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开工厂-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真正能引起他兴趣的并不是繁华的市场,也不是城中林立的仅布庄店铺,真正能吸引他的,还是城内外百余座织布坊,这些织布坊少则雇佣数百人,多则上千人,在历史书中特意用松江的纺织业去代表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
其实,这次来松江,施奕文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毕竟这是里是这个时代规模最大的织布中心。
“卖报!卖报!首辅归乡葬父,乘三十六台大轿……。”
正犹豫着要不要去附近的厂子里看看的施奕文,被一阵清脆的叫卖声拉回了现实,只见不远处那是一个报童由远而近的跑了过来,报童约莫十二三岁,背着大大的包袱,包袱中插着几大卷“报纸”,他一边卖力摇动一卷纸,一边卖力喊着报上的新闻。
瞧着那由远而近的跑来的报童,施奕文的双睁大眼睛,简单不敢相信自己看到——报童!
没错,的确是报童!
居然有报童在沿街叫卖报纸!
“卖报!卖报!首辅夺情,天理不容……”
愣愣的看着这在他的印象中只存在于旧社会老电影中的报童从身边错肩跑过,盯着报童的身影。
施奕文想到在历史上明朝的出版业极为发达,是古代出版史上最为活跃,最为繁荣的时期,出版商峰起,书坊林立,不仅出版各种通俗小说。而且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民间的报房同样也是遍布大江南北。
不过,在南京却很少有报童这样当街售卖,毕竟那里是南都所在,报纸上的内容往往不适合叫卖。所以大都是在书摊上售卖。
不像在这里就像搞电影里那样,报童沿街叫卖,嘴里头吆喝着新闻。
报纸……
突然,施奕文的眼前一亮。
“给我一张报……”
报谓的报纸,不过只数张A4纸大小的纸张,除了摘抄邸报的内容外,还有一些抨击张居正不回乡守制的文章,对此,施奕文倒是不怎么在意,毕竟,通过在图书馆里阅读的书籍,对张居正夺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比于报纸上的官方信息,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利用报纸。
“也许,可以在报纸上发广告……”
相比于刚来到这个时代时的茫然与不知所措,现在有了肥皂厂、榨油厂以及蚊香等事的成功之后,施奕文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办事,而是更看重计划,就像这次来松江,看似是为了推销产品。
可实际上,却是为了另一个大计划。
“这样的报纸,肯定不能登广告,要想办法提高报纸的销量,然后……”
心下这般寻思着的时候,慢慢的在施奕文的脑海中,一个简单的办报计划,就已经成形了。或许对于如何办报纸,他并不怎么熟悉,但是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走路,至少在后世的时候,他也读过一些报纸,大体上知道报纸应该怎么办。
“也许,可以考虑一下……”
办一个报纸。并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只要把几百年后的那些套路用上,施奕文可以肯定自己的报纸必定可以风行天下。
到那时,要是不仅仅可以成为自己推销产品的工具,甚至还可以成为另一种工具……想到这,施奕文突然只觉得一阵激动,确实,应该认真的考虑一下这个想法。
“等回到南京就先把这件事办了……”
心里这么寻思着的时候,施奕文又想到了这次来松江的目的——推销飞梭。
只是,这个时代的商人能够接受新技术吗?
如果他们拒绝采用新技术怎么办?
这似乎不太可能吧!
尽管内心里并不确定,但是他相信没有任何商人会对在眼前的利益视而不见。
“商人重利,只要他们能看到利润,肯定不会拒绝的……”
………………………………
第75章 (第二更,为盟主贺!求支持!)
“怎么样,找到合适的作坊了吗?”
回到了客栈,见吴才已经回来了,施奕文就直接问到。
“已经找了家差不多的作坊,有织机600张,雇工将近千人,在松江的规模虽然谈不上最大,但规模却也不算小。”
“600张织机……差不多也够了。”
略点下头,施奕文问道。
“那他们对它有兴趣吗?”
