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4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沃尔科夫毕竟也是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又从军多年,多少也能理出一些头绪来的,首先是人民军既然出动了装甲列车,自然是要大干一场,很有可能会以装甲列车为核心,组成一支军队,沿铁路线西进,直捣牡丹江火车站,摧毁俄军的总指挥部,而失去了总指挥部以后,南北两线的俄军必然大乱,也失去后勤补济,因此人民军有很大机率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不过如果这就是人民军的作战计划,沃尔科夫到也能够松一口气,他虽然也承认装甲列车是一种强大的武器,但并不是绝对无敌的,装甲列车的阿喀琉斯之踝就是只有依托铁路才能作战,因此只要破坏了铁路,装甲列车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当然,人民早的战术选择也并不是只有这一种,穆棱河火车站正是位于南北两线作战的中间点上,因此人民军攻占这里很有可能为了切断俄军南北两线的联系,那么人民军就会以其中一线的俄军为攻击目标,但人民军会将那一线俄军当进攻的目标呢?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情报才能确定了,而沃尔科夫也无能为力,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派人在从穆棱河到牡丹江沿线铁路布置*,如果装甲列车杀过来,就炸毁铁路。

    一直到黄昏时分,沃尔科夫从收到了数十条情报中找到了两条有所值的信息,一条是在北线发现有大量的人民军向南移动,而在十长岭和俄军对持的人民军放弃了两个外围阵地,另一条是在穆棱东山南侧,发现有大量人民军驻扎,正在布置阵地。

    到这个时侯,沃尔科夫才终于能够确定,人民军的目标是南线的俄军,在穆棱东山南侧驻扎的人民军就是从北线调过来,切断俄军的退路。而人民军占领穆棱河火车站之后,装甲列车的打击范围可以将南北两个战场都包括在其中,因此也不得不说,人民军的这个战术构想确实是非常巧妙的。

    当然要破解人民军的这个作战计划到也不难,关建点就是穆棱河火车站,只要俄军重新夺回了穆棱河火车站的控制权,就可以重新联通南北两线战场,通过兵力的优化调配,来化解人民军的进攻。

    只是从那里抽调军队去复夺穆棱河火车站呢?现在牡丹江只有一个骑兵旅和铁路护卫队,再就是自己的警卫兵力。骑兵旅显然是不能当作攻坚使用,只能作为辅助,而铁路护卫队实际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自己的警卫兵力更是不能动,再向哈尔滨请求多派些军队来,且不说现在哈尔滨还能不能挤出军队来,就算是有,从军队集中、准备、开拔,到达穆棱河火车站,至少需要2、3天的时间,到那时恐怕是一切都晚了。因此只能从前线抽调兵力。

    沃尔科夫思来想去,现在也只有北线还有余力抽调兵力,因为人民军是从北线抽调兵力南线作战,虽然不知道俱体是多少兵力,但至少不会少于两个团,甚致是一个师,如果只是一个团,是不可能挡住南线的俄军的。而这样一来,北线俄军的压力大减,当然可以抽调一部份兵力来进攻穆棱河火车站。

    想通了这些情况之后,沃尔科天也连练下达命令,首先下令从北线抽调第35师进攻穆棱河火车站。

    第35师原来就是沃尔科夫的部队,师长是托布尔金斯基少将,下辖第1、2旅,北线俄军被人民军歼灭的那个团,就是第1旅下属的第138团,因此现在这个师实际只有1个半旅。这样一来北线还保留1个师和1旅,而人民军在北线的兵力应是1个师或1个师加1个团,俄军在兵上仍然有3:2或2:1的优势。

    而穆棱河火车站的地域并不大,第35师的3个团,加上骑兵旅和铁路护卫队也足够了,因为兵力再多了也难以充份展开。而俱体的分配是第1旅和骑兵旅、铁路护卫队汇合,由东面进攻,第2旅由西面进攻,两线夹击穆棱河火车站。

    而北线剩下的第9师、第2旅也不能闲着,立刻向北线的人民军发动进攻,如果能够击败人民军是最好,就算不能击败人民军,也能够牵制北线剩下的人民军,不让他们再增援穆棱河火车站了。

