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4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二陛下在那个位子上坐的时候越久,气势便是越盛,原本皇帝决策,受朝公卿大臣们节制颇多,更要考虑各个世族的事情,而现在,显然李二陛下再也没有能够让他顾忌的世家势力了。

    自修撰《氏族志》的时候,李二陛下就已经对那些对朝堂影响颇大的世家有微词了,修撰《氏族志》也是削弱世家,提升他李家的一种手段。

    没有一个皇帝愿意被这样的势力掐着脖子,整日里想半点儿事儿,这个说不行那个说不行,到最后,事儿办不成。

    早年间好在身边有一帮从战场上一起厮杀出来的,自李二陛下坐在那个位子上之后,是继续在朝堂上为他冲锋陷阵,先是对上隐太子的旧势力,再是先皇的旧势力,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中艰辛,外人如何能了解。

    现在好了,现如今李二陛下的皇权,虽然没有达到百分百的巅峰,但是天子一怒,也没有人敢出来抬杠了。

    忙活着忙活着,时间过的也快,一转眼入了夏。

    晋阳这两天也不敢多动弹了,有经验的婆子说,估摸着也就这几天的事儿了,这几天玄世璟算是忙的头晕脑转了,明德书院的学生们有结业考试,考试完了之后还有招生考试,明德书院现有的学生结业之后还要到各处书院办理入学,虽然下面有不少人照应着,但是玄世璟还是要在一旁多多少少的看着。

    再加上玄家这边,晋阳马上就要生产了,玄世璟的心里还记挂着,反正最近这几天要操心的事儿实在是太多。

    “公爷,明德书院那边的考试都已经安排好了。”高峻拿着册子走进书房,将册子放在了玄世璟的面前。

    两年前明德书院招收学生,足足有两百多名,因此现在的结业考试,也是麻烦了一些,场地、人员、日期,都需要专门安排,而仅仅安排这些事情,就让书院里的先生们好一阵忙活。

    这些事情玄世璟是不需要管的,只需要到最后出结果的时候送到玄世璟这里一份就足够了。

    虽然不必亲自安排,但是好歹要了解一些。

    玄世璟拿起册子,将其翻开。

    “这不就是五天之后吗?”玄世璟见到册子上写着的日期抬起头来看向高峻说道:“这么仓促?”

    高峻点了点头:“其实安排是早有的,只是日子一直都没选好,毕竟两百多个学生,还要分派考场,分派人员,花去了不少时间,定论下来之后,汇编起来送到您这儿,也是需要时间的。”

    “那学生那边都知道了吗?”玄世璟问道。

    “前天就已经将告示张贴在书院之中了。”高峻说道。

    玄世璟点点头,学生们都准备好了就成。

    明德书院的考试,期间书院之中负责维持秩序的,都是玄家的人,大部分都是原先的锦衣卫,一百多号人看着两百多个学生考试,人力还算是足的,若是不足,大不了让文学院的学生们过来帮忙,这种事儿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个锻炼的机会。

    当年他们不就是这么考进文学院的吗?

    虽然玄世璟对于庄子上的书院都是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但是他这么想,别人不会这么想啊,多数的庄户门还是希望自家孩子能够考入文学院,将来参加春闱,出仕做官。

    至于兵学院那边,虽然也有学生乐意从军打仗,对读书考功名的兴趣不多,但是军营之中,战场之上博取功名,那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真真的用命去拼。

    谁家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用这样的办法去博前途?

