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海-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八十八章 愿意
陈沐很清楚这些油单单天津、北京地区是消耗不完的,至少短时间的推行里消耗不完,但顺着运河,产量再大也能吃进去。
何况在他心里,还有更好的倾销地——李氏朝鲜。
走不出多远的航程,那边别管荤油还是素油,都要比大明价高,而且油也更稀有,煤油卖到那边才是真正的好买卖。
他手下的军兵也早就受够常因处理不当引起油腻的早期燧石火机了,有了煤油,火机才算更进一步。
不过他并非大明最早使用煤油的人,最早用煤油的人在西北,甚至这套焙烤火油的方法都是从那边找农夫学来的。
这个时代的蒸馏有时被称作焙烤,那边聪慧的百姓发现把火油焙烤之后流出的清油更易燃烧,灯芯不用过去醋制的灯芯,而直接使用火浣布,也就是石棉,烧起来极为耐用,不过这种充满智慧的方法并未大规模流通。
现在随着北洋地区推行经济工厂,可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流通市面,凭借价格优势,应当有不错的前景。
不过煤油暂时就是个细水长流的进项,毕竟赚的是辛苦钱,北洋将来的收入大头还是军器与制造业,那才是有任何生产力提升都能带来暴利的东西。
“做过军火买卖以后,旁的生意再想入眼,本就很难啦,然后又见识了海上的无本买卖——这炮打得好!”
北洋军府校场上,一身绯缎曳撒的陈沐同身边赵士桢笑着闲谈,忽而步兵校场一阵炮响,让他为练习步炮协同接战的军士高声鼓掌,随后才转头对赵士桢道:“北洋的油、陶、瓷、砖、瓦,统统算下来一年最好才只有十万两进帐?”
无本买卖?
赵士桢像容易受惊的兔子,朝陈沐凑近些扭扭捏捏地小声道:“大帅,属下以为以帅爷之尊贵,不宜再多行海上抄掠之事,有违帅爷名声啊。”
“你想哪去了?”
陈沐的目光从操练的士卒身上收回,翻着白眼看向赵士桢,没好气道:“我说的无本买卖,是海外设关防取税务,什么海上抄掠,陈某杀人放火无数,什么时候抄掠过别人?”
赵士桢听这话还真愣了片刻,他仔细想了想,说抄掠好像确实不太严谨,接着甩甩头拿一副小眼神瞧着陈沐……海上但凡能被欺负的,你没欺负过谁啊!
“学生查过往年账目,其实海外利润大头起始一年为军器,随后便一直是绸缎与棉布,且逐年增多,利润最高的一桩买卖是陈帅亲自操刀,以三船棉布几颗珠子换来马六甲。”赵士桢似乎想要以事实驳倒陈沐不注重实业的想法,道:“关税,在利润中仅占不到一成。”
“你真觉得棉布能卖那么高的价钱?拿账本做买卖可不行。”
陈沐轻笑一声,仍旧看着远处校场上操练的北洋军,口中道:“绸缎与棉布,在海外诸国皆有,绸缎尚能供达官贵人撑场面,可诸国比之大明皆穷困,富者亦不多,卖不出量;棉布可出巨量,但诸国皆有定价,有时除了脚钱还能挣上丝毫利润,有时则没有利润单以白银卖价甚至赔本。”
“在贸易中,棉布起到的是等价物的作用,我们的船过去,用棉布换取当地特产,换苏禄珍珠、狮子国宝石、婆罗洲香料、爪哇占城大米、缅甸铁矿、印度棉花,偶尔还能换来舍利,这些东西运回大明才是真的赚钱,白银在贸易中并未流出。”
“生产棉布最大的好处在于,即使往后三年,大明失去一千万甚至一千五百万匹棉布,对我们的国力都没有丝毫损失,却用海外奢侈货物将国中富商勋贵的藏银换出,通过南洋军府赈灾、济民、办学、研发之政,还富于民。”
“除此之外我们得到了别国的大木良材、金属材料。”
“像我们这样的国家,不算新明,土地已经是奥斯曼的三倍,百姓更比其多得多得多,再多的贸易在富有程度上,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但贸易能让我们更强大,在当今天下,钢铁、木材、粮食、人口,代表力量,这是掌握海权的意义。”
“不是别人需要什么,就可以到濠镜到广州到沿海任何一个港口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而是我们的船到他们的港口,想卖什么就卖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别人抢亚墨利加我们也要去,但这还不够。”
炮声轰隆里,实心铁弹在校场上砸出土坑将带着草皮的泥土翻起半人高,接着几个起落砸翻一片人形靶,炮弹抛物线下的步兵千户挥小旗向前,一排鸟铳放响,紧跟着不惧炮声的骑兵马队自两翼突出驰骋。
骏马嘶鸣声中,校场边沿的陈沐喃喃自语:“这还不够。”
“单单我们进步还不够,只有我们完全掌控大海,掌控海上贸易,进而掌握他们的海关,废掉他们的造船厂,告诉他们,没有人需要战船与商船,把他们逼回陆地。”
直到这个时候,赵士桢才意识到陈沐说的海关税务并不是他想象中马六甲、濠镜、大沽的税务,显然吃着碗里也不影响陈帅眼巴巴瞧着锅里,他说的海关税务是别的国家的税务,而且在此时此刻这个语境,似乎剑指驰骋海上的西葡两国。
“大帅要再同西夷开战?”