    而南线的俄军则是尽快找一个合适的地点驻扎,并且尽可能离穆棱河火车站远些,以躲开人民军装甲列车的重炮打击,布置防御阵地,然后固守待援。

    同时沃尔科夫也向哈尔滨发电,希望哈尔滨能够再给自己增援一些军队来,那怕是只有1个团也好。虽然哈尔滨的援兵到来需要时间,但沃尔科夫认为,这次的战争恐怕是不会在1、2天内结束,就是打成反复的拉据战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自己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队了,因此必须为作长时间战斗准备,哈尔滨派来的援军,也很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胜负手。
………………………………

第五一三章  穆棱河之战(九)

    沃尔科夫的命令下达之后,第1骑兵旅、铁路守备队从牡丹江火车站出发,向穆棱河火车站方向前进,而北线俄军第35师也离开十长岭,南下在距离穆棱河火车站约5公里的冦河沟一带驻扎,只有南线的俄军没有回应。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沃尔科夫的命令是靠人力传递,而南线的俄军由于一开始突进得太过靠前,距离也是最远,而且现在双方的军队交错布置,小股的侦察队、巡逻队很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经常发生小规模的战斗,而通信兵自然要避开这些小股军队,因此要将命令传到南线俄军的手上,需要更长的时间。沃尓科夫当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个时候只能耐心的等着结果。

    南线俄军的第2旅被人民军歼灭之后,俄军就开始向西撤退,不过有人民军的两个师在后面步步紧逼,俄军也不敢大步的后撤,当然这个时候南线俄军还不知道穆棱河火车站己被人民军攻占的消息,如果知道恐怕就不会这么慢了,那怕是牺牲部份军队,也要将军队主力尽快撤过穆棱河去。

    而人民军的两个师也怕俄军撤得太快,一下子就撤过了穆棱河,因此在紧逼俄军的同时,不断派出以营为单位的小股军队进攻俄军,或是正面强攻,或是侧面迂回,双方连续发生了多次小规模的战斗,也让俄军必须要步步小心,不敢大意,而这一来撤退的速度自然也就慢了,一天连10公里都走不到。只到人民军占领穆棱河火车站,而北线的人民军己经赶到穆棱东山布置阵地之后,人民军才减少了对俄军的攻击,就这样又过了一天,俄军撤到离穆棱东山只有7、8公里的兴隆村,才遇到俄军的通讯兵,得知穆棱河火车站己失守,人民军北线派军队南下,打算歼灭俄军的南线部队。

    不过这时己经晚了,兴隆村距离穆棱河火车站大约12公里,仍在装甲列车的打击范围以内,但现在俄军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想换地方显然是来不及了,只能勉强向南移动了4、5公里,在兴旺屯一带驻扎下来,并在附近的兴盛屯、兴龙南屯、董家沟等地布置阵地,整个范围的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而总体来看,俄军阵地仍然全部在装甲列车的280毫米主炮的打击范围以内,部份阵地甚至在155毫米副炮的打击范围内。而人民军的追击部队也在俄军阵地附近驻扎下来。

    毕竟要进攻敌军,先还是要把自己的阵地建好,当然人民军的阵地到并不需要多么完善的防御工事,只要是有前沿,有层次,有纵深,有火力点,基本功能齐备就行,毕竟人民军不是防御的一方。

    俄军北线!和总指挥部的军队调动,很快就被人民军的侦察兵探知,并通过军旗确定是俄军的第35师,马上报告给罗岳得知。而罗岳也立刻判断出了俄军的作战计划,就是攻击穆棱河火车站。

    应该说俄军的指挥官确实还是有几分本事,一下就抓住了战场上的要点,如果俄军能够攻占穆棱河火车站,确实可以一下子扭转目前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只是罗岳认为俄军的行动还是太保守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调动尽可能多的军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来进攻穆棱河火车站,毕竟穆棱河火车站才是这一战的要点,至少也该多派一个旅来,而不是现在就一

    个不完整的师。

    就算穆棱河火车站的地方小,军队不能充分展开,但也能形成不问断的轮番进攻来消耗守军的精力。而既使只留下一个师,但对人民军依然有一定兵力优势。骑兵旅就应该在两线来回来策应支援,不应该用来攻坚。

