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众人也都不禁愕然哑止,有些不知所措,就连李鸿章也大感意外,这伙海外华人到底打算做什么?把赵维忠打发到上海来,但又没有让他带来支言片纸。
李经方还有些不死心,又追问道:“他们真的没有一diǎn言语让你转达吗?”
赵维忠diǎn了diǎn头,道:“回禀大公子,小人在临行之前,也曾问过这些海外华人,但他们明确告诉小人,他们确其没有任何言语书信让小人转达中堂。”
李经方听了,不禁大为失望,道:“那么他们让你来上海做什么?”
赵維忠呆了一呆,道:“小人在临行之时,曾见过海外华人的首脑之一,此人姓秦名铮,官名政委,他告诉小人,海外华人无不可告人之事,小人来到上海以后,中堂大人问什么,小人就回答什么,不可有任何隐瞒,也不可有任何添饰,俱实回答。”
听到了这里,李鸿章的眉尖微微一挑,他毕竟是久历官场的人,这时也总算是有些明白这伙海外华人的用意了,他们是在等着上海这边的洋人派人到天津去和他们会谈,或是等这边的洋人首先提出停战谈判的要求。
处理外交谈判事务,是李鸿章当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时的主要工作之一,尽管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干外交谈判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由其是签了一大票赔款割地的条约,让李鸿章落得一个卖国贼的骂名,但也确实让李鸿章积累了不少外交谈判的经验。
在外交谈判中,有两条重要的原则,一是在那一方控制的地区进那谈判,那么这一方就是这次谈判的主导者,为强势的一方;二是那一方首先提出停战谈判的要求,就表示这一方陷入下风,实际己经是准备认输了。而这伙海外华人显然就是希望让洋人主动提出谈判的请求,并且派人到天津去谈判,这样海外华人就可以在谈判中占据主导的地位,而赵维忠的作用,仅仅只是给海外华人与上海之间牵一跟线而己,自然不会带什厶话来。
想通了这一diǎn之后,李鸿章也不禁对这伙海外华人重新评估起来,原来他以为这伙海外华人不过是仗着船坚炮利枪快,军事力量强大而已,想不到他们对列国之间的谈判规则也这么清楚,看来他们可并不仅仅是只会持勇呈强。
………………………………
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
不过洋人们会老老实实的按照海外华人设想的道路走吗?李鸿章知道,洋人们确实有和海外华人谈判的意图,不过这并不表示洋人就会像海外华人认输。
李鸿章当然清楚,别看八国联军打了几场败仗,就连徳国舰队也被海外华人打得惨败,但所谓八国联军,其实对各国来说,根本只是出动了不到百分之一的力量,德国舰队的实力到是不弱,但也仅仅只是一国而己,八国真的要动起真格来,实力增强何止百倍。因此洋人想和海外华人谈判,并不表示要认输,只不过是不想耗资巨大,千里迢迢从国内调兵到中国来,就此收手就算了。
而且通过前一段时间从天津方面传到上海的消息,李鸿章也知道,海外华人攻占了天津之后,在天津当地招兵,组建军队,这说明这伙海外华人因为某种原因,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从这伙海外华人的国家获得支援补济,甚致有可能这伙海外华人是叛国潜逃或是私自行动,才不敢向国内求援,只能靠在天津招兵买马,来补充自身的兵力不足。
这也表示这伙海外华人的实力有限,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强大,有可能己经到了能战的极限。而天津保卫战结束以后,在上海有不少人都对这伙海外华人都抱以极大的厚望,认为清廷应该招抚这伙海外华人,倚仗他们的军力来对抗各国。
