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红楼闯三国-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此事,还需暂缓!”
秦真此时,不得不出面进言。
这些都什么人啊,能不能正常点?
皇帝连宫里的几个太监都搞不定,还能去对付天下的诸侯?这有点开玩笑吧!
皇室的虚弱,现在在天下人的眼中,已经暴露无疑。你这个时候,还想去号令别人,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
“陛下,此事需缓缓图之,不可操之过急。今天下动乱方平,京中虚弱,不若暂时放天下休养生息,陛下也趁机壮大自己的力量。待其后自身强大了,再徐徐着手,收拾天下,庶几可以不激起各地的反感,免生事端。此为万全之计!”
秦真的意思,是皇帝做事,这个时候,要缓和一点,不要那么急躁直接。
太急躁直接了,让天下诸侯,接受不了,反而会坏事。
吕布听到秦真这么说,他道:“镇国公,皇帝现在已经克继大统,而天下各路诸侯,却是不听天子号令,你认为这种情况,应该放任下去么?”
秦真说道:“自然不该,但是此事应缓缓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三国时候,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操之过急,所以最后才成了那样。
如果凡事进行之前,都是仔细斟酌,稳扎稳打,三国,也未必会成三国。
诸侯不分裂,不各自为政,东汉,最后还可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王朝。
秦真并不认为,皇帝此时急着申明自己的权利,对自己有利。
还是韬兵养晦,先让自己强大起来,这样更实际。
吕布冷笑道:“皇帝若不急,这天下,很快就将不再是皇家的天下了。各地诸侯,作威作福,长此以往,他们羽翼更为丰满,到那时,皇帝将如何收拾他们?不若趁此之时,他们羽翼未丰,陛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们削权,如此更为妥当。”
“皇帝已经不是过去的皇帝,臣子们怎可还如过去一般,视皇帝如无物?”
“下旨申饬他们,令他们入京觐见,乃是正当的申明皇家的威严,使天下咸使闻之,不敢再做乱想。此乃最正确及时的事情,镇国公怎么能以为不妥呢?”
尼玛的,这吕布的话,听起来还好像挺有道理似的。听了他的话,朝堂上的大臣们,一个个都频频地点头,认为他说得有理。
有人道:“冯翊侯此话有理!”
有人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皇帝宜早图之。”
又有人道:“冯翊侯杀伐果断,乃当世人杰也!”
马的,马屁这就拍上了?这也太趋炎附势了吧!
秦真感觉自己此时,陷入了孤立无援。
其实,秦真对后事的担心,并不是因为他的见解,超过了旁人,而是,他是后世的人,知道这个时候之后的所有事情。
如果他和吕布董承他们这些人,是处于同一时期的人,他也不一定会认为吕布的措施,会有什么错。
他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人,哪里有超出于常人的见识?
但是此时他虽然知道,皇帝操之过急,后果会非常的不妙,但是他又怎么能证明给皇帝这些人看,他又能怎么说服他们不要躁进?
他难道能对皇帝说,他是后代来的,能看到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国家分裂,生灵涂炭?
他要这么说了,所有人怕不是都要把他当成妖孽看,从而加以迫害?
没用的,他无法说服眼前的这一帮人。事情没有发生,他们又怎么会认为,自己是错的?
人从来都是后悔的多,前瞻的少。秦真是很是无奈!
………………………………
第一百零五章 为自己留保障
“陛下,公孙瓒,袁绍,虽有忠心之名,然而,却是各怀野心。”
“公孙瓒好勇斗狠,刚愎自用。”
“袁绍四世三公,仿佛是皇室栋梁。”
“但是皇家有难之时,也不见他们怎么急救。倒是对于自己的力量受到侵蚀,他们却是如丧考妣,斤斤计较。此算是忠良之徒乎?”
