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4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哈!老实说我现在很想看一看,小尼克的表情,一定会非常精彩。你们认为我有没有必要和小尼克再举行一次会面。”
“陛下,请恕我直言,比尤克条约已经被无限期的搁制起来,您和尼古拉陛下的会面将毫无任何意义。”
华东政府的袭取海参崴作战取得了近乎于完美的成功,使华东政府在战略、战术层面上均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不过这场战役对时局造成的影响远不止如此。
首先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当事的另一方俄国。海参崴的失守对俄国社会,由其是上层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此之前,尽管俄国在与日本及后来华东政府的战斗中,屡败屡战,甚致给俄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震荡,但俄国的上流社会却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就在对马海战惨败的消息传回俄国以后,尼古拉二世对他的宫廷值班侍卫雷泽夫斯基将军说出的第一句话竟是:“天气多好啊!明天您想不想去打猎?”而在半个小时后,尼古拉二世竟然在皇宫的御花园里像孩子一样的用气枪*鸦玩。而被解职归国的前俄国远东总督阿列塞克耶夫海军上将则在第二天也仍就带着自己的情妇去剧院看戏。
这是由于此前的战斗,都是发生在俄国以外的土地,对俄国贵族来说,这些败仗都没什么大不的,军舰被打沉了,大不了再造,反正俄国有的是资源;军队被消灭了,还可以再招募,反正俄国的两脚羊多的是。但这一次是俄国的领土被敌人攻占,尽管海参崴是俄国抢来的,但和中国东北地区不一样,虽然在日俄开战以前,俄国占据着中国的东北地区,而且俄国也打算将其并入本国,但那毕竟还不能算是俄国真正的领土。而海参崴不仅有法理依据,而且并入俄国近50年,所有的俄国人都已将海参崴视为俄国的领土了,做为一个对土地有特殊执着的民族,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连一向对战败无动于衷的贵族都震动了,海参崴的失守对民间的冲击自然更是可想而知的。
“流血的星期天”之后,表面平息的社会动荡又有恢复的趋势,立宪派、改良派、共和派,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各有述求,有要求改革,有要求停止战争,有要求减税,有要求工作,甚致包括一部份曾经最顽固地支持沙皇专制的贵族都意识俄国需要改变了,一场更大的社会危机正在酝酿当中。
在这种情况下,尼古拉二世自然也不能在无动于衷了,因此在第一时间发动了讲话,企图利用败战来激起俄国社会的同仇敌忾之心,转移社会矛盾。同时俄国还积极展开外交活动,要求日军立刻向辽东发动进动,吸引人民军的兵力,以减轻俄国面临的军事压力;又向法国提出了贷款要求,以维持国内的经济不至于崩溃。
而除了俄国之外,世界的主要国家也都在组织有关专家人员,或进行研究讨论,或进行军棋推演,分析战术战略,估算战事的走向和成败,并判断对本国造成的影响。因为华东政府袭取海参崴的战术,确实是所有国家都没有预料到的,而这一战术的成功,不仅仗这场战争变得更为复杂,波及的范围也更广阔,也使各国之前这场战争的发展走向的推演全部都变得无效,只能全部重来。
原来这场战争和德国没有多大的关系,毕竟德国在远东地区没有多少利益,更没有多少影响力。不过这场战争的一个相关方——俄国,对德国还是有相当的特殊意义。
10年前成立的法俄同盟对德国始终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因此拆散法俄同盟,甚致将俄国拉回到自己的阵营中来,重新恢复三皇同盟,就一直是德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只是10多年来,德国作了不少努力,但却总是成效不大。
而日俄战争的爆发,让德国看到了希望,因此德国对这场和自身关系并不大的战争相当关注。
在最初的时候,德国的目标也是支持日本和华东政府对俄作战,希望借助日本和华东政府的力量来削弱俄国的实力,虽然俄国在远东失败以后,只得将兴趣转回到西方,转向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不过在德皇威廉二世看来这并不可怕,因为他有充份的自信,可以收服这头在远东耗尽精力的北极熊,甚致供自己驱驶,帮助自己来对付英国。
