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5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饲跋叩恼绞虑榭觯缓蟛贾贸嗨姆朗兀币驳却约旱拿恕
其实就是林涅维奇不破坏铁路,人民军也不会西进,毕竟人民军发动满洲里战役的目地只是为了趁俄军尚未集结足够的兵力之前,先击败俄军,解除掉华东**的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对付英法组成的远征军,现在这个目地基本己经达到,自然也没有必要继续西进。而且俄军破坏铁路的行为,正好是又给人民军帮了一个大忙,这样俄军再想卷土重来,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西北的战场也基本进入了平稳期。
而观察团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鲁登道夫对此的评价是:俄国己经基本退出了远东的争夺,就算英法联合远征军到达远东参战,俄国也不可能再恢复到战前的状态,就算是华东**被远征军击败,日本也可以凭借和远征军联合作战的机会,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填补俄国留下来的真空,而俄国经历了诸多的惨败之后,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日本争夺中国东北地区;相反如果华东**没有被远征军击败,那么华东**不仅能够在中国东北地区站稳脚跟,而且还会继续向俄国的远东地区扩张,因此俄国有很大的机率彻底丧失远东地区。
这个推论的结果当然是对德国有利,如果俄国要彻底放弃远东地区,国势必然会衰弱;而俄国不想放弃远东地区,则必然会在远东投入大量的精力,无论是那一种结果,对德国都是好消息。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军事观察团留在满洲里也没有意义,因此军事观察团又回到哈尔滨,而在返程的途中,鲁登道夫写了一份关于目朔远东局势,连同自己看到的几项人民军的武器、技术的报告,发到青岛,再由青岛发回德国国内。
………………………………
第六一七章 满洲里战役(十一)
人民军取得满洲里战役胜利的消息很快就传开,各方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首先是在华东**内部,以及中国的其他地区,尽管现在中国的民众己经对人民军打胜仗习以为常了,但胜利还是能够鼓舞人心,何况这时的中国,也需要更多的胜利消息,因此在中国各地,又轩起了新一轮的狂欢。
而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虽然华东**击败了俄军,解除了西北方向的威胁,但并没有彻底扭转目前面临的不利局面,只要是华东**无法战胜英法远征军,那么这次取得的胜利是没有意义的。
德国【莱茵报】在报导了战争的过程结果之后,则认为这一战的结果再一次彻底暴露了俄军的无能和战斗力的底落,而且俄国撤出了满洲里之后,远东地区将变得极为危险,并很有可能彻底失去远东地区的领土,昔日的欧洲宪兵将不可避免的陷入衰弱。
相比美国、德国置身事外的超然态度,作为远东战争的另一个当事方日本,则就要谨慎的多了,**得知了满洲里战役的结果之后,立刻经过决议,严令本国各新闻媒体,不许报导任何有关满洲里战役的新闻。
尽管现在日本的民间对俄国仍然是敌视态度,但日本社会各界也基本都知道,在对抗华东**这件事情上,俄国和日本是在同一条船上,因此俄军在西北一带驻扎,可以牵制人民军的兵力,而俄军大败,则可以让华东**腾出手来全力对付日本和远征军,这自然是绝对不利于日本的消息。
本来在第二次鸭绿江之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士气低落,再加上受战争的影响,日本国内的经济十分低弥,民众的心气己低落到了谷底。后来还是受英法远征军出动,并得到英法两国的资金支助,经济有所好转,民心士气这才免强振作了一些,日本**绝不允许任何能够打击国内民心士气的消息公布。