    现在尽管俄军在十长岭的兵力有2:1的优势,但这个优势也并不足以让俄军在短时间内击败人民军,因此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现在南线的俄军还没有进入人民军预的战场,不过罗岳奉行的积极进取的作战思想,当然不会就这样消及的等待着俄军的进攻,而是想着怎样主动出去,先给俄军一个迎头痛击。既能打击俄军的士气,也是激怒俄军,让俄军尽快发动进攻。

    当然在北线出击是不可能的,毕竟人民军在北线的兵力明显处于劣势,守住阵地就不错了,因此出击只能是在穆棱河火车站的方向。

    其实罗岳盯上的是俄军的第1骑兵旅。虽然这个时代,骑军已不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兵种,但仍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各强国基本都保留了一定数量的骑军编制,而俄军是在强国中,保留骑军较多的国家,一来是俄国的地缘广阔,利于骑军机动作战,可以组;二来骑军在俄国是有光荣的传统,著名的哥克萨骑军,一度就是俄军的招牌。传统的惯性作用自然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当然俄国的人口众多,又盛产优质战马,也有条件组建庞大的骑军。

    这次远东战争,俄军中就配备了大量的骑军部队,每个“军”级编制,至少会配备一个骑兵旅及若干骑兵团。不过战争进行目前,俄军的骑军部队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白白占据了大量的编制。

    人民军到不是不重视骑兵,但受制于缺少优质的战马,其实这几年来,人民军在战场上缴获,购买的马匹不少,并兴建了两个专业马场,而且大部份农场也都有养马,只是大部的马匹都用来拉炮,毕竟人民军的火炮比例,在这个时代的军队来说,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因此能留给组建骑兵的战马并不多,现在只组成了一个骑兵旅,每个师配备的直属骑军一般只有一个连。

    这次远东分战区就有一个骑兵团,也是目前罗岳手上!唯一的机动兵力。当然罗岳十分清楚,只靠自己这个骑兵团显然不可能和俄军的骑兵旅对抗的,且不说在兵力上的劣虏,双方的作战经验,素质也不在个层面上,人民军的骑军还从来没有真正参加过实战呢!

    不过罗岳敢制定这样的计划,自然是有自己的底气,就是从青岛刚刚送来的9辆猛士装甲车。

    原来青岛战争工作组收到了罗岳制定的战争计划,也都认为这个计划可行,如果这次作战取胜,那么人民军基本就稳操胜券了。而为了支持远东分战区的这次作战,工作组决定给远东分战区送去辆猛士装甲车。华东政府一共也只有18辆猛士装甲车,连东北战区也只分到了5辆。

    严格来说,猛士装甲车只是一型军用越野吉普车,装甲厚度只够防御7。62毫米子弹,由其是车窗部份,是全车最大的薄弱环节。不过华东政府参战之后,刁山对这18辆猛士车进行了改造,首先给车体增加了一层20…40毫米厚的钢板,由其是给车窗增加了25毫米活动钢板,也?使猛士车的整体防御得到极大的提升,以这个时代的标准,全车都可以防御14。5毫米子弹,局部可以防御37毫米速射炮弹;其次是在车顶增加了旋转机车塔,装配一挺14。5毫米机枪,车内装配两门7。62毫米机枪和一部45毫米*发射器。

    这些改造使猛士车正式升级成为轻型装甲车,虽然增加了近1吨的重量,使猛士车的机动性大大削弱,最高时速锐降到80码,但人民军并不是用它作越野机动,而是战场作战,因此是可以接受的。

    罗岳收到这9辆猛士装甲车后,就有用猛士车来打俄军骑兵的想法,现在终于找到了机会,罗岳认为该这9辆猛士装甲车为主力,辅以骑兵团,足完全可以给俄军的骑兵旅造成重创的。

    而罗岳的这个计划也得到了骑兵指挥官赵立军的大力支持。赵立军是人民军骑兵的创建者之一,经过了近4年的努力,终于使人民军的骑军初俱规模了,赵立军也是花费了不少的心。不过骑军虽然也参与了不少人民军的军事行动,但基本是担任巡逻,掩护之类的辅助任务,还没有真正参加过一场实战,这也是赵立军唯一的遗憾,这次远东战争,人民军骑军也全数参战,赵立军自然也想找个机会,让骑军真正的打一仗,而现在机会来了,赵立军自然不会放过。

