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侯爷。”仆人们见玄世璟从书房走出,纷纷打招呼。
“母亲呢?”玄世璟问道。
“回小侯爷,夫人在大堂,翼国公府上来人,送了好些年货,夫人正在招待。”一家丁回道。
“嗯,继续忙吧,我去看看。”玄世璟带上自己的贴身丫鬟珑儿便向大厅走去。
身后的仆役见自家小侯爷离开,便纷纷议论起来。
“你看咱家小侯爷,才三岁,就如此沉稳,颇有大将之风啊。”
“一看你就不是二贤庄过来的老人,咱家小侯爷这架势像极了故去的公爷,这叫什么,子承父风,可惜了玄大哥,英年早逝。”
“小点声,你这可就是大逆不道了,你怎么能喊晋国公大哥呢!”
“我没有啊,你听错了,哈哈。”这杂役打了个哈哈,蒙混了过去,只是看着远去的玄世璟小小的背影,神色庄重。
………………………………
第三章:秦英
带着珑儿来到大厅,一进门,王氏便招手示意玄世璟:“璟儿来的正好,来,快给秦伯母问好。”
原来是秦夫人,亲自带着秦英和一大车的年货来侯府。
“侄儿玄世璟,给秦伯母请安。”玄世璟对着秦夫人拱手一礼,虽然人儿小,但是这礼行的倒是像模像样。转身向秦英一拱手:“怀玉哥哥。”
秦英拱手还礼。
见双方后背相处融洽,秦夫人脸上乐开了花,直夸道:“妹妹也是个有福气的人,璟儿这么小,气度却是不凡,将来定是成就非凡。”
王氏笑着回道:“也是璟儿争气,看令公子,年纪轻轻,也是有当年翼国公之雄风啊。”
“哈哈。”听王氏夸自己儿子,秦夫人也是乐的合不拢嘴:“也真是的,这两三年过去了,咱们姐妹家都是当年二贤庄、瓦岗寨出来的,也好久没能畅快的好好聊聊天了,就让小辈们下去玩,咱姐妹今日好好聊聊。”
说起当年,王氏也是一阵唏嘘,感叹岁月蹉跎,笑着说道:“如此甚好。”转过头来看向玄世璟:“璟儿,带着你秦英哥哥在府里转转吧,娘要跟你亲伯母说说话。”
“是。”玄世璟应道,随后便拉着秦钰出了大厅。
此时的秦英也不过八岁,三岁的玄世璟拉着九岁的秦钰到了侯府的后花园,吩咐身旁的珑儿:“珑儿,我要跟秦钰哥哥在后花园里玩会儿,你去帮我准备些吃食。”
珑儿福了福身子:“是,小侯爷。”
看着比自己小五岁的玄世璟,秦英不禁一阵羡慕:“世璟弟弟,我真羡慕你,在侯府里这么威风凛凛。”
玄世璟不禁暗笑,自己这三岁的身躯里装着的可是接近三十岁的灵魂,就算再怎么装成小孩子,气质是装不出来的,笑了笑:“其实我也很羡慕怀玉哥哥呢。”
秦英虽然才八岁,但是早已有了自己的字,所以,玄世璟称秦英为怀玉哥哥。
“世璟弟弟羡慕我什么,我在秦府,虽说背着小国公的名号,可是并不像弟弟你在侯府这般自在,无论做什么,总是有一大堆人跑过来告诉我这不能做,那不能做。”秦英说道:“弟弟你小小年纪,就已是宣威郡侯,再往上走一步,便是国候。”
“怀玉哥哥不要再笑话小弟了,众所周知,我这侯爷的封号,完全是蒙父亲荫蔽。”
秦英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触到了玄世璟的伤心事,一个三岁的孩子,打出生之前,便没了父亲。
“对不起,世璟弟弟。”
玄世璟摆了摆小手:“怀玉哥哥不必介意,现在世璟很好啊,陛下亲封的宣威侯爷,名字也是陛下起的,相比于其他勋贵家的子弟,世璟都感觉自己很幸福呢。”
“小侯爷,小公爷,点心来了。”珑儿端着托盘走了过来:“来,小公爷尝尝,这可是小侯爷教给奴婢做的枣子糕呢。”
“怀玉哥哥,来尝尝。”玄世璟拿起枣子糕往嘴里一塞,当初就跟珑儿这么一提,没想到珑儿真的给研究出来了:“珑儿的手艺越发的精湛了呢。”玄世璟夸奖道。
“只要小侯爷喜欢就好。”珑儿捂嘴轻笑。
秦英也拿起一块枣子糕,尝了尝,瞪大了眼睛:“唔,真的很好吃呢,世璟弟弟,我能带一些回去给爹爹尝尝吗?”