不过对民众可以隐瞒消息,但日本的**、军方却要引起警觉,因为华东**的目标己经很明确了,就是在远征军还没有到达之前,先彻底击败俄国、日本,好集中全力对付远征军,因此在击败了俄军之后,华东**的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日本。要么是跨过鸭绿江,攻入朝鲜半岛,要么是再攻击日本本土。而无论是那一种,日本恐怕都很难抵挡。现在日本在朝鲜半岛还有5个师团,的10万左右军队,基本都是有实战经验的老兵,也是日本反攻的主要力量,但缺少武器弹药,现在日本的海运线被彻底切断,日本无法给朝鲜半岛运送军队所需的物资,而日本海军己经所剩无几,也很难阻挡人民军的海上进攻。
在这大敌当前的时刻,日本陆军部、海军部也不得暂时放下矛盾,携手应对马上就要到来的危机,最终决定一但人民军攻入朝鲜半岛,日军决不能和人民军正面硬拼,而是应利用朝鲜半岛北部多山地形和人民军周旋;而在日本本土,则加强沿岸的防御,海军剩余的舰队也要抓住时机,果断出击,给人民军制造麻烦。日本**提出了一个口号,坚持3个月,便可迎候胜利。
而另外两个当事国家,英国、法国对俄军的失利就显得十分轻松,英国的【泰晤士报】社评就认为:俄军的失利对战争的影响并不大,因为远征军是以海军为主,而且参战的地点主要是在黄海区域,离俄军的战场很远,因此俄军对远征军基本不会有多少帮助,失利也不会影响远征军。
法国【巴黎日报】则认为:俄军的这次失利有很大的偶然性,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俄军的兵力未能全部集结到位,这才让人民军有机可趁,而现在俄军退守赤塔,正好可以重新修整,并等待从欧洲方向的军队到位,然后再集中力量卷土重来。
其实英国、法国**对俄军在满洲里战役中的失利都是相当恼火的,因为这个失利不仅是让远征军失去了一个在西北方向牵制人民军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远征军己经整军出发的情况下,是对远征军士兵的一次严重打击,毕竟在远征军里,还有一份部俄国军舰。因此在这个时候,英法两国也只能故作轻松状,尽力的淡化俄军的失利,避免对远征军造成不利的影响。
而这时处境最内尬尴的还是清廷。华东**击败俄军,收复呼伦贝尔、满洲里,以中国的立场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清廷却知道,这样的好事越多,对清廷也就越是不利,如果华东**真的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那么清廷估计也就走到头了。只是清廷的为难之处在于,又不能以此来指责华东**,因为现在华东**的声望己是如日中天,除了极少清廷的死忠之外,几乎全国上下的民众,甚致还有不少的官员都在为华东**的胜利而欢呼,如果清廷在这个时候去指责华东**,恐怕不用华东**出兵,民众和官员的唾沫就可以将清廷喷死。
于是清廷最终还是选择了鸵鸟政策,就装不知道,什么也不说,什么都不做,就这样混一天算一天的过。当然可以在暗地里诅咒华东**,输掉这场战争。
华东**当然不会理外界的声音,青岛军委向东北战区下令,留下第3军和一个骑兵旅守卫满洲里至齐齐哈尔一线的地区,并且趁着这个机会,沿铁路线两侧在蒙古地区进行渗透,以扩大华东**在蒙古的势力范围,因为这个时候,蒙古的分裂势力在俄国的支持下十分猖獗,现在华东**己经踏进蒙古一只脚了,当然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敲打。由其是那些参与帮助俄军作战的蒙古部落,可以拉出一二个典型进行打击,以震摄其他蒙古各部,以后都要老实一点了。
第2军则撤回到哈尔滨驻守,同时兼管从哈尔演到沈阳的防务,并继续执行东北地区缴匪的工作。而且同时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等也都要立刻展开。
而就在这时,一直留在青岛的德国海因里希亲王来到外事委员会,拜访了李三杰。
原来和海因里希亲王联络的一直都是秦铮,不过现在秦铮去了东北,因此海因里希有事只能接正常的外交流程,和外事委进行交流、沟通。好在是亲王和李三杰也有过工作来往,互相认识,只是没有和秦铮那样建立较好的私人关系。
李三杰当然十分热情的接待了亲王。双方分宾主落座,李三杰首先道:“亲王阁下来拜访我,有什么事情吗?”
