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帝培养手册-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而已。”说道这里,李明总算是才把他记得当初金珏与秦宓之间的这段关于对待地方世家的态度的争论,大致地向刘备和鲁肃陈述了一遍。
听到这里,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刘备和鲁肃此时的心情了,此时此刻,他们心中居然非常荒谬地对金珏产生了一种敬畏感。
金珏的这种理论,这个时代,从没有任何人从这个方面谈及过东汉朝廷会如此的没落。
后人总结,先汉亲贤臣,远小人,所以兴盛,后汉亲小人,而远贤臣,所以,皇帝才会屡屡陷于权臣之手。
实际上,全都是废话,西汉的皇帝既然那么好,为什么还是会被王莽篡权,给灭了呢?
真正的根子,还是在光武帝刘秀为了显示自己与汉高祖刘邦不同,不大肆屠杀功臣,对开国功臣大肆封赏,之后,东汉王朝朝廷的血肉便逐渐被地方世家所蚕食,党锢之乱其实就是皇帝与地方世家之间的争斗。
真正在党锢之乱中被朝廷处死的士人,除了窦武和李膺之外,其他几乎全都是出身寒门的士人,而桓灵二帝担心激怒了世家,这些人起兵造反,故此,这两个所谓的昏君也只敢将那些世家子弟禁锢终身而已。
“啪啪啪!”李明的话音落下,刘备和鲁肃还在震惊的时候,在他们身后突然有人鼓起掌来,大声赞叹道:“果然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没想到,今日能够从一个年轻人的嘴里听到这番振聋发聩的言论,余这才知道,天下人还是小看了金尚公的这个次子了!”
三人循声望去,是三个人,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和两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方才赞叹金珏的人正是为首的那个中年人,三人俱都穿着时下儒生们所穿的常服。
不过,刘备和鲁肃看了半天,居然都不认识。
刘备有心迎上去结交,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说话,中年人右手边那个穿着有些随意的年轻人,抢先向李明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刘备而言,非常尖锐,道:“李县尉,这次徐州之战中,下邳陈氏一族奉了朝廷的命令,接替刘使君,担任徐州刺史。你认为,你家公子若是在这里,又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呢?”
老实说,这个年轻人问得问题,不仅尖锐,而且,远远超出了李明的理解能力,他哪里能够代替金珏呢?就算是跟金珏关系最后的谋士——傅干在这里,他也不敢说,完全能够想得透金珏的心思。
“几位,到了历阳县,在没有与刘公交接之前,你们都是客人,就不必难为他一个小人物了。刘使君,鲁太守,刘兄,蒋贤弟、胡贤弟,你们请随我来吧!”就在此时,有人从看热闹的人群中主动站出来,替李明解围道。
为首的那个中年人就是刘馥,而两个年轻人却是与朱然齐名的著名江淮士子蒋济和胡质,方才问李明那个尖锐问题的人就是蒋济。
三人和刘晔都是江淮人,刘晔与刘馥见过几面,却与蒋济和胡质素未谋面,不过,他看两人的气度,听蒋济的言谈,就猜出了两人的身份。
不过,刘晔有些想不明白,金珏让魏延找了两个人怎么会同时出现在历阳城里了呢?
