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帝培养手册-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金珏不是太在意地点了点头,回答道:“这不算什么,既然要跟着小子在这个乱世当中讨生活,那就得听我的。不然的话,要么趁早滚蛋,要么就老老实实地听我的话,不然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此次率兵进入益州,尤其是广汉郡和蜀郡,小子派出去的军队虽然的确是已经杀了不少益州当地的士族,但是,小子从来就不是一个嗜杀之人,也不会像曹操那样,为了一己之私,动辄屠城。

    小子可以,也只能向您保证一件事,在这个告示散发出去之后,益州士人当中,识时务的,小子不会一点难为他们,除了耕地之外,他们家中的其他财产属于私人财产,小子不会从其手中取一分一毫,但是,若是有人敢于反抗的,那就不要责怪小子心狠手辣了,屠家灭族之祸就近在眼前了。”

    “好!老夫愿意在底下附上老夫的名字,不过,有一点老夫要说清楚,若是让老夫知道你手底下人犯了事,而你又不处置,可不要怪老夫坏你的名声。”秦宓听了金珏的承诺,无数想法在脑子里转了又转,最后,这才色厉内荏地威胁道。

    事实上,秦宓的这种威胁,对于金珏和曹操这种人,可以说是一点威力的没有,他们真得在意自己的名声吗?

    起码,金珏比曹操的脸皮要更厚一些。


………………………………

第335 新榜单计划

    事实上,金珏心里很明白,秦宓此来,并不是那么简单,他绝对不是为了什么狗屁大义而来的。

    必然是益州当地一些势力较弱的世家到秦宓隐居之地,劝他老人家出身,想要以大义来约束金珏的那些手下如今在广汉郡和蜀郡之内的行为。

    在他们这些人,也包括秦宓的认知中,金珏毕竟是金日磾之后,京兆金家就算是在东汉建立之初已经完全没落了,但是,世家毕竟世家,没有了政治上的地位,起码,在财富上比那些普通百姓要好上很多倍。更何况,京兆金家还有祖传的养马技术。

    这东西,在古代任何地方都能够为家族获取足够维持整个家族的财富。

    很可惜,这些益州士族并不知道,金珏的身体虽然是京兆金家的,但是,他的灵魂和思想却已经被穿越者所占据了。

    金珏虽然在后世完全没有任何从政的经历,但是,他深知一点,只有把土地全都平均地分配到百姓手中,一个国家,一个势力,甚至只是一个小县的军阀,才能够尽快发展起来。

    不论是从人口的增长率,还是从粮食储备,这都是金珏必须据理力争的。

    汉光武帝刘秀的确是没有像他的祖先汉高祖刘邦那样,大肆屠戮开国功臣,可是,他大肆封赏功臣的举措,却又造就了东汉,尤其是东汉中后期,地方世家势力逐步增强的局面。

    在华县数千年的历史上,世家势力最强的,只有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当中。

    像金珏这种没落家族的子弟,根本无法吸引到大汉境内那些强力世家的支持,金珏想要破局,就得打破陈规,自己创造出一些新的世家。

    秦宓一把从鲍出的手中夺过毛笔,拿过一张大白纸,照着金珏的原话又润色了一番。

    金珏说话都是大白话,若是这么传播出去,只会让益州的士人们笑话,何况,最后,还要附上秦宓的名字。故此,他不但把金珏的话改编成了文言文,还在开头主动替金珏加了一些内容。

    比如说,金珏此次出兵,是奉了天子的诏命讨伐刘璋的。

    毕竟,刘璋接替其父,继任益州刺史,名不正言不顺,而刘焉所谓的汉室宗亲也只是后世的演义上说说而已。刘焉只是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既然不是东汉诸王之后,这汉室宗亲就要大打折扣了。

