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上皇龙驭殡天~~~~~”

    德义高亢的喊声回荡在空荡荡的大安宫的上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还有柴绍李孝恭四人刚进了大安宫的宫门便听到了德义的声音,心下一惊,惦记着仍旧在太极殿等候的众臣,将跟在身后的小太监召了过来。

    “你迅速去太极殿,将诸位大人召到大安宫来。”长孙无忌吩咐道。

    小太监常年在宫中伺候,自然也是知道为什么,现在太上皇驾崩,诸臣工理应前来大安宫为太上皇送葬。

    “诺。”小太监应了一声,转身拔腿便向太极殿跑去。

    玄世璟的马车从朱雀门驶入宫城,半路上便遇到了李二陛下前来接玄世璟去大安宫的侍卫。

    那侍卫拦下马车,玄世璟从马车车厢中走出。

    “末将参见侯爷!”

    “无须多礼,陛下可是有什么旨意传来?”玄世璟问道。

    “是,陛下有旨,请侯爷立刻带荆王殿下入大安宫。”那侍卫拱手说道,随后走到玄世璟身旁,低声说道:“太上皇,怕是”

    “本侯知道了,多谢将军,本侯这就过去。”玄世璟回应道。

    这羽林军这么一说,玄世璟便猜到了,本来太上皇的命便是靠那些个虎狼之药撑着,一个迟暮的老人,身体能焕发出来的潜能又能有多少呢?

    “高峻,珑儿,你们带人先回玄武搂,石虎,驾车去大安宫,要快!”玄世璟大喝道。

    “是,侯爷!”众人齐声应道。(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七章:来不及的最后一面

    进入宫城的时候,马车上便只剩下了三个人,马车里的玄世璟和李元景,还有驾着马车的石虎,从御林军的话语中,石虎也听得出事态紧急,便驾驶着马车最大速度直奔了大安宫而去。

    玄世璟在马车中将李元景身上绑着的绳子解了开,神色严峻的对着李元景说道:“刚才那御林军说的话想必你也听到了,现在整个皇宫里的气氛和大安宫里传来的消息都预示着,太上皇的日子,恐怕也就是今天了,石虎驾着马车正朝大安宫走去,若是来得及,说不定你还能见到太上皇最后一面。“

    “放心,既然路上我如此配合你,断不会在宫中在生出什么鬼主意。“李元景苦笑道。

    到了大安宫宫门口,马车便被宫里的御林军给拦下了,玄世璟带着李元景下了马车,直接进了大安宫。

    一进大安宫,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片跪在含元殿外的文武大臣,含元殿殿外已经挂上了白绸……

    李二陛下的贴身太监德义正在含元殿进进出出开始忙活着李渊的身后事。

    太上皇殡天,乃是国丧,一应事物都得按照相应的规矩来办,自然是马虎不得,因此,大安宫的人都插不上手,只能由德义在这边暂时主持着,李二陛下仍旧在李渊的寝殿之中,殿内跪了一大帮子人,长孙皇后也默默的跪在地上,跪在李渊的床边。

    李元景见到大安宫外跪着的一群人,一路上脑子里绷着的那根弦一下子便断了,慌忙的越过跪在地上的大臣,往李渊的寝殿内跑去。

    “父皇父皇孩儿回来了,你等等孩儿啊。”一边跑,李元景的最终一边念叨着。

    似乎总是在某一瞬间你失去的时候,心中的那份珍惜才会被激发出来,譬如李元景,在年前的时候,只是想着如何壮大自己,如何问鼎那九五之尊的宝座,才忽略了,自家父皇这一只在自己的背后慈爱的看着自己

    从大安宫门口到含元殿李渊的寝殿,不长的距离却是成为了李元景和李渊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一道生与死的鸿沟,一路上,李元景跌跌撞撞的跑着,顾不得散乱的头发,顾不得与跪在地上的朝臣撞在一起,只是那样跑着,跑着

    “父皇!~~~~~”这一喊,悲戚,苍凉,彷徨无助。

    进了含元殿,李元景往李渊的寝殿走去,迎面遇上了从李渊寝殿中出来的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见到披头散发的李元景,心中虽说窝火,但是却是因为李渊去世心中凄凉,现在也无心与李元景去计较什么,只是叹息一声,面色复杂的看着李元景。

    “老六,你回来的,晚了。”

