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抗日1936-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碉堡也看得见,只是那碉堡上高高竖了一根木杆,木杆顶端挑着一条长长红布,宽约二尺,长约一丈,扑啦啦在寒风中拉开着飘,鲜艳异常!
其实这面细长的旗帜上还写了字,只是距离稍远,治安军们看不清。
写的是:天沟村特战连!
鬼子大尉站上路旁的一个土包,端起望远镜往前看,果然,镜头里飘动着一条长长鲜红,明晃晃的不可思议。
“这不可能!”他下意识嘀咕,八路怎么敢深入到这里来?一定是巧合,也许是什么游击队之流,也许是不靠谱的守卫治安军被策反,也许桥头堡里根本没有了人。
并没有急于命令队伍离开道路向前展开,而是下达原地休息的命令,然后命令治安军派人向前确认情况,如果碉堡里真的有人,直接打过去,十五分钟够用了,然后全队休息结束继续开进。
最前头的一个伪军连受命向前,这个连距离石桥南头只有百米多远,加上河宽,距离北头的碉堡不超过一百五十米,地形空旷开阔,碉堡里如果有人早该看到这一切了,到现在没动静没枪响,确实不像有人。
伪军连长命令队伍向道路两侧的荒地里展开,机枪架好子弹上膛,随后命令一个排顺路向前。
排长带着他的兵顺着道路两侧猥琐散开距离,缩脖猫腰端着枪,小心翼翼蹚雪往前走,一个个紧张得直喘。
到达桥边,什么都没发生,对岸桥西侧的碉堡射击孔黑黝黝的看不清,寒风在吹,已经可以听到那高高飘扬的长长旗帜在风中烈烈响,字也认出来了。
………………………………
第399章 糗大了
伪军排长松了一口气,抬手推了下他的歪帽檐,朝前喊:“过去一个!”
在治安军里,干这种活的都是最不受待见的人,绝对不是最勇敢的人,因为治安军里几乎没有勇敢的人。
某个班长听到排长命令,抬脚便将他身边的一个兵往前踹:“缩什么脖子,你过桥去看看。”
所有人都像看短命鬼一样看着被踹向前的倒霉鬼,如此紧张的场合下竟然还有人笑出了声。
这伪军几乎把他的腰猫成了九十度,真是一步一哆嗦地往桥上走,十米,二十米,到桥中间了,他猛然停了,眼神惊恐地盯着碉堡上的一个射击孔,清晰地看到一挺捷克式机枪枪口出现,他的腿再也不听使唤,迈不动了。
身后传来催促大喊:“你特么走啊?停中间干屁!”
这催促不但没能使那停在桥中间的伪军继续向前,反而眼看着他突然抱着脑袋一头趴桥上了,紧跟着便是碉堡射击孔里猛然闪现机枪火舌。
……
桥头堡内,弹壳噼里啪啦地落地,捷克式机枪的射击吼叫震荡在促狭空间里,疯狂震荡的机枪枪托后,是那张麻木脸上的细狭眼,在碉堡内昏暗的光线里随着机枪的震颤而震颤。
随着弹壳一股股迸出枪机的硝烟开始充斥有限空间,两个战士坐在机枪位一侧的地上,守着一堆刚刚倒出在地的子弹,一个空弹夹被甩下,一个战士捡起便开始装填,那脏黑的手发微微着抖,导致他装填得并不快,不时有子弹从他颤抖的指尖掉落下来。
第三个战士在机枪位旁边的另一个观察孔上架了步枪,一枪一枪陪着机枪朝外打,第五颗子弹打出之后,那战士还在拼命拽枪栓,紧张得忘记了他早已打空了弹仓,一遍又一遍地拽推,以为是卡壳,以为他的步枪坏了。
第四个战士在碉堡里拎着步枪手足无措地来回走,他被连长定为观察哨,战斗一开场,他便紧张得不知该往哪看了,现在敌人都在对岸,他还是来回走,不停换着观察孔,看东面,看西面,甚至连不需要看的北面都看。
最后一个战士抱着步枪坐靠在碉堡出入口边,他被连长定为守门人,也是用来替换支援的预备队。他也紧张,他们这些新兵虽然都是大牢出来的,虽然不缺胆量,但这是他们第一次身处真正的战场,近在咫尺听机枪在耳畔狂躁,这让他们不知所措。
