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十八章:安市城下,高丽援军

    玄世璟对于张孙家父子真的是起了杀心,只不过现在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地位凛然,玄世璟想杀人杀不到他身上,这对父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他,那他玄世璟也就只能拿着长孙冲开刀了。

    张孙家的嫡长子,现在很值钱,不,应该说活着的时候很值钱。

    玄世璟调查过长孙冲,没有什么大才能,平常喜欢喝酒,吟诗作对,李二陛下对这个女婿的印象也不错,除却长孙无忌的荫蔽之外,在朝中走到这一步也有长乐公主的缘由在当中。

    没有什么才学,却在长孙无忌的熏陶下滋生了野心,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也正是因为如此,长孙冲才一而再再而三的得罪玄世璟。

    事到如今,连玄世璟都想问他一句,值得吗?

    长孙冲与长乐公主的孩子都已经好好几岁了,而长乐公主又是晋阳的亲姐姐,这当中涉及到的关系十分复杂。

    若是将来玄世璟与晋阳成亲,那长孙冲与玄世璟之间的关系还是连襟呢。

    只是事情既然做了,就断然没有后悔的余地,无论是玄世璟,又或是长孙冲,那靠着裙带维持的关系,也不过是薄纸一张。

    安市城下,唐军六万大军集结在城外,看着安市城高耸的城墙,城墙上密布的高句丽士兵及紧闭的城门。

    十万高句丽精锐,如何打!

    李二陛下的营帐当中,此番来辽东带兵的将领大臣全都齐聚一堂,玄世璟也在当中。

    “陛下,照目前的情况看来,安市城,恐怕是十分棘手啊。”长孙无忌站在下方拱手说道:“眼见已经进入了冬天,关中的士兵在辽东的严寒之中,战力是不存一,若是在安市城外拖延下去,对我军十分不利啊。”

    “朕也再考虑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不是咱们说想走就能走的了了。”李二陛下一指地图:“大军在外与安市城对峙这么久,却拿安市城毫无办法,新罗那边也派人送来书信,言下之意,新罗那边或许坚持不了多久了,朕已经让刘弘基带领水军绕路到新罗去了,所以,安市城一战,咱们的兵力,仅仅不到六万。”

    说六万那只是起初的报数,经过辽东城大大小小的战争之后,六万大军除却战死着,或不足五万。

    而这五万的兵力,却还分出去一部分驻守辽东城各个城池,所以,集中在安市城外的,也不过三万有余不到四万。

    现在,这边大军一退,且不说安市城是否会在背后追击,便是新罗那边,战事就会受到影响。

    新罗现在苦苦的抵挡着高句丽和百济的攻势,无非事就因为大唐的军队还在辽东,他们心里也有个盼头,觉得能够打下去,能够对付高句丽和百济,一旦大唐的大军撤退,这股子气势可就泄了。

    打仗打的不就是气势么。

    “陛下,现在高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已经率领高句丽、靺鞨兵十五万想要救安市,咱们,动不得。”李绩出言说道:“想要继续攻打安市,臣以为,要先解决高延寿和高惠真两人的援兵,否则两人带兵到了安市城下可就麻烦了。”

    援军到了安市城城下,那唐军面临的就是腹背受敌的清醒,城外这开阔的地势对于唐军十分不利,本就在人数上差距甚大,如此一来,大唐精兵仅剩下的一点儿优势也会被高句丽的人海战术消磨殆尽。

    “不错,程知节、牛进达,分你二人两万兵力,阻截高延寿、高惠真,可能办到?”李二陛下看向程咬金问道。

    “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程咬金站出来应声道。

    牛进达也站出来拱手行礼。

    此战可以说是关乎到唐军的生死存亡了

    “陛下不可!”长孙无忌连忙站出来反对:“陛下,大军现在除却留在各地镇守的兵力之外,安市城外集中兵力不过四万,一下子分出一半,安市城这边,恐怕有变!”

    “阻截十五万大军,两万之众确实不能再少了!”李二陛下坚定的说道。

    “陛下。”岑文本站出来拱手行礼:“臣以为,程知节可领兵一万,顺便带上一人,此一人对高句丽来说,可抵万人。”

    营帐内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岑文本的身上,岑文本笑了笑,借着说道:“陛下忘了,咱们军中还有一个荣留王太子呢。”

    高桓权!

