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6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爷此话让人听了不禁心生感叹了,现如今多少人说,大唐已经是盛唐,盛世了,但是他们也仅仅只是看的眼前啊。”孙思邈说道。
孙思邈走过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虽然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庄子上的书院之中,但是有时候还是会带着学生出去,一离开书院,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三个月两个月,去了不少地方,深有体会。
“东山县仅仅是一个庄子,一个灌注了我心血的庄子。”玄世璟笑道。
在东山县庄子花了多少钱,玄世璟自己心里都没底,反正玄世璟是知道,自己在庄子里砸进去的钱,到现在为止,还是在亏损状态,但是这钱,花的值。
东山县的庄子已经成熟,接着往后,就是细水长流了,只要玄家人不作死,只要没有天灾人祸,只要大唐不灭,没有兵灾,玄家仅仅靠着这一个庄子,就能吃好几代了。
前面福康和李医在一块儿,李医到了夜市上,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左边儿摊子看看,右边儿摊子上看看,坐在轮椅上,看着摊子上有新奇的小玩意儿,脸上会不自觉的露出笑容,看到路边儿有卖小吃的摊子,也会想要吃,但是事先总会看向孙思邈,孙思邈点头,他才让福康买一点儿,然后他和福康两人一起吃。
李医,除却二皇子的身份,他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孩子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医在夜市上也逛得感觉有些疲惫了,因此便与玄世璟道别,和孙思邈还有福康一起回了医学院,玄世璟也是穿梭过夜市之后,回了家中。
庄子上热热闹闹的好啊,这份热闹过去之后,迎接的就不知道是什么风雨了。
愿庄子上能永远都这般安康。
中秋节过后第二天上午,李淳风的回信也送来了,日子定在了三日之后,玄世璟便派人将日子告知了窦孝果,让窦孝果那孩子提前安排。
至于玄世璟本人,则是去了文学院。
。m。
………………………………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书院见王禹
他可没有忘记李承乾给他的信上写的内容,早在中秋节前两天,王禹就已经住进了文学院之中,有李承乾在背后做主,他进入文学院,也是轻而易举。
太上皇李二陛下现在可是文学院的院长,李承乾这么做,可瞒不过他。
即便是没有提前告知李二陛下,但是王禹一到文学院,李二陛下心里就清楚明了了。
看着这个昔日自己身边儿的百骑司统领,现在来书院做护卫,兜兜转转,还不是又回到了自己身边儿,不过这次到李二陛下身边儿,王禹可是带着重要的任务的。
玄世璟到文学院之中,也是要见李二陛下,顺带着见一见王禹。
好歹王禹也是因为他才被迫暴漏身份的,怎么着也得去慰问一下,将来人家也是要住在书院,在庄子上混,搞好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文学院,李二陛下的书房,李二陛下在书房里正兴致勃勃的看学生们的文章,德义在一边儿端茶倒水的伺候着,玄世璟在门口敲了敲门。
“进来。”屋子里传来李二陛下的声音。
玄世璟推门而入。
“父皇。”
“你来了啊,来书院有什么安排?”李二陛下问道。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女婿,要是没事儿的话,肯定是不会过来的,当初他自己砸了这么一大笔钱弄这四处书院,结果现在书院成了,就白白送给了朝廷,自己问都不问。