看门这战士努力想让他自己表现得如正在操作机枪射击的连长那样淡定,于是朝蹲在角落那个唯一幸存的伪军俘虏喊:“你完啦!你让俺没了面子,糗大了!俺饶不了你!俺正琢磨着把你大卸八块!你等着……”他得喊着说话,因为碉堡内的射击声太噪,他为掉手榴弹的事耿耿于怀,用恐吓那俘虏来显示他镇定自若,掩盖紧张。
陆航并没有向桥上那个趴下的伪军射击,也没有朝桥南头那最近的一个排伪军射击,开场弹道直扑南岸百米距离外那个伪军连的两个机枪位。
三点射,三点射,三点射,衔接紧密得像是在扫射,在他的机枪一响起来之后伪军们就已经懵了。以为是打打游击队的土炮鸟枪,哪料到开场便是捷克式机枪响,两个机枪位跟步兵线随意停在空旷雪里,遭了灭顶之灾。
呼啸,雪溅,子弹穿透躯体制造的痛苦喊叫中,伪军机枪手只能拼命往雪里拱,可惜雪不是土沙,碉堡里的机枪手像是长了透视眼,那机枪弹道随之压得再低,开始划雪,破空的呼啸声变为沉闷的穿透声,划起雪花无数,传来疾速物体撞击机枪枪体的跳弹声,然后是快速浸染的大片殷红。
伪军的两组机枪手一组开场便送了,另一组只向桥头堡还击了半梭子,随即哑火,两个机枪手也变成了趴在雪中的尸体。桥头堡里的机枪弹道转而开始沿步兵掩蔽线的一侧向另一侧横移,一蓬蓬的雪花扬起来,连绵着跳成一条线,掠过一个又一个惊慌失措的躲避者,虽然杀伤寥寥,但那感觉让伪军们头皮发炸,那弹道像是一条狂妄的游蛇,肆意嘲讽着它经过的一切,无限嚣张!
最后才轮到了南桥头那一个排伪军,他们是距离桥头堡最近的靶子,看得最清,瞄得最容易。最初,他们一听机枪响便傻了,根本没有勇气冲过眼前的奈何桥。
以为机枪打的定是他们,趴坑,钻雪堆,甚至有人慌乱中滑下了脚边的冷河。渡过了最初的惊慌之后,才发现那机枪在打他们身后的步兵线,他们又慌乱地试图转移,寻找更不易挨打的地方,或者掉头往后爬,拉大死亡的距离。
那弹道之蛇却开始掉头返回了,不是从桥上往南打,而是从南边向桥头回拉,由远到近归来。对步兵线的猖狂扫射到这里变成了体贴的点射,让一个又一个爬在空旷处的目标哭嚎。
有人觉得死亡时间是漫长的,有人觉得死亡时间是停滞的,谁都无法正确判断那挺桥头堡里的机枪肆虐了多久,也许只有三五分钟,也可能是七八分钟,它才停了。桥头堡再次变得寂静,只有那面鲜红旗帜呼啦啦仍然飘,现在看起来飘得好嚣张,仿佛它代表了凛冽寒风,与嗜血。
两组机枪手五个人,全没了,伪军连长躲在个雪坑里大声命令着,要机枪附近的步兵重新去接替操作两挺机枪,相互推诿之后,有伪军去扯了机枪,胆战心惊地爬走,现在知道战场是严肃的了,必须重新找个能缩脖子的地方,趴在空旷里打就是送命!
道路两旁的步兵线伤亡了五六个,位置太平太空旷,只能靠压低身体用雪掩藏身形,是被扫射蒙到的,情况不错,只是很多被吓破了胆,老老实实在雪里趴着,任谁喊也不动。前边南桥头那一个排……
惨了!虽然最后挨打,但他们距离最近,靶子!凡是没找到稳妥掩蔽位置的,要么成为了尸体,要么流着血在呻吟,生生没了大半个排,包括排长,因为他也胆怯地选择了往后爬,没料到那不是人的机枪非要从远往近了打。
………………………………
第400章 协助战斗
最倒霉的事情,也可能是最幸运的事情,至少现在是。距离桥头堡最近的人是那个被踢上桥的伪军尖兵,他就趴在桥当间,平平坦坦孤零零,一动不动,死了一样,或者说他不得不假装他已经死了,在心中惊恐地忏悔着他所做过的一切,祈盼他自己能变成桥面上的一块青石而被所有人遗忘。
陆航看到了桥上那具唯一尸体,以为他被身边用步枪的战士解决了,正在碉堡里更换机枪枪管,同时提醒观察哨注意情况。然而那个紧张的二排新战士并没朝桥上的尸体补枪,他以为连长的机枪照顾过了,他的位置那么显眼,怎么可能被漏掉呢。
……
情况明显不对,鬼子大尉离开了后头的鬼子队伍,向前走,碰巧伪军营长也在向后跑来,支支吾吾汇报情况。
听明白了,再端起望远镜观察了桥头堡一遍:“现在知道……你很废物么?”
