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3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在河湖根据地,还有2个师,如果加上海军陆战队,华东政府的陆军总兵力将达到36个师,人数45万左右,作战人员约在30…35万。

    后备师在1903年11月时,分5个地点集结,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军事训练,并且还要进行2次军事演习,这时训练己接近尾期;在1月底的时候,所有后备师都将解散,回家去过年,并且进行春耕,在1905年3月底将再度集结,那时就准备参战了。

    除此之后,陆军部还将再组建8…10个预备师,兵力约10万人,以应对特殊情况。

    陆军除了常规的军队之外,还有几支特殊部队,也是陆军打造的几张王牌,都己经组建完成,先是骑兵部队,其实15个主力师都有少量的骑部队,但都是以连为单位,任务也是以侦察为主,而非作战。但骑兵部队却是一支以骑兵作战为主要任务的部队,编制了2个团,共计有5千余人。这也是陆军中唯一一支有作战能力的骑军。

    当然骑兵部队还不能被称为王牌,但装甲列车就绝对是王牌了,现在己建造好了2列装甲列车,每列装甲列车的编制约为1200人,其中列车上的人员有900人左右,包括两个连的作战部队,一列装甲列车定为营级编制,目制暂时由陆军部直接指挥,等到战争开始以后,再编入其应的集团军中。

    这时装甲列车正在和主力师进行合练,也获得了合练各部队的一致好评,因为装甲列车的机动性强,反应速度快,可以为各部队提供很好的火力支援,由其是在攻坚战中,装甲列车上的两门240毫米口径35倍径主炮,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于是陆军也决定,再进行2列装甲列车建造,而这2列装甲列车的威力更加强大,主炮的口径增加到了280毫米。另外用来运载装甲列车的货船,己经改造完成了两艘,可以一次性运输一列装甲列车,下一步装甲列车就将进行装御训练。

    除了装甲列车之外,还有4门200毫米口径40倍径自行火炮,也己经完成了改造安装,每辆自行火炮还要配备士兵约为200人,定为连级编制,另外还要配备2辆卡车,8辆马车,用于炮弹、油料、配件及人员的运送。虽然自行火炮的口径要比装甲列车小,但200毫米口径在陆军炮来说,己经算是巨炮了,另外自行火炮不需要依赖轨道行动,因此机动能力更强,布置也更为灵活。而且自行火炮部队也和装甲列车一样,属于独立编制,可以根据作战需要进行灵活布置。

    最后一张王牌就是155毫米口径牵引火炮团,虽然威力不如200毫米火炮、240亳米火炮,但155毫米火炮在陆军火炮中也算是大口径了,更是胜在数量多,一共有16门155毫米口径40倍径火炮,每门火炮由一辆汽车牵引,而且由于155毫米火炮的自重比200毫米火炮轻了一倍多,其机动性要比自行火炮更强,因此可以在战场上进行更为灵活的机动布置,在局部战场形成火力优势,在短时间内突然加强在局部战场的火力,实战价值也是同样不可低估做。

    可以说这三张王牌是陆军最大的底气所在,在剩下的时间里,是在训练中进一步的和陆军各部队进行磨合。

    总体来看海军、陆军的备战工作都在按步就班的进行,而且都在进行严格的训练,特别是进入1 9 0 3年1 1月之后,寒冬季节来临,军队也抓紧时间,进行参战前的最后一次冬季训练。
………………………………

第三零八章  备战(二)

    行政部对海军、陆军的备战工作十分满意,不过备战工作并不仅仅是军事层面上,经济层面也是同样重要,毕竟打仗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烧钱。

    华东政府在1903年的财政收入达到了1。215亿银元,涨幅超过了40%,折算成白银大约是8500万两,而在1903年,清廷的财政收入也不过9300万两,华东政府以一省之力,财政收入却几乎和清廷持平了。

