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6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承乾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说道:“也是。”

    这样说来,他也就不是什么孤家寡人了,至少,他还有后盾呢。

    至于朝堂上的风风雨雨,若是一个君王连这点儿风雨都面对不了的话,就算给他十个皇位,他都坐不稳。

    尽管满朝风雨,尽管来俊臣自己也是有些心惊胆战,但是十几天过去,来俊臣依旧安然无恙,估计朝臣们奏折也写累了,干脆就跪在了宣政殿外头。

    御史台的人这么一跪,来俊臣心里也有些慌了。

    事情闹到这一步,陛下会怎么处理呢?

    这么多人在宣政殿外头跪着,恐怕陛下也不能视而不见吧?

    不行,郑家的事儿得抓紧了,赶紧办完了,之后这些朝臣就无话可说了。

    虽说朝臣是在给李承乾施压,但是来俊臣这边,无形之中,也感觉到的如同泰山一般的压力,那些人虽然没有来找他,可是跪在宣政殿外头,可都是冲着他去的。

    牢房之中,原本在关在里头的郑家人有六十多个,经过这十多天的审讯之后,活着的,也就只剩下了二十来个,这二十来个,大多都是女眷,受刑比较轻,不至于要了她们的命,到最后交差的时候,总不能一个都不剩吧。

    牢房之中,每天都有死尸被抬出去,草帘子一裹,往牛车上一扔,就拉到长安城外的乱葬岗上,差役心情好了,就挖个坑给埋了,要是懒得动弹了,就直接把尸体从板车上抬下来,随便一扔,驾着车回去交差也是有的。

    尸体在乱葬岗不埋,大多也都成了野兽的腹中餐了。

    两边都很迫切,御史们迫切的希望看到来俊臣被罢官发配,而来俊臣迫切的想将这件案子结案,堵住御史们的嘴。

    来俊臣这边儿,也每天将审讯郑家人,从郑家人口中得到的供词送到宫中。

    他迫切的要让李承乾知道,他是在做事的,而且,做的都是实事,有成果的事儿。

    李承乾在宣政殿之中,翻看着来俊臣呈上来的郑家人的口供,白纸黑字,签字画押,该有的都有了,而钱庄的案子,比百骑司查的,更要精细,毕竟,这可是从当事人口中套出来的消息。

    至于来俊臣在他的署衙之中严刑逼供郑家人的事儿,李承乾也知道,署衙之中,也有混入百骑司的人。

    或许来俊臣知道,或许不知道,总之,李承乾想要知道的,百骑司都给他打听回来了,至于来俊臣怎么想,这一点不在李承乾的考虑范围之中。

    “陛下,外头的大人们还在跪着呢。”临安从殿外走了进来,躬着身子说道。

    方才他是受李承乾的吩咐,出殿外查看的。

    “他们跪了多长时间了?”李承乾问道。

    “从今儿个早上开始,都已经有四个时辰了。”临安说道。

    “情况可还好?”李承乾继续问道。

    “回陛下,有几个年纪大的大人,有些受不住,晕倒了,奴婢让人将他们送去了太医院。”临安小心翼翼的说道。

    “嗯。”李承乾点了点头,没了后话。

    临安还躬着身子等着李承乾吩咐呢,结果等了良久,都没见陛下说一句话。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
………………………………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跪殿

    “陛下,这都四个时辰了,还让诸位大臣在外头跪着吗?”临安低声问道。

    “他们乐意跪,就跪着吧,朕说不让他们跪了,他们就能回去?”李承乾反问道:“因此,朕说的话,他们是不会听的。”

    若是前头的话李承乾只是打趣的话,那最后一句话,可就是诛心了。

    都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为臣纲。

    皇帝说的话,大臣都不听了,这算什么?

