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五十九章 里甲

    隆庆七年到来之前,香山与南洋卫船厂加紧工期,赶着给赛驴公送来了六甲战舰,算把六丁六甲神明凑齐。

    十二艘大舰半数游曳在马尼拉湾,另外六艘则载兵巡行诸岛,率领它们的是从南洋卫远道而来的白元洁。

    临近年关广东海事无虞,因为将领部署,南洋军出征已半年有余,偏帅白元洁却在卫港眼巴巴看了半年大海,早就坐不住了。

    虽然战事打完,他也要过来亲眼看看陈沐的战果,一方面是这个,另一方面则是他带来陈帅另一个小舅子,杨兆龙。

    杨兆龙不是空手来的,奉陈沐之命,他从四川雇、买、换来一千多个熟练的矿工和山长,带着窑神像,携工具骡马登陆民都洛岛,取土探矿。

    同行的还有娄奇迈带着陈沐从海军讲武堂山长卢镗那借来的十七名学员,陈沐剥夺了这些学员的假期,说要给他们来一堂为期两个半月的‘课外实习’,其实就是免费劳动力,让他们在民都洛岛上测绘地形。

    但凡杨兆龙探出来的矿,娄奇迈手底下的学员就得把地形画好,同时陈沐也向民都洛岛派去五百多个旗军,跟着他们学习这些专业技能。

    吕宋诸岛上的矿藏、林木,陈沐要一个岛一个岛这样探过去,地形图也要一个岛一个岛地画出来。

    至于开发,陈沐就不打算自己操心了,他相信当这些东西送到张居正案头,掌握帝国权柄的阁老会摆平一切困难。

    但清田亩赋税这事却要比陈沐想象中慢得多,因为干这事的是海瑞。

    海瑞清丈田亩、编户齐民的进度远比先前赵士桢做这事时来的慢,但政绩却高出十倍。

    跟着海瑞干活的旗军已经扩编到二百人,而且是用了将近三个二百人——对这位性格执拗怪异的老爷子,陈沐在他的专业领域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了,海刚峰与他的手下完全诠释了什么叫民主。

    就是海瑞看旗军不顺眼,旗军也看海瑞不顺眼。

    从海瑞带两个小旗一路北上开始,陈沐在接到田亩人丁进度的同时,也是接到海瑞与旗军相互抱怨的过程。

    海瑞受不了大多数旗军的疲懒毛躁,天可见怜,如果陈沐手把手带起来的旗军都是疲懒毛躁之辈,这世上能入海瑞眼的也不多了。

    事实正是如此,旗军也受不了海瑞的苛刻,一座没有路的山上冒起炊烟,山上几户人家一辈子就没下山过,因为没有路下山。如果办事的是赵士桢,也就把他们略过去了,至多记上一句‘某某地山顶有炊烟’。

    海瑞不这样,他让旗军爬山,他要把山上的人口、田亩算下来。

    旗军不爬,因为太难爬上去,海瑞也不跟旗军计较,六十岁的老爷子脱了官服自己爬——这谁不怕啊?

    他万一有个好歹,跟着他的旗军还能活命?

    随着海瑞一路向北越走越远,身边人手又被他一次次遣散,陈沐终于在一次次补员后烦了,干脆派去七百人让海瑞用着挑,结果现在就剩下二百人。

    有的是直接被海瑞轰回来了,有的自己逃回来在南洋衙门外哭着磕头,说啥都不跟海瑞干了,就算陈沐拿军法出来都不回去——陈沐哪能真把自己手底下精于战阵的老卒宰了,抽一顿军棍了事。

    海瑞就这样,把陈沐估计只有十万户百姓的吕宋岛,根据粗略估计分吕宋岛为三府,分二十二县,仅仅在马尼拉以北就编修黄册甲首六万余户,设四千八百八十名里长,推举一万多名乡老与更多的粮长。

    不怪海瑞进度慢,这老爷子最喜欢的就是审案,每设出几十个或上百个里,就下令召集百姓野地热审。

    这个数目是有原因的,其实大多时候都是仔仔细细地查一查当地部落首领手下有多少人,然后依祖宗之法设立里甲。紧跟着就开热审,先审的就是当地首领,看他对待治下百姓有没有不公正,有了就直接扣下押送至马尼拉。

