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6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没了,旁观者也学会了宽容。

    崔孝益的死,又将众人的的目光聚集了起来额,而且,不少人也在等书院的后续消息。

    崔孝益自尽,书院总得有个说法吧,崔家也肯定会向书院讨说法吧?而且,那次事情同崔孝益一起的还有不少人呢,书院是如何处置他们的?跟崔孝益一样,也是开除学籍吗?可是有不少人呢。

    虽然人没了,但是八卦看热闹的心,还是有的。

    一连的等了三四天,书院那边儿还无反应,但是,崔孝益的父亲崔知礼从任上回来了,虽然说在外为官,政务繁忙,但是,这可是他亲儿子没了啊。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无奈的退让

    他回到崔家之后,看到的,也只是灵堂和巨大的棺木,棺材的盖已经落上了,所以,他连自己儿子最后一面都未曾见到。

    这天气,若是不落棺材盖的话,那尸首搁置着几天,可好看不到哪里去。

    如此,崔知礼也就看不到自己儿子,到底是怎么死的了,早早的就把棺材合上,也是崔知温为了掩饰崔孝益死亡的真相。

    “不信,此事,文学院一定要给我一个交代。”崔知礼怒声说道。

    好好的儿子,在书院上学,就这么没了?

    他可不知道,他儿子并非是因为文学院的一个决定,他的儿子,是他的大哥崔知温让心腹动手沙雕的,不管是在外人眼里,还是在自家人严重,崔孝益,他就是自杀。

    也只能是自杀。

    而作为罪魁祸首的崔知温,就站在一边儿。

    “打算如何向文学院讨要公道?”崔知温问道。

    崔知温只是想用崔孝益来保住崔家的名声而已,事情到了这一步也是告诉书院,已经可以了,崔家已经如此了,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在这件事情上,到此为止吧,莫要再生事端,再得寸进尺了。

    书院有书院的想法,崔家也有崔家的想法。

    “将孝益我儿的棺材抬到书院去。”崔知礼说道:“我一定要知道,凭什么拿狗屁书院里的老东西只处置我而,凭什么其他学生一点儿事儿都没有,我儿出事儿,我要让他们全部给我陪葬。”

    崔知礼现在的思绪已经不像个寻常人了,丧子之痛,让他几乎失去了理智。

    “你冷静一些。”崔知温说道:“你这样做,只会让自己难堪,听我说,这件事,我也有责任,我不该让孝益去书院,也不该打断孝益的腿,若是能在他养伤的时候多在他身上用些心思,多关注他一些,说不准他也就不会如此想不开了。”

    崔知温作为一家之主,这般对崔知礼说话,也是让崔知礼稍微冷静了一点儿。

    “不,大哥,这不能怪你。”崔知礼连忙说道:“都是那文学院,太不厚道,想要用处置孝益的方法,来保全书院,做的好打算,如今出了人命,他们不得不认!这个公道,我们一定要讨回来。”

    “知礼啊,你听我说,孝益他去了,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儿,但是这件事,当中还有其它说法,你带着孝益的棺材去把事情闹大了,危害的,还是咱们崔家啊,且不说这个,死者为大,你忍心扰了孝益的安宁吗?”崔知温说道。

    “可。。。。。。。可我儿的公道,谁来换?”崔知礼说道,一张风霜雕刻的面庞上,早就已经泪流满满。

    “这。。。。。。怕是谁都给不了啊,先前因为孝益带头的是,世家与书院之间也达成了一致,大家算是各退一步,都妥协了,事情的真相,书院那边儿都知道,咱们算是落了下风了,如今孝益没了,其实也算是保全了咱们清河崔氏的名声了,节哀顺变吧。”崔知温说道:“大哥知道,可能这么说的话,你心里过不去,心里有道坎,可是,这就是事实,现在陛下在装装死航,听说也是陛下去了书院之后,书院才有了这样的决定,这当中是怎么回事,再过两天估计就能见分晓了,最近这两天我在宫中行走,三省的几位宰相去宣政殿见太子殿下的频率是越来越频繁了,不知道再商议什么大事,我琢磨着,应该也是跟陛下去了书院的事情有关,如今,并非是能与陛下作对的时候了,那郑王两家的血的教训,我们得时刻谨记于心啊。”

