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5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争,因此物资也小了一些,而华东政府又抓住时机,连续打出了收复沈阳,攻克满洲里,登陆日本等胜利,而且在日本釆用掠夺式收抢物资、人口,固然是在给日本施压,但也有相当程度是缓解自身己供求困难。
不过有一些商人见华东政府连续取得胜利,另一方面也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又有些回心转意,在暗中向华东政府少量输出物资,于是华东政府的物资输入也在缓慢的回升,到台湾海峡之战前,物资输入的速度免强回复到以前的5成左右。
但这时物资的输入己远远落后于物资的消耗,因此现在华东政府的贮备物资总计只够使用4…5个月左右,当然在台湾海峡之战后,想必会有更多的商人重新恢复对华东政府的物资供应,到是可以乐观估计,华东政府物资的消耗应是可以坚持8…9个月的时间,然后就会出现物资短缺了。
另外就是战争对华东政府的经济民生、社会发展的打击也是相当巨大的,现在华东政府内,除了军工之外,几乎其他所有产业的投资、生产、经营己全部停止,而且民间的生活物资己在按计划分配,所有娱乐行业基本全部停业,整个社会几乎完全停滞了下来。
但这种情况不能維持长久,华东政府估计最多只能确保稳定半年,而如果这种情况維持一年,华东政府的统治,就会出现不稳定的局面,因此当前的局面,华东政府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极辉煌的胜利,但却并非稳操胜券的。在旧时空里的日俄战争,尽管日本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在最后谈判时,也不得不放弃赔款的要求,就是由于俄国还耗得起,但当时日本的国力、经济己不能支持将战争继续下去,只能妥协以求彻底结束战争。而华东政府最理想的结果是在半年内正式结束战争,获得赔款,而最多只能坚持一年,那时既使得不到赔款,也要结束战争了。
不过如果得不到战争赔款,华东政府就将会背负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必然会严重影响日后的发展,虽然从战争中获得了大量土地以及战略利益,但也不能抵消债务,只能算是一场惨胜。在旧时空里,日本虽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但由于没能从俄国获得战争赔款,结果从此背负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结果一直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获得大量的战争定单,才还清了债务。因此对华东政府来说,战争赔款是志在必得的。
当然华东政府现在面临的局面要比旧时空里的日本好得多,毕竞现在华东政府还能支撑个1年半载,而日俄两国的消耗要远比旧时空大得,国内经济基本崩溃,现在是全靠英法的输血才能支撑下去,一但输血停止,日俄两国就会立刻休克;英法两国到是国力雄厚,但无奈本土离中国太远,而两国在亚洲地区又有大量的经济政治,地缘战略利益,但在台湾海峡之战,英法两国几乎都无力保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同时英法两国还要给日俄输血,不能让日俄崩盘,因此英法两国其实也并不轻松;至于荷兰,本身国力弱力,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战场之外的博奕中,华东政府实际还是有很大的胜算,只是其中的操作,需要认真、详细的计划, 也并不逊色于打一场真正的战争。
………………………………
第六八一章 结束战争(二)
秦铮在建议中到是提出了一个方案,首先可以拿荷兰开刀,打开突破口。因为荷兰是参战五国中实力最弱的,但在远东仍然有大量的殖民地,这就给了华东政府足够筹码,只要以这些殖民地相要挟,也不怕荷兰不就范;而在从荷兰这里打开了突破口之后,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英法两国,同样也是利用英法两国在亚洲的利益为威胁,在必要的时候,甚致可以采取一些极端手段;等摆平了英法荷三国之后,日俄也就失去了倚仗,容易对付了。
