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芙蓉女-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姐,还有咧。”葫芦不经夸,一夸就骄傲起来,把衣兜里的菜蔬一一掏摸出来摆在小案板上,有豆角,空心菜,番茄,关键这番茄有红的,还有青的。

    青番茄有轻微毒,不能吃,葫芦却摘了回来,有的青番茄个头还挺大,都挂在枝头好些天了,估计这热天,再有几天就熟了,现在摘回来,却只能扔了。芙蓉可惜的不行,葫芦却笑着上来抱住芙蓉的胳膊:“姐,我是不是很能干?”

    “为什么把青番茄也摘回来?”芙蓉暗暗叫苦,这些天的番茄算是白长了。

    “你不是说要下雨了?我怕番茄淋坏了,所以先收回来。”葫芦奶声奶气的。

    小孩的想法就是新奇,只听说过下雨淋着人的,难道还能把番茄也淋坏的,虽然葫芦的想法很幼稚,毕竟是好心办了坏事,于是也没责怪,只是告诉他:“下回番茄要长红了才摘。”
………………………………

第七十九章 刨坑种玉米

    果然被杨老爷子说中了,从那天下午起,天就持续下雨,中间还夹杂着雷声,从晚上下到早上,又从早上下到晚上,开始是瓢泼大雨,后来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地上都积起了水坑,家家户户坐着只讲吃饭,做针线,喂鸡喂猪,赶鸭上架,田里的活计,却一点也做不得。甚至连门也不能出,手上撑的纸伞,还没走两步,衣裳就湿透了。

    田间地头,堆积的都是草垛,所谓草垛,也就是把麦子的秸秆一层一层的摞起来,备着烧火用,一下雨,柴都湿了,草垛外层也在滴水,家里没有柴禾了,芙蓉只得拿一只大口袋,淋着小雨,去王婶子家跟她说,拔点她家的麦秸秆烧火,之所以说拔,是因为草垛一层层堆积的很厚实,中间密不透风的,怕草垛倒了,如果不用力,还真弄不出来。

    王婶子本想跟着芙蓉去,帮着她,也能快点,少淋些雨,芙蓉只说:“下着雨呢,我跑快一些去,也快一些回来。婶子,你就不用跟着去了,我少拔一点,横竖天晴了,能拾木柴烧呢。”其实,芙蓉是害怕下雨路不好走,王婶子跟着,或是摔着了,或是淋病了,都不好,毕竟她有年纪了。

    芙蓉冲到草垛前,头发都湿了,也顾不得擦脸上的雨水,三下五除二的,先把草垛外面一层湿的麦秸秆扯下来扔了,然后捡草垛里干些的麦秸秆塞进大口袋里,装了满满的一口袋,又压实了些,背着就往家跑,回到家,大口袋也湿了,还好里面的麦秸秆只湿了外面一层,里面都是干的,能烧几天,不用怕灶前没法点火了。

    只是下雨天,空气沉闷,灶前烧着火,房顶上的烟囱就跟不通风似的,一股子烟直往灶前灌,弄的一天做三顿饭,芙蓉都要流三次眼泪,跟切洋葱似的,有时烟大些,眼睛都睁不开,切出来的土豆条跟手指头似的。等端出来,也是硬邦邦的,菜一上桌,葫芦根本不用筷子,直接用小手握起一根土豆条,跟吃冰棍似的,“咯咯”的咬着,一边咬一边说:“姐,这红薯真好吃。”他一直都分不清楚土豆跟红薯有什么区别,就跟当初分不清娘跟姐是什么关系一样。

    下雨的时候,也没法上工,横竖也没有人冒着雨来做衣裳,日子过的分外悠闲,每天搬着凳子坐在堂屋门口,看雨水顺着茅草往下滴,不过接连几天的雨,茅草屋就有些渗水了,墙里阴阴的,湿了一片,芙蓉只得找来瓦罐,里面放些柴草,点着了放在屋里熏着,慢慢把水气给熏出去。晚上睡在床上,才不会潮。