    华东政府1903年的财政收入高涨,主要是有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日俄战争所赐,由于日本向华东政府定购了大量的物资,可都是要用真金白银支付,不仅直接增加了华东政府的收入,同时也刺激了华东政府的制造业发展,在间接上也进一步的促进了华东政府的制造业发展,毕竟日本要购买的物资,首先是在华东政府的内部采购,只有华东政府供应不了,才会对外采购;二是南洋华侨的投资创业,在1904年,南洋华侨在山东的投资形成了规模化的发展,这时共计有超过500名南洋华侨在山东地区投资建厂,开办企业、商铺等达800余家,总计资产达到3000余万银元,不仅大大促进了华东政府的经济发展,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新增的工作岗位达到5万余个,进一步扩了华东政府的工人数量,这一点对促进华东政府的工业代发展有极大的意义。

    最后就是华东政府的备战工作,备战就需采购大量物资,这也可以刺激制造业的发展;同时还要生产、建造大量的军舰、枪炮等武器,这些都能够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在这三大因素的刺激之下,华东政府的经济发展才在1904年里得以极大的增幅,自然也就带动了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

    当然,战争的费用,只靠华东政府的财政收入是远远不够的,日俄战争打到现在,日本己经为战争支付了约15亿日元,约合1。7亿英镑,而俄国支出的战争费用己高达近40亿卢布,合4。5亿英镑,因此华东政府的这点财政收入根本就不够看。

    这一点上,华东政府和日本差不多是一样后,准备战争的费用,有一大半是来自债券的收入,在1904年初的时候,华东政府分别在德国、美国各发行了价值约为1500万英镑的债券,这时德国己买出了1300多万英镑,而美国也买出了差不多1000万英镑,从总体来看,债券的销售情况不错,己买出了接近8成的债券,不过由于有一部份债券是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出售,因此目前实际筹款数量接近2200万英镑。

    债券的销售情况较好,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在战争一直取胜,虽然华东政府在开战之初的声明上是针对日俄双方的,但在开战之前华东政府就和日本走得比较近,而开战之后华东政府在总体上是偏向日本一方的,由其是拦截俄军的离散军舰,在外国看来显然是帮助日本,尽管只有日本不是这样看。现在只有日本一家就将俄国打得几乎是满地找牙,如果华东政府再参战的话,俄国基本就没有翻盘的希望了,只能向日本、华东政府妥协退让,必然会让出不少的利益,因此无论是日本、还是华东政府的债卷,都是值得追捧的。

    不过现在华东政府毕竞还没有参战,因此债券的销售还是不及日本的。由其是在美国,虽然现在美国是华东政府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贸易的层级比较底,双方的贸易往来主要是华东政府从美国进口产品、引入技术,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资源、矿产等,因此在美国国内,对华东政府的了解并不多,而且日本又在美国发行了超过3000万英磅的债券,也挤压了华东政府的债券销售。

    而华东政府在美国发行的债券,大部份是犹太财团购买的。这个时候俄国是排犹情绪最严重的国家,由其是在1903年8月27到9月7日圣彼得堡的旗帜报连载了一系列文章,题目叫做《犹太人控制世界的计划》。而报中称这份文件的原题叫做《共济会与锡安长老会世界联盟会议纪要》,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锡安长老会纪要》,内容是一群所谓的犹太锡安长老阴谋夺取世界政权控制全人类的秘密会议纪要。成后后世反犹运动中最为重要的文献,以及所有关于共济会阴谋理论的始祖文件。

    俄国也以此为借口,对俄国的犹太人进行严酷的压迫,但这时犹太财团在英国、美国的经济界,由其是金融业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迫切的希望能有国家站出来打压俄国,促使俄国国内发生改变,从而改善俄国犹太人的地位。

    日本和俄国恶交之后,就得到了英美两国以罗思柴尔德、卡赛尔和谢弗等犹太财团的大力资助,而对华东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毕竟多一个抵抗俄国的政府总也是好事,而且几百万英磅对犹太财团来说,算不了什么,何况收益的机率极大。

