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开工厂-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过礼后,唐润泽躬身跟在小姐身后说道。

    “哦。”

    “他们一边让人在当涂等小地方收购牛油,一边在扬州、镇江、安庆等地联络小油坊,按每百斤加价一成,让他们收炼牛油。”

    “加价啊。”

    唐子琪直接说道。

    “也就只能加一成了,再多的话,他们一样要给肥皂加价,他们加一成,咱们也加一成。”

    “大小姐,加一成的话,咱们可就亏了。”

    “亏?”

    唐子琪黛眉轻蹙道。

    “账可不是这么算的。咱们不把价格抬上去,肥皂的价格就不上去,只要他们把肥皂的价格加了上去,到时候,咱们这边才会有利润。”

    尽管早就制出了肥皂,但是因为成本的关系,唐家的肥皂几乎没有利润可言,也正因如此,她才会买断周围的廉价的牛油,试图通过抬高原料的价格,迫使团结皂厂抬高价格,只有如此,唐家肥皂才有利润可言。

    当然除此之外她还有其他的目的。

    “可是大小姐……”

    唐润泽忍不住问道。

    “咱们不是已经有了应对的法子,为什么,还要在这与他们争个死去活来呢?”

    “争个死去活来?”

    管家的话,让唐子琪笑道。

    “生意场上的对手,又不是生死仇人,又何必争上个死去活来,只是,如果咱们不和他们争上一争,又怎么可能有机会暗度陈仓呢?”

    唐子琪一边走,一边说道。

    “现在宋家的注意力肯定都在牛油上,咱们先和他们争上一争,真的差不多的时候,他们势必会主动找上门来的,这件事就这么着吧。泽叔,最近这阵子你只管盯好宋家就成了,只要他们这两个月,一直盯着这边,这件事也就差不多办成了。”

    轻声吩咐一句后,唐子琪就往后宅走去。而一切就像她意料的那样,宋家确实在那千方百计的想法解决原料的供应,宋家有大伙计四处奔走着求购油脂时,施奕文同样也没闲着。

    只不过,与宋家父子试图获得更多的牛油不同的是,施奕文却把目光投向了其它地方。

    有时候另辟蹊径,或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撞头重重打呀,菜油喷喷香哟……”

    人还没进油坊后院,就从后院里传出一阵阵号子声,伴着号子声,还能听到“嗵嗵”的木器撞击声。

    “公子,他们在那打油哪。”

    跟在施奕文身边的油坊掌柜,笑呵呵的说道。

    “这打油都是粗活,公子,您小心些,免得弄污了身子。”

    打油?

    疑惑中施奕文笑道。

    “那有那么多讲究,正好过去长长见识。”

    到了后院里,施奕文就看到那边的的屋棚中,五六个汉子正挥汗如雨的在那挥动悬挂的撞杆撞击着木楔。他们的嘴里不时的喊着号子,撞杆不断的撞击着木楔,随着楔片被打入圆木榨膛,一缕缕金黄的清油便从油槽中间的小口流出。

    这就是传说中的“木榨榨油”。

    看着工人们一边使力一边喊着号子,伴随着这种最朴素的交响乐,清香明亮的木榨油从龙榨口慢慢渗出,散发出阵阵清香。

    打油是个体力活,看着他们挥汗如雨的模样,施奕文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油价那么高了。

    “公子,你瞧,这油坊里有句老话,叫“一滴油百滴汗”,打油不容易不说,就是榨出来的油,也不能直接用,要先放到油缸里,静上十天一个月的才行,不是小老儿不愿意再便宜一些,实在是便宜不了啊。”

    油坊的孙掌柜一边说,一边陪着不是说道。

    “确实是挺辛苦的。”

    点了点头,然后施奕文就打量着院中的磨盘、蒸锅等物件,那边的磨盘是通过水车带动旋转,将原料碾压后再行进行压榨,若有所思的看着旋转的碾盘轴盘,施奕文问道。

    “像这样一间油坊,一年能出多少油?”

