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5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玄世璟也是将情况如实相告。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到了家长里短的年纪

    “那小子一直在长安,没有跟着我在军中,我也只是偶尔回来的时候,看看他的学业如何,至于能不能考得上你们庄子上的书院,这我就不知道了,所以才想问问你来着。”秦英说道。

    玄世璟点了点头:“那就让侄子去试试吧,要是考不上,就给他个特长生的名额。”

    玄世璟还是有这权利拍板的,大不了用钱把秦英的儿子送进去,那可是自家兄弟的儿子,这个后门,玄世璟还是要给的。

    “行,这事儿兄弟就托付给你了,来,这杯我敬你。”秦英端起了酒杯。

    玄世璟笑道:“咱们兄弟谁跟谁。”

    说罢,两人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李崇义也有孩子,只是李崇义的孩子在他任职的地方,此次回来,并没有跟着他一同回长安来,可以说,李崇义的妻儿这些年也一直都在他身边,不像秦英这般,人在军营之中,而妻儿则是在长安城秦家,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好在现在秦英也在军中熬出来了,能够在长安任职,不必再出去了。

    “估摸着明天我就要回庄子上去了,要是兄长打算让侄子通过考试进入书院的话,那在侄子的课业上,可要抓紧了。”玄世璟说道:“如今明德书院两年才只有五百个名额,而现在想要考书院的,又何止五百人。”

    明德书院之中,十几个特长生的名额,而通过这样走后门进书院的,最怕的就是在同窗之间吃不开了,所以秦英的孩子想要进书院,走后门倒是可以,但是玄世璟还是更倾向于他能够通过考试进入书院。

    考试的成绩是要张贴榜单的,所以特长生的身份就没办法隐瞒了。

    不管是什么时代,校园欺凌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杜绝不了的,即便明德书院管束的严,明面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私底下肯定还是有各个小圈子,而私底下的事儿,先生就不好去再插手管了。

    想想就知道了,明德书院可是五百人的大书院了,指望着这五百人和和睦睦的?书院又不是兵营,即便是兵营之中,大头兵们相互之间还有摩擦呢,只是兵营之中,恩怨来的快,消的也快,之后就成了不打不相识,上一次战场就成了过命的兄弟。

    但是书院不同啊,哪儿有什么机会让他们过命去。

    昔日年少的兄弟,如今坐在一起,都是有了妻儿,聊天的时候,也不再只是风花雪月,多了几分家长里短的话,多了些关于家里孩子的话。

    谁不不望子成龙?尤其是现如今秦家显然与以往秦琼在世的时候不一样了,他们家现在一直在走下坡路,秦英虽然在军中熬出来了,有几场战争的军功可以垫底,但是也只能保证秦家仍旧能够屹立在长安城之中和他不被削爵而已,剩下的,想要继续延续秦家,就需要秦英的儿子继续出彩了。

    大家族说多子多福的道理就在此,儿孙多了,总能有几个出息的吧?

    “说起来,小璟,你家姑娘是不是要跟我家孩子定亲什么的?”程怀亮曾经听自己的父亲提起过说与玄家结亲之类的话,就是他的儿子和玄世璟的女儿。

    “我女儿现在才多大?小娃娃一个,就给定亲?万一两人将来不对眼怎么办?还不是多一对怨偶?所以儿孙自有儿孙福,年纪没到,咱们也别替他们瞎捉摸。”玄世璟说道:“你家小子要是真有能耐,能把我女儿降住了,追到手,这门亲事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不是。”

    在场的几个人闻言,纷纷点头。

    李崇义笑道:“小璟是特别心疼和宠爱他这个闺女,怀亮,你家儿子要是想娶人家家闺女,可得有那个本事,而且,要是把人家姑娘娶到手,对人家不好,小心人家来找你家儿子麻烦。”

    “是啊,我千疼万宠的闺女,凭什么嫁到别人家要过不如在自家的日子去?”玄世璟说道:“我拿着当宝,人家拿着当草,这可不行,我不介意养我闺女一辈子。”

    在场当中的人有的也有女儿,听到玄世璟的这番话之后,心中也是颇有感触。

    这个年头都觉得女儿是赔钱货,而且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女儿家在嫁出去之后,鲜少有频繁再与娘家来往的,嫁出去的,就成了夫家的人了,这是三纲五常。

    但是没出嫁之前,谁不是家里的小姐,被一帮人呵护着长大的?