这个秩序也和夏博海的构想基本一致,可以算是英雄所见略同。当然这只是一个大体计划,还需要进行详细的细化,才有可超作性。不过夏博海对此到是有一些细致的想法,首先是要拿荷兰开刀,就必须要有一个双方都能信得过的中间人来从中调停,担任一个互相传话,甚致是在关建的时刻,向荷兰陈明厉害关系,说服荷兰接受华东政府的条件,或者是劝说华东政府做出适当让步,以求达成一致。
当然,现在就有这样一个合适的中间人,就是德国。德国与荷兰的关系一向不错,而德国和华东政府也一直交好,符合双方都能信得过这个条件,而且现在德国一直都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因此也肯定会对这个角色感兴趣,正好这时德国海因里希亲王还留在青岛,正好可以和华东政府进行充份的勾通。
不过要想拿荷兰开刀,没有军事压力是不行的,虽然华东政府取得了台湾海峡之战的胜利,荷兰也是败军之一,但现在华东政府对荷兰并没有直接的威胁,因此要压服荷兰,必须造成一种大军压境的局面,否则荷兰也是不会轻易的服软。不过舰队在经历了台湾海峡之战后,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出动。当然要压服荷兰,也不必全舰队出击,出动20艘左右的军舰足够了,这还需要和军委协商安排。
另外还有一项立刻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宣传,在远征军舰队来临之际,由于远征军强大的实力和英法等国及清廷的造势,在中国有相当一部份人对华东政府缺乏信心,因此与华东政府进行切割,更有甚者倒向了反对华东政府的阵营,而清廷的一批死忠们也在叫嚣协助远征军一起灭掉华东枚府。
如果不是华东政府对此早有准备,首先在河南大败清军,随后又连续取胜,并且占据在道徳的致高点大造声势,才算是压制住了这一波反对自己的声浪,不过各方反对势力仍然还是在暗中蛰伏蓄力,只等着远征军击败华东政府之后再一起发难,华东政府的物资供应大减,也和这一波反对浪潮不无关系。华东政府当然知道这些情况,不过要集中精力对付远征军,而且如果华东政府不能战胜远征军,做什么都没有用,因此也才隐忍不发。
但现在华东政府己经彻底击败了远征军,自然就要开始反击。当然,这种反击首先也是从舆论开始,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加强华东政府伟光正的高大形像,并且为华东政府今后取代清廷制造舆论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借机将反对华东政府的势力先在舆论上彻底抹黑。
夏博海一边想着,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不知不觉己经写完了10余页,才觉得有些倦意,起身活动时才发现,这时天色已开始放亮了。
夏博海站在窗前,深深吸了一口气,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分割线―――――――――分割线――――――――
天亮之后,华东政府率先通报了台湾海峡之战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通过电报线,迅速的传到世界各地。各国在刚收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几乎都是不信,因为在战前几乎所有国家都看好远征军,至少是看好远征军的舰队,而华东政府宣告的战果却是远征军舰队全军覆没,因此任谁都不会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但经过了一番问询、确证、落实之后,确实证明这个消息是真的,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蒸汽铁甲舰队,最终只有15艘军舰幸存下来,因此全军覆没决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尽管远征军的陆军还毫发未损,但谁都知道,这一场战争实陈己经结束了,远征军一方彻底失败了。
于是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其实自从穿越者登陆以来,华东政府成立以后,己经无数次的在世界上制造轰动,但所有人都承认,这个轰动是最大的。
当然新闻媒体永远是反应最快的,台湾海峡之战的失败,对参战的五国来说,当然是巨大的灾难,但对新闻媒体来说却是一大利好消息,因此这可以发掘出无数新闻热点话题,提高销量。