伪军营长慌不迭点头,本以为得挨一巴掌呢,岂能不知足:“是废物,我的手下也是废物。可那机枪……”
“碉堡里有机枪,你没有?你地安排了?”
本想跟鬼子大尉强调那机枪打得不一般,结果被大尉这样问,便汗颜无语了。
“压制地不会?你地没有子弹?嗯?集合你的机枪……两轮交替,压制,步兵地接近,冲锋,很难?”
伪军营长注意到鬼子大尉的脸色越来越差劲,赶紧一挺胸膛:“太君,我懂了,我懂了。您再给我十分钟,我这就去安排。”然后掉头向前去重新组织进攻。
大尉没有回去后面鬼子队伍里,而是停在这,再次端起望远镜朝前看,纳闷道:“写了字?”随即命令身边的人:“到前面去问,那是什么?”
条条大路通罗马——阿拉里克。。
如果只是为了向北走,即使过不去石桥,也可以从下游绕行,桥不是只有这一座。但是……这条路是最近的,如果绕行下游,行程至少要增加三四个小时,傍晚抵达张家镇是不可能的。
对于鬼子大尉而言,最关键的问题不是这个,他并不缺这三四个小时,重要的是不明不白突然有八路摆在面前,为什么还要绕?出来不就是打八路的么!绕行的选项直接被他抛在脑后,不考虑。
桥头堡一座,轻机枪一挺,猜测步枪三五支,一个机枪组仰仗地利想当英雄,在自认为是精英的鬼子大尉眼里,这只是一道再普通不过的战术题,步兵炮就能解决,可惜,对八路八百年都用不上一回,怎会想到去团部还要带那个。迫击炮能不能对桥头堡产生效果难说,估计也砸不动,即使想利用弹幕遮蔽桥头堡的视线也不行,因为桥头堡面前就是河,扬不起灰土冒不起烟儿,即便上烟幕弹也只能掉河里冒泡,何况……他这次出来根本就没带迫击炮,因为计划里根本用不着,派人返回县城去重新申请也懒得费那时间。
即便如此,他也不觉得为难,精英嘛,怎么可能没有步兵炮就打不下个孤零零的桥头堡?传出去岂不被同僚们笑掉大牙?最简单的招式,他已经对伪军营长命令过了,现在只等着看结果就可以。
他判断,如果是他身后的皇军出马,五分钟就够,治安军的确废物,不过十分钟也应该差不多,最不济再多给他们五分钟,速度慢点,死人多几个无所谓,反正死的又不是皇军,况且只要指挥得当也死不了几个。
伪军营长照着鬼子大尉的安排来执行了,全营七挺轻机枪全部放在碉堡对面,分为三四两组,一组射击停歇换弹夹期间另一组衔接持续火力压制,力求使碉堡里那机枪睁不开眼摆不上来;难点在于桥,地方太窄,兵力再多也摆不开,于是扔骰子选出一个排,作为突击队,在机枪的掩护下匍匐接近桥头,最后一个冲锋过桥,把手榴弹送进碉堡,战斗结束,立功受奖。
……
机枪声骤然喧嚣起来,三四挺轻机枪嘈杂成一大片,碉堡外壁飞土碎沙叮叮当当如落雹,弹雨密度想当可观,不时有流弹飞进了射击孔,打在后方内壁,不时有跳弹迸进观察孔,已经划破了一个战士的头皮。
机枪摆不上去了,陆航不得不临时缩在射击孔下,这阵势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火力压制,伴随冲锋。
一个战士拉动枪栓还准备探上射击孔朝外还击,被陆航一脚踹倒在地:“你着什么急!”
倒地战士咧嘴惊慌道:“他们正往南桥头挪呢!要过来啦!”
陆航抬手一指碉堡后边朝北的射击孔,对蹲在那边的观察哨大声喊:“挑信号!还愣什么,我说挑信号!”
