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开工厂-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谓的坦然。
“你真的不在乎?”
“不过只是肥皂而已,肥皂这东西,于百姓生活有益,扩散出去、传播于全国,只会对百姓有益,既然如此,施某为何会在乎?”
施奕文的脸上依然带着笑。
为什么要在乎?
只要愿意,他随时可以制造出许多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产品,那些产品无一例外的都可以为他带来的巨额的财富。至于肥皂……根本就不值一提。
看着施奕文满面的笑容,吴才反复打量着他,突然,他像是想通什么似的,急声说道。
“要是如此,为何你会把石灰、大碱运入府中,每隔数日,工人会专门到府上拉装满碱液的大缸?”
吴才的反问,让施奕文一愣,为了保密,他特意将石灰与纯碱生产氢氧化钠的工序放在家里,每隔几天,厂里的工人都会到家里取氢氧化钠,如此一来就避免了泄密。
现在,这个安排居然被人看穿了?
施奕文的反应落在吴才的眼中,他得意道。
“如果在下所料不差的话,制造肥皂的碱液才是关键,而碱液中必定用到了大碱和石灰,在下猜的对吗?”
说话时吴才全是一副颇为得意的模样,这可是他费尽心思才弄清的秘密,原本他是想偷出造肥皂的配方,然后凭此发家致富。可不曾想却碰到了正主,自然也就生出了其它的心思来。
“既然你觉得是,那为什么你不试上一试?”
施奕文反问道。
“你怎么知道我没试,只不过,不过……”
正想要解释的吴才,看到施奕文面上的笑容,话锋一转,笑着说道。
“只不过,这种事情,绝不是在下所为,这不,今天碰到施公子,才主动给您提个醒。”
吴才摆出了一副关切模样,
“施公子,您想想,既然许某能通过宋家商铺的伙计,知道每次往您府上运多少石灰、多少大碱,那旁人只要有心,也能查出来,其实,查出这些并不困难,你看厂子里的伙计说碱液重要,可碱液都是专门从外面运来的,从那运来的?想知道这些事情,甚至都不用花什么银子,只要与厂子里的工人聊上一聊,也就能聊出来了。”
说着话的功夫,吴才随手将折扇一展,然后看着施奕文说道。
“施公子,您觉得我提得这个醒对吗?”
看着那摇着纸扇,一副得意状的吴才,施奕文若有所思的打量着他,思索片刻,心里突然有了主意。
“小怜。”
“少爷,您有何吩咐?”
站在少爷身后的小怜问道。
“拿银子。”
“银子?多少?”
小怜不解道。
“带了多少?”
“就只带了十几两。”
小怜的回答,让施奕文一阵尬尴,这年月银子值钱,没有谁出门会带上几百两银子,重不说,而且也用不掉,就桌子上的这桌酒菜,最多也就值个一钱银子。
“先拿十两银子。”
从小怜手里接过银锭,施奕文看着不知所以的吴才,将银子放到桌子上。
“这是十两银子,明天到我府上,我会再给你九十两,一百两银子,如何?”
施奕文没有说为什么给他银子,可无论是小怜,还吴才,都被他的举动给惊呆了。
“少爷(你……)”
惊讶不已的吴才失声说道。
“你,你这是什么意思?”
片刻后,他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恼火道。
“你以为吴某人是在敲诈你?”
“敲诈?”
摇摇头,施奕文笑道,
“如果是敲诈的话,我是绝不会出这银子的,既然你有心查探这些,而且能查到这么多东西,确实不容易,这一百两银子嘛……”
瞧着吴才,施奕文站起身来。
“留给你做本钱,你不是要与施某一起做生意嘛,这银子,就当是我投给你的本钱如何?”
吴才愕然睁大眼睛,不解的看着施奕文说道。
“这,这……你,你就不怕我造肥皂?”
这下,吴才真的迷糊了,他看着银子,又看着已经站起身施奕文。
“明天去我那直接取银子就行了,至于做什么买卖,我是无所谓的!”