    “好了好了,先不说这些了,咱们这才多大年纪?孩子也才多大年纪?”玄世璟笑道:“来,喝酒。”

    在席间讨论这些事情,只回把气氛给讨论没了,他们兄弟几个,往后也大多应该是聚一次少一次了,等到能够隔三差五的坐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也就是他们从朝堂上退下来的时候,估计那会儿年纪比如今的程咬金还要大呢。

    到了晚上,晋阳才带着玄澈从宫中回来,回来的时候玄澈在马车上就趴在晋阳的身上睡着了,进门之后,玄世璟把玄澈从马车上抱了下来,两口子这才回房休息。

    “夫君喝酒了?”晋阳问道。

    她走在玄世璟身边,闻到了酒味儿。

    玄世璟点了点头:“嗯,你没回来,就跟程家的兄弟还有秦英兄长和崇义他们去玄武楼了。”

    晋阳也没多说什么,至少自家夫君的晚饭着落了。

    “咱们明日就回庄子上吗?”晋阳问道。

    “是啊,长安这边的事儿基本上已经结束了,我在朝中也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就回庄子上吧,安安心心守着书院,对了,你在宫中陪着父皇和母后,他们两人可有说过,什么时候到庄子上住?”玄世璟问道。

    “大概还要个几天的功夫,宫中的事情虽说早就安排好了,但是事到临了要出宫居住,还是有不少麻烦事儿得逐一安排。”晋阳说道。

    玄世璟点了点头:“成,那就让他们安排着,反正庄子上已经准备好了,到时候给个信儿就成。”


………………………………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皇帝的新家

    玄世璟和晋阳回了庄子上,也没过几日的功夫,宫里的人就亲自到庄子上来打招呼了,让庄子上这边好好收拾收拾准备准备,但是就不要太高调了,太上皇出宫居住,不想弄到人尽皆知。

    所以宫里的意思是,要低调,要周到。

    玄世璟也差不多能理解李二陛下的意思,想想一个皇帝到东山县庄子上居住,要是庄子上的庄户知道了,那会是个什么情景?

    玄世璟应承下了,等到了具体的时日的时候,他带着府上的几个人,和晋阳一起迎接李二陛下就是了,也不用弄多大的排场。

    说起来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周围的那些宅子离着玄家倒是不怎么近,但是再不近,也是在一个庄子上,就跟长安城东和长安城西是一个道理的,所以,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两口子当天到来之前,宫中会在当天提前派人来送消息,这个时候玄世璟就要提前准备了。

    到了当天,一清早玄世璟起床只有,收拾利索了,吃过早饭,宫中的人也到了玄家大宅,通知了玄世璟。

    玄世璟和晋阳两人,乘坐着马车,便到了庄子路口等候圣驾,进入庄子上的大路,就只有这么一条,估计李二陛下的队伍,也不会走什么小路。

    东山县的地势还是稍微有些高的,在路口远远的就能看到李二陛下的队伍,看上去也的确十分低调,一辆马车,而后就是二三十个护卫,加上十几个仆从。

    玄世璟暗戳戳的抹了一把汗,好在准备的宅子够大,还扩建了一番。

    并非说玄世璟小气,只是原本就是在书院周围的宅子,本来是应该给书院的先生居住的,书院的先生住的宅子能有多大?一家人差不多就足够了,而后加上几个仆从,但是给李二陛下住,肯定是小了啊,仆从就十几个呢,老婆还不止一个的样子,但是从他们乘坐的马车上来看,这回来应该就带了长孙皇后一人。

    这样子的话,就是把杨妃给留在了宫中。

    李二陛下的车队缓缓的靠近玄世璟这边,走近之后,玄世璟才发觉,护卫李二陛下的这二三十个人,可都不是什么普通人,都是高手,比宫中的御林军气势还要足。

    玄世璟心中暗自猜测,难不成是宫中的暗卫?

    可是虽然李二陛下退位,宫中的暗卫不是应该继续拱卫宫中,保护李承乾吗?

