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农家生活-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对,翠儿,去请黄大夫。你,你,还有你,把二少爷抬到房间里去。”大太太被李喜儿已提醒也恢复了神智,赶忙吩咐着。
“黄大夫,小儿怎么样了?”大太太看着已经把好脉的黄大夫,强装镇定的问道。闻讯而来的老夫人还有三太太也都焦急的看向他。
“太太放心,现在天热,二少爷没有大事,只是受到惊吓,需要静养一段时间。老夫再开几副安神药,喝上几天就没事了。”黄大夫说道。
“黄大夫,太谢谢你了!”大太太感激的说道,儿子没事真是太好了。
“老夫不敢当,是二少爷被人及时救起又用了法子把水吐了出来,否则等到老夫到来,也是回天乏力,老夫这就去开方子。”黄大夫连连摆手,说罢就去一边开方子。
等黄大夫走后,大太太让翠儿去跟着拿药。大太太她们又哄了一会二少爷,等他哭累睡着后就出去去了大厅。
“是你身边的丫头救了靖儿?”老夫人看向大太太。
“是的,就是媳妇身边的叫喜儿的丫头。娘,媳妇是怎么也想不到靖儿会掉到池塘里,多亏了喜儿,要不然,媳妇……”大太太哽咽的说道,她怎么也想不到儿子去花园玩耍竟然会掉进水里。
“好了,你也别哭了。靖儿身边伺候的下人服侍主子不经心,没人打十板子、罚半年月钱,再出事故就全部买去做苦工。”
“大嫂,快别哭了。这靖儿是个有福的,不都是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吗。”
“谢三弟妹吉言!”
“老大媳妇,把喜儿丫头叫上来,让我看看救了靖儿的人。你身边这个丫头是个好的,这会可要好好赏赐她。”老夫人见大太太已经稳住情绪说道。
大太太应着,就让金玉去把李喜儿叫上来。
“老夫人,大太太,三太太。喜儿已经在门外候着了。”金玉进来回禀。
“快让她进来!”老太太说道。
“奴婢给老夫人、太太、三太太请安!”
李喜儿回去换了一身衣服,还没歇会就有又被金玉叫了过来,路上问金玉,知道是老夫人要见她。
“快起来,过来让老婆子瞧瞧!”老夫人让李喜儿过来,拉着她的手左瞧瞧右看看“嗯,是个好的,这次多亏你救了靖儿,是个忠心的。”
“这是奴婢应该做的,当不得老夫人夸赞。”李喜儿赶紧说到。
“好好,紫鹃,去拿五十两银子两匹缎子赏给喜儿。”老夫人吩咐旁边站着的身穿紫衣的丫鬟。
“好喜儿,这次可多亏了你。金玉,拿二十两银子和一些笔墨纸砚赏给喜儿。”大太太也是十分感激,知道喜儿要学认字,就有额外赏了一些纸笔。
三太太看着老夫人和大太太都赏了东西,也跟着赏了二十两银子。她跟老夫人都有些疑惑大太太为什么赏给喜儿笔墨纸砚,不过现下也不是时候,就没问出来。
“奴婢谢老夫人、太太、三太太赏赐!”李喜儿心底十分欢喜,算算这次赏赐,比她十年下来存的月钱还多啊,发财了。
“大嫂,你怎么赏了一些写字用的东西给喜儿?”三太太等喜儿下去,还是忍不住把疑惑问了出来。
大太太见三太太问,老夫人也是疑惑的看着她,就说道:“前些时候,喜儿买了几本书,我问她,她说是要识些字好等回家的时候教给她弟弟,不至于让家里都是睁眼瞎。”
“嗯,是个有见识的,知道上进,也知道帮衬家里。”老夫人听了大太太说的原因,觉得喜儿的眼光也是个长远的。
等大老爷回来知道了这件事也赏了喜儿二十两银子,府里下人们对喜儿得的赏赐很是羡慕嫉妒,但谁都不敢说出来,这要是被主子们抓到可就不好了。
晚上的时候,同屋的翠儿还没回来,李喜儿就坐在床上点着得到的赏赐。银子有老夫人赏的五十两,大太太赏的二十两,三太太赏的二十两,再加上后来大老爷赏的二十两,加起来一共有一百一十两银子,还有两匹老夫人赏的绸缎,大太太的笔墨纸砚,李喜儿两眼放光的摸了又摸,喜滋滋的把银子收好,东西全放到柜子里锁了起来。
李喜儿也不等翠儿回来就准备睡觉。躺倒床上,想到以后的美好生活,美的心里直冒泡。不一会就睡了,做了一夜的好梦。
………………………………
第10章 出府一
从二少爷落水到现在也过去一个月了,李喜儿明显觉得她的待遇又好了不少,连以前一些在她面前说酸话的人也没有了,小丫鬟们见了她好听话跟不要钱似的,她虽然不自在,但是也无法改变现状,等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李喜儿最近把字都认的差不多了,现在也不去请教金玉了,都是自己看看书,就是字写的不好看,不过也没关系,她又不去参加科举。
