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士们更争先恐后地在周围寻觅趁手的兵器,那些仅用于捕猎的弓箭即使被人错误地放在兵器架上也绝不会有人去拿,人们更青睐那些巨大的、沉重的战斧与双手大剑。

    爱尔兰的娘们儿都不用弓箭,真男人就要用战斧和入侵者分个生死。

    一支由披挂锁甲、头戴雕刻花纹护住口鼻维京风格头盔的精悍之士以极快的速度集结完毕,打着乱糟糟地旗号向木寨外集结,看上去他们并没有据木寨墙守卫的想法。

    想想也是,他们又不用弓箭,梭镖与投石是他们惯用的远程兵器,反正都要格斗,在营寨里与营寨外又有什么区别呢?

    率领步兵的苏格兰军头如森依照应明的命令,禁止了部下站在祷告的习惯,面对如潮水般涌入木寨的敌军,高声宣告这片领地因领主背弃泰隆伯爵肖恩的命令,要他们放下兵器投降。

    这种玩命的举动显然没有收获应得的回应,手持短矛的轻骑兵在木寨外游曳,上千步兵聚成一团,出营后呈半包围的模样向他们逼近。

    同敌人比起来,只有一百七十人的部队显然太过渺小了。

    如森的部下不安地敲打地盾牌,首领咽下口水回过头用碧绿的眼睛望向依然端坐在马背上神情轻松的大明军官,在心里念叨着信仰神明保佑向部下吼道:“冲散他们,杀死他们!”

    在喧天的吼声中,如森听到身后传来甲骑沉重的奔踏声,还有只在尼德兰战场上听到过的火药燃烧之音。

    覆面盔的余光里,他看到有什么东西从空中曳着火光飞跃前线,落在敌军之中,就像神明万能的力量,爆出一片白光。


………………………………

第四百五十章 呼啸

    十支由纸壳、铅丸、火药、铁头、木杆这些对大明来说极为简陋材料组成的骑兵火箭刹那跨越如森部战士的头顶与近二百步的空间,准确落在叛逆者的头上。

    遗憾的是朱晓恩没能亲自观看,他想这个画面恐怕已经想很久了。

    艾兰王的意图极为清晰,早在常胜时东洋军府最杰出的军官团就为他做出战略上的规划,借助复国军的力量以最快速度收拢周边各郡……为的不是增强力量,在东洋军府的骄兵悍将看来,艾兰领主们的力量对掌握复国军的朱晓恩而言微乎其微。

    最大目的是扩大生产,让他能供得起复国军的军饷、辎重开销,并以征税手段攒一笔钱,向跟随在他们之后的大明商贾购置给养与适量雇佣商人。

    这能让他拥有数不尽的大明广州府精造铁锅用以赏赐部下。

    别小看铁锅,在早年朝贡贸易中,明日两国间最有代表性的商品就是大明铁锅与日本刀,它们之间的汇率为一比三十,一口广府铁锅换三十柄日本刀。

    全日本各路诸侯找不出一个能做的大名。

    这种现象不仅限于日本,北边退化至游牧单一生产结构的蒙古,百年间南下劫掠最中意的铁锅,为啥朝廷一开贡市大局上就不做乱了?因为有地方买铁锅了,草原上的大汗们谁都做不出一口。

    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的情况要稍微少些,他们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基本上都在唐代,技术都学了一些,甚至连饮食结构、餐食饭菜也能找到唐代的影子,那么为什么,他们很少有炒菜,而多烤制食品呢?

    因为宋代生产力爆发,铁器过剩、油脂过剩,才正儿八经开始炒菜,那时候的北方人喜欢用麻油煎吃的,不问是什么,直接用油煎。

    在中国,油条就是生产力过剩的象征。

    遗世独立的爱尔兰,与现在欧洲的生产力发展无关,如果一切正常还会与接下来的生产力爆炸无关,直到其他地方的人吃上冰激凌这种奶油与糖简单粗暴混合到一起齁到死的食物时,他们还会因土豆得病而饿死一百万人。