陈沐快速转过头,诧异道:“你怎么会这么想,我是诚心实意与西班牙结盟的,只要他们不背盟,愿意接受来自我们的改变,我愿意在任何战争上给予他们全力支持。”
赵士桢的眼神飘忽,发现要想跟上陈沐的思维,他只有丢掉自己的脑子不顺着陈沐的话去想,就只被动接受就好了,于是他问道:“要是他们不愿意呢,不愿意回到陆地上。”
“哈,不愿意?”
陈沐抿着舌尖笑了,抬手指向校场上演练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北洋军,问道:“看见他们没有?”
“我一直相信任何国家、任何族类,都有许多值得尊敬的坚毅之人,一定会有许多人敢大声拒绝我的提议,所以我才在这儿练兵,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有人对我说,我不愿意。”
陈沐轻松地用手指点在胸甲上。
“陈某能更有底气、更有勇气地纠正他,说:不,你愿意。”
………………………………
第八十九章 饮酒
清明初过,天气逐日热起。
北洋军府衙门口,训话新兵刚回还顶盔掼甲的陈沐在衙门前院拴马桩翻身下马,拭过额头细汗,便看见院墙旁树荫里几个红毛大汉围坐石凳,捧着糕点吃得正香。
从爱尔兰漂洋过海而来的肖恩伯爵看上去是不打算自己回去了,非但不着急回去,还颇有自觉地请求陈沐给他派个扈从教授明朝官员礼仪,这几个月他的生活在陈沐看来尤其单调,但他自己似乎乐在其中。
他们一直住在北洋衙门东边隔一条街的小院,说起来有些失礼,陈沐也派人服侍,毕竟这北洋军府都是大头兵,谁能服侍谁呀,难不成还能把客人当成下将,派去个副官?
因此从头至尾,除了给原本作为北洋官吏住所的小院添了几套被褥,陈沐没给过任何用度上的支持,几个月下来就连北洋一期募兵都熟悉了这几个红毛。
早上晨钟一响,募兵开始跑操拉练,肖恩几个在小院里洗漱后便以他们的传统搏斗、射箭,等鼓响三通,就跟着去食堂吃饭——起初是不太习惯的,但陈沐都在食堂吃,他们也没办法,而且架不住食堂做饭好吃,还不要钱。
等募兵用过饭菜开始日常训练,他们则去北洋学堂的通译科上课,汉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一起学了,至于能学多少,陈沐不管、学堂的教员也不管,反正只要他们能听懂汉语就够了。
正午照例去食堂吃饭,吃饱了午休一会,下午则是在小院里学习礼仪,一天天就这么过去,肖恩没提过要走的事,陈沐也没提过。
眼看陈沐下马,肖恩带着几个扈从端端正正给他磕了一个,这才起身拱手,笑道:“您呐,吃了么?”