    石米镇的乡亲,眼见这雨不停,脸都要绿了,田里或是种小麦,或是种玉米,或是大豆芝麻的,可是讲究时间月份的,这便是一年四季,各有所出。如果过了季节,种出来的东西能不能长成都是个事,本想着下一场小雨,湿了地,正好刨坑,把玉米种子撒上,没曾想阴雨连绵的,急的众人直跺脚,却也没法子,地上湿,到处泥泞,这时候去田里,步子都迈不开,怎么撒种子呢。

    如果这种天气再持续下去,那就错过了播种的好时候,到时光照不够,农作物就长的慢,像人的营养不良似的,影响来年的收成。

    还好雨过之后就是天晴,太阳又从云里钻出来了,石米镇的农户收拾好家里的农具,耙子,玉米种,等田里稍干一些,就准备下田播种。

    院里支的豆角架子跟番茄架子经雨水一冲刷,本来支的也不结实,那些棍就一只只的倒了下去,把豆角藤也扯歪了,番茄秧苗上因挂着果子,格外沉重,有些秧苗甚至倒在了水里,芙蓉找来一把铁锨,先把水排了,然后重新把架子支起来,把豆角藤跟番茄秧苗绑在架子上,可惜的是有些青番茄因泡在水里太久,坏掉了,刚把番茄秧苗支到架上,青番茄就啪啪落在地上。

    又过了两天,太阳都很好,听种田的人说,这时候田里的土刚好又潮又软,合适耕种,于是到处都是去田里忙的人,平时熙熙攘攘的集市,也冷清了不少,那些平时挑着担子叫卖茄子,土豆的,怕是也忙着种玉米,都没见出来了。

    王婶子家分家后,她跟杨老爷子,杨波还有两亩地,虽不多,但种玉米不跟种小麦似的,有牛拉车,种玉米得一个一个的刨坑,往里面撒了种子,再翻土盖上,这不但是力气活,也费时间,前几天下雨时,杨老爷子喂的一只小羊羔跑进后山,没有回来,他冒着雨找了一整天,猪肉都几十文一斤,这一只羊,那可金贵的不得了,如果丢了,那真是要杨老爷子的命了,好在最后找了回来,杨老爷子却淋病了,躺在床上哼唧了好几天,根本做不了田里的活计。

    这天杨波扛着耙子,王婶子端着拌好药的玉米种子往田里去,芙蓉便主动请缨,要跟着一块去,虽不懂怎么刨坑,可学学总是会的,加一个人,也算能帮上小忙,不至于错过了播种的好时机。

    到了田里,四下一望,果然到处都是播种的人,有的在刨坑,有的在撒种子,有的正蹲在田里喝茶水,刨坑这活是力气活,自然是杨波做,王婶子怕芙蓉累着,就把装玉米粒的瓦罐交给她,让她跟在杨波后面,杨波刨一个坑,她就往里面撒上两粒玉米,而王婶子,就跟在后面用脚把土翻进坑里,算是埋上,过几天,这些种子就能发芽了。

    两亩地,芙蓉,杨波,王婶子干了一天半,虽撒种子轻松,芙蓉还是腰酸背痛,撒种子时得低头弯腰,这样抬头低头的,脖子都要断了,还好他家只两亩地,而不是二十亩,不然,自己的头估计都撑不住,倒是王婶子一边干活一边欢喜:“如今玉米种上了,心里的石头就放下来了,来年有收成了,煮玉米穗子吃,或是收了玉米换白面,或是喝玉米粥,蒸玉米面馒头,都能挡饥呢。庄稼人把种子撒在地里,心里呀,就踏实了。”

