更)
这一圣旨,听得沐斌是一脸的激动不已,跪于地上的他双手持平,高呼着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西平王,请起来吧。”念完了圣旨的王骥换成了更为热情的脸庞,小心的搀扶着跪地的沐斌。
“多谢王大人了。”沐斌依然还是很小心的说着这些。
“西平王实在是太客气了,以后您可是大明的第一位异姓王爷了,以后怕是老臣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西平王的照拂呢。”王骥有意接着关系的说着,同时也是在示好。
沐斌本着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的想法,再说了京都之中总要有自己关系交好的重臣才可以,如此才能消息畅达,对一些事情才能做出更好的,更正确的决策来。现在感受到了王骥的热情,当下也就客气的回道:“王大人实在是太客气了,其实本侯。。。本王对于王大人也是一直很敬仰的。”
自称由侯改王,这便表明着沐斌接受了这个分封,这也让宣读圣旨的王骥不由长松了一口气。他担心的就是连圣旨都给了,但沐斌依然还不接受,要是那样的话,云南之事指着他出力那便是难上加难。
好在的是,对方欣然而受,那一切事情就都有的谈了。
“好说好说,以后我们相互帮衬就是,呵呵。”王骥笑呵呵的借势拉住了沐斌伸来相扶的手臂,尔后两人即相视一笑,接着便是哈哈大笑。
关系也在这一笑之中,瞬间接近了许多,接下来再说些话的时候,顾忌便少了许多。借着这个机会,王骥也终于把自己的使令全数道来,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对沐斌身处环境的分析。
“西平王,实不相瞒,这一次的封王之事正是臣提出来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云南之事上,您表现的并不积极,已经让皇上有些失望了。”一幅语重心长般的样子讲着,王骥还有意的叹了口气。
“啊!事情不是这样的,云南之事,本王的确是有些顾虑,但总的来说还是尽力的。”沐斌听到自己的所为引起了英宗的不满,便是一脸的惶恐,欲解释着什么。
王骥看着沐斌的表现,心中笑着对方果然有所顾虑,但表面上还是一本正经的分析着,“西平王,您不用多说,老臣也能猜出您顾虑的是什么,还有会是谁在其中起了作用。也恕老臣说一句不恭敬的话,您的选择错了。”
“错了?”一脸的疑惑,沐斌似是不解。
“的确是错了。”王骥重重点了点头,“英宗一直皇位在身,北边那位不过是借势而起罢了,但说起手段和实力来,虽然年龄相差不大,可实则相差之地太远。比如说,在北边有着很多的老臣还在联络着皇上,表示他们不过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低头罢了,一旦皇上可以有挥军北上的那一天,他们定然会遥相呼应,以表忠心的。为了此事,皇上也一直在做着准备,若非是有云南和广东之乱的话,想必此事已经可以成行了吧。”
“有这样的事情?”沐斌当做是第一次听到般的样子讲着。
“当然有了。不瞒西平王,那些暗中联系之人皆是手握大权与兵权的。如果可以的话,怕是皇上一旦起事的话,北边那位就会束手就擒,怕是兵锋都见不到多少的。您也不想一想,皇上终是在北面当了十几年的皇帝,怎么可能不会安排人手呢?皇上的手段非是我等臣子可以猜测,可以看透的。”
一幅深不可测的样子,此时的王骥把朱祁镇夸出了一朵花来,这一切也听的沐斌是不住的点头。想着真如王骥这般所说的话,英宗的胜面的确更大一些,若是如此,他也要押宝了,或是说心中也应该有一个决策才是了。
什么叫决策?
别人往往还没有下定决心的时候,你就已经有了主意,并有了行动,这才叫决策。不然等着大势以定,无论你在做一些什么,都是可以可无的锦上添花了。
如今被封为了异姓王,沐斌已经得到了实际的好处,如果他在不作为的话,怕是会得天下人取笑的。当下他便下了决心的向着王骥说着,“王大人请放心,也请您转告皇上,本王的这份衷心一直在这一边。一会我就去宣将升帐,准备给予境内的那些叛乱之人以重重一击,扬我大明国威。”
“好!”眼见沐斌如此痛快的就答应了下来,王骥自然是激动不已了,哈哈大笑之时不断拍着沐斌的手臂。“平西王呀,您的果绝果然没有让人失望,看的出来,您一定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以后的沐家也会因为您而福泽绵长的。”
“本王只是效忠于皇上罢了,这一切都是应该做的。”即然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沐斌反倒是将一直左摇右晃的心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无愧于皇上的信任,借机座稳西平王这个位置,福泽沐家人。
稍后不久,属于沐家的军队动了起来,十万大军的整备待战,使得整个云南大地似都受到了震动,都四处充满着杀气一般。
王骥这一路算是成功了,但其它两路进展并不顺利。派去苗家的使臣虽然许以了重金,但几位苗家首领意见并不统一,一时间难以有什么结果。
前往交趾一路的使臣虽然顺利的见到了交趾老皇帝黎利国王(历史中此人以死,故事需要,他还在依然还活着,各位看官,莫要骂浪子,多讚理解了),对方似乎也满意所谓的联姻之事,但对于娶哪位公主有着不同的意见。
按着朱祁镇的安排,这一次送给对方是一位番王之女,临时加封为公主的。这样的人虽然也有朱家血脉,但并不算多么的纯正,地位也不是很高。对这一点黎利国王心知肚明,即然要联姻,他当然希望找上一个血统纯正,身份高贵的公主做自己的嫡妻,这便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联姻可以,但要娶的是南明的三公主。
南明三公主,可是朱祁镇的亲妹妹呀,曾经过生日的时候杨晨东还给她安排过节目的,此女因为身份的原因,倒是十分的高贵。后来在朱祁镇土木兵败后,虽然代宗朱祁钰也进行了挽留,但她还是跟着朱祁镇来到了南京,并因此而耽误了找附马的事情。现在属于待嫁闺中,事情被黎利知道了,他有此要求也就顺理成章。
对方要娶的是三公主,使臣哪里敢做什么决定,只说回到南明京都向英宗汇报。似乎是为了给对方施压一般,黎利叫嚣让使臣快一些给回信,不然的话他可不确定会不会一怒之下再度发兵,占了整个云南,那个时候难免会伤了双方的和气。
使臣被吓的有些仓惶一般的逃出了交趾大军的兵营,绕近道欲直奔南京而去。但让他和其它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针对这支使臣,安全局早有安排,在对方了同了交趾大军兵营不久之后,就行了刺杀之举。使臣在完全没有防备之下被杀,连同跟随的一众数十人尽数而亡。
使臣被杀,这样的事情一般是不会发生的。正所谓两军交战还不斩来使呢。
正因为这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使得没有人会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以至于使臣消失了好几天之后,才被人发现。当下流言四起,竟然说黎利国王问英宗索要两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