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5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杨勇军也下令,停止用机枪射击,而是改用95式步枪进行精准射击,并且尽量射击战马,不要射人,因为最好是能够抓俘虏,活的要比死的值钱,同时又命令另两猛士车加速从俄军的两侧赶上去,以防再有俄骑兵从大队脱逃出去。

    于是两辆猛士车立刻加速,分别从俄军的两侧包抄了上去,同时这两辆车的车长和机枪手也都拿起95式步枪,从侧窗的射击孔中向俄骑兵射击。

    尽管是在颠没的汽车里射击,但由于这时的距离太近,只有十几米远,因此人民军射击命中率极高,几乎是每次射击必有回应。

    当然用95式步枪射击战马,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毕竟95式步枪的口径只有5。8毫米,而且穿越带来的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了,现在使用的都是在这个时代,专为95式步枪生产的子弹,但由于这个时代的化学工艺水平,子弹的底火动能要明显差一个档次,因此又进一步降低了95式步枪的威力,当然如果是对人射击还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对战马就显得杀伤力严重不足了,几枪也未必能对战马造成致命的伤害。

    不过打不死战马,但总能让战马感觉到疼,尽量现在战马处于兴奋状态,疼痛感减弱,但挨的子弹多了,还是会感觉到疼的,而相比于这个时代的栓式步枪,95式步枪最大优势就是可以连续射击,射速快,因此一但击中战马,至少会连续命中4、5枪,再能扛的战马也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而战马感觉到疼痛,由其是现在俄兵的战马正在高速的奔跑中,在时候稍微有一点干扰,战马就很难保持平衡,更何况是被子弹击中,不仅容易让战马失去平衡,还会令战马由于疼痛而影响力量不足而跌倒,当然人民军也不足每次都能够精确的射中战马,有时也会射到骑马的人身上,而一但中弹,骑士也很难再稳坐在马背上,不是摔倒下马来,就是放缓战马的速度。

    结果俄骑兵连续人马倒地,或是有人从马背摔落下来,而猛士车不会去管这些扑倒或落马的人,自然有后面跟上来的人民军骑兵收拾他们,只是紧紧的咬住还在逃跑的俄骑兵。

    泽连斯基只听到左右不断的有枪声,以及战马的哀嘶和人的惨叫,以及人扑地的撞击声音,何况只要稍稍像两侧转头,就可以看到猛士车的身影,距离最多只有20多米远,可以将猛士车的细节都看的一清二楚。而俄骑兵却只剩不足10骑。

    现在泽连斯基的头脑中己是一片空白,只是拼命的加鞭催马快跑,而整个人也弓身弯腰,几乎贴在马背上一样。幸好是泽连斯基的座骑确实是一匹少有的良驹,在泽连斯基的连续加鞭之下,竟然将速度再提升少许,和其他俄骑渐渐的拉开了距离,独骑领先了近10米。

    不过这种微小的加速,在猛士车面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这样一来反到是突出了泽连斯基一人,尽管人民军这时并不能确定他就是俄军的最高指挥官,但可以肯定他在这支俄军中绝对是地位相当高的,而现在一个人突现出来,到是方便了人民军下手。

    杨勇军道:“高峰,开车靠上去,和他并行。”

    高峰在方向盘上拍了一下,道:“看我的吧。” 说着猛踩油门,猛士车突然加速,由尾随从右侧外圈超了上去,一直追到和泽连斯基并行,然后保持着和泽连斯基相同的速度,并不断向泽连斯基靠陇。

    而泽连斯基不禁大惊,扭头一看猛士车距离自己不足5米,透过车窗的玻璃,可以将车内的人员、结构、布置看得十分清楚,甚致可以看到高峰伸出一支手,向他比划了一个中指的手势,因此也不禁吓得魂飞魄散,赶忙又给座马加了两鞭,无奈这时他的座马已经达到了极限速度,无论泽连斯基怎么加鞭也快不了。

    程超群己将95式步枪从射击孔伸出,道:“车长,射击吗?”

