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海-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都没受委屈。
一来就接受督造万全都司军器局的大工程,关尊班听着陈沐的命令眼都直了。
万全都司军器局的摊子支得太大!
同这相比,南洋卫军器局就是个小玩意儿,单单用工,这边就比南洋卫要多十倍不止。
毕竟南洋是个卫、万全是都司。
先实地考察沿线河流情况,根据流速把地址向北挪了七里,带着从南洋卫赶来的几个手下工匠,三天三夜没合眼把构图给陈沐赶工出来,这才算睡了个安稳觉。
等他睡醒,就开始火急火燎地给陈沐介绍构图。
“将军调来那么多匠人,有这上千各类大匠在,再加上各个卫所的军匠,至少两千多匠人和接近三千的学徒,首先要修屋舍,工匠的主要屋舍在中间与河边,离铳炮、铠甲厂近。”
关尊班说着笑道:“估计匠人会有些不习惯,天下把匠人聚在一起做活的,除了几个大厂和咱南洋,别的地不多。”
陈沐点点头,也就朝廷命令的诸如宣化铁场、再就是北京的一些皇家大厂是集中匠人劳作的,其他地方大多还是小作坊式生产,他说道:“他们会习惯的。”
“屋舍可惜分两批修,先修河边,修好能住,木工铁匠就可以开始干活了,属下是这么想的。”
关尊班兴致勃勃,道:“他们先用屋舍制小的水力锻锤、钻床、锯木器具,先打铁件和木件,一旬之后如果需要就能给将军做鸟铳,平时也能方便后续用工。”
“北疆鸟铳不急,多长时间能开始造炮?”
“两个月,如果料足,四月初就能造出第一批炮,这次从南洋过来带了炮铁模和熟练炮匠,只要炼炉造好就能铸炮。”关尊班说着朴实地笑道:“北疆能造咱的铳和炮,南洋卫压力也轻松点,那边现在主要是造船和造炮,旗军的兵甲都配齐了。”
四月初,陈沐对这个时间很满意,点头道:“铁料是绝对足的,现在不用像过去成日想着把东西卖了换铜铁,现在咱能直接从户部调铁了,都司的矿也都收回来,不用担心铜铁料。”
“那就好那就好。”关尊班听着陈沐豪气地说可以从户部调铁,摇着头叹气感慨万千,“过去多难啊,还得靠给人做工把铁换来,对了!将军说那个蒸,蒸汽机,家父做了半年,现在已经在南洋转起来了。”
陈沐直接省略过小匠人身份地位提高后措辞上称老关叫家父,瞪大眼睛问道:“转,转起来是什么意思?”
“就是蒸汽机啊,气推着一个轮转得飞快,将军不是一直想用那个替水么,确实劲儿挺足的。”关尊班说着拉陈沐往他的屋子走去,边走边道:“就是容易炸,来的时候家父还想着怎么让它稳下来,我带着图呢!”
………………………………
第八十四章 家匠
从构图上来看,关尊班所言不虚,南洋卫的蒸汽机确实转起来了!
虽然也只是转起来,容易炸掉是因为不知道气压何况也没有泄压构造,没有冷凝、没有添水泵,依然不能投入使用。
但陈沐觉得自己很伟大、关元固也很伟大。
在这个世界的隆庆五年,或许是隆庆四年冬?明朝匠人关元固制作出第一台蒸汽机。
哪怕不能投入使用,但关元固迈步从无到有的第一步,这恰恰是对陈沐来说最难的地方,他知道蒸汽机是把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但他不知道是如何转化的。
现在最难的一步已经被关元固做好。
剩下的问题就只是再向前进步了。
见到构图的当日,陈沐提笔写信派人快马传送南洋,请白元洁派兵好生看护关元固的心血,并向关元固提出下一步问题。
虽然他不会造,但他有一双能看出毛病在哪儿的眼睛。
比方说活塞之间还不紧凑,这种问题要他在北方弄出更好的钻床来解决;陈沐给关元固的任务就是把简陋的蒸汽机再进一步,把蒸汽冷凝回流、思考添水泵如何运作、怎么测试内部压力并适当泄压。
陈沐知道,这已经超出古代匠人的能力了。
他们有极强的专业技能,也有独特的奇思妙想,不过做出蒸汽机后再做点没什么进步的小改良就已经达到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而陈沐给出的问题已不是这些才能所可以解决的了。
但陈沐能给出问题的方向,如果让他们自己找,当然找不到,别说没有解决方法,就算有解决方法也想不到哪里有问题,更无从下手。不过这些事在陈沐给出最正确方向之后,最难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大量测试,把蒸汽炉规格与水量定下来,可以在外壳嵌一块水晶来看水量,测试水消耗时间。加几个阀门,水量低于阀门,外部阀门打开引水、并释放炉内部分压力。”
陈沐在信里是这么写的,同时还附送给关元固一份虹吸原理的构图,让他在南洋试验。
他不着急,三年五载甚至说一辈子他都用不上蒸汽机,但这个东西只要出来了,只要能投入实际使用并面向整个天下,将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妈的,真的心累!