“他们不过眼见皇室垂危,假借皇家之名,壮大自己的势力而已。”
“如今气候已成,他们自然不再需要皇帝。”
“皇家此时去逼迫他们,我认为皇帝非但得不到他们的拥护,恐怕,还会生出不可测的事端。”
“为今之计,我认为皇帝应该韬光养晦,先壮大自己,等到中央实力,能够制驭地方之时,再行让地方归心。”
“否则,陛下如果驾驭不了他们,此时就想收权,我只怕皇帝难以如愿,反倒是又会生出之前董卓、郭汜那般的祸事出来。”
秦真也豁出去了,把自己的担忧,全盘向刘协给托了出来。
袁绍、袁术,公孙瓒之徒,这个时候,哪个是真心忠诚于皇室的?
救皇帝的时候,就一个个畏首畏尾,不愿作为。
等到了扩充自己实力的时候,哪一个又不是磨刀霍霍?
指望这样的人对皇帝听话,可能吗?
国家早已经乱了,变得虚弱不堪。中央没有了制驭地方的能力,地方凭什么听你的?
除非中央能够展现出碾压一切的实力,地方震恐,他们才会归服。
否则,袁绍公孙瓒等人,已经尝到了权势的甜头,怎么可能轻易放手?
把这些事情给皇帝讲清楚,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然后,再想想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办。
如果皇帝还看不清楚这件事情的症结,那就没办法了。
秦真现在也只能提供这样的参谋,他没有办法左右皇帝的决断!
这事,真是烦死了。明明知道这件事情不能这么做,却无法制止。秦真是感觉自己很无力。
吕布听了秦真的话,嘿嘿冷笑着说道:“镇国公也不一定知道用兵之法吧!现在袁绍、公孙瓒等人,根基未稳,剪而除之,甚为易也。若等到他们日后谋划甚久,根深蒂固,那时候再想翳除他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此所谓兵贵神速,出其不意。……”
其实眼前的这件事,和兵法无关,讲的是治国的方略。
但是吕布这话,听起来却是似乎也有那么一点道理。
如果皇帝手边,确实有这样的实力,能够稍微和袁绍公孙瓒等人刚一下,那这个时候,想办法去对付袁绍等人,确实是没错的。
但关键是,皇帝这里,现在有这样的力量吗?他有几个真正忠于他,肯为他拼命、尽忠尽职的臣子?
自己手上没人,只听几个别有用心的人怂恿蛊惑,这就要对强大的敌人用兵,下手。这样,能成大事吗?
皇帝以为坐上皇帝这个位子,就可以发号施令,大显威风,他是这样以为的吗?
然后,一些繁琐的细致的复兴工作,他就不需要做?
如果皇帝只是这么认为,那么,秦真也就没什么话说了。
皇帝若是只有这样的见识,他还能怎么办?
刘协听到吕布那么说,他并没有对吕布表示赞同。而是说道:“镇国公所言甚是,足见一片忠心。此事,朕会仔细考虑的,绝不敢冒然行事,以至祸乱又起的。”
看起来,皇帝好像还是挺尊重秦真的意见,对吕布,并没有那么看重。
但是秦真心里面,却还是觉得不安稳。刘协就不是那种很有自己见地的皇帝。
他也许对君臣之间的对答,很在行,但是对于治国、平天下,他却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独到的地方。
“皇帝对此事,最后会如何决断呢?”
散朝之后,薛宝钗问秦真。她心思也很重。
秦真说道:“我已经把该说的话,都说了。但是,没有经过教训,我怕,皇帝未必会认为我说的这些,有多严重。人总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只有吃了亏,上了当,才知道自己当初的决断,是有多么错误。”
“可是,那时候祸乱已成,再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而皇帝,这回,我只怕,他……”
说到这里,秦真没有把他的话再说下去。但是,意思已经是很明显了。
薛宝钗听了秦真的话,无语沉默。
“但幸好我们手里有兵,这个,可要叫三姑娘抓牢了。乱世之中,有兵就有一切。我们能不能自保。全靠它了。这一次,码的,谁来,老子都不交出兵权。”
秦真是忍不住,忿忿爆了一句粗口。
兵权绝对不能再交了。这里的人,都胡乱作为,然后,这样做的结果,风险却是要他们大家来承担。
现在秦真不想再承担这样的风险了。他要给自己一份保障。
所以,手里的几万兵权,从今之后,就是他们镇国公府和荣国公府的了,别人谁也别想拿走。
薛宝钗听到秦真这么说,当然也是没有别的话。那些大兵,肯定是她们的啊!谁也不能碰。
有兵就有命,她们虽然能够上战场,有勇力,但是,谁说她们在战场之上,就不会有意外呢?