    因为这事,陈沐跟着海瑞的旗军减员好几十。

    也就是当地首领的人要么不敢打,要么敢打的战斗力在鸟铳胸甲面前战斗力太弱,要不然海老爷子坟上都长青苗了。

    但陈沐很支持海瑞这么干,他就是觉得这种事太繁琐一开始才交给赵士桢去办,要是他亲自去做,估计比海瑞更彻底。

    掀翻旧有的基层统治,用里甲、乡老制度,虽然会失去对乡里的统治能力造成所谓的‘皇权不下县’,但这也是最容易达成对乡里分而治之的方法。

    但海瑞要正直的多,那些风评良好的部落首领,都被海瑞推举到陈沐这里,说将来等取好名字、修习汉文后他们可以做县中主簿、县丞、巡检。

    陈沐看着海瑞送来的书信呵呵直笑,对徐渭道:“海公这是听明白陈某的意思了,一下给人家削的连八品都没有,陈某原本还想挑一些人做知县呢。”

    “皆有利弊。”徐渭言简意赅,看得出来,徐疯子也比较认同海瑞这种做法,笑道:“海公不易,多次以身犯险,不愧刚峰之名。”

    “其是陈某倒是觉得,打起来一点儿都不怪海公,你想想,人家本地百姓看他们是什么感觉?”陈沐摊手道:“人家原本在野地里住的好好的,突然来个说话都听不懂的人,爬山跨海也要过来要量自己家的地,还说以后每年都要给国王交税了。”

    “这也就是有苏莱曼,要不然让让人家把赋税交给咱,恐怕直接起兵了。”

    说到这个,徐渭来了精神,道:“陈帅真不打算找苏莱曼截留赋税?可别骗徐某,若向其索要赋税,吕宋岛将烽火重燃,先前所做便皆为吕宋做嫁衣了。”

    尽管陈沐已经保证过许多次不会在吕宋的赋税上截留,徐渭还是有些信不过赛驴公的高尚秉性,生怕他把苏莱曼逼反。

    “不会不会,这些粮长将来把赋税交给知县、知县一部分用作修路架桥灌溉,一部分送往马尼拉,陈某都不会有半点截留,截留这干嘛。”

    陈沐手指顿着茶案,真诚而深刻道:“咱是做好事,为吕宋清丈田亩收拾赋税,要是人家用不到的东西,矿石什么的,咱开采一下也就算了,这钱粮吕宋王肯定是要花销的,我又不傻,能跟人家抢?”

    “我只不过会在钱粮开销上提一些建议罢了。”陈沐张开手伸向远方,挑挑眉毛又收手抚向胸口,道:“别管他想酒池肉林还是富国强兵。”

    “陈某皆备备有订单。”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六十章 弹劾

    一路舟车劳顿的赵士桢与隆俊雄同行至京师,在天津卫登陆便分开路途。

    赵士桢带吕宋王苏莱曼大张旗鼓进京,苏莱曼第一次进京师可比陈沐初次进京受欢迎多了,兵部礼部齐动。

    兵部吏员递送公文、接待人马,礼部吏员带其下榻会同馆,四夷馆专职翻译派上用场,车马还尚未进京就已经安排妥当,用不着赵士桢了。

    趁他在路上,隆俊雄快马加鞭进京师,联络锦衣徐爵递送陈沐亲笔书信,当日徐爵的亲信就收集了一年来所发于京师的民间邸报送进陈府。

    官方邸报不需要他们再去收集,虽然北京陈府仅留下几个老卒看门,但邸报还是会按时送去,守门的老卒都按主家要求早将邸报收集好,垒出厚厚一摞。

    即使他们没在广东靠岸,也一样有几乎全套官方民间邸报。

    隆俊雄本以为自己的活儿不重,毕竟赵士桢只是请他完成其熟练老本行中分配礼物外找出有陈二爷的邸报而已,哪知道进了府邸看着邸报老倭寇一个头两个大。

    他根本想象不到,朝野对开海的热情丝毫不亚于他的主公。

    毫不夸张地说,大海就是今年大明热点,几乎每期邸报中都会提到那些熟悉的词汇,掌握话语权的人们在各个方向你争我夺。

    开海禁与闭海禁、漕运还是海运、月港海贸还是南洋海贸、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在人们争夺的关键词里,每个词都不会缺少陈沐。

    这意味着,隆俊雄不是在邸报中挑选有陈沐的带走,而是挑选没陈沐的留下来。

    “隆兄,你这是还没分邸报呢?”