丢下这么一句话,不顾吴才的喊声,施奕文就径直下了楼,紧跟在少爷身后的小怜却是不解且不满的说道。
“少爷,一百两,那可是一百两银子啊……您,您就,就那么给那个骗子了……”
“小怜,您不懂的……”
在街着逛着,施奕文笑道。
“听说过熬鹰吗?少爷我想熬只鹰来玩玩……”
………………………………
第38章 登徒子(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什么熬鹰,不过只是无聊罢了。
不过碰到一个有点意思的人,想要打发一下时间,仅此而已。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像吴才那样的人要是用好了,没准真能有意外收获。
谁知道呢?
万历年间的日子很惬意,说好听一点当然是悠闲、是惬意,可实际上是无聊。
偶尔去趟工厂,于家中品尝一下美食,练练毛笔字,看看古籍,逛逛街,大抵上,日子也就是这么过着。
其实,这种日子挺好的。
很轻松、很惬意,也很享受。虽说对于穷忙多年的施奕文来,这种轻松与惬意,是过去求之不得的,但是时间一长却也觉得无聊,碰到一个有意思的人或者事,总能生出些兴趣。
熬鹰?
最后能熬出什么来,施奕文倒不在意,只是寻思着给无聊的日子寻点乐趣。
“少爷,那可是一百两!”
跟在少爷的身边,挎着提篮,小怜忍不住说道。
“就是扔在水里也能听个响啊!”
“扔到水里只能听一声,熬鹰嘛,熬的是乐趣,没准是一辈子的乐。走,去宋家一趟,刚才他那么一说,还真提醒我了,这事还真得急时补救。”
想着之前吴才透露出来的漏洞,施奕文随即想到了补救的法子。在身后跟着的小怜,一想到一百两银子,就是一阵心痛,但很快便说到其它方面的琐事上去了,一路走到离宋家不远在街道时,倒是有一个人陡然走过来打招呼,将两人拦住了。
拦住他们的是个女子,女子头戴黑色罩蔓,身后跟着个妈子,先前看到施奕文时,她的眼前就是一亮,连忙走过去冲着他行礼道。
“先生,请受小女子一拜。”
女子双手手指相扣,放至左腰侧,弯腿屈身行礼。
她是谁?
看了眼那位素衣女子,因为纱蔓挡着脸,根本就看不到她的相貌,可但由里到外都给人一种不食烟火地感觉,而声音中却又带着拒人千里的气里。
不过她的声音有些熟悉?
熟悉?在那听过?一时间却又想不起来。
“你是?”
“先生,前些日子,若不是公子妙手,小女子也不能救下宋家少夫人和宋家小少爷。小女子再次谢过公子。”
是那个稳婆?
有这么年青的稳婆吗?
