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玄世璟站在原地去看那个箭靶,视线之内看到的,也仅仅是个铜盘大小的靶子面,而那红心,不过小拇指指甲盖一半大小。
还能中吗?
虽然知道薛仁贵神射,但是人的目力,确确实实是有限的,弓箭即便射程再远,不能正中目标,也是鸡肋。
此时的薛仁贵站在原地,面色已经凝重了起来,连续的开弓,手臂已经感到有些疲惫了,不过这一箭,他仍旧志在必得,或者说每一次开弓,他都是志在必得!
深吸一口气,薛仁贵从箭筒之中抽出一杆长箭,搭在弓弦上,紧接着便缓缓的开始拉开弓弦,弓弦与弓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这场陈旧的老弓也开始发出声音。
站在一旁的玄世璟也终于亲眼看到了什么叫做弓如满月,还是五石的弓。
拉满了弓,薛仁贵此时的目光就如鹰隼一般,死死的盯住三百五十步外的箭靶,小心翼翼的调整着方向。
几息之后,手指松动,弓弦发出“嗡”的一声。
不消一会儿,对面的府兵便跑了过来,站在玄世璟与薛仁贵对面,拱手道:“侯爷,正中靶心!”
听到这个回应,薛仁贵整个人松了一口气,随后甩了甩自己的胳膊,看来连续一直开这五石的弓,也对他的双臂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拉弓脱力十分正常,况且,这恐怕也不是薛仁贵的巅峰状态,毕竟在军营当中忍饥挨饿这么久,今天中午也是头一回吃饱了饭。
“神乎其神,今日见到你薛仁贵,本侯算是开了眼了,当得起神射手这三个字啊!”玄世璟对于薛仁贵射箭的记忆,丝毫不吝夸赞。
薛仁贵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连称过奖。
“石虎。”玄世璟冲着石虎唤了一声。
“侯爷,有何吩咐。”
“想办法弄一张新的五石弓给仁贵,这事儿交给你了,至于现在这一把,就先留在仁贵这里,宁缺毋滥。”玄世璟吩咐道。
这把弓虽然老旧,但是从方才薛仁贵开弓的状态来看,这弓至少还能坚持到这场战争打完,所以暂时不着急淘汰,至于新的弓,要想弄一把宝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是!”石虎应声道。
原先只知道自己的这个兄弟厉害,没想到竟然这么厉害,五石的弓啊,说开就开,三百五十步外正中靶心,厉害啊!
………………………………
第一章:准备完毕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宝剑赠英雄,石虎觉得,既然自己的这个兄弟有如此才能,当真是要为他寻上一把绝世的好弓了,若是没有,那他即便是费尽心思,也要请上好的工匠为他做一把了。
得了玄世璟的命令,石虎也不敢耽搁,看侯爷对薛仁贵的这个态度,恐怕这次先锋营为大军开路,就要派自己的这个兄弟出场了。
玄世璟的确有如此打算,见到薛仁贵射箭的手段,玄世璟心里估摸着,薛仁贵的这神射,怕是比抛石机的距离远的多,而且准头更是不言而喻。
打走了石虎,玄世璟也给薛仁贵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先锋营当中,薛仁贵的伙食一定是管饱管足的供应。
让薛仁贵养足了精神力气,这可比那些不值钱的饭食重要多了。
安排妥当之后,玄世璟也回到了自己的营地当中。
从下午开始,斥候的消息都会抄送一份送到玄世璟的营帐当中,第一封情报过来的时候,玄世璟心中便明白,这是李二陛下在帮自己了,后卫大营当中的斥候数量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先锋营能够比拟的,斥候的消息同步到玄世璟的手中,这无疑为玄世璟省了许多功夫。
玄世璟营帐的书案上放着辽东城周边的地图,背后挂着的,是整个辽东区域的地图,其详细程度,与李二陛下营帐当中的那副地图所差无几。
辽东城,牵一而动全身,军中但凡能够在李二陛下面前说上一两句话的人,营帐当中必定会挂上这样一副地图,否则等到李二陛下问策决断的时候,那什么去评判辽东局势。
六百斤火药、三百精锐府兵、薛仁贵、常乐、石虎三个高手,加上自己这个半吊子高手。
任务:破开辽东城防御为大军争取进城的机会。
玄世璟仔细的想过,自己所在先锋营一旦破开辽东城的防御,那后续的大军定然便要一拥而上,这也就说明,大军朝着辽东城进军,定然瞒不过辽东城的斥候,或者说,自己的这三百部众,也根本瞒不过辽东城的斥候。
想要偷偷摸摸的摸到辽东城下,像玄世璟和常乐那般,是决计不可能的,就算三百人趁着月黑风高能够潜伏在那里,那陛下的三万大军呢?
