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鼎-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根本的差别就是火药,来到这个世界后,刘峰自是不只一次的想要将火药给弄出来,但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了。``
当然这个世界的火药也已有之,譬如烟花爆竹之类的,甚至于也出现了初步火药武器,但是据刘峰查阅各种史料以及与郭逢春等人交流,威力惨不忍睹,与他前世的宋朝的水平差不多。
黑火药的成分就是硝石、硫磺、木炭,木炭自不用说,背靠武夷山脉的三山县永远不会缺。
但是硫磺和硝石在闽州就是稀缺货了,硝石矿据刘峰了解,基本只属于益州和秦州,硫磺矿虽然好一些但是闽州却也没有,两样都只能通过贸易获取一些,但是天下大乱之后基本上能流入闽州的十分稀少,刘峰也不做指望。
天然硝石和硫磺得不到,无奈之下刘峰只好打土法制硝石和硫磺的想法。
不得不说,刘峰抄书的一个大好处,在编辑教材时,同样也知道了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中就曾记载了制硫磺的方法。
不过,刘峰在兑换此书时却出现了大问题,据小智所说此书所载技术种类颇多且详实,属于特殊类书籍,要想兑换整本书根据它对其所在技术估价竟需十三万八千六百九十二点人心点,让那时的刘峰咂舌不已。
转而小智又告诉刘峰。他可以单章单卷兑换,那硫磺技术所在章节只需七十点人心点。
在询问了系统提供的二级硫磺技术所需人心点后,刘峰果断选择了兑换《天工开物》中内容,虽然《天工开物》不如系统提供的详实可靠,但是价格低了一半不止。
查阅后,刘峰明白制硫磺原料是所谓黄铁矿,而他治下从未发现,也就一直耽搁下来。
而上杭县靠近三明县所发现的那座铁矿,据小智的反馈恰好就是黄铁矿,虽然无法用来炼铁。但是可以用来炼硫磺。哪怕代价有点大,短时间看来有点不合算,不过深知火药威力的刘峰认为这一切是值得的。
再加上前世农村的土法制硝之法,现在万事具备。只待刘峰抽出时间。便可着手实验制作火药。
尽管如此。所得的火药原料也不会多,能够制取的火药也不足以支撑他进行枪炮实验,顶多用来吓唬吓唬人。
但是刘峰很满足了。饭要一口一口吃,步子要一步一步迈,等多积累几年经验,说不得日后会成为他的一张底牌,甚至提前将热武器开发出来也未可知。
巡查完后,刘峰稍微关注了一下上杭县的事,确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就返回三山县的将军府中。
。。。。。。
时间过的很快,一晃就进入了十一月份。
三山县的秋收已经全部结束,李从煜带领官吏辛苦在麻青四镇进行税务工作,税收已经陆陆续续进入府库之中,由于刘峰向大帅府申请过三年免税,故而刘峰无需将自己收获再交一份给大帅。
大帅估计就算听说三山县有收获也不会放在心上,至于三年后,刘峰有自信绝不给任何人交税。
采矿事业在进行中,高炉炼铁技术十分不错,产出的生铁无论质量和数量都让一干高层笑的咧开嘴,现在已经建了两座高炉,日产生铁两千斤,武器生产已经满足,甚至已经出现铁质甲胄,当然产量还是很少的,仅装备了少数几个高层。
矿区的蛮子也已增加了数百人,而死去的有五十多个,可以说煤矿开采和铁矿开采都是用蛮子的鲜血换来的。
各个作坊的人不再增加,产量虽然有所上升,但幅度却不大,刘峰也觉得没有必要再增了,万一弄出什么经济危机来就麻烦了,现阶段市场有限的很。
恒茂商会的十月份账单出来了,仅郡城一地销售额就达两千贯,其余各县加起来也不过三千贯,梁封也来信给予了通报,有万老伯看着,刘峰也很放心。
窦振占据上杭县的消息传播了出去,武平县左良玉和永定县武家暂时没有异动,但刘峰明白很快就会有试探来临,说不定还会大军压境。
