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4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仕途,之后将会在书院之中张榜。
而过了今天,书院的学生们将迎来为期一个月的暑假,暑假过后,入新学。
在等待之中度过这一天是有些艰难的,时间不会变长,但是人的心态会变,觉得这一天过的如同一年一样漫长。
即便在听过玄世的话之后,仍旧挡不住这些人在心里对自己家的孩子抱有的期望,万一就合格了呢?
到了下午,学堂里的考试到了时间,书院之中的钟声敲响,一切也都尘埃落定了,考场里的学子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毛笔,整理好桌面,起身排好顺序,离开了考场。
离开了考场之后的学生们也彻底的自由了,气氛也不再像先前那般严肃,纷纷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刚才考试的问题。
玄世从聚馆之中出来,在书院里溜达,见到学生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讨论,倒是让他想起了“曾经”他上学考试过后,出了考场,与同学在一起探讨的时候。
这场景,多么的似曾相识。
玄世低头一笑,罢了,让他们聚在一起闹腾去吧,这样的日子,弥足珍贵。
学生离开考场之后,由考场里的先生将学生书案上的试卷收起来,然后抱着试卷去了书院的书房。
如今书院的书房也不是先前那个小房间了,而是换了正儿八经的书房,没有课的先生,或是在书房里读读书,看看学生们的课业,也可以在书院里溜达溜达。
如今书院的先生多了起来,书房这个地方要求就变的高一些了,要足够宽敞,还要有舒适度,只是现在的这个书房,也仅适合气候正好的时候在里头,足够舒适,若是到了冬天,还是原来的那个小屋子,有桌有炕有火炉,最为舒适。
玄世来到新的书房之中,先生们已经将学生的试卷都收集归纳起来了,正围在一张书案上,一张一张的讨论着学生们的试卷。
“先生们,辛苦了。”玄世进了书房,来到先生们这边,道了一声辛苦。
高士廉见玄世过来,微笑着点点头:“没什么好辛苦的,比起朝政,倒是看学生的试卷,更加有意思,来,一起过来坐。”
高士廉招呼玄世一同坐下,玄世也没推辞,找了个空当,坐了下来。
“如今这书院中,学子也不过七十余人,这个数量的试卷,批阅起来倒是不会花费太多功夫,玄公可曾想过,若是日后学生多了,这批阅试卷的时间,岂不是要拖上许久?”萧问道。
今年是书院的第一届学生从这主书院毕业,无论哪方面,抓的都是十分精细,但也是因为人数不多,大家都能忙的过来,而萧的这个问题,也是书院迟早要面临的问题。
………………………………
第五百一十一章:百事待兴
“今年是第一次这么做,许多事情都在摸索之中,有了这第一次,往后就能总结到经验了,即便是学子考试,从头到尾,也能总结出个章程,这总结的事儿,还要劳烦诸位先生了。”玄世拱手笑道。
“你这小子,倒是会偷懒。”高士廉无奈笑道:“早知如此,当初老夫讲课,别的就不与你讲了,先教教你如何勤奋。”
玄世虽然只是在书院里做个潇洒先生,位置不高,但是却是书院隐形的主心骨,书院的事情,有不少还需要玄世出面处理,或者是共同商议了章程之后,要询问他的意见。
毕竟书院是他一手建造起来的,而且书院的许多东西,也都是玄世弄出来的,书院的先生们虽然学识丰厚也是见多识广,但是对于玄世弄出来的新鲜东西,却也是闻所未闻,正是因为没见过,没听过,所以在接触的时候,十分依赖玄世,等到以后熟悉了,这种现象也就能够改变了。
“今年是书院的转折点啊,书院是就此止步不前,还是继往开来往前迈上一大步,就看秋后了。”玄世面色严肃的说道:“因此,在座的诸位先生,可能要辛苦上一阵子了。”
“无妨。”颜勤礼抚须一笑:“万事开头难,如今书院已经过了最艰难的时候了,往后的路,会越走越顺畅的。”
颜勤礼是萧请过来的,原本就住在长安附近,萧一封书信便将他请到庄子上来了。