    广州府铁锅在东洋军府的战略中不仅仅是铁锅,也是皇帝的权势与大明无与伦比的生产力降临斯土之象征。

    但比铁锅来得更早的是会发出巨大声音、爆开剧烈的光并产生大量白烟,在这一过程中把小小而均匀的石球炸得哪儿都是的骑兵火箭。

    他们出海前在常胜铁是紧缺物资,骑兵们使用的火箭其中很大一部分里面装的都是水泥与破布纤维做成的弹丸。

    这样的弊端是弹丸对穿着铠甲的敌人缺少杀伤力,同时火箭的形状需要做大,但东洋军府并不认为这是缺点,因为他们不缺火药。

    如此搭配好处在于远征的旗军随时可以把随身携带的火箭当作一筒备用火药,只要拆开把水泥丸丢掉,里面的火药经过重新搭配随时能作为鸟铳、火炮所需的火药与引药。

    应明未尝没有展现明军实力让如森等土兵更加忠心、容易指挥的想法。

    但事实与他的想法相左,当火箭在敌阵中炸开,别说即将与他们接战的敌人,就连如森部的土兵都差点被这一变故吓得四散而逃。

    不乏又冲到一半丢下梭镖跪地叩首者……人类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但在肢体表达意思上,大多数动作是相通的。

    至于敌人,尽管十支火箭在他们之中炸开同他们发起的冲锋同样声势浩大,铺天盖地的惨叫声蔓延开来,未散开的硝烟中不时有人满身鲜血地跑出。

    尽管在军械指南上说这种火箭有在空中炸开的可能,但实际上经由实验考证的弹药比例,火箭多会在达到最大射程前因重力坠落在地,四射的弹丸对中弹者极为粗暴。

    这是一种恶毒的兵器。

    被一颗弹丸打中,往往意味着已经被数颗弹丸命中,它们可能打在人身上任何部位,最大的几率是双腿双脚与下腹。

    那也恰恰是世上大多军队缺少防御的部位,中弹者很少出现直接死亡的可能。

    奔驰在战场左右向中心逼近的明军骑兵们将火箭筒塞回马臀囊,抽出马刀。

    他们看的清楚,这场战斗比他们想象中轻松多了。

    十支飞向敌阵各处的火箭看上去伤到数百人,当然其中大部分只是被没见过的硝烟吓到,但躺在地上哀嚎的动作骗不了人,他们的哭嚎能最大限度在战场散播恐惧。

    其他侥幸逃过火箭的敌军也没多少敢继续冲锋的,接下来便是一面倒的追亡逐北。

    并非所有战士都在第一时间逃窜,但火箭让他们本就混乱的阵形直接崩溃,有些人被爆炸瞬间造成的大量死伤吓得腿软,更多人因恐惧与铁骑奔踏的动静吓得丢下兵器向后逃窜,更多人想要继续向前,但他们跟自己人撞在一起。

    人墙遮挡的余光中,对面剽悍的战士与轰踏的骑兵已经近至身前。

    最好笑的是那些贵族模样的轻骑兵,战意崩溃的速度甚至还要超过普通战士。

    人们出现在战场上是有原因的,保卫国家就不用提了,欧洲人在这个时代并没有民族与国家概念。

    比常人拥有更多财富、更尊贵的贵族出现在战场上,最大的可能并非其更勇敢,而在于昂贵的铠甲能保护他不会死在农奴的棍棒与粪叉之下。

    当火箭在他们间炸开?

    别管会不会真的杀死他们,这仗已经没法打了。

    聪明人在第一时间逃跑,蠢人反应起来要慢一点,等反应过来头戴骑兵马尾盔、身披胸甲铁臂缚、腿盖赤色棉铁甲的北洋骑兵队已赶在苏格兰雇佣兵之前轰踏而来。

    他们提的是长柄眉尖刀与骑矛,还有些人打马兜转着用鸟铳朝人群中放出,更有些提马刀攥缰绳的家伙快速划过被炸得七荤八素,从未遭受过骑兵直接冲击不知所措的战士脖颈。

    不论他们使用什么兵器,一旦想要追击的敌人逃出冷兵器的范围,而披挂团龙棉铁甲的战马又追不上目标时,这帮人还会从马背上抽出早已装弹待发的燧发手铳。

    战斗过程令如森目瞪口呆,等他们吼叫着冲锋到战场正中,却发现留给他们的活计只剩下把俘虏捆绑好这一件事可做了。


………………………………

第四百五十一章 好人

    万历这个年号对大明子民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比方说爱尔兰岛迎来的新客人,一艘摇摇晃晃的破旧福船停靠在泰隆东方的拉干河河口,拥挤的甲板上有数不清生着大明面孔的百姓排队下船,登陆这块对明朝子民而言几乎完全陌生的土地。