    杨勇军摇了摇头,道:“这匹马其心不错,在我们的骑军里恐怕没有一匹比得上它,要是给打坏了,那可就太可惜了。” 这段时间猛士车一直都随同骑军一起作战,因此杨勇军对战马有一定的认知,何况军人那有不喜欢战马的,由其是这样的好马,尽管杨勇军知道就算是捕获了这匹战马,也不会归自己私人所有,而肯定是分配给骑军部队,但杨勇军还是不忍心打坏它。

    程超群道:“那就射人吧,反正这次抓到的大鱼不少,少这一条也没什么关系。”

    这时高峰道:“可别,让我来试试。你们都坐好了”

    杨勇军赶忙抓住了把手,道:“你小子悠着点,可别乱来啊。”

    高峰呵呵一笑,道:“放心吧,我有分寸的。你们就看我的吧”

    说着高峰先将方向盘向右打,和泽连斯基拉开了并行的距离,然后猛然加速,并向左急打方向盘,又立刻踩下刹车,只见猛士车转了一个急弯,正好拦在泽连斯基的正前方停住。

    由于这时泽连斯基的座马己是最高速度奔驰,在情急之间根本转不过弯来,因此泽连斯基的座马“唏律律!”发出一声嘶鸣,前蹄抬起,人立而起,但还是收不住步子,撞到猛士车的车前,前蹄落在车前盖上,发出“咚咚咚咚”的声音。

    而泽连斯基猝不及防,整个人顿时从马背上摔了下去,在地上连续翻滚了好几个圈,一时也站不起来,躺在地上惨叫不止,看来是摔得不轻。

    这时战马后退了几步,将前蹄从车前盖上落回到地上,不过也不在奔跑,在一边打着响出,出着粗气,毕竞刚才那一阵全速奔跑,也让这匹马累得不轻。而其他剩余的几骑俄骑兵则左右分散逃走,另两辆猛士车也左右分开,继缓追击。

    杨勇军和程超群端着95式步枪从猛士车上下来,程超群赶到泽连斯基的身边,用95式步枪顶住他,并将他携带的武器都扔开,然后检查泽连斯基的伤势。原来刚才那一下,泽连斯基的右臂被摔脱臼了,因此全然没有反抗之力。杨勇军则开枪向左右逃跑的俄骑射击。由于这时他己下车落地,桩子站得稳,一连命中三骑,而猛士车也追上几骑,本来这时俄骑也所剩无几了,时间不长,只有两骑俄骑逃走,其余全部被人民军歼灭或落马。

    杨勇军这才背好95式步枪,来到泽连斯基的那匹战马前,伸手去抚摸马颈,虽然这匹马用警惕的目光看着杨勇军,但却没有跑开,其实军马都是经过系统的训练,绝大部份都比较温顺,并不拒绝陌生人的接触。

    这是一匹典型的顿河马,体形健壮、高大,躯干深长,四肢粗壮,全身栗色皮毛,头部顶上有一撮白毛。颈鬃剪短,尾毛也扎起,是标准的军马样子。杨勇军拍拍马颈,又摸摸马头,对这匹战马十分喜爱。

    而就在这时,人民军的骑军也逐渐赶了上来,不过这时一个骑军连现在只剩下一个排,其余的士兵全在途中抓捕看押俘虏的俄军,共计抓捕了近百人。

    见自己的骑兵赶到了,杨勇军更将泽连斯基和那匹战马都交给他们看管,然后和程超群又回到猛士车上,一起返回战场。
………………………………

第六一五章 满洲里战役(八)

    等他们一行重新回到战场时,战斗己经进入尾声,而这时人民军己经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剩下的只是在追击逃败的残军,并且打扫战场。不过遍地都是人马的尸体,有不少战马还没有断气,发出悲痛的嘶声。只到人民军的士兵走过去,在战马的脑门上补一枪,才直接毙命身亡。

    杨勇军虽然也经历了不少战斗,比这更大规模的战争也见过,但这是人民军成军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骑军战斗,死亡的战马估计在3…4000之后,是死亡马匹最多的一场,杨勇军是爱马之人,因此心情多少也有些压抑,当然只有胜利的一方才有资格玩这种多愁善感的情绪。

    战斗全部结束,差不多是到黄昏时份了,在这一战中,人民军同计歼灭俄军3857人,俘虏1426人,包括军官68人,其中师级军官4人,包括师长泽连斯基,旅级军官7人;另外还俘获战马2165匹,骑兵型步枪3491支,马刀5267柄,军旗7面,以及骑兵用俱5000余套。而且重创了俄军的骑军,使人民军的铁路线面临的危胁大减,也完全达到了战术人民军制定的目标任务。