    别管怎么说,陈沐还礼部的风评不错,作为亲信部下,赵士桢此次进京与礼部官吏接洽非常愉快。

    礼部人大部分是张居正的老班底,何况申时行还在礼部右侍郎的位子上待着,朝贡顺利让赵士桢轻松非常,可一进陈府就见院子里铺满了邸报,乱七八糟。

    “没分?分好了。”隆俊雄是累坏了,此时满心后悔进京没多带几个识字的亲信,对赵士桢满脸抱怨,道:“没有主公的只有六张,那边那摞是有主公但不是弹劾的,那边那三摞是弹劾主公的。”

    “最少的是有理有据的弹劾,不多不少是照死里弹的王八蛋,最多的是主公口中有礼貌的政绩弹劾。”

    赵士桢都呆了,隆俊雄说的这摞那摞,可不是摞在地上一叠,这个家兵头子显然不清楚摞的用法,他指的分明是两个院子!

    地上铺得乱七八糟的两个院子,他们离开京师才一年!

    “我数过,隆庆六年天下被弹劾最多的是主公;次位的,是弹劾主公敛财;第三的,是弹劾主公擅开边衅;差一点就能赶上其他所有人被弹劾还登到邸报的数目。”

    赵士桢甚至懒得有一丝一毫的表情,道:“主公……还是这么受人爱戴啊!”

    隆俊雄觉得赵士桢现在浑身上下已经是黑色的了,因为他跳进名叫陈沐的墨汤子里,变虚伪了。

    “那边是吧,我去看看他们都是谁,回头依主公的意思,找徐指挥使把他们送到吕宋去。”

    赵士桢敛起袖子就往那边走,被坐在门槛的隆俊雄叫住,道:“别看了,他们里头大多在八月九月都被调走,不是广西就是四川。”

    “八月九月?”

    赵士桢坐到隆俊雄不远,抱臂想了想,道:“应该是阁臣或直接陛下的意思,八月九月,主公从南洋运送金银刚送内库、户部不久。”

    “那剩下的也不用想了,阁臣都调不走,咱们再也不必白费力了。”

    隆俊雄不懂这些门道,无所谓地点头道:“明年应该清闲,九月之后弹劾陆续见少,十月已经没了。”

    人们爱弹劾陈沐,是因为弹劾陈沐不得罪陈沐,谁不爱干没后果的事呢?哪怕弹劾从来没有结果,心里也够爽的。

    陈沐从来没有过因为别人弹劾他或者干嘛,就以此打击报复,从来没有,这一点别管百官喜欢他或不喜欢他,朝野公认他是个心胸宽广之人——当然,陈沐自己绝对不这样看。

    但现在弹劾陈沐有后果了,会得罪三个人。

    隆庆皇帝、高拱、张居正。

    “但南洋确实缺人,没法弄他们,我也得找人给主公送去。”

    赵士桢开始发愁,比他在吕宋琢磨新火器还要发愁的多。他刚把鸟铳玩顺手,觉得燧发铳射速还是慢,琢磨着明人都把佛朗机往大了弄,反其道而行之也许会有好结果。

    他想把佛朗机往小了做,但要提高射速的同时保留大部分杀伤很难,这让他很发愁。

    可显然现在这事比火铳更教他发愁。

    该把谁送去吕宋呢?

    “那拨儿吧,主公在南洋那么难,自筹军费自备战事,这帮人还自以为占着道理一味弹劾,对错是个屁。”隆俊雄啐出一口,指着先前分出有理有据的那批道:“对大明有好处就够了,就该把他们扔到吕宋喂虫子!”

    “那都是刚正直言的言官,这可使不得,虽说主公在南洋做的都是好事,但他们这种性子过去谁能制住?又不好害人。等等,刚正直言?”

    赵士桢的话说到一半,全身蜷在狐裘大氅里像头熊,缩在袄子里的手抬起来磨痧着下巴,一双眼睛滴溜溜地转,口鼻在冬日里哈出白气,道:“你说得对,就该把他们弄到吕宋,好好看看主公是怎么做的,不然留他们在京师,即使出自好心不懂实情也会让事情变坏。”

    “士为知己者死,咱得给主公分忧,更要为主公正名!”

    赵士桢满脸的正义令隆俊雄诧异,问道:“你刚刚不是这么说的。”

    “刚刚我说是觉得很难制住他们,怕他们到南洋坏事,但坏不了事。”赵士桢摆摆手道:“咱制不住,哪怕主公制不了他们,吕宋也有人能治他们这毛病,一个个攥着道理就觉得自己所向披靡了?哼!”

    “谁能治?”

