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佑见整日里跟着自己厮混的李愔都能吃上一口热汤食,心中更是愤恨,对着那尚食局的小太监怒道:“本王说的话你没听见吗?”
那小太监连忙跪在了地上:“殿下,不是小的不给殿下拿,只是那食物是东山侯爷送进宫来的,尚食局也无此等食物啊。”那小太监战战兢兢的说道,生怕一个弄不好,自己的这条小命,就得葬送在齐王殿下手中。
“废物,区区一个侯府都能弄得出来的食物,你们尚食局的厨子竟然都弄不出来,留你们有何用!”李佑怒道。
“五弟何必动怒呢?”李泰见李佑在这灵堂之中对着一尚食局的小太监发怒,甚是看不过去,出言说道:“这里是太上皇的灵堂,我能子孙在此为太上皇守灵,五弟如此大声喧哗,若是惊了太上皇的灵,五弟可担待的起?”
“哼!”李佑冷哼一声,没有搭理李泰,对着那尚食局的小太监说道:“本王管不得这么多,既然没有那汤圆儿,就算给本王弄些能吃的热汤热水的吃食也成,啃了一天的干饼,实在是难以下咽。”
李佑的话可谓是说出来在场大多数人的心声,若是李承乾等人也一起跟着吃干饼,估计这些人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是这人,一旦一碗水端不平,便容易出纷争。
李承乾环视了灵殿中众人,见众人听到李佑的话之后神色多有动容,便出声说对着身边儿这个尚食局的小太监道:“将这些干饼都收起来,拿回尚食局。”
李承乾这话说的严肃,殿中的诸人还以为太子殿下这是在责怪李佑在这灵殿中大声吵吵,惊扰了太上皇的英灵,便纷纷低下了头,不敢在表现出什么。
“殿下,这”小太监面带为难,这干饼虽然难吃,但是好在也能充饥,今儿个晚上殿中的诸人可是要彻夜守灵的,若是不吃些干饼,这后半夜,怎么能坚持下去。
“不是不让他们吃,你们将这些干饼带回去,重新回锅做一做,用葱呛了锅,放些素菜炒一炒,然后放些酱添上大半锅水,煮沸了之后将饼切成小块放在碗中,将热汤浇进去,再端来。”李承乾说道。未完待续。
………………………………
第二白三十四章:出殡
这也是从玄世璟府上学来的法儿,那会儿早上去侯府的时候,见到侯府的厨子便这么做来着,第一次吃那烩饼,觉得甚是新鲜美味,一口气吃了两大海碗呢。
“是,殿下。”那小太监闻言,这才一次将殿内众人食盒里头的干饼收了起来,带着一行人回了尚食局。
李承乾这般处理,李佑也无话可说了,谁让自己在宫外没个打小儿关系就好的哥们儿呢。
上元节连同之后的几天,都在太上皇李渊去世的阴霾之中过去了,二十五,李渊的梓宫在灵殿中停留了整整十天,这才浩浩荡荡的被抬去了献陵,二十五这天也是李淳风算出来的好日子。
太上皇出殡,整个长安城都一片肃杀,鸣锣净街,长安城百姓一律不得外出,店铺一律停业一天,朱雀街两旁站满了羽林卫,整个金吾卫营都出动了,在长安城各处不断的巡守。
李二陛下和太子李承乾亲自扶棺,长孙皇后和一帮公主则是跟在棺椁后面,坐在马车之中,一众皇子和皇亲国戚自然是跟在李二陛下身后步行,队伍的两旁,介是手持白帆的腰系白绸身披麻衣的太监,便是街上站着的羽林军,头盔上的红缨,也换成了白色,腰间也是系着白色绸缎。
一众队伍浩浩荡荡,打头开道的羽林军走到朱雀门的时候,后面儿押尾的队伍才刚刚出皇城,队伍贯穿了整个朱雀街。
队伍的前方,走着八名太监,挎着篮子,篮子中装着的尽是纸钱,一边儿走,一边朝着空中不住的挥洒纸钱。
后边儿的太监的队伍,则是抬着到了献陵准备封陵祭天用的祭品,还有林林总总的陪葬的物件儿。
李元景跟在李二陛下身后,扶着棺,失魂落魄的走着,已经过去了十天,李元景似乎还未从李渊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可以看得出来,李渊的去世对他的打击是十分大的。
