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一国可比,何况贵众虽然善战,然陆军不过数千,海军不过数艘军舰,而八国之中,只得有一二国羞恼成怒,发倾国之兵再开战端,贵众又如何抵抗,纵然能够获胜,也必然元气大伤,其他各国或可趁虚而入,又如之奈何,因此莫不如对各国稍做退让,以避免再开战端,待得我大清局势稳定之后,朝廷必会思图变革,励精图治,以求富国强兵,而贵众亦大有可为,等到我大清的国力强盛,兵革精良以后,再图雪耻报仇,不知夏司令以为如何?”
夏博海笑了一笑,道:“中堂说的话也不无道理,我们也并不是打了几个胜仗,就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其实我们全部也不过只有六千多人,八国联军中的任何一国,其整体实力都在我们之上,如果真有一国以举国之力来攻,我们也确实难以抵抗。”
李鸿章听了,也不禁有些意外,原来以为夏博海还要跟自己诡辩一番,却没有想到夏博海十分坦诚的承认,自己的实力确实比不上八国联军中的任何一国,不过李鸿章也明白,夏博海这么说并不是对自己让步,而是肯定还有下文。
果然,夏博海接着又道:“不过在八国之中,与大清距离较近的只有日俄两国,其他六国均与中国有大洋相隔,距离超过万里,想要以举国之力来进攻中国,肯定是劳师远征,不仅耗费巨大,而且其中的变数太多,恐怕是未必能够成行,而八国联军也不是铁板一块,互相之间的矛盾很深,因此我们认为,现在的战争规模,己经是各国能够达到的极限,八国联军都难以再扩大战争的规模了。”
李鸿章沉呤不语,这时李经方道:“夏司令,你说八国联军互相矛盾极深,不知何以见得?”
夏博海笑道:“这个请秦政委来说明吧; 他对世界大势很有研究。”
秦铮道:“首先说英国,虽然英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强国,但现在英国正在非洲进行布尔战争,己投入兵力四十余万,耗资2万万英镑,但仍然战局胶作,胜负未定,因此英国在这个时候不可能再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而法、德两国在普法战争中结仇,在欧州互相牵制,现在德强法弱,法国当然也不敢在海外投入过多实力; 而德国远征军刚刚被我们击败,军队舰队都已全军覆没,而且又失去了青岛,在远东地区没有立足点,自然也无法再出动大军,美国在两年前刚刚击败西班牙,接收了西班牙在美洲、亚洲的殖民地,现在正在消化当中,而且美国并非以兵力而著称,当然不会轻易再投入兵力,至于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本来就是凑数的,英、法、德、美洠в卸鳎且簿桓仪峋偻虼伺访懒涫刀疾蛔阄恰!
听了秦铮的这一番说,李鸿章等人也颇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其实秦铮所说的这些事情,李鸿章等人在上海的各国的报纸上也都看到过一些,不过都是一些肢鳞片爪,看了也不得要领,而秦铮却将这些事情连串在一起,才让他们对目前的世界大势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按照秦铮的说法,至少英法德美奥意六国确定不大可能再向中国战场投入更多兵力了。
尽管李鸿章有心想反驳,但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李鸿章毕竟是这个时代最有世界认识的中国人,不会将秦铮的这一番话斥为胡说八道。不过李鸿章并不是俱备真正的世界意识,他对世界的认识,其实仅仅只是局限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一个局部地区,而对整个世界大势并没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毕竟这个时代中国并不是世界局势的中心,而李鸿章是如此,李经方、张佩纶、萨镇冰就更不用说了。