薛仁贵固然神射,不过也是一人之勇,石虎常乐固然武功高强,但是军中从来不是能够逞匹夫之勇的地方。
如此看来,想要行动,必然要取巧。
玄世璟这几日在先锋营的营地当中,除却白天偶尔出来观看府兵训练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营帐当中完善着自己的想法。
这一次,玄世璟也当身先士卒,就算不是为了大唐,为了自己能够活命,已经做好的方案也需要反复推敲。
长安城的两府一庄还在等着自己凯旋归去呢。
长安城的家事玄世璟并不担心,莫说自家娘亲也不是什么任人欺凌的人,便是自家产业,也不是旁人能够随便染指的,长安城与潞州府那边遥相呼应,即便是一些心怀不轨的大家族想要动念头,也得看看钱家父子答不答应,钱家父子可不是单冲。
当初单冲的行动虽说是被逼无奈,奋起反抗,但是也不过是种愣头青的行为,而且因为单家的事情,这种事情单冲没可能暴露在官家的眼皮子底下。
而钱家父子可就不一样了。
潞州的形势,当中未免没有李二陛下放纵的意思在其中,当年玄明德的身世和他堂而皇之的接管二贤庄李二陛下都没有动作,更何况现在玄明德已经死了。
长安城后方的安定,也是玄世璟敢在战场上放手去博的动力,来都来了,不给那些高丽棒子好好的上一课,他玄世璟枉为华夏之子龙的传人。
历史上太宗征高句丽,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是在棒子的史书当中,却是被写的乌烟瘴气,想想就让人来气。
辽东城,安市城玄世璟心中琢磨着,这次,看看你们能否有本事抵挡得了大唐的兵锋。
是夜,玄世璟卷了自己的几张图纸便朝着李二陛下的营帐当中走去,这个点儿,李二陛下的营帐当中除却德义在一旁伺候应该是没有那些文武大臣的,所以玄世璟也能图个眼不见为净。
或者说,现在玄世璟,不待见长孙无忌了。
早先从长孙冲那边回来的时候,当晚房遗爱便腾出空来跑到了玄世璟的先锋营当中,与玄世璟叙旧的同时也跟玄世璟透漏。
“小璟,从长安城到辽东,想来你也知道,长孙家父子对你也是不怀好意,现如今长孙冲在后军当中,你又是先锋营,一律辎重补给,定要经手长孙冲那家伙,定要小心啊。”
得到房遗爱的警告之后,玄世璟心中对长孙家父子的防备更甚,先前觉得陛下在大军之中坐镇,长孙家父子似乎没有必要冒着得罪陛下的险去整治玄他玄世璟,现在看来,还是小看了长孙家父子了。
只不过现在若说对付二人,玄世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而现在玄世璟选了这么个时候,正是要避开长孙无忌,不给长孙无忌与长孙冲反应商量的时间。
等到玄世璟所率部众行动的时候,大军也应该要行动了。
至于三百府兵的后勤,既然长孙冲都盘踞在那里了,玄世璟就不打算经长孙冲的手了,玄世璟的理由也十分简单,后军的粮草配给,不合先锋营将士的口味。
玄世璟站在李二陛下的营帐外面,让守着营帐的将士通禀之后,才进了李二陛下的营帐。
“臣参见陛下。”玄世璟站在营帐中央,拱手行礼。
“免了。”李二陛下抬起头来看着玄世璟:“听说这几天,你一直都没有出你那先锋营,今日到朕这里来,可是有了什么结果?”