她的最近日子过得很是充足,每天闲暇时候不是在摸索着编一些复杂的结子和一些能用彩线编织成的东西,就是在练习刺绣。她现在最近已经能用彩线编一些简单的花球,那些可爱的动物图案她也在摸索练习中。刺绣手艺又熟练了不少,现在就是努力练习就是争取不描画样子也能绣出来。
昨天宋嬷嬷还说让她没事的时候去找她,要教她缝制衣服,李喜儿听了兴奋地不行,手工制衣啊,前世的时候可是一个高级工种呀。
忙忙碌碌的又过去了四年,李喜儿已经十七岁了,现在是一等丫鬟,每月的月钱能有八百文。她是在三年前翠儿被大太太配了管事之后提上去的,以前管着的衣裳首饰都交给了提到二等丫鬟的红杏,她则接手管着以前翠儿管着的事情。
算了算她进云府已经九年多了,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她就可以出府回家了,不知道她的家人怎么样了!
这些年她爹和大哥每年都会来看她,有时候一年一次有时候一年两次,她还听她爹说要不是要照顾家里的小的,她娘都要跟着来看她呢。他们每次来的时候都会给她带一些东西,都是她娘做的腌菜还有一些点心等等。不管带的是什么,她都收下,都是她家人的心意不是吗。
有次她爹来的时候还跟她说了她赎身的银钱已经存够了,就准备把她赎出来。还是李喜儿把她爹的意思给打了下来,跟她爹说了她要在府里学习刺绣还能学认字等等,才让她爹不情愿的答应下来。她不想出府的原因这些都有,不过最重要的就是她不想早成亲,她觉得自己接受不了这里女孩子成亲的年纪,等她出府的时候都有十八了,觉得那时候嫁人的时候正好。不过看着为自己打算的家人,心里还是暖暖的,虽说当初卖自己的时候有些迫不得已。
还有这九年间除了买了一些书之外,她的月钱还有主子们给的赏赐都存了下来,差不多有快一百五六十两了。她现在也不知道外面东西的价格是多少,想来不会太离谱了,这些银钱能舒舒服服的用好久了吧。
云府这四年间变化很大,三老爷在三年前已经高中了,带着三太太去南边一个县里当县令去了。云府也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官宦之家。
大老爷在二老爷高中后,就把云府的产业好好地归拢了一遍,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了下去,除了每半年去巡查一次,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苦读,准备参加科举了。
大老爷进京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中间除了传来过大老爷已经过了会试成为贡生的消息其他的就没有了,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老夫人从大老爷离府进京后,就每天去小佛堂念经两个时辰祈祷高中。大太太也是一样,甚至更夸张,如果不是还要管家和照顾儿子,估计就要住在里面不出来了。大太太也是个心气高的,二老爷三老爷先后高中当官,二太太三太太也都已成为了官家夫人,嘴里不说心底也是十分羡慕的。
这些事情都影响不了李喜儿,不过她最近也是心不在焉的,也许是快要回家了吧,幸好最近府里闭门不出也不招待客人,她才没出什么差错。
李喜儿想起了那年还没进云府时定的目标,现在看看好似都实现了吧,银钱攒了不少,刺绣的水平也很高了,字也认了书也买了不少。
说起买书,就想起她自己出府办事悄悄买的有关历史的书,回来翻看时发现,历史从明朝末期的时候发生了转弯。当时在明末时期打仗打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周朝开国皇帝北堂逸风异军突起,打败了明王朝,又把其他部族打回了他们的老窝。等北堂逸风上位后,励精图治,几年时间平息了因战乱而起的民不聊生的境况。
又在几年后,国家在开国皇帝北堂逸风的治理下,老百姓生活渐渐富足起来,北堂逸风又趁机废除了女子裹足的恶习,称圣人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不论男子女子都应遵循,而女子裹足则是对圣人之言的违背,所以废除。之后北堂逸风又派人去乘船去海外还有出使西域引进了一些高产的玉米、土豆、番薯等等作物,在民间的威望更是高大起来。
李喜儿隐隐觉得这个开国皇帝北堂逸风是跟她一个时代的人,不过人家比她厉害多了。她还是十分感激这个疑似老乡的皇帝的,没有他废除女子裹足的律令,她现在估计也是万千受害者中的一个了,这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另一种表现了。周□□,请接受小女子的大拜,万分感激呀!