看着骑手远走,陈沐重重地叹了口气,他也想办个学校,挂着格物的名堂教学生些什么物理、化学,搞出一大堆科学家,弄不好现在都能造飞机了——可他哪儿会什么物理化学?
他会的物理,是炮弹出膛能把城砖打碎。
他会的化学,是火药点燃能把炮弹推出去。
由此可见陈沐在物理学上有极高的造诣,论炮弹出膛轰碎二百不外什么东西,给他一门炮没人做的比他强;但要说化学?他还没个古代匠人懂得多。
他的匠人正在除银存金。
因为陈沐想早些让皇帝见到成果,所以向沈江要银两要的急。沈氏虽是豪商,一时半会凑出十数万银两也绝非易事,因此收了市面上很多金银。
单纯银两已经不够了,还给陈沐送来八千多两成色不太好的金。
不是沈江诚心坑陈沐,在道德高于一切的时代,商贾没有诚信是不能成就大业的。在金银送来时沈江就说了,这些银足量,但八千多两金只能抵三万五千两银。
老金银匠人指挥四十多个学徒把金子锤锻成扁片,随后一一剪成小块裹上泥土,倒入坩埚中混以石粉融化,足色的金便能流出来。
陈沐未穿官袍,裹着貂裘立在一旁看得兴致勃勃,对匠人问道:“那石粉是什么?”
“看你样子跟着镇朔将军很受重用,也不回来干这苦差事,告诉你也无妨。”
匠人兴许只当他是将军府走动的武弁,嚼着槟榔用时常干活干裂嵌着洗不净黑色污渍的手抓起石粉让陈沐看看,笑呵呵道:“这是硼砂,有这个和土,烧金子就能把里面的银吸走,你们将军的金子就能流出来,重铸金条金锭。”
“把银吸走?”
“对,银,这伪金只能掺银,现在银都在土里,等把金都分出来,在拿个坩埚放进一点铅,就又能把银勾出来。”
老匠人说着很是自得,道:“用这样的法子,金银都是毫厘具在!”
陈沐缓缓点着头,眼里露出恰到好处的敬仰,这确实很有智慧,接着就听老匠人感慨道:“你们将军是真富,这金有的足色有的不足色,老儿还没见过这么多金银……听说将军府要招家匠,是真的么?”
陈沐在心里暗笑,果然已经传出来了。
他要从这些赶来服劳役的工匠里再招募一批家匠养着,这次这些天南海北最优秀的匠人受工部调令赶来,为期不过一年,一年后会再换一批过来,因为是劳役,所以没人给他们酬劳,宣府地方所需供给的也只是给他们提供食宿罢了。
陈沐养一批人,就是要从中挑出一部分给予月俸,长长久久地跟在自己身边干活。
“当然是真的,不过想做将军的家匠很难啊,只有技艺最好的匠人才能选上,你们会来一千多人,将军只招二三十个。”陈沐挑着眉眼笑道:“月俸银一两,家里有学徒的每人另给米面一石,平时在军器局管事,有宣府地方供给食物。”
“要是将军有特别命令做工,每个工时给银二分的酒茶钱,做成了还有不等的奖赏。”
待遇对工匠群体来说,绝对优渥,各项奖励加到一起,再合宣府管吃,相当于一月净收入三四两,这甚比他们自己开个作坊收益还高了。
老匠人狠嚼两口槟榔,操着湖广口音道:“这都是最好的匠人!给将军做家匠,能不能免班匠和劳役?”