    崔知礼听了这番话之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是心里的愤怒和悲伤依旧在交织着,似乎是想要将他整个人给吞掉一样,而崔知礼的理智,也差点儿被吞噬干净,却是崔知温给拉了回来,崔知温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崔知礼冷静下来。

    此事已经成了定局,崔知温好不容易懂将事情的口子给堵上,自然不希望崔知礼再去闹腾,不然的话,到时候崔家死的就不止是一个崔孝益了。

    崔知礼是做父亲的,没有给儿子首领的道理,而崔孝益的年纪尚轻,也未成家,因此,天黑下来之后,灵堂里,也就只剩下了家里的下人在守着了。

    崔知礼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下人送过来的饭菜,他是一口没吃。

    心里一直堵着一口气,怎么都缓不过来。

    好好的儿子,就这么死了,这事儿搁在谁身上都受不了。

    而且,清河崔家的人,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有委屈还不能出气。

    果不其然,崔知温辽中了书院有了动静之后没几天的功夫,三省的宰相们就下发了陛下的旨意,昭告了天下,天下读书士子,不得无端妄议朝政。

    不过,这政令,也仅仅是针对书院里的学生,并非是全天下所有的读书人。

    李承乾所提出来的,打击范围太广,所以递交到三省之后,三省的几个宰相们想出了一个这种的办法,那就是将此范围缩小到大唐各处的书院之中,另外那些不上学的读书人,则事影响不大。

    为什么不针对他们呢?因为书院的学生,最是容易扎堆,其余零零散散的独属于人,想要聚集起来,可是不太容易,而且大家都已经是成年人了,脑子没有那么热乎了。

    那以后这群人闹腾怎么办?那就让他们闹,若是无理取闹,大唐的官府、大理寺、刑部也是不是摆设。

    真要是到了天下读书人都要聚集宫门口声讨朝廷了,那也必然是大事了,该听从的意见,朝廷也不会装聋作哑。

    这个结果,便是三省的几位宰相商议出来的的结果,而后快马加鞭的将这结果送到庄子上,让李承乾过目,同意了之后,才昭告了天下。

    纵然这道旨意能引起轩然大波,但是因为有东山县文学院学生的事情在前,也就额米有人干说什么了,其实说白了只是一个事实罢了。


………………………………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祸水东引

    没有触动有话语权的人的利益。

    书院了正在读书的学生没有话语权,他们的声音即便是传达出去了,也不一定会对,因为经验少,阅历浅薄,这始终是个硬伤,预期耗着时间精力去应对,去辨别,还是让他们闭嘴,少说话,多读书的好。

    三省已经通过的旨意,推行起来就简单多了,因为朝中能入三省做宰相的大臣,本身在天下读书人心目中就又很高的地位了,他们认同,他们带头,他们下的结论,读书人是不会太过抵触的。

    虽说文人相轻,但是连读书人的圈子里,同样的人都要去抵触同样的人,且对方还比你位高权重,这不是得罪人吗?以后想要走仕途,入朝廷,得罪了三省里的宰相,那你这条路到底还想不想走了?

    “我就知道事情肯定不对劲,明明都已经过去了,为什么书院还是不肯放过,原来是因为这个啊。”崔家,崔知温坐在厅中说道:“想来陛下那天去到文学院之中,说的就是此事。”

    “哼,那也不能让我儿出来顶事情啊。”崔知礼不悦的说道

    “不让孝益出头,事情会更加的不可控制。”崔知温说道:“这道旨意表面上推行的十分顺利,但是天底下有多少读书人心里愤懑不满?数不清,只是他们不敢说而已,怕得罪人,毕竟,这事儿,三省的宰相大臣都参与其中,种种关系,盘根错节,他们敢怒不敢言,到时候,所有人都会讲这件事想到文学院的头上,要不是文学院的学生们闹事,朝廷会下这样的旨意?”

    “本来就是书院的错。”崔知礼说道。

    “书院被群起而攻之,书院的先生们会将这件事是世家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真相全说出来,那时候,风向仪转,谁倒霉?”崔知温问道。

    在他看来,崔知礼是因为他儿子的死,心里憋屈,连基本的思考都做不到了。

    家族的利害关系,他想不出来吗?

