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俩是一个真敢想,一个真敢记。

    这法子整个是一套强力封锁线,要是用在九边,五千里边境线、驻扎十二万精锐、十六万两千卫所军,各备优质军械与补给,旧堡筑成向前建新堡。

    没事精锐部队就组织马队越境袭扰,今天劫个商队明天抢个部落,部落规模小于千骑的首领根本打不下要塞,为防备袭击而牵扯兵力就让大部队首领无法集结兵力,集结保住一处,其他各处都要受袭。

    如此想来,倒将长城南北攻守势易,说实话,陈沐觉得真这么干,不出十年边境线就推到贝加尔湖了。

    不过当前的情况,明朝九边多的是能担当民兵角色的卫军,能担当精兵的部队却少之又少,漫长千里边境线能凑出五千能四出劫掠的精锐就很难得了。

    更何况限制这一套稳扎稳打法子的最大难题还不是军队,硬要生凑,李成梁凑出五千、马芳凑出五千、戚继光的蓟镇更是严重超额,精兵是能凑出来的,器械人力都不是问题,朝廷大可下定决心砸银子,一年砸出去二百万两军饷、二百万两军备、二百万两粮饷杂项。

    可后勤是大问题啊。

    越往北越冷,准备三十万套冬衣冬被,发到边境军兵手上经过层层盘剥只剩十五万套,十五万套还有十万套还得塞银子才给你,得不到应有后勤却承担最大死伤可能的前出卫军就会出现逃卒,坚固前线会在三五年里快速腐化乃至千疮百孔。新八一中文网首发

    砸下大量银子,几年后就被打回来,毫无意义。

    不过这份空想在亚州倒是可以试试,这边的一切才刚起头,正是充满朝气的时候。

    “这条封锁线,我可以修一修。”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庄园

    渡过白马河,再向东走六日,丁海一行便不能再沿着官道行走了。

    向东的路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寂寞,队伍落后于军队,再走下去沿途便都有早先赶到的百姓伐木凿石,就地取材构筑他们起他们的新村落,也让他瞧见自己在亚州的同行。

    尽管在常胜县知道自己会得到千亩土地,但包括带队的百户徐晋在内都不知道他们的地究竟在哪,让移民离目的地越是接近,心便越是紧张。

    怕迷路、也怕地不好。

    不过林琥儿想的还算全面,提早赶到这里的千户命他们偏离官道,引路的军兵就多了名东洋军府标下的游击军士。

    “你们从哪儿来,蓟镇?我是平远人,从没去过北直,只听人说起过。”

    年轻的游击旗军是游帅林满爵家乡后生子弟,面上没几根胡子显得稚嫩,健谈友好得出乎丁海预料,不等他们发问便说道:“朝廷发来很多移民啊,这边可热闹了。放心吧,你们分到的地很好,过去是西人的种植园。”

    丁海与几名移民户主都不大懂,最后还是他这个副尉代替众人问道:“种植园?”

    游击旗军披着脏兮兮的绿色斗篷,肩上扛着又长又重的杀将铳,脚步轻健地走在前头,笑呵呵道:“嗯,他们有时把地圈起来,有时不圈,就像你们分的那块土地,四面都是矮丘,山上立几个哨台就能把土民圈在里面跑不了。”

    “最早是他们的军队去抓百姓来给这些种植园主干活,后来就用法律让周遭每个人每年给他们工作四个月,俩月前还有四百余百姓在那种种甘蔗、榨糖,红火的很——再往前走过三个村子就是,今天夜里能在那睡觉。”

    游击军脸上还沾着两道泥痕,抽着鼻子道:“那边东西都是现成的,有座庄子,庄内有舍四十余间,马厩、鸟舍具备,庄子后面有花园、边上有座榨糖作坊,庄外有矮石墙,都装饰得挺美。”

    听见游击军的描述,丁海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好,这跟他想象中的荒山野地完全不同,听上去似乎全都被西人给准备好了,比在国内买个铺子还省事儿呢。

    “这么好,他们怎么不要了?”