“拜见刘军师,您怎么亲自来了?”李明循声一看,赫然是刘晔,急忙上前躬身行礼道。
这个时候,李明依然还没有意识到,他负责接待的人,并不是刘备派来与魏延交接历阳县的县令,而是刘备本人。
“拜见刘使君!鲁太守,刘军师!”刘馥和两个年轻人听了刘晔的话,急忙上前向给三人躬身行礼道。
九江郡和沛国南部,如今都被刘备所控制,故此,刘馥,蒋济和胡质都算是他的治下之民,不见面也没有什么,可既然双方见了面,自然要给足刘备面子。
“几位贤才安好!”刘备安耐住心中的喜悦,给三个人还了礼,接着,让众人都没想到的是,在见了刘晔之后,刘备依然问出了这么一番话来,道:“刘军师,不急不急,其实,孤也十分好奇,想亲耳听一听这位小县尉会如何回答方才这位蒋公子的问题。”
刘晔闻言,看了鲁肃一眼,意思是想让对方劝一劝刘备,可鲁肃却也同样含笑摇了摇头,显然,他同刘备的想法是一样的。
“啊!您就是刘使君啊,小子眼拙,居然没有能够第一时间认出您来,还请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责怪小子。小子还是实在是太笨了,出益州之前,公子可是明明给我们描述过刘使君您长相的。”李明一听,吓得急忙上前给刘备一躬到地,致歉道,他一边道歉,还一边懊悔的直拍自己的脑袋。
“小县尉,这礼也见了。你应该赶紧回答我的问题了吧!”蒋济有些不耐烦地催促道。
“这位公子,您这话问得本身就非常有问题,公子怎么想,傅军师和法军师都亲口说过,他们都猜不透,小子这么笨,如何能够知道公子的心思呢?”李明闻言又看了一眼蒋济,没好气地回答道,不过,他紧接着又说道:“不过,公子曾经和秦宓老先生评点过这个下邳国的陈家。
公子说,当初,若不是他及时劝阻温侯放弃趁机夺取徐州的想法,刘使君必然会丢失徐州,可是,陈家父子却是能够很好的在徐州生存下去,左右逢源。”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
第561 淮南群英齐聚历阳2
第561
“陈家的如此作为,虽然未必是陈登个人的想法,可是,陈珪是他亲爹,陈登自己怎么想,并不重要,难道陈珪让陈登投向曹操,陈登敢不答应吗?若是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必然是曹贼、刘使君和温侯三方势力相互纠缠,最终,曹操会趁着袁绍还未剿灭公孙瓒之前,在陈氏父子的暗中协助下,灭了温侯,拿下徐州。
到时候,刘使君您恐怕又要颠沛流离了。反观陈氏父子,无论是在刘使君您、温侯或者曹贼麾下,都能够在徐州这个纷乱之地活得非常好。因此,若是让公子遇到这样的家族,他可不管陈登如何,定然让这种不忠于自己的家族,彻底诛除。
但是,刘使君与陈登相交深厚,必然是下不了这个手。所以,公子说了,陈家真得哪一天背叛了刘使君的话,使君你也不必为此困扰,您只需要将整个陈家全都礼送出境就是了。陈氏一族中,唯一可观的人才,也就是陈登一人而已。
而陈登此人善于政务,善于守城,却不善于军旅,他这样的人才在曹操麾下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陈登再强,他能够强的过荀彧郭嘉吗,别说这两位,论能力程昱和贾逵就要比他强,何况,这两人对曹贼非常忠心,这是陈登,以及整个陈家拍马都赶不上的。
整个陈氏一族真得离开了徐州,就成了无根之萍,再加上,陈家人反复无常的态度,以曹贼多疑的性格,必然不会重用他们,陈登在曹贼那里,顶多也就是一方郡守的材料而已。嗯,公子提到陈家的话,就是这么多了。”说到最后,李明想了想,总结道。
李明刚说完,另外一个年轻人胡质吃惊地问道:“不会吧,你家公子连陈家反叛的事情,都提前预料到了。”
“呵呵呵,这位胡公子,严格来说,陈家此次并没有背叛任何人。陈珪可是拿着当今天子的圣旨行事,刘使君如今反倒成了反贼了。我家公子当初只是说,曹贼也许会用这样的条件利诱陈家人,他认为陈禹和陈瑜也许会上钩,可陈珪父子并不一定会如此。”李明闻言,笑着回答道。
“刘使君,您现在满意了吧!现在可以跟我走了吧!”刘晔见状,急忙说道。
“呵呵呵!”刘备那边满意了,可鲁肃却不满意了,他上前一步伸出右手拦住刘备,冷笑着看着刘晔,沉声质问道:“不急不急,刘军师,你能够给我解释一下,为何这历阳县城内,人流如此稀少,而这段时间,我发现,居然有不少城中的百姓携家带口,带着不少行礼向城北而去呢?”
