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看还未能就此定论,只是一座港口而已,如果以繁荣景像、秩序而论,上海、广州的港口也未必相差多少。”

    先前说话的那人摇了摇头,道:“上海、广州的港口均是在租界,由洋人管理,而清廷治下的港口几曾有过这样的气像,我的目力虽然不佳,但也见岸上的执事人等均是我中华汉人,因此仅此一点,也可见海外华人之不凡了。”

    又有一人呵呵笑道:“也是,夏先生仍诚实豪爽之人,绝不会故做浮夸之言,咦!夏先生在那里?怎么没有出来,这都快要下船了。”

    “夏先生和黄先生、徐先生、秋先生还在船舱里说话,他说了,让我们别急着下船,等在船上多等一会,等其他的客人都下了船我们再动,到时候自然有人到码头来接我们。”

    其他人听了,也就都放下心来,继续谈笑,又过了好一会儿,船上的客人也都己经下得差不多了,这时正在御货,只听脚步声响,又有3、4个人来到船舷边,为首的是一个50岁左右的老人,身材魁梧,方面大耳,长髯垂胸,其他几人的年龄也都较长,均在30岁开外,还有一名女子。

    这群年轻人见了,也都纷向打招呼道:“夏先生。”

    原来这老人正是夏思痛,他在1902年底受华东政府的委托,到海外去寻找有志革命之士,到山东来共图大事。夏思痛出海之后,先到南洋,足迹遍及东南亚诸岛,到是也结交了一些华商、志士,不过都是零散数人,不成组织,而且那里华东政府的名字未显,因此也都对华东政府不感兴趣。

    夏思痛在南洋游历了大半年,虽然成效并不大,但也增涨了不少见识,而且也打听清楚,在日本聚集着大量的革命志士,组建的团体众多,声势颇大,于是夏思痛又来到日本。结果和华东政府的爪哇护侨行动错过了。

    虽然是初到日本,但夏思痛的交往颇广,既使是在日本,也能经人转托,交结到不少人,生活衣食不愁,而几个月后,经人引见介绍,和不少革命者相识。

    其实在日本结识革命者,根本不需要有人引见介绍,因为在日本,中国革命者的行动基本是完全公开的,不仅能够随意的聚会、结社、发表演说、组织社团,甚致是创办报纸杂志出书,可以公开宣扬武装推翻清廷的主张。尽管清廷多次向日本发出抗议,但日本政府以言论自由为名,对此基本不闻不问,还有不少日本政界、工商界的人员和中国的革命者结交成友,甚至是资助革命者,因此说这时的日本是中国革命者的大本营,到是一点也不为过。

    日本当然不是好心帮助中国的革命事业,只是一种两面下注的手段而己,毕竟日本和中国的文化相通,又知晓中国历史,不少日本政治人物都认为,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清廷实际己经进入王朝末期,基本己经无力回天了,只是能够苟延残喘几年而己,因此现在的革命者,在将来很可能成为中国政坛上的重要人物,日本政府有必要和革命者中的知名人士保持良好的关系,政界人士可以和他们建立私人友谊,将来日本就能对中国保持足够的影响力。

    这个时候在日本比较有影响力的革命团体主要是3个,一是由孙中山创办的兴中会;二是由黄兴、宋教仁创办的华兴会;三是由蔡元培、陶成章等人创办的光复会。

    其中当然是以兴中会的影响最大,因为兴中会虽然是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但在1895年就在日本成立分会,在日本己有近10年的发展,而且兴中会的创办人孙中山的个人声望也是最高的。孙中山的个人声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到这时为止,孙中山己在中国组织了广州起义、惠州起义,尽管这两次起义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毕竟是有行动,这一点要比其他只说不练的革命团体当然是要强得多。

    而另一方面,则是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公使馆的蒙难经历。当时英国的《泰晤士报》、《地球报》均对此进行了报导,在欧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为震惊世界的政治迫害案。在舆论的压力之下,当时英国首相梳士巴利勒令中国公使馆释出孙中山,否则将驻英大使龚照瑗及一众外交人员驱逐出境。