刘峰回到三山县就经常出入作坊,他开始按照小智给出的技术烧制玻璃,不仅仅是为了开辟财路,还是为了可以制作各类器皿以及期待已久的望远镜。
三山县城,工业区。
在一处守卫森严的空旷之处,堆砌着数座完全由砖石构成的“窑”。
站在远处的刘峰一边流汗,一边盯着窑上的那个池子里的情况,他已经将石英砂、石灰石、天然苏打以及长石粉加入池中,就等其融化,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玻璃液。
其身边站着数个工匠,包括魏师傅,其中一人神情颇为专注,目不转睛的看着窑内火焰。
“龚师傅师傅你觉得这温度怎么样,有没有达到烧制蓝釉的标准。”刘峰笑着对那人道。
“火焰颜色金黄,烧成蓝釉是没问题的。”龚师傅敬声回道。
闻言,刘峰心中一喜,烧制玻璃的温度一直让他很头疼,这时代可没有温度计,更没有可以测量如此高温的温度计,根本无从知晓温度高低。
不过,魏师傅很快就帮他解决了,他找来了数个烧砖和烧瓷的师傅,然后说道凭他们的经验可以判断火焰温度,尤其是这位龚师傅曾经在赣州有名的“瓷都”工作过,还做过一些名窑的学徒,对温度的判段十分精准,甚至在日后有了高温温度计后,对他进行测试,令人惊讶的是他所判温度误差不足二十摄氏度,简直就是人形温度计。
而蓝釉是龚师傅所知需要温度最高的釉,再据刘峰前世所知有一类釉需要一千两百多度以上的温度才能烧制,两相结合,刘峰暂时只能以蓝釉的标准来看玻璃烧制标准。
刘峰很有耐心的等着,他放入的原料并不多,若是温度足够,据估算大致两柱香就能全部融化反应。
众人纷纷看着池中的情景,他们自是很期待刘峰所说的那种琉璃,无色透明、晶莹剔透。
见过刘峰之前的诸多发明,这些人对于刘峰都有着盲目的自信。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着,池中原料开始融化,让刘峰心中一定,也开始有些自信。
忽然,一个工匠说道:“好像变白了一点。”
然后龚师傅也瞪大眼睛看了一下,应道:“是的,变干净了。”
刘峰笑了笑,若是让他这个半吊子理科生来解释或许解释不出来,但是他知道离成功已经不远了,只待其完全变为纯净透明的液体时反应就完成了。
终于,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液体变得澄澈剔透,若非砖窑高温恐怕会忍不住上前研究一番。
“打开管道塞子,让他流进退火窑,然后再等其慢慢冷却。”刘峰命令道。
虽然玻璃液完成,但是并不能直接就这么让其自然冷却,否则,会因为玻璃冷热不均匀,影响玻璃内部结构以及形状,进入退火窑中可以控制温度慢慢下降,这一段时间也可以用来定型,形成各种各样玻璃形状。
这工作自然交由工匠们去完成,他的任务只是确保他的这个方法可以制出玻璃。
半个个时辰后,众人终于看到了一个球状透明玻璃。
除了刘峰外的所有人立刻惊为天物,纷纷兴奋的手舞足蹈,丝毫不顾在刘峰面前的失态,个个一副狂热模样。
刘峰见状大笑,然后留下几张他需要的玻璃制品的图纸就飘然离去,至于这些人如何让玻璃达到他所需要的形状,他是不会管的,但是他相信以这些人的智慧必可以圆满解决。
在这么些天的接触中,他完全感受到了这群工匠们的智慧,在有了合适的土壤,工匠们各类奇思妙想也让他感慨万千。(未完待续。。)
。。。
………………………………
第二百零二章 山原郡局势
三日之后,刘峰坐在自己的书案前,不停的把玩着手中的长型木筒状物体,神色掩饰不住的笑意。~
“望远镜,终于弄出来了,太尼玛艰难了。”刘峰暗自感慨着,从踏上白云上的那一刻他就一直惦记着这茬事,今天终于搞定了,真心不容易。
虽然这望远镜倍数不高,连乾隆的那个所谓“千里镜”都不如,但是刘峰相信随着质量的改进这望远镜总有一日可以达到那个水准,甚至有所超越,可以制出观察日月星辰的天文望远镜也未可知,毕竟伽利略的那个时代科技也不牛逼。
想着,刘峰径直起身,带着亲卫前往三山县附近山上,对这望远镜的视线范围进行测试。
