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6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者说,不管是太上皇,还是如今的陛下,对朝堂上世家掌权,都深深忌惮,老一辈的关陇门阀,经历过种种的风风雨雨,现在权利都被收归到陛下手中,但是新一代的门阀,正在崛起,正是以玄家为首的新世家。
来俊臣越是往上爬,知道的事情就越是多,对于以往自己做的事情,就越是心惊胆战,好在,一切都过来了。
而这也让来俊臣明白,自己的所做作为,完全就是陛下在背后放任自己,陛下也要用自己。
而当初,自己本身就是陛下手中的一把刀。
还是那个想法,让自己做一把有用的刀,让陛下舍不得将自己这把刀折断。
只要能这样,那他就能活下来,而且是极尽荣宠的活下来。
来俊臣心里明白的很,所以这一次对玄家动手,他心里也是有底气的。
陛下会容忍玄家成长为另一个关陇门阀的领头者?绝对不行。
现在陛下能够控制的住玄家,能够制衡玄家,玄家不敢造次,但是过去个十几年,几十年呢?玄家逐渐的强大,而陛下有心无力的时候呢?或者说,陛下不在了,后继之君该怎么办?太子李厥登基之后,还能控制得住玄家吗?
不尽然。
所以陛下是绝对不会冒险的,因此,一旦有人开头,陛下势必会对玄家下手,削弱玄家。
退朝之后,来俊臣也没有闲着,而是继续搜集关于玄家的事儿,说不准,哪件事儿就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宣政殿之中,李承乾将来俊臣呈送上来的锦盒里的东西都仔仔细细的翻看完毕,长长的叹息一声。
他看不透玄世璟这个人,但是他知道玄世璟,绝对不会有那个心思,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懒懒散散的躲着朝堂,离着朝堂这么远了,不惜将自己的住处搬到庄子上,一家子都住在庄子上。
若是真的想要权利,想掌控朝堂的话,住在长安城岂不是更好?
而且,玄家的老宅子,还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在当中,现在,那老宅子,可真成了闲置下来的老宅子了,只有老夫人回长安的时候,才会住在那宅子里,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们一家子,也就仅仅在安安出嫁的时候,才在老宅子里住过一段时间,安安嫁出去之后,一家子人又回到了庄子上,过安安静静的生活。
这种种迹象都表明,玄家根本就没有来俊臣说的那样,有什么不臣之心。
但是来俊臣奏折之中所言奏之事,也是有道理的。
现在没有,以后呢?
几十年过去之后呢?
现在还应该纵容玄家这般发展下去吗?
仔细想了想,好像这么多年过去,玄家也就没有什么别的动静了,连带着庄子上的书院,都是朝廷在掌控,甚至,太上皇亲自坐镇书院,书院就跟皇家的所有物一样,现在跟玄家的联系并不大。
或许正是因为知道书院的厉害,所以玄家现在才对书院避讳如此吧?
李承乾现在心里十分纠结,一方面来俊臣的奏折就放在自己的面前,他心中的想法,久久挥之不去。
………………………………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铺路
另外一方面,李承乾心里很清楚,玄家跟程家一样,都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家族,不会出什么问题。
玄世璟可还是他妹夫,沾亲带故呢!
晋阳是他的亲妹妹,这样的关系之下,玄世璟会谋反吗?
至于什么结党营私,狄仁杰的确是玄世璟发现的人才,但是发现之后,当初是第一时间举荐给了东宫,当初的太子李承乾,也因为李承乾的关系,狄仁杰才这么快做了官,步入了朝堂,玄世璟也仅仅是对狄仁杰有提携之恩,是狄仁杰的伯乐。
而狄仁杰那个人,就算玄世璟有恩情与他,假设玄家有什么不好的心思,狄仁杰也不会搀和进去的,若是劝说不成,狄仁杰也不会继续跟玄家这般亲密的。
关键是玄家没有!
这一点,没有人会比李承乾更加清楚了。
百骑司能够看住来俊臣,玄家庄子上这么多的一个目标,难不成就没有百骑司的人?