    孙中山被释放之后,用英文出版了《伦敦蒙难记》一书,从默默无闻变成了名声大噪的世界级政治流亡人士,因此这一事件也成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转折点,一举成为革命者阵营中声望最的人。

    不过日本也不是只收留革命者,同时也收留和扶持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康粱两人分别在英国、日本的保护下,逃到日本,并以日本为基地,号招在日华人支持自己,在中国推行立宪,并且反对慈禧,力主由光绪亲政,主持改良。

    其实在康有为、梁启超初到日本时,孙中山曾托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平山周等向康有为示好,希望能和康梁同商革命大业。但康有为以朝廷忠臣自居,又自命当代圣人,而当时孙中山的名气只是在海外,在国内还是无名之辈,因此自然不把孙中山放在眼里,断然拒绝了孙中山的提议,从此两派分道扬镳。

    但这时康有为、梁启超确实均是大有名头的人,而且康有为又善于自吹,不仅以圣人自居,还把自己打扮成为帝师,并且假称自己是奉了光绪的密诏外逃,招兵讨贼勤王。由于这时皇权在中国人心目中还有相当的权威性,因此康有为的这一番包装在海外的中国人中确实有不小的号招力,

    两人来到日本之后,立刻就招集到一批信徒,并且在横滨创办《清议报》,宣传自己的改良立宪主张,而且康、梁两人均是当代国学大师,妙笔生花,文章的条理清晰、字句工整,言语有据,在这个以报纸为主要宣传工具的时代,确实是非常有用的,相比之下革命者的文章显得激情有余,但却文理不足,因此维新派一时声望之盛,甚致压倒了兴中会。

    后来康有为在1899年赴美发展,留下梁启超在日本主持大局,并在加拿大正式成中“中国维新会”又称“保皇会”,并在美洲、南洋、香港、澳门甚致是兴中会的老剿檀香山设立分会,一时声势颇为浩大。

    不过庚子国变之后,清廷的声望大跌,不少中国人对清廷也彻底失望,加上一批有深厚国学基础的革命者来到日本,使革命者阵营的理论实力大增,1903年,革命者中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文章的论证严密,文风雄健,对康有为的改良维新主张进行痛快淋漓驳斥,从此双方在报纸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战,颇为类似现代网络中各大论坛的争辩与炒作,但从大势来看,是革命者开始扭转颓势,维新派则每况愈下。

    从表面上看,革命者和维新派的论战是主义、观念之争,但实质是双方都要争取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及海外华侨,毕竟这时两派在国内基本都没有什么基础了,活动经费的募集以及运动的基本力量,都要在留学生及海外华侨中争取,因此双方其发展空间极为狭窄,自然是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势。

    夏思痛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来到日本,当然对夏思痛来说,自然是革命者的主张对路,而且华东政府也是这样的主张,因此很快夏思痛就倒向了革命者的阵营,并且和孙中山、章太炎、陈天华等革命者中的有名人物相识。

    而且夏思痛为人豪爽、见多识广,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基,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是华东政府的代表,更是给他增加了不少的份量。日本与中国接近,而且又注重收集中国的信息资料,因此华东政府的不少资料消息都传到了日本,相比于南洋,在日本的华人对华东政府的了解要深得多,不少人也对华东政府很有好感。
………………………………

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

    夏思痛到达日本不久,华东政府便发动了“爪哇护侨行动”,在日本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毕竟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内第一次为了海外的华胞出头,而且还迫使荷兰政府认错赔款,这一点对在海外的中国人感受犹为深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华东政府现在的实力。也连带着夏思痛的声望大涨,在革命者中的说话份量也要强多了。有不少革命团体都主动邀请夏思痛去会谈。

    于是夏思痛 也借这个势头,在日本的革命者中大力的宣传介绍华东政府的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并且积极的邀请革命团体到青岛去访问考察。