海因里希道:“委员先生,我受我国皇帝陛下的委托,代表德国皇室、**,对人民军取得满洲里战役的胜利,向华东**表示祝贺。”
李三杰呵呵笑道:“哦!感谢德国皇帝陛下,也感谢德国**,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海因里希道:“不过委员先生,请恕我直言,虽然你们击败了俄军,收复了满洲里,又取得了一场重要的胜利,但从总体来看,现在的局势还是对华东**很不利啊,因为英法两国组织的远征军才是华东**最大的对手,如果不能战胜远征军,就算对俄国取得再多的胜利也是没有用的。”
李三杰点了点头,道:“亲王阁下,您说得很对,我们发动满洲里战役的目地也就是先击败俄军,然后才好一心一意的应对远征军。”
海因里希道:“坦白的说,远征军的实力太强大了,由其海军实力,因此要想战胜远征军,这难度恐怕不是一般的大啊。”
李三杰听了,心里也在飞快思索,海因里希找自己说这些话什么用意,要恐吓华东**吗?不过华东**和德国的关系一向良好,德国在这个时候没必要和华东**交恶吧。于是李三杰中规中据道:“那又有办法,再难也要打这一仗。我们其实是并不愿和英国、法国为敌的,但英国、法国不愿意与我们和平相处,执意要发动这次远征,那么我们除了奋起应战之外,也没有别的选择。还是那句话,和平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只靠一方的努为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海因里希道:“委员先生,我们德国在欧洲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华东**需要,我们德国愿意从中进行调停,尽可能的避免战争发生。现在远征军还没有到远东,和平还是有希望实现的。”
李三杰听了,到是十分意外,德国居然想调停华东**和英国、法国,就国家实力和影响力来说,德国当然是够份量的,但现在并不是调停的时候。因为首先是华东**在这个时候是不可能让步的,而英法两国组织了如此规模庞大的远征军,当然也不可能接受华东**的条件,因此也可以说,从普茨茅斯谈判破裂的那一刻起,这场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双方都没有后退,让步的空间了。
………………………………
第六一八章 满洲里战役(十二)
李三杰道:“德国愿意调停,我们当然是欢迎的,但亲王阁下,我认为现在并不是调停的最佳时机,我们的条件一直都没有变,日本、俄国必须做出赔偿,才能恢复和平,而这个条件,我想英法两国是不会接受的,至少在目前是不会接受,因此亲王阁下认为,现在调停会有用吗?”
海因里希听了,也苦笑了一声,其实他也知道现在根本不是调停的最好时机,只不过这是他的皇兄德皇威廉二世提出的要求,因此也只能咬着牙向华东**提出来。
原来鲁登道夫写的报告经由青岛传回德国,引起了德国参谋总部的高度重视,由其是鲁登道夫建议,希望获得华东**的无线电技术、动力飞机技术以及装甲列车技术,在参谋总部也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因为在此前,华东**和德国军方有数次技术合作,如给德国陆军提供75毫米速射炮技术(其实是法国的技术),迫击炮技术,和德国海军合作研发蒸汽轮机,综合火控系统,并帮助德国进行军舰设计,均取得成功,虽然在这方面海军的成果更大一些,但陆军也对华东**提供的军事技术十分满意,并且认定华东**肯定还有好东西。
而这一次鲁登道夫果然看到了人民军陆军的新式武器或技术,其中无线电技术德国正在开发研制中,而动力飞机、装甲列车,德国参谋总部也能够想像得到这两项技术在军事战争中的应用,因此参谋总部也上报威廉二世,建议向华东**购买这几项技术。
不过军人的思想总是直接而简单,政治家的考虑就要细得多了,首相毕洛就认为军事技术在那一个国家都是高精尖的技术,不是用钱就能买到。此前德国从华东**获得了一些军事技术,但那是因为华东**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而且渠道有限,需要德国成熟的技术设备,因此才不得不拿出一些军事技术进行交换,而现在华东**虽然还没有完成初步的工业布局,但可以通过经贸途径获得机械设备,自己再进行反向的研制,根本不用拿军事技术来交换。而德国想获得这些军事技术只有一条路,就是立刻和华东**结盟,并帮助华东**应对英法远征军,以此为条件换取这些军事技术。