玄世璟点头,随后从怀中掏出几章图纸,捧在手中。
德义见状,轻步走到玄世璟身前,接了图纸,随后呈给了李二陛下。
………………………………
第二章:臣,不喜高句丽
李二陛下从德义的手中接过这几张图纸翻看了一番,这几张图纸都是之前在玄世璟的桌案上见到过的,不过此时的图纸上,已经多出了一些内容。
看着这些图纸,李二陛下眼睛一眯:“你那三百人要埋伏在城墙之下,伺机炸开城门?”
玄世璟点点头,回应道:“没错,要想破开辽东城,唯有如此,臣想过了,之前拿下卑沙城也是如此,一招鲜吃遍天,只要管用就成。”
“但是辽东城不是卑沙,卑沙城的事情,朕也了解,你觉得,你觉得,辽东城会是如此简单吗?”李二陛下质问道。
“正是如此,所以臣才舍弃了抛车,改为三百人埋伏城下,或许会有损伤的,但是比起大军的伤亡,这是值得的。”玄世璟目光中饱含着坚定。
三百人的府兵,说是先锋营,但是此战,玄世璟这支部队就是一支敢死队,包括玄世璟在内,玄世璟在营帐中的这几天,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让这些人全身而退。
“陛下,辽东城的防御如何,陛下比臣更明白,所以陛下才将臣调动到辽东城这边,没有人比臣更加了解火药,火药的出现,能够让大军更多的减少伤亡,这也是陛下将臣调派过来的用意不是吗?”玄世璟说道:“臣已经想好了,所以,还请陛下恩准。”
“朕让你来利用火药减少大军伤亡是不假,但也不是让你来送死的,朕的大军,还没有软弱到要让一个侯爷去送死才能打开辽东城的局面的地步。”李二陛下将手中的图纸往桌子上一拍,怒喝道:“你有什么信心,能去悄无声息的解决掉城外的那些斥候!”
关于城外的斥候,若是早先没有石虎和薛仁贵的到来,玄世璟万万不敢打他们的主意,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石虎加上常乐,近战搏杀,加上薛仁贵的远程接应,即便是拿下一个五人一组的斥候,也不在话下,绝对不会让他们逃了去。
夜间行动虽然对薛仁贵的视线有很大的削弱,但是五十步到一百步之间,即便是夜间,薛仁贵也是当中的王者。
“陛下,此战过后,臣会给陛下一个惊喜。”玄世璟面带微笑的说道。
自从现了薛仁贵之后,玄世璟从来就没有打算将薛仁贵一直留在军中,这等大才,玄世璟知道,在李二陛下的麾下,才是能让他尽情施展抱负的地方,所以玄世璟打算在再此战过后,将薛仁贵引荐给李二陛下,让薛仁贵如同历史上那般,在大唐光热。
“你为何执意如此。”李二陛下目光复杂的看着玄世璟。
“陛下。”玄世璟拱手笑了笑:“臣,不喜高句丽,不喜高句丽人。”
李二陛下的目光由复杂变成了疑惑,玄世璟自长安出生,随后便去了陇西,似乎与高句丽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何会如此?
看向玄世璟的面色,见到玄世璟却仍旧是一番风轻云淡的神色。
“你不喜高句丽,已经到了以命相搏的地步?”李二陛下问道。
“陛下,臣妄言一句,臣所做的,扪心自问,都是值得的。”玄世璟依旧笑着回答。
往后千年,祸害我华夏子民的,除却鬼子,便是这些二鬼子了。
要是能从他们的祖先这里断掉他们这一脉的根,玄世璟绝对不吝啬自己的这条命,但是现在征伐高句丽,他不能出事,因为他还要留着他的这条命,去好好的谋划朝鲜半岛下方的那条虫子。
长安城中的遣唐使可仍旧蹦跶的欢快着呢。
李二陛下不会明白玄世璟心中想表达的真正的意思,只是觉得玄世璟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对大唐绝对的忠诚,为了大唐不惜身死的坚定,这让李二陛下心中甚是动容。
“也罢,你执意如此,朕不拦你,但是朕在后方,就不会让你死在辽东。”对于玄世璟的态度,李二陛下也回以了不可置否的绝决。
李二陛下说不会让玄世璟在辽东出事,那就绝对不会让玄世璟死在辽东,在玄世璟出前在长安的时候,李二陛下心中便有着这般心思,更何况是到了辽东,玄世璟还是为了减少大军伤亡才如此铤而走险的。
若不是安市城这样一个阻碍横立在辽东,李二陛下也就不会如此小心谨慎的要保存实力了。
