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志军等3人先站到一边,这时肖建军起身道:“我宣布这艘军舰正式命名为干将号,即日起,加入人民军海军序列。”
顿时又响一阵热烈的掌声,“干将”是中国传说的古代名剑,按照华东政府的军舰命名规则,主力军舰的命名没有限制,但应选用积极进取、并体现中华文化的名称,因此用古代名剑的名称命名战列舰,也很贴切,而另一艘正在华东政府建造的同型战列舰则命名为“莫邪”号。
随后肖建军又宣布,由韩志军担任干将号的舰长,张文望任政委,刘浩任副舰长,其实这也是早就已经定好的,否则也不会让这三人去接收这艘军舰,只要是在回航途中不犯什么大失误,就不会有变化。
接下来是授军旗和舰牌,然后在军舰举行了升旗和挂牌仪式,这也标志着这艘军舰正式成为人民军海军序列的一员。而夏博海和秦铮也分别发言,主要是以人民军海军取得的对马海战胜利鼓励干将号的全体舰员,刻苦训练、争取早日形成战斗力。
虽然干将号己经正式入列,但还不能算完全形成战斗力,人民军海军还要对干将号进行各种测试,由其是舰载武器的测试,并训练舰员与军舰的磨合。干将号的核定舰员是660人,但接舰的人员只有400人,不过海军己经组织好了800余舰员,上舰进行训练,除了干将号的舰员之后,还有另一艘莫邪号的舰员也随干将号进行训练,这样在莫邪号服役之后,可以减少磨合训练的时间。
最后则是华东政府向德国的青岛领事表示了华东政府对德国的感谢,并赠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基尔造船厂各一枚奖章和奖状,感谢德国方面为华东政府建造了优秀的军舰,因为在对马海战中,德国为华东政府建造,及协助建造的几艘军舰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为人民军海军的胜利立下了不少战功。
德国驻青岛领事卡尔曼也代表两家造船厂领取奖章和奖状,也代表德国发言,表示德国一向重视和华东政府的关系,并且愿意和华东政府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加强两个政府之间的友谊,共同发展等等。
不过听了卡尔曼的发言以后,在观礼台上观看的英国领事斯科尔斯、法国领事吉拉蒂诺的脸色都不大好看。其实卡尔曼的发言都是应场面的话,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意义。而且这个发言也是得到了德国政府的同意。
虽然德国和英国的矛盾激化,但在这个时候,德国也不愿明确站队。其实在德国国内有人就主张不出席这次欢迎军舰归航的仪式,或者是不在仪式上发言,以免刺激英国,不过威廉二世却不干了,这不是表示德国怕了英国吗?而且德国和华东政府还有不少的合作,不能为了不刺激英国而影响了和华东政府的合作,这对德国有什么处,另外德国也确实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德国政府协商之后,决定还是要出席的,发言也要发言,但尽量使用一些套话,这样也算给了华东政府面子,又给英国留有余地。
其实这番道理斯科尔斯、吉拉蒂诺都明白,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德国政府的态度还是要引起英、法两国的警觉。
………………………………
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
“这是在向我们挑恤啊!非常狂妄的挑恤。” 在德国领事到主席台上领奖的时候,坐在观礼台上的法国领事吉拉蒂诺愤愤道,并且没有刻意的压低声音,让周边的其他几位领事都能听到,“我们必须要给予回击,否则东亚的秩序将会彻底崩溃。”
现在己有16个国家在青岛设立领事馆,其中欧洲就占了10个国家,北美2个,南美4个,而华东政府参战以后,日、俄领事馆都闭馆离去,现在只剩下14个领事馆了。
“嗯,这么看来海外华人是不会停止战争的。” 英国领事斯科尔斯并没有正面回应他的话,道:“而我们也必须采取措施了,让海外华人清楚,只靠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
“不,两位先生,我到并不这么认为啊。” 美国领事乔治*威尔逊道:“如果我是海外华人,这个时候也不会停止战争的,如果俄、日两国拒绝进行赔偿的话。因为海外华人为了这场战场,也花费了巨额的资金,其实想要停战非常简单,只要俄、日两国愿意支一部份赔偿费用就可以了。”
“乔治先生,这个意见我们会向日、俄两国转达。” 斯科尔斯道:“不过日、俄两国都是主权国家,我想他们有权自己决定是否向海外华人支付赔偿。”
“这么说英国的态度是不支持日、俄两国向海外华人支付赔偿了?” 威尔逊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要想停战恐怕就很难了,而且我看日、俄两国会越输越多啊。”
“美国政府又是什么态度呢?”斯科尔斯道:“如果海外华人彻底击败了日、俄两国,对美国政府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吧。”
“我们当然希望现在就立刻停战,因为战争继续下去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威尔逊淡淡道:不过调停战争也是要讲客观条件的,现在海外华人确实是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要求海外华人让出自己应该享有的胜利果实为条件停战,各位认为海外华人能够接受吗?如果海外华人拒绝停战,能够实现和平吗?”
