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6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记住了,像咱们程家这样的家族,你不在陛下面前露脸,该去靠的不去往上靠,你长久不了,当然,也不能是什么事都往上凑,也须得会明哲保身之道啊。”程咬金说道:“等哪天你要是能像你爹这样,那孽爹我,就算是闭上眼,也能安心了。”

    “爹,您这是说什么呢,您这身体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好。”程处弼说道。

    程咬金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真要是他没了,这程家继承他爵位的是长子,然后这几个儿子,肯定是要分开过了,有本事的,肯定过的好,没本事的,肯定就过的次一些,现在他还活着,能为他们挣多少就挣多少吧。

    程咬金吩咐家里的人,给他收拾收拾东西。

    反正程家在庄子上也有宅子,直接收拾收拾住进去就是了。

    李承乾到了庄子上,在庄子上住了下来,而宫中来的护卫,也是将李承乾居住的地方明里暗里梳理了好几遍,而后他们也驻扎在宅子周围,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

    “太后娘娘,陛下已经到庄子上了,估计一会儿就能到这边儿来。”外面的侍女端着铜盆走进了房间里,将铜盆放在了木架上。

    躺在床上的李二陛下,在听到侍女的话之后,缓缓的睁开眼。

    “承乾来了啊。”

    太后听到李二陛下的声音,连忙转过身来,看向李二陛下。

    “陛下,是,承乾到庄子上来了,承乾听说您最近身体欠安,特地前来侍奉您。”长孙太后说道。

    “朝中政事繁忙,不可倦怠,朕无事。”李二陛下缓缓的说道。

    “承乾的一片孝心,陛下就别操心政事了。”长孙太后伸手提李二陛下提了提身上的薄毯,而后拿起一把小扇,轻轻的扇一扇风。

    实则是扇不出什么风的,只是让李二陛下看上去能凉快一些,这天气,白天的时候,寻常人都会觉得热,只是李二陛下的身体,见不得风凉,所以盖着毯子,长孙拿着扇子,给他点儿心理上的凉快。

    “承乾能来,那朝中肯定都是安排好了的,再者说,承乾来了,朝中不是还有厥儿吗?当初陛下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不就一直是让承乾监国?那时候承乾还没有厥儿大呢。”长孙说道。

    听长孙这般说,李二陛下掖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经常离开长安城,然后长安城之中的国事,就全都交给了当时的太子李承乾。

    事实也证明,承乾他做的很好,他是一个很好的太子,现在也是一个很好的皇帝,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来,李二陛下心里也是欣慰许多。

    现在李二陛下躺在床上,睁开眼睛不是吃药就是吃饭,什么也做不了,有时候难免脾气有些暴躁,但是长孙的话,也勾起了他对以往的回忆,现在能安安静静的做的事儿,也就只有回忆了吧?

    约莫两刻钟的时间,外头的下人进来禀报说,李承乾到了。

    李承乾已经换上了一身便装,走进了李二陛下的房间。

    听太医说,李二陛下背后发了疮,每天都要清理疮口,虽然屋子里干干净净的,李二陛下的身体也被擦拭的干干净净的,但是一进屋子,还是能闻到屋子里的熏香味儿当中带了点点的脓臭味儿。

    “儿臣给父皇,母后请安。”李承乾进了屋子,走到李二陛下床边,躬身拱手行礼。

    “承乾,快快起身。”长孙站了起来,将李承乾扶起。

    李二陛下也转过头来,看向了李承乾,李承乾进来之后,李二陛下的眼神明显明亮了许多,精神也比刚才好一些了。

    “观音婢啊,你先带着人下去歇着吧,正好承乾来了,朕跟承乾说说话。”李二陛下说道。

    “好,妾身就不打扰你们父子了。”长孙说道,而后,带着屋子里的下人,退了出去。

    “父皇的身体,定要好好休养啊。”李承乾上前来,跪在了床边。

    “承乾啊,父皇知道,父皇的日子不多了。”李二陛下的面色苍白,伸手放在了李承乾的手背上:“这些年,父皇见你治理江山,虽说不过问,但是,父皇都看在眼里,承乾做的很好。”

