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海-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是伍端部下的鸟铳队在接战之初一轮齐射放翻一片人,战果斐然。
同桥上浴血厮杀不同,陈总旗的阵地上是另一番光景,碗口炮对只知道舞刀拍盾的邵廷达来说百分百是玄学,陈沐过来时这个傻货正举着火把跪在地上朝碗口炮磕头呢。
嘴上还念念有词,“一边儿倭寇、一边叛军,五方神明保佑,让俺一炮全打死,天下太平、天下太平!”
轰!
陈沐都来不及说,这邵傻子拿半截埋在土里炮口对着对岸的碗口炮想打桥上的倭寇,做梦还想的挺美!
炮声方落,新江桥东面的江上突然响起螺号声,登时令陈沐惊惧,转头过去,江上远处成群结队停滞月余的船队,动了!
注:濠镜,即澳门。
………………………………
第六十一章 水陆
虽然臼炮看起来其貌不扬,但铁碗口炮打出去还是很吓人的,砰一声一二两的碎石就像冰雹一样砸在对面岸边的敌军弓手身上、地上、江上,没杀多少人,百步距离碗口炮充其量也就是把炮弹送过去,还打不高,石头也很难砸死人,至多是令敌人受伤罢了。
声势浩大,杀伤不足。
“别拜了,新江桥守不住,莽虫你赶紧带人把炮挪到后面,挪到千户那去!”陈沐现在一门心思就是如何保住这几门炮,哪怕保不住,也不能让炮给叛军抢去,否则再想夺回来可就难了,“付元,派人去告诉伍首领,让他安心拒敌,陈某带兵去东岸!”
“拿刀矛的拿铳弓的,列阵东……先往东走,到那边再列阵!”
旗军减员严重,列出阵势的时代已经随老卒死伤三成而一去不复返了,指望不但惧怕战斗也惧怕他的乡勇在这列阵而行无异痴人说梦。
一声令下,三十多旗军列阵,乡勇亦步亦趋地朝东岸急行。
在陈沐看来,新江桥很难守住。冰冷现实再一次给他上了一课,任何时代能聚拢人群造成声势浩大影响的人,哪怕小小反贼也不是善与之辈。
他就像个事后诸葛亮,此时此刻倒是将李亚元的部署看个清晰——动员三次千人规模兵力自陆上进攻新江桥,以几近两千的伤亡代价换取明军对江上船队的疏忽,当明军将大部兵力用来防御新江桥时,水陆同时进攻。
计策谈不上高明,甚至拙劣,拙劣到连陈沐这个不通兵法的草包都能看透。
可不论它再拙劣,只要管用,对李亚元而言已是足够。
从守备新江镇开始,因双方兵力巨大悬殊,战斗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李亚元手中。只有千日做贼却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李亚元说何时进攻,那么不管明军是在睡觉、吃饭、拉屎,都得提起兵器迎战,终日提心吊胆。
反观叛军,不论他们吃喝拉撒,明军都只能严阵以待不敢进攻。
不论李亚元用什么样的计策,他们都只能受着。现在他们除了江面上百十只小舟、岸边百十个休息的蛮獠营军士,再没有任何军士可用。
邓子龙的营兵跟陈沐旗军一样朝江畔跑去。
他们身后,是白元洁挥动令旗,军鼓擂间呜呜角声与蛮獠营船队交响,令跑向东畔的陈沐身形一震——这个调子,白元洁的军令是,进攻!
令旗招展,百舟齐动,岸边歇息的蛮獠营军士亦趟水而奔,快速登船直迎东面江中数倍于己的叛军船队驶去。
双方船队间隔数十丈,便已有叛军立在舟头以长弓抛射羽箭,双方于江上快速行驶,眼看不过片刻便要撞在一处,却不见蛮獠营水卒向敌军发箭,令岸边疾跑的陈沐心中大急,暗骂白元洁那么有钱但对蛮獠营却太抠!
如果他早些给蛮疍水卒配备几十杆鸟铳,哪里还会有这样的窘境,水卒硬挨箭矢向敌船驶去,明显是要用冲撞或是跳帮一类的老手段。
不可否认,不论冲撞还是跳帮,都是非常勇敢并不负武人之风的战术,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双方兵力相差不大的前提。
蛮獠营与叛军单单在战船,如果那些木板加固的渔舟能够被称作战船的话,他们单单在战船上就与叛军相差四倍之巨,拿什么去与敌军跳帮战!