作为皇帝,绝对不会完全信任一个人,就算当初李二陛下对玄世璟很好,但是在教导李承乾的时候,也会这么教导他,所以当初在苏皇后宫中吃饭的时候,李承乾也是这么教育自己的儿子的。
君是君,臣是臣。
要是君对臣太好了,也不行,凡事要把握一个度才好。
而如今,李承乾正在衡量自己对玄家的这个度,在这样下去,合适吗?
还是借着这次机会,狠狠的压一下玄家,压一下跟玄世璟有关系,有来往的官员,然后在为以后铺路?
如今李承乾做皇帝也才没几年,但是李承乾已经在想着给太子李厥铺路了。
因为李承乾做太子的时间是在是太久了,所以李承乾登基的时候,年纪也不小了。
连李承乾自己都不知道,他能在这个位子上坐几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承乾是绝对不会像自己的父皇那样,去碰什么丹药的,要知道早年间李二陛下相信这个东西的时候,李承乾可是和玄世璟一起想办法劝说过的,他年轻的时候能这么做,以后到了晚年,轮换到他身上的时候,他自己会警惕。
因此,这一方面倒是不必担心。
李承乾与李二陛下不同。
李二陛下接手大唐的时候,那时候的大唐还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但是经过李二陛下这一代人的坚持和努力之后,现在的大唐,虽说依旧比不上前隋鼎盛时期,但是再过个几年十几年也就差不多了。
李二陛下是着急,想要在自己在在位的时候多做一些事情,想要延长自己在位的时间,想要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才能够完成的事儿,尽量让自己去完成,李二陛下将自己逼的太紧了,他怕自己早早的就死了之后,大唐不会按照他想的那样继续前行,所以他想长生不老,想要继续带领着大唐往下走。
但是后来有一件事儿,让李二陛下惊醒了,那就是他想到了隋炀帝。
李二陛下的身体是一回事,那些方士丹药没有什么用也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李二陛下想起了杨广。
杨广是暴君吗?所有的大臣和百姓都这么认为。
但是杨广也并非是一做了皇帝之后就荒唐无道的,隋炀帝身上,也并非没有一点儿可取之处。
隋炀帝在位的时候,做了这么多事儿,不惜拼上整个大隋的国运,掏空整个大隋的国库去做那么多事。
那他做的事儿,一点儿道理都没有吗?
有的,只是他太着急了,他想将几代人才能够完成的事儿,都集中在他这一朝去完成,完全没有考虑过其他,他好大喜功,导致亡国。
那李二陛下自己求长生呢?是否跟隋炀帝有着一点儿相同的地方,只是李二陛下比较理智,是想要从自身来出发,找办法,而不是压榨百姓,去成全自己的功绩。
想到这些之后,李二陛下才幡然醒悟,舍弃了那些方士求长生的办法。
当然,这当中也有玄世璟和李淳风的功劳在,他俩的功劳,是抹不掉的。
李淳风背着皇帝炼制有毒的丹药,让人试药,也打消了皇帝吃药的念头。
不然李二陛下哪儿能活到现在,早晚被一群方士给祸祸死。
一代雄主,死在方士手中,实在是可笑。
秦皇丰功伟绩,但是不能学他求长生。
这根本就是不切实际。
不能长生,人的寿数又终有尽时,所以李承乾才纠结,要不要动玄家。
李承乾的书案上还放着不少奏折,只是现在李承乾才没有心思去看那些奏折呢,他的心思现在都在来俊臣的奏折和对于玄家问题的思索上。
李承乾坐在那里,久久没有动静,连临安端过来的茶水都没有看过一眼。
感情告诉李承乾,玄家可以不动,但是理智告诉李承乾,要动,为了大唐的江山,为了后继之君能够控制朝堂,玄家要动。
即便是还用得着玄家,这恩惠,也得留给后继之君去施恩。
朝堂上现在贞观年留下来的老臣子不多了,大多都是李承乾当初东宫的那一套班子,这也是历代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太子东宫自有一套班子,等到太子登基成为皇帝之后,这套班子就派上用场了,用个十年八年的,这些人在朝堂之中,封侯拜相,成为朝堂的重要力量,他们也忠心于皇帝,一直到下一位君主继位之后,他们有的甚至还能在朝堂上奉献几年,然后等着新君东宫带出来的那套班子来接管朝堂。
一代一代,都是这么走出来的。
三朝老臣是有的,但还是少。
而眼下来看,齐国公玄世璟成为三朝老臣的几率,可是很大的。
就像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那样。。。。。。
长孙无忌到永辉朝,也是三朝老臣,但是李承乾要是不想办法收拾长孙无忌的话,那朝堂势力,怕是大半要落在长孙无忌手中,他这个外甥,是不是要成为舅舅的傀儡?