    游击军挥着手斧砍断拦路的灌木枝子,闻言手上一顿,笑道:“是想要来着,这事就说来话长了。”

    “前番大帅跟西军在峡谷见仗,我们林将军抄西军后路,曾将军率我等直取墨西哥城,当地百姓响应造反,可他们杀红了眼,看谁都想杀,我们就退出来。”

    “战火一起,西国百姓只顾逃难,谁还顾得住这园子,这本主是个在国中不受待见的贵族,达官贵人吧,看着三旬出头还挺年轻,兴许祖上当过大官儿?”

    “西军在峡谷才打了三天便被陈帅击退,林帅怕我等撞上数千溃军,我们便散开了,我们一总旗过来当天,正赶上园主逃难,一家老小家仆婢女四十余人朝东边逃走,正逢下了几场雨,我们便住了进去。”

    小游击军说起这事脸上带着可惜,实在是人家又骑马又赶车的他们这些步兵撵不上,当时还在打仗,要是将人截下来还能捞上一笔。

    “后来在园子里跟西军斥候被围了半月,他们不敢攻我们不想走,一直等到议和,边境线到现在也没定下来,园子主人来过两趟,头一次带一队西军想抢回去,被打跑了。”

    “第二次过来派人送信,说他得天花的妻子埋在庄子后院,六七年前的事儿了,我们就放几人进来,让他们把坟迁走,后来好像回国了吧——反正现在两国边境就是那。”

    丁海回头看了妻子一眼,这才对游击军道:“这种,种植园主的故事也挺可怜,你说他现在才三十多,六七年前家中妇人才二十多岁,便患天花死了?太可惜了。”

    “你可别可怜他!”

    游击军放下杀将铳朝地下啐出一口,义愤填膺道:“你是不知道多腌臜,等过去你就知道了,那种植园的村子里二百多户百姓有他二十三个孩子!”

    “过了状元桥,往南想找个没混血的村子都不容易。”

    说实话,丁海对西国、亚洲了解都不多,只知道大明在和西国在海外断断续续打仗,也不知是为何而打;只知道出海的商贾大多都赚到钱、北直隶有了许多新奇的小玩意。

    亚洲意味着神秘与财富,以至于朝廷下四省游民令,他本不在游民之中,还是带着家人过来了。

    只有抵达亚洲才知道,这的很多事跟自己想象中不太一样。

    使鸟就给人灭种的事,谁见过?

    下船发一千亩土地送庄园,谁见过?

    游击军板着手指头想着还有什么事没告诉丁海,突然像想到什么般说道:“对了,还有两个事,一个是庄子矮墙上有西军放铳打的孔、两间屋子房顶被虎蹲炮砸出窟窿,你们记得补,要不漏雨,这边有时一天能下好几场雨。”

    “第二个事就是得防着敌军偷袭,我听说你们几个是九边墩军出身,应是知晓何为边境,这个地乱,仅隔一里就是西国种植园,要小心啊。”

    丁海眨眨眼:“多远?”

    长城外十几里都是荒无人烟的旷野,他以为所谓的边境都那样,现在你告诉我这的‘边境’就隔了一里?

    游击军神情极为认真,道:“对,一里,有一座矮丘,矮丘东边就是西人的另一座种植园,里面主要种棉花,议和之前我们人少不敢往东打,他们的驻军也不敢往西来,边境就这样定下来。”

    他说着微微撇嘴,摆手道:“不过咱们大帅和西国统帅阿尔瓦都没准确谈过边境线究竟在哪,我们林将军说,这世上就没有哪条边境是谈下来的,哪怕大军停战边境线上的冲突也不会少,最后终归要看手上功夫。”

    “你们就在最前面,他们把炮架在山头上就能轰过来……那是什么?”

    说这话时,他们已穿过两个村落之间的土地,在这个相邻较近的村庄中间,移民百姓用木柱木板盖起遮身避雨的小屋,几个青壮在村庄中间忙着挖井,一名铠甲鲜亮的骑兵牵着战马走向村中。

    “兄弟给壶水喝……军府传信,大帅已发兵向前为大伙压阵!命各地百姓尽快在村中修出五里土路,供朝廷今后向各村补充农具、买卖商货。”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年景

    历经半月有余的长途跋涉,丁海终于能抱臂立在山头俯瞰属于自己的土地。

    整个种植园大约有近两万亩地,中间为占地近百亩的西式庄园,四面受二三十丈高的矮丘环绕,如今这处低地平原被劈开分给两个移民村落,北村东西纵横多一些,南边南北多一些,刚好将庄园包在其中。