    当然赵立军也十分清楚,现在人民军的骑军和俄国骑军相比,确实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有9辆猛士装甲车为后盾,赵立军自然是底气十足了,由其是对于初次上阵的人民军骑军,配合协助猛士车作战,也更有利于成长。于是很快赵立军就制定了一份作战计划交给罗岳。

    看完之后,罗岳也基本认同,只对其中的部份细节做了补充和完善,然后就命赵立军带领骑兵团和猛士装甲车出战。

    收到罗岳的命令之后,赵立军带领骑兵团和猛士装甲车渡过穆棱河,在猴石沟驻扎,这里距离穆棱河火车站约10公里左右,如果战马全速奔跑,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回来,因此基本可以确保骑兵团的安全。

    安定下来之后,赵立军下令,猛士车隐藏不动,派出两个骑兵连,分散成以排为单位,在方圆30公里的范围内巡逻,一但发现了小股的俄军,就立刻攻击。尽可能给俄军造成多的杀伤。
………………………………

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战(十)

    一天的时间,人民军的骑军共计发现了6支俄国的巡逻侦察小队,基本是以班为单位,只有两支队伍是排级。双方自然展开了战斗,结果一天下来,俄军共计阵亡了42人,被俘5人;而人民军只有4人阵亡,另有7人,3马受伤,毕竞这样的小规模战斗,骑军还是占有不小的优势。

    这时从牡丹江方向来的俄军己到达滨绥线向北林站,距离穆棱河站约30公里,正在等着北线的俄军的35师派部队来与自己汇合。而在当天晚上北林站的俄军就收到了今天的战果,而且俄军的侦察兵也发现了人民军的骑兵团的位置,并确认人民军的数量在2000…2500之间。当然这也是人民军故意暴露自己的位置,好吸引俄军的骑军进攻。

    俄军也觉得十分意外,按说双方的小股军队之间发生战斗是很平常的事情,有时一天会发生十数次,只是这一次人民军出动的是骑军,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情况,虽然开战以来,人民军在海陆两线均取得了不少胜利,甚致还打了一场成功的登陆作战,但人民军的骑军部队在战场上的存在感却并不高,甚致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什么存在感,在俄军的高层中有不少人都以为人民军根本就没有成建制的骑军部队。而现在人民军出动了成建制的骑军,而且还渡过穆棱河来作战,这是什么操作,到是有点像是对俄军的骑兵发出挑战一样。

    虽然摸不清人民军的用意,但人民军的骑军既然杀过了穆棱河,俄军当然也不能置之不理,否则这样一支骑军还是可以给俄军造成不小的麻烦,因此第1骑兵旅旅长鲍姆葛尔丹少将决定带领骑军出击,给人民军一个教训,毕竞骑军才是对付骑军的最好军队。

    不过铁路守备队的指挥官莫洛佐夫少将却认为第1骑兵旅在这个时候并不宜出击,毕竞现在这支俄军主要是靠这支骑兵旅支撑,一但而是应该等着35师派来的军队到达之后再出击也不迟。

    但鲍姆葛尔丹并没有听莫洛佐夫的意见,而是执意要在明天出击,理由是骑军的移动速度快,等35师派来的军队到达,也许人民军的骑军己经转移了阵地,再想找到人民军的骑军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在鲍姆葛尔丹心里则还有另一层打算,骑军在俄军中的地位很高,而且和俄军陆军的“灰色牲口”不同,骑军的士兵大多都是贵族出身,不仅荣誉感很强,更渴望建功立业,因此好战心极强。

    但自从开战以来,无论是对日军还是对人民军,俄国骑军几乎都没有什么用武之地,这主要是因为骑军作战是需要广阔的空间,但开战以来,俄军打的基本都是阵地战,因此俄国骑军很难在战场上找到出战的机会,这次进攻穆棱河站,出动骑军作战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确实是没有军队了,却没想到人民军的骑军主动出击,鲍姆葛尔丹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而且鲍姆葛尔丹、莫洛佐夫的军衔相同,都是少将,从牡丹江站出发前也没有明确指明由谁来指挥,从兵力上说当然是骑兵旅占多,但进攻穆棱河站主要还是以地面进攻为主,因此由谁来指挥都不合适,而且沃尔科夫也考虑到,等35师派来的军队到达之后,自然是由35师的军官来担任指挥,也就干脆不指派指挥官了。反正也没几天的时间,却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情况。