李渊出殡,不但是皇亲国戚在送行之列,长安城的勋贵们,也是要跟着队伍一同前往献陵,送李渊一程的。
自然,玄世璟也逃不过这么一遭。
女眷可以坐马车,除却开路护卫的羽林军骑马之外,其余的人,都是步行前往献陵。
路程可不近些,玄世璟只能一大早多吃些东西,然后才跟着朝臣们的队伍上路。
与玄世璟走在一起的,都是几家小辈,吃了父辈的爵位被降级到侯爵承袭下来的爵位,玄世璟还真是一个也不认识,所以偷偷的想找人聊个天儿分散一下注意力都不可能了。
李渊的棺椁入了献陵,归了位,玄世璟回到长安之后,承蒙李二陛下关照,也没去参加宫中的朝会宴饮,反正宴饮也都是些素食,玄世璟对这宴饮,可是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还不如回家好好歇着呢,这来回走这么一遭,可是将玄世璟累的不轻,感觉之前在长安城外往商州城赶路的时候都没这么累。
自然,玄世璟休息的时日也不多,仅仅隔了一天,玄世璟便必须去参加早朝,毕竟早朝的时候,玄世璟的神侯府,将正式落户长安了。
私底下玄世璟府上将神侯府所用的东西也准备的都差不多了,包括锦衣卫的衣服令牌,制式的武器。
自然,玄世璟也让府上的人,打造了一块儿特殊的牌子,那是明日一早,要呈给李二陛下的。
这倒不是玄世璟喜欢拍马屁,而是这世道便是如此,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可是坐江山的,是他李家,玄世璟手中的这点儿东西,李二陛下给,那就是他玄世璟的,若是李二陛下收回,玄世璟也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更何况还是那句话,背靠大树好乘凉,神侯府光有他东山侯是没什么用的,主要的还是要有李二陛下做靠山才来的稳妥。
原本长安城中杨素的旧宅也被收拾了出来,这两天高峻一直在带着人在那边儿布置。
“侯爷。”一大早,玄世璟正在院子里练着那套五禽戏,高峻便走了进来。
“怎么了?看你这么找急忙慌的。”玄世璟停下手中的动作,走到石桌边儿,给自己倒了杯热茶。
“侯爷,昨儿个属下在神侯府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有人偷着溜进了府中。”高峻说道。
“哦?什么人?这神侯府是杨素的宅子,难不成到现在为止,还有人觉得那里头有宝贝不成?”玄世璟嗤笑道。
“是杜荷还有赵节的人,从过了元日咱们那边儿开工的时候,这俩人不知道通过什么路子,便让自己的人一直在府上晃悠,听人说,似乎还真是在找什么东西。”高峻说道。
“那就顺藤摸瓜查一查,看看是什么人在背后捣乱。”玄世璟吩咐道:“对了,这些日子房二公子在做什么?”
这些日子玄世璟自个儿在府上忙活,倒是好久没见到房遗爱了。
“侯爷,房长史现在一直在神侯府盯着呢。”高峻说道:“侯爷,那赵节和杜荷往日里都与房长史相交莫逆,此番有人进来查探咱们这神侯府,会不会是”
玄世璟摇了摇头:“不会,房二公子是个聪明人,就算他想,房相也不会应允他做出这种事,如今你家侯爷我开府,房二公子这长史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到时候,这神侯府长史一职,房二公子是不二人选,他又怎么会如此笨的自毁前程呢。”
“那”
“要我猜的话,倒是那赵节和杜荷二人处于嫉妒或者是其他什么,想要破坏房二公子的这份差事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玄世璟笑道:“对了,你抓到人了吗?”