    赵士桢起身抖抖大氅,对隆俊雄拱拱手道:“在下要去准备公文了,明日去拜会几位阁老。他们在吕宋是有人治的,海公能治他们,让他们先去海公手下待俩月,什么毛病都改了!”


………………………………

第六十一章 编书

    京师,张居正府邸。

    宽大的桌案也摆不开整副陈氏海图,四名仆人拉着图卷画轴,从日本到美洲的轮廓在帝国次辅的面前展现。

    印度洋是一条分界线,东面沿海诸岛精细程度不一,西面则相对粗劣,但有些遥远的地方也很精细。

    赵士桢恰到好处地奉上一副做工精致的放大镜,对张居正示意着如何使用,道:“阁老,陈帅说,此次南征海外山川表里皆在此图。”

    “嗯。”

    张居正接过放大镜颔首应出一声,看向海图。

    持海图的仆役甚能察言观色,随张居正的眼神向下,四人不约而同将画卷微微上抬至其胸口位置,令主人不必躬身既能看个清楚。

    张居正是看过海图的,朝廷对大海的掌控力是在逐年减少,但上百年前明帝国的舰队曾在海上横行远至非洲。作为殿阁大学士,文华殿中档案可随意翻阅,这幅海图对张阁老而言并不出奇。

    只是相对补全了他对西方未知地域轮廓。

    “葡夷在这,里斯本。”

    张居正从看到这幅海图的眉头就皱着,掌有绝对权力的人容不得丝毫未知,未知意味着风险与威胁,而这整副海图都写满了未知,即使是城府极深的他也在不经意间露出烦躁情绪,指着海图上写着里斯本的地方问道:“从广东到这,有多远?”

    赵士桢心底了然,在来之前陈沐就说张居正一定会问这个问题,他拱手恭敬地回答到:“从广东至里斯本,东去海上八九万里、西走则有七八万里之遥。”

    “诶?”

    张居正有点迷茫,脱口叹出一声,仔细看着海舆图两端随后眉宇释然问道:“你是说从大明一路东行,走一圈真的能再绕回大明?”

    “回阁老,是这样的,我敌西夷,他们的船队又吕宋起航皆向东走,穿日本、跨亚泥俺峡,抵北亚墨利加,向南绕南亚墨利加,至欧罗巴佛朗机与以西班尼亚。”

    亚泥俺峡是后来的白令海峡,亚墨利加是美洲的音译,同样的还有以西班尼亚的西班牙,至于欧罗巴,是因为西人自称欧罗巴的子孙。

    赵士桢看着张居正,他很期待能从这样位居高位的人脸上见到震惊,道:“这条航线是陈帅击败西夷巨舶时战利书册翻译整理所得。”

    张居正冷淡的表情让赵士桢失望了,他只是淡然地点头,接着十分精准地问道另一问题上:“葡夷之船可航七万里、西夷之船可航八万里,陈帅之船舰,亦可航七八万里之遥?”

    赵士桢被问住了,短时间里在头脑中想着实话与谎言的利弊,最终叹息一声对张居正拱手道:“阁老勿怪,陈帅船舰目下并不能航数万里之遥,现在早年所造炮舰船底皆为蛆虫所蛀,正轮换送往南洋港修补。”

    “吕宋更热,海中蛆虫更多,船在那更不耐用,缴获的西夷巨舶船底包铜皮,生锈后似乎可杀船蛆;亦或以石灰、硫磺拌以船料涂刷船底,亦能防害,这倒不是大事,只是耽误航行罢了。”

    “关键还是沿途港口,没有港口补给,我大明舰队绕过马六甲都很难,更遑论远行万里。”

    张居正才不在乎船底腐蚀后如何修补,别管是铜、铁还是金银,陈沐有自己的办法解决就行。

    虽说朝廷缺铜缺铁缺金缺银,但这种缺是‘相对’的缺,如果说别人要调拨金银铜铁,那肯定是缺乏,可要说陈沐需要金银铜铁,那就非但不缺而且还很富裕。

    “吕宋需要调什么,陈帅写信向户部奏报即可,除了粮都能运。”

    张居正一锤定音,赵士桢连忙摆手,他可不想让张阁老误会他的意思,道:“不缺不缺,吕宋不缺金铜,陈帅已调西南匠人徭役前往探矿,不久就会有福报传来。”

    “嗯。”张阁老这才满意地点点头,道:“海事朝廷已全权托付陈帅,只需尽心公干,不要理会朝野的风言风语,他是国朝在外洋擎天架海的白玉柱,无需被他事左右。”

    “陈帅在海外着实辛劳,仆已命人给陈帅备了些礼物,赵生回去时带上,此外,仆还有一事需拜托陈帅,且待仆手书一封。”

    赵士桢连称不敢,乖乖侯在一旁目不斜视地等张居正写完书信封口,这才几拜几揖,以晚辈礼仪退下。

    他没有开信的权力,但揣着信好奇极了,按理说张居正若有什么事应该早先就把信写好,怎么到这会儿才现写?