    但债券的销售情况在德国明显要好得多,德国并不是日本的主要筹资国,而这几年来,华东政府一直和德国在军事技术方面有较深的合作,而且己在德国定购了5艘军舰,加上国内建造的军舰材料、配件基本也都是从德国进口,因此和德国的不少厂商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关系,而且在德国的工商、企业界也有相当的口碑。这次发行的债券,几家造船厂,还有克努伯公司都认购了不少。

    正是由于债券发行的情况较好,才使华东政府备战的资金十分充足,青岛、济南的两家兵工厂也都开足了马力进行生产,现在人民军共计有各种火炮4000余门,迫击炮8000余门,各种炮弹己生产了30余万发,而且每个月大约可以生产炮弹5万余发。

    除了武器之外,目前华东政府还准备了马驴骡等牲口6万余头,马车1。2万余辆,手推车2。5万余辆;己储备了各种粮食500万吨,伺料70万吨, 食盐30万吨,药物50万吨;帐蓬8万余顶,棉衣60万余件,手套120万余双,皮鞋80万余双,行军铺盖100万套,可以说物资的准备是相当充足的。

    而在运输力方面,环山东铁路将要全线完工,另外货船的总吨位达到22万吨,海陆两线都可以大大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

    当然,战争的准备还包括有情报工作,日军围困旅顺时,在旅顺里的情报据点和外部失去了联络,只能直接和青岛联系,日军占领旅顺之后,联络又重新恢,而且华东政府设在旅顺城里的2家商铺又重新开始营业,日军还将一部份征用的物资还给商铺。

    现在华东政府在沈阳城里也设了1家商铺,可以用电台和青岛联络,另外在旅顺到沈阳之间的乡村里还设了7个据点,3个物资诸备点,诸备的主要是粮食、草料和少量的药物、布匹虽然都不算多,但等华东政府参战以后,还是可以应10天、8天的急用。

    行政院对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十分满意,这一年的时间果然是没有白废,夏博海又道:“日俄两国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商其松道:“日本还那个样子,国内不是庆贺就是奠祠,再就是欢迎回国的军队。不过日军攻克了旅顺之后,对国内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鼓动,对国民的情绪也是一剂强心针,让日本国内支持战争的情绪进一步高涨,虽然现在日本国内的经济情况十分恶化,而且国民的生活水平也下降了很多,但在短时间内,还不会产生严重的反战情绪。除非是在战场上遭受大的挫败。而俄国国内的情况,我们是从德国那里得到的消息,根据德国方面的消息,旅顺失守对俄国国内,当然主要是上层社会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多数的舆论仍然确信俄国能取得最后胜利,对战争的前途依然看好,而且首都圣彼得堡和平常一样,上层社会仍然是宴会不断,剧场座无虚席。”

    夏博海点了点头,道:“这很正常,我们也不能指望日本国内的局势影响战争,而俄国国内的上流社会还在醉生梦死之中。不过日本在旅顺把商铺被征调的物资都还回来,到是有些意思,礼下于人,必有求人之事,恐怕是又有事情。”

    王云鹏道:“能有什么事情,难道是想要我们出兵吗?”

    秦铮道:“这是肯定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日本刚刚攻占了旅顺,又歼灭了太平洋舰队,形势一片大好,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请我们出兵呢?”

    夏博海道:“我看大概是日本现在想反悔了,这个时候日本也许认为自己可以独立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因此希望劝我们取消了参战的计划。”

    肖建军道:“那么我们怎么办?现在就和日本彻底闹翻吗?”

    秦铮道:“我看现在还不是和日本闹翻的时候,而且日本现在虽然并不希望我们参战,但也未必希望就和我们彻底闹翻了,毕竞现在日本还并没有真正获胜,后面无论是进攻沈阳,还是迎战第二太平洋舰队,都是硬仗,这时和我们闹翻了,对日本并没有什么好处,毕竞这是日本不占理,他们把商铺被征用的物资归还,就是在向我们示好。”
………………………………

第三零九章  备战(三)

    肖建军道:“要不要我们试探一下日本,比如说我们要求参战,看看日本是个什么态度。”

    秦铮摇了摇头,道:“我认为这到是没有必要,我们现在只管自己备战就是了,和日本纠结什么,等日本来找我们的时候再作定计议就是了,而且我估计用不了多久,日本就会主动来找我们协商了。”