那可不行。
所以说,立车跟去年连自己的舅舅都能削了官,让他在家中养老,更何况是一个玄世璟了。
………………………………
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矛盾激化
在想过这些之后,李承乾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桌案。
皱着眉头,到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
玄家要动,但是不会让玄家出人命。
至于这个天大的人情,交给太子李厥去处理。
这也是皇家通常用的手段了。
李承乾眯着眼睛。
“临安。”
“奴婢在。”临安在一边儿也安安静静的站着老半天了,陡然间听到陛下叫自己,赶紧上前应声。
“将这些东西都收起来,放到朕的寝宫之中去。”李承乾说道。
“是。”临安应声。
等到临安离开宣政殿之后,宣政殿之中就剩下李承乾一个人了,早朝结束后,回到宣政殿的时候,李承乾就让临安将殿中的内侍都退了出去。
这件事儿,自己有什么想法,岂能让旁人知道?
这件事儿不仅仅是对朝堂的格局关系重大,在李承乾的心里,也十分重要。
心中摇摆不定的,也不仅仅是李承乾一个人,还有李厥。
回到东宫之后,李厥也把自己关在了书房之中,如今出了这事儿,自己是否要为老师说句话?也不知道自己的父皇是怎么想的。
不管怎么说,身为太子,肯定还是要站在自己的父皇身边儿的,若是父皇听信了来俊臣的话,要动玄家,自己怕是也阻止不了。
因为李厥还记得,先前在母后宫中听父皇说的那一席话。
所以他才纠结,要不要为玄家说话呢?
李厥现在还想不到自己的父皇为他准备的这一份大礼,一份天大的人情,让在他的身上。
说到底,李厥还是太嫩,不过也怨不得他,毕竟也是年前刚入住东宫做了太子,接受储君的教育。
来俊臣对上玄家,这可比前一阵子来俊臣对上窦家更刺激,长安城仅仅两天的时间,不只是官员在议论,连老百姓都在议论,逐渐的,也传到了庄子上,传到了书院里。
现在玄家还没有什么动静,也没见玄家的人站出来说什么话,做什么反击。
另外,朝堂上李承乾在上早朝的时候,也没有提出这件事儿来,众人以为,这事儿是暂且搁置下了。
就在众人这般以为的时候,来俊臣又出手了。
这次上的奏折可不是玄世璟与狄仁杰之间有师徒情谊的事儿了,这次的奏折,直接言奏齐国公玄世璟与镇守熊津道的大总管薛仁贵来往过于密切。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朝中大臣与边关守将密切来往,这可是忌讳。
对于外界种种猜测,玄世璟这边儿一直都没有回应,大有一副你说任你说的态度,我就不搭理你。
“夫君就一点儿都不慌张吗?”晋阳见玄世璟依旧在家带着孩子在书房里听夫子讲课,一点儿都没有慌张的表现,因此,晚上用完晚膳的时候,两口子坐在了院子里的石桌边儿上。
“慌有什么用?”玄世璟笑道:“我思来想去,陛下对玄家下手,也是早晚的事儿,只是,来俊臣给陛下搭了一个台阶,就像当初钱庄案子给陛下搭一个台阶,陛下让长孙无忌下去一样。”
“所以夫君现在不做任何行动,不说任何话,就是任由着朝廷对玄家下手?”晋阳诧异道。
玄世璟点了点头:“是啊。”
“可是。。。。。。”
“放心吧,没事。”玄世璟笑道。
这两天思来想去,来俊臣一点儿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顾全着江山,不讲人情的皇帝。
玄家有威胁皇帝的资本吗?要说没有,不至于,要说有,倒也可以运作,但是与皇室对抗,无异于找死。
来俊臣弹劾他的那些罪名,经不起推敲的。
不过即便是大家都看出来,经不起推敲,有人想要借题发挥,玄家还是要出问题,与其以后出事儿,倒不如将事情全都集中到现在,一波全都解决了最好,这样的话,玄家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省的拖拖拉拉的。
等到这事儿过去之后,玄世璟怕是要跟来俊臣算账了。
来俊臣弄不死玄世璟,那玄世璟就要弄死来俊臣。