    队伍停在了玄世璟和晋阳面前,两人对着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现在应该是叫太后了,的马车行礼。

    德义从前面过来,笑道:“驸马爷,殿下,陛下是微服出来的,就无需这么多礼数了,免得被人察觉了身份。”

    玄世璟点点头,说道:“这样的话,那咱们直接去宅子那边?”

    “嗯,陛下也是这个意思。”德义说着,看向了晋阳:“殿下,您可以到陛下和太后娘娘的马车上去,太后娘娘还想与殿下说说话呢。”

    晋阳点头,看向了玄世璟,玄世璟回以一笑。

    就这样,晋阳上了长孙太后和李二陛下的马车,而玄世璟则是在队伍之中,骑马前行。

    队伍直接到了书院的周围,这个时候书院的学生都在书院里上课,也不会发现书院外头来了这样一队人,而为李二陛下准备的宅子也是靠近文学院周围,这算是玄世璟的一点点小心思。

    “到了,这便是了。”玄世璟说道。

    队伍停了下来,德义走到李二陛下的马车跟前儿低声对着马车里头说了几句话,而后,马车的车门帘就被掀开,晋阳率先下了马车,而后便是一身青色书生长袍的李二陛下,李二陛下下了马车之后,转过身来,伸手拉住了自己的妻子的手,将人扶了下来。

    看着玄世璟准备的宅子,李二陛下的表情比较淡然,不能说富丽堂皇,但是也是中规中矩了。

    能在三个月之中准备的这么好,还算是不错了。

    “陛下。。。。。。。”玄世璟刚一开口,便被李二陛下给打断了。

    “如今朕已经退位了,而且,也不居住在宫中,出宫居住,就是想过过自在日子,这称呼,你就改改吧,都是一家人,无需这般正儿八经的守着规矩。”李二陛下说道。

    “是,父皇。”玄世璟将称呼给该了过来,眼前这个五十多岁的人,不再称呼他为陛下,这是他的老丈人。

    “父皇,母后,咱们进去看看吧,这宅子里可弄了不少新鲜玩意儿呢,不少都是从工学院那边运过来的。”晋阳在一边说道。

    “好,就听兕子的。”李二陛下说道:“观音婢,走,咱们进去看看。”

    说着便迈开了大步,朝着宅子里走去。

    李二陛下随行的二十多个护卫和十几个仆从也进了宅子,这宅子在李二陛下来之前早就已经打扫的干干净净了,宅子的布局也都规划好了,玄世璟带的几个人过来,就是为了帮着一起安置李二陛下带到庄子上的人的。

    一进院儿东西两厢是给护卫们住的地方,二进院儿是给仆从们住的地方,东面住男丁,西院子里住丫鬟,过了这两道院儿,就是宅子的正厅了,绕过正厅,便是院子的后宅了,后宅再往后,还带一个景色比较雅致的花园,总体的来说,宅子很精致,当然,肯定是比不得龙首原的皇宫了。

    这宅子原本是没有这么大的,连后花园一同,也是后面这三个月才加上去的,花园里的花啊,假山之类的,都是现移过来的,现在是秋天,花园里除却菊花之外,其余的,也都落了,想要再赏后花园里的花,可要等明天了。

    “不错,这宅子倒是精致的很。”参观完宅子之后的李二陛下夸赞道:“三个月做这些,也难为你了。”

    “这原本是给书院的先生住的地方,父皇要到庄子上住,就显得小了一些,于是儿臣就让工匠在三个月之中,加紧扩建了一番,这才有今天父皇看到的模样,像方才后花园那边,还有前面的一些房子,都是后来新建造的。”玄世璟老老实实的说道。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关于立太子

    三个月要想彻头彻尾的弄出一座府邸来,还要精装修,这怎么可能,这么大的府邸,仅仅是打好地基,怎么着都得一个多月的功夫。

    不过这事儿倒是让玄世璟想起一典故来。

    相传在前隋的时候,杨广和宇文化及想要谋划着杀了高祖皇帝李渊,那时候李渊还是太原侯呢,而后杨广命令李渊三个月之内在太原建造一处行宫,要是三个月之内修建不好,就治李渊一个抗旨不遵的罪名,要是修建好了,就说,这三个月之内,怎么可能修建得好一处行宫,这宫殿肯定是之前修建的,这样一来,便是一个私造宫殿谋反的罪名给扣上了。

