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末雄图-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床弩虽然早就出现在我国历史中,其起源最先可追朔至春秋战国时代,而在汉代时便已可以算普及。但是在西晋时期,朝廷和地方上的军队,装备床弩的记载还是比较少的,说明从官方到民间,了解、熟悉和愿意推广床弩的人,较为稀少。而异族多是讲究机动性,往来如风,有的连冲车等都不喜携带,更不要说沉重麻烦的床弩。

    但高岳本自两宋而来,深知此物的可取之处,最起码放在本世,如果运用得当,还是具备很大的优越性的。于是便带了统领弓兵的强弩将军彭俊,一起前来军械司。彭俊对本职还是很感兴趣的,听闻竟有那般厉害的新装备,当即便兴致勃勃的互动起来。高岳画了张图纸,然后和众人再详细述说些关键之处,最后要求军械司先打制出一具来看。

    出的军械司,有名传令兵早已等候在外:“禀大将军,杨韬杨将军要求拜见大将军。”

    胡崧从成纪城班师回上邽之时,便将张春押解至襄武。前几日,粗大结实的囚车,终于将他送到,高岳下令把张春绑竖在校场的大旗杆上,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亲自动手鞭打数百,竟将张春活活鞭死。高岳尤不解气,让冯亮将张春的尸体拖到已成一片残垣断壁白岭村遗址的村口,再凌迟碎剐祭告村中亡魂。对于二号帮凶的杨次,高岳也坚决的指示道,无论如何,不可使其逍遥法外,定当早日捕获。

    故而眼下听闻杨韬求见,高岳一愣,心想杨韬不是去塞外追击杨次残部去了,怎么这就回来,且他本是天水郡将,为何不回上邽却径直来襄武求见自己,怕是有什么要紧之事罢。
………………………………

第两百六十二章 靖边城主

    高岳diǎndiǎn头,吩咐彭俊自去,便回了府衙,方坐稳,便传杨韬来见。片刻,杨韬全副甲胄,快步进来,施了军礼拜道:“末将拜见大将军。”

    “罢了。此非战阵,不用如此拘礼。杨将军,我记得你去往塞外追击杨次了,如何不回上邽向胡将军复命,却转到我这里来有何事么?”

    高岳和善的笑笑,示意杨韬可先坐下说话。杨韬乃是原上邽派系的高级官员中,首举义旗率部归降之人,且后来胡崧、裴诜等,对杨韬的评价也都还不错,带兵打仗的水平也算还可以,所以高岳对他还是比较优容的。

    杨韬不坐,执意要站着回话。他恭敬的再拜,便回身向着大门外一声招呼,立时便有他的亲兵,端了个木盒进来,躬着身献给了高岳。打开一看,正是杨次的头颅。

    高岳略看了看,挥手让人暂且拿去。便抬眼对着杨韬道:“我听闻杨次乃是你的堂兄弟。将军固然是惩奸除恶,但大义灭亲也使人感佩。然则使你昆仲决裂,倒是我的憾事了。”

    杨韬诚惶诚恐道:“杨次虽是末将的堂兄弟不假。但此人从前历来阿附张春,心术不正为非作歹,且为了献媚张春,还曾公开责辱末将。末将与他不仅早就情断义绝,更是互为仇雠,彼此不相容。如今末将迷途知返弃暗投明,能够及时跟随大将军麾下,幸也。而杨次却贼心不改,自绝生路,落到这个地步,乃是罪有应得,哪里关大将军的事呢!”

    高岳diǎndiǎn头抚慰几句,微笑道:“将军不负期待擒杀杨次,得建功劳,辛苦。我自会嘉奖将军及所部将士,以示激励,不叫你失望便是。”

    杨韬忙道:“末将此来非是邀功之意,且杨次也并不是末将所杀。此中详情,正要回禀大将军。末将奉命追击杨次,怎奈彼亡命远飙,末将一时追之不及,只能循着踪迹竭力不会跟丢。待得北出塞外,来到一处远离中原胡汉杂居的地方,叫做靖边城,也好算高大雄阔。”“末将领兵追踪到此,那靖边有个城主,名叫邓恒,早已捕杀了杨次,在城外等候末将,言道早闻秦州大将军威名,此番举手之劳愿以杨次人头作为献礼来拜见。末将听他这般说,当时真是又惊又喜,于是也好言抚慰,便将那邓恒带了过来,所以才没有回去上邽,而是径直来了襄武。此人现就在外面候着,请大将军传召。”