    ---------------------------------------------------------------------------

    路过的童鞋,有票票木。。。。。。。
………………………………

第八十章 帮着干农活【加更】

    家里的两块地都种上玉米了,杨老爷子心里也松快多了,赶着羊羔去吃草的时候,还时不时的哼着小曲。王婶子种完自家的田,本来应该好好歇一歇,等到玉米长到膝盖高时,去除草就行了。没想到却比以前更忙了,常常是快天黑了才回来。

    原来她心里惦记着大儿子一家,大儿子杨康,一向不爱动弹,以前没分家时,地里的活都没他的份,儿媳妇何秀花刚刚小产,怕是还在养着,她倒是比杨康勤快一点,也能扛动耙子,锄头,可一向都是动动嘴皮子,也不爱往地里去,何秀花的娘柳氏现在跟着她们过,她原本是做肚兜的,现在能不能下地干活,就不知道了。

    王婶子偷偷的去何秀花家里看了一次,何秀花正躺在床上生气,说是让杨康下地种玉米,杨康说头疼,这都头疼两三天了,还不见好,再不种,下的雨干了,不好刨坑,也不好出苗。那三亩地不得荒了,柳氏也装出忙碌的样子,从簸箕里拿出一块布,用剪刀胡乱剪着打发时间,遇上杨康,就跟他说:“得赶紧的,不然,田里不出庄稼,咱吃啥,我带过来的那些银子,可都有用处的。”

    王婶子怕她们生气,就带上玉米粒,扛上耙子,锄头,跟杨康,柳氏一块去田里,三亩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别人家都种的差不多了,王婶子有些着急,拿着锄头就开始刨坑,柳氏跟在身后,撒玉米粒,杨康跟着封土,柳氏撒了一会儿种子,推说头晕的很,蹲到树荫凉里吃饼子去了,杨康本来也想走,见自己的娘在前头挥舞锄头,只能叹叹气,两只脚往坑上一踩:“娘,你也是,歇两天再种不行?这两天正不舒服呢,还得下田干活。”

    王婶子当然明白,自己这儿子,一遇上干活的时候,就得全身不爽快,于是一边刨坑一边说:“那你歇会儿,歇会再干。”

    过了一会儿,见杨康把脚下的几个坑都踩的实实的,不知是他不懂,还是故意的,这玉米种子撒到坑里以后,用脚轻轻的把土掩上就行了,如果踩的太实,以后芽就不好从土里钻出来了,王婶子喘了口气,擦擦头上的汗,对杨康说:“康儿,你脚下轻些,那坑可不能踩实了。”

    “踩个坑也那么些讲究。我头疼,我不踩了。”杨康扭头就走,也不扛上农具,柳氏远远见着杨康回去了,便也收拾好饼子,茶壶,一颠一颠跟着去了,王婶子又得刨坑,又得撒种子,又得封土,连着两三天,除了回家给杨老子做饭,都是猫在田里,胳膊酸腿痛,晚上睡觉都不敢翻身。

    最后一天,做完的时候,王婶子把锄头,耙子,还有盛玉米粒的瓦罐给何秀花送回去,天擦黑了,何秀花,杨康,柳氏三人正围着桌子吃烧鸡,喝米酒,何秀花见王婶子来,本想把烧鸡藏起来,可王婶子早已进来了,只得尴尬的说:“娘……”

    杨康吃的一嘴是油,想扯一个鸡腿给王婶子,见丈母娘柳氏瞪眼,就把手伸了回来。

    “他婶子,你看,家里也不知道你这个点儿回来,也没备你的饭,想着你回家,不是还要跟杨波,他爹一块吃饭吗?”柳氏先开了口。

    王婶子本来也没想在媳妇家吃饭,可干了一天活,听柳氏说这么寒心的话,有点难受,嘴上却说着:“是,是,一会儿回家我还得做饭咧,你们先吃,田我种完了,农具,瓦罐也放西屋里了,这就得回去。”

    何秀花见王婶子出了门,才拿着筷子捣了下杨康:“我说等你娘回来送完农具咱再端出来吃吧,这倒好,显的我们小器似的。”