    大环境决定人的心思啊,现在大唐四方安定,所以军队动用的时候并不算多,若是生在战乱年间,也就不得不爷娘送儿上战场,姑娘村口别情郎了。

    所以在寻常的庄户心中,文学院似乎是在这些个书院之中,隐隐的高人一等的。

    看看兵学院,两年就毕业了,而文学院呢?四年,足足的四年,至于工学院和医学院,这个没有什么可比性。

    阅读网址:m。


………………………………

第七百九十六章:国子监

    第七百九十六章:国子监 (第1/1页)

    “这几天就让府上的护卫们多多辛苦辛苦。”玄世璟说道:“实在不行,就在书院安营扎寨,住在哪儿,不管怎么说,最近这几天,不能出问题,明白吗?让常乐亲自在哪儿盯着,不许放松。”

    “是。”高峻应声道。

    玄世璟知道,朝廷里的一些人因为与国子监之间有些利益瓜葛,看着东山县庄子上这边的书院,总归是游戏而不顺眼,再加上江王已经到达长安了,不日面见过李二陛下之后,就会被李二陛下派到庄子上来。

    加上这件事儿的话,有人想要搅局坏事儿,现在这个节骨眼,是最好的时机。

    玄世璟能够想到的,国子监的那些人,自然也能想到。

    “从东山县那边打听过来的消息,还有五天的功夫,明德书院就要考试了。”国子监的主簿与国子监丞坐在一起:“因为江王的事情,这东山县的书院,可是在朝堂上又大大的出了一回风头啊,这几年来,倒是咱们国子监这边,连个小浪花儿都没有。”

    “那又能怎样,看看现如今朝堂上的官员,大多还不都是从咱们国子监走出去的,这都是人脉。”国子监丞说道。

    “恐怕再这么下去,等东山县书院的那些个学生成了气候,这人脉关系,都成了他们家的了。”主簿说道:“别看尽是些庄户家出身的孩子,就看看文学院的那些个教书先生吧,单拿出一个来,就是个小有名气的。”

    “只能说人家在这方面有办法,看看起初在那庄子上的学院教书的都是什么人?申国公高士廉,宋国公萧瑀,再看看兵学院那边,河间郡王亲自执掌兵学院,而且朝中还有传言,这东山县的几处书院背后的院长,是太子殿下。”国子监丞说道:“惹得起吗?”

    “惹不起是惹不起,但是国子监这边,总不能一直都这么下去吧,朝堂诸位大人,已经对国子监的不声不响颇有怨言了,人家将子孙送到国子监来,结果咱们国子监这边,还对不过一个庄子上的书院,被一帮泥腿子的孩子给把风头抢了,要是搁我身上,我也生气,而且看看现在,国子监不被朝廷重视,咱们的前途也没希望,这东山县的书院,就是横在咱们面前的一座大山,这座大山若是不搬掉,国子监死水一潭,迟早要完。”

    主簿的话听起来,有道理,也没有道理,有道理的是他的眼光放的够远,若是将来东山县的书院成了气候,国子监这边当真就要被冷落了下来。

    而且若是两年之后文学院的学生们参加春闱大考,取得了成绩,国子监这边的日子过的就更加艰难了,因为东山县书院本身明面上就不是隶属朝廷,一个民间学院能够培养出这么多人才来,能不令人瞩目吗?

    但是国子监也有自己的优势,也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首先国子监的生源,国子监的监生大多都是有身份的人家的子嗣,说起来是属于贵族学院,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寒门子弟,那也是因为名气和才学进来的,可以说是实打实的本事了。

    只是这些,都被国子监丞和主簿给忽略了罢了。

    再者就是国子监已经在长安城之中屹立了不知有多少年了,底蕴深厚,是现如今整个大唐最高等的书院学府,以前的国子监也不叫国子监,是叫做国子寺,前隋的时候国子寺,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开皇十三年,国子寺不再隶属太常,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复名国子学。大业三年,改称国子监,到如今贞观年间,国子监的学额也不过三百人,但凡六学,皆隶属于国子监,所谓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

    如今的国子监,名义上是朝廷的,当中的官员也是朝廷的,但是却是一个独立的教育机构了。

    国子监的最高领导者,便是祭酒,如今坐在这个位子上的是孔颖达。

    国子监的人之所以这么着急,着急着想要对付书院,也正是因为孔颖达不久就要卸任了,辞呈已经递交上去了,近些日子,孔颖达的身体已经不适合再继续在国子监之中了,别说操持朝政了,即便是在国子监教书都不成了,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辞官回家也只是在家里养着。