    夏博海也点了点头,道:“对,就应该是这样,我们还是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只看日本有什么动作就行了。”

    这时李三杰道:“俄国领事彼德洛夫己经来到外事部三次,希望和我们约谈,但都被我拒绝了,就在昨天,他第三次来外事部,带来了一封信,表示俄国愿意履行【东三省交割条约】,希望和我们进行协商履行条约的事宜,我也没有理他,不过现在我们到是可以利用。”

    原来旅顺失守后,尽管俄国的上层社会仍然醉生梦死,但俄国政府里毕竟还是有几个明白人,知道现在不仅仅是远东的局势不好,就连国内也同样是危机四伏,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可以说现在的俄国就如坐在一个火山口上,而要缓和目前俄国国内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战场上取得胜绩,利用战争的胜利来凝聚人心,并且提升政府的威望,将国内的危机转嫁出去。

    但现在俄国在战场上的局面十分被动,能守住奉天就己是万幸,根本就没有能力向日军发动反击,更不要说是取得胜绩,于是有人认为可以从华东政府这边想办法。虽然从战争开始以后,华东政府基本是偏向日本的,甚至还拦截了俄国的军舰,但毕竟没有正式参战。而且俄国也是世界大棋局的老棋手,很快就发现了华东政府和日本之间的矛盾,认为可以加以利用。如果以履行【东三省交割条约】为诱饵,也许可以在华东政府和日本之间制出矛盾,这样俄国也就有了腾挪闪转的空间。

    而尼古拉二世现在也是病急乱投医,不管有什么办法,先用一用再说,管他有没有效。于是立刻通知驻青岛公使彼德洛夫,要求他立刻和华东政府沟通。现在华东政府当然不会打理俄国,根本就懒得见他,不过彼德洛夫也知道现在的局势危急,而且他在青岛也听说过不少华东政府和日本之间的矛盾,因此认为这里面确实有机会,于是也不顾脸面,连续三次求见李三杰,而在拒绝之后,又给李三杰写了一封信,表示俄国愿意履行【东三省交割条约】,希望能够就此和华东政府进行协商。

    夏博海听了,也点了点头,笑道:“当然可以,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完全可以好好的利用来教训一下日本。”

    李三杰点了点头,道:“好,这次会议结束以后,我就立刻约见俄国领事。”

    夏博海道:“好吧,今天的总结会议就到这里,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得不错,各部门都十分努力,不过还要继续努力,现在己经离我们参战的时间不远了。这一战的意义就不用我多强调了,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在最后的这几个月时间里要解决,就开战之后的经济、物资管理、管制问题,在旧时空里,日俄两国都被这场战争拖的精疲力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国,由其是日本对战争的困难准备不足,因此没有极时的建立起一个战时的经济、物资管理制度,如果当时日本建立这样一个制度,相信是可以支撑更长的时间,不至于到后来根本打不下去的地步,而我们的经济基础比日本更差,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战时体制,恐怕连半年都坚持不下去,但战时体制还要尽量保证民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投资者的基本利益,毕竞在战争之后的重建工作还需要投资者的参与,所以现在就要开始计划了,这项工作由财政委主要付责,其他各部门也都要配合财政委的工作。”

    贾振召赶忙道:“是,我们一定尽快拿出方案来。”

    ――――――――分割线―――――――――分割线――――――――

    数十艘小舟在海面上劈波斩海,向岸边飞速的航驶,而每艘小舟上都装载着十几名士兵,并且在舟中支枪架炮,向岸上开火射击。打得海岸上砂石四溅,当然也有不少炮弹落到海里,激起无数的水柱。

    小舟驶近岸边之后,舟上的士兵纷纷跳进海水里,这时海水差不多有齐腰深,士兵们举着枪,一边射击、一边趟着水向岸上冲去。上到岸上之后,士兵们立刻按照连排单位聚集,然后迅速的寻找岸边的石块、树木等作掩护,先隐藏起来,士兵们架好步枪,开火射击,而炮组的士兵在后面架好了迫击炮,向预设好的阵地火力点开火射击。