陈沐甚至不忍去看那些强健有力呼喊不断的蛮獠营水卒,似乎下一刻他们便会被磨牙吮血的叛军庞大船阵所吞没。
他想错了。
临敌船四五十步,双方先头战船水卒已能看见对面水卒狰狞表情时,五艘蛮疍船小舱里推出木匣架,引火后朝数十支火箭朝敌船散射而去,几乎转瞬绽放出非凡的光芒,火箭曳着尖啸射向敌船。
当箭支钉在敌船舱上后,火箭上火药引燃火油包,一小片火油顺着箭支流淌出燃烧的火油附着船上,尽管一支箭可能仅仅能烧出巴掌大小的痕迹,即便积少成多也着实有限。
几十支火箭有多半都扎在叛军先头几艘船上,而在这其中又有些点燃了有些没点燃,杀伤不佳,倒是能给叛军船队先头造成些许混乱。
接着白元洁再度挥动令旗,军乐变调,五艘放出火箭的蛮疍船分五路朝叛军阵中猛地加速,划桨操橹甚为起劲,甚至就连先前露出的水卒也隐入船舱,让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
叛军各个舟船弓手齐向蛮獠船引弓而射,极短的时间里五艘蛮獠船便被射得像五只泅水的大刺猬。
在五艘蛮獠船之后,蛮獠营其余船舰却纷纷减速,自中间向左右分开,船舱里走出弓手隔五六十步向敌船引弓发箭,并继续向叛军船队缓缓接近。
就在五艘插满箭矢的蛮獠船即将一头扎进敌军船队时,船舱中四名水卒都冲出来,直接跳进江里。
紧跟着,扎进敌军船阵中的五艘蛮疍船接连炸响,火光冲天!
“船里装了火药!”
正如陈沐所想,五艘驱入敌军船阵的蛮獠船不但装了火药,而且还是足足百斤的巨量火药与数不清的飞石,一瞬炸开,便对前驱敌船造成难以想象的杀伤。
船舱中除了火药飞石之外,炸开的船只除了以飞石伤人,溅出庞大的火花,火焰沾到哪里便烧到哪里,顿时四周遭受爆炸的船上便引起簇簇火焰,遇风见长。
白元洁在船里放了猛火油,这是明军或者说中国古代在水战中的惯用伎俩——火攻。
陈沐回过头,白元洁依旧淡定自若挥动令旗,仿佛这一切早就成竹在胸,此时江上冲天火光也只是其预料之中,接着向江上蛮獠营传达游曳撤退的命令。
这场战事终究还是要靠陆战见分晓!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火攻摧毁敌军十余只先锋船,渔船燃烧的船体让叛军船队在江中不得寸进片刻,便足以使陈沐旗军与邓子龙营兵在岸边依壕沟木垒摆出阵势。
万事俱备,只待阻敌!
注:
“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汉书地理志》
“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后汉书郡国志》
石油,曾用名‘石漆、石脂、石脂水、猛火油’在中国古代广泛用于照明、润滑、燃料及军事用途,宋代被加工成固态制成品石烛,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对石烛曾有记叙。
1521年四川嘉州,在开凿盐井时打入含油地层,挖出数百米深的石油竖井,并将开采石油作为熬盐燃料。是世界上第一座钻油竖井。
说句题外话,《后汉书》里的‘不可食’,及各类古书中的‘不可食’或‘食之……’引人无限遐想,老祖宗实践出真知的胆量强大的很。
………………………………
第六十二章 督军
新江对面半山腰响鼓三通,官道上更多叛军涌出朝新江桥攻去,乱军在陆上攻桥迅猛,江上船队也同样撞开缓缓沉没的渔船残体向岸边攻来。
李亚元今日对新江镇,势在必得。
“敌军将官在山上,发熕炮轰他!”
白元洁才不管李亚元在不在对岸山头,只要让火炮朝传出鼓声的地方轰就准没错!
说起这大炮,实在战事当前,否则白元洁一定要陈沐叫到近前斥责一顿,哪儿有双方还未曾交手就先想着把炮运到中军的?自己部下亲信临战的反应让白副千户非常不满——他这是打算逃跑!
白元洁怎么想都想不明白,陈沐麾下那一支对他言听计从的旗军究竟是怎么练的?
一群令行禁止的兵,一个散漫胆小的将!
明珠暗投!
不过这种时候四门佛朗机与一门碗口炮对白元洁来说是真没用,但大发熕炮却实实在在的能让他打到对方中军所在山腰,当下便向炮卒下令用发熕炮不停向山腰轰击。
打不打得准再说,至少要吓住对面将领,给他添些麻烦。
另五门炮俱为短炮射程不足,白元洁统统命邵廷达再带火炮送到陈沐固守的江滩上。
炮未至,江岸已接战。
“下船,冲杀官军!”