“有兴趣,怎么会没有兴趣,今天不过只是刚一谈到咱们的“飞梭”,刘家老爷就吐了话,要是当真如此,一张织机他愿意付30两给咱们!”
即便是见惯了后世的大手笔,施奕文也被这人的大手笔吓了一跳。这相当于他开价的好几倍。
“30两,600张织机,也就是一万八千两!这刘老爷可真是大手笔啊!”
“不过,他有个条件!”
“条件?”
“对,他要咱们保证,至少在两年内,不把飞梭卖给其它人!”
吴才的话让施奕文哈哈笑道。
“难怪这么大方,两年,他这个算盘打的是精,看似花了高价,可是有两年的时间,他至少能置办几千张织机,多挣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两银子,这生意人,总归是生意人啊!”
听着公子的感叹,吴才试探道。
“公子,其实我也在松江打听过,像那样一家600张织机的厂子,最多只有六七万两,也就能买下来了,要是咱们自己办布厂的话,用上飞梭,不出一年,肯定能获利几十倍,这岂不好过咱们把这么好的东西,卖给其它人?”
又一次,吴才有些迷惑不解的看着施奕文。
直到现在,他的心里还有着太多的疑问,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施奕文会把这个明明会下金蛋的老母亲往外推。
那个飞梭肯定是能挣钱的东西啊!
“收不尽的松江布……”
面带微笑,施奕文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朝着窗外的松江城看去。
“你瞧这松江,布庄岂止百家,要是咱们在这里办厂的话,岂不就是与上百家老字号竞争?而且还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做生意。这样的竞争太劳神!”
摇摇头,施奕文看着不解的吴义说道。
“其实,从一开始,我制造飞梭,就是为了让这些布厂都用上它!”
“呃!这……公子,这是为何?”
不解的看着公子,吴才发现自己在很多时候,根本就跟不上他的思维,猜不出他的想法,原本是想给他出谋划策的,可怎么到了这,却琢磨不透东家的想法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茂达,你觉得,如果刘家买走飞梭,他们能保密多久?”
放下茶杯,笑看着皱着眉头的吴才,施奕文说道。
“我之前就说过,有些技术因为太过简单,想保密也保不了,不是因为保密的手段,而是因为它太简单,就像飞梭一样,说白了就是两个弹簧和几根皮绳而已,这么简单的东西,怎么保密?毕竟设备总是需要维护的……”
在另一个时空中飞梭发明后,立即被广泛采用,但是因为飞梭的技术简单,很容易被人复制,而发明者最后只能落个死于贫困中的下场。
“这……”
点点头,吴才知道公子的话说非常有道理,自家人都不一定可靠,更何况是外人,那怕就是家奴……钱财动人心,那里没有背主逃离的家奴。
“那公子的意思?”
“与其保不住密,不如索性放开了,把技术卖给他们……”
冲着吴才咧嘴笑了笑,施奕文说道。
“你说一个刘家就愿意拿几万两想要买断它,是什么让这样的生意人愿意掏这笔钱?”
“因为获利更多!”
“对!”
重新端起茶杯,施奕文笑道。
“你说,松江有多少布庄,愿意掏银子买飞梭的图纸?我敢说,只要刘家这边一试用,不出三天,咱们的门就能被人堵破,几万两,肯定不会人人都出,可是几千、上万两的,他们却不会嫌多的。松江有多少布庄?一百家?两百家?还是三五百家?那怕就是一家收个一千两,也就是几十万两银子了!况且,这银子可都是现成的,白花花的雪花银啊!”
闻言,吴才被惊瞠目结舌,愣了好一会,才赞叹道。
“高!实在是高!公子高明,在下佩服、佩服!”
吴才的恭维让施奕文笑说道。
“其实吧,我告诉你,我造飞梭的目的,不是为了卖飞棱挣钱,你觉得飞梭大范围投入使用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吗?”
公子的反问,让吴才皱眉思索片刻,会发生了什么事?