“哼!海外华人不过是暂时在战争中占到了一点上风而己,如果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海外华人也未必会保持优势。”吉拉蒂诺虽然知道威尔逊说的都是事实,但法国政府的立场是阻止华东政府在这场战争中获得较大的利益,他也只能坚持到底,道:“因此海外华人的要求实在太过份了,等到他们在战场上的优势丧尽的时候,想收手恐怕也晚了。”
“但海外华人也可能扩大他们的优势,如果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啊,那个时候海外华人的开价可能会更高的。”说着大概是觉得斯科尔斯比较讲道理一些,威尔逊转向斯科尔斯道:“我们认为要想促成停战,海外华人的诉求也不能不考虑,应该适当的让海外华人得到一定的胜利果实,否则战争继续进行下去的话,局势有失控的危险。”
英法两国都是一门心思的遏制华东政府的崛起,因此极力阻止华东政府在这场战争中获利,但美国却认为既然华东政府在战争中获胜,就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要求,否则华东政府只能挺而走险,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取得更大的战果,以迫使日、俄接受自己的条件。虽然现在日、俄两国仍有再战之力,但如果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仍然还是以华东政府的嬴面为大,而那时华东政府必须会开出更高的停战价码,毕竟华东政府扩大战争所付出的代价,最终还是要从日、俄两国身上连本带利的捞回来。
而与其在冒战争扩大甚致是失控的危险,到不如考虑让华东政府得到一定的利益,当然这些利益并不足让华东政府快速崛起,而又让日、俄两国能够保住一定的元气,在远东地区继续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才是最好的选择。
美国在远东地区的经济利益是仅次于英国的,因此在这一地区发生长时间战争或出现唯一的地区性霸主,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不过现在美国还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由其是军事实力不强,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也不像英、法、俄、徳那样咄咄逼人,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不管对方能不能接受,而更倾向于设身处地从对方的立场考虑,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斯科尔斯沉思了片刻,才道:“好吧,这个意见我会向国内汇报的。”
――――――――分割线―――――――――分割线――――――――
就在第二天,华东政府收到了德国、美国的外交公涵,正式向华东政府提出,希望派遣军事观察团到华东政府,观膜战斗。
军事观察团在这个时代是常有的事情,一般是由欧美强国向亚非拉地区国家派遣,由于这个时代的战争技术、武器、战术更新太快,而由于强国之间互相牵制,而且政治也比较成熟,并不容易发生战争,反到是亚非拉地区的国家,或是为自己的利益,或是受欧美强国的挑动,到更容易打起来。而亚非拉地区国家使用的武器基本都是向欧美强国购买,甚致会聘请欧美强国的军事教官训练指导本国的军队,而在战争发生后,欧美强国就会派军事观察团观摩战争,了解新武器的性能,新战术的效果等等,有时军事观察团还会担任顾问角色,甚致参与指挥战斗,因此各国对军事观察团也并不排斥,当然派遣军事观察团都是在友好国家之间。
华东政府参战仅一个多月,就在海陆两线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欧洲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更甚过日本。其实日本战胜俄国己经让欧洲国家感到意外了,谁都没有想到,号称欧洲压路机,战斗民族的俄国,竟会被一个弹丸小国,还是黄种人击败,但日本毕竟是经过了近1年半的血战,其间打了好几场绞肉机式的战争才一步一步击败俄军,可谓是惨战。