没过多久,刘峰便心满意足从山上走了下来,按照其估算大致距离是在百里左右,基本可以看到相邻各县的大致情况,若是选择合适的地方,视野可以更远,真正做到“料敌先机”“决胜于千里之外”。
回到将军府,刘峰对着负责玻璃制作的龚师傅下令,先制作十个望远镜送过来配备高层,有了此物自是在战机方面占有巨大优势。
放下望远镜后,刘峰开始处理公务,作为一个合格的,有野望的军阀,他是不能丝毫放松的,虽无需事无大小全部一把抓,但是大略翻一遍还是要的,免得有人动歪脑筋。
就在刘峰快要扫完桌上公文时,一个气息颇为阴冷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此人就是郑介民,执掌夜阁之后,他便变得阴暗了许多。
“大人,这是一封四星情报。”他从袖子中掏出一封信托着交给刘峰。
闻言,刘峰额头一抬,四星情报,也就是说可以影响南安郡局势的情报,故而他立刻接过此信,丝毫不拖泥带水。
稍一辨认,确认这信没被拆过。刘峰便打开信抽出里面的纸细细读了起来。
看完后。刘峰挥手让郑介民退去,独自坐在椅子上思考起来。
其实,信的内容很简单“乾化六年十一月三日夜,二公子被大帅召回县城。四日上午到达。”
但是其背后信息却很不简单。这表明大帅已经开始压制不住大公子了。只能让二公子回来借助其力量平衡大公子,也就是说大公子的实力已经膨胀的足以威胁大帅。
金姚县指挥使和山通县指挥使都被大公子拿下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二公子和三公子联合都未能争取到一个位子。
之所以是召回二公子。而不是动手剪除大公子羽翼,这让刘峰明白大帅是属意大公子的或者说还没达到其忍耐极限,召回二公子只是用来警告大公子收敛一些。
只是,大公子会收敛?显然不可能,就算他肯收敛,他麾下文武也会推着他向前,争位已经到了白热化,万里长城已经到了最后一步,怎么可能收手,就像前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一样退不得,逼不得已很可能来一场兵变。
而且,他一旦收手,二公子必然会得寸进尺,进而尾大不掉,这让大公子如何肯干。
所以无论于公于私,大公子都会和二公子争斗到底,以能力和实力而论,刘峰绝不看好二公子,那时,击败二公子的大公子实力将会膨胀到何等地步,说不得连大帅也要正视几分。
然而,大帅只要不死,无论是大帅还是大公子心中也都不会安稳,只要一个导火索就可能引发一场兵变,以大帅的手段,就算不会杀死大公子,也会剪除其羽翼。
那么最终获利的自然就是远在安通县城的三公子了,大帅也必然会选取其作为继承人,因为他不可能让一个无法掌控局面的人上台。
这也是刘峰等三公子一系的人所想看到的。
当然要如此顺利的进行,首要控制的便是时间,趁着大帅还有些精力的时候尽快完成转变,否则等大帅身体完全垮台后,获利最大的反而是大公子。
再者就是对机会的把握能力。
不过,刘峰却不担心这些个问题,三公子身边的一流文臣张达自会看清楚,进而实施手段。
唯一需要思考的就是,他该如何获利,虽然如今的官位在那南郡已经成为高层,但是还是由上升空间的,别的不说,他的兵权还是可以扩大一倍成为卫将,只是这困难程度无异于登天,南安郡也才只有两个卫将,连三位公子都还不是。
然后,刘峰将李从煜、郭逢春等人召来细细商谈以期可以达成这个目标。
在商议了一阵之后,李从煜等人却建议他不要参与进这最后争斗中,除非情况发生突然变化,例如大帅忽然病亡,那他恐怕需要配合三公子进行一场夺嫡战争,其余时候坐看风云,因为刘峰确实很长时间需要时间来巩固自身势力,他的实力膨胀太过迅速。
想了一阵的刘峰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也就放下了心中那丝想法,反正对他来说有无卫将名义,他都是拥兵两千的军阀,只是一个在明一个在暗罢了。