    现如今,是大臣跪在殿外,要威胁皇帝了。

    若是遇到昏君,做错了事,大臣这般劝谏,情有可原,但是李承乾可算不得昏君,只是因为重用了来俊臣去办郑家涉钱庄的案子而已。

    案子涉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太多人参与其中,太多人不想让自己落得那般下场,所以他们才拧成一股绳,想要让李承乾退让,让李承乾妥协,于是就有了大臣跪在宣政殿外逼迫李承乾处置来俊臣的场面。

    为什么当初查办王家的时候没有遇到这样的事儿?因为查办王家的时候,李承乾正在气头上,而且,圣旨下的太快,大理寺办事儿办的太快,证据确凿,带着人在王家大宅里,就把人给杀干净了,郑家这边儿,可已经拖了十多天了,每天都有尸体从来俊臣的署衙之中抬出来,遍体鳞伤,有的连个人模样都没有了。

    这样钝刀子割肉,让人觉得难受,觉得疼,所以他们心里害怕。

    有的人,已经开始琢磨着要怎么才能弄死来俊臣了。

    他们知道,来俊臣不过是皇帝的一条狗,皇帝让他咬谁,他就咬谁,但是都怕这条狗背着皇帝发疯,自己想咬谁就咬谁,防不胜防。

    这样的人不能留在朝堂上。

    李承乾说完那话之后,继续专心看奏折,临安就在一边儿忐忑的站着。

    心里惦念着李承乾的想法,也惦念着外面跪着的大臣。

    这都整整一天了,不管是哪一边儿,一点儿要退让的意思都没有。

    随着太阳落山,外面的天气也越来越冷,坚持这着跪在外头的朝臣也越来越少,并非是离开回家去了,而是都被抬去了太医院。

    “外面跪着的,还有多少人?”李承乾终于将今天的政务处理完了,放下了手上的奏折,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舒展了一番身体。

    他也是在宣政殿坐了一天了。

    “还剩下七位大人。”临安说道:“跪在外头的大人们,一整天饭也没吃一口,水也没喝一滴,大多数人,都扛不住了。”

    “走,出去看看。”李承乾说道。

    看来他们这是杠上了。

    李承乾带着临安走出了宣政殿,站在宣政殿外头的台阶上,看着跪在台阶下的七个大臣,现如今他们的身形已经摇摆不定,看上去,随时都有可能晕过去。

    “天已经黑了。”李承乾说道:“几位爱卿还要在这儿跪下去吗?”

    听到李承乾的声音,看到李承乾从殿中出来,跪在地下的大臣仿佛看到了希望一般。

    “臣等恳求陛下,罢免侍御史来俊臣!”

    “臣等附议。”

    剩下的几个人也纷纷磕头请求。

    “朕问问你们,来俊臣可是触犯了大唐律法?”李承乾问道:“触犯了哪一条大唐律法?”

    “陛下,来俊臣乃是酷吏,陛下如此重用酷吏,必定造成朝野动荡,天下不稳啊。”

    “来俊臣一人就能造成朝野动荡江山不稳?”李承乾笑道:“来俊臣一个人就能祸乱天下?那王家之流,郑家之流呢?与来俊臣比起来,谁的危害大?为何朕就不见你们死命的弹劾王家与郑家呢?所以朕倒是想问问你们,你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别拿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来糊弄朕,若是给不出一个让朕满意的答案的话,那你们可以继续在这儿跪着,朕绝不阻拦你们。”

    李承乾这么一问,底下跪着的这七个人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什么说词来,关于劝说李承乾罢免来俊臣的话,他们在心中早就揣摩了许久了,就等一个机会,在李承乾面前说出来,他们以为跪在这里,总能将李承乾给逼出来的,但是却没想到,一个问题,就将他们给难住了。

    王家郑家之流,比起一个来俊臣来,谁才是祸害?

    这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来俊臣不过是一个人,一个听命于皇帝的人,而王家郑家之流呢?是世家,是大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做起事情来,振臂一呼,底下的人为了家族利益,纷纷行动。

    一个人的力量与一拨人的力量,哪个大?