而华东政府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同时击败日、俄两军,尽管不知道战斗的细节,但取得的战果无疑是要比日军近1年半时间更大,虽然人民军有以逸待劳的便利,但也是相当不易的。因此现在己有不少欧洲国家在积极的收集战争资料,研究人民军的战术。
德国是欧洲国家中一直和华东政府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家,甴其是双方的军事技术合作近年来十分近密,不过主要是华东政府提供军事技术,特別是武器的设计思路,而德国则是以强大的制造能力来实现。现在德国的海陆军均配备了大量华东政府设计的武器,而且在徳国的军事演习中,这些武器也都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但毕竟是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由其是与这些新武器配套的战术还在摸索中,正好华东政府参战,因此德国军方希望向华东政府派遣军事观察团,了解这些新武器在战争中的运动效果和战术。
另外德国现在面临着法俄同盟的外交压力,虽然徳国政府也在尽力想办法拆散法俄同盟,但也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现任徳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为了同时应对法俄两线作战的压力,正在对日后著名的施里芬计划进行最后的完善工作,而在这个时候,能够在战场实地了解俄军的作战习惯、战术、武器,对于完善施里芬计划,自然是有极大的帮助。施里芬甚致提议,可以和华东政府建立同盟,来对抗法俄同盟,有华东政府在远东牵制俄国,徳国就可以一心一意对付法国。
而相比之下,徳国海军对军事观察团寄于的希望要比陆军更大一些。虽然徳国这时正在大造军舰,力图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但徳国过去毕竟一直都只是一个陆权国家,因此对于海军建设、海军战略、战术还相当缺之经验。毕竟一支强大的海军并不是只靠多造军舰就能推砌起来的。得知人民军海军取得了对马海战胜利的消息之后,海军大臣提尔皮茨也不得不承认就海军来说,人民军海军是足可以做徳国海军的老师了。
由于华东政府的主力军舰都是在德国制造,双方在海军的合作也要大于陆军,有这么一层香火情,提尔皮茨也想借这个机会向华东政府派遣军事观察团,了解人民军海军的作战、训练,最好是能随人民军海军一起参战,这也是徳国海军能够快速吸收海军建军经验的唯一捷径。
陆海两军都提出了向华东政府派遣军事观察团的申请要求,徳国政府当然也不能忽视,而且以徳国和华东政府现在的关系,华东政府应该是不会拒绝德国的这个要求。最后是由威廉二世亲自决定,同意陆海两军的申请,正式向华东政府提出派遣军事观察团的要求。不过和华东政府建立同盟的建议,威廉二世则暂时搁置起来,因为他对于收服俄国到是颇有几分自信的,自然也就认为没有和华东政府建立同盟的必要了。
………………………………
第四七八章 外交争斗(七)
相比于德国的务实态度,美国向华东政府提出派遣军事观察团的要求,则更务虚一些,但其想法和目地也更为复杂。
美国当然是不希望看到华东政府借这场战争而崛起,不过对英法二国一味压逼华东政府的做法也非常不满,因为过去几年的情况证明,华东政府不是清廷,让它屈从于外部压力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除非是英法二国能够直接出兵,彻底在战场上打败华东政府,因此这种施压的结果只能逼华东政府扩大战争的规模,甚致是让局势失摆。美国政府认为,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英法二国的身上,自己也必须有所做为才行。