英国【泰晤士报】以【这是东方的‘特拉法加海战’,但这一次英国不再是胜利的一方】为题,发表评论文章,以陈痛的语调宣称,大英帝国皇家海军200年的光荣在这一刻被彻底毁灭,这也给竞争者看到,英国海军也是可以击败的,因此可以想到,在未来英国将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法国【巴黎日报】则以【海上滑铁卢之败】为题,报导了远征军舰队的败仗,并发表评论认,台湾海峡之战的失败意味着这场远东战争以华东政府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原来是为了遏制俄国扩张而发动的战争,却造就了一个比俄国更为强大的对手,英法两国的亚洲利益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当然这两家报纸还算客气,只是就战争本身发声或评论,但其他的报纸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火力全开,有的指责政府不该轻易的卷入这场战争;有的抨击政客,将无辜的本国军人送上战场;还有的则责怪军队无能;当然政治反对派也借机发难,严厉的批评政府的行为,并要求政府首脑辞职,内阁下台,为这次战败负责。
除了英法两国之外,荷兰媒体也同样热闹,不过目标主要是集中在政府身上,【阿姆斯特丹报】就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尽管在3年以前,华东政府曾以武力爪哇护侨,并迫使巴达维亚殖民当局签下了对华人让出大量政治经济利益的【爪哇条约】,但这3年来巴达维亚的经济高速发展,税务收入以年10%以上的速度上升,证明当初签定的【爪哇条约】并非绝对不利,巴达维亚殖民当局此前的政策有错误。荷兰政府就应该认真的评估【爪哇条约】的利弊,而不是轻率的做出参与远征军的决定。
而俄国的媒体对台湾海峡之战则是尽力的淡化,不过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则花钱在英法德意奥等国的主要媒体上发表声明,宣称新的“**危机”己经到来,这将是对欧洲文明,价值观、宗教信仰等的严重威胁,这将是一场文化与种族之间的战争,并呼所有欧洲国家应放下一切的争端与矛值,共同携手对付华东政府,捍卫欧洲的自由文明,信仰与家园。
虽然尼古拉二世的声明引发了少数极端民族主义者和白人至上主义者的共鸣,但欧洲的主要国家的政府却对此都显得兴趣缺缺,应者寥寥,因为政客们都明白,尼古拉二世的声明表面上是冠冕堂皇,但其实夹带着自己的私货,无非就是还想拉其他国家为俄国背书。
参加远征军的5国当中,只有日本对台湾海峡之战的消息进行了****,因为在能登半岛之战失败以后,日本己经基本无力赶走侵占本土的人民军,因此远征军舰队己经成为日本政府、国民的心理支柱,但谁都没有想到远征军竟然输了,而且还是输得这么惨,几乎全军覆没。这个消息一但传出去了还了得吗?整个社会必将陷入混乱之中,还是先封锁住为好。
但这样重大的消息,是不可能长期封锁的,因为在此之前,日本的新闻媒体就是着重报导远征军舰队的消息,但远征军舰队己是不可能到达日本了,但日本最多只能拖一个月,如果在一个月以后,远征军舰队还没有到达日本,就必然会引发民众的疑惑。因此日本内阁也连续讨论,应该怎么应对当前的局势。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谁都没有什么好办法,远征军舰队己经输了,而日本自己又没有能力,这时谁还能想出好办法来,到是有人提出,和华东政府讲和,赔款就赔款吧,毕竟可以结束战争,现在的局面是拖得越久,对日本越是不利。
其实日本的官员们都知道,这时和华东政府讲和,确实是最正确的做法,但问题是谁来承担这个责任,10年以前清廷的李鸿章是什么下场,日本的政客们可都是知道的,没有人愿意做日本的李鸿章,结果这个议题只能不了了之。而唯一的结果就是加强和英法两国协商,毕竟他们也逃不掉。
………………………………
第六八二章 结束战争(三)
作为非当事方的国家,德国、美国的新闻媒体对台湾海峡之战的报导更多的则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
徳国【莱茵报】发表社评认为,远东远征军的失败,像征着英国200余年的霸权将要正式终结,而且皇家海军也不再是不可战胜的海上力量,华东政府能够做到的事情,其他国家同样也能够做到,因此德国在以后的国际事务中,也完全可以不用顾忌英国的态度,并采用更为积极进取的计划,为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争取到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德意志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峰。