杨万春对于大唐的大军来说,的确是一座大山,是否能够翻越,暂且还不能下定论,但是真的到了唐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双方都会竭尽全力,打出真火气来。
“臣,谢过陛下!”玄世璟抱拳躬身。
“罢了,好好说说你的计划,咱们君臣第一次如此合作,争取能够一战而定辽东城。”李二陛下对着玄世璟招招手,示意玄世璟坐到自己的对面来。
玄世璟走上前去坐下,德义很是贴心的从旁端了热茶,放在了玄世璟的面前,玄世璟则是对着德义点头致谢。
“今天傍晚接到的消息,百济还是与泉盖苏文联合起来了。”李二陛下开口说道,随后看向玄世璟,等着玄世璟表他的观点。
而玄世璟也没有辜负李二陛下的期望,眼睛一亮,笑道:“好事啊。”
“如何好事?说来听听。”听到玄世璟如此说法,李二陛下的眼中,一闪而过的满意。
“如此一来,辽东,可就剩下了辽东城和安市城了,安市城这块骨头再难啃,四下也是孤立无援了,辽东城一定,英国公和江夏郡王的军队便会向陛下这边汇合,加上安市城外张俭大人的部队,然后直指安市。”玄世璟说着,目光却是落在了李二陛下身后的那张行军地图上。
“没错,平壤城的泉盖苏文带着大军与百济一同攻打新罗,的确是分身乏力了。”李二陛下抚须笑道:“不过璟儿如何断定,泉盖苏文不会增兵安市城呢?”
“如今咱们大唐出兵辽东,百济也耳不聋眼不瞎,这个时候还敢跟泉盖苏文站在一起打新罗,由此可见一斑了。”玄世璟回应道。
………………………………
第三章:当然选择原谅他
李二陛下点头,看着玄世璟:“没错,继续说。”
“百济敢无视大唐联合高句丽,当中定然是泉盖苏文许了他们什么好处,而大唐这边,对于百济来说,不过是几个使臣的几句话而已。”玄世璟笑道。
玄世璟的这话,无疑是在赤果果的讥讽朝中对于这些番邦的态度,当着李二陛下的面儿说出来,虽然不妥,但是玄世璟还是希望,让李二陛下从百济的态度来看清楚,朝中平日里和善对待的这些番邦,是如何阳奉阴违的对待大唐的。
李二陛下冷哼一声,眯了眯眼睛,看着玄世璟:“哦?”
玄世璟见李二陛下这般态度,拱了拱手:“臣失言。”
朝中的态度,当中也有李二陛下的态度,毕竟人家给李二陛下戴了个天可汗的帽子,这顶帽子是荣誉,也是一个无形的束缚,虽然玄世璟看不惯外邦的嘴脸还有朝中大臣们所为的儒家态度,但是大环境,玄世璟凭借一己之身,如何能瞬时间改变这种局势,也只能潜移默化。
好在,玄世璟他还年轻,比谁活的长,玄世璟有显而易见的优势,道路也不是万全绝望的不是吗。
“无妨,你接着说。”李二陛下目光灼灼的看着玄世璟,听习惯了朝中大臣的那些言论,李二陛下倒想听听,眼前的这个少年人,能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来。
“那小臣就说?”玄世璟收了心性,小心翼翼的看了李二陛下一眼。
“莫要废话。”李二陛下没好气的回瞪了一眼。
说就说,反正这是你让我说的。
玄世璟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就简单的拿百济的例子来说,与忽略陛下您的旨意,与泉盖苏文联手攻打新罗,无论时候成败,对于百济来说,都没有什么损失,借着辽东的时局,百济可以狠狠的敲诈泉盖苏文一笔,两者联手攻打新罗,新罗定然是抵挡不住的,这战争的好处只要是军队当中的将领都知道,攻占了别家的城池,数不尽的财富都会被战争的胜利者搜刮干净。”
李二陛下点点头,示意玄世璟继续说下去。
“这样一来,百济两头得利,凭着战争,狠狠的发了一笔战争财,而等到陛下您下旨问罪的时候,若是百济派遣了时辰,带些特产前来长安上贡,编一条苦衷为借口,借着对大唐俯首称臣,承诺对年年纳贡陛下以为如何?”玄世璟笑道。
玄世璟的话说的是事实,这么多年来,大唐对待番邦的态度就是如此,始终怀着一颗宽厚的心去接纳他们,即便他们是如此狡诈反复。
日子越来越太平,朝中的许多大臣已经没了当年的锐意进取,变得越来越沉迷安逸了。
未等李二陛下说话,玄世璟便自顾自的说道:“还是如同以往,大唐天朝上邦以宽厚仁慈,饶恕百济,顺便准备些奖赏,让百济的使臣带回去,百济不但在战争当中两头得利,顺便又来大唐发财一波。”
事实就是让人如此窝火、憋屈,可是又能怎样?