“可以啊,珑儿,你去厨房,多做些出来让怀玉哥哥走的时候带上,顺便把这做法写下来,给怀玉哥哥带回府去,秦伯伯早年在战场上受太多伤,气血亏损的厉害,多吃些枣子糕,对他身体有好处,做的时候少放些糖便是。”
“是。”珑儿听到玄世璟吩咐,转身又回了厨房。
“世璟弟弟,你懂的好多啊。”挺玄世璟夸夸而谈,秦英不禁佩服。
“都是闲着没事看书看的。”玄世璟说道:“怀英哥哥将来可是要做大官的人,以后,弟弟还要你多多照顾呢。”
秦英拍拍胸脯:“那是当然,我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大将军,到时候,谁敢欺负世璟弟弟,我便带着千军万马,为你讨回公道。”
虽说是小孩子的戏言,但是在玄世璟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纯洁的友谊了,从自己会走路起,就与秦英较为亲近,至于程家的孩子和尉迟家的孩子,两家人在玄世璟年幼时,千防万防不让他们接近玄世璟,无它,程家和尉迟家的孩子都继承了他们父亲的心性,年纪小小便顽劣不堪,是长安城出了名的捣蛋鬼,玄明德可就玄世璟这一根独苗,若是出了什么事,让这些昔日的袍泽兄弟九泉之下如何面对玄明德。所以,几家到侯府走动,都是国公爷亲自带着后辈,在前厅拜会,玄世璟和程家、尉迟家的孩子相处也是在这些老国公眼底下,而秦英就不同了,秦英天生性子温和,生母和玄世璟的母亲王氏又是在二贤庄便相识的旧识,所以私下走动的也就比较频繁,一来二去,玄世璟可以交往的同辈,也就只剩下了秦英,而因为年幼,尉迟宝林、程处默等人自然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联络玄世璟。
“世璟,你现在还小,不方便出府,等你再长大些,哥哥就带你出去玩,前些日子,我跟处默、宝林他们偷溜出去玩,长安街上,可热闹了。”秦英见只有三岁的玄世璟整日闷在家里,看上去无聊的狠,便给他讲起了长安街上的风光。
对于大唐帝国的帝都,长安街的风貌,玄世璟神往已久,只是因为年幼,王氏对他看管的甚是严格,平日里除了坐着马车去拜会几位国公都不曾出过侯府。
“过了今年,我可就四岁了,跟母亲说一下,说不定就可以跟怀玉哥哥出门了。”玄世璟说起来,止不住的向往,前世自己就是个及其不安分的人,不然怎么也不可能选择出去探险,这一世虽说心性稳定了下来,不想像前世一般满世界转悠,但是整日闷在家里确实把他闷坏了。
“嗯,到时候,跟着我们在长安城,保证无人敢惹你。”秦英拍着胸脯,一脸自豪的对着玄世璟说道。
玄世璟笑着看着秦英:“那到时候小弟可就要依仗哥哥了。”
“小公爷。”远处秦夫人的丫鬟跑进后院:“小公爷,夫人让我来找您,准备回府了。”
“世璟弟弟,我先回去了,过年来我家,我一定好好招待你。”秦英说道。
“一定一定,怀玉哥哥,记得带上珑儿的枣子糕和方子。”玄世璟嘱咐。
秦英点了点头,带着丫鬟去了厨房找珑儿。
目送这秦英离开,玄世璟砸吧砸吧嘴,又觉得一阵无聊,带着一小书童怏怏的回了书房,因为除了书房,侯府中实在找不出一处有趣的地方,虽说三岁的小身板体力有限,但这偌大的侯府早在玄世璟会走路的时候,就一天一天的转悠完了。
书房里的书籍都是原先李世民收集的,秦王府改建成侯府,李世民连同这些书籍都一并赏赐了下来,这倒是便宜了玄世璟,秦王府的书房岂是一般人家可比,这简直都能称作是书库了,整个书房分为内外两间,离间放着十多个大实木书架,上面塞满了书籍,分门别类,种类倒是齐全,隋末年间战乱,只有士族门阀藏书才如此丰厚,李氏本就是关陇大家族,后来李渊即位做了皇帝,李世民战功彪炳,更是赏赐了不少从各地收集来的书册。
只是,玄世璟刚刚坐下,大管家钟叔便在书房外敲门。
“小侯爷,夫人说,年底了,今年小侯爷该去封地庄子上走一走,夫人已经吩咐下人备好车架,让我来请小侯爷过去。”
………………………………
第四章:隋末旧事
示意小书童打开房门,玄世璟小小的身影便出现在钟子朔眼中,虽说自家小侯爷过了今年也才四岁,但是身上流露出来的气质,怎么看怎么都不象是小孩子,隐约间,钟子朔能从玄世璟身上看到当年玄明德的影子,小小年纪,却是出奇的稳重,成熟的让人习惯性的忽略掉,这是个小孩子。
“钟叔,我记得封地是在东山县,离长安多远?现在眼见快到晌午了,来得及吗?”