    “回公子,也就是五六万斤吧,这样一个“榨龙”,一天顶多也就是出二百斤油,要是黄豆的话,可能还要再少些,毕竟,黄豆没有菜子好榨,所以豆油才会贵上一些,倒不是因为黄豆,而是因为榨油时费时费力,而且蒸料的时候,豆料也更费火。”

    尽管不知道施奕文为什么这么问,但是只当是大主顾上门的孙掌柜,倒是一一道出了自家油坊产量。

    瞧着那边的“榨龙”,施奕文沉思片刻后,突然开口询问道。

    “孙掌柜,你这间油坊,一年能挣多少银子?”

    呃……

    睁大眼睛,孙掌柜不解的看着面前这个公子,好一会才腆着脸笑道。

    “公子,瞧您说,油坊不过就是小本生意,去掉人工也就是勉强糊口而已。”

    对于孙掌柜的回答,施奕文只是笑了笑。

    “孙掌柜,我想和你谈个买卖!”

    转脸看着面前的有些疑惑的孙掌柜,施奕文笑着说道。

    “我想把你这家油坊买下来,不知掌柜的以为如何?”

    既然现在肥皂的生产原料碰到了问题,那么就想办法解决它,油料的生产有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解决油料的问题。

    而制造一台新式榨油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

第47章 榨油机(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尽管从来没有接触过榨油业,更没有接触过榨油机械,但是作为一个工科生,对机械原理的了解却是基本功,通过对木榨的观察,再加上于图书馆里找到的榨油机械的构造,对榨油机的构造也有了充分的了解,自然也知道,应该设计一台什么样的榨油机。

    首先榨油机要使用水力。

    水力是减少人力的最好选择,至少在这个时代是如此。

    秉承这一原则,在反复构思良久之后,施奕文化在桌上摊开纸,然后拿着铅笔与量尺等工具绘制起榨油机的各个部件设计图纸。不过只是半个时辰后,差不多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的图纸。

    端着果盘进入书房的寇芸,看到少爷在那画着什么,便不解地问道。

    “少爷,你这是画的什么?”

    “这是一种新式的榨油机,比现在用木榨榨油省力,而且出油更多。”

    寇芸诧异地说道。

    “少爷,咱家要办油坊了?那可不是什么干净的活。”

    在寇芸看来油坊都是苦力干的活,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惊讶。

    施奕文笑了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拿着图纸去铁匠铺找人做榨油机了。

    去铁匠铺的时候,施奕文甚至都没留了个心眼,直接把图纸部件交给的铁匠做,他倒是不担心铁匠知道榨油机的构造,因为即便是复制出来也没有用,现在就是一个大铁疙瘩而已。

    在铁匠铺里,冯匠头瞧着图纸,左看右看看不明白。

    “公子要用铁铸成这样的铁方框?这是做什么的?”

    所谓的榨油机非常简单,其实就是带有榨盘的铸铁方框,这也是施奕文压根没有保密的原因——结构太简单,一次性浇铸成型的铁疙瘩。

    “能铸出来吗?”

    施奕文没有回答冯匠头的话,而是直接问道。

    “全部用铁铸出来,至少有五六百斤,能一次铸出来吗?”

    “瞧您说的,公子,我们冯记铁坊,可是连3000斤的铁钟都铸过,五六百斤,小菜一碟,公子你这玩意什么时候要?”

    “越快越好!”

    尽管在工厂步入正轨之后,施奕文很少过问厂里的事情,但现在原料已经影响到了厂子里的生产,自然不能再拖了。

    “成,五天,五天后,保准把这给您送过去”。

    离开了铁匠铺之后,施奕文倒也没有耽误时间,而是一门心思扑到了油坊里,开始对油坊进行改造,尽管油坊原本就有水车,可是旧式的水车效率太低,需要修建新的水车,还有需要重新设计新的传动系统,通过采用皮带传动,让动力变得可控。

    实际上这一套皮带传动系统并没有花费多长时间,毕竟,在历史上有着类似的传动系统,就是所谓天轴或者地轴,装在厂房上方或地面由一台动力机驱动多台工作机的长轴,它们曾广泛用于驱动机床等设备,后来随着工作机都已采用单独电动机驱动,而被淘汰。