日子又平静的过了几日,直到大老爷身边的小厮茗烟回来,带回了大老爷高中二甲二十名的消息,同样考入翰林院任职,整个云府听到消息后就沸腾了。茗烟说他是提前回来报喜,大老爷再过几日就会到家了。
大太太自从得到消息后,每天都是红光满面的,赏了府里下人三个月月钱,还指挥着府里下人把云府上上下下给打扫了一遍。
等到大老爷回府的时候,云府再一次的人声鼎沸起来,每天人来人往的差点把云府门槛给踏破了,李喜儿她们又再次忙碌了起来,直到热潮过去后才稍稍闲了会儿。大老爷也开始了出门做客,宴请同年、世交好友,参加聚会等等。
等忙完这一切后一个月也就过去了,大老爷把他的举家前往京城的计划说了出来,在云府投下了个炸弹,不等众人回神的时候又说他九月份就要去翰林院报道,所以要在八月之前把云府的一切事物都安排打理好,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就留下,等到京城再从新置备,一些庄子铺子等暂时不动,等在京城安置下后再作打算,而且他已在京城买好了房子,在他回来时二老爷已经派人前去打扫了。
一切都已成了定局,老夫人和大太太也说不出什么,都去安排进京时要带的东西了。
李喜儿得到消息时也是非常惊讶,不过进京的事情跟她也没什么关系,她出府的日子也快到了,对于云府的举动她也不能说什么,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
李喜儿这些时候除了把大太太安排下来的事情做好,就是整理自己的东西,等遇到出府办事的空档,还去买了几匹棉布麻布之类的做衣服的布匹,男女都有。她大哥已经娶妻了,而且已经有了小侄子了,就去买了两根鎏金银钗,一根给她娘一根给她嫂子,又买了一个鎏金镯子给她娘。还给她的小侄子买了一些玩具。算算她这些日子买的东西就将近有三十两银子了,真是花钱容易挣钱难啊,好在她还存了不少。
“喜儿姐姐,太太找你!”
李喜儿听见太太找她,就放下手中的事情走了出去,心里猜想着大太太找她干嘛,最近云府除了整理带走的东西,其他也没什么了。
“太太,您找奴婢?”
李喜儿进了屋子,看见大太太在吩咐着一个管事婆子,见她了来就让她现在一边候着,等吩咐完那个婆子后,才把她叫了过去。
“喜儿,云府要整个迁去京城了,你签了十年的卖身契,现在日子也快到了。我叫你来就是问问你愿不愿意跟着一块去京城,你要是是愿意呢,等到了京城安顿下里后,我就在府里给你找一个好人家,你还能继续在我身边,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提前把你的卖身契消了,放你回家嫁人。”
大太太也是因为李喜儿救过她儿子的命才特地问问她,想着她要是愿意跟着去呢,以后总也不会亏了她,要是不愿意去就给点银子放她回家,也算是全了她们之间的主仆情谊。
“多谢太太厚爱,奴婢还要回家侍奉父母,就不跟着太太去了。”
李喜儿很是惊讶大太太的想法,不过她还是不愿意入京,她还是回家过她平淡悠闲的农妇生活吧。
“你想好了吗?”大太太对于李喜儿的坚定也是非常惊讶,忍不住有确认了一下。
“回太太,奴婢想好了。”李喜儿肯定的说道。
“既然你都想好了,过几日我会让人去衙门把你的卖身契消了。你这段时间就把手里的事情都先交给金玉吧。”
“是,太太。”李喜儿答道,心底很是激动,终于要回家了。
第二日,金玉在李喜儿把事情都交给她的时候,很是不解喜儿的想法,“喜儿,太太都说可以让你跟着一块去京城了,你怎么不去呢?”