这时秦铮又道:“再说日俄两国,与英法德美奥意六国相比,这两个国家都离中国很近,俄国与中国有广泛的边境接壤,日本则是和中国隔海相望。不过俄国的国土幅原广阔,但其国的重心仍然是在欧洲部份,而不是远东地区,中间相隔着广大的西伯利亚,全是不毛之地,因此俄国要从欧州部份调兵到远东来,难度并不在英法德美奥意六国之下,这次俄国趁庚子之乱,出动十二万大军占领我国的东北地区,这己经是俄国在远东地区能够调动的极限兵力了。而且俄国进占我国的东北地区之后,兵锋己推到朝鲜半岛,这就严重的威胁到了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利益,而英国也不会坐视俄国在远东扩张,虽然现在英国的国力不足,但余威仍在,正好可以借日本之力,来遏制俄国扩张,前不久日俄两国在朝鲜半岛就差一点打了起来,一直到现在朝鲜半岛的危机也没有完全解除。因此日俄两国现在互相牵制,也不可能再向中国投入更多的兵力了。”
夏博海接着道:“所以我们只要在这次谈判中拉陇日本,表示可以与日本合力来对付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扩张,日本一定会在谈判中对我们作出一些让步,另外英国正要借日本之力遏制俄国,自然乐观其成,也不会在谈判中对我们过多为难,而法国与俄国结盟,共同对抗德国,自然不会希望俄国在亚洲投入过多力量,正好也可以为我们利用,不仅可以结好法国,也可以通过法国向俄国施压,迫使俄国接受我们的条件,甚致是退出东北地区,如此一来,整个八国联军就会彻底瓦解。”
听完了两人的讲说,李鸿章等人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由其是李鸿章一向主张以夷制夷,虽然也是小有成就,但从总体来看,并不算成功,吃的闷亏其实并不少,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清廷自身的实力有限,想玩这种拉一派打一派的游戏,自身也是需要足够的资本才行。而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李鸿章的见识有限,并不俱备真正的世界视野,尽管中国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但毕竟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一举一动对整个世界也会有举足重轻的影响,因此要玩合纵连横,以夷制夷,必须想将视野放在世界视野才行,否则是玩不转这个游戏的。
只是李鸿章虽然找不出反驳的理由,但对夏博海、秦铮的观点也并不是完全认同,总是觉得他们这样的玩法太有些冒险了,八国联军难道就是这么好糊弄的吗?现在的大清可是经不起拆腾了,因此李鸿章想了一想,才道:“两位刚才说的都有道理,只是世事难料,两位真的就敢断言,真得没有一个国家会拒绝贵众提出的和谈条件,增兵大清吗?”
夏博海笑道:“我们当然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或者会有一两个国家会不顾一切,不计后果的出兵进攻中国,不过真要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也会一定抗争到底,而且我也坚信,最后的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
李鸿章听了,也不禁苦笑了一声,道:“这又何必冒如此大险,何况战事凶险,而如今我大清己是生死存亡关头,实在不应该在节外生枝了。若是只赔偿一些银两,割让少许土地,以换得各国退兵罢战、二宫还京,社稷安定,然后以图后谋,也未偿不可啊,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小不忍则乱大谋啊。老夫可以向各位担保,决不会向各国赔偿太多白银,割让太多的土地,或者是只赔偿白银,不割让土地。”顿了一顿,李鸿章又道:“贵方不妨可以确定一个赔偿的数目,老夫一定可以谈到这个数目以内,如何?”