    那他真是白做这么多年的官了。

    不过话说回来,崔知温现在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若是事情真的按照崔知温说的那样的话,最先倒霉的肯定是世家,而且请和崔氏,首当其冲,崔孝益不死,他作为参与其中的人,而且还是领头人,也要跟着倒霉,到了那时候,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还有人可怜崔孝益了。

    “书院为求自保,出了这么个法子,将自己给摘了出去,若是孝益还在,面对如此指责,他该怎么办?”崔知温问道:“所以,我才说,或许现在,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你也该接受了。”

    天底下不是所有人都是笨人,个中关节,他们会想不到?只是现在因为崔孝益的死,让他们都闭嘴了而已。

    李义府这个人,毒啊,好一条祸水东引的计谋。

    崔孝益一死,这事儿,还能去追究谁?

    崔孝益昨日也已经入土为安了,还想要追究的话,那就到九泉之下去追究去吧。

    崔家也巴不得死几个让他们上火的人,去给崔孝益陪葬呢。

    书院丢车保帅,崔家何尝不是如此呢?

    只是丢的这个人,是他们自家人罢了,而崔孝益对于书院来说,也不过是个普通学生。

    崔孝益注定要成为结束这一整件事的牺牲者。

    崔家,也只能认了,连带着崔孝益的亲爹崔知礼,冷静下来之后,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也人了,就这样吧,山高水远,以后有的是机会,咱们走着瞧。

    崔知礼就是这么劝说自己的。

    接受了儿子因为这件事而牺牲,因为保全家族的颜面而牺牲。

    但是这个梁子,结下了。

    这个时候,玄世璟和晋阳他们四个人,依旧在前往扬州的路上,路途遥远,却也已经走了大半了。

    朝廷下发旨意,传播天下的速度,可是比他们赶路的速度要快许多,毕竟朝廷送公文,可是有四百里加急送往各处的,朝廷的信使,沿途与驿站,可以换人换马,玄世璟他们四个,跟人家比不了。

    所以,在走到半路上的时候,玄世璟从当地城中的告示栏的内容之中,知道了李承乾下达的这道圣旨。

    玄世璟心里倒是没有什么波澜,这样也不是坏事,免得学生们心性单纯,被一些人给利用了,朝廷的肮脏他已经见识了几十年了,这道圣旨倒是能够保护学生们在该专心读书的时候,不被朝堂之是事所污染。

    书院里的年轻人,也是大唐的未来,不能因为种种事情,被人说利用就利用,这么做,也挺好的。

    “没想到书院的学生闹事,会有这样的结果,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闲暇下来的时候,晋阳感慨道。

    “好处大于坏处。”玄世璟说道。

    “但是皇兄如此做,岂不是不能广开言路了?”晋阳问道。

    “广开言路是好事,但是得看是什么路,什么言,书院里还在读书的学生,年纪小的,八九岁,年纪大的,十几岁,都不到二十岁的,整日里读书读书,见识过多少世面,受见识所局限,他们的想法,大多也都是片面的,朝廷每一项决定,大多都是深思熟虑,各种老手反复商议才下达的指令,岂能是那些没见识的年轻后生所能理解的?片面的意见,年轻,稚嫩,种种意见汇集起来,需要耗费多少朝廷的精力,虽然有时候免不得有损失,但是比起耗费的时间精力来说,还是不听的好。”玄世璟说道:“比如说这次书院闹事,不就是世家在背后推动学生,想要利用这件事,打击文学院吗?都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是没有放弃,这种事,有一就有二,而陛下不想看到第二次,所以才这般处置,若是有了第二次的话,那可就会出更多的人命。”