“小侯爷,东山县就在长安城东郊,约摸着也就六十多里,小侯爷无须在庄子上多做停留,只是去打个照面,见见庄户们即可,往年都是夫人在打理庄子上的事,今年夫人说了,她一个妇道人家,这么下去始终也不是个事儿,就让我带着小侯爷去庄子上露个面,让庄户门见见主家。”
玄世璟思索了一会儿,抬头问道:“钟叔,咱家庄子上有多少庄户?”
“当年陛下分封的时候大概有七十多户,去年个各州府不是遭了蝗灾,逃难来长安的不胜其数,有一些就在咱庄子上安顿了下来,夫人当时收留的大多是原先山西凤凰县的农户,到今年,庄子上已经有二百多户人家了。”钟子朔回道。
“山西凤凰县?母亲为何单收留那边的灾民?”
“这。。小侯爷,这就说来话长了,待您上马车,去封地的路上,我再详细给您说说这事。”
玄世璟点了点头:“去年的蝗灾倒是挺严重,也不知今年都缓没缓过来,钟叔,多准备些东西,一起带到庄子上去吧,好歹也是我第一次去封地。”
“小侯爷放心,这些事情夫人都已经安排好了。”
“那咱这就动身吧。”玄世璟也有些迫不及待,毕竟这都来大唐三年,出府的次数掰着手指都能数出来。
为了节省时间,玄世璟是被钟子朔抱出侯府的,出了侯府的大门,玄世璟感觉空气都清新了很多。
将玄世璟抱进马车,钟子朔也翻身坐了上去,亲自驾车往长安城外驶去,后面跟着三辆车,满载着府里给庄子上农户采办的年货。
上了马车的玄世璟好不容易有出府的机会,怎么可能闷在马车里坐着,掀开车帘,坐在马车门口,靠着钟子朔,打量着长安城的风光。
到了年底,寻常百姓家都开始出来采办年货,在玄武街上人还不多,但是到了西市,就是人满为患,车架还是挑了人比较少的地方行驶,即使这样,依旧是走走停停,看着街上人们洋溢着幸福的脸庞,玄世璟不禁感叹,这就是大唐,活生生的大唐景色。
忙碌的一年的人们,手里攒下了些许银钱,来到西市的上铺里,小摊上,或是买上几斤猪肉,或是给自家孩子扯上几丈布料做新衣服,年底,正是商铺最忙的时候,每家商铺摊前都是门庭若市,往来人士络绎不绝,玄世璟更是看见不少的胡人。
整个长安城,最不缺少的,就是勋贵,丢出个秤砣随便砸个人,说不定就是就是哪位官家的公子郎君,鲜衣怒马,趾高气昂,只要不在这长安城为非作歹,任谁见了也不禁赞叹一声,好精神的少年郎。
自贞观年间起,大唐经历了无数的天灾**,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依然坚韧的开创更美好的生活,李二陛下同他的一帮文臣武将,无不殚精竭力,维护着这来之不易的景象。
这当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玄世璟内心激动,小脸变的通红,他将亲眼见证这个时代的发展、壮大!
马车驶出了长安城,沿着官道一路向东,回头看着长安城高大的灰色城墙,庄严古朴,玄世璟心中又是一阵动荡。
呼吸着郊外新鲜的空气,玄世璟觉得整个人都神清气爽,坐在车辕上,靠着钟子朔。
“钟叔,你给我讲讲,为什么母亲会收留那么多凤凰县的流民呢?”