    这两个村子经过六名副尉协商,最终定名为三岔口南北村,各出千亩营造村庄,连在一起协同防御。

    三岔口,是这几名墩军过去驻守的地名。

    说到底,在村落的诸般事务上,南村三名副尉比北村三名副尉有更多的话语权,在这个相对危险的地域,人们都要仰仗他们这些曾经的边军。

    丁海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统计人数,两村合计七十八户、二百八十六口,职业上几乎涵盖寻常市井乡野各色百姓,其中青壮过百、男子多半。

    四省游民八万有余,出海讨生活极少单身女子,多为男丁携妻儿老小,还有些则是像丁海这样几户亲戚一同出海,大部分都是战斗、生产能力兼顾的优质移民,这决定了他们能很快在这片土地扎下跟脚。

    而丁海所在三岔口的南北二村情况则比多半移民都要好,这座种植园拥有近五十年历史,至今已换了三代主人,尽管种植、榨糖的技术比较原始,管理也非常粗放,但土地不必开垦、屋舍不必新建就已经让他们比别人舒服多了。

    豪华庄园、拎包入住,连道路都是现成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更别说庄园的前主人还在榨糖作坊留下四头灰毛驴。

    丁海并未选择直接搬进庄园,实际上所有人都不打算住进庄园,大多数百姓决定暂时住在中间,在分配后的农田边缘盖新的院落,就像丁海,他的土地在村庄西面,接近背靠的山丘,他就打算将来在那盖宅院。

    那个位置能俯瞰整个种植圆,也能瞭望东面作为明西边境的矮丘,将来在这儿修一座哨台、对面修山顶修一座,就可以全面掌握村庄的情况。

    “你们不打算住进去,那这座庄子留着有什么用?”

    巡行麾下十个村庄的百户徐晋绕了一圈又回到这里,周围再没有哪个村子条件比三岔口还要好的了,别人比他们早来四五天的移民还在伐木凿石,争取早些建出立足之地,他们才来就已经分配好田地准备投入生产了。

    “实不相瞒,在下打算合南北二村还有当地百姓六七百人之力,将这正处谷地正中的庄子修成堡垒,它有矮墙石基,将矮墙加高、外部挖壕,就是一座大垒,我们两个村子鸟枪近二十四杆、青壮百余,遇到战事即便不得退,仰仗坚垒亦可死守几日。”

    徐晋笑道:“哪能用得着死守,对面种植园没有西军,至多是些民夫,能打仗都没多少,西军目下都在北边修堡垒呢,最近的小队离这儿有五十多里路,才有三十多人。”

    “不过设立坚垒是好事,如果你们有余力,我估计是有余力的,这有榨糖作坊,不过你们种出的甘蔗,周围临近几个村子的甘蔗都可以送过来做糖,若是需要帮忙就派人去北边的王村找我,周围十个村子应当还有糖匠,我给你调来。”

    “那可多谢校尉了,北村就有个梁姓糖匠,若能调来制糖是再好不过。”

    徐晋身为百户,前些时候被授予昭信校尉的散阶,闻言拍着胸甲笑道:“包在我身上,你们这制糖越多,给军府交上的赋税就越多,这也是我的功勋,一会我走的时候就给你们调来。”

    “校尉在王村驻扎?何不到三岔口,这庄子空着一时半会我们还腾不出手设堡,不过将来总是会驻堡垒的。”

    徐晋被逗笑了:“驻哪门子扎?你们十个村子各分我十一名旗军,我身边只剩一个马弁,哪还有什么驻扎。”

    “王村位置在十个村子正中,你们这是右翼,我倒是想在这,可左边的村子有急情找我找不到会耽误军机。”

    “对了,说到人手,你们这的土民百姓给我寻寻,生得高大健硕头脑机灵的,回头我募做家丁。”

    丁海自是满口应下,心下里记住百户吩咐的事,这才带着点八卦问道:“那王村,一村人都姓王?”