    崔孝益的确可惜,但这也是世家自食恶果罢了。

    下次要是还敢在背后推波助澜,那么死一个人可就不够了,你若是有野心,那就到地下去算计去吧,阳间容不下你的野心。

    一次次的闹事,总会有不耐烦的时候。


………………………………

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清理善后

    东山县庄子上,这几天,李承乾在庄子上也没有什么事了,因此,就一直侍奉在李二陛下的身边儿,但是在闲暇的时候,也在想朝中的事儿。

    不能去做归不能去做,总是可以思索的,而且,在这里,他比较闲散,甚至比在宫中的时候,思绪还要清楚。

    “临安。”李承乾唤了一声。

    “奴婢在。”临安上前一步。

    “你亲自回长安,去大理寺,交代狄仁杰办件事。”李承乾说道:“现在看看日子也差不多了,大理寺牢房里的那两个,可以处置了,关于前段时间在牢房里发生的任何事,朕不想再外头听到什么风言风语。”

    “是,陛下放心,奴婢一定将此事办好。”临安说道。

    临安知道要处置的那两个人是谁,那就是来俊臣和索元礼,至于在牢房之中发生的事情,应该就是晋阳公主将玄公给带走的事了吧,陛下要隐瞒那件事,不想让晋阳公主假传圣旨的事儿传出去,既然陛下已经放下这件事了,而且还有太上皇开口,那即便是晋阳公主殿下的那张圣旨是假的,陛下也要给他坐实成真的。

    临安领了旨意之后,带了两个护卫,离开了庄子上,直接奔着长安大理寺去了。

    大理寺之中,狄仁杰倒是也想着牢房里的那两位要该处置了,但是没有朝廷的旨意,他不敢妄动。

    只有来俊臣和索元礼死了,他才能放心下来。

    “大人,陛下身边儿的临安相公来大理寺了,就在前厅等着要见您呢。”书房外头,大理寺的官吏站在门口禀报道。

    “好,本官马上过去。”狄仁杰回应道。

    临安到大理寺来?做什么?难不成是要将来俊臣给带走询问关于晋阳公主殿下的事儿?

    心里怀揣着忐忑,狄仁杰来到了前厅。

    “临安相公。”狄仁杰见到了临安之后,拱手打招呼。

    “狄大人。”临安也拱手回礼:“这回来,咱家是替陛下来给狄大人带个消息的。”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狄仁杰询问道。

    临安给狄仁杰使了个眼色,狄仁杰心领神会,将厅中所有的人都禀退了下去。

    临安见到屋子里没有旁人了,这才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让狄大人,处理了牢房里的两个人,现在也已经到秋后了,时间也差不多了,牢房里那两位,是死罪,活不成了,但是有一点,前一段时间牢房里的事情,就仅仅限于牢房里了,莫要从牢房里带出来。”

    狄仁杰闻言,想了想,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不想让人过多的知道知道晋阳公主的消息?

    那晋阳公主的那道圣旨,是真的还是假的?

    因为仅仅三天的时间,公主殿下根本就没有到庄子上去啊。

    那道圣旨,是真是假,狄仁杰也分辨不出来,因为自从李二陛下到了庄子上之后,狄仁杰就再也没有见过李二陛下的笔迹了,若是按照李二陛下先前在皇宫里的时候,那时候的笔记来看,那那道圣旨上的字迹,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

    至于上面加盖的印章,狄仁杰也没有分辨出来。

    不过,若是狄仁杰找了刻章的行家来看的话,可能就知道,那章,是个什么材料了,但是狄仁杰哪儿会去研究的这么仔细?

    所以,那道圣旨在旁人眼中,就是真假难辨了。

    “好,本官知道了。”狄仁杰说道:“有劳相公特意跑这一趟了。”

    临安笑了笑,说道:“为陛下办事,不辛苦,不过这一趟,咱家跑的也值得,狄大人应当懂的。”

    狄仁杰点了点头,的确如此,牢房之中的两个人一死,这件事,陛下说圆就圆过去了。

    至于两人的死法,原本是判了斩首的,但是人进到牢房之中,是个什么样的死法,就不是原本的判决说的算了。

    原先狄仁杰是不屑于弄这种手段的,但是现在不同了。

    狄仁杰也不完全是个迂腐之人。

    “如此的话,咱家也就没什么事儿了,剩下的,就交给狄大人处理了,咱家就先回庄子上去伺候陛下了,等狄大人这边事情做完之后,还请狄大人写道折子,上奏到朝廷,顺便派人到庄子上,给咱家送个信儿,咱家也好给陛下回复。”临安说道。