    李承乾心里是有气的,这些人因为涉及自身利益,主次不分,造成现如今的局面的人,是来俊臣吗?来俊臣只不过是一个奉命查案的,现在他们集体弹劾来俊臣,想让把来俊臣拉下来马来,然后再和稀泥,结束这件事儿,然后他们就能高枕无忧了。

    他们想这般,李承乾就偏偏不随他们的心意。

    良久,见底下没有动静,李承乾冷笑一声。

    “说是想要朕罢免来俊臣,实则,都是为了你们自己吧?”李承乾说道:“临安,把朕给他们准备的东西拿出来。”

    “是。”临安低头应声。

    李承乾对于这些人,并非没有准备,而是准备的充足了,所以才能这么理直气壮的斥责他们。

    临安带着宣政殿内的几个内侍,端出了几个托盘,上面放着的,都是册子和奏折。

    “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吗?”李承乾问道。

    几个人抬起头来,看着临安身后的内侍端着的东西,打量了许久,但是还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这些是你们与王家和郑家,还有其它涉案之人来往的书信,账册,是在当初查案的时候,搜寻证据,捎带着给搜寻出来的,朕知道之后,单独让人整理了出来。”李承乾说道:“不过,朕还没有仔细去看,要不,当着诸位的面儿,朕看看?”

    朝臣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谁在朝中还没个关系?不然的话,一件案子,也不会牵连这么广泛了。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
………………………………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闹剧

    “这。。。。。。。”跪在下面的人,面面相觑。

    王家的人已经死绝了,王家的事儿,跟他们没多大关系,但是郑家就不一样了,在朝为官的,先前人家风光的时候,肯定是要跟人家搞好关系的,书信往来,人情往来,利益往来肯定是少不了的,现如今郑家一朝出事儿,事情都没抖搂出来,他们肯定是要倒霉的。

    要说郑家出事儿,给他们一个痛快,他们也就不会这么费尽心机了,但是主要就是来俊臣不让郑家痛痛快快的死啊,他为了自己的前程,肯定是要人尽其用,将郑家的人知道的,全都给挖出来,然后将利于他升官的事儿,全都挖出来,送到陛下面前。

    这当中可是涉及很多隐秘啊。

    来俊臣也没有想要与他们为伍的意思,这就让他们心惊胆战了。

    既然不能将来俊臣拉拢过来,那就弄死他或者是把他拉下来就好了,别让他坏了他们的事儿,让一大堆人倒霉。

    “你们跪在宣政殿外一天,朕为何不闻不问?难不成,你们自己心里没点儿数吗?”李承乾质问道:“朕不想问,就是想着,诸位爱卿,平日里没少为朝廷的事儿,为天下百姓的事儿操心,即便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朕觉得,诸位爱卿也是一时糊涂,想要你们自己幡然醒悟,朕这些日子一直在宣政殿里坐着,一下朝,就在等着,朕想着,能不能等着诸位爱卿,发现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错误,朕不介意给诸位爱卿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毕竟,谁都会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是,诸位爱卿是如何做的呢?跪在宣政殿外,想要用这种手段来逼迫朕,你们这是在逼宫吗?这就是为人臣做出来的事情?”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朕也不会再指望着你们能理解朕,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机会,朕已经给过你们了,你们在这儿跪了一整天,五个多时辰,你们心中,一点儿悔过的意思都没有,既然没有的话,你们的事儿,也该让人好好查查了,等查出来,或许你们心里就能明白过来了吧?”

    李承乾话音刚刚落下,底下跪着的这七个人纷纷叩首。

    “臣,知错了,还请陛下恕罪。”

    “来人,把他们带走吧。”李承乾说道。

    “是!”旁边的侍卫应声,随后顿了顿,问道:“陛下,带他们去哪儿啊?”

    “送去大理寺吧。”李承乾说道。

    “是。”侍卫应声道。

    送去大理寺的话,也就不用像在来俊臣手底下那般,受那么多罪了。

    李承乾对于他们,还是手下留情的。

    “至于别的人,明日早朝的时候再说吧。”李承乾说道。

    一场闹剧,谁都没想到会以这样的结局收尾。

    这七个人,在外头跪了一天,滴水未进,到最后还被送去了大理寺,自找苦头。

    李承乾在宣政殿的侧殿之中歇下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夜未眠,而临安,做完了事情之后,则是守在了殿外,休息下了。