    一连串爆炸之后,预设的火力点都被一一的清除,随后步兵向预设的阵地发动了进攻,把阵地里代表敌军的假人一一击倒,占领了阵地。

    而在远处山头上观战的罗岳点了点头,对这一次模似的登陆作战练习十分满意,虽然这次练习并没有设置敌军,敌方阵地全是假人或空置,不过对于刚刚成立的海军陆战队来说,这样的表现己经算是不错了,毕竟就算是在旧时空里,两栖作战也是其他作战模式中最复杂了。因此在海军陆战队正式成军之后,一直都在罗岳的率领下,进行着严格训练,由其是侧重于登陆作战,一来这是海军陆战队的主要作战任务;二来在未来华东政府参战以后,肯定是有登陆作战的模式。不过在前一段时间,海军陆战队主要是进行基础训练,新年之后才开始进行正式的营级规模登陆作战训练。

    其实在这个时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登陆作战,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日军都进行过登陆,但无论是清军还是俄军,都没有想到过在海岸边设置防御阵地阻止,因此日军在登陆的过程中都没有遇到什么阻碍,轻轻松松就登上了陆岸。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发生的达达尼尔海峡之战才是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登陆战役。

    不过人民军自然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敌军的不设防上,而且华东政府是要走向海洋的,并己经在南洋开始布局,因此两栖作战在未来肯定是华东政府的重要作战模式,当然这也是华东政府成立海军陆战队的初衷,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日俄战争。

    只是罗岳在旧时空里虽然是海军陆战队出身,但旧时空的登陆模式是海空两线的立体化登陆模式,由其发展趋势侧重于空降的垂直登陆,由其是人员登陆,罗岳原来就专门练过直升机空降。就算是海面登陆,也有气垫艇、登陆舰等专门设备,而且是偏重于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等重型装备的登陆。而在这个时代,当然没有这些专门的登陆装备,而且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也基本不可能制造出类似的装备,主要还是用军舰或是运输船将士兵送到近岸,然后放下小舟,由士兵划行靠岸。

    当然登陆作战的思路古今基本是一致,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将尽可能多的人员装备送上陆岸。按照这种思路,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还是可以制造出一些专用的登陆装备。

    首先当然是登陆舰,而登陆舰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将士兵人员送到近岸,放下小舟登岸,当然建造新舰是来不及了,但这种登陆舰的技术水平不高,而且标准也不用像军舰这么高,用普通的民船改造就可以了。现在已改造了4艘,2大2小,大型登陆舰的排水量在2200…2500吨,可以运送2个营的士兵及装备;小型登陆舰的排水量在1400…1600吨,可以运送1个营的士兵及装备,目前这两种登陆舰还各有一艘正在改造中。等全部完工之后,可以一次性的投送9个营的兵力,相当于一个团。

    而且登陆用的冲锋舟是专门设计,采用木制结构,长1 2。6米,宽1。5米,吃水0。6…0。7米,是大载重1。5吨,舟首呈流体尖椎形,可以一次运送15…20名士兵,在舟首还设了机枪位,舟中部设了迫击炮位,可以在行进中开火打击岸头的敌军阵地,冲锋舟的动力是舟尾的4对船桨,可以同时由8个人划动,经过训练之后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5…6节的航速,最快甚到可以超过7节。

    这种这种登陆作战模式的优点在于造价不高,而且简单方便,布置灵活,在绝大部份的海滩都可以使用这冲锋舟进行登陆作战;不过缺点在于,冲锋舟基本没有什么防御力,而且冲锋舟太小,经不起大风浪,大中口径的炮弹落到附近,造成的海浪也可以将冲锋舟给冲翻,因此能不能冲得岸边只能拼人品,而且即使是冲到了岸边,登陆的士兵也没有蔽遮,只能找海岸边的自然地形隐蔽。另外由于人力不同,划行冲锋舟的速度也有快有慢,容易造成登陆的部队分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