“那肯定免啊!”陈沐哈哈大笑,他就知道匠人最关心的就是这事,这些最优秀的匠人都是因为没钱缴纳工部的班银,才只能来宣府工作,他挥手道:“朝廷的劳役银,镇朔将军给!”
“什么时候招人!”老匠人回头看了一眼忙碌的工地,急道:“老儿有四个儿子,都有这手艺,将军收下老儿绝对不亏!”
“别着急,等人都来了,到时候会统一通知的。”
陈沐高高兴兴地走了,两年,两年招出个家匠营,天底下还有什么是他造不出来的!
………………………………
第八十五章 书信
随万全都司进入农忙,诸卫旗军在一点一点习惯陈沐的练兵手册,在陈沐看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旗军因违反纪律遭到惩罚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从一月上万次惩罚记录,到如今一月上千次,这是可喜的进步。
在陈沐的严令下,今年农忙不关正军的事,全靠军余下地干活,因为万全都司的旗军变多了。这几个月各卫指挥使都忙着勾军,争先恐后各显神通地勾军。
《旗军操练手册》给身在各个位置的旗军制定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但唯独没有指挥使的考核,陈沐在今年对指挥使的考核就是——看谁麾下的旗军多,每月一统计,进步最大的有奖励且记功,进步最小的有处罚并把自己应得的那份给有奖励的指挥使。
接连受处罚三次,换个指挥使。
宣府的指挥使太多了,每卫都有不下十个指挥使等着座这位置,陈沐不生产指挥使,他只是指挥使的搬运工。
旗军多了,军余也就多,军田还是那么大点儿地,这就意味着今年宣府万全都司给宣府地方、朝廷缴纳的赋税会少一些,这件事陈沐已经将手本奏了上去,总督王崇古没什么说的,直接给陈沐批了。
没见过哪个总兵官能自带军费上任的,陈沐这是独一份,原本春季需要吏部给宣府京运饷银三万两,因为陈沐的上任,不需要了。
宣府这边刚给三万营兵发下去年欠下的三月军饷,王崇古愁得脑壳大,思前想后就想到陈沐这刚靠煤球赚了一笔,就派人送信问陈沐宣府今后能不能供给十个月军饷,由陈将军从煤款里折色俩月支出。
信送到,陈将军就已经给营兵把今年头里两月的军饷手把手发了,六万两白银,说发就发,一点儿不带推辞。而且还打报告说今后宣府地方营兵由宣府管八个月,每年一二、六七月由万全都司支出。
除此之外,宣府明面兵额减少两万,由十三万减至十一万,革除吃空饷,减轻朝廷压力。
这事儿让王崇古刚对陈沐升起的好意转眼变成慎重,这就是个火箭,你永远想不到他会往哪儿飞往哪儿炸。
朝廷两京一十三省,哪儿没吃空饷的事?哪儿都有。谁不知道吃空饷的事?谁都知道。
可谁敢管、谁又能管?
这是个连带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将帅贪渎就能说清楚的事,是连锁性质——户部给饷不足数、军兵战死缺额就不能补、兵部就不愿清军、地方更不乐意拿少饷,然后就出现吃空饷。
要是单单一个贪渎,这事早解决了!
关键原因在于宣府在籍军士十三万,户部什么时候真给发十三万饷了?他发的永远都是荒年五六万、丰年八九万,两相一抵,实际上为的还不就是尽量不让抛头颅洒鲜血的军兵挨饿受冻?
但王崇古知道,任何一个总督都知道,用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过是饮鸩止渴。
终有一日,朝廷财政更困难的时候,发现你十三万军兵领七万饷也能过,那我发三万行不行?那我干脆今年不给你发是不是也能熬得过去?
那好,我先把银子用到更重要的地方去。
真发生这种情况,谁能给朝廷兜底?
没人。
可这事能怪谁呢?怪武将、怪总督、怪户部?这事真不怪户部,朝廷就是没钱,年年赋税收上来挺多、但花出去更多,每次一统计就是赤字,户部又不造钱,那就是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地方,所有人没钱了都能找户部伸手要钱,可户部找谁要去?