    太阳依旧升起,早朝也依旧像以往一样开始,只是今天的朝堂上一下子,少了七个人。

    从钱庄案发到现在考试,朝堂上的面孔,换的实在是勤快。

    “诸位臣工,早朝始,有事早奏~~”临安上前一步朗声喊道。

    朝堂上的气氛比较僵,明眼人一看,朝堂上又少人了,加上他们也都听到了昨天的消息,去跪在宣政殿外的人,要么进了太医院,要么进了大理寺。

    进了太医院的人算是走运了,后来虽然身体恢复了,但是陛下好像没有要追究的意思,至于进了大理寺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早朝开始前,在含元殿外等候的时候,他们倒是想问狄仁杰,但是狄仁杰也是一脸懵逼,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们。

    人是大晚上的送到大理寺的,送来了之后,侍卫直接把人给送到牢房里去了,狄仁杰也没有审,所以他也不知道。

    但是狄仁杰知道他们去“逼宫”了,以为他们是触怒了陛下,陛下一气之下,把他们扔到大理寺来,让他们清醒清醒,但是今天早朝听百官聊天,狄仁杰觉得,显然不会是这么简单。

    含元殿之中,有一个大大的火盆,里面已经烧起了木炭。

    这天气,也不算冷,怎么会烧起火盆呢?

    群臣都在疑惑这殿中的火盆,以往都是没有的,就算是冬天,也不会生在这么显眼的地方。

    “怎么?都没有事情要奏禀吗?”李承乾问道。

    底下依旧是没有什么动静。

    “既然如此的话,那朕倒是有件事儿,要跟诸位爱卿分享一下。”李承乾说道:“诸位爱卿也知道,昨天在宣政殿外,发生了一件让朕觉得不是很愉快的事儿,现在,这里是哪儿?”

    李承乾站了起来,指着自己的脚下说道:“这里是含元殿,含元殿是做什么用的?是朕与诸位爱卿议事用的地方,事情,可以在朝堂上说,可以上奏折,送到宣政殿,朕会批阅,会给你们回复,但是,有人跪在宣政殿外?这是想做什么?想要胁迫朕吗?”

    “陛下,臣以为,御史台的诸位大人,虽说行为不妥帖,但是毕竟是朝中大臣,直接被送去大理寺,难免有些。。。。。。。严重了。”

    底下的朝臣站了出来。

    “是啊陛下,事情闹得如此大,朝廷有失体面。”

    “是朕让他们失体面的吗?还是说,是朕让他们跪在宣政殿外的?”李承乾问道:“这么说来,一切都是朕的错吗?”

    “臣不敢,臣并非是这个意思。”

    “不过,朕也没有打算处置他们,如今朝中也是用人之际,朕容忍他们在宣政殿外跪一天,若是想要处置他们的话,也不会等他们跪这么久了。”李承乾说道:“跪殿逼宫的事儿,就到此为止了,朕不追究,至于那些人,所涉及到的别的事儿,朕也不打算追究了,临安!”

    “奴婢在。”临安应声道。

    ”东西拿上来吧。”李承乾说道。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
………………………………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烧了

    “是。”临安应声。

    紧接着,两个内侍托着木盘,木盘上放的,则是李承乾昨天晚上给跪在宣政殿外的那七个大臣看到。

    “诸位爱卿,知道这是什么吗?”李承乾说道:“当初查钱庄的案子的时候,在封后大典上的时候,朕曾经给你们看过关于钱庄案的种种账本和证据,但是还有一些东西,朕没有说,当然,朕也没有看,但是朕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是朝中大臣,与郑家、与王家、与涉案勋贵官员之间的来往信件账本。”

    “以为地方上的官员跟长安城之中的人没有联系吗?那就错了,若是没有人在长安城给他们疏通关系,给他们通风报信,他们哪儿来的这么大的胆子去做这些事儿?”李承乾随意拿起一封书信说道:“但是朕并没有追究,因为朕知道,一旦追究起来,一个都跑不了,朕是想给你们机会,在封后大典那天,朕就说了,在宣政殿里等着你们,但是去宣政殿的,好像并没有多少人,当然,私底下去了的,朕也不打算追究了,加上今天这些,涉案的人,朕要查办,但是这些东西涉及到的人,朕今天就给你们一个,朕的态度。”

    李承乾说完之后,朝着临安使了个眼色。

    临安招手,让身后的两个内侍跟上,两人抬着那些东西,直接就到了殿中的火盆中央。

    “烧了吧。”临安说道。

    两个内侍闻言,开始将托盘上的信件和账本一一的放入火盆之中。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李承乾将这些证据,全都付之一炬了。

    “诸位爱卿,大家一起看着。”李承乾说道。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纷纷低头,私底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那些东西,陛下当真没有看过吗?