    打了这么久的仗,这位荣留王太子在军中不显山不漏水,俨然已经快要被人遗忘了,也是,高桓权对于唐军来说,起初不过是一枚棋子罢了,不过按照岑文本的意思,这枚棋子,也该到了发光发热的时候了。

    高延寿和高惠真,一个是南部傉萨,一个是北部傉萨,都是原先高建武活着的时候封的官员,此二人也是高句丽国的王室贵族,与高桓权是同宗同族,让高桓权出面去谈,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高桓权此人,傻是傻了些,但是在高句丽的身份还是摆在那里的。

    “既然如此,程知节,你就带上那个高桓权,领一万五千人,阻截高延寿和高惠真,至于安市城这边,大军暂且按兵不动,程知节与牛进达带兵离开之后,每日埋锅造饭的数量仍旧维持以往。”李二陛下说道。

    只要军中炉灶的数量不减,就能迷惑安市城内的人,让这一万五千大军消失的无影无踪。

    “报~~”大帐外传来一声高亢的喊声。

    “进来!”李二陛下沉声应道。

    “启禀陛下,安市城城墙上的高句丽守军如今正对着咱们的营地旗帜大声谩骂,所出之言,不堪入耳。“

    “砰”的一声,李二陛下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陛下,臣自请拿下安市城后,坑杀全城,以振我大唐雄威!”李绩站出来拱手说道。

    “李将军,不可。”听到李绩这话,玄世璟心中咯噔一声。

    这话在营帐中说说也就罢了,要是真的如此,在两军阵前将这话泄露出去,那拿下安市城的难度,可就更大了。
………………………………

第十九章:鸡肋乎?

    安市城当中的守军和百姓一旦知道唐军若是拿下安市城就会屠城坑杀全城百姓,那肯定会拼死守住安市城,军民上下一条心守卫的安市,不缺人,不缺物资,不缺粮草,唐军这点儿兵力,如何能拿下?

    从升帐聚将到现在,玄世一直站在角落当中默默的看着这些大佬制定针对安市城的策略,没有说过一言一语,此时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话来,众人的目光都被玄世吸引了过来。

    “小子退下,莫要多言。”程咬金见此时帐内气氛有些不一样,连忙出口喝止玄世。

    李绩是军事大家,一言一行自有他的道理,破城之后坑杀全城,一是扬大唐天威,二也是要给安市城中的人施加一些压力。

    但是玄世知道,正是因为李绩的坑杀全城之说,压力倒是给人家了,但是安市城中的高句丽人却是将压力化为动力,让唐军在安市城外更加的举步维艰了。

    杨万春是一方枭雄,现在高句丽的两大势力,一边是泉盖苏,反叛高氏皇族,一边就是以杨万春为代表的恪守着以前高建武在位时代的人。

    而高桓权,除却一个荣留王太子的名号,在高句丽,却是丝毫没有自己的势力。

    高桓权不过是从小就在长安的一个质子罢了,若是高建武将来和平的将手中的权利过度给高桓权,那高桓权与大唐之间的关系,足以让他稳坐上荣留王的宝座,但是现在高建武没有处理完身前事,便死在了泉盖苏的刀下,高桓权对于高句丽来说,就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既然杀了高建武,那泉盖苏就不会让高桓权坐上荣留王的位子。

    “无妨,儿且说说你的看法。”李二陛下面色严肃,看着玄世出言说道。

    长孙无忌目光复杂的看了一眼玄世,借着便垂下了双眸,不再言语。

    “陛下,依臣看来,安市城不比辽东其它城池,城中乃是十万高句丽精兵,先前杨万春派出一万高句丽士兵攻打卑沙城,被臣和张俭大人分而化之,现在城中兵力,约莫有九万余人,安市城是高句丽在辽东屯兵最多的一座城池,从辽东城的仓中便可窥得一二,一个辽东城屯粮便足以供应八万大军三个月所需,那建安城呢?”玄世缓缓分析道:“臣的意思是,安市城不缺粮。”

    “朕并没有打算围而不攻。”李二陛下沉声说道。

    “臣的意思是,安市城不缺粮,不缺人,若是屠城的风声走漏到安市城当中,安市城必回上下一心,对抗大军的围攻,这样一来,对咱们可就更为不利了,不但没有威慑到人家,反而给他们涨了士气。”玄世解释道。