李喜儿看着金玉一脸你怎么这么笨的表情,无奈的说道:“金玉姐姐,我想家了,要是去京城就再也回不来了,而且我不想当一辈子的下人呀。”
“当下人有什么不好,每月还有工钱拿。主子人好,咱们也不会受气。再说云府也是个官宦人家,咱们当下人的出门也不会被人欺负,而且那些平头老百姓的还经常被一些人欺负呢,咱们做下人的可不比老百姓过得还好。”金玉还是不理解,她觉得当丫鬟还是不错的,包吃包住不说,还有工钱,出门也不会任人欺负。
“金玉姐姐,当丫鬟就是千般好万般好,我也是不想当一辈子,我不想我将来的孩子孙子都是下人。”李喜儿十分无奈,但是说道。
“算了,我也不劝你了。你以后回去了要好好的过日子啊,我走了,还有一大堆事儿呢。真是搞不懂你怎么想的。”金玉走了还在碎碎念着。
李喜儿看着金玉走远,回了屋子就开始整理东西,终于要离开了啊!
………………………………
第11章 出府二
李喜儿把东西跟金玉交接完后,就一直在整理着自己的东西,身上穿的衣服、头上戴的绢花,一些零散的银饰,买的书本等等还有这段时间给家人买的布匹首饰等事物,大太太赏的笔墨纸砚等等,足足整理了几日,放满了一个大箱子。
李喜儿虽然快要出府,每日除了整理行李外依旧去大太太身边伺候,只是不在管事,做些端茶倒水的活计,顺便看看什么时候能销了她的卖身契。
“喜儿,你的东西可整理好了?我已经命人去衙门把你的卖身契销了,你准备一下,明日就可以出府回家了。”大太太见李喜儿进来,就问道。
“回太太,行李奴婢都已经整理好了。奴婢多谢太太,太太大恩大德,奴婢感激不尽。”李喜儿感激的说道,只是对于怎么回家有些发愁,她一个人肯定是不能上路的,古代又不能跟现代比,说回家坐个车就回了。
大太太看见李喜儿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疑惑的问道:“喜儿,还有什么事儿?”
“回太太,奴婢有一件事情想请太太应允。奴婢离家已经有十年,只记得家里的大概位置,还有就是奴婢一人回家害怕路上出事。奴婢想请太太派人把奴婢送到乌镇,剩下的路程,奴婢自己就可以了。”李喜儿见大太太问了,索性就说了出来。
“这样啊,也是我考虑不周了。那就让云木赶着马车送你,宋嬷嬷也一块陪着你吧。也别送到镇上,直接送到你家吧。宋嬷嬷,你手头的事情先放下,明天送喜儿回去,等回来后在做。”大太太答应了李喜儿的请求,对着宋嬷嬷吩咐道。
“是,太太!”
“多谢太太应允,奴婢感激不尽!”李喜儿见大太太答应,十分欢喜的下去了。
李喜儿回到房间后,心情还是十分激动,坐也坐不到那儿,干脆又把行李打开检查一遍,看看是否少了什么没有买。还未等看好,房间就进来了一群丫鬟们,喜儿回头一看,都是大太太院子里的,一些平日交好的丫头。
“喜儿,你明日就要回家了,我们见天来送送你!”金玉说道。
“是呀,喜儿姐姐,还不知道以后能不能见面呢!”
“喜儿姐姐,这是我送你的,你收好了,留着以后也是个念想!”
“这是我的”“这是我的,喜儿姐姐收好了!”
喜儿看着争先恐后给她东西的丫头们,心里暖暖的,一边留坐下她们喝茶,一边赶忙把平日编的一些花球还有动物回了回去。
“喜儿,我们也不留了,府里还有好些东西要去整理呢,这还是偷空来的呢,走了啊!”