就是把户部尚书杀了,他也没钱。
张翰在陈沐眼中就是明朝官员的缩影,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危机啊,封疆大吏有切身的南倭北虏、国都重臣有糟糕的财政危机,北方蒙古土蛮时常入侵、南方叛乱频发,还有那屡屡决口的黄河。
为何百年大计通通不用,单盯着些三年五载蝇头小利?
因为整个大明由君到臣都在战战兢兢地维持,勉为其难之下谁敢去想百年之后的事?
眼下三年五载,都过不下去了!
但像陈沐这样就好吗?
张居正在送给镇朔将军的书信中一针见血地指明了陈沐这样做的不妥之处,这会加大地方权力而影响中心稳定,这并非救国良药而只是另一层面的轻公室而重私门。
无非这私门不是赵钱孙李,而是他陈氏罢了。
尽管陈沐挂将军印,但他在阁臣心中并非名将,这个不曾考取文治功名的年轻后生在高拱与张居正眼中是要划分到‘能臣’范围内的。
名将是什么?是戚继光马芳那样,朝廷给命令、予资源,他把兵练好,练得别人都不敢来打他镇守的地方,用政治力量去解决军事问题。
陈沐是吗?
他没有,如果不是议和的大环境,陈沐至多是良将,他镇守的地方将会是双方冲突最严重的争夺点,他仰仗铳炮坚利,他能赢。
但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那是劳民伤财的大混蛋。
陈沐到任地方不打仗,负责解决问题,上任三月,把宣府兵额减了两万,为朝廷剩下十万两白银、而且本职工作练兵御寇还做的挺不错——这是能臣。
就是方法非主流了些,所以阁臣是有疑惑的,你这么瞎搞下去,会不会乱套呀?要不要先稳一点。
陈沐在写给张居正的回信中这样说着:在下深知此非解决之道,但身处此际,革新之鸿才尚有掣肘不得腾飞,且在阁老陈六事皆成之前,徒效奋勇,以此权宜之计撑过一时罢了。
也许只有给高拱、给张居正写信时,陈沐心中对这片土地的危机感才能稍有展现,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天资与才能,也处在相应的地方,能看见危机的冰山一角。
“将军,这是什么?”
当陈沐拿他的狗爬字书稿交给赵士桢,请他誊写一份派人送往京师时,赵士桢指着书信末尾大片划去遮盖的墨渍问着。
陈沐笑笑,道:“总有些心里话,不足于外人道,没事,你去誊写吧,不要管那里就好。”
看着赵士桢颔首点头吹着书信坐在书房主座誊写,陈沐撑开窗户任由清冷春风铺面,院子里的花开了。
有些话可以忍住不说,但他不能不写下来在自己心里头过把瘾。
在信稿划去的墨渍下,陈沐曾这样写着。
“你跟皇帝,多喝牛奶、少吃春药。”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八十六章 陈条
有些人就是很烦,你明明不想理他,但有些事却必须去问他的意见。
在宣大总督王崇古眼中,镇朔将军陈沐就是这样的人。
“将军真觉得,同俺答议定国境以板升为界,在板升互市,是好事?”
王崇古在二月初八对朝廷上疏八件事,分别为赐封号官职、定贡额、酌定贡期贡道、立互市、省边费、拒收降、开荒城与修边备。
兵部请将王崇古的奏疏刊印发至臣僚议事,发到陈沐这儿,陈沐又依王崇古的八条一一递交修改意见,另增定国境、常演习、多震慑三事,被称作王陈十一条,同发刊印。
对于俺答及蒙古诸部,明朝这会儿的朝臣就没有鸽派,长达三十年的战争贯穿着当今明朝官场所有人的一生,他们只有鹰派。
朝堂的议论也无非是两种出发点皆为战争的声音,王崇古是其中稍显温和者,他的目的也很明确,缓缓再打。
另一拨人的目的更明确,要打,现在就要接着打。
“当然是好事!”陈沐如今对总督依然尊敬,不过在言辞上更趋于真正的尊敬而非过去因地位差异过大而稍显媚上,他对王崇古说道:“显而易见,我们能把边境向北推进十数里至三十里不等,这难道不是好事?”