    李二陛下点点头:“说的也有道理。”

    既然知道被破城之后的命运,那就算是拼死也要抵抗到底了,说不定还有机会活下来呢,唐军也不过就这么多人,安市城城高池深,据天时地利人和,焉有不胜之说。

    “如此,眼下便是要迷惑安市城的守军,先击破高延寿、高惠真的援军,再图谋安市城了。”李二陛下定下了结论。

    辽东的冬天让玄世裹上了厚厚的皮氅,即便如此,寻常若是无事,玄世也不会轻易迈出营帐,营帐当中烧起了火盆,暖烘烘的,甚是舒服,烧的都是木柴,也没有那股子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碳气。

    “侯爷,大捷!”营帐外面薛仁贵匆匆忙忙的跑了进来。

    “恩?程将军那边?”玄世抬起头来问道。

    “是啊。”薛仁贵的双颊通红,不知是冻的还是激动的:“程将军和牛将军在骅山击溃高句丽的援军,高延寿、高惠真两人率领三万六千余众投降。

    “又来了三万六的降军,想想辽东城里头还有呢,汇集到一起,也是股不小的力量呢。”玄世坐在火盆旁边,又添了两块木柴,用树枝挑了挑火盆中烧的正旺的柴火:“过来,坐下说。”

    “偌大的辽东城,想要一蹴而就的划归到大唐的版图当中肯定是不现实的。”薛仁贵坐在了火盆另一侧的木头台阶上,将双手伸出来在火盆上方烤了烤,在外头这么长的时间,手都给冻僵了。

    “辽东本来就是我中原王朝的,高句丽这么多年窃居辽东,还回来理所应当的事,不过你说的也没错,辽东这块地方在高句丽人手中太久了,一时间要想完完全全收回来是不可能的,只能日子长了,慢慢的归化到大唐。”玄世说道:“大唐辛辛苦苦的打下辽东,大军一走,这边人口占多数的,还不是高句丽人,而辽东苦寒之地,关中又有多少百姓会往这边迁移。”

    “照侯爷这么说,辽东这地方,实属鸡肋啊。”薛仁贵说道。

    “不尽然,只要这边有人,朝廷再给些政策,要发展起来还是可以的。”玄世笑道:“看看你身后的地图,这辽东半岛,可是个好地方啊,辽东半岛适合建立港口,与登州等地隔海相望,将这里整片海域圈做了大唐的内海,对于水军来说,这里可是个天然的训练场。而辽东半岛,又能够作为大唐掌控三韩之地的跳板,不但三韩之地,还有隔海的倭国。”

    薛仁贵对玄世的话一知半解,因为他没有玄世那“广袤”的阅历,对于辽东半岛如何开发,玄世可以借鉴的地方太多了,只是安市城如同一颗钉子钉在这儿,实在让人反胃。

    这些话跟薛仁贵说,那是因为玄世知道,眼前的薛仁贵,日后会被皇帝派遣到高句丽,主持高句丽的一切事务,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仁政高句丽的美名。

    “侯爷的意思是大唐掌控辽东之后,卯足了劲儿发展水师?”薛仁贵错愕。

    玄世点头:“是啊,将来无论大唐对外扩张,可离不开水军,远的不说,三韩、倭国,都在大唐的兵锋之下,可千万别相信这些外族会真心实意的臣服于大唐。”rw

    。
………………………………

第二十章:执掌降兵

    “至少现在,大唐还不能去动三韩和倭国,陛下远征高句丽,也是因为前隋的原因在其中”薛仁贵说道,对于三韩之地和倭国,薛仁贵还没有打算的这么长远。┡e┡ΩwwΔw 1xiaoshuo

    现如今中土王朝强盛,谁都不会想到就是大唐旁边跟条虫子一样的国家,千余年后会这般的祸乱中华。

    “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罢了。”玄世璟笑笑:“想想现在关中的土地已经耕耘了千年,再往下,还能养活多少人?关中的人口日益增加,总有一天,地会不够用,不够用倒还再其次,往后关中土地所产的粮食,可还能供给整个关内和陇西?往后南粮北运是趋势,单单凭借一条运河,怎么能够,算起来,还是海运更为合适。”