    “哦?还有此事?快请他进来。”

    高岳很是惊讶。不过听闻是靖边城,他倒也比较了解。五胡十六国后期,塞北铁弗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夏国,一度称雄西北,他曾大兴土木建筑新城作为首都,号为统万城,其地便是处在靖边一带。等到北魏灭夏,将此地改称为了夏州。后来在宋朝时,朝廷心腹之患的西夏国,也就是肇始于夏州。

    但在晋朝,处于塞北的靖边城,所处的南河套甚至整个河套地区,都是处于朝廷疆域范围之外的荒寒之地,虽然土质肥沃且水草丰美,但中央政府在大一统的强盛时期,都无心去单独开发并成立各级政府机构来管辖,任其“孤城遥望玉门关。”到了西晋末,朝廷自身难保则设州置郡更是谈不上了。所以,包括靖边在内整个河套,都成了塞北胡族的游牧之地,其中尤以铁弗匈奴人为甚。在广袤的河套地区,各处大小族群、中原遗民等胡汉杂居,渐渐结成一个个部落或城邦,自治自理,自生自灭。

    正思想间,随着传令声高唱,有一人从外大步而入,来至堂间站定,躬身施礼道:“边塞粗野小民,拜见大将军。”

    高岳打眼去瞧,见此人最多三十岁左右的模样,蓄着短须,皮肤黝黑四肢健壮,倒也是一条相貌威武的大汉。

    突然又想起,后赵末期,国家大乱,四面楚歌。而善于领兵的征东将军邓恒,在蓟城以年迈之身,几乎用一己之力,对抗所向无敌正如日中天的前燕帝国,英勇无畏。不晓得可就是眼前这个邓恒,只是单看年龄,绝对对得上号。

    心中颇为好奇,又无法求得答案。高岳让他免礼,温言道:“你就是靖边城主邓恒么。”

    邓恒一拱手,不卑不亢道:“小民正是邓恒。塞北荒寒,人民择地聚居。小民因是靖边土著,又身躯粗大有几分蛮力,处事也还算公正,所以被城中所推,暂为管事罢了。至于城主二字,在大将军面前,实在不值一提。”

    高岳见他确是边塞之人,虽然带着彪悍的民风,但言行举止间却没有那种粗鲁无知的野蛮之气,反而很有些有礼有节的味道,故而对他的初次印象很是不错。打量了几眼,高岳又好奇道:“我看邓城主,面貌及谈吐,似乎并不是塞北胡族,莫非也是汉人么?”

    “虽处胡地,但小民正是汉人。幼时随先父从陇地北迁,来到了靖边城。小民家中有故旧家兵百多人随从护持,且先父为人热情无私,所以我家在靖边也就定居下来。慢慢的,方圆百多里内的人民,平日有个大事小情争执殴斗之类,往往都来找先父主持公道,我家也就被众人推做了管事。”

    为人热情公正是一方面,但是如果没有强硬的实力相辅,哪里能够在粗野彪悍的边塞之地,还做到一方首领!又听说此人家中竟然还有故旧亲兵,所以显然不是平民百姓出身,且又是从中原北迁的汉人,那么,多半是曾经的官宦之后,也未可知。高岳哦了一声,又问道:“既然如此,邓城主的先人,想必应是朝廷的官员吧。”

    邓恒却挠挠头,面上有些迟疑:“这个,我家祖上,听先父说,确实是中原的官吏。但不瞒大将军,当年先父北迁靖边的时候,小民才刚刚出生,正是襁褓婴儿,至于为什么要弃官不做,或者因何离开中原主动搬至边塞,这其中种种缘由,家父直到去世都不肯明言,所以,小民也确实不太清楚。”

    杨韬与这邓恒,也不过是萍水相逢,因其斩杀了杨次,故而有所结识,但对他的身世以及为什么会有主动来拜见高岳的意愿,一概不知,所以当下也仿佛在听书般入神,忍不住插话道:“令尊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罢。”

    见这邓恒,不仅是汉人,且是朝廷官员之后,家世又感觉很是神秘,高岳不知不觉竟来了兴趣,diǎndiǎn头道:“我与杨将军想的一样。冒昧问句,你家祖上,是何名讳?”