或许颜勤礼本身的名望不甚很大,但是有个爷爷叫做颜之推,未来还会有个孙子叫做颜真卿。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倒是不假,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做万事开头难,然后中艰难,最后结尾难,玄世别的不怕,就怕这书院一路走不顺畅。
如今的东山县的书院,已经进入到国子监的眼中了,等到秋后招生,国子监差不多就要开始眼红了,等再过个两三年,国子监与庄子上的书院,说不准便会势同水火。
若仅仅是书院内部百事待兴,玄世丝毫不惧怕,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有这么多先生在呢,书院的事情应付起来绰绰有余,玄世就怕有人眼红,背地里使些见不得人的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明德书院能否迈过这道坎,全看今年秋天。
玄世与诸多先生坐在一起,开始看学生的试卷,也算是看看这两年书院教导学生的成果,看看这两年,学生都学成了什么样子。
这么多孩子,天赋是不同的,孔夫子说有教无类,话是这么个话,但是教导到一定的程度,还是要让孩子们去择其长处而习之,这才是最好的,也是书院最应该做的,否则,收人钱财,不懂因材施教,平白误人子弟罢了。
批阅试卷的工作玄世就只参加了一天,剩下的这几天,都是书院里的先生们在讨论。
学生们放了假,放假在家的学生又为庄子上多增添了一分活力,虽然不知道是否能继续在明德书院读书下去,但是总归往后还是要上学的,继续学本事,因此,大多数学生都纷纷选择了在庄子上凭借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暂且找份工,赚些钱财,说不定一个月下来,就能将来年的学费给赚出来,不必再依靠家里缴纳学费了呢,还能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书院里的这些学生,认得字,会算数,而且都是自己庄子上的娃娃,因此在庄子上找活儿干也比较容易。
算数学的好的,在店铺里做账房伙计,一天下来能拿十几个铜钱,字写的好的,就在庄子上替人谢谢书信,再平庸的,也能在码头上找个记录货物的小吏。
他们这个年纪,鲜少有去码头上干力气活儿的。
而就是这一个月的暑假,学生们在外面找活儿干,去赚钱,也让他们的家里人感到欣慰了。
不少学生拿到自己的第一笔薪水,在庄子上买了些东西,回去孝敬父母,钱不多,东西也不多,但这份心意,足以让人感动的落泪。
这些孩子,年纪最小的才十二岁。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庄子上的孩子们家里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没有穷的叮当响,也曾过过苦日子,因此,懂事的也早。
到了秋后,龙首原上的新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化着,庄子上的书院也都收拾利索,就等着开学了。
到了八月中旬的时候,书院这边就已经贴出了招生的告示,并且请庄子上的人在附近十里八项奔走相告,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开始对外面招生了,年龄限制依旧与前年一样,十二到十四岁,想要来上学的孩子,请家长带着官府的户籍证明来书院报名。
今年书院招收学生要看户籍证明也是怕学生的年纪与书院所表示的不相符,上次因为都是庄子上的庄户,大家都熟悉,谁家的孩子多少岁,都是知道的,今年招收的学生大多都是别的庄子上的,因此才需要户籍证明,证明孩子的年纪能够上学了,是在书院招收的年纪范围之内。
明德书院可是一座正儿八经的正规书院。
早在明德书院招收第一批学生的时候,十里八乡的一些庄户就心动了,奈何人家只招收东山县本地庄子上的学生,不对外招生,如今书院开放了,也招收外面的学生了,收取的费用还不高,家里能供应的起的都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将来争取能够出人头地。
得知书院开始招生之后,十里八乡的庄子上的庄户,都带着自家的孩子来东山县的书院开始报名,一时之间,明德书院的大门前门庭若市。