继续与众人交流了一阵,刘峰确立一个长期规划。
一是训练士兵,加紧对蛮子扫荡以积累战斗经验。
二是加强锻造武器装备,铁制盾牌、盔甲,钢制枪尖、弓箭、大刀等等,纸甲当然也制造,毕竟铁甲制作量不大,普通小兵很难普及。
三是加强对周边势力的渗透,这主要是夜阁的作用,众人只是稍稍谈论一下。
四是贸易,恒茂商会,走私精盐等等都需花大力气,甚至派遣部队保护都在所不惜,这可是他们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绝不容许有人破坏。
五是组织尽快种植冬小麦,为明年增加粮食收入。
六是政治上依然以三公子部属出现,以三公子此时的实力而言,也绝不会放弃刘峰的支持,想来可以合作的地方会很多。
。。。
按照这些规划,等到明年开春,刘峰巩固了自身势力,他就可以攻略龙岩郡,虽然未必能拿下整个龙岩郡,但是击败左家、武家却是绰绰有余的。
那时半个龙岩郡在手,他的实力就可以无惧大帅,甚至于他还可以拿下整个龙岩郡,成为一方诸侯。
但是相对于龙岩郡而言,刘峰还是更渴望得到南安郡,因为龙岩郡山地过多,实在不宜被当作根基之地,不说其他就说人口,哪怕南安郡山洪、内战、歉收等等加在一起,其人口也近八十万,而龙岩郡全部加起来差不多只有其一半可见其中差距。
而想要夺取南安郡,也要足够的实力,故而刘峰对于这些规划十分同意,于是将其写成一条条款项放在自己的书桌上,每天都能看到并提醒自己有哪些工作需要关注。
就这样,刘峰进入了自己全面修整期,全力对内,做好内政,夯实基础。
三山县也随之平静了下来。
然而此时的闽州却是十分不平静,定南将军周启年趁着山原郡周大帅不备,率军三万突破边界防御,直抵郡城边下,进行围城战。
李家军和郑洪大帅也先后与周启年麾下军队交战,但被挡在边界之外。
一下子整个闽州所有的势力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山原郡城的那场决定闽州命运的攻城战中,若是周启年拿下山原郡,以其庞大的军事实力,统一南安郡不在话下。
故而,李家、平湖郡、海曲郡、甚至南安郡都纷纷出手输送物资甚至派出军队等等。(未完待续。。)
。。。
………………………………
第二百零三章 十一月
闽州局势动荡不安,但是偏居一隅的刘峰却是过的悠闲自得,其实他也很想干涉山原郡的大战,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努力修炼“内功”,增厚自己的实力。
整个十一月,刘峰都是呆在自己的三山县。
每天处理公务,巡查作坊,抄写各种书籍,关注一些特殊事务,例如:改良番薯的工作、火药配方的实验,还有一个便是水泥。
数月前的山洪刘峰一直没忘,虽然那场山洪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才会有一次,但是刘峰却不喜欢将希望寄托在老天爷身上,如何有效应对山洪,他就想到了修蓄水库,于是很自然的便想到了水泥,原料技术都不缺,剩下的就看实验了。
因为军队的迅速扩张,军队基层军官有些不足,而且素质也不是很高,虽然刘峰之前强制给士兵启蒙,但是一来时间太短,二来学习时间也不固定,经常承担作战任务,效果并不明显。
当然,刘峰还是坚持强制给士兵进行启蒙,尤其是新兵训练阶段,现在各个都的驻地都有着专门教习存在。
为了应对自家基层军官缺少的情况,刘峰于是开始筹办讲武堂,学制半年,学习与军事有关的内容,进行先期招收一百人,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名额来自军队,剩余部分对外招收。
其实在麻青镇刘峰教的那个班就有了一丝讲武堂的意味在里面,现在刘峰麾下军队的高级军官基本都是刘峰那个班里面的。
他还发动自己的关系在全郡招生。并承诺一旦录取,学杂费全免,还有可以获得每月六百文的补贴。