    到是有些革命团体接受了邀请,愿意去青岛访问,不过夏思痛希望能够邀请到兴中会,最好是孙中山能够亲自去青岛和华东政府会谈。因为通过几个月的交流,夏思痛对孙中山的见解主张、行事作风、以及对革命的积极热情留下了很好的印像,尽管这个时候,孙中山还没有完成旧时空里著名的“三民主义”理论,但也明确提出自已的主张,一是以武装形式推翻清廷;二是建立现代制度的共和国,而这两点和华东政府的计划是完全一致的,而其他的革命者基本还停留在推翻清廷的层面上,但对推翻清廷之后怎么办?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却毫无概念,从这个角度看,孙中山能够成为革命者中的领导者,也决不只是有“伦敦蒙难”的经历。

    而且孙中山长年生活在海外,由其是在美国生活的时间较长,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有一定的研究,因此在和夏思痛的交流中,把什么民主、自由、法制、三权分立等等概念都说得头头是道,这也是其他革命者所不具备的能力,而这些概念夏思痛在华东政府也听到过一些,于是他认为孙中山和海外华人的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希望能够促成孙中山和海外华人的合作,共同商讨中国革命的大计。

    孙中山到也有意去青岛访问,见一见海外华人,协商双方合作的事宜。不过在1903年底,孙中山决定去檀香山,原来这些年来孙中山都在日本发展,而兴中会的创办地檀香山却被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会所攻陷,不少原来兴中会的成员都改弦易辙,加入了维新会。看着自己的革命发源地后院失火,孙中山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必须赶回去救火,因此访问青岛之行只能延后了。

    而进入1904年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因为华兴会、光复会的重要成员先后都来到日本。

    华兴会的创始人黄兴原是日本留学生,在日本学习军事。1903年为抗议沙皇俄国侵占中国东北,黄兴组织200余名日本留学生成立拒俄义勇队,想开赴东北,但被清廷强令解散。因此黄兴对清廷彻底失望,主张武力推翻清廷。同年7月,黄兴回国与陈天华、张继、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人创立华兴会,被推为会长。并筹划1904年在长沙发动起义,但事情败露,于是黄兴、宋教仁等人逃到日本,寻找志同道合者。

    而光复会则是一个以江浙一带的地方势力组成的革命团体,人员结构十分复杂,知识分子、商人、工匠,少数开明地主士绅、地方帮会等,而且政治主张也较为激进,除文字宣传外,更以暗杀和暴动为主要革命手段。光复会成立之后,也是到日本去寻找可以联合的伙伴。

    其实在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之前,不少成员都互有,也和兴中会有来往,有一些人甚致有双重的身份,这也是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之后,都到日本来的主要原因。

    和夏思痛交结以后,他们都对华东政府很感兴趣,由华兴会、光复会都是在国内成立的革命团体,对国内的情况当然更熟悉一些,自然也听说过一些关于华东政府的事情,只是华东政府在表面上还是臣服于清廷,而且活动主要是在北方,虽然也在上海有自己的地盘,但主要是以发展经贸为主,一边不和政治势力有来往,仅仅只是和学生有一定的互动。因此这些团体在国内时虽然也有想和华东政府有所接触,但却找不到机会,但却没有想到在日本却能够遇到华东政府的代表。

    夏思痛当然也十分高兴,又像他们详细介绍华东政府的情况,并且也澄清了一些对华东政府的误解,由其说明华东政府仅仅只是在名议向清廷称臣,而在内部完全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团体,和清廷并没有关系,而且华东政府是立志要推翻清廷,重新建立一个国家。

    于是华兴会、光复会也都希望到青岛去访问考查,而且希望能够尽快成行,对此夏思痛自然是欢迎,又发电给孙中山,询问他是否有时间去青岛访问,但这时孙中山还在檀香山脱不开身,不过也回复夏思痛,会从日本兴中会的成员中选派代表去青岛。

    得到了孙中山的回复,夏思痛立刻开始着手准备,首先向华东政府发电,说明自己在日本的活动情况,以及己约定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会到青岛访问。