    李承乾跪在床前,看着自己印象之中魁梧的父皇变得枯瘦如柴的模样,又听到了父皇对自己的肯定,霎时间,眼泪就流了出来。

    这么多年,从做太子,到做皇帝,父皇从来都是对他说定要勤勉,要做个合格的太子,要做个万众敬仰的皇帝。

    就算昔日有对立李承乾的赞赏,也不会当着李承乾的面儿去夸赞他,怕他骄傲。

    如今听到李二陛下如此所,李承乾心中百般滋味,是激动,是高兴,也是悲伤。

    激动他得到了父皇的肯定,这比朝中所有大臣的赞美之声加起来,都要重。

    他高兴,自己自登基以来,所作所为,有人懂他,有人支持他,有人理解他。

    他也悲伤,悲伤自己的父皇,怎么会病重到这个地步。

    李二陛下看到李承乾落泪,颤颤巍巍的伸手,想要为李承乾擦掉泪水,奈何,实在是没有那个力气了。

    李承乾见状,赶忙握住自己父皇的手。

    “承乾啊,看到如今的大唐,看到朕的承乾这么出色,朕,无憾了。”李二陛下说道:“若朕走了,善待你母后,还有朕后宫之中的妃子。”

    李承乾听自家父皇这口气,明摆着就是要交代后事了。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最后的机会

    “父皇,您这……”

    李承乾还未说下去,便被李二陛下握了握手,打断了。

    “承乾啊,无需劝慰,朕自己能够感觉出来。”李二陛下说道:“朕交代给你的,你帮朕做好。”

    “是,父皇。”李承乾也只能恭恭敬敬的应声。

    倒是李二陛下,现在他能体会到当初他做皇帝的时候,太上皇李渊临终前的心情了,或许有一样的地方,或许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大同小异吧。

    现在想想当初的时候,高祖皇帝临终之前,恳求他放过李元景,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

    父亲始终是父亲,天底下没有父亲到死都怀着对自己儿子的恨离世的。

    李二陛下想起这些,也只能是在心中叹息一声了。

    “朕后宫的妃子,有儿女的,可自行决定投奔儿女与否,无儿无女的,照例送进感业寺。”李二陛下说道。

    说起此事,李二陛下想起了自己另外两个儿子。

    “吴王李恪,魏王李泰,你的两位兄弟,可以成为你得力的帮手,就看你如何任用了,有时候,身处在一定的地位上,或许他们自己本人,没有什么大的心思,但是他们身边儿的人,为了谋求荣华富贵,却是一个比一个能拱火,这等王爷身边的臣子官员,你要防。”

    “是,儿臣晓得了。”李承乾连连点头应声。

    李承乾这应下的,便是要在他在位的时候,保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了,将来就算是有什么事情,李二陛下的这番话,就是他们两个的保命圣旨,算是将罪过,都推在了两位王爷身边儿的属官身上。

    李承乾见到自家父皇这般模样,就更确定,放在自己书案上盒子里的那道圣旨,是假的了。

    现在的太上皇,连笔都提不起来,怎么可能亲笔去写什么圣旨呢?

    “还有兕子……。朕的兕子……。承乾,那是你的亲妹妹,你要保护好她。”李二陛下说道:“朕知道,你与璟儿之间,现在关系弄的十分僵,但是朕知道,你心里也不愿见到今天这个局面,璟儿自陇西于阗回长安之后,这都二十几年过去了,你们君臣,一路相互扶持着走到今天,他没有心思谋反,你是知道的,你无非就是怕,怕有一天,他会成为厥儿治理大唐的障碍。”

    李二陛下的话,一针见血。

    “儿臣……儿臣现在已经不追究那件事了。”李承乾说道。

    玄家已经被他逼的离开长安了,晋阳也随着他的夫君离开了,甚至为了将玄世璟带离长安要假传圣旨。

    他要怎么追究?告诉所有人,晋阳公主假传圣旨,要派兵将人给抓回来?

    抓回来要如何处置?