    这套设备看似复杂,但实际上却非常简单,用在水力驱动上,可以进一步简化结构,对于那些堪称巧手的木匠而言,用硬木制作这套木制的传动系统,并没有什么麻烦的。

    真正的问题,恐怕还是榨油的原料。

    “……吃食用的油大抵上是以胡麻、菜子、苏麻、大麻仁为主,至于大豆因为蒸料费时、籽粒太硬,所以使用并不多。”

    站在新东家的面前,孙家勤显得很是谨慎,过去这间油坊是同宗族叔的,还有几分亲情,可现在的东家却和他没有丝毫关系,留下他是因为东家需要有人操持油坊,能不能讨东家赏识,往后全得凭能力,不过对此,孙家勤倒也极为自负,毕竟,他已经在油坊里做了三十年,对油坊里的事可谓是了若指掌。

    “再就是点灯用的油,一则柏仁内水油为上,亚麻子次之,棉花子次之,不过因为柏仁水油价高,亚麻子恶臭且产于陕西,所以江南大抵上是以棉花子为主……”

    听着孙家勤的介绍,施奕文直接了当的问道。

    “这里面,谁最便宜,我是说原料。”

    既然是造肥皂,自然要用最便宜的原料。

    “回东家,榨油的原料都有时价,时价各有不同,不过大抵上,咱们油坊是以菜子主,这菜子的价格……”

    话未说完,善于察颜观色的孙家勤就注意到东家的似乎对菜子没有什么兴趣,连忙答道。

    “东家,若是吃食用的油,自然是菜子最便宜,百姓种的多,且子脆油多,所以寻常百姓往往是以菜子为主,再就是胡麻油,价格稍味,但是味道上佳,要是灯油呢,就是棉花子油最便宜,其实,在榨的油里头,也就数它最便宜。”

    “棉花子油最便宜?怎么个便宜法。”

    施奕文诧异道。

    “东家,有所不知。”

    瞧着一副富家公子模样的东家,孙家勤只以为他是不了解行情。

    “这天底下但凡是种棉花,都是为了用棉花纺纱、做被,自然没人要棉花子,可这东西数量又多,百斤棉花里至少得有60多斤棉花子,这东西根本就没什么用,就是喂牲口,牲口也不吃,顶多也就是只能拿来沤肥。没用处自然也就一文不值,虽说一直有人拿它榨油,可棉子油质劣味酸不说,而且榨油也是费时费力,出油极少,要不是因为棉花子榨油后的油渣可以用来喂牲口,再加上棉花子不值一钱,估计都没人拿它来榨油,用它点灯。”

    棉花子没用?

    难榨?

    有了榨油机,什么油不能榨?

    孙家勤的话让施奕文惊喜道。

    “棉花子是什么价。”

    “东家,棉花子压根就不值钱,都是棉商们把收到的棉花,擀棉去子后,院子里会堆放许多棉子,那些棉子压根就没什么用处,放在那里也是占地方,所以油坊就负责把棉子拉走,不用掏钱买,只要自己装运拉走就成,油坊用棉子榨油后,棉子油卖给百姓当灯油,至于油渣就卖给城周围的百姓,要么喂牲口要么给桑树上肥,只有这样才能勉强裹住本钱,要是掏钱买的话,肯定不够本的。”

    呃!

    还有这样的操作!

    惊愕的睁大眼睛,施奕文盯着孙家勤问道。

    “居然可以这样,那咱们南京有大棉商吗?”
………………………………

第48章 轧棉机(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南京最大的棉商,就是魏塘李龙。”

    跟在东家的身侧,孙家勤说道。

    “魏塘?”

    没听过这个地方啊。

    “东家,在南直隶有这句话“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的是松江的布多,魏塘的纱多,不过松江布离不开魏塘纱。可没多少人知道,魏塘纱是离不开李家棉的!没有李家在南京调买各地棉花,魏塘纱肯定得少上一半。”

    居然这么牛!

    这个人可是得拜访拜访。

    不过,就这么空着手上门,似乎不太合适。心里寻思着怎么上门谈生意时,想到另一个时空中的趣事,施奕文的眼前一亮,心底顿时有了主意。

    这天,刚从码头回来的李龙,正琢磨着什么时候回魏塘老家,把旧帐结算一下的时候,一回到家,却看到一个身穿儒袍的少年坐在自家的堂上,堂弟李义正陪在一边。

    “大哥,这是利民油坊的施致远,施东家。”

    李义起身介绍时,施奕文也从椅子上站起来揖礼道。

    “在下施奕文,见过李兄!”