    而收到骑军第1旅胜利的消息之后,人民军的战区最高指挥官***也决定,立刻向呼伦贝尔发动进攻,一举击败俄军。

    这时人民军己往在牙克石结集了6个师,4个后备团的军队,共计约12万人左右,而各种火炮总计超过了400门,再加上两列装甲列车,两辆自行火炮共计有6门大口径火炮,因此完全可以向俄军的阵地发动进攻了。

    ***也专门从哈尔滨赶到牙克石,指挥战斗。而和他同乘一列火车到达牙克石的,还有德美两国的军事观察团成员。

    这时德美两国的军事观察团已在中国呆了近5个月的时间,只是在观察团到达山东的时候,东北地区的战事己经接近尾声,因此观察团基本没赶上什么大的战事,更多的只是观看人民军的训练,了解前期战争的经过,并到战场进行考查,而少有亲临战场进行观摩。

    相比之下陆军的观察团成员还要好些,至少经历了一次进攻朝鲜半岛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人民军在鸭绿江边布置的坑道防御给两国的军事观察团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像,由其是德国军事观察团,在战场结束之后,认真的研究了坑道的设计和兵力分布,并绘制了大量的草图。

    不过人民军在镇南浦登陆,并以此战术击败日军,两国的军事观察团则是在战斗结束以后才知道,自然也没能亲自参与这次登陆作战。当然,这样机密的军事行动,也不可能在战前向军事观察团进行通告。

    后来人民军又发动了一次对日本沿海进行炮击的威摄行动,总算是带上了海军的观察团成员,也算观摩了一次真正的战斗,不过这种战斗的价值并不大。

    随后三方进行普茨茅斯谈判,基本就没有在发生战争,而德美两国对普茨茅斯谈判也颇有信心,于是陆续撤回了大部份观察团成员,由其是美国,对普茨茅斯谈判过于乐观,一下孑撤走了大部份观察团成员,仅仅只留下20多人,而德国要好些,还有30余人,由其几名主要成员,带队的海因里希亲王、陆军的鲁登道夫少将、海军的舍尔少将都还留在中国。

    但普茨茅斯谈判最终破裂,英法两国也从背后走到前台,准备直接参战,因此两国剩余的观察团成员也都停止归国,留下来观摩后面的战争。

    随着远东的战争再起,军事观察团的成员也开始忙碌了起来,人民军先后发起了沈阳战役和上海战役,不过这两场战争的军事成分并不大,沈阳战役主要打的是心理战,而上海战役则是典型的政治战,而在军事上的价值并不多,只能算是卿胜于无。只到这一次,人民军发动满洲里战役,才是一场真正的攻防战,自然也成为军事观察团观摩的重点,因此两个军事观察团的陆军观察员全部赶到了哈尔滨,准备观摩这场战斗。

    由于这是军事观察团在远东战场上十分难得的一次观摩实战的机会,因此观察团也向人民军要求,希观人民军能够安排一个合造的地点,供观察团观摩这场战争。

    而这一次人民军对观察团的要求也十分配合,在开战之前,安排观察团在距离战场约13公里远的一座小山止观战,这里也是人民军装甲列车的阵地,并且在俄军火炮的射程之外,而使用望远镜还是可以大体看清战场的情况。观察团也对这个安排十分满意,由其是可以近距离观察装甲列车的巨炮射击。

    ――――――――分割线―――――――――分割线――――――――

    “就要开始了吗?那么这次就让我好好看看,华东政府的这支军队到底有多强的战斗力。”鲁登道夫放下眼前的望远镜,喃喃自语道,转头对身边的陆军上校,参谋舒斯特尔道:“你们讨论的结果怎么样?”

    舒斯特尔道:“人民军肯定会取得胜利,而且将在5…7天之内可以直接攻占满洲里,而俄军将撤退到赤塔。”

    鲁登道夫笑道:“看来你们对人民军很有信心啊。”

    舒斯特尔道:“不是我们对人民军有信心,而是因为俄军现在的情况,实在看不到一点胜利的机会,他们的兵力比人民军少,火炮的数量只有人民军的一半,更是缺少大口径的火炮。当然如果只是这些劣势,但战术运得当,战士们英勇无畏的作战,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只是这两个条件,我们在俄军身上都看不到。”

    鲁登道夫点了点头,道:“那么按你的说法,这场战斗已经没有悬念了,只不过是一场例行公事的行动,没有多少观摩的价值了?”