    假传圣旨是死罪。

    晋阳是他的亲妹妹。

    在朝政上,李承乾的心可以冷,但是在处置自己的亲妹妹上,他不能如此,他还是有感情的李承乾。

    “并非说不追究就过去了,你心里过不去,这件事就过不去。”李二陛下说道。

    “可是,现在他们已经离开长安城了。”李承乾说道。

    李二陛下叹息一声,这最终的结局,他也无可奈何了。

    “朕会给你们一次机会。”李二陛下低声说道,仿佛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朕会留下一道诏书,那时候,璟儿必然会重返长安,到时候,莫要再行事如此激烈了,璟儿他是个重感情的人,是个性情中人,你与他好好说。”

    那道诏书,应该便是遗诏了。

    先皇遗诏,玄世璟,他必然是要遵从的。

    “璟儿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他,对我大唐有意,父皇本想,你登基之后,他定然是你治国最大的帮手,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与你,与厥儿,留一条路了,这次机会可莫要再错过了,若是再错过的话,你与他之间,怕是再也没有缓和的机会了,不管他是臣子的身份也好,你妹夫的身份也好,有此情谊,实属难得,当珍惜才是。”李二陛下望着李承乾,语重心长的说道。

    李二陛下想起了以往,他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是臣下,是朋友,也是大舅哥,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真的将一辈子,都搭在了大唐,从起事,到征战,再到夺位,都是长孙无忌等这一帮人,忠心耿耿的跟着他,现在,他的时间不多了,也该去见他昔年的这些老部下了。

    说不定,他们在下头,就等着跟他团聚,再杀出一片天呢。

    “是,儿臣遵旨。”

    李二陛下的耳边,传来了李承乾的声音。

    “罢了,朕也有些累了,你刚到庄子上,应该还有别的事情要忙,先去吧,朕这里,还有下人伺候呢。”李二陛下说道。

    “不,父皇您休息,儿臣守着您。”李承乾说道。

    李二陛下没再说话,只是闭上眼睛,休息了。

    方才他与李承乾说了这么多话,还真是有些累了。

    真是今日不同往日了,竟然说话说累了。

    人老了,得病了,真是没用了。

    李承乾算是在庄子上安稳了下来。

    等到了傍晚的时候,下人来到屋子里,李承乾依旧跪坐在李二陛下的床边,候着李二陛下醒来。

    “陛下,天色已经晚了,您也该歇歇了。”下人劝慰道:“太后那边已经准备好了饭菜,让奴婢来请您过去。”

    李承乾扶着床边,站起了身子。

    或许是跪坐了太久,李承乾一起身,腿都有些麻了,一个趔跕,差点儿摔倒。

    旁边候着的临安赶紧上前给李承乾一个支撑。

    “陛下,要不您先坐会儿?”临安说道。

    “不能让母后多等。”李承乾说道:“父皇这里,你们好生伺候。”

    “是。”屋子里的下人躬身应声。

    李承乾在临安的搀扶下,来到了长孙这边用膳。

    一整天过去,李承乾算是在装装死航安稳了下来。

    次日清晨,李二陛下醒过来的时候,一转头,就看到李承乾就睡在床边。

    借着这个功夫,李二陛下也是好好的打量了一番自己的儿子。

    比上次见到他要沧桑了一些,鬓角已经有些许白发了,即便是在床榻旁边趴着,都能睡的这般熟,看来平日里,日子着实是过的累了。


………………………………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临书院

    这就是皇帝啊,坐在那个位子上,操最多的心,担心着天下事。

    做皇帝的滋味儿,李二陛下明白。

    肩膀上挑着天下万民的担子,能轻松的了吗?

    皇帝的冕服,为什么是肩挑日月,背负星辰?