    “那倒不是,跟你这一样,两个村子合一起,全是年轻后生,来头了得。族里长辈五服里掰开算算,一百多户全都有在清远做旗军的亲戚,俩村一个张家堡、一个王家沟,清远那个地方,都是大帅旧部。”

    这话让徐晋说得像陈沐以前是清远卫指挥使似的,就听他道:“张家堡副尉是广东的指挥佥事张永寿拐着弯的远亲;王家沟副尉的父亲过去在清远是个总旗,前些年过世了,听说在世的时候借过陈帅一杆铳,两边过来都是想走付将军的门路,在这边谋个好营生。”

    丁海咽咽口水,两眼发指地顿了顿才艰难地问道:“弄到边境上来,就是好营生?”

    怎么感觉他们这跑关系,还不如没跑呢?

    人家平头老百姓可都在后边呆着呢,安心种地便是。

    “你觉得这不好?西边都是荒地,只有靠近墨西哥城的地方才有种植园及各式作坊,原主都被以前在这驻扎的游击军挤兑走了,过来就能赚银子,西国与本地百姓三代人的经略,你们就唾手可得了,还想如何?”

    徐晋既有感慨又有痛快地说道:“你以为他们找了付将军或走大帅的门路,在这就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

    “出海就能发财,南洋军府让大明海商没有被劫掠的风险,但依然要冒被淹死的风险;到这来随种随收的土地唾手可得,但一样要冒战乱的风险。”

    “大帅一直在给大明百姓创造好的条件,路子探出来指明了,只要跟着走就是乘风而起一场富贵,但南北二洋只有一个道理——自食其力。”

    “他们找付将军找邵帅都一样,当今天下大势,但凡勤劳进取,只要顺着军府指明的方向走、活下来,求什么就得什么。”

    徐晋双臂环胸,手指向丁海,神情既有骄傲也有鼓励,重重道:“这是最好的年景,别辜负!”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助教

    天花给常胜县带来的影响逐渐消失,尽管种痘带来部分死亡,但活下来的人再也不必惧怕天花这种疾病,说到底,感激要比仇恨大得多。

    生产逐渐恢复,汉文学堂进一步扩大,单是在常胜县学堂便已有二十三名坐馆汉文教师、二百七十名汉文登记从业者。

    他们的讲课不单单在学堂,在锯木场的工地、也在茂密的丛林,在挥汗如雨的玉米田里也在炙热冲天的砖瓦窑里,这是真正的半工半读,通过四百多名部落首领的口,每个人都知道,学习汉文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那些汉文登记从业者实际上并非汉人,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早学习汉文的人,比方说到常胜县汉文学堂深造,来自状元桥的长腿熊。

    他在这里的主职业是窑匠学徒,跟着师傅学砖瓦烧制,一月工钱为万历通宝两千,比其他学徒高一千四百,折银二两。

    这份收入就算在大明,都是寻常百姓里比较高的,能保衣食无忧。

    这多出来的一千四百通宝分三份,六百是兼职教授砖瓦厂工人汉文的薪水,余下有四百是他能有汉文听说能力,在工作学习上更加得心应手的奖励;另外四百则是他工作熟练踏实肯干的奖金。

    像长腿熊这样的土民,在常胜县有二百七十名,他们的才能与从事工作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不论做什么,学起来都更快,都能拿到比别人更多的奖金,自然而然,更受旁人尊敬。

    让他们受尊敬的不是这些印着万历通宝的纸,而是这些纸能让他们拥有更多。

    他们能出入清凉居茶馆,听那些北洋将官即兴说上一段儿书,尽管咬咬牙才能买上一壶绿茶,但长腿熊还自己试着说过一场书,他部落首领郑屠与西班牙人决战的故事,收获满堂喝彩,那种引人注目的感觉真好,就连那些休假的北洋旗军都为他鼓掌叫好。

    他不但有一身靖海服,还从裁缝铺定制了一身通常在大明移民中也只有那些不需要下地干活的贵人才穿的淡蓝色长衫,虽然布料质地不好没有那些低调奢华的暗纹,但长腿熊已经很满足了。

    他不是本地人,没赶上朝廷为百姓修房子的好机会,用等同一小杯茶的价格在县南赁屋一间,带着他在早前战斗中得到那匹小蒙古马住了进去。

    其实他在战斗中得到的是一匹安达卢西亚马,是西班牙人的高头大马,他和两个状元桥的战士协力杀死西班牙轻骑兵得到的战利品,那两人其中一个被战马踏伤、另一人被剑砍破了棉甲,分走了轻骑兵的铠甲与长剑,他则拿走了那匹马。