这时,施奕文才注意到她的声音听起来很年青。
“先生,小女子方才那一礼,是代天下女子行的,先生制出的产钳看似简单,可是有了它,不知将有多少女子婴儿因此活命,不知将救下多少人性命,就是这几日,小女子就凭它救了数人的性命。原本一直想谢过先生,可却不知先生住处,不曾想今日却在这见着先生了。”
方婧的语气尽管依然带着拒人千里的冷淡,但却也显得很是欢喜。毕竟,这阵子,她确实想要好好的谢谢眼前的这个人,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能够就一些事征求这个人的同意。
“小姐客气。”
施奕文看着垂首的女子说道。
“其实,这产钳助产总归是外力,若是操之不甚,难免会对婴儿有伤。总归不如自然之法的,非万不得须尽量不轻易使用。”
唯恐眼前这女子常用产钳,知道产钳利弊的施奕文,急忙出言提醒道。
“先生所言甚是,小女子受教了,非是难产,是绝不会这产钳的,只是,小女子另有一事相求,万望先生能答应我。”
说是求人,可方婧的语气依然清冷。
“小姐尽管直言。”
“这产钳是先生所创,若是传播开来,日后不知能救下多少条性命,小女子希望先生能同意让我将此物传于他人,以救天下妇人。”
唯恐被他拒绝,方婧又说道。
“若先生答应,小女子必定重谢……”
不等他说完,施奕文答应道。
“行,不过这谢就免了。”
对此施奕文自然不会拒绝,非但没有拒绝,甚至就连看着眼前女子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毕竟在历史上产钳发明于17世纪,但直到18世纪早期才广泛用于医学上的分娩。这是因为产钳的发明者,为了赚钱而对外界保密。
反观眼前的这个女子,在发现产钳的益处之后,非但没有选择保密,反倒主动的想把产钳传教于他人,以救治更多的产妇。而更出乎他意料的是,对方会征求他的意见。
这边施奕文刚答应,方婧便再次施礼道。
“小女子代天下妇人拜谢先生。”
因为女子的举动,对她颇为佩服的施奕文连忙上前扶起她,说道。
“这可使不得……”
猛的被男人扶着手臂的方婧,面上瞬时一烫,满面通红的恼道。
“先生请自重。”
气恼的推开施奕文的手,方婧便急急的离开了,跟在她身边的妈子,用白眼翻了眼施奕文,哼道。
“登徒子……”
呃……
看着女子匆匆离开时的背影,怔怔地伫立半晌,施奕文仍然没反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
登徒子?
这是什么意思?
跟在少爷身边的小怜,见少爷愣在那,便嘻笑道。
“少爷,男女授受不亲,即便是少爷不想让她行礼,也不能伸手扶她的,那样扶过去,可不就是白白被骂,要是换个人怕是要挨打的……”
被小怜一提醒,他才反应过来,似乎这就是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吧。
“哎,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少爷我就知道了。”
摇头叹息之余,施奕文又说道。
“小怜,你知道她在那住吗?”
“少爷?”小怜不解的看着少爷。
“刚才忘记和她说个事了,嗯,现在想起来,应该告诉她。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想到之前有几句话没有叮嘱,施奕文有些可惜的说到。
“少爷,要是这样,不妨写个字条,让递夫给她送过去,也省得她误会。”
小怜委婉的建议道,所谓的“递夫”,相当于后世的快递,在南京城内,信局、递档随处可见,在宋家所在街上就有一家递档,花了20文钱,递档里的递夫就一路小跑的把信给方靖送了过去。
接到信的时候,刚回到家里的方靖,觉得有些诧异。
“谁的信?”
撕开信,信中只有简单的几句话。
“是那个郎中……”
眉头紧锁,方婧看着信中的内容,除了道歉之外,信中唯一让她感兴趣的内容,恐怕就是那句“除产钳等物应用开水煮沸消毒外,手也可以用肥皂洗手消毒。”。
“肥皂……”
念叨着这两字,方婧自言自语道。
“肥皂消毒?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手上有毒?”
看了看手,想到接生时要用热水洗手,她也没有排斥。对于最近在南京最时兴的肥皂,自然也不陌生,于是便对一旁的丫环吩咐道。
“雀儿,去取块肥皂,再端盘水过来……”
(新书期间,各种求,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
………………………………
第39章 机械与工人(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新书艰难,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求包养……各种求)
“少爷,我就说,那人是个骗子,你看对吧,这都好几天了,也没见那人过来!”
又一次,小怜想到少爷竟然“又”被人哄了十两银子,就是一阵心痛。
“就是几两银子而已……”
手拿折扇,看起来与这个时代的士子,并没有任何区别的施奕文,边走边笑。
不过只是十两银子。
而且想要熬鹰,必须要先有耐心。
在施奕文看来,那个人绝不会放弃眼下的这个机会。他一定是在等着。
这时候就先等一等吧。
“买个乐子罢了,多卖几块肥皂的事。”
少爷的话,让小怜顿时变成了哑巴,家里进项多,自然也就不差那点银子。
要是说万历六年,南京最时兴的商品是什么?