    相反,金珏身上的头衔——诸如武都太守、安南将军,护氐校尉,不管是不是吕布从汉献帝那里强逼着赐给金珏的,这些头衔都是得到了大汉天子的认可的。

    秦宓刚把这番话加上去,就说明,他已经把宝压在了金珏的身上。

    人老成精,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

    在益州很多地方世家豪绅或是茫然,或是同仇敌忾,准备合力联合刘璋将金珏军彻底消灭的时候,秦宓这老头却已经看出,起码,在益州,金珏军已经开始变得势不可挡了。

    刘璋接任益州刺史的这些年,除了巴郡因为张鲁经常会出兵侵扰之外,广汉郡和蜀郡这两个益州的精华郡可谓是风调雨顺。

    可惜,这都是表面上的繁华而已。

    东州兵骄纵跋扈,在益州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再加上赵韪暗中联络和有些挑拨的情况下,这两郡的原居民都深恨东州兵,进而非常厌恶刘璋这个无能的刺史。

    刘焉到任益州之后,虽然也诛杀了不少当地的世家,但是,那只是少数,很快就会有新的拥护刘焉的世家站出来取代原先的那些世家,并把被杀的那些世家家中的利益据为己有。

    这其中,郪县王家和成都张家就是其中的典范。

    现任蜀郡太守王商就是郪县人,其子就是新任的益州簿曹从事王累。而蜀郡成都张家,及时张肃、张松和张裕所在的家族。

    这些人在面对金珏威胁的时候,自然会非常抗拒。

    很快,秦宓亲自为金珏润色好的檄文,比金珏从略阳县带来的工匠,利用雕版印刷术,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印刷出来了上千份,并迅速被金珏派人送到了前线各个官长那里去。

    由此,秦宓也终于知道,那三份震动了整个大汉朝的榜单,究竟是出于何人之手了?

    要知道,在这时空,有且只有金珏一方势力掌握了雕版印刷术。而那三份榜单之所以能够迅速传播到整个天下,除了榜单上的内容比较公允之外,就是其数量之庞大。

    其他任何势力,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呵呵呵!小子,你的下一份榜单,准备什么时候出呢?老夫还真得有点期待啊!”秦宓一边饶有兴趣地看着工匠们马不停蹄地将檄文复印并晾干,一边笑呵呵地询问道。

    “真没有想到,老人家你也有关注小子的作品啊!”金珏假装惊讶地问道,接着,他回答道:“等小子全取益州之后,除了会更新诸侯榜,还会再出两个榜单。事先就给您透漏一下,第一份是武将排行榜,第二份却是名士排行榜。

    不过,事先说明,小子派的这个名士排行榜,并不会把秦公您加入其中。毕竟,秦公您就算是再如何出名,也仅限于益州。小子心目中的名人,就应该像是郑玄、孔融、荀彧这样的。秦公,您不会生气吧?”

    说到最后,金珏试探问了一句。

    益州地处偏远,即便想秦宓这样的隐士,在东汉世人当中,名望也非常小。

    东汉末年公认的名士,一般都出自中原,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比如说荆州的庞德公。

    “哈哈哈!你小子刚才还敢说了解老夫,现在说这话,不觉得惭愧吗?若老夫真得是贪图虚名之辈,又怎会接连拒绝益州刺史和王商的征辟呢?老夫是真的不在意能否被你小子加入名士榜,只是担心,你小子能不能凑够人数。”

    “呵呵呵,秦老,您这话,就露怯了。谁告诉你,名士榜就一定要凑够十人呢?”


………………………………

第336 大汉名士榜

    “哦!哈哈哈!”秦宓闻言,迅速醒悟过来,大笑着自嘲道:“倒是老夫着相了。”

    “不过,金二公子,你刚才的想法并不全对。既然知道了是你制作的榜单,老夫就给你提一个醒,榜单要时时更新,若是中间间隔的时间长了,中原的士人们就会淡忘此事。若是碰到有心人,他们也会效仿你这种做法,为他们自己的制作榜单。

    你不要以为你自己掌握这种先进的……印刷方法,就能够比其他势力更具有优势。你创造的这种榜单,最大的特点就是字数少,包含的内容却极为丰富。故此,一旦有心人想仿制,完全可以利用人力来弥补他们在技术上的差距。

    老夫知道,许氏兄弟只是徒具虚名而已。之前,许子将就曾仿制过类似的榜单,可是,因为他私心过重,制作出来的榜单就成了大笑话。可是,老夫问你,若是荀文若亲自出手制作这个榜单呢?”让金珏没有想到的是,秦宓居然对他说出了这么一番如此超前的话。