“儿臣是为了王禹的事儿来的。”玄世璟说道。
“王禹啊。。。。。。。”李二陛下放下手上的文章说道:“朕知道王禹到书院的目的,不过,朕还是想听听你的打算。”
“儿臣说实话,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他。”玄世璟无奈笑道:“毕竟是因为儿臣,他才丢了百骑司统领的位子。”
“没有什么对得起对不起的,他现在的日子,也不算太差,至少比在百骑司之中,要安稳。”李二陛下说道:“你在外头的时候,也接触过百骑司,他们做的事儿,说不准哪天就能要了他们的命,而王禹有今天,至少说明,他的命,是保住了,要是能在你这庄子上安安稳稳的做事儿,养老送终,也算是善终了,比其它人,好太多了。”
玄世璟不由得想起了明朝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只要是坐到了那个位子,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百骑司也是皇帝的耳目,皇帝的爪牙,只是他们办事儿,可比明朝后期的锦衣卫要低调多了。
不过明朝锦衣卫才刚刚建立的也是如同现在的百骑司一般,保密工作做的相当好,只是后来,逐渐的保持不了身份的神秘感了。
不知道以后的百骑司,会不会走到这一步。
“父皇说的是,只是,儿臣想要见一见王禹。”玄世璟说道。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嗯,去吧,人就住在书院的后院儿里,离着学生的校舍不远,到了那边儿随便找个人问问就知道了。”李二陛下说道。
“如此,儿臣告退。”玄世璟拱手说道:“父皇在这书院,也莫要太过操劳。”
“放心吧,朕自己的身体,朕自己知道。”李二陛下说道。
看学生的文章,可比看大臣的奏折省心多了,至少学生的文章,好坏一眼就能看出来,至于奏折,指不定里头多少弯弯绕绕等着你呢。
李二陛下是一天比一天苍老,但是在书院的日子,过的还算是舒心,反正是比宫中好多了。
皇宫虽然大,但是说到底,也就是那么一番天地,那么大点儿的地方,一天两天,十天八天的在宫中的确是觉得新奇,但是皇宫对于李二陛下来说,已经是住了几十年的老家了,几十年出门的次数屈指可数这谁顶得住?
文学院对于玄世璟来说是熟悉的,按照李二陛下说的,玄世璟来到了书院学生们的校舍,昨天才过的中秋节,今天学生们还是没有课业,因此,大多数人也都不在学校之中,而是到外面去了。
王禹就住在校舍的隔壁,这样一来,他能更好的“保护”学生。
走进王禹居住的院子,玄世璟就看见王禹正挽着袖子在院子里干活儿呢。
“王统领,别来无恙啊。”玄世璟一边儿打招呼一边儿走到他身边儿:“这忙活什么呢。”
“隔壁校舍那边儿的木头架子坏了,我正好闲着没事儿,就帮着修理修理,可别看我以前在百骑司,其实在进入百骑司之前,我还干过一段儿时间的木匠学徒呢。”王禹笑道。
百骑司的人,都是孤儿,王禹也不例外,王禹父母双亡之后,为了能活下去,就给老木匠当学徒,只要有一口饭吃,再苦再累的活儿他也干。
但是那老木匠是个酗酒成性的人,经常打骂王禹,后来王禹被百骑司的人遇到,之后就经过选拔进入了百骑司。
“在这边儿住的可还习惯?”玄世璟问道。
“挺好的,至少比以前的日子省心多了。”王禹说道:“说不准这次,我还是因祸得福呢。”
王禹自己心里也清楚,在百骑司统领的下场之中,他将来的下场,可能算是不错的了。
“这事儿。。。。。。我有些对不住你。”玄世璟说道。
“公爷您这是说哪里话?”王禹停下了手中的活儿,笑着说道:“说起来,这案子也不是公爷您一个人查出来的案子,百骑司不从头到尾也搀和在里头吗?到了结案的时候,总不能什么都让您一个人给担了吧?”
功劳也好,因为案子所招惹来的罪过也好。
百骑司的人跟玄世璟是站在同一条线上的。
百骑司有皇帝回去之后暗中封赏,玄世璟则是有朝廷拟旨拟定的封赏。
不过现在听王禹说这话,也不过是在安慰玄世璟而已,让玄世璟不要因为这件事儿心里有什么疙瘩。
这也没什么不好的不是?