    狄仁杰拱了拱手:“临安相公放心,本官送送临安相公。”

    “狄大人公务繁忙,还是留步吧,对了,因为朝廷的旨意,最近若是长安城有书生闹事的话,还请狄大人在大理寺这边,多多注意了。”

    “好,此乃分内之事,临安相公放心就是。”狄仁杰说道。

    “嗯,如此的话,咱家也能放心回庄子上,跟陛下交差了。”临安说道:“狄大人留步,咱家就先告辞了。”

    “临安相公慢走。”狄仁杰站在厅中,拱手相送。

    等到临安离开之后,狄仁杰收拾了一番,去了大理寺的牢房。

    这一趟过后,估计有段时间,自己就不用到这边来了。

    到了牢房,进了牢房里头,狄仁杰站在了来俊臣的牢房门口。

    “狄大人是来看在下的?”来俊臣问道。

    狄仁杰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看狄大人的这般模样,应该是来送在下和索元礼一同上路了。”来俊臣说道。

    “你很聪明。”狄仁杰说道。

    来俊臣闻言一笑,这算是夸奖呢?还算是对他如今这般下场的讽刺呢?

    “承蒙狄大人给句好话了。”来俊臣笑道:“在下不是聪明,在下是自作聪明了啊,在许多人严重,大概就是如此吧,这人啊,不怕他傻,也不怕他聪明,但是就怕他自作聪明啊,在下栽了,栽在了自己的手里。”

    人之将死,感悟也就多了起来。

    “奉陛下之命,来给你们两人一个了断,原本你们两人的判决是斩首,但是本官想,给两位留个全尸。”狄仁杰说道。

    “狄大人会这般好心?”来俊臣笑问道:“当初在朝堂上,在下可是连带着狄大人一同给牵扯进去了啊,还害的狄大人受牢狱之灾。”

    大唐第一少

    大唐第一少


………………………………

第一千五百八十章:行至扬州

    “事已至此,狄某人心里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但是有一件事。”狄仁杰说道。

    “何事?”来俊臣好奇的问道。

    “这牢房之中,我不知道你在这里做过什么,但是你在牢房里的这一段时间,所见所闻,也就止于此了。”狄仁杰说道。

    那意思,就是让他闭嘴,还有,若是有什么偷偷摸摸的后手,赶紧收手。

    “在下一将死之人,会将这些事情带到棺材里的,若是在下还能混一口薄棺的话。”来俊臣说道。

    狄仁杰微微一笑:“这个简单。”

    “狄大人果然是心胸宽广啊。”来俊臣感慨道:“等了这么久,这一天,还是来了。”

    狄仁杰从怀中掏出一枚瓷瓶,隔着牢房的栅栏,递给了来俊臣。

    “来大人,走好。”狄仁杰拱手说道。

    来俊臣也起身,拱了拱手。

    “多谢狄大人亲自来送。”

    结果是改变不了了,来俊臣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份豁达了。

    狄仁杰亲眼看着来俊臣饮下毒药,没多久的功夫,便毒发身亡了。

    随后,狄仁杰看向了旁边的牢房之中,还有一个索元礼,现在索元礼的神志已经不清醒了,就算是给他毒药,他也不会喝的,狄仁杰直接叫来了两个牢房里的差役,一同用力,将索元礼勒死在了牢房之中。

    “给这两人一人准备一口薄棺材,出城找个地方挖坑埋了吧。”狄仁杰说道。

    “是,大人。”差役应声道。

    狄仁杰从怀中摸索出一块碎银子,递给了差役,这是让他们买棺材的钱,至于剩下的,就让他们拿去喝酒,毕竟,办这种事儿,也挺晦气的,吃吃饭喝喝酒,除除晦气。

    两人去办事了,狄仁杰亲自走进了牢房之中,将两人的身上都搜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记载有文字的东西,又在牢房之中转悠了一圈儿,该检查的都检查过了之后,这才放心下来。

    晋阳公主拿着圣旨到大理寺把玄公带走的事儿,就算说出去了,也是名正言顺了。

    不管那圣旨是真是假,现在都由陛下说的算,陛下说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