不过由于日本有英美两国的支持,对德国的需求并不大,因此德国重点支持的对像是华东政府,不仅允许华东政府在德国发行债券,并且还在华东政府参战以后,决议向华东政府出售武器弹药。
而在海参崴战役之前,战争的进行也让德国十分满意,俄国在十里河之战中再次大败。于是威廉二世也开始展开自己收服俄国的计划。
1905年7月10日,威廉二世乘坐皇家游艇霍亨佐伦号,在瑞典沿海作例行的旅行。一周后,他在芬兰湾入口向尼古拉二世发去了电报,邀请尼古拉二世在海上相见。
7月23日,尼古拉二世乘坐北极星号游艇在芬兰湾北岸维堡的比尤克海峡,与威廉二世相遇。两位表兄弟皇帝在游轮上进行了密切的会谈,而在威廉二世的巧妙引导下,将会谈的矛头成功引向了英国,于是在次日,两位皇帝在北极星号的卧舱里签订了一份德俄两国针对英国的防御同盟条约,称为比尤克条约。
威廉二世带着比尤克条约,得意洋洋的回到德国,向群臣吹嘘:1905年7月24日的早晨成了欧洲历史的转折点。我亲爱祖国的局势得到了极大的缓和,她终于从高卢和俄国的可怕夹攻中解脱出来了。
不过首相毕洛的头脑显然要比皇帝清醒得多,法俄同盟己有10余年时间,法国资本己大量进入俄国,和俄国的贵族、资本家形成了严密的捆绑,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国己控制了俄国的金融,因此法俄同盟不是两位皇高的亲属关系和私人友谊能够拆散的。
当然这种话不能对皇帝说,但毕洛毕竟是老谋深算,一眼就看出比尤克条约的一个破绽,这个条约是“要在欧洲受到某一欧洲国家”进攻的情况下才能生效,其实这一条本是威廉二世自作聪明给加上去的。毕洛向皇帝指出,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英德发生战争,俄国无需进攻印度;而如果英俄因印度或波斯问题在欧洲发生战争,德国则必须进攻英国。
而威廉二世听了之后半天说不出话来,因为这样的条约也太吃亏了,但条约己经签了,黑字白纸是改不了的,最后还是毕洛建议,以首相的名议拒绝副署以令条约生效,将这份条约永远的搁置起来。但也就意味着德国彻底失去了与俄国修复关系的最后机会。
而就在这时,华东政府取得了海参崴战役的胜利,让德国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如果不能收服俄国,自然是将俄国的实力越削弱越好,华东政府到是个不错的工具,何况德国和华东政府的关系一向良好,现在又是华东政府的债主,因此德国似乎还能够有些作为。于是威廉二世招开御前会议,讨论这场战争的走向,以及德国可以在这场战场中扮演的角色。
………………………………
第四九九章 各方态度(二)
这时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伯爵道:“陛下,我不得不承认,华东政府的战术是我50余年军事生涯中所见过的最富有创意,最大胆,也是最巧妙的战术,在我看来,只有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和拿破伦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战术能够与之相媲美,因此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样精彩的战术,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威廉二世听了,也不禁有些惊讶,没有想到施利芬会对海参崴战役有如此高的评价。汉尼拔和拿破仑是欧洲战争史中两块令人仰望丰碑,两人都实施过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的战术,也一直所后世的军人们听津津乐道,因此施利芬将海参崴战役与之相比,在欧洲绝对是极高的赞誉。
虽然施利芬在任职总参谋长之后,并未指挥过一场战争,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就像写出《战争论》的克劳塞维茨和写出《海权论》的马汉也是没有实战经验一样,而施利芬伯爵的代表作就是在后世闻名遐迩的《施利芬计划》。尽管这份计划在这时并未完全完成,但己被德国上下奉为将来某个时候可能同时对法俄作战的镍皋。而施利芬本人也理所当然的被德国视为当代最伟大的战术家。
威廉二世道:“伯爵,您对华东政废有这么高的评价吗!”