    鲍姆葛尔丹不理莫洛佐夫,第2天一早就带领骑兵旅出发,走了不到5公里,担任先锋的第1营就回报,发现了人民军的骑军,人数约150人左右,估计是一个骑兵连,正在向东方撤逃。鲍姆葛尔丹听了,立刻下令第1营追赶,至少要咬住人民军,不能让人民军跑掉,同时又下第3营绕道迂回,截断人民军骑军撤回穆棱河站的道路。

    第1营的营长是科罗拉夫中校,出身于俄国一个中等贵族家庭,这次到远东参战,也是攒足了一口气来建立战功,获得爵位,这样自己就可以拥有领地了,现在终于等到了出战的机会,因此带领着第1营的骑兵,紧紧的追赶人民军的骑军。

    这时双方的距离大约是600米左右,在这个距离上,俄国骑兵配备的M1891莫辛纳甘哥克萨骑兵型步枪的射程不够,但科罗拉夫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因为俄国骑兵配备的战马是优秀的河顿马,这种战马兼具速度和耐力,而人民军骑军的战马多是蒙古马,耐力是够,速度一般,因此科罗拉夫估计,在10公里内,是可以追上人民军的。

    果然追赶了大约5、6公里,俄军将距离拉近到了约400米,科罗拉夫心里也十分高兴,如果再追近100米,俄国骑兵就可以进入步枪的射程了,当然基本没有什么准头。

    而就在这时,只听从左右两侧的两个小山坡的背后,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各自转出来3辆科罗拉夫从没见过,形状十分怪异,而且体形庞大,没有任何畜力拉动的车辆,向俄国骑军行驶过来。不少俄国骑兵也都十分意外,纷纷驻马观望,议论纷纷。

    科罗拉夫是贵族出身,见识自然要比一般士兵多一些,知道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一种靠自动力行驶的车辆,简单来说可以看作是不需要铁轨的火车,这几辆车估计就是类似的产品,不过既然是出现在战场上,就是俄军的敌人,总不会是到这里来旅游的吧,因此科罗拉夫下令,各分出一个连的军队,去攻击左右的车辆,而主队也不忙于去追击人民军骑军,而是看看左右两侧的战斗结果再说。虽然科罗拉夫不知道这种车辆的战斗力如何,但一个连的兵力有150余人,50人攻击一辆车,怎么样也够了吧。

    于是从俄军的大队中分出两支军队,迎着这突然出现的三辆车,冲了上去。

    “关闭车窗挡板,准备战斗。”

    这时出现的车辆自然是人民军的猛士装甲车,以3辆为一组,以约40公里的时速冲向俄国骑军。看着俄国也分出兵力迎着猛士装甲车冲了过来,第1组的组长肖应鹏下令了命令。

    很快肖应鹏座车的车窗挡板全部关闭,只是两个前车窗上开着两道约5厘米高,宽约30厘米的细缝,供架驶员和车长观察车外的情况。

    后排的副机枪手黄涛道:“车长,开火吧,距离早就够了。” 猛士装甲车的车顶装配的14。 5毫米口径机枪的射程可达2000米,俄军所有的骑军均在射程以内。

    肖应鹏摇了摇头,道:“别急,还没到副机枪的射程呢?等到了以后再开火,这样的火力更强。” 又拿起讲话机,道:“2号、3号注意,进入副机枪射程以后再开火。”

    猛士装甲车前后各配备一挺86式7。62毫米机枪,射程600米,不过肖应鹏一直等到双方的距离一直拉近到400米左右时才下令“开火”。

    三辆装甲车上的6挺机枪一起开火,向俄国骑兵喷射出了炙热的火舌,子弹撕裂空气,狠狠的撞进俄国骑兵、战马的躯体内,疯狂的破坏着躯体的血内器官,中弹的人马发出惨叫,仆倒在地上。由其是14。5毫米子弹,威力极大,有两匹战马的马颈中弹,竟将马颈打断,而且有一发孑弹打断马颈之后,又击中马背上的骑士,在骑士的前胸上打出一个碗口大小的窟窿。

    冲在前排的俄国骑兵几乎都没有幸免,中弹倒地,还绊倒了不少后面的同伴,而科罗拉夫到是没有领头冲锋,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