远道而来的人到庄子上,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把事儿给办完的,因此还要带着孩子在庄子上住下,这么一来,东山县的市集上的客栈生意顿时火爆了起来,不仅仅是客栈,连带着其它店铺的生意,都比往常好了三成。
………………………………
第五百一十二章:招生报名
有些庄子离着东山县也不近,离着长安城就更远了,一年到头出来不了几次,见到东山县庄子上的繁华,心里也是一阵羡慕,羡慕过后,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开始在庄子上逛集市,买一些东西,顺带着带回自己家里。
书院这边报名,出动的仍旧是玄家的护卫,维持现场的秩序,进了书院的大门是一片开阔的广场,里面都已经重新整修过,广场上铺着平整的青石板砖,广场之上十张桌子一字排开,书院的先生坐在那里,接受学生们报名。
在外头接受学生报名的都是年纪比较轻的书院夫子,像高士廉和萧这等年纪的,哪儿能让他们在外头风吹日晒的,这八月的太阳可是毒的很,老先生要是出点儿啥差错,可担待不起。
接受学生报名的夫子查看过学生的户籍之后,再将学生的名字记录在册,为学生发放加盖了书院印章的入学证明,这学生的入学报名便算是完成了,等到九月初,按照入学证明上的日子到书院考试报道就是了。
今年书院招收学生也是有人数限定的,书院虽然建造的规模弘大,学舍学堂也是众多,但是不代表能容纳下十里八乡所有的孩子入学,所以入学考试是不可避免的,招收条件再也不可能像之前招收东山县庄子上的孩子那般宽松了。
如今书院的人手还是有些紧张,玄世也是亲自在书院里忙活着招生的事情,坐在桌子前面,前头有伞,用以遮阳,玄世不知疲倦的重复着动作,查看孩子的户籍,记录在册,随后再发放入学证明。
一连在外头坐了有一个半时辰了,即便是口干舌燥,也来不及喝上一口凉茶,只是偶尔腾出手来拿手帕将脑门上的汗水擦一擦。
书院外头,一辆马车在几个气度不凡的护卫的护送下来到了大门口,马车停下,车门帘被掀开,从马车上下来一中年男子,一身青色书生袍,头戴白色软脚幞头,那幞头正前方还镶嵌着一方成色上好的玉石。
“主上,前头这么多人,要不“
“无妨。”中年男子挥手止住了身边儿人的话头:“就从正门进。”
说完,中年男子,迈开步伐朝着正门那边走去。
门外还有许多在排队的人,见到这中年男子往里面走,以为他也是来给自家孩子报名的,只是见这男子气度不凡,而且身后还带了家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走到门口,玄家的护卫见状,将人拦了下来。
“先生止步,若要给自家孩子报名,还请带好东西,到后面去排队。”
中年男子笑了笑,说道:“我不是来给孩子报名的,只是想要进去看看。”
闻言,玄家的护卫拱手道:“不巧,书院不在开放日是不对外开放的,外人无事不得进入书院,还请先生谅解。”
“哦?这开放日,又是什么日子?”男子问道。
“书院每年春日和秋日,会有三天对外开放的日子,介时外面的人皆能入书院,或是旁听先生讲课,或是在书院之中游览,除却这一年六天和书院学生报名的日子,书院一律不对外开放,外人是进不来的。”护卫耐着心解释道:“先生若想入书院参观,约莫十月的时候,书院会开放三天,介时书院将另行通知。”
这书院开放日也是玄世提出来的,书院毕竟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若是不封闭,学生没儿专心上课,若是完全封闭,外面的人不知书院里面是个什么样子,如何把自家孩子安心送到书院里读书学习?
因此便有了开放日,让外面的人能够了解书院,这样也不会在平常打扰到书院的学生读书。
“那今日我是进不去了是吗?”男子问道。
“正是。”
男子身边儿的奴仆见状,出言劝道:“主上,要不咱们派人联系一下晋阳郡公?”
门口的护卫闻言,询问道:“先生与我家公爷可是旧识?”
男子点点头:“正是。”
“先生可否报个名头,小人可进去禀报一声。”护卫说道。
男子沉吟一声,随后说道:“也罢,你进去告知晋阳郡公,就说他老丈人来看他了。”
侍卫闻言一愣,老丈人?自家公爷的老丈人?