    舒斯特尔道:“那到也不是,至少我们可以由这一战看看人民军的组织战斗能力,军队的战术素养,炮步协同等,由其是这几件武器在实战中的威力。”

    说着,舒斯特尔的目光看向后方大约2公里的地方,在那里正停放着人民军的两列装甲列车的240毫米巨炮,这时己经完全展开,呈作战状态。而在他们前方约1公里的位置,2列装甲列车的8门155毫米火炮和8门130毫米火炮也都做好了布置,而其他的火炮则由于射程不足,因此没有布置,停在阵地的后方。

    按照人民军给观察团的介绍,装甲列车在人民军历次的战斗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这段时间里,观察团成员也都详细参观过装甲列车。由其是德国军事观察团成员,对装甲列车由其感兴趣,其实装甲列车在技木上并没有出奇之外,主要是这个思路很好,就是利用火车的载重能力和铁路线的通达,将海里舰载的大口径舰炮搬到陆地上来,一但了解这个原理,大部份欧洲国家都可以自行制造装甲列车。

    德国本来就是大陆国家,并一向重视陆军的建设,而且由于法俄同盟的存在,德国正处于两面受敌的局面,可以说装甲列车简直就是为德国量身订制的武器。因为德国的工业发达,国内的铁路线更是四通八达,如果德国拥有装甲列车,在战时就可以利用德国便利的铁路优势,根据不同的战场情况,快速的调动装甲列车,在局部战场形成火力优势。

    不过这些现在都是理论上,毕竟徳国人还没有在战场上见过装甲列车的实战表现,而且德国是一个严谨而保守的民族,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会轻易偿试新事务,由其是在军事方面,因此现在到是一个观摩装甲列车实战表现的大好机会。

    相比不下,美国人对装甲列车的兴趣就并不那么强烈了,虽然美国的国土广阔,而且工业、铁路也十分发达,但地理位置却是孤立在美洲大陆上,是一个标准的海洋国家,在陆地上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到其国家安全的强大对手,因此就算装甲列车再强大,但在美国也没有用武之地。不过能现场观摩一下装甲列车的实际战斗力,他们也不会错过。

    不过美国对人民军的另一件新式武器到是极感兴趣,那就是固定翼飞机。

    美国是第一个正式试飞动力飞机成功的国家,因此关于固定翼飞机的各种信息、技术在美国传播的也更为广泛,这时世界第一个试飞动力飞机成功的莱特兄弟己为他们的飞机申请了专利,并正在向美国陆军积极的推荐飞机,希望能获得美国陆军的订单。而美国陆军正在对此项目进行评估,不过谁都没有想到,人民军竟然第一个将飞机用于实战,因此美国国内也要求观察团重点考察人民军的固定翼飞机,以做为陆军评估引入飞机项目价值的重要参考。

    而且在开战之前,人民军还专程给观察团送来了战场的地图,十分清楚的标出了双方的战线、兵力分布等情况,当然俄军的战线、兵力都是由人民里的固定翼飞机在空中拍摄的,这个信息不仅是让美国感兴趣,连德国人也有些震惊,看来固定翼飞机在战争中确实有大用处。
………………………………

第六一五章 满洲里战役(八)

    而拿到图纸之后,德美两国的军官们也立刻开始研究,有的讨论双方的兵力布置,有的推演战斗的进展过程,有的刚在分析双方的成败得失,不过大多数人在这场战斗中都是看好人民军的,毕竟俄军现在确实是在全方位都不及人民军,只看人民军能不能够漂亮的赢下这一战。

    当然,人民军也没有把什么都亮给观察团看,比如自行火炮和牵引火炮,因为这两种武器是以现代汽车为基础的,由其是自行火炮,这是以重载卡车为底盘,太过惊人了,因此最好是不要给观察团看到的,以避免不必要得麻烦。至于猛士车,两栖坦克什么的,更是不能给观察团看到的。