高峻点了点头:“抓到了,正关在神侯府的牢房之中呢。”
“那就有意思了,先问问他们在府中找到了什么东西没有,然后再看看能不能问出什么别人,人先关着别放。”玄世璟说到:“我倒是要看看,杜荷和赵节会不会着急,还有便是,他们二人要怎么跟本侯解释。”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五章:朝堂事端
“是,侯爷。”高峻应声道,随后复又说道:“侯爷,神侯府那边儿都收拾的差不多了,您看咱们是不是挑个好日子,开开张啊。”
高峻一句话说的玄世璟哭笑不得:“开张?你以为咱们侯府开杂货铺呢,开门做生意门前还请个热闹的杂耍人来表演一番。”
“那侯爷您什么时候过去看看啊。”听了玄世璟的话,高峻自个儿一寻思,觉得大张旗鼓的也不是那么回事儿,讪讪的笑了笑。
“等下了早朝之后吧,今天朝堂上恐怕事端又有不少,倒霉的是你家侯爷我还得被陛下逼着搀和进去。”玄世璟无奈的笑了笑。
“侯爷说的是荆王殿下的事情?”高峻问道。
“没错。”玄世璟叹了口气,笑骂道:“这都是什么事儿,十多年前李元景谋害于我,到了现在,我竟然还得帮着陛下保住李元景的命!”
“侯爷无须如此,反正经此一次,荆王也对侯爷造不成什么威胁了,如今荆王在长安,或者说是被发配,也不过是早死晚死的事儿了,更何况,如今这般情况,荆王恐怕如此活着,比死了更难受。”高峻说道。
“说的也是。”玄世璟笑道:“用过早饭后你先带着常乐去神侯府候着,下了早朝我就过去,把在道政坊的人手先都调过去,今儿个也算是神侯府开张第一天,总得将定下的章程告知弟兄们,还有一应武器服装和腰牌,都得分发下去。”
“是,侯爷。”高峻应声道。
在府里用过早饭,玄世璟便披上厚重的披风,骑着马往宫中去了,今天的朝堂,一场血雨腥风唇枪舌剑,怕是少不了了。
钟声一响,玄世璟便跟在朝臣的队伍中,入了太极殿,仍旧是站在戴胄的身后。
众朝臣参拜过后,德义左手挎着拂尘,双手交叠在一起,上前一步,朗声说道:“早朝始,诸臣工有本上奏”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礼部尚书躬身出列,单手撩起衣摆,跪在地上。
“讲。”李二陛下出声。
“太上皇大行,适逢上元节之际,先前礼部所上章程及为太上皇所定谥号过于言简,臣恳请,为先皇重新定庙。”礼部尚书伏身跪在地上说道。
原本这大行皇帝的谥号及庙号应由三省拟定,呈交陛下审批,最后再落到礼部手中写进殡葬章程之中,因为中间穿插着李元景谋反三省多数官员都在暗中协助长孙无忌监察长安,加之李二陛下将李渊殡葬事宜章程全部交由礼部拟定,所以三省官员也就没插手这件事儿,如今李渊现在也安安静静的躺在献陵当中了,礼部自然便瞅准机会将这件事儿拿出来重新提一提,免得日后多生是非。
李二陛下仔细想了想,这礼部尚书说的也有道理,匆匆正月十四到如今,不过是多日的功夫,现在想想,着实有些仓促了,不过李渊出殡入葬献陵,也是李淳风算出来的日子,拖沓不得,如今大行皇帝归位,这些琐事重新拟定,也不是什么难事,顶多日后记载之时,前面加上改上尊号便是。
“准,太上皇谥号之事,诸位卿家有何见解?”李二陛下目光扫视群臣,出声问道。
“启奏陛下。”高士廉站了出来,说道:“先皇半生戎马,马背之上,刀光剑影之中为我大唐定鼎,开创大唐基业,谥号为武,再合适不过。”
李二陛下闻言点了点头,觉得高士廉说的不错。
“臣附议。”长孙无忌站出来说道。
“臣亦附议”
高士廉起了个头,底下群臣也是觉得,武皇帝,对于李渊来说,算是最好的诠释了。
朝堂之上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李渊的谥号和庙号定了下来,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
玄世璟站在朝臣之中,果然,历史的车轮还是一如既往的再往前行驶着,即便是李渊比之历史上的李渊晚死了这么两年,李元景比之历史上的李元景提早造反了两年,或许这一点,才是玄世璟这只小蝴蝶扇动起来的一阵微风。
李渊的谥号和庙号没有改变,只是李元景的结局,不到最后一刻,仍不为所知。
李渊的事了,接下来便是这朝堂上的重头戏了。
“诸位爱卿想必也听到了些许风声。”李二陛下端坐在太极殿上房的榻上,对着下边儿跪坐了一地的群臣说道:“前些日子的长安并不平静,辅机奉了朕的旨意,连同三省官员,暗中监察长安,现在,就由朕,亲口来告诉你们事情的始末。”
跪坐在下方的臣工们互相看了看,眼中都是闪烁着探究的目光。