众所周知晋阳郡公可就俩媳妇儿,一个是正室,晋阳公主,一个侧室秦氏,都知道二夫人没有什么娘家人了,非要说有,那就是钱堆大掌柜的一家,算是半个娘家人,但是再怎么说,老丈人这
侍卫慢慢的正大眼睛,看着眼前的中年男子,弓下身子便要行礼,却是被男子扶住:“无需多礼,去禀报一声吧。”
“是。”侍卫应声之后,转身跑进了书院。
这中年男子,便是李二陛下,跟在他身边儿的,便是德义,今日李二陛下也是便装出宫,听说东山县庄子上热闹,也就起了兴致,让人驾着马车就到这庄子上来了。
到了庄子上的市集上,就知道长安城的百姓所言不假,这东山县庄子上,的确热闹的很,最近长安城传的沸沸扬扬的说明德书院招收学生一事,既然来了,李二陛下也打算过来看一看,反正现在时候还早。
玄世的反应可比这侍卫要灵光多了,一听老丈人仨字儿,就知道是李二陛下,兴致又上来了,又跑这书院来调皮来了。
只是现在玄世一时半会儿还腾不开身,只能让侍卫先将李二陛下客客气气的迎进来,自己这边安排人接手,腾出手来才能去拜见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在门口等候的时候也没闲着,与门口排队等候为自己孩子报名的庄户聊了起来。
“这位老哥,这是您孙子?”李二陛下对着身边儿的老者问道。
老者点点头:“是啊,这是老汉的二孙子,上一次这书院招学生的时候,这小子的年纪还不够,这不今年刚到了年纪,拿了官府的户籍文书证明之后,就来给这小子报名了。”
来报名的孩子,需要家里人到当地的官府那里,让官府为孩子开个年纪证明,为了这事儿,这几天可是把这十里八项的官家的文吏给忙活坏了。
………………………………
第五百一十三章:微服私访
虽然也只是查询本地的户籍,给孩子开个书面证明,但是架不住这庄子上的孩子数量大啊,而且这工作都集中在这一两天了,能不忙活吗?
虽然忙,但是也许久未曾有这般充实的日子了,偶尔这么忙活一下,也挺高兴的,至少,在百姓心中,身为官府书吏,还有能被需要的一天。
在入官府做书吏之前,没个年轻人都有一腔热血要报效国窖,提起笔杆子为国家效力,只是到最后结果却不是很喜人,春闱过后,未曾被朝廷选用的,也只能到地方官府,做一书吏,日子长久了,当初的性子,也都给磨平滑了,平日里无所事事,在官衙之中朝九晚五日子,再勤勉的人,时间长了也容易有所懈怠。
说好的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的心思,都淡了。
但是就在这两天,官府的书吏终于感受到了被百姓所需要的心情。
而且,百姓来给自己的孩子开文书证明,那也是为了让孩子去上学,对于百姓来说,这就是重要的事儿,能为百姓解决事情,这才是官吏应该做的。
也不得不说,贞观年间,整治的确清明,贪官污吏有,但是大多数人,受正统儒家教育,在地方为官,还是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心思大多还是正的。
不能说儒家在朝堂上大多只是坏处,至少教导出来的学生,大多都是身具浩然正气的君子,官场上磨炼的时候长了,也知道什么叫圆滑了,经过时间的洗礼而不失本心的,这才是大唐最需要的。
“那官府的户籍证明,能否与我一观?”李二陛下问道。
“呐,就是这个。”老者笑道:“也不是什么难办的东西,就是到官府,报个名字,官府的人给开个证明,证明我孙子的确是在书院招收的年纪之内,有了官府的这个印章就够了。”
李二陛下点点头:“原来如此,这庄子上的人,全都跑到官府去办理这个证明,官府的人给办理吗?”