就冲着每月六百文的高额补贴,在他考核的那一天,整个三山县的外地人可谓人山人海,自然大多是碰运气的人,基本上得到消息的年轻人都来的差不多了,毕竟最远的只要准备个几天的干粮就可以过来进行考核,而近的就更快了,花不了太长时间。
然而这些大部分都是些寒门子弟。而有些势力的家族子弟自不会没有来参加。刘峰虽然在南安郡算是高层,但也只是如此罢了,麾下职位能让他们看的上眼的基本没多少,而且已经有萝卜占了坑了。刘峰心想如果是大帅开设的话。那情况应该就不同了。
这样也好。刘峰还省了不少心思去甄别他们,出身简单更容易让他掌控。
其实也不全是寒门子弟,比如梁封所在梁家。孙名流的孙氏,还有让刘峰觉得有些奇怪的安通县伍家和刘家也都派出了自家子弟,而且还是精英子弟。
有着小智存在,在数千人的选拔中,刘峰花了数天时间,便将四十人选了出来。
经过一系列考核之后,淘汰的人给予了部分番薯遣返回乡,故而到也没什么人有怨言,权当是出来见世面了。
在这四十人中有十一个人是拥有c级潜力的,其余都是d级,没有一个b级潜力的人物,更不用说a级潜力的人物了,这高级人才概率着实低的让刘峰心惊。
不过刘峰也不气馁,b级潜力人物在全郡估计也就那么十数人,大部分都会展露些头角,很容易就会被人重视起来,自然让刘峰得到的概率不会太高。
能有十二个c级潜力的人物,刘峰已经很满足了,培养的好,足够他用很长一段时间了。
自然,刘峰当然先是收买人心,让这些人选择效忠他。
首先他与在麻青镇时一般,担任这些高级人才的老师,负责教学,以他的才能教这些人绰绰有余,这就拥有了师生名义。
再者,除了补贴外,刘峰还给予这些学生分配了一个院落,并派遣人照顾他们起居。
三者如果他们有意愿可以将家人也一起接过来,刘峰负责为他们家人找工作,贫寒出身的这些人在了解并适应了三山县的生活后,也都答应了。
就这样,三山讲武堂在刘峰主持下成立并开始运作,刘峰也随之忙碌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山县的情况也越来越为外人所知,许多百姓知道情况后都是讶异不已,在他们的印象中三山县应该是百姓水生火热、生活“脏乱差”,但是根据回来的那些年轻人所说几乎就是“天堂”。
宽阔整齐的道路,一望无际的田野,干净整洁城市,朴实好客的百姓,最主要的是那里的人们可以吃饱,虽然食物是一种叫做“番薯”的作物,但是对于他们这些老百姓而言只要能吃饱就行了,于是乎一些心动的百姓拖家带口前往三山县。
自然也有些有心人注意到了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远在郡城的张达看着关于三山县的情报,暗自有些感慨这刘峰的手段,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三山县原本繁荣,甚至尤有过之。
三山县,将军府书房。
坐在椅子上的刘峰听着户房书办王平的汇报,心情颇为不错。
“大人,银行目前存有士兵铜钱五千一百零六贯七百六十一文,贷款出去一共五千二六十一,存款利息为月息一厘,贷款收取利息为月息五厘,本月收益为二十一贯。”王平开口说着银行的工作,他已经逐渐感受到了银行存在的意义,也很用心的去思考和工作。
“做的不错,继续努力。”刘峰勉励了一句,他明白这贷款大部分都是给农民用来购买小麦种子的,只有一小部分才是像魏六那样用于商业,还需多加引导。
王平心中一定,领导的肯定对他而言就是最大的利好。
“把县城里的商业情况汇报一遍。”刘峰想了想说道。
“大人,目前县城里的百货铺已经增加到了十家,其中有六家是外来商户开办的。按照实际情况设立了四家菜市场,东南西北各一个。麻衣、丝衣店有十一家,绸缎庄三家,首饰店三家。小型酒楼五家,中型两家,大型一家,旅店四家。。。”王平从袖子里掏出张纸详细汇报道,作为户房书办,他自是要将治下可以提供税收的店铺记录下来,碰巧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