“还有在大安宫荆王元景与东山侯玄世璟之间的一些事情,以及荆王元景元日前私离长安。”李二陛下继续说道:“这些事情,非是偶然,乃是由十年前一桩旧案引发出的一桩惊天大案,经查实,荆王元景,于长安,私自勾结部分武德旧臣,重金收买朝中以原兵部侍郎孙耀庭为首的官员,又于荆州封地藏兵数万,意图谋反,为东山侯玄世璟所知,由此,二人之间便发生了后来的这些事情,所以,大安宫发生的事情,诸位想必也明白了吧。”
李二陛下此话一出,众臣哗然,虽说先前有那么一丝猜测的苗头,但是事情猜测和从李二陛下口中亲自说出,这边是两个概念了。
也就是说,先前长孙无忌连同三省监察长安,是为了揪出隐藏在长安城那些连同荆王李元景谋反的官员了!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六章:朝堂里面门道多
当然,在场的众臣也没想到,这事儿竟然会让玄世璟给碰上,十多年前,玄世璟还是个孩子呢。
而且,在场的不少人都想到了十多年前发生的旧案是什么,十多年前最大的案子不就是玄世璟中毒的事情吗?为了那事儿,李二陛下在玄武门砍了十几颗脑袋,可谓是贞观初年间最大的一件案子了,年前那案子不是破了,说背后主谋的是兵部侍郎孙耀庭吗?现在孙耀庭成了李元景的同党了,这事儿最后算来算去,还是算在了李元景的头上。
原来东山侯自陇西回来的一系列动作,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自己报仇来了。
想通这一点,朝臣们心中的震撼更是无以复加了,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手段,不可小觑,看来日后与这位东山侯的关系,还要增进一些了,小小年纪,心思手段非同寻常,又深受陛下喜爱,可谓是陛下和皇后面前的红人,听说与晋阳公主之间的关系更是相交莫逆。
谁说朝臣不八卦,若是不八卦,又怎能在长安城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混得如鱼得水。
众朝臣心思百转千回之下,坐在上首的李二陛下却是又开了口,不但开了口,还拿起了御案上的一本厚厚的册子。
“朕手中有一本账本,上面记载着朝中大臣与荆王元景之间的礼尚往来,是从荆王元景府上搜查出来的。”李二陛下说道。
在场众臣之中之前与李元景走的近的一些大臣心中咯噔一声,有些惶惶不安。
“德义。”李二陛下唤道。
“奴婢在。”德义躬身上前应了一声。
“取火盆来。”李二陛下吩咐道。
“诺。”德义应了一声,随后转身从旁边离开了大殿。
整个太极殿中鸦雀无声,安静的似乎可以听到下面一些人粗重的喘气声。
估计现在一根针掉落在地上,在一些人的耳朵里,都是晴天霹雳一般的响声吧。
玄世璟跪坐在戴胄的身后,目光悄悄的打量着殿中的大臣,尤其是一些出现在名册上的名字,果真,那些人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隐忍着的紧张,有的额头上已经隐隐约约浮现出细密的汗水了,胸膛的起伏不定已经明显的出卖了他们心中的不安。
少顷,德义带着两个小太监抬着火盆走到了李二陛下的身旁,将火盆放了下来。
“朕今日倒是要学一学先人了。”李二陛下笑道:“这本册子,里面记载了什么,都有谁的名字,朕,不知道。”说完之后,便将这册子丢在了火盆之中。
这是给了那些人一个信号,过去了便过去了,时间这么久了,他已经不打算追究了,但是日后该怎么做,也请你们心里有数,虽然嘴上说不知道,但是这册子的内容看没看,李二陛下自己知道,朝臣的心里,也是心知肚明。
这是最好的结局了,无论是对李二陛下,还是对那些朝臣,又或者是对大唐的江山社稷。
“陛下英明。”长孙无忌带头,躬身对李二陛下行礼。
能在朝堂上为官的人,都是些聪明人,纷纷跟着长孙无忌躬身对着李二陛下行礼。
玄世璟也跟着不咸不淡的行了这一礼,好家伙,高源辛辛苦苦偷出来的账本,让李二陛下随随便便的就送了人情了,果然啊,上位者的手段,自己这些小人物,比不了啊。
“接下来,朕要与诸位爱卿说说该如何处置荆王元景的事情了。”李二陛下说道,随后看向戴胄:“戴胄,你身为大理寺卿正,说说你的意见吧。”
闻言,戴胄手持勿板,出列跪在了殿中,一板一眼的说道:“回禀陛下,按照大唐律例,荆王元景谋反,按照陛下所说之罪状,理应抄家”
自然,寻常人若是谋反,少不了抄家灭族,可是荆王李元景,灭族?灭谁去?李二陛下?还是其他皇室宗亲?