“而且,陛下如此决定,肯定有他自己的打算,所以,公爷无需想的太多,现在我在这边儿的日子,过的不也挺舒服吗?说起这个来,还得谢谢公爷您呢。”王禹笑着说道。
。m。
………………………………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通气
“谢我?谢我什么?”玄世璟问道。
“其实钱庄的案子结束之后,我现在这个样子,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机会,一次能够从今往后都能安安稳稳的生活的机会,公爷也知道,以前在百骑司的时候,是见不得天日,见不得光的,但是现在,我也能光明正大的走在街上,告诉别人,我叫王禹,我也可以寻找自己的家人了。”王禹笑道:“不管是身后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他们乐意盯着就盯着去吧,反正他们人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在书院里,就算是书院里有他们的人,早晚也都得给清理出去。”
不管是玄世璟还是李二陛下,又或者是李承乾,都希望书院是干干净净的,书院是学生们读书的地方,而不应该是朝堂之中大臣们勾心斗角的地方。
“关于你的事儿,陛下写了一封信给我,希望我能在庄子上,照顾你一番。”玄世璟直截了当的说了出来。
至少这样,若是王禹对李承乾心中有怨恨或者是不满的话,总该稍稍缓解一番了。
“此事,也真是有劳陛下费心了,其实在庄子上这边,这几天下来,一切都好,而且,书院这边儿还要太上皇坐镇,日子也是挺安稳的,目前来看,朝堂上的某些人,还不敢把人安排到书院这边儿来。”王禹见四周无人,便低声的与玄世璟说道:“想来陛下在信中也与公爷说过了吧?”
玄世璟点了点头:“以后书院这边儿,暗中就得靠你帮忙看着了,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到齐国公府来找我。”
王禹也点头,应下了。
两人聊过之后,王禹也是常常的舒了一口气。
“这下,终于可以娶一房媳妇儿,生个娃了,这庄子上是个不错的地方,用来养老,挺好的,公爷您说,要是再过个三五年,这一片儿地方,住的会不会都是朝廷退下来的勋贵大臣啊。”王禹笑着说道。
书院的先生,有的是从朝堂上退下来的,这是当初书院刚刚落成的时候,由于急缺人手,玄世璟就不断的从朝中挖人。
年迈的,体弱的,人耿直但是在朝中得罪人犯事儿的,这些不适合在朝堂上继续“奉献”下去的人,全都被挖到了书院当教书先生。
一来是成全书院,二来也是成全他们自己,三来,别让皇帝背上一些莫名奇妙的骂名,对谁都有好处。
那些身体孱弱的,病了的,在书院总比在朝堂活的久一些吧?比如说柴绍,要是不来书院的话,再在朝堂上,能熬个一两年就算是不错的了,到了书院,至少坚持了好几年,为大唐培养了不少人才,也算是发光发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吧。
但是也不得不说,玄世璟这么做,其实也是在剥削他们,可是这种剥削,他们乐意啊。
也不得不说,他们这些人,真的是有一副为国为民的纯粹心肠,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留在了书院之中,让下一代的孩子们,继续去继承他们的本事,继往开来,他们一心只想着大唐越来越好。
有不少有本事的人,怕自己的本事被人学了去,因此,将之记载下来,埋之与深山,等待后世有缘人能够找到,或者是束之高阁,任由其落灰。
在书院还没有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还没有受皇帝管辖之前,李靖不就是个例子吗?
明明自己的本事都写成了兵书,就是藏在家里落灰,教徒弟也不敢把本事全都教全了,出了一个侯君集,更是把李靖吓成了鹌鹑。
“就算有一天真成了那个样子,那庄子上,留在书院周围的,也得是凭本事留下来。”玄世璟说道:“这庄子,就这么大点儿的一块儿地方,能住多少人?”