………………………………
第三三四章 李鸿章来访(十一)
夏博海正色道:“李中堂,我们并不是大言不渐,只会言战,也不是只会一味用道徳正义的大帽孑来压人,如果现在的局面真的是对中国不利,那么牺牲掉一些局部利益,来确保中国的整体利益,我们认为是完全应该的,而且也会全力的支持。但现在的局势,分明是对中国极为有利,只要我们在谈判当中,表现得强硬一些,是一定能够迫使各国接受我们提出的谈和条件,維护华夏民族的整体利益,根本就用不着割地、赔款。”
李鸿章听了,神色也有些尴尬,李经方赶忙打圆场道:“夏司令不要误会,这并非是中堂的主张,中堂也只是转达朝廷的意见,各位都知道,现在二宫西巡,京师陷落,皇太后和皇上也是回京心切,因此希望稍稍作出一些让步,能够让二宫能够早日返回京城。当然,朝廷也只是一个建议,并不是一定就要向各国做出让步。”
夏博海的脸色凝重,道:“朝廷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可以理解,但无论皇太后和皇上是怎样回京心切,也不能以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代价,我们这次从海外回归中华,是要維护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而不是只保护一家一姓的利益。大清虽然是由异族入主中华,但毕竟己经统治了中国250余年,我们可以把满族也视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但如果大清把中国当作一家一姓的私产,甚致不惜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来维护一家一姓的私人利益,我们是绝对不会答应,因此不赔款,不割地,是我们与各国谈判的第一原则,这是底线,绝对不能动摇。”
李鸿章等人听完了夏博海的这一番话以后,也都不禁脸色大变,由其是李鸿章,连脸色都白了,因为夏博海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完全可以用谋返、叛逆、大不敬一类的罪名,抄家灭门。但现在的清廷,几乎连自身都难保,更何况海外华人的实力,连八国联军都打不过,清廷根本没有力量能把他们怎么样,何况是现在清廷还有求于海外华人。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现在海外华人真的在中国裂土称王,清廷也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整个会议室里差不多冷场了五分多钟,李鸿章才免强一笑,道:“好吧,贵众的主张,老夫已经知晓了,不过此事滋事体大,老夫也不敢擅作主张,必需要请示朝廷,方才能够决定,因此还请贵众能够容缓一些时间。”
夏博海点了点头,李鸿章的这个要求并不过份,虽然他现在己经被清廷授以全权与各国议和,但并不是能够真正的当清廷的家,而且这个时代的通迅技术也比较发达,完全可以实现远距离互通信息,因此最终能够拍板决定的还是清廷。于是夏博海道:“可以,今天的会谈结束以后,请中堂立刻把我们的态度通报给大清朝廷,并且让朝廷早做决定,我们再谈。”
李鸿章也点了点头,道:“这样也好,老夫看今天的会谈就到这里吧,老夫会立刻将今天会谈的内容通告朝廷,只等朝廷回复,老夫会立刻通告贵方,再开会谈。”
夏博海一想,今天确实只能谈到这一步,就这样结束也好,反正自己的态度己经告诉给李鸿章,至于李鸿章怎样向清廷转达,那就是李鸿章的事情了,于是道:“好吧,我们马上安排车辆,送中堂回饭店去休息。”
李鸿章一行离开了行政大楼以后,夏博海道:“看来我们真的要做好武力收复北京的准备了。”
秦铮也点了点头,道:“嗯!我也是这样想的,没想到清廷还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啊,在这么有利的局面下,居然还想着向外国割地赔款,卖国求和。”
夏博海摇了摇头,道:“没办法,现在清廷仍然把这个国家看作是爱新觉罗家的私产,既然是私产,那就当然是想给谁就给谁,我们都太高估了清廷,或者说是高估了慈禧太后。”
王云鹏道:“我到是真有些不明白,现在的局势明明这么有利,为什么清廷或者是慈禧太后还不敢强硬,一定要外国割地赔款,卖国求和呢?这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
秦铮道:“帝王的心态是我们难以理解的,不过按我的分析,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就是跪得久了,站不起来,因为这几十年来,清廷对外的战斗几乎就没有赢过,因此对外国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心理,第二个就是尽管清廷现在依靠我们和外国进行谈判,但同样也应该是在防着我们,我们己经在战场上击败了八国联军,如果再由我们主导在谈判桌上再取得胜利,那么我们将是清廷开朝以来,最大的功劳,什么曾国藩、李鸿章跟本不可能和我们相比,而等八国联军撤军之后,我们就是清廷最大的危胁了,而且清廷还不得不重封我们,那么绝好是不要让我们来主导这次谈判,那怕是在谈判中吃一点亏也再所不惜,但也不能让我们再立这个功劳,第三个原因就是清廷是想早一点返回北京,最好是能够先于我们进驻北京,因为北京是清廷的都城,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谁先进驻北京,谁就能在未来的博奕中抢占先手。因此清廷才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尽快和各国议和成功,好尽早回到北京。”
王云鹏道:“但由我们主导谈判,清廷怎么会和各国谈成割地赔款,卖国求和呢?”