现在美国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大,当然现在的美国也没有看谁不顺眼就打谁的习惯,因此就直接排除了军事干涉或军事施压的选项。其实美国和华东政府的关系一直保持得不错的,但双方的关系主要是在经济领域。尽管现在华东政府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德国,其次才是美国。但华东政府和德国的经济关系有很大一部份是由政府主导,而纯商业性的贸易关糸,美国要远大于德国。不过在军事、政治上美国和华东政府的关系基本为零。
但现在美国正处由大转强的阶段,尽管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想仍然很大,但有远见的政治家则希望美国更多的参与国际政治,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东亚地区有美国重大的经济利益,虽然有诸多的势力交织,但欧洲诸国却鞭长莫及,因此也成为美国登上国际舞台的一个重要支点。
近10余年来,美国一直都在参与亚洲的事务,从1894年怂慂日本挑起甲午战争,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夺取菲律宾为亚洲的立足点,1900年加入八国联国侵华战争,再到1904年全力支持日本发动日俄战争,美国实际己一步一步加强了对东亚洲地区的干涉。
而华东政府是东亚地区新崛起的一个政治势力,美国自然不满足只和华东政府保持经济关系,而希望能和华东政府发展军事、政治关系,这样也有利于美国对东亚地区的干涉。因此美国对华东政府参战的态度十分微妙,并不像英法那样强烈反对,从一定程度上说还有一定的支持,其实就是希望华东政府参战,把水搅得更浑,好趁机浑水摸鱼。在华东政府参战之前,美国允许华东政府在美国发行了价值1500万英磅的债券,这既是支持华东政府参战,同时也为和华东政府发展军事、政治关系创造了条件。就凭这个关系,美国也有资格提出派遣军事观察团的要求。
不过美国要求派遣军事观察团的目地首先是试探华东政府的态度。如果华东政府签美国的要求,则表明华东政府也愿意和美国发展军事、政治关系,这样当然是正中了美国的下怀,让美国可以较深入的介入到辽东的战争中,并且在战争进行必要的阶段,美国可以凭借着和三方都有较好的关系而出面调停,促成三方进行和平谈判。这样不仅可以为美国争取利益,还能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
同时美国也考虑到目前辽东的战局是以华东政府的优势最大,将来华东政府就算不能全占辽东,但也有一席之地,因此美国从现在开始,也有必要和华东政府建立较好的政治关系,这不仅有利于美国对东亚地区的干涉,也有利于美国扩大在东亚的经济利益,毕竞美国是以商业立国的国家,一切政治行动归根到底是为美国能够获取更大更多的经济利益。
原来美国一直都希望能在中国的辽东地区进行商业开发,因为辽东地区有丰富的资源,潜力巨大,只是俄国从1898年强租旅顺之后,就将辽东地区视为自己的禁脔,不允许他人染指。而华东政府的态度要比俄国开放得多,在山东就和美国有许多合作的项目,并且大力的邀请美国资本进入,虽然有较严格的条件限制,但也提供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现在所有强国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压力,美国由于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因此压力小些,但也不能不早作准备,何况一块新市场,你不去占领,别人可就要去占领了。
现在华东政府击败俄国,无论是将来独占辽东,还是部份占据辽东,都能为美国资本进入辽东地区赢得了机会,如果美国能够在辽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开发,对美国消化产能,扩大经济都将会大有益处的。因此美国提出向华东政府派遣军事观察团,是有着极为复杂的背景。
接到了德、美两国的申请后,华东政府的高层也觉得有些意外,徳国到也罢了,由其是没想到美国会提出派遣军事观察团的要求。不过在行政会议上进行认真协商之后,众人都认为这对华东政府并没有什么坏处。因为军事观察团到来,也是要受华东政府的管治,不会让他们肆意胡来,而且还可以借军事观察团的到来,向英法日俄等国施压,因为按照惯例,只有关系好的国家才会互派军事观察团的。