“看来,以后想要留在这庄子上,还真是得费不少功夫啊。”王禹打趣说道:“虽然是到了庄子上,我得更努力才行,不然说不准哪天,离开了书院,这庄子上就没有能容身的地方了。”
“你不一样,你是关系户。”玄世璟哈哈一笑说道:“这庄子上,咱好歹也是个地主。”
玄世璟四处打量了一番王禹住的院子,虽然不大,但是隔壁就是学生的校舍,对于他要做的事儿来说,也很方便。
东山县的四处书院,有不少护卫,他们原本也都是朝中的人,都是玄世璟的手下,他们以前做的事儿,跟百骑司其实也差不多,只不过,他们都是明面儿上有名头的,办公地点就在长安城,后来不是被玄世璟给解散了嘛,现在,由王禹这个前百骑司统领来带着他们,是再好不过的了。
也正是因为有他们,书院这些年下来,才一直安然无恙。
玄世璟才不相信庄子上的书院有这么太平呢,所谓树大招风,书院这棵树多大呐。
“书院的着些护卫由你领着,我也放心,不过他们可都是个个身怀本事,如何让他们服你,就得看你的能耐了。”玄世璟说道:“要是你能成功的统领他们的话,对你的事儿,帮助是很大的,他们以前坐的事儿,你应该都知道。”
王禹点了点头:“我知道,曾经协助大理寺办过无数案子,搜集过无数消息资料的人,百骑司怎么可能不注意。”
玄世璟就知道,当初自己脑袋一热犯中二的时候在长安城折腾的事儿,百骑司都知道,而且,知道的很是详细。
“当初还是太年轻啊。”玄世璟笑道。
“不,当时我们百骑司的人都觉得公爷很厉害,一般人即便是去做,也不会做到那一步。”王禹说道:“那时候公爷跟大理寺做邻居的时候,大理寺处理案子可是比以往更加迅速了,这不都是公爷的功劳吗?”
玄世璟笑着摇了摇头:“咱可不敢居功,现在想想,当初还是作死,好在陛下没跟我一般见识。”
两人在院子里聊了许久,玄世璟也叮嘱了王禹许多,安排好了书院这边儿的事儿之后,玄世璟才离开书院。
虽然玄世璟许久不待在书院,但是玄世璟现在还挂着书院先生的头衔呢。
。m。
………………………………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琢磨出事儿
虽然王禹去了庄子上,但是盯着他的人,依旧没有放过他,而现在,盯着王禹的人,又多了一个。
来俊臣从琅琊回来之后,在长安城可谓是名声鹊起,只不过,他得到的,不是什么好的名声,但是这依旧不妨碍他升迁,因为琅琊王家的案子,他残忍的手段,李承乾不但没有像朝堂许多大臣想的那样弃用来俊臣,反而将郑家的案子也交给了来俊臣,来俊臣也升官了。
来俊臣这一升官,心里藏着事儿的,害怕的,就开始巴结来俊臣了,这也没几天的功夫,来俊臣直接就在长安城换了一处大宅子。
现如今长安城的宅子可不便宜啊。
来俊臣现如今可算是有点儿春风得意了,正得皇帝的赏识,现在长安城又有这么多人来巴结他,他很享受这种日子,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以前他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鼻涕大点儿的一个官儿,谁看得起他?
不过,来俊臣也有心事,因为他知道了百骑司。
从前他只是听过百骑司三个字,身为小官儿的他,可从来不知道,百骑司竟然这么厉害,让朝中这么多大臣忌惮,而且,说不准哪天在街上,就能遇到百骑司的人,而百骑司,也是无孔不入,时刻盯着长安城的官员。
这对他可不利啊。
来俊臣自己在家一琢磨,也琢磨出事儿来了。
他在琅琊做的事儿,百骑司的人知不知道?若是百骑司的人知道的话,肯定是要跟陛下禀报的,那自己呈交给陛下的那本册子。。。。。。。
来俊臣坐在自己的新书房里,摸索着他的胡子,眉头皱的紧紧的。
若是陛下知道了,依旧在任用自己,是不是就说明,陛下是同意他的做法的,现在自己不但没事儿,而且还升官了,得到了重用。。。。。。。
陛下将郑家的案子交给他,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不过,自己现如今是不是也在被百骑司的人盯着?
这一点来俊臣还真是琢磨对了,韩成还真是派人在不断的盯着来俊臣,不管是他与长安城的官员来往,又或者是收受贿赂置办大宅子的事儿,百骑司全看在眼里,也汇报给了李承乾。
来俊臣思来想去,想要防范百骑司,那么突破口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已经从百骑司里退出来的王禹。
王禹是前任百骑司统领,百骑司里的事儿,他最清楚不过。
看来,得找个什么机会去见见这个王禹。。。。。。。来俊臣心中如此想着。
但是王禹人在东山县庄子上,还在书院之中,若是贸然前去的话,必定惹人怀疑。
蓦然间,来俊臣巴掌一拍,心中一计上来。
现如今不是正接手郑家的事儿吗?可以借着这个由头,去找王禹,或是询问,或是旁敲侧击,总会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的。
来俊臣在庆幸,幸好他自己一时发了善心,让郑家过了个中秋节,若是中秋节前就把郑家给处置了的话,现在拿着什么借口去找王禹?