    可以说,这对于李渊来说,是个死局。

    但是李渊有聪明的儿子李二啊。

    关于建造行宫的事情,也是分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污蔑李建成的,就是说原先在太原,是李建成私底下修建豪宅,结果被李二陛下拿来用了,修缮了一番,只是这个传闻不怎么靠谱。

    另外一个就靠谱一些了,就是李二陛下与当地的寺庙协商,拆了寺庙的建筑材料来修建宫殿,这样一来,材料都是现成的,只要换个地方重新“组装”起来就成了。

    后来杨广到了太原,见到了一座宫殿,便想着拿下李渊,宇文化及便说三个月之内,怎么可能建造出这样一座宫殿,定然是李渊私造宫殿。

    李渊却是说,这宫殿是刚刚建成的,只要将铆钉拔出来,就能验看,若是时间久了,铆钉必然是锈迹斑斑。

    杨广令人去拔铆钉,拔出来一看,果然是崭新的铆钉,于是此事也就不了了之的,李渊还因此有了功劳,被封了唐王。

    大唐的国号,也是由李渊的王号来的。

    至于这件事的真假,玄世璟不知道,但是也不能就这么去问李二陛下。

    “父皇,您看这宅子里还缺什么的话,就派人传个话,儿臣亲自去为父皇置办。”晋阳站在自己的母后身边对着李二陛下说道。

    “暂且什么都不缺,而且,这次朕过来,也带了不少人,庄子上不什么都有吗?要是缺什么的话,朕让他们出去置办就是了。”李二陛下说道。

    对于这个宅子,他是满意的,虽然不如皇宫住着舒适,但是一切都胜在新鲜,而且不似皇宫那般住得让人压抑,这里是宫外,也没有这么多的讲究,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如今的李二陛下比以往要自由的多。

    再也不会有朝臣跳出来指责他什么了,那样的日子过了将近快要三十年了,他也厌烦了。

    在李二陛下的新宅子逗留了一阵之后,玄世璟便和晋阳离开了这里,反正宅子已经送出去了,至少给人家两口子留点儿私密空间,对于庄子上这边,李二陛下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他丈母娘还一次没来过呢,玄世璟他们两口子在这边儿待着,李二陛下也没机会带媳妇儿出去逛街去不是。

    所以玄世璟就和晋阳先行回去了。

    不过估摸着,李二陛下乔迁的消息会很快传到书院去,到时候书院的几个先生,也是李二陛下的臣子,就会来登门拜访了。

    李二陛下才从宫中离开,搬到庄子上住,长安城那边便又给玄世璟送来了消息,说是让玄世璟进宫面圣。

    玄世璟无奈,也只能再跑一趟长安城。

    这才回庄子上没几天的功夫啊。

    进了宫,依旧是在宣政殿。

    上次在宣政殿见到的李承乾还是太子,这回就变成皇帝了。

    “臣,见过陛下。”玄世璟躬着身子行礼。

    “免礼。”李承乾见到玄世璟之后,从坐塌上站了起来,走下台阶,来到玄世璟面前:“把你召到长安,也是有事情想要与你商议,听听你的意见。”

    “陛下请讲。”

    “朕登基也有一小段时间了,朝中有不少大臣都在说立太子的事情,这你怎么看?”李承乾问道。

    “立太子?”玄世璟愣了楞。

    想了想李承乾的三个儿子,长子李象,次子李医,三子李厥。。。。。。。

    玄世璟在脑海之中过了一遍,先是把次子给过滤掉了,他身体不好,肯定是不能作为太子的人选的,那剩下的就是李象和李厥了。

    “朝臣们是怎么说的?”玄世璟问道:“他们可有提议哪位皇子?”