脑袋上系着头巾身着破旧铁甲的叛军武官扬刀于船舷高喊,数以百计的叛军自船上扑下水中,呐喊着守军听不清的咆哮,趟江水向岸上凶猛奔来。
俗话说人过一千,扯地连天。
跻身战阵中的陈沐透过友军袍泽肩头缝隙粗略望去,只觉整个明朝的男丁像海浪般朝他们汹涌拍来。
头戴四方平定巾足蹬锦鞋手握短刀的仆役,身穿皮甲头系网巾攥腰刀的衙役、布衣赤脚舞锄头的农夫,甚至还有拿长棍的挑夫、挥舞铁叉的渔民、拿小铁锤的匠人与矿徒夹杂其间。
当然也少不得挥舞大旗的军户,这些人毫无阵势地冲击在前方邓子龙营兵的阵形边缘,鏖战在一处。
论作风凶悍程度,他们不逊营兵丝毫。即使在缺少远射兵器与毫无组织的情况下,仍旧能给营兵带来可怕的伤亡,尽管这是以自身伤亡更加惨重的代价完成的,却也足够令所有人胆战心惊。
长弓攒射、鸟铳齐鸣,营兵尽管转瞬伤亡数十,阵脚却依旧稳如泰山,追随邓子龙从江西打到广东的配合默契,快枪从长牌缝隙间戳出去,阵阵硝烟冒起在阵线前沿,凭借火器与长弓一次一次对敌军形成缓慢而有序的杀伤。
叛军什么都没有,他们在甲械上甚至不比北山上那几百叛军。
邓子龙立在阵后,这一次他没有亲率部下冲锋,而稳居后阵指挥部下营兵。陈沐旗虽也至江畔待命,但员额不足,既有去给白元洁送炮的、也有去给伍端送口信的,算上乡勇才堪堪百人,难以形成有效战力,被邓子龙留中军不发,仅挑几个腿快的充当传令。
邓子龙说:“敌军虽多,后劲不足,杀他三五百人,叫他滚回江里!”
陈沐也能看出这点,叛军虽有两三千人却毫无组织,似乎仅仅得到一条军令就是进攻,只要守军能在江岸据守一刻,一旦敌军伤亡过多,自会溃退回江上,到时追击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陈总旗下旗军准备好火箭,听令行事。”
随邓子龙下令,百虎齐奔车被旗军推至阵后,左近几名旗军抱两匣一窝蜂严阵以待。这正合陈沐的想法,兵法上说以正合、以奇胜——正是堂堂之阵,带给敌军持久死伤,直至士气濒临崩溃。而奇,则是短时间出乎预料的庞大伤亡。
近二百支瞬间发射的火箭,是邓子龙手中最能接近这一目标的武器。
中军令旗招展,在邓子龙调兵遣将中,前军营兵虽不过数百军士,却在上千登岸敌军的冲击下借助壕沟木垒压住阵脚。不过敌军终究势大,逐渐从守军无法全面封锁的两侧边沿形成弯月形压制之势。
邓子龙却恍如未觉,抬手指着江畔敌船道:“敌军已尽数下船,现在把他们逼回江中!陈总旗,邓某有两个号令,先自两翼听令燃一窝蜂、稍后再闻令便以百虎齐奔摧其中军,随军冲锋则大事可……糟了!”
原本稳操胜券的邓子龙话说一半突然变脸,陈沐随他目光望去,战场上局势并无变化,整茫然间却见敌船不再下兵后朝江心快速划去,数百艘船仅分出数十条朝蛮獠营战船迎去,其余皆向来时方向速行,看上去像老鼠见了猫一般。
“这……”
陈沐心想这是好事啊!敌军将领见到不可速胜居然带着船队逃跑了,可为何邓子龙如此惊骇愤怒?接着便在耳边听到邓子龙扬刀怒吼。
“陈总旗,速燃一窝蜂,放百虎齐奔!别让他们发现船已经走了,快!”