    邓恒很自然的道:“据先父说,小民祖父名邓朗,高祖父的名讳,叫做邓艾。”

    乍闻此言,高岳惊讶地如同被施了定身法相似,目瞪口呆的望着邓恒,心中的震撼之感,让他一时说不出话来。

    作为武将,对古时的历代名将名帅,便有一种格外的敬慕追思,恨不能当面瞻仰风采。邓艾大名,不要说高岳,在后世,便是普通百姓,也多有耳熟能详的。其人文武全才,上马整军下马治民,皆是成绩斐然。别的不说,作为曹魏时期的杰出统帅,他一马当先,智勇兼施,最后得以攻灭蜀汉,独享灭国之功。

    可以说,曹魏政权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特别是后期,邓艾的许多军事和政治主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最后官拜太尉,煌煌威名,震慑天下。

    虽然后来因为钟会的谗言,导致邓艾被司马昭冤杀,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历史中本来应有的地位。唐宋时期,朝廷追封古代名将,为其立庙祭祀,其中便有“魏太尉邓艾”的大名。他在高岳的心里,实在是遥不可追的著名先贤,几可算是偶像地位。

    钟会诬蔑邓艾叛乱后,司马昭将邓艾、邓忠父子皆处死,并把邓艾的子孙流放到西域。直至西晋泰始九年(273年)才被晋武帝司马炎恢复名节,更任命邓忠的儿子邓朗为郎中。但未及多久,邓朗便莫名其妙的在一场火灾中被烧死。看来,邓恒应确是邓朗的孙辈,其家族为了躲避险恶朝堂,保存香火,不得已从西域北逃,远离中原来到边塞,隐姓埋名度日。
………………………………

第两百六十三章 主动来附

    高岳心中无比感慨,杨韬也惊声不已。邓恒却讶异道:“小民实在不知先人邓艾是何许人也。大将军如此惊奇,莫非有所了解,或者,极为熟悉?”

    高岳定定神,看向杨韬,略略摇头,一边措着词道:“呃……我听闻邓艾曾是朝廷有名的官员,对国家有功,所以比较敬仰罢了,哪里会熟悉。再说依我的年岁,怎可能与你先人相熟相知呢?”

    邓恒恍然,不禁也失笑,向高岳赔礼。高岳摆摆手,对他印象更加特别,当即道:“邓城主助我麾下除灭奸佞,我很是感谢。不知邓城主来见我,可有何要求?我当尽力做到,以表谢意。”

    邓恒忙应道:“小民此来,是想亲自表达我的诚意,想当面向大将军谈些拙见。我昔年曾随先父学习,也晓得塞北河套之地,古时曾是国家的领土。但到如今,天下纷乱,河套更是孤悬塞外,除了更北方的铁弗人时来劫掠,此外无人愿意过问,仿佛是被故国抛弃了的幼子般,念之使人痛心。”

    “但河套之地,方圆千里,土地肥沃,如果任其荒凉,置之不理实在可惜。且也有很多黎庶百姓,自觉如丧家之犬,很想归附中原,置于辖内正规管理,也是一片渴望教化的拳拳之心。我们一直想找机会觐见朝廷,申诉意愿。如今国家已经不在了,但是强盛的大将军,却还代表着朝廷统辖着西北之地。故而,我等愿意归附于大将军,正如远方游子渴望回到父母身边一样。”

    “所以,如果大将军愿意收纳我靖边及周围无数部落城郭,那实在好算是两全其美的事,小民也愿意作为向导,为大将军在北地宣传教化,招揽四方。”

    如今晋廷被灭,中央政府覆亡,但是朝廷承认的地方政府却是存在,可以暂代行政职权。邓恒所在的靖边城,以及方圆千百里之内的南河套,经常被北方的铁弗人劫掠侵袭,不胜其扰。但是又没有那个实力,可以大举反攻使其不敢再来进犯。所以,种种原因结合在一处,便有了内附强大政权、以保本地平安的心思。邓恒来前也听说过,如今西北之地,凉州太远,也没打过交道,此外便是秦州的高岳较为强盛,向其归附,于公于私都在情理之中。

    高岳很是意外,颔首道:“邓城主有这般赤子之心,让人很是敬佩。”他想了想,又道:“可是边塞北地,胡汉杂居,各种问题较为复杂,怕也是不容易接纳和管理吧?”

    邓恒应声侃侃而谈道:“小民为大将军讲解一二。河套地区,大致分为上河套与下河套,上河套如今主要是铁弗匈奴人在盘踞,暂且不去说它,只说下河套。下河套范围有千里之广,除了我靖边城,算得上数的城郭,也有数十个,此外还有上百大小部落。据小民所知,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内附的,渴望中央派遣官员去教化牧守。所以这一层,大将军可以打消疑虑。”

    “掌控下河套之后,大将军可招募各族壮士,简练成军,然后北上扫荡驱逐铁弗部,将整个大河套握在手中。到那时候,大将军疆域幅员辽阔,户口充足,又兵强马壮。那么天下还有什么事可以再难住您呢?”