其实在朴茨茅斯谈判之前,德国国内要求和华东**结盟的呼声很高,但在英法两国宣布将组织远征军参战之后,这股呼声也立刻哑然而止,因为谁都知道在这个时候和华东**结盟,就等于是和英法两国为敌,并将立刻进入战争状态,因此这显然是不符合德国的利益,那怕是可以获得这些军事技术,也是得不偿失的。
对德国来说最理想的方式是等战争结束之后,再和华东**协商结盟的事宜,不过这样一来想要获得这些军事技术,也就不容易了,这要视战争的结果和时局的变化而定,一方面是看华东**对德国的需求,另一方面德国也不能只为了获得这些军事技术,而卷入战争或是直接和英法两国敌对,毕竞现在德国和法英两国虽然不和,但还没有完全彻底对立,甴其是和英国的关系,还有很大的挽回余地。
但威廉二世却突发奇想,认为如果德国能够调停华东**和英法两国的矛盾,就可以凭调停之功,获得这些军事技术。威廉二世从一开始就不看好华东**,因此在他看来,德国的调停对华东**来说就是救命稻草,华东**肯定会接受任何的条件,并且对德国感恩待德,这些军事技术那还不是双手奉上。
而对于皇帝习惯性的奇思妙想,首相也只能苦笑无语。虽然毕洛的政治手腕能力虽不及他的前任俾斯麦,但也是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当然知道现在调停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由其是华东**绝不会轻易妥协。但毕洛也知道,皇帝并不是一个听得进劝告的人,由其是在他自己认为正确的时候,不过就算是调停失败了,对徳国也没有多大的实质性影响,因此也就没有阻拦。只是让海因里希亲王丢脸,不过亲王毕竟是皇帝的弟弟,替兄长丢一次脸也是应该的。
于是海因里希站起身来,道:“好吧,华东**的态度,我会如实的转告给我国皇帝陛下。打扰委员先生的公事,我先告辞了。”
李三杰道:“亲王,先别忙着走,我还有事要和亲王协商。”
海因里希也有些愕然,不过还是又坐了下来,道:“委员先生有什么事情?”
李三杰道:“本来我想晚一些时候和亲王协商这件事情,不过亲王阁下这次既然来了,那么就先说也可以。”
海因里希听了,也不由得郑重起来,道:“我洗耳恭听。”
李三杰道:“其实我们是很需要德国的调停,不过不是现在,而是在我们和英法远征军的战争结束之后。”
海因里希听了,也有几分明白了,道:“在战争结束之后,需要我们德国进行调停吗?”
李三杰点了点头,道:“如果这场战争我们输了,当然什么都不用再提,但如果是我们赢下了这场战争,我们希望德国**会在适当的时候出面调停,促使英法俄日荷等参战的国家接受我们的条件,进行谈判。”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高明的政治家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就想好了如何结束战争,因为除非是以灭国为目地,否则任何战争都有结束的时候,如何让自己在获胜后的利益最大化,在失利时将损失降到最低,在什么时候结束战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华东**对胜利当然是有充份的信心,但在击败了英法远征军之后,战争就不能再扩大,华东**就应该考虑和参战的各国进行谈判,在谈判桌上拿到最大的利益,而这就需要有一个国家出面周旋,好听的叫调停,不好听就是给失败者顺个梯子下来。
海因里希当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而且他也认同,战争结束的时候,才是德国介入调停的最好时机,只是令他不理解的是,从李三杰的态度来看,他似乎对这场战争的胜利信充满了信心,这当然也代表着华东**的态度,但远征军的实力,由其是海军的实力绝不小视,华东**到底是那来的自信呢?
