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差点笑出声才反应过来邹秃子还在屋里,又收敛笑意,抬手道:“放心吧,北亚是一定要设地方行政的,行政机构在当代是最好解决的时候,当代不解决,留给后人的都是烂摊子,到时候再花大力气,没必要。”

    “你看过了,宗室里有成器的人选么……朝廷这一年别说进士,就算是举人、贡生都没送来一个,那边至少要立五,不,少说要三个县吧?”

    邹元标用表情告诉陈沐:你在做梦!

    “下官不是说我大明宗室没成器的。”邹元标异常无奈,拱手道:“大帅您想想,那成器的能给你送到这儿来?还是说大帅想把大数学家送去当知县?”

    秃子把问题回答的很清楚了,成器的就只有领队的郑王世子,可人家朱载堉只是带这帮人过来,什么时候打算回去人家自己说了算,就算是陈沐也指挥不动人家。

    “除了郑藩世子,剩下那帮酒囊饭袋什么都不会,不,他们也有会的。”

    邹元标和陈沐说话时很少撇开话题,可想而知他对那帮子宗室有多无奈,手掌缓缓拍着茶案道:“强抢民女的、讹诈财产的、吓唬官吏的、甚至还有想挪用常胜赋税的,拢共六百多人在常胜住了小半年,三十七人违背法令四百多次。”

    “下不得狱、用不得刑,每次只能抓起来押送给郑藩世子,世子是有德才,可没辈分,论起来好些人都是世子叔伯,责骂一顿回去依然如故,谁拿他们都没办法。”

    邹元标说着,两眼定定地看向陈沐,小声道:“大帅,借此时机,哪个部落不听话,就封个奉国中尉到他部落去,有个三长两短,军府就报……”

    “不能死,一个都不能死。”

    邹元标话刚说出来,就被陈沐否了:“这才六百人,国中还有十几万等着往外封呢,现在就死了人,将来那些人还出不出的来?”

    “先养着吧,别着急,表现好的给我记着;表现不好的,也记着,有时候给他们算账——等着瞧吧。”


………………………………

第三百一十二章 哭甜

    宗室也是人,没什么特别,有品行不端的就会有德行良好的,猛地来到新大陆,没了约束,想干点狗屁倒灶的事,很正常。

    倘若在国内,他们想做坏事,凭借身份会有极大的破坏了;但在常胜?宗室的出身除了意味着他们四体不勤外,根本没有其他用处。

    你说你是大明宗室,别人也得知道大明宗室是什么,才能怕你畏你不是?

    当然了,比起那三十七个讨厌鬼,大部分宗室还是很知上进的。

    常胜知县邹元标在县城西郊给他们划了一片二百多亩的宗室大学,最先开的教学科目就是建筑、数学、音律、天文四科,本着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想法,后三科都由山长朱载堉亲自授课。

    东洋军府实在是懒得拨划人手去给他们上课,别说东洋军府了,朱载堉都懒得去上课,郑王世子一天天闲着没事在小院儿里琢磨琢磨天文、拨弄八十一档特大号算盘玩得可开心,给那帮榆木脑袋上课?不去,就不去。

    必修被折腾成选修都不行,最后定成每月逢五上课,正好一个月能把三科各讲一个时辰。

    宗室们真正的主修只有一个——建筑学,而且大家对此都有极大的热情,三天上一个时辰都觉得不够,恨不得一天上一堂课。

    不上课不行啊,东洋军府不给盖房子,光划了二百亩野地,六百多人过来都半年了,还睡着帐篷呢。

    之所以一天只上一个时辰,是因为剩下的时间他们得去挖土、挑土,倒不是说这就上手盖房子了,他们只是要先做陶制模型,自己练练手。

    哪怕东洋军府不愿意惯着这帮宗室,也不能太过刻薄到让他们自己烧砖去,青砖木料还是给的,但不是白给,要让他们用成绩来换。

    这是一种鼓励措施。

    因为在陈沐的观察中发现,宗室子弟不是没有好学的天赋,只是他们普遍不爱学习,哪怕是最乖乖听话的人,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后天的豢养让他们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