    做轻松的皇帝,那是庸君,是昏君。

    杨广做皇帝之后倒是轻松,做了十几年皇帝,在国都待着的时间不足一年,今年去江都,明年去西域,后年又跑到草原的汗帐里,。

    可是轻松的后果是什么?大隋崩塌,天下群雄并起,反隋。

    杨广自己也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给勒死了。

    这就是轻松的后果。

    李承乾继位做皇帝的时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奔四的人了,再过几年,就五十岁了,年纪也不小了。

    李承乾是没法儿跟李二陛下比的,李二陛下是不到三十岁当了皇帝。

    而李承乾,当了将近三十来年的太子。

    旁边的内侍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想要叫醒李承乾,却被李二陛下的目光所制止了。

    “陛下,您该换药了。”内侍低声对李二陛下说道。

    “等一等吧,无妨。”李二陛下说道。

    就是这两声动静,让李承乾醒了过来,看到自己的父皇已经醒过来了,赶紧起身上前询问。

    “父皇,您现在感觉如何?”李承乾问道。

    “还好。”李二陛下的声音有些沙哑。

    “陛下,太上皇需要换药了,早膳已经准备好了,一会儿就会端过来,太上皇现在该洗漱了。”一边儿的内侍提醒道。

    “朕跟你们一起来。”李承乾说道。

    内侍将李二陛下洗漱擦身的温水和毛巾端了过来,还有李二陛下要换的药,也一并端了过来。

    李承乾和内侍一同,掀开了李二陛下身上的毯子,解开李二陛下的衣衫,开始为李二陛下擦拭身体,而后换药。

    等忙活完了之后,李承乾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好了承乾,时辰不早了,你快去用膳吧。”李二陛下说道:“用完了膳,回去好好休息休息,也别强撑着了。”

    “是。”李承乾拱手应声。

    李承乾在李二陛下的床前伺候了一晚上,半夜实在是熬不住了,就趴下睡了,虽然也睡了一两个时辰,但是这哪儿够啊,所以,现在的李承乾,的确是有些乏累了。

    强撑着身子,又到了太后那边儿请安,而后这才回自己的住处,歇息一二。

    恍惚间,李承乾觉得,仿佛是回到了以前在东宫的时候一般,早上起来,去给父皇母后请安,而后再回自己的住处办事。

    自从登基做了皇帝之后,就再也没有过这种感觉了,昨天晚上虽然没有休息好,但也比在宫中处置政务,而后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准备上朝要轻松的多。

    他要听他父皇的话,做一个勤勉的皇帝,也不愧对,他父皇将这大好的大唐江山交到他手上。

    回到自己的住处,李承乾用了膳,吩咐临安等到中午的时候将自己叫醒,若是太上皇那边有什么动静的话,也赶紧通知自己,而后和衣睡下了。

    一直到了中午,临安将李承乾叫醒,李承乾起身换了衣裳,洗漱了一番之后,询问临安。

    “父皇那边可有什么事?”李承乾问道。

    临安摇头说道:“回陛下,无事,太上皇特意吩咐下人过来传话,说让陛下多休息一二,平日在朝中,虽说勤勉,但是平日里的勤勉,总归是拿着自己的身子不能好好休息换来的,既然到了庄子上,太上皇那边儿也暂且无事,就让陛下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歇息歇息,今日上午,是太后一直陪在太上皇身边。”

    李承乾闻言,心头一暖。

    “朕知道了。”李承乾回应道。

    李承乾收拾好了之后打算出门,却也是想起一件事来。

    先用上半个时辰将这件事办了再说,正好现在他人在庄子上。

    “临安,随朕去文学院。”李承乾说道。

    “是。”临安应声。

    李二陛下的住处本就是在文学院周围,离着文学院非常近,走了不到半刻钟的功夫,就已经进入了文学院里。

    李承乾直接奔着文学院的书房而去。

    他今天是来见文学院的先生的,上次学生们在宫门口折腾,虽然也领了罚了,但是后续李承乾的想法,还没有落实下来,今天就要找书院的先生商议一番。

    “臣等参见陛下。”

    李承乾进了书院的书房之后,书房里的先生见到李承乾,纷纷起身拱手行礼。

    “诸位先生免礼。”李承乾抬手说道。

    “陛下,请上座。”

    一年级较大的先生,请李承乾坐在了上首。

    李承乾在上首落座,对着下面站着的几位先生说道。

    “朕来庄子上,也是听闻太上皇身体欠安,前来侍疾的,正好今日,朕想起了一件事,就这这会儿便利,便过来与几位先生商议一二。”李承乾说道。

    “陛下请讲。”

    太上皇可是书院的院长,只是现在太上皇因为身体原因,都已经不能理事了,不然的话,这事儿还用得着跟他们商量?直接下旨给结果就是了。

    “前一阵子,书院学生在宫门口闹事的事儿。”李承乾说道:“虽然在朝堂上已经有了定论,有了处置的结果的,但是还有一件事,朕琢磨着,也应该昭告天下了。”

    听李承乾这么说,在场的几位先生心里咯噔一声,都有不好的感觉。

    什么事儿,要昭告天下?难不成书院的名声就注定要因为那件事而受损?