一窝蜂在两翼边沿向敌军射去,三十多支火箭一通乱射,右翼后阵挤前阵的叛军登时被打蒙,紧跟着就被随即冲上的十几名营兵杀伤二十多人,阵形眨眼被杀出缺口。
左翼战果并不理想,一窝蜂射出时正有三名叛军扑上,其中二人就在五步距离里被火箭射成刺猬,身上插七八支箭甚至被火药喷着向后退出数步倒在阵中,其余火箭也不知胡乱飞到哪儿去,旋即捧着一窝蜂的旗军便被叛军刀劈斧砸转眼砍翻在地。
但中军不负期望,手持长牌的盾手自正中两侧闪开,露出百虎齐奔狰狞脸面,百支火箭刹那飞出,射翻三名躲闪不及的己方营兵,接着近百火箭曳出尖啸扎在最密集的敌军阵中,接着爆出片片硝烟。
从中军望去,半个敌阵在刹那里都被硝烟笼罩。
硝烟来得快也去得快,等硝烟散去,在叛军眼中的营兵已是另一副模样。
持长牌大盾的营兵闪出右手雁翎刀,在他们身后放冷铳的快枪手已将矛头装好,自盾手身侧前突而来。
在后方,邓子龙手擎大旗扬刀直指,高呼下令率亲随直奔战场。
“陈总旗率军督军,回头者杀无赦;营兵听令——将他们逼进江中,一个不留!”
………………………………
第六十三章 撼山
邓子龙一定是看见自己如何处决旗下逃卒了。
不明就里领受督军之任的陈沐这样想着,提刀在阵后游曳。
真让他砍死逃兵未必做得到,但下令往往比亲自执行要容易些,但也仅仅是容易些。
亲自执行更难,旗军乡勇挺着长矛逼在向前冲锋的营兵身后,刻意保持着超过十步的距离,不断逼走一个又一个因胆怯而后退的营兵。
没人想杀人,尤其是杀两个时辰前还跟自己吃着一锅饭的同袍明军。
“敢后退就杀了你,冲锋,冲啊!”
哪怕不曾上阵的乡勇都变得凶神恶煞,挺着长矛向前跃跃欲试,色厉内荏地逼回几个逃卒。
四面八方到处是喊杀声与哭嚎。
战事胶着。
陈沐刚听明白邓子龙那句‘别让他们看见船走’,叛军看见了,陈沐也看见了。
在百虎齐奔劲射头顶,在快枪齐出大盾拥上,在邓子龙奋身冲突扬刀杀敌——陈沐看见敌阵最后的叛军因前军为邓子龙杀败,中军不断后退,推挤着他们滚下江滩。
有人丢下锈迹斑斑的农具,丢下他们仅有的兵器哭着喊着淌水奔跑,甚至扒开衣服泅水妄想追上带着水波渐行渐远的船队,却只能被江水狠狠拍回岸边。
悍不畏死敢于正规军直面生死的乱民害怕了,恐惧、惊慌乃至恼怒,无需言语他们的动作神态与江畔甚至压过战场的骚乱瞒不过陈沐的双眼。
他们一个接一个重复着追赶船队的妄想,又一个接一个自江畔重新站起,绝望地回到战阵,向明军,前赴后继。
陈沐看得清楚,这几千叛军被他们的首领抛弃了。
“沐哥,这,这是?”
邵廷达气喘吁吁地赶来,他从新江桥押几门炮前往中军,又从新江镇中军押几门炮赶到江畔中军两段路功夫局面已翻天覆地。看着陈沐旗军挺着长矛逼营兵冲锋,还以为是内讧了,顿了顿才反应过来,回头指着身后火卒道:“炮,五门炮,白千户就留下发熕,别的都在这!”
都在这,提刀巡行给部下色厉内荏弹压营兵的乡勇旗军们壮胆的陈沐回头扫了一眼,四门佛朗机一尊碗口臼炮,三木箱大小石弹铅弹放得散乱,五尊火炮倒是一字排开威风凛凛。
这节骨眼上炮有屁用!
“佛朗机往后推推,那玩意用不上,碗口炮,碗口炮有用!”陈沐拍后脑勺,佩刀插在地上远指翻在一旁的百虎齐奔车架,急道:“莽虫你快带俩人把那车架推过来!你们几个,佛朗机给伍端送过去,让他派人,派援军过来!”
邓子龙的人杀得快排出一字长蛇了,勉强封住叛军向岸上杀来的阵势,但眼看要不了多久就要被数不尽的叛军吞没。
造反的投降多半就是个死,谁都清楚他们脖颈子挂的别管对营兵还是卫所旗军来说都不是脑袋,那是闪闪发亮的银子。如今船队被叛军首领调走,成了背水一战,降是多半死,战却未必死——都疯了。
正常打仗叛军早溃败了,可新江滩涂绝佳的防守地点正成一处死地,新江背水,船艇离去绝了叛军溃逃的路,人多势众破罐破摔。
如果说下船时他们还是一群刚穿上鞋想给自己挣件衣服的叛军,现在就是两三千光脚的乞活者,谁能拦住他们?