“喜儿姐姐,我们也走了……”
说完,金玉她们又全部走了,喜儿看着她们像阵风似的,来得快去的也快。再看看铺在床上的荷包,喜儿弯弯眼睛,上前去整理,等拿起荷包时,才发现里面另有乾坤。荷包里面装什么的都有,有绣好的帕子,有零散的银首饰,还有一些绢花等等。
李喜儿看着面前这些东西,心里十分感动。把东西一一放入荷包后,锁进了箱子里。李喜儿看着自己的行李,想了想决定再去买点绣线,县城里的肯定会比镇上的绣线齐全,要多买一些备着,下次再来县城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第二日,云木帮着李喜儿把行李放到马车上,她就去了大太太院子里。
“喜儿,这些东西你收着,这些是我给你日后嫁人时的添妆,东西不多,也算全了我们主仆之间的情谊!”大太太见李喜儿过来,就让吴嬷嬷把早已准备好的东西给了李喜儿。
李喜儿收下后,跪下磕了一个头“奴婢多谢太太厚爱,祝愿太太以后事事顺心,身体安康!”
李喜儿说完在大太太的示意下就起来出去了,等走到云府后门的时候,发现宋嬷嬷已经坐在马车上了,赶紧走过去上了马车。云木见李喜儿已经上了马车,让她做稳,就赶着马车向着县城门口走去。
在赶路的时候,宋嬷嬷也把自己准备好的一些礼物送给李喜儿,都是一些刺绣用的东西,有绣花针还有就是一些质地比较好的绣布,东西不是很贵重,但是礼轻情意重,李喜儿也是万分感动的收了起来。
风风火火的赶了两天路,等到了晚上李喜儿她们才赶到了乌镇,这一路上几人都是非常疲惫。由于天色已经晚了,夜里赶路很不方便,宋嬷嬷决定先找一家客栈休息一晚,等到第二天一早在把李喜儿送到家里。
第二天早上起来用过饭,向店小二打听了去往李家村的路后,李喜儿三人就坐上马车,向李家村赶去。
“喜儿姑娘,你家在村里什么位置?”云木见李家村已经不远了,现在隐隐约约能看见一些房子,就问道。
“云木大哥,我家就在村尾!”李喜儿回答道,掀起马车上的帘子,看见不远处的房屋,心里十分激动,不知道家人都怎么样了。
云木听见李喜儿的回答,就直接把马车赶向村尾。
在村里玩耍的小孩子看见马车,都好奇的跟着马车向村尾跑去,一些妇人看见马车去的方向是村尾李大河家,也三三俩俩的走过去,村里突然出现的马车把这些人们的好奇心都给拉了出来。
马车停下,李喜儿下来,看着眼前的院子,稍稍平复一下激动地心情,上前敲了敲门。
“咚咚!”“谁呀?”
“这是李大河家吗?”李喜儿听见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不是很确定的问道。
“是的。你是谁呀?”院门打开后,一个年轻妇人出现在李喜儿面前,疑惑的看着她。
“有才家的,是谁在敲门啊?”
李喜儿听见屋里传来的声音,抬头看见她娘正从屋里向外走,“娘!”李喜儿眼里湿润,她娘比十年前老了,脸上都有皱纹出现了。
李冯氏看见门口的年轻女子叫她,浑身一震,震惊的看向她。像是想起了什么,激动地跑到李喜儿面前,抱着李喜儿,眼泪直流,嘴唇哆嗦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娘,快别哭了,我已经回来了,以后都不走了。”李喜儿也是泪流满面,但还是拍拍李冯氏的背安慰着。等李冯氏平静下来后,拉着李喜儿的手不放,看着外面站着的两个人。
李喜儿忙邀请宋嬷嬷和云木进屋休息,云木帮着李喜儿把行李放进屋里,就和宋嬷嬷两人赶着马车走了,说是要尽快赶回去,府里还有很多事情呢。李喜儿无法,只能目送两人坐着马车走远。
李冯氏看见人走了就拉着李喜儿进了屋,见李喜儿看向那个年轻妇人,就介绍说她是喜儿的大嫂,大哥李有才的妻子。不等李喜儿和李冯氏坐下,院子里就进来了一些妇人。
“李家嫂子,这是谁家闺女啊,长得真是齐整!”这些妇人都好奇的看着李喜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