    等他走出书房,外堂上隆俊雄与游七相谈甚欢,礼物早已备好搁置一旁,既不新奇也不贵重,但都很珍贵,像是张居正亲笔写的匾额、精包的几帖治疑难杂症的药物等零碎物件。

    属于私人馈赠。

    隆俊雄以前跟着陈沐没少在京师登重臣之门,陈沐进书房内厅时向来是侯在外面与主家的亲信管家打成一片。

    刻意交好再加上陈沐支持下的财大气粗,东华门西华门外两条街就没有哪户是他不熟的。

    就这关系,说实话跟着陈沐打仗算是耽误了,要是留在北京,轻轻松松跑出个三品官。哪怕不给自己跑官,当个捐客一年到头少说挣他七八万两也不难。

    见赵士桢出来,隆俊雄笑着向游七游老爷辞别。

    赵士桢揣着张居正的书信有些心不在焉,他想不通张居正为何要当他面写信;隆俊雄心里也揣了个小秘密,游七告诉他今后张居正与陈沐的交流书信要打个暗号。

    这暗号他不能告诉任何人,只能在面见陈沐之后告知,他一样想不通——为何不由张居正直接告诉赵士桢呢?

    其实没啥好琢磨的。

    赵士桢走后张居正重重舒了口气,这小东西从南洋弄出一大堆他听不懂弄不明白的东西,让由神童成长为神中年的张老爷有点受不住。

    写信也没别的意思,就因为这,别管让陈沐还是赵士桢讲解,神中年都觉得有点不舒服,干脆找了个借口……天下有变,太子不可不知海外诸事,陈帅编撰《都司手册》《铳炮打放》《海战新书》都很有效,干脆再请他编一套外洋教材,今后教授太子。

    太子学习之前,神中年这个老师肯定是要先学一下的,两全其美!


………………………………

第六十二章 琉球

    天v才?一秒}记住https://。;    赵士桢说的不是虚言,陈沐的舰队现在三千里都跑不出去。

    香山船厂当年造船被陈沐紧催慢赶,同时下水小鲨船几十艘、几十艘造成紧跟着就上百艘同时兴建,进度很快、效果很好,带来的问题就是战船的保养统统扎堆。

    一艘船到了要保养的时候,同一批几十条船都差不多是这个情况。

    隆庆七年初,陈沐是几十艘几十艘地往卫港送,倒不是那些船料在马尼拉湾涂抹不好,实在是这边造船厂还在进一步扩大规模,尚不能容纳二十艘小鲨船同时保养修复。

    算了算时间,与其在吕宋耗着,倒不如每隔半月发船去往南洋卫,那边船厂大、船坞多、人手足,要不了多久就能修好,修好下一批战船也到了,修复效率要比在吕宋好。

    当然,吕宋也有小批船舰休整。

    如今这么手忙脚乱的原因就是开始兴建船厂时技术不过关,陈沐只在乎船形与性能、炮战,没考虑过其他,也就没在船料上下功夫,后来南洋港造的大船都要好上许多。

    卫港造大舰船底都抹了石灰、鱼油、桐油的料,对船蛆有保护作用,如此一来即使有些木料受蛀也为题不大,靠岸时上岸晾上几日,船蛆就死光了。

    至于西班牙人包裹铜皮的制法,陈沐也决定今后大船一样学来,铜皮很薄,即使是给六丁六甲那样的千料船钉覆铜皮也没多少花费。

    所以今后卫港船厂、香山船厂所造大舰一并覆铜皮于底。

    等船舰的日子陈帅也没闲着,在吕宋国都马城举行了一次阅兵,校阅的是吕宋北指挥使司陈八智麾下的五千六百旗军。

    这支明吕联合旗军是陈沐眼中吕宋军今后的常态,清一色香山早期布制携行具,五部千户麾下除工兵、辎重百户外,余下八百户皆操练鸳鸯阵,由于地处吕宋北部多山区地带,八郎给他们的定位显然是山地步兵。

    装备的兵器有宣府造戚家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