    “多谢秦公,小子受教了。”金珏听完,心中大震,他明白秦宓这番劝告,并没有说错,而且,他还有一件事没有对他明言,那就是,荀彧现在说处的位置要比他更加具备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曹操控制的区域地处中原,而许县的地理位置更具优势。

    其次,汉献帝如今就在许县。

    有天子的地方,向来都是大汉朝的中心,重心,用天下景从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最后,人力优势,尤其是士人数量的优势。

    曹操原本就比天下其他诸侯更加能够吸引士人投奔于他,而在有了汉献帝这个傀儡之后,这方面的优势就更强了。

    之前由于金珏散布的流言,使得江淮地区的士人投奔曹操的脚步减缓了很多,可是,自从汉献帝迁居到许县之后,势头又变得强劲起来。

    更何况,在东汉末年,两大士人聚集地之一的颍川就在曹操的控制之内,而另外一个聚集地的诸侯荆州刘表为人多疑、不得士人之心。很多原本投奔到荆州避祸的士人,都非常不看好刘表。

    故此,秦宓提得的时间就非常重要了。

    至于榜单的内容,金珏非常有自信,就算是荀彧亲自出手,他也一定会比曹操集合全部手下制作出来的榜单更加具备公信力。

    原因其实很简单,荀彧的人鉴能力就算是再如何强大,他始终只是一个地方豪族,没有能力统管整个大汉朝各州人才的能力。他所制作出来的榜单,在保持一定公信力的同时,最终还是要为曹操这一方势力而效力的,不然的话,曹操吃饱了撑的出钱出人让荀彧借助他制作的榜单扬名。

    而金珏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一方面,他现在自己就是一方诸侯了,除了大汉天子之外,金珏敢喷天下任何人。

    另外一方面,金珏在穿越前就是一个喜欢三国,熟读三国志的人,比荀彧更知道天下英豪的情况。

    “好,小子现在就写!”金珏说完,拿过桌上的毛笔,在书桌上展开一张白纸,书写了起来。

    大汉名士榜:

    一、郑玄,蔡邕、卢植过世后,仅存于世的硕儒;

    袁绍袁谭父子为了替自己扬名,必然会派人胁迫郑公为其座上客。

    二、管宁,避乱辽东的隐士,矢志忠于大汉。

    被时人称为青州三龙之龙尾,但愚以为,管公乃当世隐士之真龙,其余二人不过狗尾续貂而已。

    三、王烈,避乱辽东之隐士,矢志忠于大汉。

    四、孔融,固然志大才疏,但其对大汉的忠心矢志不渝。

    若是孔公接受朝廷的任命,到许县述职,必然会遭遇到边让之祸,最终会被曹操所杀。

    五,荀彧,颍川新八龙之一,人鉴能力天下第一。

    可惜,为人聪明,却看不清其所忠之人的野心,不知道自己究竟忠于何人。

    六、荀攸,颍川新八龙之一,有陈平之谋。

    比其叔荀彧要聪慧,明白其所忠之人为谁。

    七、毛玠,清白之士。

    之后,必被曹操所厌弃。

    八、崔琰,清白之士。

    益州第一廉洁之士,若投曹操,必为其所杀。

    九、苏则,大汉忠心耿耿之臣,当世的比干,自称。

    附:青州三龙之一的邴原,清白之士,却非大汉忠臣,故不得列入榜中。

    青州三龙之一的华歆,欺世盗名之辈,连龙粪都不如,如何能够当得龙首,可见,当世评论此三人品性之人是瞎的。

    金珏在书写的过程中,秦宓先是啧了啧舌,他没有想到,这个破落世家子写的这手字差到了这种程度,就算是益州随便一个士人家里面的五岁孩童都比他写的好要好看的多。

    当他看到金珏见苏则的名字写出来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笑骂了一句,道:“真是一个眦睚必报、又促狭的小子。”

    这个时候,就连秦宓都听闻过,金珏和苏则之间的过节。苏则因为不肯投靠金珏,便被他派人送除了虎牢关,苏则还被列入了之前的忠臣榜。

    很多聪明人都能够看出这无疑是金珏的一条毒计,若是苏则真得忠于汉室,忠于汉献帝的话,将来,他必然会成为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若是曹操想要篡位的话,首先要杀的就是苏则这种人。

    相反,若是苏则对于曹操篡位一事选择苟且退让的话,他将来的遭遇将会比死还要痛苦。其他人投靠曹操,那叫识时务为俊杰,可苏则如果也选择投靠曹操,那就叫做自己打自己的脸。

    这样沽名钓誉之辈,就算是编纂史书的人,也不敢将他抹白。

    等到看完,秦宓忍不住问道:“小子,邴原和华歆是不是哪里惹到了你,你怎么会如此评论他们的呢?”