    “侯爷,只是辽东这边先天的环境,恐怕没有多少百姓愿意在这儿吧,就算是展水师营地,偌大的辽东,总不能只有水师”薛仁贵虚心的请教着,玄世璟说的这些,是他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层面,此时的薛仁贵就像一块海绵一样,贪婪的允吸着来自玄世璟的之事灌输。

    无关年纪,达者为先。

    “要么怎么就说这要看朝廷政策呢?这么长时间在辽东,从卑沙城到建安城再到辽东城、安市城,整个辽东地区平原还是很多的,之事缺少开垦罢了,这里种植庄稼的虽然先天气候不足,但是不代表种植不了庄稼。”

    薛仁贵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这是后世的黑土地啊种不了粮食?笑话。

    “侯爷,现在安市城的援兵也被咱们阻截了,接下来陛下就会兵攻打安市城了吧。”薛仁贵问道。

    “天儿越来越冷了啊。”玄世璟感慨一声:“眼见着可就要进腊月了。”玄世璟没有直接回答薛仁贵的问题,而是感慨了一声气候。

    “对了老薛,去跟叶清说一声,准备治疗冻伤的药材,越多越好。”玄世璟说道。

    “是。”薛仁贵应声而去。

    大军在安市城前驻扎,物资源源不断的从营州运送到这里,好在之前李承乾在辽东准备了许多,否则这个冬天,大军可就难过了。

    薛仁贵前脚刚走,后脚德义便进了玄世璟的营帐。

    “德义相公?”玄世璟起身迎接:“这是什么风儿把您给吹过来了。”

    “老奴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侯爷,陛下在大帐中要召见您呢。”德义笑着回应道。

    “陛下召见我?德义相公可知是为了何事?”玄世璟问道。

    “与高延寿、高惠真降众有关,侯爷去了便知道了。”德义说道:“侯爷先收拾一番,老奴回去复命了。”

    “德义相公慢走。”玄世璟将德义送出营帐外,随后回到营帐中,拿了毛皮大氅披在身上也离开了营帐朝着李二陛下的大帐走去。

    倒是冤家路窄,走到李二陛下营帐外,玄世璟看到了长孙无忌正好朝着这边走来,迎面想见。

    “东山侯别来无恙啊。”长孙无忌眯着眼睛看着玄世璟,面带微笑的问候。

    “还好还好,在这辽东保住了性命,祖宗庇佑啊。”玄世璟笑道:“近来天气寒冷,长孙大人也要多保重身体啊。”

    “老夫的身体就无须东山侯操心了,饮食之上略有讲究,亏不得。”长孙无忌笑着回应,心中以为玄世璟是要拿着食物的事儿来恶心自己,反正自己在军中的饮食都是专人在料理,玄世璟的那点儿手段,他还是不怕的。

    两人言语之间迎来送往,聊了几句,玄世璟便拱手告辞走向了李二陛下的大帐。

    呵,本侯是动不了你长孙无忌,但是让你以为本侯要动你,那就是了。

    进入营帐当中,玄世璟拱手行礼:“臣参见陛下。”

    “免礼。”

    “不知陛下让德义相公宣臣过来”

    “大军当中又多了三万六的降军。”李二陛下放下手中的毛笔,抬起头来看着玄世璟说了一句,手头上开始从书案上寻找信封,将刚刚写好的信晾干装起来。

    高延寿、高惠真率军投降的事儿玄世璟刚从薛仁贵那里知道,心里却是猜不出李二陛下找他来做什么。

    “这三万六的降军,朕不放心,若是让他们去辽东城,本来辽东城内高句丽的降军就不少,朕怕生变。”李二陛下说道:“所以朕打算将高延寿、高惠真之降部交给你,不指望这些人能转过头来去攻打安市城,至少朕不希望他们给朕添乱。”

    “陛下,那高延寿、高惠真两人呢?若是臣去接管那三万六千人,这二人”

    三万六千高句丽士兵,表面上看是天上砸下来的一块大馅饼,是馅饼还是陷阱,不得而知。

    “朕给了他们两个官职,高延寿为鸿胪卿、高惠真为司农卿。”李二陛下说道。

    两个官职,都不是实权职位,一个接客的,一个管种地的,两个官职下去,高延寿、高惠真手中的兵权彻底被剥离了,三万六的降兵被玄世璟带走,这两人在大军中才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陛下,这可是三万六的降军啊,都快赶上咱们大军的人数了,您确定要让臣去带?”玄世璟再三确认道。