钟子朔一边专心驾着马车,一边说道:“这得从你父亲开始说起了,今天,钟叔就给你讲讲你父亲的故事。”
“我父亲?”提起自己这个素未谋面的父亲,玄世璟有太多的不解,自己这辈子的这个父亲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单单从自己出生便封了郡侯来看,决计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你父亲年轻的时候,也是混迹江湖的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投奔了二贤庄,跟着单雄信单二哥一起,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在绿林道上名声极好,你父亲平时温文尔雅,一副儒士的模样,实则武功高强,当时二贤庄有单氏双雄,称为‘二贤’,还有二绝,一绝是王伯当的箭,这另一绝就是你父亲的折扇,你母亲啊,当时就是被你父亲的风采所吸引,芳心暗许,嫁给了你父亲,你父母二人成亲不久之后,天下大乱,因前朝隋炀帝三征高丽,无功而返,劳民伤财,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穷兵黩武,弄得民间民不聊生,数十万大好男儿葬身辽东,所作所为,引起了诸多不满,各路反王揭竿起义,反抗暴君隋炀帝,当时的二贤庄已然是绿林道七十二路人马的魁首,单二哥便带领着一众江湖英雄,扯起大旗,起兵反隋,聚兵瓦岗寨,虽说实力强大,但终究是一群江湖人士,只懂得打,不懂得政务,后来,瓦岗寨的众人,便找到了这么一位精通政务的人,来做首领,这个人就是李密,可是这李密与那杨广都是一路货色,手里有了权力,便开始贪图享受,单二哥便带头离开了瓦岗寨,当时一起离开的就有你秦伯伯、程伯伯和你父亲。”
“当时尉迟伯伯不在瓦岗寨吗?”玄世璟问道。
“你尉迟伯伯是后来才加入的唐军,当年单二哥和你父亲等四人离开瓦岗寨,正好碰上了当时的秦王,也就是如今的陛下,你秦伯伯本就与陛下是旧识,志同道合之下,便决定加入唐军,可是单二哥却独自离开,投奔了当时虎踞在洛阳的王世充。”
“这是为何。”玄世璟不解。
“单二哥与陛下有杀兄之仇,前隋之时,单大哥一家被当时的宰相宇文化及所俘,杨广便下令将单大哥一家,连同丫鬟仆役三十余人全都在菜市口斩首,监斩官是当时的唐国公,现如今的太上皇,单二哥后来起兵反隋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报仇,顺带着连太上皇也恨上了。后来陛下领兵征讨王世充,由于息太子建成在背后捣鬼,陛下大败而归,差点被单二哥所杀,其实也不光是建成太子的缘故,当时军中大将能敌得过单二哥的,便只有你父亲,你成伯伯和秦伯伯顶多与单二哥打成平手,顾及情谊,那一站三人都未领兵出战,这才让建成太子有机可乘,后来,你父亲三人见陛下差点没命,便带兵将洛阳城围了个严实,单二哥见昔日兄弟却在沙场对阵,为了免了你父亲等人的顾及,当场与你父亲、程伯伯和秦伯伯割袍断义。”说到这里,钟子朔叹了口气:“我打小在二贤庄长大,就算是单大哥全家被问斩,也未曾见单二哥落泪,可是那天在战场上,我却亲眼看见了单二哥眼眶通红,泪流满面。”想起那段岁月,饶是钟子朔这样的铮铮铁汉也是红了眼眶。
听到这里,玄世璟也不禁一阵唏嘘,这就是兄弟间的情谊,怎么可能割断袍服就能断的了的,绿林道上的好汉义字当先,更何况是名闻遐迩的单雄信。
………………………………
第五章:穷侯爷
稳了稳心神,钟子朔再次开口:“虽说是阵前割袍断义,但是在众人心里,这情谊岂又是说断就能段的了,为了不伤到单二哥,你父亲等三人合力,将单二哥生擒,单二哥被擒后,王世充手下再无一合之将,围城三月,王世充终于开城投降,王世充这一降,单二哥万念俱灰,宁死不肯降唐,最终被陛下赐死,临死之前,你父亲与单二哥把酒言谈,说一定会好生照看二贤庄,那里承载了他们兄弟最快活的时光,大唐建国,四方安定后,你父亲便回了二贤庄,只是后来陛下在长安,处处受到息太子建成的排挤,你程伯伯这才给你父亲写信,请他到长安相帮,只是谁承想,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你父亲临走前特意嘱咐,无论发生什么事,定要顾好二贤庄,后来你母亲听到你父亲战死的噩耗,为了你,这才不远千里,搬来长安,一些旧人都未曾带来,全都留守在山西,贞观二年,也就是你两岁的时候,先是大旱,后是蝗灾,各地流民全都向长安汇集,即便是你母亲善良,也是力有不逮,你封地离长安不远,便收留了一批二贤庄附近县上的流民在东县安定下来,所以,小侯爷,你的家不光是长安的宣威侯府,还有二贤庄啊。”