“这……”刘晔闻言,心里有愧,对于鲁肃提到的问题,就连一向巧舌如簧的他一时之间都找不到辩驳之辞。
“刘使君,鲁太守提到的问题,不关刘军师的事,是本将下得命令,就由本将来回答吧!”这个时候,魏延来了,他大声说道。
众人循声望去,全都在心中赞叹,好一员大将。
年轻,站在众人的面前,毫不怯场,笔直的身形,他身上却又一股年轻将领身上很少见到的沉稳,这是刘备第一次看到魏延,心中所产生的观感。
魏延在三国武将中,可以说是一个异类,他既有武勇,又有智慧,同时,自身非常倨傲,待手下士兵却非常好。因为他出道比较晚,参与大战不多,和遇到的对手也不是太强,故此,蜀汉狭小的疆域并未能够完全施展出他一身的本事。
“刘使君,这不,本将即将率众离开历阳县,城中的一些百姓,要么仰慕公子辖下的种种惠民政策,要么怕九江郡的世家会在我走后,找他们的麻烦,故此,这才提出,想要举家投奔于我。老实说,本将在贵地不仅灭了张家,破城那天其实也杀了不少在城中趁火打劫的世家派出来的手下。
因此,本将这才答应了这些百姓的要求,这不,这小子的便宜岳父柳虎,这一次因为张家的缘故,算是彻底得罪了整个九江郡的世家,因此,柳家也准备跟着离开。还请刘使君能够体谅百姓们的苦衷!”魏延毫不客气地回答道。
好家伙,魏延这小子见到刘备后,一下子就拿百姓的心意这顶大帽子,将他明着转移整个历阳县的百姓这件事一笔带过。
自从进入南阳郡、汝南郡和江北两郡之后,魏延终于明白公子临走之前对他说的一句话,地盘打得再大,若是治下没有了百姓,名声再大又如何,这样的根本无法在这个乱世中长久的存在下去。
袁术无疑就是最好的例证。
天下最大的两个郡——南阳郡和汝南郡,全都是在袁术这个大败家子手中破落到如今的地步,尤其是南阳郡,鼎盛时期,南阳郡也有数十万户百姓,经历了黄巾之乱和袁术统治,南阳郡如今已经变得非常残破了。
因此,在交接历阳县防务之前,魏延就安排手下,将整个历阳县,甚至是周边各县,愿意跟他一起前往汝南郡的百姓转移走,丝毫没有顾忌刘备。
当然,魏延不会空口白牙,指望着自己刚刚在江淮地区积攒下来的威望,就能够诱骗多少百姓跟着他一起离开,他还是像金珏在益州做得那样,向前来应募的百姓,许下每个壮丁在汝南郡分一顷地的承诺,这才在数日内,征募到了数万周边的青壮,将这些壮丁极其家人一拨一拨利用从孙策军缴获来的战船先行运到了无为寨。
等魏延回军的时候,在将这些人一起先安置到汝南郡现在被刘晔军控制的安县。
刘备闻言,冲着鲁肃摇了摇头,说道:“算了,子敬,人各有志,不得强求,何况,我们徐州目前缺粮是事实,魏将军主动迁移走一些百姓,其实也是为我们缓解了一部分粮食短缺的问题。”
刘备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从短期来看,魏延这么做的确是帮了刘备军的忙。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
第562 淮南群英齐聚历阳3
刘备明白这个道理,而作为九江郡太守的鲁肃自然比刘备更能够理解历阳城内一些百姓离开的原因,他们的确是怕遭到世家的报复。
魏延一旦离开,不管刘备或者鲁肃指派谁来担任历阳县的县令,都不可能做到像金珏军那样,与当地的世家几乎完全敌对。除非,刘备愿意把王修这样的官员放在历阳县。但是,以王修如今在刘备军中的地位而言,这种可能性近乎于零。
魏延忙着迁移百姓,他自然很忙,但是,当他听说刘备派来的交接历阳县的人,久久没有进入县衙,却拉着李明那小子在城里面转悠,便觉得事情有异,亲自过来看一看。他一眼就认出了金珏曾经给他们描述过的刘备,这才出面,替刘晔解了围。
话说到这里,众人便都暂时停止了话题,跟着刘晔和魏延一起走进了历阳县县衙。
走向议事厅的过程中,刘备和鲁肃都发现,这个时候,历阳县上上下下,小到了一个县衙里的每一个衙役,都显得格外的忙碌。鲁肃一问,魏延说出了原因,就是忙着办理移民的问题,同时,魏延还拍衙役向那些在破城之日,有派人到城内趁火打劫的世家家中,进行巧诈勒索。