一口本地话把陈沐说蒙了,顿了顿才有点僵硬地拱手回礼,笑道:“这言语学得好,不过再了不必给我行大礼,拱拱手就算问好了,不用跟前些天那些客人学。”
北洋军府只要不犯错,平日里没人跪拜,这年月除了吃官司、上大朝、行郊祭,平日里见了皇帝行跪拜大礼的都不多,这西洋红毛跟着倒学起跪拜了。
“不是这样么,可我听说前几天来的可是是北方的大将,掌管五千多的军团,他见到阁下也要跪拜。阁下请放心,我不会认为这有损荣誉。”
肖恩根本不觉得行大礼有什么不对,道:“在我的家乡,进英格兰王宫要亲国王的手,在罗马要爬下亲教宗的脚趾,各国有各国的规矩,大多数时候这些礼节在别的地方会受到嘲笑,但在当地是再正常不过了。”
即使是一贯对外国人带有深重偏间与对抗思维的陈沐,也开始欣赏这个爱尔兰伯爵了,其实不是从现在才欣赏的。
自从这个红毛大胡子被巡行渤海的船队押到岸上,知道他从两三万里外的爱尔兰来,只为了一个或许存在或许不存在、或许能抵达或许不能抵达的可能便漂洋过海,陈沐就很钦佩这个人。
肖恩说的北方军团长其实是蓟镇的一个指挥使,替戚帅过来走动,带了些长城以北的特产,行军礼的时候被肖恩看见,哪知道他这外邦人学起来倒是顺溜的多。
戚氏军法严明,尊卑有序也是军法的一种,长官礼为两揖一跪,不向外人行礼,哪怕是像陈沐这别军主官,寻常时期也没这待遇,只不过如今非常之时,人们做事都更加谨慎。
朝廷暗潮涌动,风向未定,这种时候都宁可讨好人,也不会有谁不开眼地去得罪人。
“你见到的都是约束军队的方法,我北洋军讲究官兵一体,军礼不同,这只有抱拳礼。”顿了顿,亲兵将马拴好,陈沐才对肖恩笑道:“不过学学没坏处,等舰队起航,你也会见到朝中大官,不得罪人总不坏——在这等我,是有什么事?”
“嗯,有事。”
肖恩谨小慎微的态度让陈沐出言宽慰道:“你是想问舰队什么时候起航么,可以起航的时候我会告诉你的。”
“不是,阁下,我想喝酒。”
肖恩话说完,身后几个红胡子也都抬起头来,一个个糙到没边儿的大汉眼睛都在发亮。
陈沐皱起眉来,没明白肖恩的意思,他抬手指向被称作‘爱夷小院’的方向道:“你们院里不是有酒么,陈某只规定你们白天不准饮酒,没说不让你们饮酒,别出院子闹事就行,怎么了?”
“在阁下见我的那天,府里宴会,有一道菜绿的清凉可口,白的味道怪异,有黑色汤汁,当时不觉得好吃,但现在天热了很想吃。”
肖恩表情严肃,对陈沐问道:“我知道这样有些失礼,但还是希望阁下能允许食堂在今天傍晚专门为我做一道。”
听红毛大胡子这描述,陈沐想了半天没想到那天到底让肖恩吃了什么。
对比这个时代一切达官贵人,尤其在陈沐当上总兵官以后,吃穿用度都奔着简单走,即使宴会也是如此,通常会给人留下非常失礼的印象。
跟同僚都是如此,更别说招待肖恩的时候了,他更不重视。
陈沐皱着眉头用力思索,也就想起好像那天每人面前一共两小盘菜一碗汤,烧鹅是食堂的老广厨子做来下饭的,还有一道汤,剩下的那个菜……想起来的陈沐一拍脑门对肖恩竖起大拇指,爽快应下道:“行家啊!饮酒就要配这个,没问题!我派人跟食堂说一声,晚上专门给你做一份。”
要不是那天就这一个菜,单凭肖恩的描述,陈沐是绝对想不到的。
“啧啧,黑色汤汁,就冲你这品味,陈某就觉得比英格兰王室强到天上去了,介不介意晚上算我一个。”陈沐拍手对肖恩道:“我想听听英格兰的事,等我手上事忙完,晚上给我讲讲?”
陈沐才是这的主人,肖恩自然答应地爽快,紧跟着就听陈沐对跟随的亲兵吩咐道:“去跟食堂说一下,晚上给我拍个蒜泥黄瓜,再让宣府来的厨子弄个老醋花生,花生别忘了油过一遍!”