但通过种种消息分柝,李鸿章得出的结论却是,对于这伙海外华人,朝廷到是应以招抚为上,毕竟前面的战斗证明这伙海外华人的战斗力确实远在清廷的军队之上,难得是他们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师海军,能够击败德国舰队,说明这支舰队的实力远在当年的北洋水师之上,如果朝廷收纳了这伙海外华人,也就有了和各国抗衡的本钱。
但朝廷也不能对这伙海外华人寄于太大的希望。一则是这伙海外华人毕竞不是大湥辽脸さ幕耍湫氖欠裾嫦蛑谢质欠裾婊嵝е掖笄澹共坏枚杀鹋銮懊徘ⅲ竺沤牵庋睦泳俨皇な欢蚴侵豢空饣锖M饣耍故悄岩杂敫鞴校虼讼衷谡飧鍪焙颍陀Ω檬羌镁褪樟耍米耪饣锖M饣舜蛄思父鍪ふ蹋止フ剂颂旖颍〉昧嗣飨缘恼铰杂攀疲辖艉透鞴楹停∩倥庖恍┮樱俑钊靡恍┩恋兀蝗「鞴又泄肪⑶胰锰蠛突实墼缛辗祷乇本┎攀巧喜摺5比缓M饣艘矝'有多少损失,相反还能在大清立足。
否则如果真的把洋人给逼急了,再从国家调来大军,李鸿章并不认为这伙海外华人还能再次击败各国的军队,那时眼前这些许的优势就会立刻被逆过来,到了那时,这伙海外华人或许可以上船一走了之,回归他们的国家,但却把这个烂摊子丢给大清,确切的说是丢给他李中堂来收拾。
不过李鸿章虽然想得很好,但这伙海外华人现在显然不是跟着李中堂的节拍走,相反还自我感觉良好,而现在李鸿章也知道,自己管不了这伙海外华人,尽管忧心匆匆,但也只能听之任之。但到是可以问问赵维忠,这伙海外华人的情况,再作决定。
其实在上海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天津方面的消息,都是天津的各国领事馆收集,发到上海。不过天津的各国领事馆都在这伙海外华人的控制之下,他们能够收集到的消息恐怕有限,而李鸿章得到的消息,更是由上海的各国领事馆转达,不知道其中又隐瞒了多少。而赵維忠和海外华人相处了一个多月,而且关系还算不算,因此他应该知道不少李鸿章希望了解的事情。
于是李鸿章道:“維忠,你就把你和海外华人怎样相识,又怎样相处的经过详细讲说一遍,事无俱细,凡是你记得的事情,都说出来。”
赵维忠听了,也不敢怠慢,将自己乘船出海,被一艘来历不明的船只撞沉,正好遇到海外华人的舰队,被他们救起的等等经历,都详细的讲说了一遍,由其是在海外华人的军舰昆明舰上居住的那几天,赵维忠见到了大量以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像,因此也讲得十分详细。
李鸿章等人到是十分认真的听着赵維忠的讲说,不过在场的人都是久办洋务,对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到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赵维忠讲说他在昆明舰上的见闻,如有形如真人状的图板,可以远距离通话的匣子,明亮但不刺眼的电灯,还有可以在空中飞行的机器等等,还是令他们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因为这些器物,是连洋人都弄不出来的,这伙海外华人竟然能造出来?因此也屡屡打断赵维忠的讲述询问。
而赵維忠也不敢有丝毫不耐,一一耐心的解说,当然有些事情他自己也弄不明白,只能说自己看到的就是这个样孑,但详情自己也不知道。
李鸿章到并不在意赵维忠在昆明舰上看到什么稀奇、新鲜东西,在李鸿章看来这也不过就是机械器物一类,无非是出西洋人做得更精巧一些而己,李鸿章更着重了解海外华人的人员、组织机构、权力分配、官职、还有行事作风等等情况,这才是了解海外华人的关建所在,其他的东西不过是浮于表面。
赵維忠到是秉持秦铮所说的那样,凡是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详尽的像李鸿章说明。赵維忠在穿越集团里呆了一个多月,虽然不敢详细打听,但平时留心了解、细心观察,到是把穿越者的上下关系、官职摸了个六七成,因此也都一一对李鸿章讲说。