    高岳眼神一亮,禁不住频频diǎn头,脑海中迅速的翻涌起来。他倒不是被邓恒几句话便给忽悠得不知所以,而是他认为,邓恒之言,字字句句讲到了他的心里。

    自古河套之地,资源丰富,土地广袤,汉人可以耕种,胡人也可以放牧,确实是处肥美的地方。趁着眼下中原还无人对它感兴趣,又赶在当地没有如后世李元昊那般强横土著的出现,若是当真能够及时据而有之,那么,他的实力,立时便就大幅度增长。一面延揽流亡迁徙民户,以充实人口,分配土地迅速增大生产力;另一面,募集兵勇,训练成军。且塞外之人,不论胡汉,多是彪悍狂猛,似乎天生便有优越的战斗力,只要用各种规矩加以约束,那么立地便可以组建出一支强军来。届时,如邓恒所讲,北上进击铁弗部,一举囊括整个河套,然后南下与本州军队配合,共同讨伐匈奴汉国以成大业,实非空谈也。

    千好万好,高岳都晓得,只是这并不是说说便可以立马做到的。撇开内部原因先不讲,不久前他才和匈奴汉国交了手,虽然都不算是主力相攻的正面决战,然而徒然耗费大量精力后,本方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也证明了对手确实是强劲之敌,较著司马保势力,实在高出甚多。而刘曜本就实力强盛,如今又已然占据和控制了整个雍州,还有蒲洪和陈安两个甘为前驱的急先锋,正是高岳丝毫不敢大意的时候,他感觉此时应该没有余力再去开发边塞。

    虽然心意已动,很有跃跃欲试之感,但理智和顾虑又让高岳不得不沉吟不决。他是秦州最高领导者,万一做出了错误的决策,那将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甚至引来毁灭性的灾难,好容易走到今天,他不能不慎重。

    高岳沉默不语,兀自思索。那邓恒察言观色见他模样,以为满腔热情被泼冷水,有些心灰意冷,竟把手一拱,涩声道:“既然大将军有所不屑,那小民叨扰了,告辞。”说完转身便走,没有一丝犹豫。

    “站住!”

    高岳一声断喝,呼啦一下立时涌进大批全副武装的卫卒,横起刀矛奔过来将邓恒围在堂中,虎视眈眈的瞪着。这些大兵,不问缘由只听结果,只要高岳迸出半个杀字,邓恒绝对便会立时毙命当场。

    邓恒停步不前,惊疑的目光缓缓扫过一众卫卒,却并没有什么惧色。然后转过身来,直视高岳,沉声道:“要杀我么,敢问我有何罪?”

    这邓恒,果然是在边塞长大的汉人,虽然有受过教育彬彬有礼的一面,然而多年浸染,他骨子里,也自然带着粗犷难驯的野性,乃是合则来,不合则去,不愿半分罗嗦。

    杨韬与邓恒相识未久,但也关系不错,属于能够聊到一处的契合之人。又因为邓恒是自己带来襄武的,万一出了事,对于高岳、对于靖边城,杨韬感觉自己两边都不好做人。当下他不由也一下子紧张起来,忙几步上前,做着手势先暂且制止了卫卒们的咄咄逼人,又慌忙对高岳躬身道:“大将军!这位邓城主,性格直率其实并没有什么恶意,还请大将军宽宏大量,恕他一回吧。”

    高岳微微一笑,挥手让卫卒们退下,爽直道:“邓城主曾助我军一臂之力,且远来诚心见我,又有真知灼见赐教。我正欲引为良友,多多亲近。邓城主并未故意冒犯于我,我又哪里会有什么责罚之意!你们误会了,我岂会因人真情流露,便就睚眦必报?”