疑惑间,突然,他的眼前一亮,猛然拍手惊叫道。
“公子,我知道了,公子的目标根本就不是织布,而是纺纱,飞梭可以把织布速度提高几倍,如此一来纱线必定供不应求,公子必定是另有神机吧!”
另有神机!
当然是另有神机,要不然施奕文也不会费那么大的事。
之所以选择“飞梭”,并不是因为它技术含量低,结构简单。而是因为飞梭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珍尼纺纱机的出现,然后是水力纺纱机,再接着是骡机……
“纱线!”
放下茶杯,施奕文看着吴才笑道。
“松江的织布机要是在一年内全都加装了飞梭,产能会在一年内提高4倍以上,到时候,必定会出现“纱荒”,仅仅只是靠千家万户的妇人手摇纺纱,肯定是不能满足需求的,到那时纱线就会供不应求……”
手中摇着纸扇,感受着些许的凉风施奕文得意道。
“到那时,只要手中有纱,就必定不愁销路,至于竞争……”
笑了笑,施奕文没有再说下去,与松江的织布业大都集中于布庄不同,魏塘的纱线是千家万户的男男女女用手摇纺车纺出来的,这意味着纱厂不需要考虑同业龙头的竞争,它只需要生产就行,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同业竞争。
看着面带微笑的东家,吴才试探道。
“东家,您真的有纺纱的神机?”
施奕文笑了笑,故作神秘道。
“先把咱们的飞梭卖出去,把办纱厂的钱挣到手再说!”
收起折扇,把折扇在手里敲着,起身离开的施奕文一边走,一边说道。
“花小钱办大事,这次公子我就是要用一堆纸去换他个几十万两银子!”
………………………………
第76章 财主 (第三更,为盟主贺,求支持)
仅仅只是靠着几张纸当然换不到几十万两银子。
空口无凭,这是千百年来的老话。也正因如此,在来松江之前,施奕文就特意请工匠制出了一百套“改装套件”。
不过对于十六世纪的人们来说,这种只需要在织机的两边装上了梭盒,然后再进行简单改进的”改装套件,完全颠覆的他们的认识。
“这样也行?”
说话的是四十余岁的男的穿着一件圆领大袖衫,一看就知道是用上等丝绸做的,皂条软巾垂带,腰佩玉带,他正是刘记布庄的东家刘坤,也就是在他的身上,施奕文总算是感受到了16世纪的土豪是何等的“豪气”。几个小时前,一进布庄,施奕文就看见数位丫环、十数个仆从簇拥着这位刘老爷走了过来。
按吴才的说法,在松江这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因为这里不像南京,南京勋贵众多,所以土豪们自然不敢这样张狂,至于勋贵们被官员们盯着,自然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狂妄,勋贵们都不敢显摆,土豪们自然也就不会自己找事了。
可离开了南京却不同,在地方上,就是地方官见着豪门士绅也要礼让三分。自然的做派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此时,瞧着工匠把梭盒装在布机上,刘坤完全傻了眼。所以才会这么惊讶。
“刘老爷,要不是如此,施某又怎么会向你叫六千两银子?”
施奕文咧嘴笑开的同时,手指着厂里的一台台布机,又说道。
“要是全换成了新机,不说其它,就是这六百台布机,岂不就报废了?所以,施某苦思冥想数月,才制出它来,有了它,不但产量可以提高数倍,而且不需要淘汰旧机,只要稍微加以改造就行了,这样在工匠改进布机的时候,布庄里还可以继续织布……”
刘坤抚着胡须,眼睛盯着已经改装完成的布机,语气又变得极为平静。
“施公子,它值不值六千两,可还得等试织过了才知道,云婶……”
话的功夫,刘坤喊来了一个年过五十妇人。然后吩咐她和施奕文学习一下如何操作布机,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培训,对于这些织了一辈子布的妇人来说,只要看上一眼就知道如何使用。
“……握着织机中央的清棉棒,然后用清棉棒朝一边拉和朝另一边推……”
在施奕文的讲解中,云婶很快就掌握了新布机的纺织技巧,她一只手拿着清棉棒,一只手使每一个皮结按时滑动,带动梭子,将其抛到织机的另一面的梭盒里。和过去织布相比,确实快了很多,也轻了很多。
如果说施奕文、吴才早就已经见识过“飞梭”的高效的话,那么现在就轮到刘坤了。
刘家是松江的世代织布的老庄,打小就在织机前、织坊中长大的他,这会完全看傻了眼,云婶是他特意选的织工,她看似年龄大,可实际上手艺一般,织布的速度不快不慢。但是现在操作着新布机的她显然能比布庄里最快的好手织得要快上一倍不止,甚至就连同积得布也更加密实了。
这肯定是新布机的功劳!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刘坤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世界上还有这般神奇的东西。
不过就是加两个盒子的事儿!