    很快夏思痛就收到了华东政府的回复,对这些团体的访问表示了欢迎,并且也建议每个团体派遣2…3名主要的负责人,3…4名随行人员,将总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因为双方都是初次接触,有一个互相了解的过候,来的人多了反到是不便利于交流,等互相之间有了相当的了解以后,再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同时华东政府也承诺,可以承担所有人员来往青岛的食宿、路程的费用。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会也都认为华东政府的提议很好,于是各个团会经过协商之后决定,华兴会的代表是黄兴、陈天华,光复会的代表是徐锡麟、秋瑾,而兴中会的代表是朱执信、马君武,每个团会还有4名随行人员,另外还有两名日本人平山周和宫崎滔天,这两个人是日本政治家犬养毅门下,当时和在日本的中国革命者甚致是维新派都有很深的交情,这次是犬养毅让他们两人加入革命者一行,到青岛访问。

    犬养毅是日本主张施行文官治国,并仿校欧洲国家建政党制度的政治家,曾在1898年出任过大隈重信内阁的文部大臣,大隈重信内阁倒台之后,犬养毅退出了内阁,担任众议院议员,这次派平山周、宫崎滔天去青岛,也是希望让他们两人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海外华人的情况,判断他们对日俄战争的态度。尽管现在犬养毅不是内阁成员,但同样关心日本的国运,现在日俄战争关系到日本的国运,犬养毅也同样十分关注。

    青岛和日本之间这时还没有开通直接的航路,因此众人一行先在横滨乘船到达上海,然后再上海转乘华东政府的客船到达青岛。而且华东政府己经通知了上海办事处,负责接持并安排他们乘船去青岛,因此也没有让夏思痛操什么心。

    众人在青岛下船,己有华东政府的接待人员准备好了马车,在港口等着他们,将他们一行送到下榻的饭店,当天晚上,由秦铮代表华东政府,安排宴会接待众人,表示欢迎各革命团会到青岛来访问,并且希望能够和革命团会合作,共谋大事。同时华东政府给革命者首先安排了三天参观的时间,这样可以让他们对华东政府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然后再举行会谈。

    听了华东政府的安排之后,革命者们也都认为这样的安排不错,毕竟他们以前对华东政府的情况只是听说,因此也都是半信半疑,通过参观可以对华东政府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再举行会谈,也能够心里有底。

    第一天首先安排革命者参观了军舰下水,这是华东政府建造的万吨级的装甲巡洋舰,而另一型7 0 0 0吨级的装甲巡洋舰己在2个月前下水,这时正在码头上进行舾装,预计在年底前可以完成舾装,进行海试。不过7 0 0 0吨级的装甲巡洋舰是船台建造,而万吨级的装甲巡洋舰是在船坞中进行建造。而在德国建造的同型的两艘军舰,己在上半年就下水了,正在进行海试,预计在年底或1905年初时,就可以提舰回航。

    尽管这是华东政府到目前为此建造的最大一艘军舰,而且是第一艘主力舰,但现在华东政府己经建成了好几艘军舰,因此也就并不那么激动了,但对于革命者来说,却不是一般的震憾。虽然船厂对他们也并没有隐瞒,十分坦诚的告诉他们,所用的材料设备大约有7成以上是从德国进口,而且指导军舰建造的,也是德国工程师。

    革命者对海军的认知到并不多,就连黄兴虽然是学军事的,但学的是陆军不是海军,但革命者基本都是有相当的文化知识,而且有一定的世界观概念,而且大多数革命者都在日本生活的时间较长,尽管现在的日本的工业水平只能算二三流,不仅远比不上英法德美,连意大利、奥地利都有所不如,但毕竟也是一个近代工业化国家,整个国家的面貌、社会构成和清廷这样的农业国都相当大的差别,因此革命者对工业国家还是有一定的认知。

    一个能够自行建造军舰的政府,既使是大部份用的材料设备需要进口,而且是在德国工程师的指挥下进行施工,但也是相当难得的,要知道现在的日本还只能建造5000吨级的军舰。因此在革命者的心目中,对华东政府也不禁高看了一眼。
………………………………