王崇古顿了顿,抬手向外指道:“倘单以板升为界,是好事,但互市设在长城之外,拿什么来保护商贾商路?”
这很重要。
啪!
“铳与炮!”
陈沐拍手,斩钉截铁,“在长城外择地利之处,修炮台、设兵营、挖战壕,保护我们的商路与土地,毕竟塞外有太多马匪了。”
说着陈沐自己都笑了,恐怕将来他会成为塞外最大的马匪头子。
“那五六里地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不过倘若为准备后面的战事,倒是未雨绸缪。”
王崇古笼着胡须,倒没再说什么,他认为陈沐盯着那片土地不放肯定不是为了在塞外种地,虽说长城距板升有二三十里地路程,但长城是依山建的,没多少在平地上,沿途都是山地,真正能耕种的只有接近板升的五六里地。
陈沐听出王崇古的意思,在心里大笑,面上并不说话,他可不单单为打仗,他就是盯上了那块地,尽管那片土地对长城南北双方而言都只是一块战略缓冲地带,而非农业用地。
可是对陈沐来说,那就是农业用地,那是他治下军田,不要?开什么玩笑!
他的人正在海外找土豆呢,一旦找到土豆,这些军田就全部种上,反正那块地现在爹嫌娘弃,他就是在那种鸦片都没人管。
等到种成,就推广西南、甘肃,后边的事就不用他管了。
“朝廷在议此事,也不知是何结果,老夫看你递上另一奏疏,说是要在宣府建讲武堂,那是何物?”王崇古不再在十一条的事上多说,转而提起陈沐的奏疏,问道:“像国子监一样?”
“不是不是,哪儿能和国子监一样。”陈沐倒想当国子监校长呢,他对王崇古答道:“晚辈认为一支能打仗的军队,要有步炮车骑工五兵,主帅的才能可遇不可求,胜败的因素,取决于人们眼睛看到的将帅,但一支军队的强弱,决定在前面五兵的技艺与被忽视的下级将官。”
王崇古轻轻点头,归结根本陈沐说的还是将领能力,无非是高级将领与低级将领分开罢了,他示意陈沐继续说下去,同时让陈沐府上亲兵添茶倒水。
“现在万全都司,五兵科正应五部千户所,所需军械在军器局落成后一年内都能陆续到位,将帅的才能姑且不说,所欠缺的就是下级将官的才能与操守。”
“下级将官大多从旗军升上来,武艺不成问题,但有些是世袭千户百户有家底学习韬略、有些则没有,单靠人手一本手册读下去,未必能有多大作用,尤其在小旗成为总旗、总旗成为百户甚至千户时,才能尤其欠缺。”
这是陈沐的亲身体会,他在香山时,诸多亲信还游刃有余,但当他们成立南洋卫,想要提拔千户时,像付元等人的才能就显得不足,难以担当千户之重任。
虽然勉强也能去做,但他们是亲身经历陈沐如何整顿卫所的,即便如此还多有困难,那旁人呢?
“所以需要有一个地方,在职强帅编撰书籍、赋闲老将担当教习,挑选在职下级将官进学,待他们学成回归本部,统帅兵马,继续向其部下传授才能,只要这些人能活下来,大明的将星将源源不断!”
王崇古缓缓颔首,将帅天分有限,未必能学成,但若是下级将官,却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达成的,如果陈沐所提议的讲武堂是有意义的。
“不知镇朔将军对编撰书籍的强帅、担当教习的老将,可有思虑呀?”
王崇古脸上带着笑意,眼前这个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他所说的在职强帅、赋闲老将又是编书又是教习的,对天下武将而言意味着什么。
假设讲武堂真的通过内阁先以宣府施行,那就意味着将来只要没问题,就要推行全国。而这件事又没有任何人比陈沐还明白应该怎么办,他将会成为今后武将的祖师爷。
同行并列的,就是这些编撰兵书的强帅与担当教习的老将!
陈沐顿了顿,抬手侃侃而谈道:“步兵首推蓟镇戚帅、陈某也略有心得,可与戚帅相互印证;车营还是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