………………………………
第九十章 教官
临近傍晚,军府衙门前两盏煤油灯被点亮,陈沐的工作还未做完。
随着作为东洋军府卫旗军的一期募兵加强训练进入尾声,第二期募兵也招募完毕,同样招募了五千余人组成一卫兵力。
新募兵的入籍工作在人手足够的北洋军府很快便汇总完毕,并重新抄录编著成册存档,但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事务并未议定。
几个练兵千户教官围长桌而座,杜松的哥哥杜桐在座,他早前以守备入宣府讲武堂,辛辛苦苦就学两年,毕业后反倒在北洋任了个小百户,如今因练兵有功升任副千户,在接下来的二期募兵操练中担任练兵主官。
另外两个练兵千户都姓黑,一个是宣府人黑晓,早年曾被北虏掳走,后来在宣府以大将家丁的身份从军屡立战功,入了宣府讲武堂。
另一个叫黑云龙,不是另一个时空崇祯帝时期良乡兵败被俘的那个黑云龙,那个黑云龙是上边黑晓的儿子,这会儿还未出世。
这个黑云龙是辽东辽阳副总兵黑春的儿子,祖上是建州人,曾任山西北楼口参将,因贪污三百两被免职,正逢当时宣府讲武堂初立,走了李成梁的门路被送进讲武堂,如今也是副千户。
“步兵,不论是担当矛手还是鸟铳手,依陈帅操练之法,六月足够成军,但炮兵与骑兵,不行。”
杜桐说起兵种训练头头是道,向对面端坐的陈沐拱拱手,道:“尽管有带艺从军者,北人总有善骑术的,也有懂算数的,但他们的骑术和北洋要练的骑术不同,他们会算数也与陈帅要炮兵学的几何不同,这些在过去都是没有先例的。”
“即使在讲武堂,骑兵科都不曾教授这些驯马骑术,炮兵科学员纵然有武举出身,学起炮兵的算数也不必旁人容易到哪里去,三月时日,他们能骑得好马,却达不到考核乙等;放得出炮,也同样难射中标靶。”
说罢,杜桐再度隔着长桌抱拳,道:“陈帅能否宽限时日,以待募兵考核过关?”
陈沐没有说话,他边听边在笔记上记录,多年来他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先记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往往就能想出解决的办法,即便没有办法,也不易忘记。
如今这个习惯已经被带到天下各地,通过讲武堂感染了许多将官,下级军官往往很喜欢这种气氛,哪怕单凭这点,这些过去官职比百户高得多的将领如今委屈在军府都好受许多。
当然最关键的是北洋将校不论权力、地位都比别的地方百户好很多也是关键因素。
等记录完,陈沐才抬头对杜桐颔首,转而对其他练兵千户问道:“还有什么,继续说。”
黑晓没有说话,他过去在北疆因勇武被称作骁将,不过性情内敛,平日少说多做,并非张扬性格。
黑云龙跟他刚好相反,大大咧咧好拉关系,刚到北洋时去陈沐宅子里送礼,礼被退了回去,但硬生生通过一套他老子黑春在世时与李成梁、杨四畏是兄弟辈儿,所以跟他是叔侄辈儿,如今陈沐和李成梁、杨四畏是兄弟辈儿,所以虽然他比陈沐大三岁,但陈沐是老叔的辈分理论把陈沐绕蒙圈。
本来陈沐觉得这也就已经是拉关系拉到顶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黑云龙跟自己拉辈分已经是留手了,实在他是南将出身,最亲近的兄弟都在闽广沿海,不好拉关系,要不然人家真正厉害的是攀亲。
宣府讲武堂一期学员拢共四百多人,人家有一个总旗的干亲,最远的拐九个弯都能拉上亲戚。
这攀亲功夫,不亚于袁术是所有人的爸爸。
通常陈沐不太待见这样拉关系的人,但黑云龙入学前的战绩、毕业时的成绩像他攀亲的本事一样优秀,就是这‘增强队伍凝聚力’的被动技能让陈沐不知道是好是坏。
“表哥说得对!陈帅,小侄有两个办法。”
黑云龙先应了杜桐一句,转头对陈沐道:“一,将骑兵、炮兵的操练时间延长为一年,这才能在训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保证四成甲等、五成乙等,同时工兵训练科目可并入步兵日常训练,越简单越好。”
“卑职从未出洋作战,但曾出塞捣巢,但凡远征,不能就地补充辎重,军队兵种越复杂,辎重运输越困难,不出海尚且如此,若行军至亚墨利加甚至欧罗巴,各兵种都有可能一次补给不及便全部变成步兵,步兵也有可能同辎兵、工兵分隔,被迫担当辎兵与工兵。”
伏案笔记的陈沐抬头看了黑云龙一眼,有些意外地点点头,道:“第二个呢?”