施利芬点了点头,道:“陛下,我对华东政府的战术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在6年以前,他们刚刚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也曾进行过一场类似的战役,用军舰将军队运到敌人的后方发动进攻,那一场战争几乎就是这场战役的缩小翻版,这也说明这一次并不是华东政府的军人心血来潮或灵光一闪的结果,而是有理论系统,有计划战术的军事行动,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军队,是绝对值得尊重的,也有资格成为我们德国的同伴。”
威廉二世证了一怔,马上捕捉到施利芬话中的不寻常用词:“伯爵,您的意思是希望华东政府成为德国的伙伴?”
施利芬点了点头,道:“是的陛下。”
毕洛却皱了皱眉,道:“伯爵,华东政府和德国相距太远了,而且又缺少同共的利益和敌人,德国和他们成为伙伴,没有多少实际利益吧。”
施利芬摇了摇头,道:“首相大人,距离从来都不是问题,英国可以和日本结成同盟,德国和华东政府为什么不能?至于共同的利益暂时可能还没有,但我们现在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俄国。”
威廉二世先是一怔,猛然双眼放光,双手扶着桌子,似乎要站起来,但还是沉住了气,不过心里都是激动万分,因为他己经完全明白施利芬的意思了,现在德国和俄国已经基本没有和好的可能性了,因此以后德国必然会面对法俄两国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而既然华东政府表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那么德国和华东政府结盟,就可以在俄国的背后竖立起一个强大的敌人来,这样俄国也实际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德国则可以独自面对法国,就算日后英国也加入进来,但是法国同一方向,德国也不用两线作战。
施利芬接着道:“陛下,我自从接任总参谋长以后,一直致立于制定对法俄两线作战的计划,但再好的计划,进行两线作战终究是对我们不利的,因此最好的办法还化解掉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而就目前来说,和华东政府结盟,是化解德国两线作战不利局面的最好办法。”
虽然这时威廉二世的心里仍然激动,因为由于是他自己的操作失误,而使德国彻底失去了与俄国修复关系的最后机会,现在能有另一个改变德国战略困境的局面,威廉二世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不过他毕竞是当了近20年的皇帝,现在也完全沉住了气,道:“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建议啊,伯爵。也许应该让阿尔贝特再去访问华东政府,他和中国人的关系很不错。”
这时毕洛道:“陛下,请恕我直言,在这个时候我们最好不要去和华东政府商谈结盟的事情,因为现在华东政府正和俄国、日本处于战争时期,而且我们己经向华东政府派去了军事观察团,在这个时候如果再让亲王殿下去访问华东政府商谈结盟的事情,并不合适啊,我建议还是等战争结束以后再说也不迟。”
施利芬道:“陛下,我同意首相的意见,目前我们确实不适合向华东政府提出结盟的建议,除了现在华东政府还处于战争状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华东政府取得了海参崴战役之后,赢得这场战争己经没有悬念了,德国在这个时候和华东政府进行结盟的谈判,将对我们很不利。而在战争结束以后,华东政府将会面临俄国、日本两方面的压力,而且俄国的背后有法国,日本的背后有英国,因此华东政府在战后将会承受俄日英法四国的施压,而这时只有德国能够给华东政府施以帮助,这时就是华东政府需要德国了,再举行结盟的谈判,我们德国就将在谈判中占据主导位置。”
毕洛也点了点头,道:“陛下,总参谋长的建议是正确的。”
而威廉二世听了,却不置可否,摸了摸胡子,嘴角却露出了一丝笑意,道:“首相,总参谋长,我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们,也许对你们有参考价值。就在前天,英国和法国己经开始协商武装干涉远东的战争了,你们认为这千消息对德国是否有利呢?”