    听到李二陛下的话,李元景眼眶中的泪水再也止不住,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流了出来。

    “元景,进去吧,再见父皇一眼。”长孙皇后站在李二陛下身边,神色悲痛的对着李元景说道:“去吧。”

    李元景越过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进了李渊的寝殿。

    李渊安安静静的躺在床上,面色苍白,了无声息,连续十几日的用药已经将身子掏空,面容消瘦,骨瘦如柴,身上盖着厚厚的明黄的被子,几个太监正站在床头,手里头捧着寿衣龙袍,是要替李渊换上的,这些都是大安宫里头早就准备好的,如今李渊驾崩,只需将东西拿出来便是。

    李元景跌跌撞撞的走到李渊的床前,“扑通”一声便跪了下去,看着已经逝去的李渊,泪流满面。

    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走到含元殿的正殿门口,站在门口向外望去,朝中的大臣几乎已经到齐了,此时都跪在外面,刚刚进宫的玄世璟和石虎也跪在群臣之中比较靠后的位子。

    “观音婢。”李二陛下叹息一声:“老六回来了,但是终究没有能见到父皇最后一面,父皇殡天,虽说早就已经知道没有多久的日子,为什么事到临了,朕的心里,还是这么的不是滋味儿啊。”

    “陛下。”长孙皇后柔声说道:“父子天性,人之常情,这么多年,陛下虽与父皇稍有隔阂,但是陛下与父皇,始终是父子,与元景,始终是兄弟。”

    “是啊,如今老六回来了,你说朕该怎么处置老六为好?”李二陛下站在门口,目光看向远处,眼底之中泛着数不尽的忧虑。

    “陛下,臣妾以为,现在最重要的,便是处理好父皇的身后之事,其他的,便先放一放吧,百善孝为先,陛下若想处置元景,怎么也得等到丧期过了,让元景送父皇最后一程,尽了他应尽的孝道才是。”长孙皇后说道。

    “说的有理,来人。”李二陛下唤了一声。

    “陛下有何吩咐。”守在含元殿门外的羽林军上前拱手应道。

    “去太史局,请李淳风。”李二陛下吩咐道。

    “是。”那羽林军应声过后,便转身离开了含元殿,一路小跑前往太史局。

    皇帝大行,举国哀悼三日,长安城三个月之内不得歌舞,一应青楼楚馆都得关门歇业,一应规矩礼数,数不胜数。

    自十四下午从大安宫回来,玄世璟便再也没有出过侯府门口一步,正月十五的花灯恐怕也是没有往年热闹了,之前按照习俗,长安城里各家都会相聚在一起,在后花园中饮酒作乐,赏灯猜谜,李渊这一去,长安城里头的各家勋贵都老老实实的呆在自己府中不敢出什么幺蛾子,生怕御史一本奏折将自己送到李二陛下面前去。

    侯府后花园中,玄世璟回到侯府之后便一直在陪着王氏,冬日里屋子里闷得慌,不能呆的太久,各家的夫人们也聚不起来,麻将也打不成了,王氏自然又闲了下来。

    “娘,本来想着明天带您上街去看热闹来着,只是现在这时机,估计全长安城的人都鲜少有出门的,陛下和朝臣们还在为太上皇戴孝,所以今年的灯会,怕是没了。”玄世璟走在王氏的身旁说道。

    “是啊,这节骨眼儿上,谁还敢提正月十五上元佳节灯会的事儿啊,今年这长安城的上元佳节,也就如此了。”王氏叹息一声说道。(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八章:人生在世,且行且珍惜

    正月十三日晚上,太史局。

    寒风之中,李淳风独自一人站在观星台上,一身宽大的道袍在风中猎猎作响,而李淳风本人,似乎丝毫没有收到寒风的影响,也没有感受到寒冷一般,就那样定定的站在观星台上。

    “西北方向,帝星晦暗,这两天,怕是要出什么事儿啊。”对着天空看了良久,李淳风叹息道。

    目光落在了远处,那正是大安宫的方向,李淳风伸出右手开始掐指暗算,一连算了三四遍,这才轻轻的闭上眼睛。

    从观星台上下来,李淳风坐在观星台大厅之中的首座上,下面站着两个一身灰色道袍的小道童。

    “清风明月,明日若是陛下派人来寻,便说为师已经闭关便是,其余的,莫要管了。”李淳风嘱咐道。

    “是。”两名小道童齐齐的应了一声。

    李二陛下派来的羽林军没有见到李淳风,倒是在丹房外见到了李淳风身边儿的两个小道童。

    “两位,请通禀李道长,陛下有请。”那羽林军客客气气的对这两个道童说道。

    “这位将军。”清风手持着拂尘躬身回了一礼,说道:“家师已经闭关了,闭关期间,是不能打扰的,请将军回禀陛下,边说道长已经闭关便是。”