敲诈勒索,这四个字,魏延是亲口对众人说出来的,他也丝毫没有任何掩饰或者解释的意思。
因为历阳县不是孙策军重要的粮食囤积之地,再加上李术手里面的士兵原本就不多,故此,县仓库里的存粮并不多。
有鉴于此,魏延并未搜刮县库里的存粮和其他财务。
事实上,单单只是一个张家,从其家中抄家所得的财产和粮食,就已经让魏延吃得很饱了。他之所以有胆气从历阳县及其周边地区,一下子征募到数万青壮和他们的家属一起移居到汝南郡,靠的就是整个张家的存粮。
在东汉末年这个时代,除非遇到向兴平元年那样的大旱加上特大蝗灾,其实,地方上是有足够的粮食用来救济灾民的,只是可惜,地方上的土地大多已经落入到了世家手里,地方官府能够收上来的赋税变得越来越少。即便以曹操的好杀,他也不敢动手下那些世家子弟,尤其像是颍川士子家中的财产以资助军资。
魏延却可以不管这些,他吃了张家,依然觉得不满足,因此,这才派人到历阳城中的在破城之日犯事的各个世家当中勒索一笔财物。
说到了最后,魏延的一句话,终于让鲁肃的神情缓和了下来,道:“刘使君,鲁太守,本将也知道这么做,有些逾越,不过,本将从城中抄家、勒索或者百姓们迁居遗留下来的土地,刘军师这段时间就在忙着这件事,他已经将全部土地造册,与刘使君您派来的县令交接的时候,会一并交给他的。”
土地是魏延唯一从历阳县拿不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财物,只要有田册在手,接下来,担任历阳县的县令就可以尽快恢复县里的经济了。至于被魏延迁移走的百姓,反倒对于鲁肃来说不是问题。
魏延的这种举动给鲁肃不但提了一个醒,同时也提供给他了一个思路。
不管是刘备或者鲁肃,都无法向金珏或者魏延这样,出重手耍手段威逼地方的世家向他们进献自己的家财,但是,刘备或者鲁肃却可以向魏延这样,将九江郡、庐江郡,或者徐州其他各郡各县中的百姓,迁居到一些世家影响力并不严重的县。
将百姓集中到这些县里,有官府给予这些无地的百姓土地,到时候,即便只收三十税一的田赋,百姓们也能为刘备贡献很多。若是再加上徐州各地的屯田,之后,刘备再也不必看徐州世家们的脸色行事了。
相比较而言,经过了袁术称帝之事后,淮南地区的世家几乎都受到了牵连,有些世家因为攀附袁术,甚至已经灭族。
众人步入议事厅,作为地主,且在场身份最高的人,刘备自然坐在主座上,右手边坐着的是魏延和刘晔,右手边坐着的是鲁肃,以及这几日听闻了刘晔审案后,闻讯齐聚在历阳县里的数位贤才,其中就有朱绩。
朱绩自然是奉了孙策命令,重返历阳城,一是查探消息,二是让他想办法探查清楚,这一次,金珏突然派出魏延帮助刘备的原因,当然,还有刘晔本人的态度,他是否已经确定投靠了金珏或者是刘备。
落座之后,魏延一点也不客气,直截了当地问道:“刘使君,本将听闻曹军已经基本上撤军了,您这个时候应该忙于徐州的政务,怎么有空亲自莅临小小的历阳县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光是魏延好奇,也许除了鲁肃知道他的心思之外,在场的其他人也都极为好奇。尤其是朱绩,这个时候,孙策正跟他的姑父朱治合兵围攻广陵城,即便陈家背叛了刘备,这个时候,刘备军也应该想办法现将孙策军驱赶出广陵郡才对,实在是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小县城之内。
“呵呵呵!方才那位小县尉的话,想必当时在场的人全都听到了。其中,关于当年孤、温侯、袁术还有徐州之事,他说得全都是事实,一点都没有夸张。若不是金公子出言劝阻温侯止息了夺取徐州的念头,现如今,孤和温侯也许正像金公子预料的那般,被曹贼和陈珪那老儿玩弄于鼓掌之中。
因此,孤听说故人派手下的大将不远千里赴援,你们说,孤能不来亲自见一见你们吗?可惜,孤听说,金公子的好友傅干傅军师也来了,现在却不在这里,想必他是替换刘军师你的位置,在替你管理汝南郡吧!”刘备笑了笑,开诚布公地回答道。