将士难免阵前亡,她们可不想经常上战场上去。这样她们的意外事故,会增多的。
不是没有办法,谁想拿刀提枪,去战场上杀敌?她们可是女孩子啊!
而有了那些大兵,她们就可以让别人去拼命,而她们,只要躲在闺房里便好。
她们从小的教育,也就是让她们躲进闺房里,并不是要让她们去杀敌的。
这几次,都是没有办法。
为了保命,让别人去拼命,虽然不是什么光明正大,多么占理的事。
但是能让别人为自己去拼命,那就尽量让别人去为自己拼命好了,千万别觉得内疚。
这个时候,不为自己多考虑的人,都死了!
秦真薛宝钗他们,显然不是牺牲小我,成就大家的人。
他们是在只有在让自己先安全无忧了之后,才会想起别人的人。
甚至是,就算他们自己先已经安全无忧了,他们也不一定会想起别人。
秦真认为,如果这时候,他们和别人,能够两两相忘,那是最好的。
但是这时这种时局下,这一点显然不可能。
………………………………
第一百零六章 该发生的,终会发生
不过,如果在让别人过得好的同时,也能让他们自己过得更好,那么,这种情况下,或许秦真和薛宝钗他们,还是会想些办法,让其他人过得更好的!
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考虑的。绝不会无缘无故,滥做好人。
几天后,听说吕布还是发兵去征讨袁绍去了,这事秦真并不意外。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袁绍对于皇帝命令他们入京觐见的事,并不那么愿意。
在他以为,入京觐见皇帝,就是要交出自己的兵权。
他可是做过几省会盟盟主的人,会愿意交出兵权吗?
交出兵权,他可就从此,成了一个普通的官僚了,哪有出京在外,做他的一路诸侯强?
而且现在京中的皇帝,倚重的又是吕布和一个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镇国公。他袁绍对皇帝的拥立、翻身,没有尺寸之功。
就这样入了京城,只怕也没有什么好的地位职位,能让他来担当吧!
看皇家这样的光景,只怕也撑不了多久。不趁这个时候,在京外多培养自己的势力,等到以后鹿走中原,群雄共逐之,他拿什么去与人争锋?
袁绍这个时候,有了这样的心思,他自然就不愿再到京中,去听从皇帝的调遣。
而皇帝因为袁绍不听号令,前次对皇帝迁都的意图,又不怎么支持。此时再有这样的事情,他自然对袁绍迁怒。
吕布等人一在皇帝面前挑拨,皇帝就决定发兵征讨袁绍,这就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情了。
“吕布等人按理也不会不知道,皇帝现在发兵去对抗天下群雄,并不能得到什么好结果,他们也不是稳赢的,为什么他们却还是执迷不悟,要怂恿皇帝去做这些呢?”
“毕竟,我已经把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跟他说了一遍了。难道他们这些人,就没有一点担忧吗?吕布真的确信,自己能够剿灭天下群雄,使四海归心?”
“他有这么大的能耐,这么强的自信吗?他们不可能完全没想到我提醒的那些啊!”
秦真对皇帝和吕布的决定,还是很不理解,吕布为什么要急着去这么做?