虽然德、美两国都会极力的澄清,派遣军事观察团不表示支持华东政府,但英法日俄等国恐怕都是不会轻易相信。而且以后的行为多少都会有一些顾忌,当然华东政府也会充份利用这一事件,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另外借军事观察团的到来,和美国发展军事、政治关系对华东政府来说也是好事,毕竟华东政府十分清楚,虽然现在美国大而不强,但潜力巨大要远超过欧洲国家,而且现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也不是铁板一块,因此华东政府和美国还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华东政府的最终目地是要推翻清廷,自己当家做主,但新国家是需要其他国家承认的,虽然说只要自身的实力达到也就足够了,毕竟湥⒍纪炅耍渌乙仓荒艹腥希绻抑涞墓叵岛茫比皇腔峋≡绯腥系摹;谡庑├碛桑涫狄彩峭耆斜匾兔拦⒄拐巍⒕鹿叵档摹
于是两天以后,华东政府也向德、美两国进行了回复,表示欢迎两国派遣军事观察团来到华东政府,并会立刻安排人员,和两国领事馆就观察团的人员,安排、规则等事项进行协商。同时华东政府也向两国提出,希望在两国各增加发行价值1500英磅的债劵,并且以出售债券的收入,直接从两国购买物资。
其实现在华东政府还并不缺钱,毕竟参战的时间不长,上次在德、美两国发行的共计价值3000万英磅的债券收入现在还没有用完,而且华东政府又已在上海发行债券,首期计划发行1000万两白银,现在销售也十分火爆,因此目前华东政府的财政状况还十分良好,并不急需资金。不过这场战争在短时间内结束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日俄两国已经打了近1年半的时间,华东政府估计自己参战之后,至少也要打一年,也许更多,因此华东政府是做好了提长期战争的准备,资金的准备自然是必须要未雨筹谋。
而且筹集资金的目地当然是为了购买物资,因此与其积累资金,到不如直接积累物资。华东政府计划向德国购买一批火炮,炮弹、步枪,装甲钢板,舰用钢材,蒸汽机、锅炉及零配件、材料等,一方面是用来补充目前华东政府的军工产能不足;另一方面华东政府在对马海战中俘虏了大量的军舰,而维修军舰的零配件大倍份都还不能自行生产,需要从德国进口。其实在开战之前,华东政府向德国购买了一批军舰用的零配件及材料,只是没想到在对马海战中俘虏的军舰太多,加上从旅顺港里打捞上来的几条军舰,共计有近30艘,前期购买的零配件及材料根本就不够用,只能再向德囩增加购买。
而向美国购买的物资则是药物、布匹、普通钢铁、木材及生产机器等等,这些要么是战争需要的物资,要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必妄物资。尽管目前华东政府还不缺这些物资,但有备无患,多储备一些总是没有错的,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有钱买不到东西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
华东政府的回复发出之后,德、美两国的领事也都不敢怠慢,立刻将华东政府的要求发回国内,让国内做决定。其实华东政府提出的这些要求并不过份,而且对德、美两国都是相当有利的,不仅是购买华东政府的债券是有利可图的,还能销售本国产品,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只不过在这个关建的时刻,这样做无疑是有支持华东政府的嫌疑,尽管德、美两国都无需看英法的脸色行事,但也没有必要过于得罪英法,因此也需要慎重的考虑谋划,衡量得失成败,才能答复华东政府。
随电报不断的在各国之间来往穿棱,各方在外交方面的争斗也日益的激烈,在台面以下,各方都在施展浑身解术、合纵连横,威逼利诱,为自己争取利益。
………………………………
第四七九章 统一商界(一)
7月的上海娇阳似火,热浪袭人,由其是在临近中午的时候,没事的人一般都不会出门,因此大街上少有行人车辆,而各家店铺里的生意也都冷清了不少。不过上海新区的申江饭店里这时却是热闹非凡,隔着巨大的玻离门窗,可以看到里面人来人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