    青州三龙的大名,秦宓虽然远在益州,但也听说过三人的大名。

    “秦公,你可知道,孙坚的长子孙策已经快要一通整个江东了,名士王朗早就已经败于他之手。就剩下华歆一个人守着豫章郡。”


………………………………

第337 绝命一句

    “呵呵呵!”金珏冷笑了三声,问道:“您猜,若是孙策这个时候举兵进攻豫章郡的话,华歆这个被人称为龙首的名士会怎么做?”

    “这……”金珏的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是有些刁钻。

    这个时候,孙策平定除了豫章之外的江东数郡的消息已经传到了益州,尤其是会稽郡太守王朗战败的消息。秦宓仔细思量,设身处地地为华歆想了想,最后很无奈地摇头回答道:“唉!老夫不能擅自揣度华歆的想法,反正老夫也没有做官的打算。”

    “呵呵呵!”听到秦宓近乎无赖地回答,金珏冷笑了三声,说出了他早就知道的答案,道:“无他,华歆一定会不战而举全郡向孙策投降的。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说出最后一句话,金珏又来了灵感,在榜单的末尾又添了一句话。

    比干,不识时务,故而死;华歆,识时务者为俊杰,故而生。

    秦宓和鲍出看到金珏最后填上去的这句话,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两句话,把两个人的名声,甚至是命运都限定了。

    若是这个榜单传将出去的话,华歆如果真得如金珏所预料的那样,向孙策不战而降的话,名声扫地是必然的。要知道,华歆的豫章太守可是汉献帝亲自册封的,而孙策却根本就没有得到朝廷的诏命。

    当然,这只是金珏目前知道的情况罢了。

    袁术称帝,而孙策又已经近乎吞并了整个江东,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汉献帝,还是曹操,必然会主动承认孙策的地位。

    写完之后,金珏便收了笔,吩咐道:“鲍大哥,你将这份榜单誊写一遍,便立即交与工匠们,让他们尽快印刷出一千人。”

    “诺!”鲍出答应了一声,也不多话,拿起毛笔认认真真地照着金珏所写的原稿誊写了起来。

    ……

    再说三巴。

    如今的三巴,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各方势力在三郡中很多重要的节点大打出手。

    一得知自己派出的使者被杀,朴胡和杜霍两位首领怒不可遏,居然不顾其他首领的劝阻,立即出兵,进攻江州城。

    整个永宁郡最重要的城池正是江州,而这里,大部分地区正是归属于后世的双庆市。

    即便赵韪提前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双方甫一交战,单兵素质极强的板楯蛮人在攻城战中表现得勇不可当,第一波进攻就攻上了城墙,若不是赵韪亲自率领亲军上城头督战的话,江州还真有可能被板楯蛮人一波流攻破。