    学了东西也不知道能干什么。

    现在他们知道了,学好了东洋军府就会派人送来够建一间营房的青砖、瓦片、木料等材料,还会出钱为他们雇佣工人到这来听他们指挥盖房子。

    谁学得好,谁先住上房子。

    只是进境缓慢,估计除了陈沐送给朱载堉的宅子外,常胜第一座属于宗室的宅院要等到明年才能盖出来了。

    其实就算拿到建材、送去匠人,宗室自己能干的事也不多,陈沐这边早就给宗室大学规划好总设计图了,他们的住宿区建筑位置、建筑大小、街道宽度这些全部都被固定死,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

    何况至少在目前的规划中,所谓的宗室大学谈不上是什么好地方,那就是个把百无是处的宗室培养成一个拥有基本生存技能正常人的地方。

    “世子殿下,等宗室们把宿舍宅院盖起来,我想以地理、水利、机械、施肥、育种、繁殖、饲养、饲料等学科为基础,在宗室大学设立农业与畜牧学科。”

    陈沐抬起双手在身前摊开,对客座上戴着四方平定巾安静的中年世子笑着说道:“如此一来,一两年光景,宗室子弟的伙食便可自给自足了。”

    朱载堉定定地看着陈沐眨眨眼,硬憋了一口气在心口……什么叫伙食就自给自足了?

    他以为陈沐给宗室子弟开设更多学科是为了宗室,合着就为给东洋军府省个饭钱?

    “陈帅在朝中时力主宗室外封,如今于常胜设立宗室大学,所图这事大,这事理我明白,可难道东洋军府年缴赋税数百万两,独独差了六百宗室子弟的伙食?”

    宗室子弟学习是有个好出路,都明白。

    可他们四体不勤也是现实,抱了一辈子铁饭碗,到如今房子要自己盖、就连饭都琢磨着让他们自己种、吃得肉都要自己养,这一切朱载堉都能理解。

    但唯独,陈沐是怎么张开这个口的。

    朱载堉很不能理解,他面上并无愠怒,只是心平气和地摇摇头,道:“如此做事,未免太薄。”

    居庸关贴脸上的人,会惧怕这点儿诘问?

    陈沐十分真诚地看着郑王世子,点头道:“缺。”

    “宗室子弟确实有作奸犯科者,陈帅即使记恨他们,单为难他们便罢了;国中那禄田、王庄受益的人可没被派到常胜来,更多的是无能为力的子弟,陈帅又何苦为难他们?”

    “世子殿下,我没有为难他们的意思,国中六万余宗室带来的钱粮压力,想必殿下也明白,亟待解决;宗室大学,就是陈某拿出的解决办法。”

    “宗室不能当兵,也不可能让他们下地干活,说白了即使宗室里出了不孝子,一码归一码,那也是北逐元寇驱除鞑虏太祖皇帝的后人,倘若在太平盛世、亦或宗室数目少些,于情于理,养着没有问题。”

    “可世子殿下看看,当今这大争之世,想谋万世社稷,能太平么?宗室的数目,又少么?”

    “我挑的都是好学科,亚洲人丁兴旺、百废待兴,各行业人才都很缺乏,宗室除了做艺术,还可以学建筑,将来各地建起城池,都需要他们。”

    “农业、畜牧业,这片土地上将来会设立数十乃至上百个卫所,哪个地方能缺了农业、缺了畜牧?甚至再不济,划一片土地做大牧场、大农场,难道宗室会过得比别人差?”

    “除了不能掌兵,那是祖训,其他的陈某都为宗室子弟考虑到了。”

    “但在现在,世子殿下问陈某缺不缺供养宗室那一口米,我不缺,但不能给。”

    陈沐脸上没有笑容:“倘若宗室学不会自食其力,陈某就算从头到尾全安排好,将来也依然没有用,所以这一口米,我能不给,就不给。”

    “陛下给我的信里说了,不能让宗室子弟冻死饿死,更不能有意去害他们安排到危险的地方,但没说不能让宗室挨饿、不能让宗室受冻。”

    “坦途大道就在他们脚下,顺着走,陈某保证,先苦后甜。”


………………………………

第三百一十三章 睡衣

    书信七月末自东洋军府发出,转眼临近万寿节,五地知县、五部督军、邓子龙与杨廷相,受邀的新西班牙、葡属巴西的贵族与分散在北亚各地部落联盟大大小小数百名首领纷纷赶赴常胜。