恐怕还是要数肥皂。这肥皂虽然刚时兴起来,可却立即受到妇人们的的追捧。
从洗衣裳、到沐浴洁身、再到洗发,诸多新用途的开发,使得肥皂的日益畅销,相比于需求的高涨,肥皂的产量总归有限。
非但供不应求,甚至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
非但寻常商铺供不上货,即便是宋家自己的商号,也不得不限量销售。每人限买两块,即便是如些,也不见得天天有货。
“东家,赵掌柜又派人来催了,问下批货什么时候送过去。”
人不过刚进厂,肥皂厂的主事李铭东便迎着施奕文说道。
“这仓库里还有一批已经放了13天,我看成色已经差不多了,要不然……”
“不行!”
施奕文毫不迟疑的否决道。
“熟化的时间不够,肯定不能出厂,咱们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肥皂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皂化,只有充分皂化肥皂才会更细腻,如果等不及,在短时间内用上肥皂的话,很快它就会变成一团米粥一样的粘稠物。
熟化是个必须的过程,否则肯定会把自己的招牌给砸了。
“东家所言甚是,是我太心急了,差点犯下大错。”
李铭东连忙揖道。
“嗯,这熟化的时间不是关键,关键是要提高产量、扩大生产。”
进入生产车间,看着工人们站在铁锅上方不停的搅拌着肥皂液,现在铁锅都被施奕文换成了铁桶,同样口径大小的锅,容量增加了整整一倍,不过即便是如此,产量仍然很有限。
“关键是增加锅的数量,现在有十六口锅,再增加锅的数量,就需要增加工人……”
盯着那些站在灶前,用悬空的推杆搅绊着油脂的工人,这是工人自己进行的改进,最初只是工人拿竹杆搅绊,费时费力,后来一个工人借鉴磨豆浆的推杆和石磨,将磨盘变成搅杆,然后推动推杆就可以完成圆周搅绊,如此便省了大半人力,不过,即便是如此,这总归也是人力。
“要是用水力呢?”
想一旁的秦淮河,施奕文的眼前一亮,立即对李铭东吩咐道。
“李主事,咱们这有会造水车的工匠吗?”
水车在南方很常见,很容易寻到的工匠,不过只用了一天功夫,一台水车便在几个木匠的制作下制成了,真正复杂的并不是木制的水车,而是整个传动系统,尽管可以用木材替代,但施奕文还是特意从空间里弄来了成套的轴承,其实也就是几辆公共自行车的轴承而已,并且设计了一套传动系统。
传统系统的部件直到第二天晚上才全部完成,而此时,水车已经在河边安装好了,在施奕文的指挥下,那套看起有些复杂,但实际上极为简单的传动装置,很快就安装好了。
“施东家,您这钢轴可真是好东西啊!”
又一次,赵老四瞧着水车上的钢制轴承,赞叹道。
“昨天试车的时候,那水车转的像是飞似的,那么精巧的东西,不知是那家铺子的手艺。”
问出这个问题时,赵老四看似憨厚的目中闪过丝狡黠的目光,那个拿在手里转得像飞速的轴承,着实让他惊讶,作为工匠的他,一眼就看出那东西的用处极广,所以才想打探出是什么地方造的。
“一般人肯定是造不出来的。”
施奕文笑道。
“而且价格不菲,不过,还有其它简单些的轴承,要不然回头我绘出图来,到时候你可以按图纸造出来。”
“施公子,这……这当真?”
赵老四诧异的看着施奕文。
“这、这恐怕不合适吧。”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要是造出来,指不定可以造福天下百姓不是?”
至于能不能造出来那就不好说了。
“这,这……要是如此,那可真得谢谢施公子了。”
在赵老四道谢时,引水的水闸打开了,河水流进水闸后,立即驱动着水轮转动起来,水车转动的速度很快,河水冲击车叶只溅得流水一片飞花碎玉,随着水车的转动,在传动轴的驱动下生产车间内天轴带动着搅拌杆转动,生产车间内的工人,无不是瞠目结舌的看着那些搅拌杆。
瞧着自行转动的搅拌杆,他们的神情大都显得有些复杂。张玉喃喃自语道。
“徐,徐大哥,咱,咱们该不会没活干了吧!”