在和薛宝钗她们聚会商议的时候,他是向薛宝钗她们问道。
他的话,让薛宝钗和史湘云都是没话,她们也是对此,难以有什么很深的见解。
但是,贾探春却是说道:“这事,因为吕布需要功劳。没有功劳,他在皇帝面前,就不是最重要的那个人,吕布现在,只不过是不甘于屈居于人下而已。”
“就他本身而言,他对皇帝,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前面还屡犯错误,皇家大度,才没有对他追究。这个时候,如果他在皇帝面前,再没有什么建树,那皇帝以后,凭什么倚重他?”
“想吕布以前挟持皇帝,也不过就是为了争夺权力。如今归顺皇帝,他权力也不是最高,地位好像又会受到威胁。这种情况下,他自然就要想着,在皇帝面前立功。”
“如果皇帝是按镇国公的方法,平定的天下群雄的话,那吕布,他在这一场风云突变中,做出了什么贡献呢?他什么作为也没有。功劳最大的,只怕还是镇国公。”
“所以,为了突出自己,他自然就要给皇帝找出一些事情来,让皇帝去做。而如果他最后帮助皇帝达成任务,那自然他功不可没。这样,他以后,就能得到皇家的看重了。”
“所以,为了自己的荣耀,吕布是必须要这么做的!只有挑起天下的纷争,他才能够浑水摸鱼,从中得利。否则,他岂非永远都要被别人压在身下,而自己的雄心壮志,永远都不可能通达。”
贾探春的这一番话,虽然也只是一面之词,然而,这却似乎是说出了事情的本质。
吕布为什么要这么热衷于进言皇帝,让皇帝对天下群雄动手?关键是他想从这场混乱中,攫取自己的政治资本。
前面吕布的行为,并没有让皇帝对他多么看重,他现在的爵位,仍然比不过秦真。在皇帝面前,说话分量,也不及秦真。
一个迁都的决议,秦真说过一些话之后,皇帝也没能拍板,说最后决定要怎么做。
这就说明,秦真在皇帝的心里面,分量还是不轻的。
这种情况下,吕布要加重自己的分量,势必就要做出一些自己的成绩来不可了。
而皇帝虽然信任秦真,但是有些事,也是他心中所想的,如果不一定依照秦真的方法,皇帝也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那么,他为什么不去做呢?
他手下的谋士勇将那么多,他为什么要只听秦真一个人的话?别人的建议,他也可以采纳的嘛!
因为心中有着他自己的各种小九九,所以皇帝又让吕布去做他们的事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皇帝遇事只能依靠秦真这么一个人,那么他这个皇帝,也未免混得太惨了。
厘清了这一重关系,秦真对吕布和皇帝在袁绍这一件事情上,为什么还是要这么做,总算是知道了其中的大概缘由了。
也许,别人也不是一定就那么笨,对他们所做的事情的不良后果,没有预计到。
只是,大家都是想上位,想在皇帝面前,露一下脸。所以,就算知道这件事情,其中蕴含着风险,他们也是要这么做的。
富贵险中求嘛!
“其实,富贵也可以平淡中求的嘛!他们这些人,想不到这些,只想着眼前的这些事情,可以让他们建功立业,而看不到其它。”
“其实,天下万事万物,都是可以让他们各展平生所能,为自己建功立业的嘛!他们怎么就看不透呢?”
秦真是对这些人,感觉很无奈。
这时候人们的目光,太狭隘了。
对于秦真的这一番感慨,薛宝钗她们并没有表示赞同。武人的建功立业的想法,是很直接的,有战事,他们去平定了,这就是功绩。
有这么直接了当建功立业的方法,他们为什么要走别的路呢?
………………………………
一百零七章 邀请
每个人的见识,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秦真看到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能够看到。这就是每一个人个体的独特性。
要不然,这个人能做到的事,换一个人也能够做到,那么,这世界上,还有英雄吗?
薛宝钗她们天天和秦真在一起,和他就很多事情,都交换了看法,但是,也不能够对秦真的想法,什么都懂。
何况别人呢?
“那你说,吕布此行,能够举得实质上的进展吗?”
薛宝钗不理秦真的话,却是就眼前的这件事,向秦真询问道。
吕布战袁绍,可行吗?双方到底会谁输谁赢?