    “有啥小器不小器的,这年月,有银子,吃好的,没银子,就啃窝窝头,咱的银子也是正经挣的,吃个烧鸡喝口米酒,怕啥。”这烧鸡跟米酒都是柳氏买回来的,她说话底气足的很。杨康只当没听见,缩着脖子扯着鸡屁股吃着。

    王婶子回到家,怕杨老爷子看出什么来,先在门口拍拍身上的土,强装笑脸,系上围裙给杨老爷子烧稀饭,蒸馒头,杨老爷子坐在门槛上磕着烟锅子,说杨波这几天时不时的就往县里跑,也不知道跑个啥。

    “杨波从来都不让咱担心,能出啥事,你就别操心了。”王婶子道。

    “你才是操心,别当我不知道,我天天往后山那放羊,路过玉米地,看见好几回,你这几天,偷偷去给媳妇那干活了吧?人家也没留你吃顿饭?你这个人啊,一辈子的劳碌命,人家都跟咱分家,分锅吃饭了,你还往人家那凑什么?”

    “康儿毕竟是咱儿子,总不能眼见那田荒废了。”王婶子一向心软的很。

    “他是咱儿子?还不是把咱撵出来了?要不是杨波买下这院子,咱现在在哪要饭还不知道呢,现在分家了,你还是多张罗张罗咱家的事,做鞋也好,喂两头猪过年杀也好,养几只鸡也好。才算正理。”

    王婶子被杨老爷子说到痛处,眼里含着泪花子,这个杨康,是她的大儿子,从小虽不是娇生惯养,可也是有什么好的都给他,渐渐养成了他自私自利,懒惰成性的毛病,现在都二十多的人了,想让他改,也改不了了。

    王婶子蒸好馍,杨波才回来,走了一路,裤腿上全是灰,王婶子心疼的给他拍打拍打,把馍捡了两个装在碗里:“去给芙蓉家送去吧,那孩子爱吃我蒸的馍。”

    杨波一两天没见葫芦了,也想的很,接过碗就走,杨老爷子烟锅子一横,挡着了路:“蒸俩馍,也不是啥稀罕物件,别去了。家里出那么大的事,她们还吃的进?”

    “出啥事了?”王婶子唬了一跳。这几个孩子过日子不容易,这两天只顾着帮杨康干活,也没有留意他们。

    “葫芦掉井里了。”

    杨波手里一哆嗦,俩白面馍掉到了地上,接着就赶紧往芙蓉家奔。
………………………………

第八十一章 我给他招魂吧

    石米镇乡下的人,除了灾荒的时候去牧羊河里担水,其它时候,都是吃自己家的井水,王婶子自从搬到芙蓉家隔壁,因房子好久没人住,院里的井也落满了枯枝败叶,井口被塞住了没法使,所以常到芙蓉家提水吃。

    芙蓉家的井,她爹娘当年挖来吃水,点豆腐,平时不用的时候,井台上盖着一块小木板,杂物进不去,井水就清澈,夏天抱了西瓜在井水里冰着,吃起来牙都是凉的,可是井水深不见底,王婶子每次去提水,看着就头晕。

    听杨老爷子说葫芦掉井里了,王婶子又心疼,又担心,想着葫芦那么小,怕是凶多吉少了,还没出院子,就又哭上了:“葫芦出事了,你咋也不去看看?咋说你也是个老爷们,去帮个忙,看看还有没有救?要是没救,也得帮着准备后事,那几个孩子命真苦呀……”

    白天时,杨老爷子在院里晒鞋子,忽然听到芙蓉家院子里传来茶茶的喊叫:“姐,葫芦掉井里了――”接着就是葫芦长一声短一声的嚎叫,杨老爷子想去看一看,平时装模作样惯了,也不受芙蓉,葫芦的待见,也觉着葫芦刚掉进去,茶茶就喊人了,捞出来晾一晾,应该还能活,于是搬张小板凳,坐着听动静,听王婶子哭的鼻涕眼泪的,也只磕着烟锅子,阴沉着脸,并不接话。