一路上听钟子朔讲当年玄明德的事情,心里也不禁佩服自己这位素未谋面的“父亲”,也更是对母亲王氏肃然起敬,王氏也是江湖出身,但是为了玄明德,为了自己,这些年,早将先前江湖上那股子傲气磨了个干净,一心一意的打理着偌大的侯府,虽然宣威侯府在长安明面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但是在侯府,王氏对待下人比起对待玄世璟更加亲厚,无他,玄世璟是家主,从小王氏对他要求便甚是严格,在江湖上,若是没有真本事,都难以生存,更何况在长安这帝都,长安虽大,居之不易,王氏是非常清楚的,在大灾年间,王氏不遗余力的帮助二贤庄的旧人,收容灾民,这也算是王氏身上少数保留下来江湖人的气息了,守着偌大的家业,长安、山西两头操心,守着玄明德生前照看二贤庄的愿望,玄世璟这才发现,原来王氏身上不知不觉,背负着这么多。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东县的地界,依稀看见不远处成片的房子,大概就是农户们的住所了。
马车又行驶了一会儿,钟子朔将马车停到一处比较大的院子前,将玄世璟从马车上抱了下来:“小侯爷,这就是咱府上在东县的院子,简陋了些,也未曾休整,日后小侯爷长大了若是想来庄子上,支会我一声,我提早找人将这院子修缮一下。”
“我出生的时候这封地便是挂在侯府名下,为何接近四年了,还是如此荒凉?”玄世璟不解,秦英跟自己说过,长安的勋贵封地大多都在长安周围,封地都修建了庄子,到了夏天,都会举家都到庄子上避暑,因为长安作为帝都,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一到夏季,长安城内的温度都会比周围高上许多,而作为封地的郊外,则成了避暑胜地,折返长安若是快马加鞭不过半日的光景,并且,到了夏天,就算是皇帝陛下也会带着皇后嫔妃及众多皇子公主去九成宫避暑。
“这个小侯爷,府上的进项”钟子朔面露难色。
玄世璟这才反应过来,偌大的一个宣威侯府,竟然没有一点进项!也真是难为母亲和钟叔了,一大家子人要养活,支撑了这么长时间。
万万没想到,来了大唐,成了天生的侯爷,还要为钱发愁,低头看看自己这小身板,过了年也才四岁,为之奈何啊,看来自己回去以后,还要先想办法赚钱。
玄世璟让钟子朔带着自己进了院子,好歹也是自家的房产,总要先看看是什么样子,至于以后修缮的问题,等赚到钱再说。
先前钟子朔早就差人通知这边,今天家主要来庄子上跟庄户门见面,所以,马车刚一停下不久,庄户们便陆陆续续的来到大院门前等候。
“小侯爷,钟管家,外面庄户们差不多都到齐了。”跟着玄世璟一起来的仆役跑进院子说道。
“小侯爷,那咱便出去吧,这院子很久没人住,都荒废了,也没什么好看的。”钟子朔弯着身子对着玄世璟说道。
“嗯,钟叔,你抱我过去吧,我有些走不动了。”玄世璟有些不好意思,一路上舟车劳顿,哪儿是这小身板儿能受得了的。
钟子朔弯腰将玄世璟抱起,大步向门口走去,在距门口不远处,将玄世璟放了下来,虽然玄世璟年龄小,但是家主的威严还是要有的。
出了大门,玄世璟见大门前围了将近四百多人,都是庄子上的人,粗布麻衣,有的肩上还扛着锄头,看样子是刚从地里赶过来。
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场景,玄世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拉了拉钟子朔的衣袖,钟子朔弯下腰,看着玄世璟。
玄世璟小声的在钟子朔耳边问道:“钟叔,我该说些什么啊。”
“小侯爷跟大家打个招呼,然后告诉他们咱给他们从长安采办了年货,吩咐下人将年货分发下去即可,庄户们定会对小侯爷感恩戴德。”
听了钟子朔的话,玄世璟心里感叹,多么质朴的大唐子民。
“诸位叔叔伯伯,世璟在此给大家先拜个早年。”玄世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