“60000万两!”
突然猛的把视线投向施奕文,在这一瞬间,平素脸上挂满笑容的刘坤面上的笑容消失了。
“施公子,我出六万两,你把这梭子卖断给我,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看着开出这样高价的刘坤,施奕文只是笑了笑,拱了拱手道谢。
“多谢刘东家赏识,不过这东西无论如何,施某是不会卖断给那个人的。”
看着那台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改造好的织布机,刘坤叹了口气,他又朝着左右看去,周围不少织工都在那里瞅着织布啧啧称奇。那些女织工必定会添油加醋的传播着这一切,恐怕不用等到晚上,全松江都会知道“新织机”的神奇之处。
刘坤面上再次露出了可掬的笑脸,抚须说道。
“那这样,施公子,你有多少套这种“飞梭”,我按每套50两全都买下来,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退而求其次的刘坤,之所以会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他想尽快改造自己的布机,从而抢在其它人之前,首先投入使用。
“多谢刘老爷厚爱,只是我已和另外几家布庄约好了,还要卖给他们一些飞梭,恐怕只能拒绝刘老爷了。”
施奕文拱了拱手,再次婉拒了的刘坤,不过见他在听到拒绝后,神情变得有些不自然,又补充道。
“不过,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请施公子赐教。”
接连被人拒绝的刘坤,不咸不淡的应了句。
“刘老爷请看。”
拿起一个飞梭,施奕文解释道。
“这个地方需要精钢制成,而且非得巧工才能制出来,我猜在松江,并没有多少工匠可以造得出来,刘老爷不妨先找到工匠,以免别人先寻得工匠,到时候影响了织机的改造。”
闻言,刘坤不由捋着胡须的手不,看了一眼施奕文,对他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恩,施公子说的是,这往后要是有什么好东西,还请施公子一定得先想着刘某!”
瞧着眼前的施公子,想到这台稍加改进产量就增加数倍的布机,心想既然他能制出这样的机子,那么将来肯定也会造出其它的机子,与他维持好关系,总没有什么坏处。心思浮动间,刘坤又说道。
“施公子,可是打算把这飞梭卖给松江各个布庄?若是如此的话,刘某倒是也有一些同业好友介绍给公子,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对于刘坤态度的变化,施奕文自然感受得到,见他主动帮助,当然也不会拒绝,于是便连连向他拱手道谢。
“施公子,说到谢,还是刘某谢你才是,要不是你找到刘某,刘某又岂能见识到新纱机的神奇?无论如何,这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我们这就去富贵楼,一来呢是表示刘某的谢意,至于二嘛,也好介绍几个同业好友与你认识。”
刘坤看似行事张扬,可其实也是一个好说话的人。
………………………………
第77章 有恃无恐(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哟,陈老爷!您来的可真早啊!”
“我说,方老爷,您来的也不晚啊!”
……
这天傍晚,富贵楼外车水马龙的好不热闹,偶尔路过的人诧异的发现,松江城数得着的布庄都来了。
今个是什么大日子不成?
对于施奕文来说,这确实是个大日子,一共来了五十六家布庄,它们的规模织都在千张以上。
千张织机!