听完了赵维忠的讲说以后,李鸿章也久久不语,和从各国领事那里了解的情况相印证,李鸿章基本可以确信,赵维忠所说大部份都是真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李鸿章的心里也有此糊涂,因为这伙海外华人的构成太怪异,因此李鸿章也不能确定这伙海外华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按赵维忠的讲说,这伙海外华人首先应是一支舰队,共有七艘军舰,司令员夏博海、政委秦铮、参谋长肖建军就是这支舰队的主将。虽然海外华人的官职名称有些古怪,李鸿章大体也能猜得出来其中的含义职责,“司令” 故名思义,即“司号发令” 也,因此应是相当于大清的提督;“政委” 虽然不知字面意思,但李鸿章也估计得出来,应是监军、督军一类的职务;而参谋长就更好理解了,中华本来就有这个官职名称。而七艘军舰的名称,都是以中华的地名命名,这到也间接证明,这伙海外华人确实是华夏后裔。
但除了七艘军舰之外,还有三艘大客船,装载的全都是普通民众,人数有数千之众,而且有男有女,另据赵维忠所见,他们并不是军队的家属,这就让李鸿章大为不解,无论这伙海外华人是回归中华,还是从国内叛逃,带上家属尚情有可原,但无论如何也不该带这么多无关的平民,这又是为了什么呢?李鸿章当然不会想到,他遇到的是一群穿越者。
而这伙海外华人攻占天津之后,成立了临时执行委员会,由三名主将加上二名平民中人出任常任执行委员,也就是说这五个人就是这伙海外华人的最高首领,这又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伙海外华人突然来到大清,并不是一次有充份准备的行动,因为他们并洠в泄系淖罡呤琢欤业搅颂旖蛞院蟛懦闪⒘偈钡男姓梗敲此交毓榇笄澹哪街谢隙ㄊ羌倩埃欢侨铱痛霸氐牟⒉欢际瞧矫瘢兰破渲谢褂泄诘母吖伲一褂邢嗟钡娜ㄊ疲虼肆右膊坏貌蝗盟侨郑谧槌尚姓故保挂退欠窒砣ΑU饷纯蠢矗饣锖M饣擞κ且源庸谂烟樱蚴橇碛衅渌虻目赡苄跃佣唷
而这也证明李鸿章之前的判断没有错,不能对这伙海外华人寄于太大的希望。因此尽管还有许多李鸿章想不通的关节,但赵维忠的这一番讲说,还是让李鸿章觉得大有收获,毕竟从赵维忠这里确实知道了许多以前李鸿章所不知道的事情。有些事情是上海的各国领事也不知道的,但也有一些事情则是有意瞒着李鸿章。而现在李鸿章也自觉的再和上海的各国领事交涉,自己也有了一些底气。
众人见李鸿章沉思不语,也不敢打扰他的思路,在一边安静的等着。过了一会儿,李鸿章才回过神来,道:“好了,现在时候也不早了,开饭吧,今天大家就一起吃个饭。”转头对李经方道:“难得大伙都聚在一起,叫厨房多做几个莱。”
李经方答应了一声,赶忙到厨房去安排。
盛宣怀、周馥是经常和李鸿章一起吃饭,因此神色平常,而赵维忠则是颇为激动,以前别说是和李鸿章同桌一起吃饭,就是和盛宣怀、周馥同席,也是不可想像的事情。要知道在场的这四个人不是李鸿章的心腹就是李鸿章的子婿,只有自己一个是外人,而今天居然有幸和他们同席,这可是多大的面孑,要是在以前,足够让赵维忠夸耀大半年了。看来这次上海之行还真没有白来。
………………………………
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
这顿晚饭注定是让赵维忠终身难忘,但对李鸿章等人却是十分平常,不过就是让一个算是有功的下人和自己同桌吃了一顿饭而己。
晚饭之后,李鸿章命人给赵维忠安排客房休息,而将周馥、盛宣怀、李经方、张佩纶领到自己的书房里商议下一步的打算。
赵维忠的这一番讲述,确实让众人觉得受益颇多,但也同样是打乱了李鸿章的计划,因为原来李鸿章以为赵維忠会带来海外华人的书信或是传话,而众人预想的应对方法都是针对书信的內容,但现在什么书信都没有,因此下一步怎么办,只能重新计划。
众人都落座之后,李鸿章才道:“你们怎厶看这伙海外华人?”
盛宣怀首先道:“中堂,宣怀以为,这伙海外华人也未免太有些狂妄自大了吧,以为只打了几个胜仗,就不把洋人放在眼里了,还想让洋人主动求和,殊不知各国的实力是何等强大,八国之力,更是非同小可,我们可绝不能让他们如此胡为下去,中堂还是尽快和洋人开始议和才对。”
周馥道:“话虽如此,但现在天津已被这伙海外华人占领,定不会放行,中堂大人又怎样北上进京,去与洋人议和呢?”