施利芬怔了一怔,道:“如果英法参战,是足以改变目前的局面,华东政府肯定无法取得胜利了,不过我认真英法两国真正出兵参战的机率并不大,恐怕是想故意制造出一个声势,迫使华东政府和俄国、日本谈判,削弱华东政府的胜利果实,不过在这个时候,我们更不宜去和华东政府协议结盟的事情。”
毕洛却道:“不不不不,我到认为这是德国的机会,既使英法两国不是真正出兵参战,但对华东政府仍然是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出面调停,促成华东政府和俄国、日本谈判和谈,这样可以让华东政府感激我们,甚致是依赖我们,这当然是对我们德国有利的。不过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向华东政府释放必要的善意,让华东政府觉得德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伙伴。”
施利芬想了一想,也点了点头,道:“还是首相大人考虑得周全。”
威廉二世道:“好吧,那么我们就暂时耐心的观看,华东政府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
――――――――分割线―――――――――分割线――――――――
美国,华盛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总统先生,此前我们对远东的这场战争的判断完全错误,给您提供了错误决策依据,作为战争部长,我应该对此负全部责任。”
罗斯福并没有坐在自己的办公椅上,而是绕到办公桌的前面,半靠半坐在办公桌上,样子十分随意,但其他人都还是规规据据的坐在沙发或椅子上,听着战争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上将的发言。
罗斯福摆了摆手,道:“霍华德,这不是你的责任,只能说海外华人的战术实在是太高明了,我想恐怕没有人会预料到海外华人会利用舰队跨越2000公里的距离去进攻海参崴呢,而且我还没有做出么决策,到也没有损失,因此你也不用自责,关建是在华东政府攻占了海参崴之后,这一场战争下一步的走向会怎么样?”
陆军参谋长阿德纳•查菲中将道:“我们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就进行了一次军棋推演,结果是俄国彻底失败,华东政府最终攻占哈尔滨,将俄国的势力全部逐出中国的领土,并且还会占领一部份俄国的领土。我们认为应在20万平方公里左右,包括海参崴在内。”
罗斯福叹了一口气,道:是吗?那将是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最大的一场失利,甚致要比克里米亚战争败得更惨,失去了海参崴的俄罗斯,在远东将会毫无做为了。”
查菲道:“总统先生,这只是一次军棋推演的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还需要再做几次军棋推演才能够到较为准确的结里。”
罗斯福道:“无论怎样推演,俄国的全面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是输100元和输99元的区别而已。”
查菲道:“不过俄国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如果在这个时候,日本能够从朝鲜半岛向辽东发动进攻,这样可以牵制华东政府的兵力,为俄国赢得喘息之机,也许还有挽回的机会。”
罗斯福道:“日本会在这个时候出兵吗?”
查菲道:“我认为有可能,日本和俄国己经达成了协议,由对手变成了同伴,而且如果俄国真的全面惨败,对日本也并不是好消息,因此日本有很大的机率会在这个时候出手帮俄国一把。”
………………………………
第五百章 各方态度(三)
国务卿伊莱休•鲁特却摇了摇头;道:“将军,我的判断和你恰恰相反,如果日本在这个时候出兵进攻辽东,除了只会将华东政府的火力全部都吸引到自己身上来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好处,而且虽然日本和俄国己经签定了联盟的协议,但这是在华东政府的压力以及英法两国的斡旋之下签定的,两个刚刚打得你死我活的国家,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真正的盟友,因此日本决不会为了俄国而引火上身的。”
查菲道:“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如果俄国真的全面惨败,那么日本的结局也不会好到那里去,因此日本出兵并不是为了救援俄国,同时也是在挽救自己,日本国内不会没有这样没有远见的人。”
罗斯福道:“先生们,我认为你们的话都有道理,日本当然不会坐视俄国被华东政府击败而不理,但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参战,而是会选择一个对日本最有利的时机。”
说着,罗斯福来到桌公室左则挂着的一张巨大的中国东北地区,道:“我们首先估且把华东政府的目标定为占领哈尔滨,那么日本出兵的最佳时机,就是在人民军进攻哈尔滨的时候,因为在那个时候,人民军的主力肯定会集中在哈尔滨一带地区,而防范日本的力量也是最为薄弱的时候,是日本最有把握攻破人民军的鸭绿江防线,再次杀入辽东地区。如果日本聪明的话,这个时候就应该立刻和华东政府展开停止战争的谈判。”
罗斯福前面的话查菲到是能够理解,但当罗斯福说到日本突破了鸭绿江防线之后应该马上和华东政府谈判,就有些不明白了,道:“这个时候为什么要和华东政府谈判?”