秦铮摇了摇头,道:“这有什么不可能,湥⑼耆梢栽谡獯翁概兄腥乒颐牵苯雍透鞴锍筛畹嘏饪睿艄蠛偷男樘踉迹诒砻妫故怯晌颐浅雒婧透鞴刑概校虼巳绻麥'廷和各国真的在私下里最终谈成了割地赔款的条约,那么丧权辱国这个黑锅肯定是由我们来背,要知道在推卸责任这方面,清廷可是相当擅长的。”
王云鹏道:“所以我们下一步就要考虑以武力收复北京?”
夏博海点了点头,道:“现在八国联军希望在谈判中多获得一些利益,就是因为他们还占着北京城,这是他们最大的筹码,而清廷不惜割地赔款,卖国求和,也是为了先于我们进驻北京,因此现在北京就成为博奕的关健,如果我们占领了北京,就可以彻底断绝他们两方面的念头,并且将局势完全纳入到我们的控制之下,无论是各国还是清廷,都只能按照我们划下的道走。”
徐济超道:“如果我们现在出兵进攻北京,会不会又被湥⒑透鞴党墒瞧苹盗颂概校俊
夏博海笑道:“我并不是说要立刻出兵进攻北京,这一次谈判我们还是要参加的,而且在谈判桌上,还必须坚持我们的原则,但同时要做好两手准备,谈判破裂当然就没什么可说了,我们自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如果湥⒄娴拇蛩闳瓶颐牵苯雍透鞴锍尚椋敲次颐蔷土⒖绦纪顺鎏概校⑶乙晕淞κ崭幢本!
徐济超又道:“以我们现在的实力,能够收复得了北京吗?我们最强的是海军,而北京可不是天津这样的临海城市,我们先进的军舰基本派不上用场啊。”
肖建军道:“这个到不用担心,其实我们的陆军也有几张王牌,一个就装甲部队,另一个就是使用直升机进行空中打击,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一直没有动用过这两张牌,而且现在驻守北京的八国联军实际己经相当衰弱了,并不难对付,现在我们唯一的麻烦就是陆军的扩编才刚刚开始,由其是要扩营为团,这很容易对我们的军事调度造成混乱,另外北京距离天津大约有150公里,虽然并不算远,但对我们目前来说,也可以算是一场远征,后勤保障怎么样跟得上。”
夏博海点了点头,道:“这样,按我们原来的计划,应该是先组建三个有战斗的团,可以着手先把这三个团组建起来,有这三个团的兵力进攻北京,再加上装甲部队和直升机部队,应该是足够攻克北京了,而其余的团,可以暂时缓一步。反到是老肖提出的后勤问题,才真是一个大问题,毕竟我们确实缺少这些经验。”
王云鹏又道:“如果把这三个有战斗力的团都用去进攻北京,那么守卫工作又怎么办?由其是青岛方面的守备。”
肖建军道:“这个到并不用担心,因为青岛靠海,可以在我们军舰的保护范围以内,而且现在暂时也洠в衅涫档氖屏δ芄幌蛭颐欠⒍ァ!
夏博海道:“老肖,你马上制定一个进攻北京的军事计划,包括组建三个团的计划,和后勤保障的内容。”
肖建军道:“好,我马上就准备。”
夏博海转向秦铮,道:“老秦,外事方面的事情,你就多负责一点,现在是李鸿章在天津的活动,还有德国特使也快来了,还有下一步到上海去和各国进行谈判,都要辛苦你了。”
秦铮点了点头,道:“放心吧,这些事情就交给我好了。”
夏博海又道:“王主任,你准备一下,马上就出发去青岛,主持那边的工作,虽然要进攻北京,但其他的事情也不能耽误。”
王云鹏道:“是,我马上就准备,今天下午就动身。”
夏博海又道:“我和徐主任,作为机动人员,随时协助你们的工作。”
………………………………
第三三五章 李鸿章来访(十二)
回到了利顺徳饭店之后; 李经方、张佩纶、萨镇冰都聚集在李鸿章的房间里,讨论今天的会谈内容。
李鸿章道:“你们看海外华人对这次谈判的态度怎么样?”