    李承乾摇了摇头说道:“暂且还没说。”

    “是因为陛下如今还未曾立后吧?”玄世璟说道。

    要说皇后的人选,肯定是太子妃苏氏。

    若是苏氏成了皇后,那么三子李厥就是嫡子而长子李象便是庶子,皇室立太子,嫡子尚在,是绝对不会考虑立庶子的,古往今来的礼数就是如此。

    也就是说,若是苏氏为皇后,太子十成十的就是李厥的。

    听到玄世璟的话,李承乾点点头,他也明白玄世璟话中的意思,皇后的位子上坐着的是谁,对于立太子影响重大,而苏氏是太子妃,皇后的位子,十有八九就是苏氏的。

    按理说来,一切顺理成章,不知道李承乾还在纠结什么。

    但是李承乾也考虑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的年纪,他还不想这么早就立太子,只是朝臣那边催的紧,而且立了太子,也能避免了许多事情。

    李承乾自己,做了将近快有三十年的太子,这个中滋味儿,也就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得到了。

    关于太子的事儿,李承乾不想立的这么早,但若是不立这么早,总共就仨儿子,万一再为了这位子打起来怎么办?

    不说他们之间干仗,就算是朝中的大臣,也会开始捉摸着该站队站在哪边儿了。

    “那对于立后一事,陛下如何看?”玄世璟问道。

    “定然是苏氏无疑了。”李承乾说道。

    苏氏跟着他这么多年,还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如今他登基了,这皇后的宝座可不就是苏氏的吗?

    太子妃是太子的正妻,那太子登基当了皇帝以后,正妻还是正妻,也就是皇后。

    而李厥是苏氏的儿子,苏氏是皇后,李厥就是嫡子。


………………………………

第一千零四十章:缓行事

    “太子妃成了皇后,朝中的大臣要让陛下尽快立太子的话,臣估摸着,三皇子便应该是朝臣们眼中的热门人选了,毕竟是嫡子来着。”玄世璟说道:“莫非陛下觉得,三皇子有什么不恰当之处?”

    李承乾摇了摇头:“那倒也不是。”

    三皇子李厥今年十五岁,而大皇子李象十九岁,这个年岁,除却其课业与文韬武略之外,也看不出什么别的来,所以李承乾在犹豫。

    他心里倒是觉得李象不错,但是怎么说李象都是个庶出子。

    当年李承乾年纪不大,李二陛下就登基了,李二陛下一登基,李承乾就成太子,李二陛下为何没有犹豫?一方面本身李承乾在诸多师傅的教导下就已经很优秀了,另一方面,李二陛下的皇后人选也是干脆利索,丝毫不拖泥带水,而李承乾是皇家的嫡长子,可不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太子吗?

    如今李象和李厥,长子、嫡子不是一个人,问题就摆在眼前了。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长子的身份不如嫡子的身份来的重要。

    所以从身份上来说,李象的地位应是不如李厥的。

    至于二皇子李医,李承乾也根本没有考虑过,那孩子的身子骨儿实在是太弱了,从小到大,都是泡在药罐子里成长到现在的,年纪倒是与三皇子李厥差不多大。

    “若是陛下实在为难的话,此事可以暂且搁置,对于两位皇子,先观察上一阵子再说也不迟,治理国家,处置朝政,不同于读书习武,多看看也不是什么坏事。”玄世璟说道:“若是两位皇子万一因此而起了斗争之心,一切只要在陛下的控制范围之内,倒是能看清楚两位皇子的品性才能如何,也有利于陛下判断,到底是谁,更适合太子的位子。”

    玄世璟这般说,李承乾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玄世璟这么说,倒也不怕得罪哪个皇子,反正现在的皇帝是李承乾,等李承乾退位了,皇帝的位子上再换一个人,他指不定那个时候在什么地方呢。

    人肯定不会一辈子都在朝堂上,在官位上做到死不是,玄世璟连以后自己养老的退路都想好了,就到书院和高士廉、萧瑀他们一样,做个老老实实的教书先生。

    而且,就这么几句话,还算上得罪人。

    这么多年过去,现在李承乾成了皇帝,玄世璟虽然现在官儿小,但是在李承乾面前说的话,还是比较有分量的,至少李承乾听得进去,也会认真的去考虑。

    就立太子一事,玄世璟所说的话,也让李承乾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所以李承乾现在心里觉得,立太子的事儿,暂且还不用着急。

    年纪最大的李象,也不过是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