    那羽林军闻言,想了想,既然这道童如此说,想必是李道长的意思了,那意思便是让自己直接如此回禀便是。

    羽林军的将领拱了拱手,对着两个道童说道:“多谢,如此,末将便去陛下那边如此回禀了。”说完,转身便离开了太史局。

    “明月,你说咱们师尊的意思是不是就是这样?”那羽林军走之后,清风凑到明月身边,小心翼翼的问道。

    明月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算了,反正师尊说,陛下派来的人告诉他们师尊在闭关便是了。”

    “恩,如此,我就放心了。”清风拍了怕自己的胸口有些后怕的说道,毕竟自家师尊并不是真正的在闭关,这些他们这些做道童的都能看出来,更何况是当今陛下了。

    所以两人在将羽林军打发走了之后,心中还是有那么一点儿不踏实的。

    大安宫含元殿。

    “恩?你说李道长闭关了?”李二陛下疑惑的问道。

    “正是,末将去太史局的时候,并没有见到李道长,只是在丹房外见到了李道长的两个道童,一番打听之下,才知道李道长已经闭关了。”那羽林军如实的回答道。

    “朕知道了,下去吧。”李二陛下挥了挥手,示意那羽林军可以退下了。

    “是。”

    “观音婢,你说这李淳风是不是早就算到了,如今闭关,怕是为了躲避吧。”李二陛下苦笑道。

    “倒是有六七成的可能,陛下请李道长过来,不就是为了算算日子吗?臣妾看八成是李道长嫌麻烦,不愿意掺和到这事儿来,况且父皇大行,宫中从礼部到内务府,都自有一套规矩可以按例行事,用到李道长的地方不多,所以,李道长才不想费心掺和吧。”长孙皇后分析道:“毕竟这道家的规矩和宫中的规矩还是有些出入的,这么大的事儿若是在这点儿小事儿上出了纰漏,谁也担当不起不是。”

    “说的有礼,观音婢,父皇这一去,朕心中思虑万千,有些事情,还真给疏忽了,多亏了你提醒啊。”李二陛下欣慰的看着站在自己身旁的这个女人,这个十二岁便义无反顾的嫁给自己,跟着自己戎马半生的女人,这个在自己登顶巅峰还能时刻警醒自己的女人,也是要陪伴自己一生的女人。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人的性命,是何其的脆弱,若是性命没了,一切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这是李二陛下见惯了生死,今日太上皇李渊大行之后,心中突然出现的这么一股子感慨。

    人生能够有这么一个人陪伴在自己的身旁,能够有优秀的儿女承欢膝下,何其幸也。

    “陛下,如今您看您是不是得安排人来总领父皇身后之事了,也不能总让德义在这块儿忙活,毕竟德义还得在您身边儿伺候呢。”长孙皇后说道。

    “观音婢可有人选?”李二陛下问道。

    “陛下,按制当从礼部指派一大臣来操持这些事情,具体人选,还是需要陛下斟酌的。”长孙皇后柔声说道:“父皇开创了咱们大唐基业,这身后之事,更需礼部好好斟酌,拿出个章程来才是,陛下近日身心劳顿,臣妾还是建议陛下先回宫休息一会儿,毕竟今夜还要率领皇室中人,为父皇守灵,还要等礼部的章程出来之后,陛下再来决定礼部的章程。”

    李二陛下闻言,点了点头:“好,就这么办吧。”

    这时候,含元殿李渊寝殿中的小太监走了出来,走到李二陛下面前,躬身行礼:“陛下,荆王殿下晕死过去了。”