    王婶子含泪跑到芙蓉家,见葫芦躺在床上,小脸蜡黄,芙蓉跟茶茶,杨波坐在床边,茶茶的眼都哭红了,自己不禁扶着床沿又开始哭:“葫芦哎,你怎么那么淘气,那井水是泡西瓜的,你跑那去做啥?”然后又开始哭葫芦死去的娘:“妹子啊,你要是挂念孩子,你偷偷回来看看也行,怎么就把葫芦带走了哪,咱石米镇现下刚过些好日子,你怎么这么狠心,留俩女娃在家咧。”

    “娘,葫芦又没死,你哭这么痛干啥?”杨波搬了个椅子给他娘坐下,芙蓉赶紧去湿了条毛巾递上来,原来葫芦闲的,见别的人家用驴拉磨,磨白面吃,也有样学样的,给他家小狗老四套了根绳子在脖里,自己牵着绳子,倒点小米在磨眼里,带着老四一趟一趟围着石磨转,转了几圈,老四没事,葫芦却头晕眼花,不小心拌住了绳,一个倒栽葱,掉进了井里,因为井口小,他胖了些,就塞在半中间,手里还拉着狗绳,到最后葫芦没事,老四在石磨那头,被勒的直翻白眼。

    茶茶正在石磨那边洗衣裳,见老四上窜下跳,翻白眼,蹬腿,呲牙却不叫,就问在一旁专心摘番茄的芙蓉:“姐,老四咋恁怪咧?”

    “难道是要地震了?”芙蓉心想着,听说地震前,什么鸡飞狗跳,鱼出水,鸟出窝,老四以前也没这出呀,就算地震也没关系,反正自己家里是草房子,于是安慰茶茶:“没事,它可能身上痒,自己逗自己玩呢,都是葫芦把它教坏了。”

    “姐,我才没有教坏……它。你们不管我,就只管老四……我快死了,呜呜……”葫芦只有声音却不见人,茶茶离的近,听的清楚,这声音明明是从井里发出来的,在围裙上擦擦手,探过身一看,葫芦正屁股朝天插在井口,吓的茶茶赶紧喊芙蓉,俩人把葫芦拔出来,葫芦没被淹着,却被吓了一跳,小脸黄的跟熟透的哈密瓜一样。

    芙蓉把他按在床上躺着,他嫌没意思,就偷偷把老四也抱上床,在床边玩挠痒痒,杨波来时,葫芦玩累了,喝了一碗红糖水,刚睡着,只是有些癔症,可能是受了惊,睡的不很踏实,却不像王婶子想的那样,说是葫芦躺那不动,怕是死透了。

    知道葫芦没事,王婶子才放心了,回自己家里,重新用筐子端了四个馍出来,想着忙葫芦的事,芙蓉家恐怕都没做晚饭,反正乡下饭食简单,吃个馍,捣半碗蒜汁蘸着,就是一顿。

    杨老爷子侧耳听着芙蓉家的动静,见王婶子回来端馍,脸上有笑意,就吞着烟袋说:“我就说,命贱的孩子好养活,就跟墙缝的草一样,风吹雨淋的,就大了,掉井里,只当洗个澡。”

    “葫芦都这样了,你还说他贱?”王婶子有些不满,虽说平时,她不太敢跟自己这老头顶嘴,今儿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听了杨老爷子的话,心里就不爽快。

    “我是说他命贱,不是说他贱,你腿脚那么快,耳朵不好使呢?”杨老爷子嘟囔。

    王婶子也顾不得什么命贱,人贱的话,把馍端到床前给芙蓉,葫芦闻着香味,又醒来了,指着馍筐子说:“给……给我吃一个。”