    当然,黑云龙、呼兰这些亚洲的‘边将’没来,他们固守刚刚归附的土地,只派遣骑手护送易洛魁、兄弟联盟的首领至常胜参礼。

    常胜的商贾、移民用彩画、绸缎、彩布、灯笼将街市装点的张灯结彩,衙门与各行各业放假三日,普天同庆。

    驻军同样放假,只是复杂一些各部分别在万寿街前后轮休。

    朝天宫八字还没一撇,常胜唯一一个正经册封过的王爷艾兰王朱晓恩认为自己在给天子庆生时有相当的权威,把整训极佳的复国军调到外面,让出复国军大营,在小海湾面朝西面设祝寿台。

    不论是陈沐还是邓子龙为首的五部督军、邹元标为首的五县长官,给皇帝祝寿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与形式,万寿节不单单万历皇帝的生日,也是他们思念家乡的方式。

    从这个角度上看,艾兰王朱晓恩的心意无疑是最诚的,他很清楚自己的一切都来源于紫禁城里的大明天子,张罗起来也最为卖力,只恨不能肋生双翅飞渡沧溟宗回国当面为皇帝祝寿。

    在东洋军府支出军费贷款之后,这位艾兰王爷日常已经没太多钱财可供开销。即便如此,他还是省吃俭用从常胜雇了十余名画师,用各种绘画手法把他和他的复国军画了好几遍,作为送给皇帝的祝寿礼。

    原本朱晓恩是想再从新西班牙、巴西找一批欧洲画师的,结果却发现在徐渭的影响下,常胜的不少画师已经融合了一部分欧洲画技术,干脆一事不烦二主,全从常胜雇佣了。

    有持长矛举鸟铳的西班牙式步兵方阵;有持狼筅、长刀、鸟铳、大盾的戚继光式鸳鸯阵;也有无甲鸟铳手组成的北洋式轮射阵;还有马队百户、炮队百户、工兵百户这些辅助兵种方阵。

    区区一千兵力的复国军,硬是让朱晓恩画出花来。

    还洋洋洒洒地给皇帝写了封长信,大意就是祝愿陛下长寿、谢主隆恩,在东洋军府陈帅的帮助下,艾兰复国军已整训完毕,明年便远征爱尔兰,为大明朝开疆辟土。

    这些祝寿礼跟着各地官吏、百姓奉上要装船送回大明的寿礼一同送到陈沐跟前让他过目时,陈沐只希望这些画千万别让戚继光或者别的知兵的将领看到。

    要不然他会被嘲笑的。

    复国军有战斗力么?有。

    但讲武堂系的将官一眼就能从这些画上看出来,各个部队皆有弊端。

    三个步兵百户组成的西班牙方阵没什么问题,布甲鸟铳手与胸甲长矛手搭配得当,其中还安插着持戚家刀的重甲长刀手,哪怕碰上正版的西班牙方阵也有一战之力。

    但鸟铳队、马队、炮队,兵甲铳炮的配置全是猴儿版。

    比方说一名北洋骑兵的装备有长兵器一、短兵器二、弓铳二选一及人马甲胄、携带辎重组成,复国军骑兵武器只有长矛、骨朵,马不挂甲、人也只有头盔、胸甲。

    平心而论,这一套武备其实已经是非常棒的军队配置了,唯独问题出在朱晓恩是花了钱的——尽管贷款要等到艾兰国独立后才能偿还,但他花钱了。

    现在让陈沐非常欣慰的是,别管等朝中战将看到这些画时想到的是什么,反正朱晓恩对此非常满意。

    对此朱晓恩是这么说的:“复国军效力于我,本王效忠大明天子,要那么好的军备做什么?只要能打得过英格兰和爱尔兰那些效忠英夷的贵族就行了。”

    陈沐的评价是很洒脱,明白人。

    朱晓恩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他的敌人是什么,假使复国成功,海上有东洋军府舰队保护、陆上与欧洲诸国并不接壤,商业贸易上的事又有明朝商贾代劳。

    他确实不需要维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除了朱晓恩,五县给万历皇帝准备的礼物也不少,麻家港驻军非常朴实,两副上好的白熊皮毛、四根完整的巨大海象牙,这些没舍得卖的珍品用一艘福船送来。

    金城呢,就比较简单,用一百二十斤黄金做了个万历舰模型。

    右京巴拿马的邓子龙不走心,让亲信去葡萄牙巴西总督府里转了一圈,讹回些新奇物件儿装了半船。

    界县啥都没有,就羊比人多,艾穆犯了好久的难,最后在陈沐的建议下给皇帝做了各色九套羊绒衣袄,这个恐怕最深得圣心,因为专门做了适合穿在戎服内保暖的样式。

    邵廷达那最实际,马普切人首领劳塔罗的儿子直接亲自过来了,要把自己装到船上。

    是二儿子,老劳塔罗拿着邵廷达缴获的西国兵器在智利训练,盘算着去秘鲁闹革命;大儿子小劳塔罗也在智利学习灌溉、水利这些农业知识,二儿子岁数不大,自己跟着邵廷达跑过来跟陈沐说要去侍奉皇帝。

    把陈沐吓坏了,这小子跟万历差不多大,进宫侍奉皇帝,是打算给自己阉了?