    这艘船过去属于李禹西,现在的船头名叫张四,才从南洋到大东洋没两年。

    张四生在兴化府的仙游。

    大奸大恶之人多为胆量超群之辈,张四没那胆量,却也不甘心生逢此世终年听着别人一夜暴富的传说过一辈子。

    真要说起来,张四觉得以前自己应该是个好人。

    善良、勤劳,且没什么用的好人。

    当年倭寇横行、同乡们一股脑扎进朝廷禁止通船的南洋时,他窝在府城外种地,一年到头抱着四五两银子的结余,过着安分守己的日子。

    倭寇被戚家军赶到仙游,他家地被烧了,官府没给补偿他也不跟着同乡去县衙请愿,忙着应募听召,给平定倭寇的戚家军运送粮草、开路架桥,没少出力气。

    后来没了生计,就去帮巡检司跑腿、给县衙做衙役,虽说日子难捱,没抱怨过什么。

    正赶上隆庆爷开海,商贾、百姓、官军一股脑地涌入月港……胆大的想方设法弄到船引,开船出海日进斗金,他也跟着去月港,因为月港码头搬货给的工钱比别的地方佣工高一分日银。

    后来时日长了,便兴出跟着出海的心,但他不会做买卖。

    有本钱的大人物们出海动不动行船数条,宗族兄弟子侄数百,载货数十万斤贩行海外,那是稳赚不赔;没本钱的黔首小民,少则五六人、多则十数人,各负包裹背着能买到的东西,一道租船出海,路上人货同睡不说,假使避过那年头仍如秋后蚊子般蹦达在海上的倭寇,弄不好也要赔个血本无归。

    因为他们知道的信息少,大商人向外海贩瓷器、绸缎、棉布、铁器。

    张四也背了一个大包裹,路上小心翼翼就算同行问询也只笑眯眯地不回答,他包裹里装的是什么?

    六十六双草鞋!

    出海前张四就跟这东西熟,质量最好的草鞋他五六日就能穿坏一双,一双要三分银,地毁了之后借钱度日,后来做衙役、力夫,确实攒不下什么钱。

    四两银子的积蓄,就换了六十六双草鞋。

    他寻思这东西不论在哪,谁不需要穿鞋呢?别人说的什么一匹棉布能赚得三倍,他太老实了,不信。

    但他觉得这草鞋,质量这么可靠,多少一双能卖上个四分银吧?那他这一趟可就能赚上一两多了,到时候在吕宋随便买点香料,回来总是能赚钱的。

    再不济再不济,只要有个温饱,咱这天朝上国子民,懂得啥不比夷人多?

    结果到了马尼拉,那的人真的就不穿鞋。

    平民百姓脚底都有厚厚一层的老茧,比草鞋底儿耐磨多了,那达官贵人又有谁看得上草鞋呢?

    后来他的经历可想而知,在举目无亲的马尼拉,可谓颠沛流离。

    在潮州人开的理发店给人修理过胡须、也在矿场抡过大锤,当然最熟练的还是在马城港口干起老本行,给人搬货。

    另外一条退路,也没给他多少表现的机会。

    张四是真的没什么本事,要能耐没能耐、要人脉没人脉,他所拥有的只剩下大明子民这个身份了。

    问题是明朝人太多了,多到南洋都不缺明朝人。

    他甚至在马尼拉郊外的农田里穿行,逢着那吕宋佃农便问:老乡啊,你会不会种地,我从大明来的,这农具、耕地、施肥,我都懂,让我见见你主人吧。

    结果接待他的是个泉州人,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刚从乡下出来一夜暴富的气质,出则骑高头大马,入则绸服锦绣,带着属于农户老茧的手上狮子国宝石戒指得戴仨,笑眯眯地告诉他人家早就被地主雇来指导生产,您另寻他处吧。

    同样的情景张四经历了不下四次,每次都是这样,令他的自信备受打击……合着出海以后跟他竞争的还是他娘的明朝人。

    欲求不满的现实生活与南洋军府刊行吹鼓天朝上国子民征服海洋的话本格格不入,尤其在高拱主政南洋军府时代,似乎全天下都将大明、开海、南洋军府这一系列大事件比喻为是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兼济天下。

    可他张四就不是天下人了吗?

    为何他穷则思变,变则堵,堵则更穷,穷则再思变啊?