而【柏林报】则发表文章称,在台湾海峡之战中,人民军海军中有多艘德国制造,或由德国派遣技术人员协助华东政府制造的战列舰、装甲巡洋舰、防护巡洋舰。而这些军舰均在这次,也包括此前的对马海战、纳土纳群岛海战中有十分出色的表现,是华东政府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这说明德国的舰船制造能力己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是德国的骄傲。
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则发表了长篇评论文章,认为台湾海峡之战,意味着这次历时近3年的远东战争将以华东政府的完胜结束。华东政府不仅从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地缘战略利益,而且还很有可能在战争结束之后,获得巨额的战争赔款,加上己取得的中国东北地区广大的领土,因此一个新兴的势力正在太平洋的西岸突然崛起,尽管这个势力在此前与美国的关系尚可,但也必然将对于美国在亚洲的利益产生严重的挑战,美国必须要尽早做好应对的措秩与计划。
【自由灯塔报】则认为,尽管现在华东政府还不能算是一个正式的国家,但在蠃得了远东战争的胜利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这个新兴不过6年的政治集团,取代那么老迈、腐朽、落后、软弱的帝国,成为这片领土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并获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的新主人。而这个变化的时间也不会太久,在未来的5…10年内就可以完成。这个国家本来就拥有巨量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在新的、强有力的领导者的统治之下,必然会成为一个地区海陆兼备的大国,这也必然会彻底的改变整个远东地区的势力格局,也势必是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在远东地区拥有利益的国家的挑战,而在这个大变局中,美国必然做好应对这种挑战的准备。
当然舆论最热闹的还是在中国,就在台湾海峡之战胜利之后的第二天,华东政府就发表宣言,宣告胜利,当然也再次确定华东政府維护国家主权、领土,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光正形像,抢占道德致高点;同时严厉的遣责清廷及部份中国人在这次战斗中,不仅没有支持华东政府,反而勾结外国势力,对华东政府进行干扰、制肘,设制障碍的卖国行径等等。而在宣言提出了一个设问,为什么华东政府能够屡次战胜外国侵略者,而清廷却是对外屡战屡败。并表示从次日开始,将连续六天发表一系列长文,来解答这个问题。
这也是华东政府在战前就策划好的,借着这次大胜的机会,进行一次全面的舆论引导,六天六篇长文,不仅详细阐述了华东政府成立以来,对外維护国家主权、领土,保护海外华侨;对内推行土地改革,造福农民,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开办新式教学,广开民智,培养高素质人材,并且人尽所用;积极发展现代工业,殖产兴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在华东政府治下的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等等。
另一方面还列举了一系列的数字对比,有华东政府成立前后,山东地区的社会经济民生指标对比;也有华东政府成立之后,山东与其他各省的社会经济民生指标对比;还有华东政府和清廷之间的一系列指标对比,详实、清晰、明确,远比空洞的讲说要让人信服,华东政府的开化、文明、高效、进取,和清廷的保守、愚味、底能、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并且还历数了穿越者登陆以来,本想为国效力,但清廷却不顾穿越者的救国大功,对穿越者进行的打压、干扰、制肘,迫使穿越者和清廷决裂,成立华东政府,割据一方,不受清廷的羁绊,自行其事;而清廷却为了一己之私,对华东政府设制了种种障碍,甚致不惜勾结外国势力,阻扰穿越者的施政发展等等。这是将清廷的彻底的丑化、矮化、黑化,进一步让清廷彻底失去做为目前中国合法统治者的道义优势。