“办啊?怎么会不办呢?老汉带着孙子到官府的时候,官府那里好些人呢,官府的书吏老爷们都忙坏了,一直忙到天黑呢,实在办理不完,也只能等第二天了。”
“看来这官府的书吏,也是勤勉。”李二陛下听到老者这般说,心中十分满意,看来底下的官员,还是很勤勉为民的,没有辜负朝廷对他们的厚望。
就这么一件事儿,让李二陛下对这边这一片儿的官府的书吏印象大好。
“德义,回去以后让人去查查,这书院十里八乡都有那些官府给开这些户籍证明了。”李二陛下说道。
“是,主上。”德义应声道。
老汉一听李二陛下这口气,便想着这肯定是长安城的大官儿,这是来微服私访来了。
李二陛下与这老汉又聊了些别的,这会儿原本进去报信而的侍卫从书院里出来了,来到李二陛下面前,躬身行礼。
“贵人且随小的来。”
“你家公爷呢?”李二陛下问道。
“回贵人的话,公爷在里面忙着学生们报名的事儿,正在找人接替工作,里面安排完了之后才能抽身来见贵人,还望贵人恕罪,贵人且随小的先去书院会客室喝杯茶稍等一番。”
“不必了,直接带我去见你家公爷。”李二陛下说道。
“这”侍卫沉吟一声,随后应声:“是,贵人这边请。”
御林军都留在了外头,李二陛下仅仅带着德义一人进了书院,书院前院儿大广场上,十张桌子前面都排了长队,今天是书院开放报名的第一天,来的人自然是不少,而且现在时候才早,李二陛下到之前,书院才刚刚开始登记报名。
玄世的座位就在最左边,他已经派人去书院里找人过来了,只是在人过来之前,他还得坐在这儿。
未等他去见李二陛下,倒是李二陛下带着德义来到了玄世面前。
玄世抬头的空当,见到了李二陛下和德义,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刚要起身,却被李二陛下按下了。
“忙正事,我也只是过来看看。”李二陛下说道:“看样子,你这书院,还真是受欢迎啊。”
“不敢,不敢。”玄世笑道:“一切都是托了您福,若非当年您支持,这书院难有今天之景象。”
李二陛下闻言,笑了笑:“嗯,我也没想到,当初只是个普通的书院,仅仅两年的功夫,就发展成了这般模样,好啊,虽不是教化万民的盛景,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好,好。”
李二陛下站在玄世的身侧,四处打量着这书院,不断的感慨。玄世这边却是小心翼翼几乎一心两用,一边儿帮着眼前的学生做记录,一边儿还得分心留意李二陛下。
好不容易,接替他位子的人过来了,也是书院里的先生,玄世起身将位子让开,让这先生坐下,玄世则是陪着李二陛下一同去了书院的会客室。
书院的会客室就在前院的左侧,与书房遥遥相对,会客室的装饰就比书房要奢华的多,毕竟这儿算是书院的门面了,接待个外来的客人什么的,也拿得出手。
“陛下,请。”玄世站在门口,请李二陛下先行进去,随后自己才走进会客室。
会客室的装饰倒是与道政坊的公主府的大厅装饰的相差无几,来书院的一般都是别处的做学问的先生,偶尔有长安城的官员,但是从身份上来说,能够越的过玄世的或者说高士廉和萧的,寥寥无几,因此也不说什么主位次座了,一圈儿实木的沙发,中间围着一个大茶几,经常过来聚在一起坐坐喝喝茶什么的。
但是这种布局用来接待皇帝,这就有些不合适了。
玄世也没想到皇帝会微服私访到他这书院来,当初这书院设计建造的时候,就有些理想化,根本没考虑过说皇帝的身份之尊贵,在书院还要专门留出一个上首的位子什么的
………………………………
第五百一十四章:对谈
“这布置,倒是有趣。”李二陛下进了会客室之后大量四周笑道:“看上去,坐在一起,倒是能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
玄世笑了笑,解释道:“陛下,这书院里都是些做学问的先生,平日里或是外面有先生来书院拜访,或是自家书院里的先生在此小聚,泡上一壶茶水聊聊天,没必要生疏了,臣也未曾想到陛下您会微服私访到书院来,这等布置,让陛下见笑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