    他不是坏人,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没想过去偷去抢去害人,没变通就算了,也没见谁来兼济一下他啊。

    难不成这年月一个大明子民想要在海外混出头,就必须要与刀枪为伴?确实话本里都是这么说的,那些将军们全是从一个小兵成长起来,可他张四参不了军。

    长年累月劳作,后腰动不动就疼,早年为戚家军运粮草推的车轴断了还砸伤脚骨,到现在走路都有点跛,让他跟人打仗分生死,这不是送命么?

    后来他听说,东洋军府跟西夷见仗,立出常胜县,这些年大东洋向朝廷输送的金银、木方逐年增长,国内流传着金城遍地黄金,金子能从河里淘出来的传说,吸引了许多胆大之人抛家舍业坐上开向常胜的船。

    也许张四自己都没感觉到,生活并未给他太多善意,但穷困潦倒的磨练给了他比旁人更多的欲望与胆量,他的胆子确实越来越大了。

    没混出个人样让他不想回家,第二次变通去往东洋军府驻地常胜,这一次他尝到了甜头。

    尽管去年整个冬天,他一个人在金城野外跑遍了好几条河流,却没能淘到一块金子,但在常胜他有五百亩租赁给新西班牙逃过来百姓的田地。

    这一次,张四被兼济了。

    经历让张四学会总结经验,而真正让他改变命运的经验只有一条:往大明新开辟的土地走,同行的大明子民越少,他的机会就越多!

    所以,他从李禹西的公司买下一条快散架的大福船,船上载满了大西港里和他有一样想法的失败者。

    飘飘荡荡,跟着东洋军府先锋军的脚步抵达爱尔兰岛——投入建设艾兰王国这一轰轰烈烈的事业中来。


………………………………

第四百五十二章 好运

    张四的船上都是生活的失败者,大多有相去不远的经历。

    他们由失败而出海,出海却更失败,有些人是老实怕事,错过不少富贵的机会;有些人则因繁荣海贸着实阔过些日子,却又有别的恶习败光了家产。

    满目疮痍的爱尔兰岛,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这艘船原本是想借着李禹西的光去英格兰卖货,在海上却听说复国军抵达了爱尔兰岛,迷茫的失败者们终于认为自己占得一次先机,转航艾兰国,在海上兜转许久,这才终于登陆于大岛东北方向的拉干河河口。

    有些人的运气就是不太好,张四离开大西港时如果选择用这条船帮李禹西贩送牧野烟,可能一趟就能赚到过去十辈子赚不到的通宝。

    但他选择从大西港拉上一群不相干的人,船上放的除了八百匹棉布与几百条呢绒毛毯外,不是粮食就是水,甚至知道登陆艾兰王国,人生地不熟的不安感猛地涌上心头,才开始统计登船时带防身兵器与有过从军经验的人。

    他们随波逐流,要说他们是到这做买卖的?可能是,毕竟船上到底还带了些琐碎货物,但在挑选货物上所有人一概巧妙地躲过大明在海外附加值最高的商品。

    可要说他们有点像殖民者?超过半数的船员乘客连防身的刀子都没有,鸟铳手铳火铳一共十三杆,倒是常胜对移民组织保甲的训练帮了他们,几乎所有人都摸过兵器。

    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不惧万里波涛来到艾兰王国究竟是干嘛的。

    他们确实什么都没法干,就像应明等先锋军抵达艾兰王国后的第一个想法一样,这儿跟他们想象中不一样。

    在河口登陆好几天,八十六个人分成五队,除一队留守看船外四队朝四个方向探了几十里至百里不等,结果硬是没找到一个能交流的人。

    “想找到人容易,西边三十里、西北四十六里,还有北边都有人,但言语不通,他们也不太友好。”

    四队人探险结束后重聚河畔,说话的人名叫王泉,是东洋军府退役旗军,在常胜同西班牙的战斗中失去左臂,领到一笔丰厚的抚恤金后并未回到家乡,反而在常胜买了八百亩地,将家眷接了过来。

    不过王泉并未安于现状做个农场主,他去了大西港应募做佣兵教官,在复国军出海后萌生出到艾兰国看一看的想法,坐上了张四的船。

    凭借老兵经历,在航行中为众人帮助颇多。

    王泉说话时用仅有的右手挠了挠嘴边,道:“要想站稳脚跟,早晚要跟他们打一场,没兵器可不行,你觉得呢?”