观察哨被连长这一喊,从惊慌中回过神来,连忙抽出刺刀挂上枪口,接着从衣兜里掏出个早已准备好的白色布条系在刺刀上,然后刺刀朝外将步枪伸出了朝北方的射击孔,才重新蹲下来,任那步枪在射击孔上挂着。
碉堡后边,也就是北边,挂着刺刀的步枪探出了射击孔一大截,白色布条在碉堡外随风乱摆。
布条挂出在碉堡北边,南岸的敌人是看不到的,这当然也不是给敌人看的,而是给铁塔、马腿和嘎子看,表明碉堡目前无力阻敌,各部协助战斗。
陆航不是莽夫,他不会笨到只凭一个碉堡实现意图,该做的布置他全做了。碉堡位于北桥头西侧,他将手下分为四组,两个机枪组,一个掷弹组,一个步枪组。
机枪组的设立可不是凭空乱摆的,一般情况下,两个机枪组的位置设立要做到最基本的两点,一是关键区域的两挺机枪射界要有重叠,二是射击方向要形成交叉或掩护。
陆航带五个战士为第一机枪组进驻碉堡,如果按照正常套路,另一个机枪组应该放在北桥头向东沿岸五十米开外,侧向封桥。但这个机枪组的压力就大了,临时?掘的简单工事可不是碉堡,只隔一条河,它会被对岸火力疯狂照顾,还有更大的威胁是掷弹筒迫击炮,除非兵力够,可以不停地给这个机枪位输血填人,否则撑不住多久,何况组长还是铁塔这个不争气的货呢,他绝对没那个死撑到底的勇气。
………………………………
第401章 斜形战术
鉴于此,陆航头疼了很久,最后不得不把教科书里学到的东西改了改,第二机枪组不放河岸,以桥头堡为基点,向东北方向画一条一百多米长的斜线,线端就是第二机枪位,临时刨挖出两个机枪射击掩体,交替备用,铁塔加三个战士的第二机枪组在这。
在桥头堡与第二机枪组形成的这条线中段,临时刨挖出几个简易散兵坑,马腿带五个战士的步枪组在此掩蔽着,距离桥头堡五十米,距离第二机枪组也是五十多米,三点一线的中点,既是射击位,也可以在关键时刻朝碉堡边的北桥头扔手榴弹,同时作为预备队向碉堡接近补充或者向反方向的第二机枪组补充支援。
掷弹组是马腿带两个战士,陆航没给他定位,只划定了界限区域,范围在碉堡、步兵组和第二机枪组形成的斜线以西,只要不越线界,该在哪里由嘎子自己决定,相当于自由人,哪里隐蔽哪里方便可以到哪里,只要有掩蔽物不被发现,藏在河岸边都行。
这是一条以桥头堡为重点的斜形防线,看起来很怪,是陆航受‘斜形战术’的启发而临时凑合出来的,迫不得已,因地制宜。
……
在七挺轻机枪的疯狂浪费子弹下,一个排规模的伪军突击队匍匐着接近了南桥头,而后排长一声令下,这支筛子扔出来的突击队立即跳起猪突。
碉堡里的机枪被弹雨压制得响不起来,可是……碉堡东北方向百米多远的地方有机枪响了,真不客气啊,开口就是整整一梭子,连个停顿都没有,不喘气!接着便是七八支步枪连射两排,随后那机枪的第二个弹夹又开始狂放。
筛子突击队……连桥中间都没冲到,眼看着前头两个被弹雨蒙倒,剩下的二话不说趴下就往回爬,不爬不行,桥面上无遮无拦又平又光,真趴不住。进攻宣告失败,幸亏突击队员个个身手不凡,反应机敏行事果决,一个排伤亡了七八个,没遭到灭顶之灾。
一个个的还在劫后庆幸,念着阿弥陀佛活蹦乱跳顽强爬啊爬的,忽然觉得……战场上的枪声不像刚才那般嘈杂了,掏掏耳朵抬起头看,这才发现,负责火力压制碉堡的那些机枪正在一个个的熄火,磕磕巴巴连不上了。
子弹倒是有,弹夹数量可不是无限,装填弹夹的跟不上了,有的枪管已经过热需要更换,这意味着……果然,桥头堡里的机枪再次登场,可这些英勇的突击队员刚爬下了桥面,还来不及爬回安全地带呢。于是,早前发生的一幕再次重演,碉堡里那挺不是人的机枪又开始顺着南边由远到近反向收割,怎一个悲催了得!
……
鬼子大尉的望远镜放下了,他脸上的表情很复杂,像是很不愉快,又像是求索的表情,似乎还带了点兴奋。
短暂沉默了一会儿,他开始用手里的刀鞘在路旁的浮雪上画。画两条线代表一条河,画两条线跨过河代表桥,再画个圆圈代表桥头堡,然后顺着圆圈斜向拉开距离画上两个小圈,最后画一条斜线把三个圈连了起来,静静盯着看。
好一会,突然心语:这什么布置?哪个师父教的兵法?算什么?斜……斜形战术?可以用来防守吗?土八路会这个?扯淡吗?