    不妥,最后定的名义是代父进京向皇帝送上马普切人编织的驼皮毛毯献礼,献完了听皇帝安排,让留在京中就留在京中学习、让回来就跟着北洋四期一道回来。

    至于陈沐这的礼物,他知道皇帝喜欢猫,还把暹罗小厮送到这儿来,所以他想给皇帝弄只猫回去,大猫。

    在他这一想法出现后,边境上的移民村尉丁海确实下套子抓住过一头美洲虎,后来还顺藤摸瓜抱了一窝大猫幼崽回去养,但目前幼崽还有基本的凶性,要想消除危险恐怕需要至少三代的驯养,显然是赶不上今年万寿节了。

    别无他法的陈沐只好让徐渭给大猫画了幅画,还照着美洲虎武士的行头精心做了两套漳绒睡衣,带豹纹的那种,为万历七年紫禁城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夜送去温暖。

    从这个角度上看,阿兹特克的灭亡恐怕军服逃不开干系,最杰出的勇士穿着睡衣上战场,如何形成战斗力?

    小海湾遥遥拜寿的仪式非常成功,在万众瞩目中,九条大福船拖着巨大帆影逶迤驶进海湾——如果船上下来的不是他小舅子而是天子使者就更完美了。


………………………………

第三百一十四章 牧野

    陈沐看见杨兆龙时,新明岛东南的小总督胡子和鬓角连在一起,下巴上最长的胡须近一寸、最短的露着青茬,衣服破破烂烂,闯上高台扯着陈沐袖子哇哇大哭。

    吓得东洋大臣以为澳大利亚土著起兵了呢。

    等问清楚了,陈沐才长长地出了口气,闹半天这小子就是因为在海上漂了四个多月的压抑在见到自己后全部释放出来,因此失态。

    带着小舅子回衙门的陈老爷板着手指头算了好长时间,还是没算出来为什么杨兆龙能在海上漂四个月。

    “北方航线沿着大明海岸再顺着亚洲海岸足足三万里,历次航行都没有超过三个月的;你从新明过来,怎么会在海上走了四个月,还是四个多月?”

    陈沐说着,抬手指了指杨兆龙的下巴,道:“还有这胡子,你是在下层船舱睡觉时把下巴伸出去了?”

    “说来话长,姐夫我还是从头说起吧,李化龙那个王八蛋。”

    提到这个名字杨兆龙就来气,拍着茶案震得小方桌上从人拿来的小刀、弹面等洁面物品哐哐响,还不忘抬手给陈沐道歉:“姐夫你别怪我骂他,第一个登上新明的人是我,对吧?”

    “我自己在新明待了两年,朝廷派了李化龙来,确实,我也没用心攻略经营,把那权当是玩乐去处,可北方海岸十几个村子,开垦的土地牧场,那都是我的功劳。”

    “他是朝廷派来的官儿,我还真没想着跟他夺权或者什么,我都给他,自己环着大岛玩,仁至义尽了吧?”

    “我在东南又开了小杨来,本来我那时候就想开船回国,去北洋找你了,可他又跟过来说朝廷让我当东南的小总督,当就当吧,到底东南环境不差,能种地能养马,还有好港口。”

    陈沐挑挑眉毛:“你把新明绕了一圈?那北边和东边应该各有一个大岛,发现了么?”

    杨兆龙被陈沐打岔,愣了愣脑子里反应了一下,这才说道:“北边的大岛是几内亚吧?数十个小岛环绕,葡夷给起的名,问土民这是那,土民大姑娘说几内亚,他们就管那叫几内亚,在人家的言语里几内亚是姑娘的意思。”

    “人家大姑娘以为他问人家是男是女呢。”

    陈沐发现杨兆龙有成为伟大探险家的潜质——好奇。

    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知道原住民说一句让人听不懂打的话意味着什么。

    但对杨兆龙来说,能不好奇么?新明岛上因为会训犬被土著当成神仙,这帮人有事没事游牧回来就上贡,结果只是想看看他死了没。

    有了这种经历,谁不会变得好奇?