推着木车疯跑的邵廷达对陈沐叫道:“没有援军,桥上叛军增兵,伍首领快受不住了!”
陈沐大惊失色,转头望向新江桥中军方向,此时哪里还有中军,发熕炮不知什么时候起早不再怒吼,炸歪的炮管几近断裂,旁边躺着几个生死不知的炮卒,却不见白元洁踪影。
“总旗,总旗啊!白千户有令,敌攻新江桥太猛,无力驰援。”派去报信的旗军与付元一同赶回,一路喊叫连鞋都跑掉了,“千户都准备亲自上阵了!”
“新江桥有多少人,伍端两千人守不住?”
陈沐瞪大眼,狰狞脸面活像恶兽择人而噬,接着就见付元凑近小声道:“好几千人,桥上强攻的桥下泅水的到处都是。总旗,卑职以为守,守不住。”
陈沐狠瞪了付元一眼,不等他说什么邵廷达那边已大声喊道:“沐哥,装好了!”
斧头在木车上捣出个能塞进碗口炮的窟窿,火炮塞满大石弹小卵石,火药捻子露在车后。邵廷达推着木车望过来,怒目圆睁满头大汗。
“冲进去……”陈沐抽出刀来左右看看,扬刀向前吼道:“救出邓子龙,再说其他!”
四五十名旗军乡勇护在炮车两翼,随陈沐下令直朝邓子龙与敌厮杀之地冲去。没人敢站在炮车前面,更没人敢站在炮车后头,就这木架车开上一炮恐怕车都被后坐力震散架了。
陈沐没办法,他除了冲进去把邓子龙拔出来什么都做不了,溃军越来越多他的旗军已经拦不住了,邓子龙深陷敌阵想退也退不出来。
邓子龙身边仅剩百余营兵,四面八方都是争先恐后扑来的叛军,根本看不见敌军还有多少。部下一个接一个在眼前倒下,他握刀的手虎口已崩,身上平添数创。
他曾与穷凶极恶的倭寇作战,也曾镇压各地叛军,但新江桥这个坎儿,兴许是过不去了。
面对庞大叛军决死一战,即使再坚韧的悍将,也只能有心无力。
“把总,援军杀进来啦!”
猛然听见这句,邓子龙向后撤出两步,由麾下营兵补上位置,转头便见陈沐扬刀劈翻拦路叛军,在快速推进的车前高声大喝着让沿途营兵让路,引旗军护炮车一路撞进阵形。
“邓把总让路,点火发炮!”
炮车转眼穿过密集军阵,邵廷达举火引燃火炮,左右都避开老远,留下塞满卵石的炮口对准冲锋而上的叛军。
砰!
轰!轰轰!
炮口冒出巨大硝烟,大石弹推成片卵石几乎贴脸喷在叛军阵前,当先几名叛军直接被打成筛子,火炮后坐力不出意外地将木车轰穿,震起漫天木屑。
但火炮不止一声,好似山间回响,震耳欲聋。
身后半空,大片飞石曳出骇人尖啸轰落在各处叛军阵中,宛若灭顶。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后方震天炮声中军乐嘹亮,陈沐听见这声咆哮时自乱军阵中回头,几处山腰硝烟渐散,山麓有顶盔掼甲将官立马挥刀,数不尽明军自各道列长阵攻入敌阵,所向披靡。
援军已至!
………………………………
第六十四章 十倍
傍晚日暮的火烧云映照血红江面,南岸江畔血水没腕。
叛军被援军攻杀措手不及,战力上更是远不能及,被明军一路冲回江畔,为逃命扑进江中淹死者数百之多。士气早就崩溃,明军继续杀戮,直至最后剩下四百多人跪地告饶,这场战事才真正结束。
随处可见赤条条的尸首,明军没有绳索,就扒了尸首的衣裳,将俘虏捆着在江畔跪成几排。
陈沐屁股下尸首堆叠,他似乎很快习惯古战场上可怕的杀戮,撑着入鞘佩刀垂头注视鲜红血水绕过脚下,在卵石缝隙中汇成小河向江畔流去。
邓子龙在旁边对坐,除去上身甲胄任由部下军卒包扎伤口,问道:“怎么冲进来救我?”
“邓某这些年走遍江西福建广东,所见卫所军净是些胆小鬼。”说罢邓子龙自嘲地嗤笑一声,“你陈总旗与他们不同,白千户也与他们不同!”
我不胆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