没错,对于这些番邦小国,朝堂上的臣子的态度就放在那里。
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啊。
“朝中对于番邦态度,也是顺应当下局势,也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偏激,若真是如此,那此时此刻,朕与大军,就不会在辽东了。”李二陛下说道:“而且,若是像你说的那般,狠狠的拒绝那些来朝的番邦,一言不合就要与其开战,到最后苦的是谁?不是朕,不是朝中的文武大臣,是关中的子弟,是大唐的百姓!”
南方的秀才北方的兵,若要论到出北塞打仗,调动的兵士,大多都是关中的子弟兵,而关中子弟兵当中的精锐,却又是各个世家的子侄辈。
大唐世家下面的子侄辈,若想在战场上得功名,那也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他们是关中精锐骑兵部队当中的一员,他们家中优渥的条件供应得起,大唐骑兵也不是谁想进去就进去的,而一旦进去了,就要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富贵险中求。
所以,若是照着玄世璟说的再偏激一些,结局就是连年不断的战乱,受苦最多的是百姓,其次是才是勋贵。
“璟儿,你说的固然是事实,听上去让人不忿。”李二陛下接着说道:“可是,这就是大势,朕身处高位,目光不可偏安一隅,璟儿你现在还小,要做的,就是逐渐把自己的格局放大一些,莫要被这些影响到你格局,你可明白?”
若是静下心来想想,玄世璟自己也清楚,自己充其量就是个愤青,有时候喜欢图一时的痛快,也正是因为这个,李二陛下说玄世璟的格局需要逐步的去改变。
现在的玄世璟在李二陛下眼中年纪尚小,现在袒露出来的不足有的是时间去改进,所以,在李二陛下的眼中,玄世璟仍旧是十分优秀的。
“是,谢陛下教诲。”玄世璟拱手道谢。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玄世璟的目光现在盯着三韩之地还有倭国,委实是受到的影响太多,或者说,一些印象在他的脑海当中已经定型,轻易是抹不掉的。
大格局可以有,但是玄世璟不是圣人,谁都不是,在某些方面都会夹带上一些私人情绪,比如孔老夫子的以直报怨。
“你年纪还轻,经过辽东一役,过后你也能成长不少,朕自太原起兵,直至现在,携手朝中文臣武将开创了这一番盛世,有些不在了,活着的人也在渐渐的老去,接下来,无论是江湖,还是庙堂,都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多些历练,成长一些,没什么坏处。”李二陛下语重心长的对着玄世璟说道。
玄世璟默默的点了点头。
李二陛下能与他说这番话,其中意思,李二陛下希望他明白,而玄世璟自己,也能够明白。
“既然计策定了,就放手去做吧,明日,朕就按照时辰,带大军,兵进辽东城。”李二陛下说道。
“是。”玄世璟起身,郑重的向着李二陛下行了一礼:“那臣就先去准备了,还请陛下早些休息。”
李二陛下闭上眼,点了点头。
………………………………
第四章:先锋营开拔!
玄世璟离开之后,李二陛下低声说道:“德义,吩咐在璟儿身边的暗卫,明日,无论如何,保护好他,若是那就跟璟儿一起。”
“诺。”德义小声应道。
辽东的九月底已经开始逐渐的显现出了凉意,尤其是到了夜晚,走在外面,总是感觉有阴风吹过,让人心里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或许这也是与人、与环境有关吧。
这里可是辽东战场,脚下站着的这片土地,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埋骨于此,当初前隋的时候,这片地方,可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了。
大营内,三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