    因为他早就有自己的武具了,那来自于部落首领郑屠的赏赐,一套大明辽东军沉重的棉铁甲与头盔,还有一柄做工精良的明制腰刀。

    他的战利品被北洋麻帅麾下名叫呼兰的骑兵队长看上,用教授马术的代价以一匹蒙古战马换走了那匹安达卢西亚马,这笔交易非常合适。

    亚州,他再也找不出那样精湛的骑手来传授骑术了,何况这匹来自‘大明顺义王部落’的马是极好的军马,蹄子像铁一样坚硬,甚至不需要挂掌就能在任何地形如履平地。

    在他租赁的小四合院里,另外一家人来自大明的山东,一家七口,年长的大爷年过六旬还能下地干活,农闲就在院里坐着边在树下乘凉,在长达半个月的漫长时间里长腿熊一度认为老大爷乘凉的佐食是甘蔗卷饼,并为此感到深深的疑惑。

    为何来自中原的人吃甘蔗不用吐渣?

    一直到他尝过以后才知道,那种白色蔬菜叫葱,经过请教,长腿熊得知了大葱卷饼最正确、正宗的吃法,听老大爷老神在在地说世上最好的大葱生在山东,那是能吃出甘甜味道的美食,但这边不行,日照太足了,有些发苦。

    可长腿熊只能尝到辛辣,最初几次吃的时候辣的涕泣横流,不过才过了半个月,他已经可以和老大爷并肩坐在院子里纳凉,拿着大葱卷饼吃得不亦乐乎了。

    听说大爷家长子是山东县官,二儿子是个秀才,听从兄长吩咐才到这边来投身东洋军府,他二儿子轻轻松松便拿到县衙主簿的职位,虽然俸禄不高,但待遇很好。

    老大爷说县衙桌上挂着一杆做工精良的手铳名叫‘法律’,命令禁止所有官员贪污,一经发现财产充公人被铳毙,但与之相对的是军府给官吏分下田地,让他们雇人耕种,比方说县主簿就有田二百亩,准雇六人,还有夏季补助一月五百通宝。

    长腿熊在常胜县的日子很安逸,出入于汉文学堂、砖瓦窑与清凉居,前些时候还有南边一个部落首领上门提亲,希望依照明朝的规矩,招他做上门女婿,但长腿熊并没有同意。

    倒不是他看不起那个首领、也不是不喜欢那个女孩,他看得起本族同胞的每一个人,汉文学堂的老师就是这么教的,这和西班牙人的所作所为完全不同。

    那些老师们说,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血统、自己的同胞都看不起,这世上没有任何人会尊重他。

    那些老师还说了,一个人能否得到旁人尊敬,并不在于他的刻意讨好、摇尾乞怜,也不取决于长着什么颜色的鸟,而在于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本身有什么样的才华与未来,大明已经给予他们学习才华的机会与充满光明的未来,这才是他们受人尊敬的根本。

    这话不是老师说的,那些老师都是来自大明本土温文尔雅的读书人,但因为这是哪位亚洲经略的原话,并命令他们告诉每个学习汉文的百姓,所以才会有这种相对粗鄙的训导。

    这也是长腿熊拒绝婚约的底气,因为‘大明百姓不可妄自菲薄’,他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才华可以在大明的亚州有所作为,他都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人。

    就像那些来自中原的百姓一样,在这里通过官府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通过双手,应有尽有。

    也许将来会轮到他去那个部落提亲,同样依照大明的传统,但不会是入赘,因为那个时候,他一定已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

    没过多久,他的机会就来了。

    院子里的老大爷说,有许多移民村庄没有老师,官府在招募熟练汉话的土民做助教,去边远的村子协助教师开设汉文学堂,每月给通宝一千,还可分得当地二百亩闲田,让他去试试。

    长腿熊在一个夜晚收拾了行囊,用七百通宝雇了名身形健壮的同族猎人穿上他的铠甲做护卫,骑上那匹蒙古战马,穿一身干练的靖海服,怀揣来自常胜县衙的调令出发了。


………………………………

第一百四十四章 钱法

    长腿熊只是常胜县的一具缩影,人们推崇勇敢、鼓励勤劳,深刻影响着生活在这的每一个人。

    这种变化甚至让海瑞觉得奇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