来俊臣已经把玄世璟给得罪死了,玄家与来俊臣之间,因为这件事儿,肯定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关系。
然后就是李承乾在朝中稳坐,把控大局。
一个来俊臣,对于他来说,翻不起什么风浪来,但是玄家就不一样了。。。。。。。
外头的传言也是越来越多,大家都在看着,看看朝廷会怎么处置这件事儿。
“陛下,宫外有人递信进来,说是关于齐国公的事儿。”临安说道。
“谁啊?”李承乾问道。
“说是党仁弘送来的。”临安说道。
“党仁弘?”李承乾眉头皱了起来。
党仁弘,他不是在贞观年间因为贪污的案子,免了死,被发配了吗?怎么现在蹦跶出来了?
党仁弘虽然被发配了,但是先前毕竟是有功之臣,有过身份的人,跟寻常百姓还是不一样的,寻常百姓要是往宫中送消息的话,那想都不需要想,谁会搭理你?
党仁弘,这个名字还是有些用处的。
“送信的人在何处?”李承乾问道。
“在宫外,侍卫们没有放进来。”临安说道。
“去把信给朕取来。”李承乾说道。
既然是说关于齐国公玄世璟的,那看看又何妨?
“是。”临安应声道。
“对了,你亲自去取。”李承乾说道:“另外这事儿,吩咐宫门的守卫,莫要透漏出去。”
“是,奴婢遵旨。”临安应声而去。
好端端的,党仁弘怎么也冒出来了?没想到他的命还真是大,竟然没有死在发配的路上。
当娘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党仁弘贪污一案被查出来,原本是要杀头抄家的,是李二陛下各种操作之下,保住的党仁弘的命,因为党仁弘的儿子,全是为了大唐的天下而牺牲在战场上,李二陛下不忍心,所以绕过了党仁弘。
原本以为在发配的路上,党仁弘是熬不过的,没想到,他竟然还活着。
约莫两刻钟的功夫,临安从外面回来了,取到了党仁弘的亲笔信。
“陛下,这边是党仁弘的信。”临安将信件交给了李承乾。
信封上是空白的,什么都没写。
………………………………
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推入深渊
李承乾拆开了信封,拿出了里面的信件,读了起来。
这书信,看上去倒像是党仁弘的笔迹,不过也不能完全从笔迹上来判断,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党仁弘始终是老了,字迹也不会和从前一模一样,而且最重要的是,党仁弘的笔迹,李承乾也不认得,只是看个眼熟罢了。
罪民党仁弘敬陛下亲启信。。。。。。。
从信上的语气来看,是党仁弘亲自写给李承乾的。
通篇信件读下来,信中的意思是让李承乾小心玄世璟,小心玄家,并且,党仁弘还说出了十多年前玄世璟查他贪污案时候的一些细节。
原本为党仁弘敛财的那伙人藏匿的好好的,但是玄家确是能一击制敌,迅速的找出他们藏匿的地方来,这说明什么?说明玄家在见你个沪上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有些隐藏起来的东西,甚至连朝廷都查不到,正是因为如此,才要让李承乾小心玄家,小心玄世璟。
另外,当年之所以没有说出来这事儿,是因为当初他自己贪污的事儿是真的,那时候不管他说什么,朝堂上的人都会认为他是在攀诬玄世璟,不会相信的。
因此,事情的细节,在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党仁弘才敢写信向李承乾揭露。
李承乾看过信之后,脸色就不怎么好了。
“陛下?”临安在一边儿站着,看着李承乾的这模样,也是有些心惊胆战的。
陛下这脸色,变得有些不一样啊,有些可怕。
“临安,我问你,这信是党仁弘亲自送来的,还是他托人送来?若是托人送来的话?又是什么人来送的?”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也不傻。
事情过去都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会恰巧在这个时候把信送过来揭露玄世璟?早些年的时候干什么去了?