张玉的话,让车间的工人们,无不是一愣,对于这些刚凭着一把力气,每个月挣上二两银子的工人来说,那工钱或许不多,但却也是糊口的生计。
怎么一下子,这浑身的力气就没了用处?
“赵鸣,你去东家那问问,问问现在咱们咋弄?”
“是啊,赵大哥,当初你弄出那个搅拌杆时,东家可是赏你十两银子哪,你过去问问东家,这用了水车,厂里还要咱们不?”
之前厂里用的搅拌杆,正是赵鸣发明出来的,他也因此得到了十两的奖金,这也是大家伙儿会找他的原因。
此时,看着“水利化”的生产车间,施奕文的神情虽然看似平静,但是内心深处却是激动到了极点。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工厂与作坊之间的区别,往往就是生产的动力。如果说在此之前,这家工厂只是一个规模稍微大一点的作坊的话,那么现在他却已经演变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工厂了。
工厂,工业,然后……接下来会是什么呢?
就在心情变得有些起伏不定时,个工人过来。
面对工友们的劝说,赵鸣只得硬着头皮走到东家的面前,道出了工友们的担心。
“……东家,要,要是厂子里不要我们了,还,还请东家说一声,我等也好出去找工不是?”
看着诚惶诚恐的赵鸣,回过神来的施奕文说道。他之前确实没有考虑到工人的想法,难怪他们会担心自己失业,毕竟,有了水车,许多人力就会被取代,就像在历史上另一个时空之中。在工业革命初期工人捣毁机器的举动。也是出于对于失业的担心吗?
“这是我的失误,让大家伙都过来,我有话和大家伙说。”
让工人学徒们站成一排,施奕文说站在前面。
五十八个工人,年龄各异,不过大多数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尽管他们的面色红润,不见丝毫营养不良,但衣服上往往都带着些补丁,显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容易。
当着众人施奕文倒不怯场,大声说道。
“诸位,方才赵大哥过来,道出了大家伙的担心,担心这用了水车,会不会解雇你们,这又怎么会呢?现在市场上肥皂供不应求,所以咱们皂厂的生产还要再扩大,还需要更多的工人,你们是熟练工,非但不会解雇,工钱还要增加,从下个月起,月钱加上半钱,不知大家对我的回答满意吗!”
原本还在担心着自己会因为水车失业的工人们,一听纷纷答道:
“满意!东家厚道!”
“东家仁义……”
一时间,众人纷纷称赞起他的厚道与仁义。
听着众人的恭维声,施奕文笑道。
“只要大家实在干活,将来皂厂还会再扩大,还会再招新人,到时候大家都可以做领班,到时候月钱更多!大家记住一句话,只要厂子的效益好,大家的工资自然就高,大家伙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在工人们的感激声中,施奕文自然想到了那天吴才对自己说过的话。
不过这些工人感恩的话,他们还会出卖自己吗?
这个念头于心底浮现的时候,施奕文突然哈哈笑了起来,然后自嘲道,
“你造这东西本身就不是什么高科技,即便是想要保密又能保密多长时间呢?指不定现在都有人造出来了,也不一定。”
………………………………
第40章 博学的大小姐 (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万历六年的南京,肥皂恐怕是全南京最为时兴的商品了。受到妇人追捧的肥皂,在市场畅销的同时,也引起了南京的大小商人的注意,在许多商人千方百计的想要多进些货的同样,同样也有人盯上了肥皂的生产。
谁都知道造肥皂意味着什么。
但肥皂到底是怎么造的?
这显然是一个秘密,尽管明知道这是秘密,难免的总还是有些商人千方百计的想要窥见这个秘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