这时张佩纶道:“我看这伙海外华人的行事作风,谋后而定,颇为老练,不似不通世事之辈,因此他们如此做法,也未必就是狂妄自大,不知所以,或许是另有用意,比如在此之前,谁又能想得到他们可以击败八国联军、攻取天津,就连徳国舰队也惨败在他们手里。”
盛宣怀有些不屑道:“幼樵,你也太高看这伙海外华人了,我刚才都说了,这些胜仗不过都是小胜而己,不足为持,而八国均未尽全力,趟若各国真的再出动大军,这伙海外华人又如何抵挡。若时不敌八国联军,他们自然可以乘船一走了之,而留下这个烂摊子,最终还是要中堂大人来收拾啊。”
周馥皱了皱眉,道:“杏荪,你现在说这些话又有什么用,如果这伙海外华人就是这样坚持不愿和列国讲和,非要列国主动提出求和,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就算我们想和洋人谈判,又和谁去谈呢?”
盛宣怀道:“不如我们就在上海和列国谈判,现在各国在上海均有领事馆,我可以去和他们联系,马上让各国组成谈判团,开始议和谈判,不理海外华人也就是了。”
周馥有些不悦的瞪了盛宣怀一眼,道 :“杏荪,你这不是儿戏吗?在上海谈判,则不说各国会不会答应,也不论海外华人又会再闹出什么事情,就是朝廷那边也是通不过的。昨天朝廷不是发来电报,不仅催中堂大人立刻北上和列国谈判,而且还要招抚海外华人,你想不理他们,那么怎样向朝廷交待。万一朝廷首先派人去联络海外华人又怎么办?”
其实盛宣怀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是行不通的,他的实际目地是给海外华人制造一些压力,意思是你们再不放下身段,那么我们就在上海和洋人谈判了,好逼迫让海外华人改变态度,回到谈判桌上来,但周馥提到了朝廷的电报,让盛宣怀也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道:“这批无知之辈,就知道给我们添乱,如果不是他们,这局势又何至于到这一步啊,到头来只怕又是为难中堂大人。”
李鸿章也苦笑了一声,道:“这几十年还都是如此吗?”
原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在8月15日逃出北京,18日到达北京西北100公里的怀来县,19日,慈禧太后在怀来县出了逃亡以后的第一道上谕,发给了军机大臣荣禄、大学士徐桐、户部尚书崇绮,明令他们留在北京向洋人求和,但这时荣禄已经跑到了保定,而徐桐、崇绮在北京城破之日,相继上吊身亡。于是慈禧太后又发出第二道上谕,给身在上海的李鸿章,要求他火速北上,与庆亲王奕劻一起主持议和。
8月20日,慈禧太后又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向世人发布《罪己诏》。一面推脱自已的责任,一面表示愿与各国议和的意向。
但这时八国联军的势头正盛,才不想马上与清廷议和,而慈禧太后觉得怀来县离北京太近,不安全,于是在8月日,慈禧太后离开怀来县,继续西行准备前往山西。第二天,她再次给李鸿章发去电报,告诉他议和事谊可以“便宜行事”, 而朝廷“不为遥制”。
9月7日,慈禧太后在西行途中,发出了严加剿灭义和团的上谕,慈禧第一次明确宣布开始镇压义和团,并且又一次发电李鸿章,催他北京,但李鸿章要求惩处支持义和团主战的王公大臣没有答复,因此李鸿章仍然留在上海,不为所动。9月10日,慈禧太后一行到达太原,而这时军机大臣荣禄也赶来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一行汇合,于是流亡的朝廷暂时在太原安居。
9月15日,逃出北京已经整整一个月的慈禧太后在太原再次致电李鸿章,敦促他马上北上。而就在这时,海外华人回归中国,击败八国联军,攻占天津的消息,也传到了太原。
开始的时候,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以及随行的王公大臣们对此都不相信,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各种荒诞无稽的消息实在太多了,当初不就是轻信了义和团的神功无敌,才遭致这一场大祸吗?现在又是从那来的这一伙海外华人,一听就是假的。
但就在9月18日,湖广总督张之洞给逃亡中的朝廷发来贺电,称:天佑大清,得海外义民相助。证实了海外华人的消息是真的。当然张之洞的这份贺电中也夹带着自己的私货,原来是劝朝廷南下,在湖北当阳县重新建都,理由据然是这个地名吉利:阳当空照,为大清的重兴之兆。而荣禄立刻就把张之洞的把戏戳穿了:那个老家伙是想把朝廷迁到他的地盘去,这样他就可以挟天孑以令诸候了。