    邓恒心中也松一口气。他本早有耳闻,从前很多达官贵人,对于边塞胡汉民众,都很是冷淡蔑视,认为他们是粗鲁无知上不得台面的泥腿子,随意鞭笞侮辱乃至杀戮的事情,比比皆是,毫不为奇。本来担心高岳也是彼辈,但现在看来,竟然有云泥之别。他微悔适才不该任性而为,万一高岳因此大怒,必欲杀头而泄愤,那此时他多半早已身首分离了。

    “小民粗野无礼,幸而有大将军宽宏似海,不加责罚,小民感激之外,实在羞愧难当。”邓恒深深下拜,敛容而谢。

    高岳摆摆手,道:“无妨。其实邓城主之言,甚合我意,但之所以不答,并不是装腔作势要对你有什么轻慢,而是我秦州目前,也确实有很大的难处,有些抽不出手来。我看你与杨将军较为投契,可请杨将军代为介绍一番。”

    听完杨韬略为介绍了秦州目前的现状和面临的难处,邓恒恍然大悟,很是抱歉道:“如此,倒是小民过于急躁,而曲解了大将军的诚意,实在罪过。不过大将军既然并不会将我等拒之门外,那么小民倒有diǎn愚见。”

    “大将军目前要全力防备汉国,这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我以为并不妨碍可于此时收纳塞北。大将军并不需要有什么费力的行动,遣一偏师,或者再有体察民意的官员,同去塞北恩威并施,然后小民再献些绵薄之力,基本上就不会出乱子,继而可以保证南河套,起码在名义上已置于了大将军的麾下。然后再酌情奖励归顺,惩戒不服,接下来一切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高岳嗯了一声,见邓恒始终是热烈主动,实在不忍冷了他的心,于是便微笑道:“好。邓城主之言,我记下了。不过兹事体大,我不愿独断专行,且等与同僚商榷一番,再做定夺。邓城主若是无事,可先留在我襄武城,也容我款待几日,如何?”
………………………………

第两百六十四章 实在难料

    邓恒见高岳总是客客气气,态度和蔼,心中也很高兴,当下便允道:“既然大将军不弃,小民就恭敬不如从命,便留下来看看这中原世界的繁华城市,看看这大将军治下的安乐之所,究竟比我那里要好出多少来。”

    大家都善意的笑了,气氛很是融洽不少。邓恒察言观色,便又道:“还有一事,要禀报大将军。实不相瞒,小民之所以能够耳闻大将军的威名,了解到大将军素来的忠义行径,又坚定了投效于麾下的心意,乃是因为我身边有一个好伴当,时时相告。这一次,斩杀杨次,为贵军尽些绵薄之力,也是我这个伴当的及时建议。且小民在边塞,因为他的随时参赞,归附于我靖边麾下的部族也越来越多。说起来小民实在是沾了他的光。不知,可否令他来见见大将军?”

    高岳奇道:“这样的好汉,我更要结交一番。快请他进来便是。”

    不多时,一个套着羊皮袄、蹬着马靴的人,垂首躬身趋步而入。等走至近前抬起头来,高岳满脸的笑意登时僵在面上,当下忽地一下站起,惊得竟然当堂失态。

    “怎……怎会是你!”

    咣啷一声,一只茶盏摔碎在地上,原来是高岳失手打翻,但高岳恍如未觉,只目瞪口呆直愣愣望着来人。那人一身打扮,十足十的边塞之民,且蓄着浓密的胡子,但他甫一抬头,高岳便惊得如头ding上炸了个响雷般跳了起来,因为这张脸,便是化成灰,他都认得。

    “当真是你!李虎!”

    这一声叫唤,使得那人浑身明显抖动起来。他咬着嘴唇,看得出在竭力控制情绪,但片刻之后,那人突然像被抽去了全身力气,难以自制一下子仆伏在地,先是小声悲泣,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主公!主公!我是李虎啊!呜呜……”

    来人确是李虎。当初,他在猝不及防下,被蒲洪的大军围攻于首阳城北,左冲右突不得透围,身负重伤血流满甲,力战不屈后竟至晕死在战场上。当时惶急的情形下,无暇细察,敌我两方面,都认为李虎当阵战死,并将此消息迅速传播了开来。

    等到首阳失陷于蒲洪后,有百十名溃兵,感念李虎从前待遇亲厚,不忍他遗骸暴露,任凭风吹雨晒,便偷偷潜去战场,想将他掩埋入土。在一片尸横遍野中,好歹将李虎寻了出来,却发现他并没有死,苏醒后还有几分意识。兵卒们大喜过望,又因首阳、狄道相继失陷,南下之路逐渐艰难,故而便将李虎负着先一路北逃,竟至塞外。

    偶然与靖边城主邓恒邂逅,相谈甚欢。因李虎颇讲义气,且又出身军旅素质过人,还是陇地一带的汉人,邓恒对他很是亲近和器重,就让他留居在靖边,引做副手。

    李虎对自己的原本身份以及过往遭遇,都对邓恒坦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