所以戴胄所谓的抄家,无非就是首犯处死,家产抄了入库,府上男丁发配,女眷充官伎。
“爱卿所说,也是理法之中,但是还有一点,也需在考虑之中,便是太上皇遗诏。”李二陛下说道。
戴胄一愣,太上皇遗诏?有关荆王李元景的?
“太上皇临终遗诏,希望朕,能保元景一命,戴爱卿,此事,可有回寰的余地?”李二陛下问道。
“这”戴胄也拿捏不定主意了,理法是理法,可是这太上皇遗诏,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啊。
李二陛下见戴胄不说话,也知道他心中为难,便将目光落在了其余的朝臣身上。
站在武官列中的程咬金看向了玄世璟,目光之中透漏着询问。
玄世璟无奈的朝着程咬金微微的点了点头,意思便是李二陛下要保住李元景的性命。
程咬金心中了然,说是太上皇遗诏,估摸着也没这么严重,定是太上皇临终前在陛下面前为李元景求了情。
程咬金见玄世璟的反应,也猜出,这事儿在朝会之前,陛下肯定找过玄世璟与他商量了。
想通此处,程咬金手持着勿板走了出来,跪坐在殿中说道:“陛下,太上皇如今尸骨未寒,若是再处置荆王元景,臣觉得,不妥,更何况,太上皇有遗诏,说句大逆不道的话,陛下若是不遵,乃是大不孝啊。”程咬金说道。
程咬金原本也没想搀和这件事儿,可是这陛下与玄世璟商量了,结果必然是玄世璟出头帮腔帮着李二陛下保住荆王的命,这次朝会,所有的焦点本来就离不了玄世璟,若是再在这件事儿上做出头鸟,那玄世璟的风头,也就太大了,这正是程咬金所担心的。
“臣附议。”李孝恭也站了出来:“陛下,如今荆王虽然有错,可是也多亏了事情发现的及时,阻止的及时,未造成大影响,看在太上皇的份儿上,恳请陛下三思。”
“臣附议。”牛进达和尉迟恭也站了出来。
几家人都是一条船上的,对于玄世璟这个子侄后辈也是出于保护,毕竟老玄家就这么一根独苗苗,而且,这件事儿还顺了陛下的心意,如此出头,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什么坏事儿。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七章:神侯府落户
早在李二陛下搬出太上皇遗诏的时候,底下的朝臣们心中便猜想到,陛下这是打算保荆王元景一命了,这是难为这戴胄了。 nr
李二陛下看着站出来的这几位臣子,心中也稍微定了定,若是仅有玄世璟一人站出来,未免成为众矢之的,如今有这几个重臣在一旁保驾护航,李二陛下也算是放下心了。
李二陛下一开始便打算借由玄世璟来将这些朝臣引出来,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讲,这些人,都是必须要站出来维护玄世璟的。
准确的来说,李二陛下是将目光放在了玄世璟背后站着的人的身上。
如此看来,李二陛下意料之内的效果算是达到了。
站在文臣之首的长孙无忌默默的环视四周一圈,随后抱着勿板站了出来。
“臣亦附议。”
朝堂上这般局面,众人心中都有了谱,这荆王元景的命,算是保住了,只不过要看陛下要如何处置了。
“善。”李二陛下点头道:“如此,便遵从太上皇遗诏,免荆王元景一死,着大理寺立即查抄荆王府,传旨李绩,前往荆州,暂时接手荆州一应事务。”
玄世璟是回到了长安,可是李绩仍然在南方,玄世璟的任务仅仅是将李元景带回长安,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