张佩纶迟疑了一下,才道:“中堂,佩纶以为刚才夏司令的言辞虽然有些过头,那是他们久居海外之故,对中华礼仪生疏,并非是有意对朝廷不敬,但其言也并不无道理,此番谈判,我们确实是在局面上占优,因此未可轻言割地赔款。”
李经方也道:“是啊,父亲,既然海外华人信心十足,那么不访在谈判的时候让他们先去和各国谈好了,若是真能谈成不割地、不赔款,也未偿不是好事,若是谈不成,父亲再出面缓和,稍作让步,海外华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萨镇冰也道:“中堂,卑职仍是武将,论理不该参与此事,但这些若是真能谈成不割地、不赔款,也算是国家幸事。”
李鸿章微微点头,他当然知道,这几个人实际都是赞同海外华人不割地、不赔款的谈判主张,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几十年来,大清对外所签的条约几乎没有不割地、不赔款的,屈辱之极,这次如果能够借助海外华人的势力,能够谈出一个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来,确实是这几十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外交胜利。
其实李鸿章何偿又不希望能和外国签一个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来,毕竟以前那些割地赔款的和约,有相当一部份都是李鸿章出面签定的,也担了不少的骂名。现在李鸿章己是78岁高龄的老人了,自己也知道没有几天活头,如是在自己晚年的时候能签一份能够扬眉吐气的和约,也算是可以保全一个晚节。
不过李鸿章毕竟不是李经方、张佩纶、萨镇冰可比,海外华人的理由固然是打着維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堂堂正正,无可反驳,但李鸿章心里清楚,海外华人的目标可不仅仅只在于此。海外华人己经在战场上取得了不世的战功,如果又在谈判桌上再取得胜利,那么海外华人在中国的声望将会达到如日中天,如果海外华人仅仅只是图这一个虚名,到还尚可,但海外华人显然是志不在此。李经方、张佩纶、萨镇冰都只观注海外华人提出的谈判基础第一条,就是不割地、不赔款。而李鸿章却注意到第二条,海外华人要求接管北京。李鸿章当然清楚北京的政治意义,一但海外华人控制了北京,就意味着完全控制住了大清的命脉,再加上海外华人强悍的战斗力,谁知道他们下一步会做出什么事情来。控制清廷的皇室,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致是取而代之,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李鸿章当然还是忠***的,因此从他心里来说,并不希望按照海外华人的步调来,而且如果对各国做出一些让步,而尽快谈成议和,那怕是割地赔款也再所不惜,只有不让海外华人收以全功,并且让皇太后、皇帝尽快回到北京,重新控制住都城,这才是对清廷最有利的结果。这样一来,海外华人最多也就成为割据一方势力,而对大清的整体威胁就要小得多了。而且将来大清还可以凭借其整体国力来徐徐图之,甚至逐步消除。
只是这其中的道理,只有李鸿章能够理解,当然逃到西安的那个老太太或许也懂但,但李经方、张佩纶、萨镇冰显然都还是要嫩了一点。而这番道理,李鸿章也不好向他们详细的解说,只好道:“只是朝廷并不会这样想啊,朝廷的电报你们也都知道。”
夏博海可以毫无顾忌的说出“不能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来维护一家一姓的私人利益” 的话,但李经方、张佩纶、萨镇冰却不敢对清廷有所微辞,那么现在的清廷己经落迫如此了,但毕竟清廷己有250年的统治,己经根深蒂固了。
过了好一会儿,李经方才道:“父亲,事己至此,我们也多说无益,现在还是尽快将今天会谈的内容发给朝廷,由朝廷来决定。”
李鸿章点了点头,也只能这样办,毕竟自己现在是不可能让海外华人改变态度,于是道:“幼樵,这份电文由你来执笔吧。”
张佩纶点了点头,道:“是。”顿了一顿,又道:“中堂,下午海外华人安排我们参观他们的工厂,还去不去?”
李鸿章道:“当然要去。”
穿越者安排李鸿章一行观察的工厂是刚刚成立纺织厂。
纺织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期的支柱产业,大量早期的蒸汽机都是应用在纺织业中,使纺织业由个体手工业向着机器化大生产方向发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