    “可怜见的,还好没吓傻。知道要馍吃呢。”王婶子抚摸着葫芦的头。

    “刚睡一会儿,吓的直说梦话,他掉下去那会儿,还不知道怕,这会儿回过劲来了,得亏是老四救了他,不然,唉。”芙蓉叹口气,如果真掉进去,那么深的井,葫芦怕是打了水漂了……

    “不然,明天我举着葫芦的小裤衩给他招招魂吧?”王婶子询问芙蓉的意思。

    “娘,那都是老话儿了,谁还信那东西?”杨波反驳。

    王婶子嘴里说的招魂,芙蓉还不大明白,那是石米镇自古以来,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他们以为,人是有魂的,如果受了惊吓,小孩身体弱,魂就会出窍找不着家了,那样小孩就是掉了魂,会做恶梦,睡不踏实,哭闹。而招魂有两种法子,一是太阳大的时候,捡正中午,在地上画一个圈,让掉了魂的小孩站在圈里,嘴上念着小孩的名字,念几遍,再捏一点土放在小孩的头顶。二是用一只竹竿,上面挂着掉魂小孩的小裤衩,围着村庄转一圈,一边转,一边喊小孩的名字,直到回家为止。

    王婶子之所以说要举着小裤衩招魂,是因为天又阴了,怕是这两天,没有太阳,没法画圈子招魂,只能围庄子转一转。

    --------------------------------------------------------

    葫芦,茶茶,白芙蓉

    劫财,劫色,劫票票
………………………………

第八十二章 招魂

    芙蓉虽不懂这个,心里也不置可否,关键是要举着葫芦的小裤衩围着村庄走一圈,这太难为情了吧,反正想着那场面,就妖气十足,于是脸上讪讪的:“婶子,我看还是让赵老四来抓付药,安安神算了。”

    王婶子却不同意:“你们小孩子,见识浅,咱这石米镇,就靠着山,山上阴气重,赵老四虽能治些小病,可掉了魂,吃他的草药是不顶用的呀,依我的,就照这个法子。”

    晚饭,不过是王婶子端来的馍,加上一点腌制的酸白菜跟一点鸡蛋汤,葫芦有些恹恹,喝了半碗汤,吃了半个馍,就说饱了。

    吃过了晚饭,把锅一收拾,芙蓉就开始犯愁了,王婶子坚持给葫芦招魂,自己强拦着也不好,可关键是,葫芦小时候是什么样,自己不清楚,可这两年,他也没有小裤衩呀,于是点着蜡烛,翻箱倒柜的找,最后也是无疾而终。

    葫芦躺在床上,抱着枕头看芙蓉忙活,嘴里嘟囔着:“为啥要穿小裤衩。”

    为啥?怕屁股受风?怕拉到裤子上?为文明?芙蓉也解释不清,只好说:“遮羞……”

    “我才不羞……”葫芦躺在床上打滚,小狗老四乖乖的卧在窝里,因为白天老四立了功,吃了苦,晚上芙蓉特意从家里的锅沿上给它拿了半个饼子吃。

    葫芦是不知羞,也不用遮羞,关键是王婶子要举他的小裤衩去招魂,还是茶茶出的主意,说芙蓉不是会针线吗?怎么不给葫芦做一条裤衩呢,说做就做,就着摇曳的灯火,芙蓉从簸箕里挑了块软软的棉布,又把针穿上,白底的棉布,白色的棉线,芙蓉做习惯了衣裳,做条小裤衩属于手到擒来,拿着剪刀三下五除二的就做好了,扔到床上对光屁股的葫芦说:“穿上。”

    这个小裤衩摸着实在软的很,现在有很多料子,比如棉,麻,莫代尔,竹纤,都是做小裤衩的好料子,可在石米镇这,也就是棉了,如果用绣布做,那肯定会磨的屁股生疼,也不透气。

    葫芦捏着做好的小裤衩左右掂量:“姐,这是啥?”

    茶茶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