    孔颖达一旦离开,国子监的顶梁柱可就算是被硬生生的抽走一根了,前有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做拦路虎,后边儿自己国子监内祭酒又要换人,国子监现如今的处境,有些艰难。

    虽然祭酒下面还有国子监丞,还有主簿,但是两人在朝中可不如孔颖达混的开,属于小鱼小虾三两只,不足为提,没什么分量,国子监想要再找出路,也难啊。

    虽然国子监有不少学生都已经入朝为官了,但是毕竟都还年轻,真正走进朝堂上的,每天都到含元殿之中参加朝会的,是根手指头都能扒拉的出来,并不多,与他们俩一样,也是没什么分量。

    因此,两人这才坐在一起发愁。

    国子监这边的现状很难被改变,除非孔颖达之后,来一个比孔颖达更加有分量的人,坐镇国子监,国子监才能继续保持住现有的地位。

    这两人也是捉摸着要与东山县书院一争。

    虽然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收的都是住庄户家的孩子,但是架不住人家名头响亮,总是有人拿着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与长安城的国子监对比,国子监即便是不想与他们比,也是逼得没办法了,必须要比。

    比什么?还不是比学生的成绩?

    等到两年之后的春闱,一切才能见分晓,也就是说,还有两年的时间。

    国子监内的老师们也意识到了这事儿,因此在教导学生方面,也是格外的出力。

    至于学生们自己如何,老师们管不了许多,有上进心的学生,心里自然憋着一口气,不想学的,那也没办法。

    阅读网址:m。


………………………………

第七百七十章:手段

    明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实则暗流涌动,文学院和国子监之间都暗戳戳的憋着一口气,想要在两年之后,一举分出个高下。

    国子监需要稳定住自己的地位,而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需要这样一个机会证明他们是对的!

    这样一来,自然而然的就较上了劲。

    国子监是老牌书院,而且还是位于整个大唐最顶尖的书院,现在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竟然要挑战他们的地位,这如何能忍?因此,无论是国子监里的官员还是朝堂上的官员,都有不少人在针对东山县书院。

    在一些人眼中看来,这不仅仅是书院之间的比试,还是新与老的比试。

    玄世璟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着由李二陛下一手提拔起来的新兴的勋贵势力,而国子监呢?则是老牌的世族大家。

    加上这一层原因在内,争的厉害也就是正常现象了。

    这一场争斗的结果,直接关系着朝堂势力未来的走向。

    “看来咱们得想些办法才是。”主簿说道:“国子监这边要让学生们更加勤奋一些,至于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得想些别的招才行。”

    国子监丞点点头:“嗯,不错,不是还有五天,明德书院的学生们就要考试了吗?听说明德书院的考试是为了以后分散学生,将学生分到各个学院之中去的,成绩好的,有天分的,归入文学院,其余的,想要从军的呢,就去兵学院,其余的两处学院,可随意自行挑选。”

    “这么说来,文学院的学生,都是从明德书院择优挑选出来的?”主簿说道。

    “正是如此,两年前明德书院就只有七十多个孩子,最后进入文学院的,也不过二十多个而已,今年人数多了,不知道文学院那边的标准如何。”国子监丞说道:“派人到东山县庄子上,想办法打听打听两年前文学院收学生的标准,对咱们来说,有大用处。”

    “你待如何?”主簿问道。

    “既然这考试这么重要,文学院的收人标准也是严格,那这样一来,更是有学生挤破了脑袋也想要去文学院,这样的话,咱们不妨帮帮那些学生。”国子监丞说道:“你想,到考试之后,一切都尘埃落定,若是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被知道学生竟然在考试之中作弊,企图蒙骗先生以进入文学院,这样一来,后果如何?”

    后果如何自然能够想像的到,文学院失察,明德书院教出来的学生品格有问题,连累的整个庄子上的学院的名声跟着遭殃,毕竟外头提起来,是直接说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而非单独的某一处书院。

    因为庄子上的书院总得来说都是一体的,分不开。

    “这样的话,怕是要毁去几个学生啊。。。。。。。这计策。。。。。。。不妥!”主簿说道。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都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了,顾不得别的了,你咱们书院的里的监生们重要还是那明德书院里头泥腿子出身的学生重要?好好想想吧你。”国子监丞说道:“咱们这边儿再没个动静,朝堂上的那些个大人们,能放过咱们吗?”