“二,经过六月操练,骑兵炮兵虽不能达标,但兵科基本的术已学有所成,剩下的,在战场上学。”
别的练兵千户刚要说话,黑云龙瞪大眼睛道:“咱也不是草菅人命,入学前都是带过兵的,北洋军练六个月,比混一辈子卫所的旗军强得多,再有讲武堂毕业的将官率领,比学个三才阵就操刀厮杀的旗军强多了!”
说实话,黑云龙句句都说进陈沐心坎里去,他是把陈沐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了。
北洋衙门有北洋、东洋二军府卫,这给了陈沐很大的操作空间,这批募兵既不是戚氏募兵那种营兵,也不是旗军战时征召归营兵节制的预备兵,而是天然的预备兵,在练兵时就让他们习惯听从不同将官的训练,这是陈沐的一点小目的——北洋二期以后的募兵,都将是亚墨利加的预备兵。
只要各部将校还活着,没被成建制消灭,这些预备兵带一杆铳就能立刻补充战力。
“九个月,今后每期练兵时间为九个月,各练兵官要保证募兵两成甲等、六成乙等,每多一成乙等,新兵练成当月练兵官月饷增一成、多一成甲等,当月练兵官月饷增两成。”
陈沐搁下笔,扫视几名练兵官道:“不合格多一成,当月饷银减两成。”
“总练兵期为一年,最后三个月学海战。”
………………………………
第九十一章 奉上
肖恩被陈沐带人端上来的花生吓了一跳,拿着小酒杯饮也不是,不饮也不是。
其实比较起来他更喜欢和被人喝酒,比方说军府衙门的书吏、不入流的库管,哪怕寻常兵头,都比跟陈沐坐在一个桌上舒服的多。
他喜欢明国人饮酒这种仪式感,任何事都要有各种说法、各种仪式,这让肖恩觉得自己像在老家进入宫廷,哪怕学到一种新酒令,也能让他倍感欣喜。
但唯独他所见位最高、权最重的陈沐,肖恩在他身上很难找到这种感觉。
像和英格兰高地人的喝酒方式一样,端着杯子,喝——像野蛮人,这很愚蠢,但他又不敢说什么。
“怎么不吃?”
陈沐夹个花生豆放入口中咀嚼,咽下后端起酒杯祝酒,见几个爱尔兰人都照着拍黄瓜大快朵颐,老醋花生却一口不碰,道:“这个很好吃,同拍黄瓜一样,下酒菜。”
肖恩已经习惯饮北方烧酒了,才两小杯下去就喝得满面通红,指着花生道:“我见过这个,英格兰人从新大陆带回来过,有人第一次吃没事,第二次吃就死掉了。”
“死,死掉了?”
陈沐抿抿嘴,有些发愣,他还没听说老外一吃花生豆就会死掉,不过看肖恩等人如临大敌的模样,干脆道:“你们都不能吃?行,别吃了,我吃,让人再给你们拍两根黄瓜。”
“既然你爱吃黄瓜,我给你讲讲这瓜的历史,这个本名胡瓜,你们知道胡的意思么。”
陈沐用筷子指指盘中被吃干喝尽的拍黄瓜,对几人道:“我们有很多朝代,每个朝代都以中国自居,在过去我们认为中国,居四方之中,是最尊贵的地方,相对中国有四个方向。”
“称呼四方之人,东夷、西戎、北胡、南蛮,都威胁着我们的安危,西戎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没了,他们的后人现在和我们站在一起,剩下几个也一样。其实这个胡瓜本应叫戎瓜,但因汉朝没有戎只有胡,从西域来,所以就叫胡瓜。”
“到大概一千年前,有个起于北方的强人做了君主,名叫石勒,因为他本身是胡人,所以下令人们不能说胡字,有次设宴指着胡瓜问一个大臣这是什么,这种时候,答错了是会被杀的。”
“君主,不是生出来的?”
肖恩愣了愣问出句并不相关的话,随后摇摇头道:“阁下接着说,大臣是如何回答的?”
他现在已经弄清楚,大明的官僚掌握着比他们贵族还要大的权力,而且任何人都能做官,开始他也为大明的国政而感到担忧过,但随后才明白让他诧异不已的真相——这儿的农民和工匠居然也有机会学到政治。
“那个大臣名叫樊坦,知道不能说名字,便干脆说颜色,他说: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
陈沐轻轻笑着道:“所以后来,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