要是党仁弘的这封信与来俊臣弹劾玄世璟有关系的话,那长安城的消息,又是谁透漏给党仁弘的呢?
这当中有种种疑点,李承乾得搞清楚了才是。
“回陛下,这封信并非是党仁弘亲自送来的,而是一个约莫三十来岁的汉子送过来的,现在那汉子估计应该还在宫门口,陛下没有回应,宫门口的侍卫也不会让他离开的。”临安说道。
“嗯,你再走一趟,把人带到宣政殿来,朕有话要问他。”李承乾说道。
“是,奴婢这就去办。”临安点头应声道。
李承乾看着手中的这封信,他想要稍微打压一下玄家的心思是不假,但是也不会借着这个机会,让一些与这件事无关的人参合进来,借题发挥,用来钳制玄家。
因为玄家对朝廷来说,还有大用处,而且以玄家跟皇室之间的关系,就算是要打压玄家,也不能让玄家出事儿。
李承乾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可是玄家的当家主母,有这层关系在,无论如何,玄家在永辉朝也不能出事儿。
这亲戚还没出五服呢,现在把玄家给弄惨了,天下人该会如何议论皇室?
以后还有人敢跟皇室结亲,还有人敢掏心掏肺的为朝廷效力吗?
这诸多方面的因素,李承乾也不得不都考虑进去。
先前纠结的原因也是理智与感情的交锋,到现在位置,李承乾心里还是惦念着一点儿情分的,要压制,但是不能压的太狠了。
一旦出手,齐国公玄世璟也肯定会理解到当中的意图,只要玄家退一步,这事儿不会有太大的后果。
原本李承乾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李承乾要弄清楚党仁弘的这封信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信上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陛下。”临安领着一个约莫三十来岁的汉子走进了宣政殿之中。
“草民参见陛下。”那汉子跪在了地上行礼。
“免礼。”李承乾说道:“你是什么人?”
“草民是党仁弘的侄子,党仁弘是草民的远方亲戚。”那汉子说道。
“朕当初没听说过,党仁弘还有什么侄子。”李承乾说道。
党仁弘的家底,李承乾还是知道的,党仁弘一家人,大多数都是死在战场上,党仁弘的几个儿子也是如此,怎么好端端的,又冒出一个侄子来?
“回陛下的话,是远房侄子,当初大伯他在朝中做官的时候,我们家一直都没有与大伯他们联系,怕被人说攀附权贵,后来,十多年前,大伯他出事儿,我们家也不知道,一直在几年前,才知道大伯被发配,家里人便让我去找大伯的下落,再怎么说,也是一家人,而当初我们虽然没有到长安找大伯,但是大伯也怂了不少钱财,因此,即便是大伯出事,我们家也不能忘恩负义。”
李承乾点了点头。
党仁弘的这些远房亲戚,真实性那就不好查证了,查起来也有困难。
“那你是什么时候找到党仁弘的呢?”李承乾问道。
“两年前。”那汉子说道:“草民打听了不少人,才得知大伯被发配的地方,后来草民便不远千里找了过去,到了当地之后,寻找大伯的下落,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那这封信呢?可是你大伯亲笔所书?”李承乾问道。
“是。”那汉子说道:“这封信,的确是我大伯亲笔所书,是几年前写下的,一直被大伯保存着,后来才交给了草民,让草民带到长安来呈送给陛下。”
“你是什么时候从党仁弘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