    “可是。。。。。。”牺牲明德书院的几个学生的前程,这样真的好吗?

    主簿也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知道寒窗读书有多辛苦,可是,就要因为文学院与国子监之间的争斗,就要用这样不光彩的手段去毁了人家的一辈子。。。。。。。

    主簿的良心上有些过不去。

    “别犹豫了,想管别人之前,怎么着也得先保住咱们自己吧?”国子监丞说道:“事后大不了多给些钱财补偿就是了。”

    国子监丞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是心里也在盘算着,这事儿要是成了的话,以后要怎么让他们闭嘴。

    不能到时候被人一调查,他们就把自己这些人给咬出来,那个晋阳郡公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在长安城这么多年了,玄世璟的名头总是听说过的。

    他手底下还有一群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出身的侍卫。

    所以这件事虽然时间紧迫,但是要做,也要做到天衣无缝,不能被人查出来才是。

    主簿见自己的同僚这般说,也只能点头同意了,反正事后会给他们补偿,给他们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财,换个地方,供他们生活就是了,这天下之大,又不仅仅只有长安这一处讨生活的地方。

    主簿还是太单纯,单纯的读书人,能被调派到国子监做主簿,也是有特殊的“技巧”的,眼光是有的,但是手段不够狠,所以这事儿,还得国子监丞出面来做。

    “我这就派人悄悄的去东山县庄子上,这件事儿你就无需过多插手了,你在国子监好好的带领国子监的监生们读书就是了。”国子监丞说道:“两年的功夫看上去时间挺宽裕,但是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罢了。”

    主簿点了点头,这样的事儿,他巴不得不去插手呢,反正到最后要是真被人发现了,跟他也没多大关系。

    毕竟事儿不是他干出来的,主意也不是他出的。

    国子监这边,不仅仅是主簿和国子监丞惦记着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的这点儿事儿呢,国子监的监生也是时时刻刻的关注着呢。

    “赵兄,听说了没,陛下要将江王殿下派遣到东山县庄子上的兵学院之中,那兵学院要开设水师一科了。”一监生对着自己的同窗说道。

    “这我听说了,圣旨两个月之前就发出去了,江王殿下接到圣旨之后收拾收拾就来长安了,不过这说来也有意思,听说这江王在封地的名声不怎么好,陛下怎么就将江王给召见到长安了呢?还让他去书院做教书先生。”姓赵的的监生说道。

    “重点不在这里,而是在书院,兵学院,水师。”另一人说道:“听说如今朝廷十分重视水师的发展,而咱们大唐的水师在打仗的时候,也的确有很大的作用,不单单是打仗,还有,记得去年晋阳郡公带领水师去台州的事情不?”


………………………………

第七百七十一章:国子监内的传言

    第七百七十一章:国子监内的传言 (第1/1页)

    “这自然是记得的。”旁边的人说道:“晋阳郡公带着两万水师出发前往台州,拿下了这个台州,将台州纳入了咱大唐的版图,而且,在晋阳郡公去台州之前,台州还是荒芜之地呢,听说岛上的人,都衣不裹体的,现在,自从晋阳郡公从台州带回来台州值钱的特产之后,不少商人都一直往台州跑呢,现如今的台州,可热闹着呢。”

    “台州不仅仅有值钱的特产,听闻朝廷还在台州岛上开矿呢,开采出来的金银,通过水师,源源不断的运送到长安,全都尽了国库。”

    国子监的监生们知道的东西也不少,毕竟出身都不凡,家里非富即贵的,都是世家勋贵家的孩子,平日里回家的时候听到自家长辈谈论起朝政的事情,在一旁也能听到一二,因此才对这些事情都了如指掌。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了,从去年玄世璟从台州回来,在丹凤门内,含元殿前的广场上将那百十口箱子当众打开之后,这事儿就不是秘密了,也无需刻意隐瞒。