    他问的不是张四,一道航行至此王泉太知道张四的性格了,那就是个以和为贵的老好人,他都想不明白为何这样的人会弄条船出海跑到正在打仗的艾兰国来。

    他问的是一个拄着短矛腰胯铁斧,穿一身靖海服批西人胸甲但身上带着兽骨与羽毛装饰,是个在鼻孔中间与下颌都用兽骨穿孔的常胜原住民年轻人,体魄非常强健,他的名字叫白老虎。

    白老虎是白马联盟酋长白陶的儿子,部落中出色的猎人,绝活儿是用短矛单挑大金猫,东洋军府进贡给万历皇帝的那几只亚洲小厮就是他猎回来的,此行是奉白陶的命令,跟着东洋军府的步伐到艾兰王国来看看,看看这儿适不适合做买卖。

    他带了五名部落里的战士,相较而言王泉更在意他们这六个人的看法,因为如果发生战斗,他们能跟老兵并肩作战。

    但白老虎对可能发生的冲突显得心不在焉,他蹲在地上噙着烟斗抓了把土仔细地闻着,看向船头张四道:“这的土很好,种土豆、挖水井,河口有船来,卖他们。”

    白陶恐怕是原住民酋长中混得最好的那一个,资本积累的过程极为顺利,轻易发动部众在码头卸货赚到第一桶金,随后从陈沐手中拿到贷款买空常胜价值暴跌的可可豆,再从北方归来时便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奴隶贩子与毛皮商人。

    再后来,几年的时间里白马联盟的商队飞速扩张,在陈沐善意的允许下,白马部落是所有原住民中第一个拥有船队、沟通智利硝石航线、转运金城木方铁器、麻家港毛皮与肉罐头的原住民部落。

    耳濡目染,看上去肌肉长到脑子里的白老虎同样有这份才能,他转过头看向王泉,道:“船会带兵器。”

    “诶诶诶,以和为贵,虽然土人有些奇怪,言语不通咱也不知他们是什么意思,但未必就要打仗,何况咱们又不是军队。”

    张四可不想打仗,张手一面劝着王泉,一边对白老虎道:“老虎你说的好,咱们河口修一座土木围楼,再开些地把土豆种下去,到时候不光能卖给往来商贾,还可以卖给当地土人,总不至于每个部落的土人都是那个凶悍样子吧?”

    “对!”

    张四提醒了王泉,独臂老兵对这话极为认可,重复道:“不会每个部落都想和我们打仗,明天,我带人拿棉布,去周围几个村子走一走,老虎你的人跟着我,我们可以从他们手上买……那是什么?”

    河岸远处,一支令船员熟悉衣甲鲜明的骑兵部队自林间走出,数十名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兵在前,身后有数不尽的土兵推着载满战利品简易板车、牵着用绳索捆绑双手的俘虏远远停驻,看上去刚经历一场战斗。

    看上去骑兵早就发现了他们,军官模样的年轻人带数骑远远地直朝他们打马而来。

    为首的年轻军官是总旗官应明,旬月之间历经数次轻而易举的战斗让他击败六个不愿与艾兰王站在一起的地方小领主,恐怖的战阵斩获与急于笼络人心的朱晓恩令他的官职飞速提升。

    此时他明面上的官职依然为东洋军府总旗官,但在艾兰王国,他是泰隆右卫河口千户部副千户。

    “你们是哪里来的商贾,北亚?”应明看着这帮与那艘搁浅在河口的福船一样迷茫的大明商贾乐了,抬手道:“你们的运气来了,我会送你们一场富贵,不过要先给我的兵弄点吃的,他们可都累坏了。”


………………………………

第四百五十三章 道路

    “再拿点孜然给我。”

    猪肉被牛油煎得油星四冒,撒上孜然与亚洲辣椒粉的香味撞进人们鼻子里,作为河畔最大的军头,应明有足够的权威让自己坐在正中间对所有人发号施令。

    在他身边,先锋军的骑士们将战马拴在营地旁,与他们的将军一同享受着难得的美食。外面的艾兰王国士兵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这帮人确实被陈沐花了大力气学习训练官兵平等,但在此时此刻的艾兰王国,权贵思想死灰复燃。

    因为东洋军府的官兵平等,仅限于东洋军府的官兵,他们不会与艾兰王国的士兵一起平等,这对双方而言都是麻烦事。

    当然,那一百二十个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