    “休要扯皮,朕既然把你叫来了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不需要你带出什么功劳来,只要能稳住这三万六的降军便可。”李二陛下说道:“朕会派马周在你身边帮你,跟着马周好好学学对你有好处,领军之后,莫要杜断专横,凡事多听意见,明白了吗?莫要请看马周,岑文本曾经跟朕说过,马周之才可比汉之张良和终军。”

    李二陛下是铁了心要让玄世璟带着这三万六的降军离开安市城,以免后患了,连马周都给他派上了。

    马周在玄世璟心里的印象,应该是从政能力比较强吧,难不成还会带兵打仗不成?玄世璟心中疑惑,他知道,马周日后是要做宰相的人。

    现在的马周在李二陛下心里的地位已然十分重要了,不然也不会带到辽东来。
………………………………

第二十一章:马周

    高延寿和高惠真两人虽然降了大唐,但是手底下的兵也成了现在李二陛下的一个心腹大患,生怕三万六的降军与安市城中的高句丽兵接触上,在唐军的背后插刀子,因此李二陛下干脆就将这些人丢给玄世,让他带着离开,离得远远的。

    “有马周大人在,臣也就放心了。”玄世笑着说道。

    有马周在,万一出了什么差错也就有人背锅了,谁让马周无论是资历还是经验都高于玄世呢?有人想要攻讦玄世,那就得先越过马周了。

    马周现在是什么官职?中书舍人,天子近臣,“以其地在枢近,多承宠任,是以人固其位,谓之凤凰池焉。”

    马周可是凤凰池里的凤凰,虽说寒门出身,但是要得罪马周,还是要掂量一番。

    “虽然有马周在侧,朕也不希望你懈怠,这些降军也是事关重大,交给你也是朕对你放心,莫要辜负朕对你的一番信任。”

    “是。”玄世应声,借着说道:“陛下,臣带着这些降军离开安市城,临走前,臣还要向您举荐一名将领,想来先前您也见到过了,就是在辽东城外的那名神射手薛仁贵。”

    李二陛下点点头:“恩,是个好苗子,朕有些印象。”

    李二陛下现在对薛仁贵的印象也仅仅是停留在辽东城外那一箭上,觉得是个人才,当得起神射手,而玄世则是要将薛仁贵举荐给李二陛下,并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武力出众的将举荐到李二陛下面前,而是以帅才举荐。

    “臣打算让薛仁贵留在大军中,还请陛下恩准。”玄世拱手说道。

    “准了,这样的人才放在你那里也确实委屈了人家。”李二陛下笑了笑:“真不知当初前军中的人是怎么办事的,这样一个人竟然连饭都不让吃饱。”

    “如此,小臣就放心了,陛下,若是无他事,小臣就去找马周大人了。”

    “去吧,尽早将行程定下来。”李二陛下嘱咐道。

    “是。”

    将薛仁贵举荐给了李二陛下,这也算是玄世对得起这位名将了,依薛仁贵的能力,想要在李二陛下面前渐露头角也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带领这三万六的高句丽降军,玄世想起了另一种打算。

    大军营地中的营帐林林总总,而大军当中又细分了许多营地,当中的间隙也是有讲究的,从兵法上来讲,叫做阵,以大军的军帐布置为阵。

    在营地当中穿梭了好一阵子,玄世找到了马周的营帐。

    让守在门口的军士进去通报过后,玄世进入了营帐。

    “玄侯?稀客稀客啊。”马周见到玄世,起身相迎。

    马周出身寒门,但是若仅仅是才华横溢,那他决计不会走到这个位子,才华横溢的人多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都适合官场,尤其是在朝堂上各方势力之间周旋。

    “马大人。”玄世拱手行礼:“某方才从陛下大帐中出来,马大人可听陛下说过了?”

    马周闻言点点头:“恩,本官已经知晓了,陛下让我协助玄侯管理高句丽那三万六降兵,若有什么需要,侯爷尽管支会一声便是。”

    “某毕竟经验尚浅,还要马大人多多指教,这次来拜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