五十六家布庄,差不多将近八万张织机!
占到全松江织机的三成以上。
听着一楼大厅里喧嚣的话语声,施奕文的心底显得有些激动,这五十六家布庄的到来意味着什么,他比其它任何人都清楚,
“施公子,除了松江布庄商会议事时会有这么人,聚得这么齐,其它时候,可从没聚得这行齐过。”
瞧着满面笑容的刘坤,施奕文笑道。
“此事还多亏刘老爷,若不是你不闲弃,许人到你的布庄里看“飞梭”,各布庄又岂会知道飞梭的效率之高?”
“举手之劳,举手之劳。”
刘坤随意的摆摆手,那天施奕文拒绝他之后,他倒也干脆,立即主动为向同行介绍起“飞梭”,表面上看似在帮的施奕文的他,有自己的打算——既然挡不住,那就不妨顺水推手送个人情,这个人情既是送给施奕文的,同样也是送给这五十六家布庄的。
不过两日的功夫,这些布庄又有那家不知道“飞梭”的效率之高,又不为它心动,要不然,又岂会来这?
“不过,施公子,您把这五十六家布庄都喊过来,是什么意思?”
刘坤有些不解的反问道。
原本按他的想法,在飞梭的名声打出去后,施奕文自然会与各家商谈卖飞梭的事情,无非也就是谈个价格,可不曾想,他却把大家伙都邀到了一起。
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也就是拍卖个东西而已!”
面带微笑施奕文站起身来,冲着刘坤作了个请。
“既然已经到齐了,咱们就下去吧,刘老爷,您先请!”
在两人下楼的时候,一楼前排中央圆桌边坐着的徐明德往楼上看了一眼,然后又对身边的赵四维。
“你说,那姓施的打的是什么主意?拍卖?飞梭他还打算怎么个拍卖法?”
“价高者得?怎么个得法,再高还能比刘坤高吗?”
“可不是,我瞧着啊,年青人做生意,到底还是欠考虑……”
那人的话音刚落,隔壁桌上就有人接腔说道。
“嘿杜老爷,您这话我可不爱听,什么叫年青人做生意,怎么年青人就不能做生意了?”
说话的是位瞧着不过二十出头的公子,显然那人的话惹到他了。
“梁公子,瞧您,小老儿说错了话不是……”
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那边施奕文和刘坤已经走到了台上,在上台的的功夫,厅里的喧嚣声就停子下来,见状刘坤便向前一步,抱拳行揖道。
“有劳诸位仁兄、贤弟久等,实在是抱歉的很,今个施公子邀大家伙齐聚于此,是为了和大家谈笔买卖,我这个外人呢,也不多说,就请施公子来给大家伙说道说道。”
见众人都把目光投向自己,施奕文笑道。
“刘老爷客气,要是没有刘老爷帮衬,在下又岂能认识诸位,今天请诸位过来,说到还是为了飞梭,飞梭大家伙已经见到了,按照这两天的计算,用飞梭对各位的织布机加以改进之后,可提高产量4倍以上,这应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对此众人当然不会怀疑,他们可是亲眼见过飞梭的神奇,在众人点头的功夫,只听徐明德笑道。
“施公子,您就别钓大家伙的胃口了,就直接告诉我等,这飞梭怎么个拍法吧。”
“徐老爷。”
冲着徐明德揖手行个礼,施奕文听刘坤提过这人,他是前阁老徐阶同宗族侄,松江徐家可不是寻常人家,而徐明德的德义布庄更是有布机三千余张,也是松江数一数二的大布庄。
“其实,今天请诸位老爷过来,说是拍卖,倒不如说是与诸位商量个卖的法子。”
“不知施公子想要商量个什么样的法子?”
徐明德不咸不淡的应道。
“诸位,施某制出这飞梭来,自然是想卖个好价钱,不过也不会漫天要价,所以今天请诸位过来,就是为了商量出一个好法子,在下现在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像在下与刘老爷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