    “东边儿,东边也不是一个岛,从几内亚向东南是一圈岛,那些岛上什么都有,大岛有两个,大概有几内亚那么大吧。”

    陈沐说:“新……”

    他想说新西兰,但出海数年的经验告诉他后来的世界里但凡名字里有‘新’的,在这个时代就还没被发现——比方说新乡?

    错了,是新约克。

    “新什么呀,不新,毛利部二百多年前就上去了,他们管那儿叫白云绵绵的地方,景色尤美,所以我管那叫北望云州和南望云州。”

    杨兆龙和陈沐说这些话的同时不时用眼睛瞟着茶案上摆着用来刮胡须的小刀,并且随着说的越来越多,望向桌上小刀的眼神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不耐烦,最终转过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婢女,扬起下巴。

    刮胡刀终于自己动起来了,当刮刀刮向脸颊,杨兆龙小幅度开口道:“我不想在一个地方多待,待三五年就可以了,毕竟天下之大,哪里都不是播州;可李化龙让陛下把我哥也弄到新明去,还有播州的百姓,早知道我就不出海了,谁能想到出海把家折腾没了的事呢?”

    陈沐缓缓颔首。

    他对这件事有所耳闻,一方面他能理解杨氏对于数百年传承的播州改迁至新明难以接受,但另一方面,他也认为这恐怕是朝廷给杨氏最大的体面。

    “改土归流是大势,我们这一代改,对杨氏是最好的时机。”陈沐抬手道:“新明、几内亚、望云州,多好啊!别管在哪里,只要还和播州以前的土地一样大,以后的收获就会比播州多,只是需要些耕耘罢了。”

    “你看常胜,三年前这就是个小渔村,每年只有商队赶来的三个月才有短暂繁荣,如今呢?濠镜也比不上这。”

    陈沐其实有点心不在焉,很长一段时间里东海岸设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难题都困扰着他,那边的百姓构成决定了与西海岸迥然不同的情况,一来朝廷没派进士过来,二来就算把进士派过去恐怕也很难在各个部落中玩儿得转。

    不过当他把眼神再定在杨兆龙刮感觉胡须的脸上时,像有一道闪电击中了他的脑袋,陈沐问道:“你到亚州来,想做什么?”

    “不知道,我就是怕兄长杀了我。”

    陈沐能感觉到,杨兆龙没开玩笑,他说的是陈述句。

    “对了,姐夫,我过来时在沧海正中间还发现八个小岛,都不算太大,但各岛上生活土民有八九万户,风景极美。”

    说着,刮好胡子的杨兆龙起身走向陈沐身后墙壁上挂着的舆图,在沧海中间点了一下,道:“应该是中间吧,我在海上分不清东西南北,但刘千户说是中间,刘副千户。”

    “他在那留了一百户人马和三条船,岛上有粮食有水,足够大船队补给,只要有些货物能卖给土民就行。”

    说罢,杨兆龙又满是忧虑的叹了口气看向陈沐:“我也不知道我在这儿能干嘛,心里头乱的很,要不是望云州离新明太近,真想一辈子和毛利酋长躺在草地上看云。”

    突然他又转过头自顾自的笑了:“也兴许看两年就腻歪了。”

    “我记得你们都读过很多书?”陈沐没盯着舆图上那个应该是夏威夷的位置看,他的眼睛盯在长屋联盟东边海岸明商李禹西登陆的那个海湾,另一个世界叫纽约的地方,问道:“新乡古代叫什么?”

    “卫辉府新乡?以前叫新中乡,汉朝时候的事。”杨兆龙问道:“姐夫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不好听,算了。”

    陈沐摇头的动作还没一半,又听杨兆龙道:“更早的时候叫牧野,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盟大战牧野。”

    “牧野好,这个地方就叫牧野吧,你……去当牧野知县如何?”


………………………………

第三百一十五章 探险家

    陈沐的提议把杨兆龙吓坏了,连忙摆手说话都结巴了。

    “姐夫我当个糊弄人的总督还行,你让我去当知县,我从来没试过做这些,不行不行,这干不好是要死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