鲁特替罗斯福解释道:“因为这个时候华东政府对俄国的战争己经快取得全面胜利了,在这个时候自然是不想打断进攻哈尔滨的战争,因此日本提出和谈,以退出辽东换取华东政府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利益,这样的条件华东政府是可以接受的,而日本就达到自己的目地,体面的退出这场战争,至于俄国的结果,并不是日本考虑的范围。如果日本的政治家够聪明的话,这将是日本最好的选择,这要比两国联合击败华东政府的成功机率大得多。”
查菲这才恍然大悟,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对于国家政府所知不多,洠в邢氲秸饫锩婊褂姓饷炊嗵茁贰
鲁特接着道:“但这样一来俄国将独立面对华东政府,恐怕是很危险了。很有能会失去整个远东地区,而华东政府在获得了这些地区和人口之后,会很快发展起来,成为远东地区最大势力。”
罗斯福还在盯着地图,但却陷入到沉思中,华东政府在远东地区一枝独大,肯定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最理想的是有诸多势力纠结在一起,美国才好在其中左右逢源。但按照目前局势的发展,这几乎是不可逆转的结果,而美国基本没有什么好办法干涉,除非是直接参战,但这也是目前美国不可能做到的。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罗斯福的心里也有些绝望了。
就在这时,只听脚步声响,副总统副总统查尔斯•W•费尔班克斯走进来,道:“总统先生,我来晚了一会,刚刚收到了一份消息,英国和法国已经在协商讨论武力干涉辽东战争的相关事宜了。”
鲁特皱了皱眉,道:“英法真的打算参战了吗?”
费尔班克斯道:“这到还没有定,目前仅仅只是在协商的阶段,不过我认为英国和法国还是有参战的可能性,毕竟他们都不希望看到华东政府在远东崛起,更不会容忍俄国和日本彻底失败。一但到了那个时候,英国和法国有很大的可能会选择武力干涉。”
罗斯福听了,顿时全身一震,马上又点了点头,道:“很好,这到真是一个好消息,这样一来我们美国也将会有很大的空间了。好吧,就让我们等待一个时机。”
――――――――分割线―――――――――分割线――――――――
日本东京,内阁。
人民军攻取海参崴的消息传到日本之后,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虽然有一部人幸灾乐祸,尽管现在日俄两国签定了联盟的协议,但绝大多数日本人仍然将俄国视为敌人,因此得知俄国又失败,自然是幸灾乐祸。但一部份有头脑的人却是忧心忡忡,毕竟现在远东的局势是华东政府一家独大,日俄只能联手对抗华东政府,但现在俄国又遭败绩,华东政府的势头更盛,自然是对日本不利。
日本内阁也连续开会讨论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众人到是一致认同俄国的失败已成定局,而日本应该怎样应对,到还一时没有定论。
而今天的会议一开始,外相小村寿太郎首先发言道:“今天外务省收到俄国通过驻法国大使向我们发出的外交照会,要求我们尽快出兵参战,以减轻俄国的军事压力。另外法国总理也绝了日本大使,希望日本和俄国精诚合作,尽快出兵参战。”
寺内政毅道:“我们为什么要出兵帮助俄国,就让俄国和海外华人去拼个两败俱伤好了,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