最后则是列举自鸦片战争以后,清廷的种种施政事列,指出清廷是阻碍中国走向文明、现代、富裕、强盛的最大障碍,只要是清廷存在,中国就无法真正的强大起来,因此华东政府认为,必须彻底推翻清廷,建立一个新中国,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彻底摆脱羁绊,从此走向富强文明。
虽然华东政府己彻底与湥⒕隽眩⑶宜贾阑亟∏逋⒍庑┐蠹叶际切恼詹恍换崴党隼础6獯问腔焦奶岢隽送品逋ⅲ⑿轮泄恼沃髡拧
这七篇系列长文发表之后,在中国,由其是在知识份子当中,确实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因为华东政府在中国本来就在很高的声望和公信力。本来清廷借远征军的事情,确实稍稍压制了一点华东政府的势头,因为论列强实力的排名,英法两国绝对是排在前两位的,日俄都要往后站队。而华东政府竞然硬是将这两大强国都给得罪了,惹得他们联合出兵来打中国,确实让不少人对华东政府生出反感,由粉转黑。
但华东政府却竞真的击败远征军舰队,要知道这可是世界首强、次强组成的军队,非日俄军队可比,更不是向八国联军那种像征性的出兵,而是从本土派出的精锐舰队,结果还是被华东政府击败,巨大的反差顿时造成了华东政府的支持度强烈反弹,势头自然反升更高。不仅是原本转黑的人又重新转粉,而且大量原本对华东政府无感的民众都转为支持华东政府,毕竟除了极少一批人之外,没有民众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尽管现在华东政府还不是一个国家,但无是是粉是绞嵌既贤腔拿褡宓囊徊糠荩踔掠邢嗟币徊糠荼径曰薷械娜耍布尤氲街С只男辛兄欣础
而七篇系列长文,更是将一情绪推上了顶峰,因为现在华东政府正处于舆论的锋头上,当然是怎么说怎么有理,何况清廷的做为也实在不够地到,再加上这数十年来,清廷也确实没做出几件上得了合面的事情,因此系列长文推翻清廷,建立一个新中国,引起了许多人,由其是年轻人的共鸣,而年长者见了,也只是叹惜一声,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随后华东政府将这七篇系列长文,加上此前发表的其他文章共计30余篇,集结成册,以【七日谈】为书名,出版发行。一经上市就引发了抢购的热潮,第一版3万册在不到10天内就销售一空,后来又连续再版两次,共计发行10余万册。
在此期间,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人员,主要是青年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投奔华东政府,当然其中也不乏看到清廷大势己去,华东政府开基立业己不可阻拦,因此投到华东政府的旗下,将来也好建从龙之功,开朝功臣。虽然也有人提醒,在这些投奔的人员中,有可能会隐藏着清廷或其他各国的间谍人员,但华东政府经过讨论之后,还是决定来者不拒,全部接纳,毕竟只要加强管理、监督和教育,就算是有间谍也不用害怕,毕竞在天下大势面前,间谍也翻不起多大的浪来。
另外,华东政府向德国提出,希望德国出面调停华东政府与荷兰的关系,德国政府果然对这一角色极感兴,很快就表示愿担任这个调停者的角色。现在德国正是国力的颠峰期,工业实力世界第一,经济实力世界第二,并拥有强大的武装军备,于是开始追求与自己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此德国才不惜在去年挑起了摩纳哥危机。
远东战争现在己成为国际焦点,如果德国能够从中调停华东政府与荷兰,促成双方达成和平协议,无疑将大大提升德国的国际地位,而且调停也不是白废功夫,一但调停成功,德国必会向华东政府和荷兰索要报酬,而目标是在远东地区获得一个港口和殖民地。而且德国也不仅仅只能调停华东政府与荷兰,还可以调停华东政府与俄国,并借机拆散法俄同盟,将俄国再次拉到三皇同盟的框架内来。
………………………………
第六八三章 结束战争(四)
轿子微微一震,袁世凯也睁开了眼晴,只听轿帘外转家人袁吉的声音:“老爷,己丝到了。”
袁世凯道:“落轿。”
轿子落地,后面的轿夫将轿杆抬起,袁世凯从轿中出来,这时天色刚刚微亮,甬道仍然是黑沉沉的,微暗的灯火还没有熄灭,宫门口三依稀有4、5条人影晃动。
袁世凯走过去,只听有人道:“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