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

    看完了新舰下水,众人又被安排在造船厂里参观,虽然只是走马观花的转了一圈,但也让革命者们大有不虚此行之感,现在造船厂里共有11艘军舰在建造,除了刚下水的这艘之外,还包括有船坞里的一艘战列舰,码头边有一艘装甲巡洋舰在舾装,在船台上还有2艘东昌级防护巡洋舰,2艘驱逐舰,4艘巡逻艇。

    尽管大部份都是中小型军舰,但还是让革命者们看得叹为观止,毕竞无论是大舰还是小舰,基本都是机械施工,至少是机械辅助,确实是一座现代化的造船厂。

    而更为震惊的还是平山周和宫崎滔天,他们对于工业化的理解要比革命者更深一筹,日本是十分重视海军的国家,两人都去过日本的造船厂,感觉日本造船厂的技术设备水平似乎也并不比这个造船厂高明,虽然青岛造船厂使用的机器设备都是从德囩购买,但日本现在也不能做到机器设备自产,全都要从英国进口,因此在这方面双方其实是半斤八两,但海外华人入主青岛仅仅只有3年时间,就能够建成一座现代化的造船厂,如果给他们5年、10年的时间,又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两人当然不知道,虽然同时引进国外的机器设备,但日本和英国却是一般商业贸易关系,而且英国也不会把自己最好的机器设备买给日本,同时对日本的技术指导也会留一手,因此日本在技术上始终都要比英国晚5年左右的时间,而华东政府却是用自己的军事技术与德国进行交易,徳国可不敢像英国坑日本那样坑华东政府,机器设备都是德国国内正当用的,而且技术指导也是毫无保留,才使青岛造船厂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达到这个时代较高技术水平的造船厂。

    中午的时候,众人就在造船厂的食堂里吃午饭,其实造船厂的伙食十分丰富,二荦二素一碗汤,米饭馒斗管饱,这个时代一般的家庭都吃不到这样的饭菜。

    革命者们到也没有计较,只是众人围坐3张桌子,边吃边聊在船厂中所见所闻的想法,黄兴道:“如果海外华人早来几年,甲午一战,我中华也不会败得如此之惨了。”

    众人听了,也都连连点头,不过两名日本人的神色却是有些尴尬,而陈天华道:“海外华人即然能够建造这样强大的军舰,可见军事实力己然不差,而且又占据山东这样的有利地势,为何不干脆举旗首义,挥师北进,直捣京师,推翻满清,偏偏还要在名议上向满清称臣。”

    徐锡麟也道:“是啊,我们如果有这样强大的力量,早己举义多时了,恐怕也早就推翻了满清。”

    黄兴摇了摇头,道:“海外华人这样做,自然有他们的道理,或许是等待时机,也未可知。”

    陈天华道:“他们还要等待什么时机,中国所以如此破败,全是满清统治无能之过,满清多存活一日,便多荼害中国一日,理当尽早推翻。何况以海外华人现在的力量,也足以推翻满清了,难道海外华人对满清搞的新政还抱以幻想吗?”

    马君武连连摇头,道:“怎么会呢?以海外华人的睿智,怎么会看不出来满清的所谓新政,其实不过是欺骗世人而己,何况夏先生不是说过,海外华人的目标是建立共和国,而就算满清的新政是真的,也是立宪,完全和海外华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黄兴呵呵笑道:“星台,你也不用着急,等到我们和海外华人会谈的时候,再问他们也不迟,我想他们应该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朱执信也道:“是啊,海外华人不是给我们安排了三天的参观吗?这三天里我们不妨多看看海外华人的治理成果,再来讨论其他的事情也不迟啊。”

    陈天华听了,这才没有再说什么。

    吃过了午饭以后,下午众人又参观了钢铁厂、纺织厂、超市,当然华东政府这样安排也是有用意的,造船厂和钢铁厂代表的是重工业水平,而且造船厂还能代表军工产业,而纺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