秦真叹道:“这件事情,谁知道呢?我们只能看他们最后,到底谁更有实力,更聪明一些了。”
袁绍和吕布两个人争斗起来,到底谁输谁赢,这种事,秦真怎么能预先预测出来?他还没有这么毒辣的眼光。
他本来就只是一个普通人。
现在只能等这件事情,自己呈现出一个结果出来。
“我现在没事,就在家里鼓捣一些乱七八糟的小吃,改善一下心情。你们大家要是没有什么事,不妨就过来我这边,我也给你们看看我的手艺,好不好?你们把大家都请过来,到我这边,大家热闹热闹。好吧?”
“这样,总好过在这里,大家整天都忧心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而也不会有一个结果,无聊透顶。”
谈完了正事,把这些理不清的事情都抛开,秦真就向薛宝钗她们发出了邀请。
这些事,一时半会儿的,也谈不出一个结果来,而日子总要过,他们两边,都是国公府,还不得趁机享受一下生活吗?
乱世之中,其实抓住机会,每个人还是会更急着去享受的。毕竟,谁知道明天他们每个人,会怎么样呢?
不如及时行乐。
薛宝钗她们听到秦真的邀请,都道:“没空。”
秦真想邀请她们做客,什么意思,不会是别有目的吧!?
“哎呀,别呀,我最近在调教貂蝉那个小丫头,让她学习更多的手艺,不要只记着跳舞。跳舞有什么出息?得学些更实在的。现在看看也差不多了,你们过来,看看她的手艺,也看看我的教育成果。大家聚一聚,有什么不好?”
秦真觉得,这可是难得的增进两府感情的机会,不能错过了。
秦真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两府能够合并。
可是每天公事公办,和荣国公府的人凑到一起,就是谈国家大事,私人间的话题,一句也没有说,那他的目标,何时能够达成?
还是要想办法,多让两府有机会交流,这样,也许他和荣国公府里的人,才能够感情有所增进。目标,也能一步步接近。
不然,每天大家一见面,就是:镇国公,吕布这个人……,这样,他们之间,能谈出个鸟来?
秦真是只能想尽办法,让自己有机会能够接近薛宝钗她们。
有了私底下的交流,人与人之间,才能有感情啊!
有了感情,他们才能结合。
否则,薛宝钗她们,也是国公府里的人,他要怎么样,才能够得到她们呢?根本没有其它的办法嘛!强抢根本不行。
只有走打感情牌这一条路。
薛宝钗史湘云她们,听到秦真提起貂蝉,本来心里还没有什么的,这下就不是滋味了。
貂蝉原来是她们从秦真手里,把她给截走了的。
可是谁知道,后来王熙凤找到她们,把她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说什么镇国公到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身边有一个贴心的丫头,小棉袄。她们这么做,是胡来。
并勒令她们赶紧把貂蝉送回去,薛宝钗她们虽然心里不乐意,可是也不能拒绝。
因为王熙凤说的有理啊!秦真想着要一个小丫头怎么了?贾宝玉身边还一堆呢!她们怎么不说一句话?
现在秦真身边,只想要这一个,她们就不许了,这是什么道理?
她们自己心里,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对秦真收留这个小丫头,好像有很大意见,只想着,不能让他得逞。
这心思,当然是很奇怪的。但是她们也没有就这事去多想。
反正三个人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她们就强硬地把貂蝉给截走了。
现在王熙凤让她们交人,她们拿不出什么反对意见,那自然只有把貂蝉给还回去。
不在她们的眼皮子底下,鬼知道秦真要回貂蝉去,每天都会做些什么呢!
男人身边有了这么一个漂亮的小丫头,那还能做得了好人?
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他们,家里都是有兄弟大哥的,自然知道一些这种事情,所以,她们心里,都是不大乐意。
可是,秦真要回貂蝉去,他们在镇国府里,都会做些什么事,发生一些什么事情,这和她们,关系大吗?她们不乐意干什么呀?
三个人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