    李龙看了眼面前的少年,暗道这人也太年青了,瞧着似乎刚开始蓄发(1),顶多也就十八九岁的模样,便笑说道。

    “贤弟客气,不知贤弟上门是为何事?”

    李龙打量着施奕文的时候,施奕文也在打量着他,这两天,对于魏塘李龙他也算是初步了解了一下,李家世代经商,靠着贩运棉花往魏塘发家,魏塘的棉花至少有三成都是出自李家。搁后世这样的人就是“棉花大王”。

    “实话不瞒李兄,这次小弟过来,是想和李兄谈个生意。”

    面上带着笑,施奕文并没有直接挑明来意。

    “不知是什么生意?”

    看了眼旁边站着的李义,李龙知道他素来稳重,既然是他带了过来,那肯定是做不了主。

    棉花?还是?

    “小弟过来不是和你谈棉花生意,而是给你看一样东西!”

    说完这话,施奕文手指着屋内的木箱说道。

    “小弟弄了个小玩意,想请李兄给长长眼!”

    “大哥,这可是好东西!”

    李义于一旁急忙补充道,如果不是因为施奕文在这里,估计他早就已说出这东西的好处了。先前只不过是稍微试了一下,就让他立即看傻了眼。

    “哦,那我倒要瞧瞧。”

    和之前刚来李家时那样,直接拆开木箱的盖子,露出了一个木制箱盒,李龙走过去,上下打量了这个木盒一番,木盒的左边有一个摇把,右边有几个木轮,木轮上裹着牛皮带。

    “这是……”

    瞧着盒子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些棉花,李龙这才真正有了兴趣。

    “大哥,它和咱们坊里的四足搅车差不多,不过比四足搅车可好多了。”

    李义口中的“四足搅车”是擀棉去子的设备,棉花最早采用手剥的方法去除棉花子,费时费力,效率很低。大约在宋代,出现了赶搓法。赶搓法使用一根铁杖和一块托板,操作时,将籽棉置于托板上,用铁杖轧棉并搓滚。再后来人们又在赶搓法的基础上发明了效率更高的摇杆。明代时,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四足搅车,一人即可独立操作,效率更高。

    “哦,是吗?”

    “李兄,这是小弟造的轧棉机模型!”

    施奕文笑说道。

    这台扎棉机正是施奕文用来敲开李家大门的法宝,对于这样的棉花大王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钱,而且与他们息息相关的设备。

    轧棉机的结构非常简单,但构思精巧。机器主体为一个圆筒,筒壁安装有大量钢齿;在圆筒旋转时,钢齿强行将棉绒从棉花子上撕扯下,并运用离心力把棉花子滤除,而将棉花纤维抛出。在另一个时空中,是美国的惠特尼在18世纪末发明,正是惠特尼的轧棉机使美国的棉花成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作物,迅速取代烟草,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同样也使南方的奴隶制得以死灰复燃。

    “李兄,你看,总得来说这台轧棉机与四足搅车相似,小弟也是在它的基础上造出了轧棉机……”

    这倒不是什么假话,尽管没有明确的资料证明惠特尼发明轧棉机时借鉴了中国的四足搅车,但两者原理上确实极为相似,其实也就是多了一个壳子和摇杆上的一圈铁钉罢了。其实,明代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中国的技术同样也被传播到欧洲,在随后的百年间,欧洲人出了受益匪浅。

    “那它和四足搅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或许更小一点吧,李龙心里寻思着。

    “效率!”

    施奕文笑了笑。

    “四足搅车一天最多可轧籽棉10斤,出净棉不过三至四斤,可是它的效率更高,差不多是四足搅车的十倍!”

    “什么!十倍!”

    惊讶的看着这台机器。李龙看到施奕文一只手转动手柄,一只手塞着棉花,随着他的转动,棉花不断的从另一边吐出来,

    “大哥,你看,它赶出来棉花比四足搅车的要松、要散,这样的棉花纺纱更好!而且它一天可以赶一百斤棉花,一个人赶一百斤!”