    蜀兵之脆弱可见一般。

    幸好,赵韪在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伤亡之后,成功抵御住了板楯蛮人的进攻。

    接下来的战事,对赵韪来说,反而简单多了。

    无非就是再次从城中抽点青壮协助守军守城。这个时候,就呈现出了汉兵和蛮兵最大的不同,双方士兵数量级数相差的实在是太多了。

    何况,赵韪一番又是守城战,在连续进攻两日无果之后,朴胡和杜霍无奈之下,让手下士兵将江州附近大掠了一发,这才返回了安汉县。

    若是朴胡和杜霍把第一战的目标不放在城池坚固、守军众多的江州县县城,而是永宁郡其他属县县城的话,必然能够扩大战果。很可惜,他们错失了这个时机,选错了进攻目标。

    这个时候,永宁郡其他各县已经得到了郡治江州县被围攻的消息,便立即选择坚守各自的城池。居然谁也不敢派出援军救援江州。

    其实,朴胡和杜霍在第一次偷袭未能成功后,便应该停止强攻的,可是,这二人被赵韪斩杀使者的事情,气昏了头,使得部族中不少勇士的性命被白白消耗在这种无谓的攻城战中。

    同时,张任和杨任也在垫江县城下和城上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

    张任率兵准备拿下垫江县,在这里当初可能由此进入蜀郡的金珏军和赵韪。没想到,金珏军果然如同黄权所预料的那样,提前一步,占据了这里。

    为此,张任也是豁出了性命,他命令手下将士摆开阵势之后,亲自率领亲兵在城下压阵。企图利用自己手中兵力较多的优势,以及地方在城中立足未稳的机会,一举将垫江县拿下来。

    张任是益州蜀郡人,他比任何人都深知垫江县的重要性,若是将这里的丢了的话,敌人便可以从这里借助船舶,顺着河流直扑成都。

    很可惜,这一战中,张任遇到的是杨任,杨任所率领的一万名汉中军虽然不是他的亲自训练出来的,但是,军中中低级将领却都是他的老部下,这是金珏专门允准的。

    在汉中郡投降金珏的将领当中,还有一个杨昂也能够享受到了这个待遇。这是金珏奖赏给头两个投降于自己的将军的奖励。

    蜀兵善守,善用弓弩,汉中郡的军队也拥有相同的特质,原本,汉中郡的军队也只是需要防守好要隘就行了。而杨任是汉中郡善于防守将领中的佼佼者。

    就这样,张任硬逼着手下的士兵强攻了垫江县,整整三天时间,结果,依然没有能够从杨任手中夺下任何一面城墙。

    就在此时,黄权突然带着败兵来到了垫江城下。

    张任一看到黄权的样子,吓了一大跳,只见黄权从头到脚,全身上下的衣服和脸上都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他的脸上和衣服上面全都被黄色的尘土和已经凝结成暗红色的血液所覆盖。就算张任再怎么仔细看,都看不出来,黄权这个时候究竟有没有受伤。

    黄权没有管自己的情况,他迅速了解到情况之后,便立即向张任请求道:“张从事,大事去矣!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解释了,你我如今再在三巴呆不下去了啦!请您听属下一声劝,立即领军和我一起牛鞞县吧!若是你我守住了那里,便可以为刺史大人他减轻成都城方面的压力。”

    “好!本从事就听你的!”张任紧盯着黄权的双眼,看出了对方眼中流露出的惊慌之色,沉声回答道。

    (本章完)


………………………………

第338 黄权逃跑的原因1

    其实,即便黄权不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不立即劝说他退兵,张任自己也早就意识到了,此时此刻,他已经到了不得不放弃的地步了,在这么不计伤亡的强攻下去,他现在所掌握的这支军队,迟早会崩溃的。

    张任自己都没有想到,负责防守垫江县的金珏将领和他手下的士兵会如此的难缠。要知道,垫江县虽然重要,那也只是其地里位置上的优势,但是,垫江县县城其实既不高,也不坚固,张任在士兵数目众多、攻城器械较为完备的情况下,连对方的城墙都没有摸到。

    这对张任来说,可谓是奇耻大辱。

    不过,通过这次出蜀之战,张任已经见识到了金珏军的不凡之处。

    在两次攻城战和两次野战当中,张任几乎都打了打败仗,他的心态已经历练出来的。其实,打败仗也不是什么坏事,聪明而坚强的将军会从失败中汲取对方的经验,化为己用。

    很可惜,在东汉末年,到吴国灭亡这个历史时期当中,真正有这个耐心培养将领的人,只有曹操,而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将领的,却只有张颌一人而已。

    有人会提到吕蒙,他从一名小将,逐渐成长为东吴独当一面的大将,的确也是有一个历练的过程,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说得也正是吕蒙。

    可是,这句话,所指的只是吕蒙在文化方面的进步。他的军事才华之所以较晚才展现出来,只是因为他的身份问题,而不是他的能力问题。若是孙权真得有慧眼的话,早就应该单独让吕蒙帅一部人马参与到历次战争中。

    而蜀汉的赵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