如今长安城郑家的府邸已经被盯得严严实实的了,府中人,只许进,不许出,周围都有暗桩看着呢,郑家那边儿一有个什么风吹草动,来俊臣必然是知道的。
来俊臣在琢磨什么,身在庄子上的人是不知道的,但是现在李承乾很是关注来俊臣。
“属下韩成,见过陛下。”晚上的宣政殿灯火通明,虽然已经要到了该就寝的时候,但是李承乾依旧没有去歇着,得听完了韩成的汇报,他才能安心睡下。
“免礼。”李承乾说道:“什么消息?”
“回陛下,是关于来俊臣的,中秋节前,来俊臣在长安城偶然遇到了齐国公,与齐国公在街上聊了两句,并将他要审理郑家涉钱庄案的事儿告诉了齐国公,另外,趁着中秋节这个功夫,长安城有许多官员去拜访了来俊臣,给来俊臣送了不少东西,来俊臣全都收下了,并且,现在来俊臣已经换了宅子,在长安城之中置办了一处新的宅子,比原先他住的地方要大许多,府上也养了许多下人。”
李承乾闻言点了点头:“还有别的吗?”
“另外,属下估算,来俊臣应该也能猜想到,他在被属下等人盯着。”韩成说道。
“这不足为奇。”李承乾说道:“王禹的身份暴漏,他算是以前百骑司的门面,来俊臣也就知道的朕让你们百骑司监察百官,他若是猜不到的话,那才是庸才,怎么,这对你们办事有阻碍吗?”
“回陛下,并没有,百骑司的人借着来俊臣乔迁之际,已经安排了人手在他的新宅子里。”韩成说道。
“做的好,那就继续盯着他吧。”李承乾说道:“用这样的人,朕还真是不放心。”
不放心,但是必须要用。
“是。”韩成拱手应声道。
韩成在宣政殿跟李承乾汇报消息,而庄子上,高源在玄家大宅玄世璟的书房里跟玄世璟汇报消息。
玄世璟让高源去查窦家,也就两三天的时间,高源就把能查到的都给查了出来。
“公爷,属下觉得,窦衍之所以这么热衷两家的婚事,或许与之前窦家插手钱庄的事儿有关。”高源说道。
“窦家插手过钱庄?”玄世璟眯了眯眼睛问道:“百骑司好像没有查到过这事儿。”
“因为百骑司的人拿不出证据。”高源说道:“没有证据的事儿,百骑司也不会贸然说出来,属下查到的,是窦家最近一整年的账本,有大笔的支出,目的地都是通州的钱庄,也就是说,窦家往通州的钱庄送了一大笔钱,至于通州钱庄那边儿,因为距离实在是太过遥远,属下还没有来得及查证这笔钱,到底是用到了什么途径,而在两年前甚至三年前四年前,窦家也有大笔的钱,是从通州钱庄进项的。”
两年前大笔的从通州钱庄进项,今年开春大笔的往通州钱庄送钱。
玄世璟可是从头到尾都经手钱庄案子的人,岂会看不出这当中的门道来?
()
。m。
………………………………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灰头土脸
窦家,必定是跟钱庄案子有关,只是窦家的人比郑家和王家还有其它世家都聪明一点儿,贪心也没那么眼中,在查到他们头上之前,他们狠心割肉,将从钱庄挖出来的钱财,全都还了回去,所以,百骑司找不到证据,自然就没法儿证明窦家涉及钱庄案了。
就算是百骑司见到了通州钱庄的账本,账目都是完全正确的,账本是平的,谁都说不出来什么。
这道理就跟王家在登州的操作是一样的,当时玄世璟也是挑不出王家什么道理来,只能用拍卖王家产业,来激怒王家,找到破绽,王家是想应付过去之后,再将钱财产业都弄回去,但是窦家,平了账本之后,这事儿就过去了,不管是亏是赚,窦家都认了,只要窦家从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