    他们不知道,但是他们也不敢问呐。

    约莫一刻钟的功夫,那些东西,全都被火光所吞噬了,殿中的内侍拿来水,将火彻底浇灭,待火盆稍作冷却之后,给抬了出去。

    “诸位爱卿,可有话要说?”李承乾问道。

    “这。。。。。。”

    群臣纷纷摇头。

    他们的确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证据没了,心里固然可以放轻松几分,但是谁都不能确定,陛下是否已经看过那些证据,不管是看过还是没看过,还不是只听陛下自己空口说?

    若是看过了,陛下定然已经了解了朝臣们谁与钱庄案有关系,谁与涉案的人有来往,那往后。。。。。。

    朝中一部分人,心中仍旧是心惊胆战。

    “既然无话可说,那就退朝吧。”李承乾说道。

    说完之后,看了朝中群臣一眼,随后带着临安离开了,留下了一脸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文武百官。

    走出含元殿,李承乾停下了脚步,对着临安说道:“去,让狄仁杰来宣政殿见朕。”

    李承乾想起来,昨天晚上让宫中的侍卫吧人送到大理寺,还没给狄仁杰捎话过去呢,不过现在也就不用这么麻烦了,直接把人叫过来交代一番就是了。”

    “是。”临安应声,赶紧往含元殿前头走,去的晚了的话,怕是拦不住狄仁杰了。

    李承乾回了宣政殿之中,思来想去,还是打算让玄世璟来长安城一趟。

    现在李承乾心中郁结解,放眼满朝文武,能够好好说说话的,也就只有他妹夫,齐国公玄世璟了。

    封后大典也已经过去一个来月了,现在玄世璟在长安露面,也不会引起什么震动了,所以李承乾也能放心的让玄世璟来长安了。

    总不能好好的一个官员,一直让他在庄子上,待在家里歇着吧?难不成还要躲一辈子不成?

    李承乾前脚到了宣政殿,后脚狄仁杰就急匆匆的从含元殿前跟着临安来了宣政殿。

    “臣狄仁杰,见过陛下。”狄仁杰行至殿中行礼。

    “狄爱卿无需多礼。”李承乾说道:“昨日晚上的事儿,朕还没来得及让人带话给你,今日朕想起来,既然早朝结束,朕直接与你说,也是一样的。”

    “是。”狄仁杰应声道。

    “那七个人,朕让公众的侍卫送到大理寺去,而不是送到来俊臣那边,爱卿应当明白朕的意思,他们的事儿,由大理寺来查,别让来俊臣插手。”李承乾说道:“虽然他们跪在宣政殿外想要逼迫于朕,但是,朕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若是让来俊臣插手此事的话,那七人,怕是性命难保了。”

    “是,臣遵旨。”狄仁杰拱手应声道。

    其实狄仁杰心里也有点儿不明白,既然陛下知道来俊臣会弄出人命来,为什么还这么看重来俊臣?

    狄仁杰还想不到,来俊臣是个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这一点。

    “查清楚之后,该怎么办怎么办,也无需姑息。”李承乾说道:“这场乱子已经够大了,朕也不希望继续波及下去,朕信得过爱卿,所以,此事非爱卿莫属。”

    “陛下放心,臣明白了。”狄仁杰说道:“陛下让臣查的事儿,除却这七人之外,不会再将其它朝臣牵扯进去了。

    今年死在钱庄案上的人已经太多了,包括每天都能站在含元殿之中的大臣,李承乾说这话的心思,狄仁杰多多少少能理解一二。

    “如此甚好,去忙吧。”李承乾说道。

    “是,臣告退。”

    仅仅不过一天的时间,御史台诸多大臣在宣政殿外跪殿的事儿就已经传遍了长安城,成了不少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事儿。

    来俊臣的事儿,跟百姓的利益没有什么关系,百姓们只知道,来俊臣查办郑家,郑家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