    “让太医给他看看,先送他去王宅,若是晚上醒了,再带进宫来。”李二陛下吩咐道。

    “诺。”小太监应了一声,便折身回了含元殿中。

    李二陛下所说的王宅,自然不是李元景跟在长安的荆王府,而是在长安城角上的宅子,是那些就了藩在长安城没有府邸的王爷们的临时住所,自然,李元景在那王宅里头,也会被宫里头的人时时刻刻的注意着。

    看着李元景被两个羽林军从殿内带出来,送到了马车上,长孙皇后也是颇有感触:“陛下,父皇生前最是疼爱元景,如今父皇这一去,元景连父皇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想必心中也是凄苦吧。”

    “若是他心中真的如此在意父皇,为何年前还那般作为,不但在大安宫大闹一场,还偷偷摸摸的离开长安,那会儿他如此做的时候,可有考虑到父皇会为了他伤心?知道初二那日父皇病重朕来大安宫的时候,父皇还一直心心念念的惦念着老六”

    “可是今日看来,元景心中,恐怕也是悔不当初啊。”长孙皇后叹息道。(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九章:处置

    论他怎么后悔,现在,都晚了”李二陛下目光深邃,心中不知在思量什么。

    早朝的时候,李承乾和李泰兄弟几个并未上朝,在东宫接到消息的时候,,兄弟三个便立刻换上了孝衣,赶往大安宫。

    太上皇驾崩,整个长安一片缟素,宫中各殿更是已经挂上了厚厚的白绸,往来的太监宫女腰上都系着白布,后宫中的公主嫔妃们也褪去了往日的华服,穿上了素衣,为李渊戴孝。

    大安宫中的太监已经为李渊换好了衣服,李渊的遗体也已经被抬到了“梓宫”之中,椁前摆了长长的供桌,桌上一应贡品俱全,一盏长明灯立在桌上,有专门的小太监看守,时不时的从牛油之中将灯捻子往外挑挑,保证长明灯不会熄灭。

    为李渊守灵的第一天,白天李二陛下及皇子公主和一众朝臣都在殿中跪着,从第一日起,李二陛下便下了旨意停朝三日。

    第一天的时候,玄世璟自然也要进宫和众臣一同为李渊守灵,所以,即便是正月十五上元佳节,玄世璟也是不能在侯府呆着的。

    原本上元节朝中众臣是有休沐的假期的,李渊这一死,官员的休沐日没了,民间的节庆活动也没了,倒是让这些小老百姓们郁闷了一回。

    在灵殿前跪了一天,中间儿之是喝了点儿白粥,玄世璟现在觉得自己快要被饿死了,出师未捷,就得被李渊给带走,好不容易熬到了傍晚,众臣散了,玄世璟也准备收拾收拾回府,却又被德义叫住,说李二陛下在甘露殿等候自己。

    玄世璟无声叹息,只得乖乖的转身跟着德义前往甘露殿。

    甘露殿的大门紧闭,德义走到殿外伸手将甘露殿的大门推开,将玄世璟请了进去。

    玄世璟走进殿中,身后的大门被德义从殿外关上。

    玄世璟回过头来看向大殿上房,李二陛下正负着手背对着玄世璟站在那明黄的软榻旁边。

    “小臣见过陛下。”玄世璟躬身对着李二陛下行礼。

    “免了。”李二陛下淡淡的回应了一句:“璟儿啊,这次出去,辛苦你了。”

    “应该的。”

    李二陛下转过身来,目光落在玄世璟身上:“璟儿啊,朕今日将你叫过来,其实也是有件事想听听你的看法。”

    “陛下有何吩咐,直接吩咐小臣便是。”玄世璟拱手说道,心中却是百转千回,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李渊已经去了,剩下的能让李二陛下这么婉转的来寻自己的,便只剩下李元景了。

    李二陛下闻言摆摆手,说道:“此事朕也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了,所以才想问问你。”

    “陛下为何不找长孙大人商议呢?”玄世璟反问道。

    “此事朕还未曾与辅机说过,更何况,这事,与辅机关系不大,若是问他,不过也是与朕绕些弯子罢了。”李二陛下说道:“朕想问你的是,对于如何处置元景,璟儿你怎么看?”