    文学院有今天这般模样,也是他们尽心尽力拼了好几年得来来的,他们不想因为这件事儿,而对书院有什么影响。

    “陛下,那些学生们也知错了,最近这段日子一直老老实实的在书院里闭门读书,从长安城回来之后,臣等就未曾让他们离开过书院。”为首的先生赶紧说道:“陛下,臣以为,这样,足以让学生们长记性了。”

    “不不不,朕不会再处罚书院里的学生了。”李承乾说道。

    眼前的这几位先生可能误会自己的意思了。

    “敢问陛下,除此之外,书院还有何事,让陛下如此记挂?”先生们心里实在不放心,所以,干脆问出来就是了。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李承乾的决定

    “是关于书生议政的事儿。”李承乾说道:“那件事情结束之后,朕在宫中,闲暇之余,还是会想起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想个法子遏制一下为好,当日朕在朝堂上也说了,书院里的学生,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读书,一直到现在,朕依旧是这个意思,诸位先生以为呢?”

    几位先生面面相觑,不知道李承乾到底想要表达个什么意思。

    “臣以为,陛下说的是。”

    虽然不知道陛下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应和着,总是没错的,且听陛下要说什么吧。

    “既然学生应当专心读书,那就不应该去搀和什么朝堂政事,这些就不是学生该关心的事儿,若是朝中有事儿,学生献策,经过先生批准之后,由先生献计朝廷,一步一步,按照规矩来,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若以后学生们对朝堂政事有什么不满意,便有样学样,都像他们一样,往皇宫门口一聚集,那成何体统?是想要威胁朝廷吗?”李承乾说道:“所以,朕今日要与诸位先生商议的便是,朝廷要命令下旨,学子不得参议政事,这一条,通过三省朝臣商议之后,会写进大唐相应的律法之中。”

    “这。。。。。。。”几位先生相视一眼,纷纷沉吟。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李承乾说道。

    “陛下。”一位先生走了出来,拱手说道:“学生们说虽然不该参议政事,但是这也恰巧说明学生们有忧虑国家之心,心中有大唐,才会如此惦记着,如此做的话,是否太过武断?而且,也不利于陛下广开言路,诚心纳谏啊。”

    “但是,学子心思单纯,想法简单,在没有毕业之前,还是少去想这些复杂的问题吧,想要为国出力,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才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倒是喜欢学朝中御史,这可不行。”李承乾说道:“就拿着上次的事情来说,学生们冲动行事,可考虑到了如此行事的后果,可考虑过如此行事对书院造成的影响?书院里的学生,都是些十几岁的年轻后生,年纪最大的,也不超二十岁,不成熟,想法稚嫩,说句难听的,有时候,想法一根筋,显然,根本参悟不透朝堂复杂,朕有如此决断,也是在保护他们。”

    上次的事情,明显那帮蠢学生是被人利用了,被人推在前头帮着造势,结果他们还真傻乎乎的去了。

    到最后呢?背后之人一点儿事儿都没有,倒是他们被罚惨了,还连累了书院的名声,连累的书院的先生在朝堂上丢人现眼,就算是被朝中的大臣攻讦,也只能是唾面自干。

    因为那件事儿,的确是学生们做错了,作为先生,他们得站出来,替学生承担,承担来自朝堂上的恶意,若是让学生自己去承担的话,那那些学生的前途,可就尽毁了。

    “这。。。。。。。”

    “先生们好好思量一番吧,若是有什么想法的话,可以递折子到朕这边来,这件事,朕亲会亲自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