    现在朝廷巴不得狠狠的开发台州那边呢,自然要将消息都散播出去,让台州吸引更多的人前往。

    “台州能有今天,可都是水师的功劳呢,也怪不得朝廷要开始重视水师了。”姓赵的学子说道。

    “所以说啊,东山县庄子上的兵学院,除却已经有的科目之外,今年要特意增加水师科目,听说要为水师培养专门的人才,两个月之前,晋阳郡公为了先生而发愁,所以进宫找到了陛下,陛下这才让江王回长安,到庄子上去教学生,至于江王殿下名声如何,反正知道的人都知道,就是不知道那位晋阳郡公会如何拿捏江王殿下。”

    “拿捏?李兄这话说的有些过了吧?江王好歹是当今天子的幼弟,怎么会让一个郡公给拿捏住,而且辈分也差着一辈呢,按照辈分来说,这位江王殿下可是晋阳郡公的叔叔辈呢。”

    世人皆知,陛下的女儿晋阳公主,下嫁玄家,是玄世璟的夫人,而江王则是晋阳公主的叔叔。

    “既然陛下都下旨了,江王怎么说也要有些顾忌吧?”旁边的人说道:“这里可是长安,东山县离着长安也不算太远,若是江王敢造次,说不定陛下就能。。。。。。。”

    这人一边说着,一边做了个动作,这动作倒是将旁边的人给吓了一跳,连忙出手制止。

    “你这是不想要命了!”

    “我又没说什么,而且,这里也没外人。”那人笑道:“你们太紧张了。”

    李二陛下登基之前的事情,连这些年轻的监生们都知道。

    毕竟事情也才过去二十几年而已,家里的长辈经历过那个时候,私底下说说这件事儿,没人外传,也就当个听头了,但是在国子监内,众目睽睽之下说起这样的事情,那可不成。

    当今天子心胸宽广,但是可不代表你能随便戳人家软肋,随便言语。

    “对了,且不说这事儿,我这儿还有一个消息。”一人说道。

    “哦?什么消息,说来听听。”姓李的监生说道。

    “还是关于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的,这回是文学院。”

    “又是东山县庄子上的学院,最近这些日子,怎么消息这么多,这么能闹腾?”一人说道。

    “也不是能闹腾,你们都知道文学院是做什么的吧?那还是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培养做官的人才,可以说,文学院的那些个学生,将来就是咱们的对手,两年之后,他们从文学院毕业,也是要参加春闱考试的。”

    “这我知道,参加就参加呗。”

    “赵兄还真是有自信呐,若是事情这么简单的话,也不会在长安城给传开了,听闻长安城的传言说,两年之后的春闱考试,是咱们国子监与东山县的文学院的一场比试。”

    “比试?”

    “正是,没见这些日子,咱们国子监的气氛都紧张起来了吗?虽然还有两年的时间,但是两年,不过弹指一挥间而已,很快的,两年之后的春闱考试,关系着咱们国子监的地位,要么,维持出咱们国子监的地位,要么就是被东山县庄子上的文学院取而代之,陛下对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可是上心呢,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两个月前,家父在朝堂上,不小心说了一句文学院的不好,就被陛下当众给斥责回来了,若非长孙大人解围,指不定陛下是要发怒的。”

    “竟然是这样,那文学院里的学生,何德何能,能与咱们国子监的监生并肩比试?不过是些庄户家出身的孩子罢了,这才读了几年书?再看看咱们国子监的监生,哪一个不是十年寒窗苦读?”

    “但是人家文学院有萧瑀等德高望重的先生教导啊,书院之中的先生,哪个不是有名望的名士,虽然说咱们国子监的先生也不差,但是比起来,总觉得。。。。。。。”

    下面的话,这个监生没有再多说,大家心里都清楚。

    论名气,国子监的先生们是比不上萧瑀的人脉所招到庄子上的那些先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