    “陛下,您这事儿问小臣的话,不太好吧,现在满朝上下都知道小臣与荆王殿下有梁子,您要是问小臣,那小臣是巴不得荆王殿下以后别再来给小臣添堵啊。”玄世璟说道。

    听到李二陛下这般问自己,玄世璟自然也就猜出,李渊临死前肯定是对李二陛下说了什么,这十有**,是说了李元景的事儿,李渊这是借着自己的死,顺便来保护自己的这个儿子。

    “你小子倒是实诚。”李二陛下冷哼了一声:“就你小子这机灵劲儿,肯定是猜到了些许原因,所以,莫要与朕打马虎眼了,有什么说什么便是。”

    “那小臣可就真说了。”玄世璟低着头,偷偷的看了看李二陛下的脸色。

    “说!”

    “本来荆王殿下谋反,光是有这念头并在长安经营这么多年便是难逃一死了,更何况荆王殿下还在荆州藏了兵,这一点兴了兵灾,遭殃的便是大唐的百姓,危及的,便是大唐的社稷,所以怎么说,荆王殿下,都是死罪一条。”玄世璟说道。

    “你希望朕处死元景?”李二陛下看着玄世璟问道。

    “陛下别着急啊,小臣还没说完呢。”玄世璟说道:“这是国法,但是太上皇又在陛下面前为荆王殿下求了情,这边是人情,现在太上皇大行,这求情便成了遗诏,若是不遵,陛下便是不孝,所以,陛下大可将这问题抛给大臣们去想,若是您自个儿在这做了决定,等到下旨的时候,难免会被那些个御史们病垢。”

    玄世璟从国法人情两方面,将这问题给李二陛下说了一番,至于到最后如何决断,自然还是要看李二陛下的,可轮不到玄世璟在这里指手画脚的。

    “朕若是不杀元景,你觉得,该如何处置呢?”李二陛下问道。

    “陛下,若是您留荆王殿下一命,结果无非是两种,一是软禁与长安,此生不得离开长安城,第二便是发配,流放三千里,永不得回长安,按照大唐律例对于某犯罪的定罪,这两项无论是哪一项对于荆王殿下这个首犯来说,都是轻判了。”玄世璟说道。

    到了大理寺任职之后,玄世璟闲散的时候也将武德律和其他大唐的律法翻看了一些,所以对于律法方面,也是有些研究的,至少对于谋反这种大罪,玄世璟记得还是很清楚的。

    “是啊,元景的罪,若是一般情况,就算是朕,也难赦免于他,但是现在,太上皇临终之前对朕说,无论如何,要原谅元景一次,这才是让朕为难的地方。”李二陛下叹息道。

    “陛下,依小臣看来,此事就算交由朝臣们在朝堂上争论,结果也是一样的,因为太上皇的遗诏,荆王殿下,可保一命。”玄世璟说道。

    虽然玄世璟十分想铲除李元景这个祸害自己的罪魁或是,可是事情的发展却不在他的掌握之中,尤其是李渊的突然病重驾崩,这更为李元景的生路,多铺垫了几分。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章:守灵

    玄世璟也释然,反正李元景现在无论如何,就跟个废人一般,再也兴不起风浪了,若是落了个发配的下场,指不定能不能活得下来,若是囚禁于长安,一举一动都在李二陛下的眼皮子底下,日常生活说不定都会被百骑司上报上去,所以,自此往后,李元景对于玄世璟来说,再无半分威胁,既然李二陛下想留李元景一命,那就让李元景余下的时日,好好的在长安城当中活着吧。

    或许,没了自由,对于李元景来说,会比去死,要难受的多。

    “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不过,朕还需要你在朝堂上,出几分力气。”李二陛下笑着对玄世璟说道。

    闻言,玄世璟一愣,心中十万头羊驼飞奔而过,不去追究李元景的这条命已经算是难得的仁慈了,现在竟然还要在朝堂上帮着李二陛下保住李元景。

    “朕知道,你与元景之间有怨怼,不过,朕还是希望璟儿你能够帮着朕,这是太上皇临终前的愿望,朕与太上皇,十几年都是在隔阂之中度过,对于太上皇,朕是亏欠的,所以,朕不想让太上皇,走的不安心。”李二陛下叹息道。

    李二陛下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玄世璟也拒绝不得了,只能点点头,将这事儿应下了,只是心中的恶心劲儿,跟吃了苍蝇似的。

    现在听说李元景已经被李二陛下送到了长安城角落里的王宅之中看守了起来,等到晚上醒了之后还要被带进皇宫为太上皇守灵,若是将来李二陛下将李元景软禁在长安,估计那王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