伪军营长从前头战战兢兢地走来,一步三哆嗦:“太……太君……我……”
“我地看到了。”鬼子大尉并没发怒,转身朝后方的鬼子队伍摆摆手,示意休息结束,开拔向前,再对伪军营长道:“我来。你地看。”
没想到太君没生气,反而要亲自操刀带皇军登场,这让伪军营长深深呼出一口浊气,赶紧灰溜溜地跟着大尉向前走,同时献殷勤道:“那个……太君,那旗上的字我看清了,写的是天沟村特战连。”
“天沟村……特战连?”鬼子大尉有点意外:“是……河边地?孔庄?几只老鼠?”
“都说……这个独立团厉害的是一连,反正那旗上就是这么写的,我想……那么个小破庙……不至于有人冒名顶替他们吧?那还不如画个灶王爷顶事呢!”
天沟村特战连!这个称呼很有地域色彩,鬼子大尉边走边琢磨着,为什么不写独立团特战连呢?很显然,这是自大,这是嘲讽,中国人总是喜欢搞这些不切实际的妄想,什么不以怒而兴师,什么攻心为上,在精英面前,这一切什么都不是!
近墨者黑。未必是墨染了人,也?能是人自己涂了墨。
铁塔曾经好奇,为什么老大那么麻木冰冷不喜欢言笑呢?
后来,流鼻涕死了。铁塔忽然懂了,即便是他这个与流鼻涕关系最差的老九班成员,也在内心深处里悲伤过。老大不只是性格冷,他也故意冷,冷到没朋友,冷到没人与他对视,这样就不会记得那些面孔,或者那些面孔也不记得他,至少很容易淡忘。
铁塔也没想把老大当朋友,从一开始就没有。可惜,再自私的熊也无法挣脱时间的流沙,老大确实没成为他的朋友,却成为了他心里的严厉兄长,虽然只有王强那么称呼他,其实铁塔何尝不是呢。老大,其实就是哥哥,所以陆航踢他的时候,他敢跑,敢躲,敢放赖叫唤。这只自私孤独没有安全感的熊……永远也无法摆脱亲情的桎梏。
荒原与雪,寒风与一百米外的河岸,趴伏在机枪掩体下的冻土,熊却一点都不觉得冷,因为他的心里正在热着。跟了老大这么久,学会了很多,包括他的机枪位该设在什么位置,别人不懂可是熊懂!他本应该在桥北头向东的下游河岸边,横向锁桥,并压制对岸分担桥头堡的压力,以及控制桥头堡范围内的河面。
现在这个机枪位置,距离河岸百米左右,加上河宽,到对岸差不多一百五十米远了,如果鬼子有迫击炮可能会痛苦,如果鬼子只有掷弹筒,那他们必须顶着桥头堡里的机枪火力,在开阔地里推进到距离南岸不到百米距离,才能有效照顾这里的机枪阵地。
此刻,熊终于确认,老大根本没把他这只不省心的熊仅仅当成一个机枪兵,熊不是老大漠视的面孔,老大不是连长,他是照顾弟弟的哥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手 机 站:
………………………………
第402章 火药紧张
鬼子已经登场了,这可不是那些治安军能比的,他们可不是乱糟糟地前进,而是以分队和小组为单位稀稀落落零零散散地交替推进,战术动作标准猥琐,在机枪的掩护下,像是一群狡猾的地鼠在开阔地里此起彼伏。
铁塔注意到了,桥头堡里老大那挺机枪没有像往常一样朝压制他的鬼子机枪还以颜色,他的弹道一直在开阔地里间歇巡曳,扑向每一个疑似掷弹筒的位置,逼迫那些猥琐的目标停止前进,然后招致鬼子的机枪更猛烈地朝桥头堡压制射击。
不知道为什么,熊忽然觉得很难过,熊忽然觉得老大很可怜,比他这倒霉熊还可怜,可怜得像那孤独的桥头堡一样,还在寒风中死撑着,不屈地喷吐火舌。这到处冒烟儿的倒霉世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他姥姥!
一个战士靠在掩体坑里,手里攥着个机枪弹夹在压子弹,发现熊的气色比刚才更差劲了,忍不住问:“恩人,你咋了?”
“你姥姥的能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