“正是如此,傅军师原本是想到合肥或者寿春亲自面见使君您和鲁太守的,可惜,汝南那里的情况并不能让我们有片刻的松懈,在下走了,就必须得留人。”刘晔替傅干解释道。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
第553 淮南群英齐聚历阳4
不知道是不是提前约好的,今日与会的人非常多,不仅仅刚刚来到历阳县的刘馥、蒋济和胡质的三人,还有很多江淮地区的俊才。
孙策手下的三将子,其他两人之所以没由来,一是吕先因为身体不好,二是因为朱恒个性的原因,他们全都都被孙策留在了军中。
此外,因为朝局动乱和战乱的缘故,一直在淮南地区隐居,不肯出仕任于何一方的河内名士张范,听闻历阳县的消息之后,也把他的弟弟张承,以及他的子侄张陵和张戬都派过来,看一看情况。
张范的老家河内郡,如今被可以说是天下各势力当中,官职最大、实力却是最弱的一个诸侯所占据,此人正是张扬,张扬因为援助汉献帝之功,被册封为大司马。
在东汉,大司马与大将军持平的。
还有淮南人仓慈,字学仁;
陈国人吴瓘;
沛郡人黄朗,字文达;
广陵东阳人陈矫,字季弼;
广陵海西人徐宣,字宝坚;
颍川许人陈纪,字元方,其子陈群,字长文,以及成群的好友——丹阳人戴乾。
这些人都是都是听闻了有关刘晔审案,以及魏延居然是金珏的部将这两个消息,抱着各自不同的心思,不约而同地都来到了历阳县,他们当中有很多已经来了好几天了。
他们并没有急着去拜见刘晔或者魏延,而是呆在城中,仔细观察魏延及其手下在历阳县内外所做的一切,由此,他们来判断金珏此人的施政情况。
在这个时空当中,因为曹操屡屡钝兵挫锐于徐州刘备、南阳张绣和并州吕布手中,以及在陈国事件中,他让人非常不齿的所做作为,在加上金珏弄得那些排行榜的影响,已经对天下的士人选择奉何人为自己的主公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人当中,除了陈矫和徐宣依然看好曹操之外,其他原本这个时候应该,或者以后都投向曹操的士人,都选择了继续呆在自己的家乡驻足观望。
尤其是后三个,因为金珏的缘故,他们三个全都是因为金珏,至今才没有投向任何一个势力。
大名鼎鼎的颍川陈氏一族中,陈群和他的父亲陈纪与其他许多颍川人不是在曹操麾下效力,就是在袁绍麾下效力不同,父子二人选择逃到了徐州,以躲避战乱。
之前,刘备刚接到陶谦的邀请,到徐州时,被陶谦向朝廷举荐为豫州刺史,屯住在小沛,因此,刘备曾征辟陈群担任他的別驾。
而陶谦死后,将徐州托付给刘备,刘备准备去接任的时候,陈群曾经就此事劝谏过他,当时的情况是,袁术实力尚强,而吕布在后面虎视眈眈,一个不好,刘备不但无法击败袁术,反而会被吕布从背后偷袭,结果,刘备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幸好,这个时候,有金珏这个穿越者突然站出来搅局,破坏了曹操的驱虎吞狼之计,使得刘备军转危为安,不但击破了袁术的大军,还稳固了自己在徐州的威势。
这件事,很多人并不了解整件事的详情,更想不到,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居然是一个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小孩子。故此,陈群认为自己的预测没有得到应验,羞愧之下,在和他的父亲一起逃到了徐州,也一直呆在由陈登担任郡守的广陵郡内。
毕竟,大家都姓陈,陈登本人又有能名,更何况,袁术自从被刘备和吕布联手击败后,便一蹶不振,他们父子呆在广陵郡还是比较安稳的。
不过,陈氏父子看出下邳陈家似乎与刘备的关系并不如外界猜测的那么好,所以,陈纪和陈群也没有留在广陵城,而是呆在了广陵郡境内淮河以北的平安县内隐居了起来。
相反,因为孙策一统了整个江东地区,陈矫和徐宣都不愿意为孙策效力,于是,他们二人都从江东逃回到家乡,陈登将他们征辟为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