李三杰又道:“当然,我们也不会让德国白帮这个忙。我记得在我们占领青岛之后,曾和德国签定协约,其中就有一条内容是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会帮助德国在远东地区获得一个港口。这次就是我们兑现这个承诺的时候了。”
海因里希听了,也不由得心里一动,当初双方签定的协约中确实有这一条,但一没有约定时间,二没有约定具体的情况,不过是空口白话,而德国在当时也无力复夺青岛,本来就是签的本来就是城下之盟,加上这一条也不过是有个心理安慰,因此谁都没有把这一条当回事,如果李三杰不提,海因里希连想都不会想起来,
但如果华东**最终取得与远征军战斗的胜利,确实可以帮助德国在远东地区获得1、2个港口城市,因为德国出面调停,失败的一方要感谢德国的调停之功,势必要向德国表示感谢之意,俄国在远东地区的位置偏远,可以不考虑,但日本是个岛国、而英法荷三国在远东地区都有大量的殖民地,因此从这当国家获得几个城市是完全有可能的。而在亚洲地区获得一个港口,一直都是德国梦寐以求的事情,如果海因里希将这个消息传回国内,威廉二世一定会高兴得忘记所要的军事技术。
当然,华东**请德国出面调停,并且答应帮助德国在远东获得港口,也是有意拉陇德国,在战后的谈判中,给对方施加压力,以便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多的利益,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华东**赢得与远征军的战争,还要是一场全面的大胜,而且必需战胜远征军的海军才行,德国总参谋部也不是没有就这场战争进行军棋推演,得出的结论是华东**到并不是没有获胜的机会,但只能是利用远征军劳师远征的劣势,以长期的消耗战来拖死远征军,而根本无法在海战中击败远征军海军,不过消耗战本身就是两败俱伤,因此在战后的谈判中,互相都有筹码,或是都想尽快结束战争,这样德国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于是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华东**能够赢得这场战争吗?
海因里希沉呤了一会儿,才道:“委员先生,我对您的提议很感兴趣,但我希望知道,华东**对于战胜远征军,到底有多少把握?”
李三杰略一迟疑,道:“我可以告诉亲王阁下,我们有十足的把握击败远征军,但不会给亲王阁下任何解释。不过亲王阁下相不相信并不重要,就算是完全不信,我们也能够理解。最终是可以用事实来证明我们的自信。”
海因里希苦笑了一声,因为这话等于是没说,虽然他个人有些相信,李三杰的态度决不是虚张生势,但这话没法对威廉二世说,因此只好道:“好吧,你们的态度,我会如实的转告给国内。”
………………………………
第六一九章 登陆日本(一)
就在世界分析评估满洲里之战对远东局势所造成的影响时候,人民军的海军己在上海集结,准备实施华东**计划中的登陆日本作战、爪哇撤侨计划行动。这也是人民军海军继华东**初始参加时,参加对马海战之后,最大规模的行动了
这时离对马海战己过去了近1年的时间,而和那时相比,人民军海军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增加了一些新舰和新的编制。
首先是华东**自建的两艘战列舰,干将号、莫邪号己正式入列服役。这两艘战列舰和赤兔级装甲巡洋舰是釆用的同一舰体,只是舰宽増加了1米左右,以确保航行及火炮射击的稳定性,排水量为12500吨,而武器配备布置也和赤兔级装甲巡洋舰一样,采取了沿中轴线背负式布置了4座双联装280毫米主炮,并安装了综合火控系统,副炮为6座双联装155毫米炮,沿左右舷布置,其他武器还有8座双联装105毫米炮,8座双联装75毫米炮,以及10门50毫米速射炮,并取消了**发射管。
干将级战列舰实际己经具备了无畏舰的主要特征,全重火力,统一火控,只是动力系统还是使用的往复式三涨蒸汽机,而非技术更先进的蒸汽轮机,主要是目前华东**和德国联合研发的蒸汽轮机还未成熟,因此没有装配到干将级战列舰,不过蒸汽轮机并非是无畏舰的标准配置。而且通过舰体的优化,使干将级战列舰的最高航速达20节,差不多达到了这个时代装甲巡洋舰的水准。既使是和无畏舰相比,也仅慢了一节,差距并不大。
虽干将级战列舰主炮的口径要略小一点,现在主流战列舰的主炮一般为305毫米,这主要是由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