    在李义拿起一团棉花给李龙,李龙握着那团棉花,惊讶看着这台小巧的轧棉机时。施奕文笑道。

    “李兄,这只是一个模型,要是李兄有意的话,可以请工匠依样造出更大的轧棉机,然后用水力驱动,这样的话,我估计一天至少可以轧一千斤棉花!”

    一千斤棉花!

    就这么一个东西!居然能取代一百个劳力!不说其他,单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能让家里少用多少工人,少付多少工钱!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至少可以让家里的棉花出货量提高几倍,这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有很多时候不是棉花卖不掉,而是赶不出来足够的棉花。

    惊骇间,李龙盯着这台小小“轧棉机模型”,在激动之余,他同样迅速冷静了下来。

    “不知贤弟想要和为兄谈什么生意!”

    顿了顿,李龙又说道。

    “要是贤弟想把这轧棉机卖给为兄,还请尽管开价,为兄绝不还价。”

    李龙的豪爽,让施奕文露出一副诚恳的笑脸,说道:

    “李兄客气,这轧棉机是小弟送给兄台的礼物!”

    “啊!”

    饶是见惯了世面,面对这样的一份厚礼,李龙也被惊的倒吸口气,因为了解,他才知道这份礼有多厚。

    惊讶间李龙哈哈一笑,看着施奕文说道。

    “坦白的说,这么一份厚礼,一般人是不敢收的!”

    闻言施奕文笑着反问道。

    “一般人不敢要,可李兄又岂是一般人!”

    李龙盯着施奕文,直接问道。

    “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棉花子!我想要李家所有的棉花子!从今开始只能给我。”

    听到施奕文的话,李龙先是一惊,底略一沉思,开油坊的要棉花子还能干什么?就盯着他问道。

    “莫非你有办法从棉花子中榨出油来,更多的油来。”

    榨棉花子油不挣钱,因为太难榨,费时费力,得不尝失,既然他想要棉花籽,那肯定就是有办法从棉花籽里榨出油来,而且还能保证利润。

    见施奕文笑而不答,想了想李龙又说道。

    “五文,一担棉花子五文,三年为期,不知贤弟以为如何……”

    闻言施奕文脸上堆出了笑容,心里暗想到,果然不愧是生意人啊……亏本的生意,是不愿意做长久的……不能让人家亏本。

    “五文太低,我再加五文。十文,五年为期,兄台以为如何?”

    (1),《历年记·记事拾遗》里提到过明末少年梳髻的情况:“男子十六岁方留发,发长披在肩上,如今时妇女无异,亦梳三把头、泛心头……亦如今妇女梳妆一般,插簪带花,将披发掳扎起,即名曰‘直掳头’,二十岁外方冠。”头是正在蓄发的少年
………………………………

第49章 核心技术 (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有何不可!”

    在施奕文话音落下来的时候,李龙就立即笑应道。

    李龙的爽快,让施奕文诧异道。

    “李兄,既然你猜到我是想用棉花子榨油,为什么还答应我?”

    施奕文的直接,让李龙哈哈大笑道。

    “棉花子过去是白送给别人榨油,现在你不但掏钱买,而且还给了这么一份厚礼,我为什么不答应?”

    看着施奕文说,李龙又说道。

    “况且,棉花子搁谁手里都是不值一钱的废物,贤弟能用废物挣着钱,那是你的本事,搁我手里,就是沤肥也没地方放不是!”

    如此回答之后,李龙又按着那台模型说道。

    “可它不一样,它是实打实的银子,至于棉花子,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贤弟既然敢说五年,肯定是能保证,一般人三年五年内是弄不出相同的法子的,而且……”

    看着施奕文,李龙反问道。

    “为什么贤弟送来这台轧花机,而不是直接来我这哐走那些棉花子,毕竟,棉花子本就是废物,谁拉不是拉?贤弟仁义,不加欺瞒,为兄又岂会斤斤计较?”

    “兄台谬赞了!”

    和聪明人打交道,非常简单,其实,施奕文不是没想过用免费的棉花子,可等到对方知道棉花子能榨油后,还会有免费的午餐吃吗?所以思来想去,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