    其实观察团的成员们也都知道,人民军肯定还有好东西瞒着自己,不过也都能理解,毕竟德美两国和华东政府的关系还没好到那一步,能够将什么都和盘托出,能让观察团看到装甲列车和固定翼飞机就不错了。因此没有自讨这个没趣。

    其实俄军在呼伦贝尔地区还是建立了比较坚固、完善的防御设置。因为从哈尔滨辙离之后,俄军就开始经营呼伦贝尔至满洲里一线的防御,以防人民军的进攻。虽然俄军的人力不足,但毕竟历时了5个多月,因此到现在也能够完成很大的土木工程。俄军在呼伦贝尔地区共修建了二道防线,每道防线的纵深达200米,相距约3000米,而且在两道防线之间,还挖出了4道交通壕相连,交通壕上有木板覆盖,并铺上了草土,只从外表上看,如果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而且每道交通壕里还挖出了2…4个临时兵站,每个兵站可以存兵500…600人。

    这是由于在前期的战斗中,俄军己经知道人民军的火炮犀利,而且装配了装甲列车装载的大口径火炮,不仅射程远,还因有飞机在空中侦察,可以为火炮提供指别和弹道参数,进行精准打击,因此俄军也想了出不少的应对之策,连接两道防线的交通壕就是为了应对人民军强大的炮兵火力。

    俄军前期和日军交战就是以防守为主,后来又和人民军交战多次,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到是将人民军的坑道战术学到了6、7成,整个防线呈不规则的波浪型,而且每隔10…15米必会有一个直角弯,并在战壕中均匀设置机枪点,同时还在防线的后方设置了休息区,战地医院,兵营等。而在战壕前面,俄军又设置了2道铁丝网和木质拒马,阻拦人民军的进攻。

    另外俄军也知道自己的火炮数量少,射程近,而人民军的炮兵由于有飞机的指引,善精准打击,和人民军拼炮兵火力是找死,因此将火炮分散布置,并利用阵地附近的树林,或在阵地的后方挖洞,隐藏火炮,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再拖出来。

    应该说俄军的这番布置安排不能算不完善,但有两个弱点是始终难以克服的,一是火炮的数量太少,俄军仅有120余门火炮,10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只有16门,火力明显偏弱,二是兵力不足,俄军在呼伦贝尔布置的兵力不足5万,要远远少于人民军。而这些差距不是完善的防御工事能够弥补的。

    而这时人民军也完成了进攻的布置,主阵地距离俄军阵地约1500米,当然在最边缴的地方,不到1000米,集中各种火炮240余门,其中10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约60门左右,而155毫米口径的火炮就有30门,包括一个155毫米野战炮团12门,155毫米汽车牵引野战炮团18门,共计设置了9个炮兵阵地,而这还是没有把装甲列车上的155毫米炮计算在内。而且在开战以后,将会不间断的保持有2架飞机在战场上空盘旋,一架负责观察整个战局,为人民军提供战场信息;另一架负责为炮兵提供射击参数指引。另外还有2架小型无人机作为辅助。

    本来这两项工作可以用直升机和大型无人机来完成,但现在所有直升机和大型无人机都不能使用,小型无人机又照顾不到这么大的战场,因此只用2架飞机、2架小型无人机来替代,基本也能够监控整个战局了。虽然这样不能给火炮轰击提供详細精准的射击参数,但可以通过慢慢校准来达到精准射击的目标。

    上午8点钟,***正式下令,开始进攻,首先开火的4门装甲列车载的240毫米口径重炮。

    4门巨炮分为两轮,以差不多1分钟一轮的速度开火轰击,而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既使是约2000米以外的土山上观战的观察团成员们也能够感觉到大地的颤动,而炮弹落到俄军阵列中,造成的巨大爆炸礼花和硝烟,就算是不用望远镜,也能看得清楚。

    240毫米重炮稳定的进行了4、5轮的轰击,主要是逐渐的校准射击参数,观察团成员们用望远镜可以看到俄军阵地中出现7、8个巨大的缺口、弹坑,毕竞240毫米炮弹的威力可不是闹着玩的,何况现在使用的全部都是爆破弹,而不是***,填药量更大,爆炸的威力自然也就更大。

    鲁登道夫放下了望远镜,回头看着装甲列车炮的阵地,心里也下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