不过这时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以及随行的王公大臣们对此也只是半信半疑,如果说有一伙孑当初从华夏出走,在海外建国的华人,到是可信,他们想要重新回中华,也尚可信,但他们居然能够击败八国联军,估计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样的慌报军情,在这几十年来,发生了太多太多。
早在甲午战争的时候,中日正式宣战的第二天,前线的总指挥,直隶提督叶志超就发回捷报:我军大捷于牙山,斩首二千余名,乘胜进击,仅距汉城七十余里,己催北路各军克曰前进,并令海军军舰齐往迎击,南北合势,及早驱除。朝廷上下自然是欢欣鼓舞,大有一付胜劵在握的势头,但实际的战况是,清军在牙山被日军打得大败,狂败百里,军需辎重尽失。
而在五年以后,八国联军自大沽口登陆之后,向北京进军,这样的虚假捷报更是多如牛毛,一会儿是大沽口守军全歼列国舰队,一会是聂士诚在天津大破八国联军,一直到八国联军攻克通州,直逼北京城下的时候,还有清军在通州大破八国联军,洋人在失败以后,向清廷乞求议和,清廷还向洋人开列出二十五项和约条款,不乏交还失地、要洋人赔款等等,而事实是仅仅只过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八国联军就攻破了北京城。
正是有这么多的惨痛教训,现在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以及随行的王公大臣们那里还敢轻易的相信这样的捷报。但在随后的时间里,贺电如同雪片一样发到太原,全部都是恭贺朝廷,得海外义民相助,其中不乏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这样的地方大员,当然也抱括李鸿章。因此流亡到太原的清廷才终于相信,直的有这样一伙海外华人来到中国,并且击败了八国联军,复夺了天津,局势大幅改观。
流亡的清廷君臣上下顿时大为兴奋,这可真是从天下掉来这么一伙海外华人啊,因此随行的王公大臣们纷纷向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要求朝廷立刻招抚这伙海外华人,并借助这伙海外华人的战力,抵抗各国。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同样也振奋不己,这对母孑也是首次齐心,联名下诏给李鸿章,让他尽快和海外华人取得联络,尽力招抚这伙海外华人。
李鸿章回电,以德国舰队己到中国,劝告朝廷不可轻举妄动,还是静观其变为好。这才给流亡的清廷君臣当头浇了一盆凉水,让他们清醒了不少。
但穿越者们取得了天津保卫战的胜利,再次diǎn燃了流亡的清廷君臣的狂热情绪,让他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于是再次轩起了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尽快招抚海外华人,为大湥ЯΦ**,甚致还有人主动要求赶赴天津,为朝廷招抚这伙海外华人。当然也有不少人借机夹带私货,大肆攻击李鸿章、张之洞等东南的地方大员,建议朝廷将他们议罪论处。
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虽然也急盼着早日返回北京,不过这时还保持着一丝清醒,北京还在八国联军手里,自己这边怎么派人到天津去,因此还是只能靠在上海的李鸿章。而东南的地方可是清廷的半壁江山,不能有失,东南的地方大员只能搞打一下,不能真的全都拿掉,这也就是李鸿章昨天收到的电报来由。
………………………………
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
义和团运动,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只是山东地区的一个地方性的带一些迷信色彩的民间社团组织,在中国历史上,类似的民间组织多如牛毛,数不胜数,而其中绝大多数都迅速的溟灭,少数或许还能闹出一diǎn火花来。
而义和团能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山东发展到河北,甚致进入北京,成为在1900年影响了整个中国的重要势力,并不是因为义和团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或是有优秀的领导组织者,而是和清朝的一些大臣或明或暗的支持推动的结果。
在背后支持义和团的清朝大臣中,既有地方的督抚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