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开工厂-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心里这般寻思着,可看到施奕文站在那如此淡定的质问时,殷正茂的心里反倒是犯起了嘀咕。
收人钱财与人消灾是不假,可什么事都得掂量着来。
“且慢!”
殷正茂一喊,让周围的衙差停了下来。
“本官倒要问问,你凭什么以为本官不敢打你!”
见他面带冷笑的站在那,并没有理会自己,殷正茂作势又取出一道令牌。
“哼哼,启禀司寇,即便是要打板子,也得先让在下死个明白吧!”
心知好汉不眼前亏的施奕文抱拳行揖道。
“既然有人指称在下是倭寇奸细,总得有个凭证不是?”
“凭证……哼哼,你以为本官是冤枉你吗?把年初于宁波俘获的倭寇口供拿给他看看!”
哟,居然真的有口供,东西做得挺齐全的。从官差的手中接过所谓的口供,施奕文越看,眉头皱的越紧。
眼见施奕文皱紧了眉头,殷正茂冷笑道。
“现在铁证如山,你还有什么话说。”
………………………………
第102章 守备太监 (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什么再美不过江南,也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坐在轿子里,只觉后背有些冒汗的汪新在心里咒骂着,虽说这江南是繁华之地,可在汪新的眼里,他根本就是被发配到这里,天下这么大,可那里比得上京师的,南京或许繁华远超京师,可又岂比得了京师?
“不成了,得想个折,不能一辈子在这里当个守备太监……”
南京守备太监,瞧着是风光,看似应该是专横独断、说一不二的主,可是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这所谓的守备太监,远没有外面那么风光,过去只有一个正监的时候,还算风光,后来又设了正副两个守备太监,权也就给分了,再往后六七个守备太监也是再平常不过,搁到他身上可是排到了第六,连个副字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因为南京守备太监是个养老的地方。
老天爷,爷们才不过四十,这么早就来南京养老了。这不是老天爷不开眼嘛!
当然,其实对于汪新来说,能保住命都已经是老天爷保佑了,毕竟六年前的那个案子,别说是他,就是干爹也惹恼了朝中众多大臣,虽说最后那人死了,一了百了,没沾着干爹他们,可是大家心里和明镜似的,最后不得已,干爹只能让他们到外地避上一避。
汪新也就是那时到了南京,成了南京守备太监,排名第六的守备太监。也就是在这养老而已。
“哎,难不成,这辈子当真回不了京城了?”
几年来,一直夹着尾巴做人的汪新,坐在轿子里,又一次犯起了嘀咕。
当年干爹可是说了,等风头过了,就会招他回京!
可这都六年了,怎么还是没什么动静?
不行,得想个折回京城,回到宫里头……宫里头能不能回去还不一定,关键要回到京城,回到干爹身边,要不然干爹身边那么多人,不定早都把自己给忘了!
可怎么离开这鬼地方呢?
非得立下大功不可!
可在这鸟地方,还他么立个毛功……
“大爷的,难不成爷们的当真年纪轻轻的就搁在这鬼地方了?”
虽说早就没有了那家什,可对于身为太监的汪新来说,他和宫中的太监一样,往往喜欢自称“爷们”,似乎这样多少能让他找到些心理上的平衡。
就这么寻思着的功夫,轿子外面的嚷嚷声让汪新一阵心烦,立即挑开轿帘问道轿边的亲兵。
“这外面是怎么回事?”
“回公公,锦衣卫刘千户说有要事禀报公公。”
“刘千户?”
没印象啊。虽说没什么印象,可是几年来一直夹着尾巴做人的汪新,还是对亲兵吩咐道。
“请他过来吧。”
瞧着穿着飞鱼服的刘锦江走过来的时候,汪新相信自己确实没见过他,就这刀疤脸,只要见过肯定是不会忘的。
“下官见过汪公公。”
“嗯,刘千户来见本公,可是有什么事?”
话是不咸不淡,可却也不疏远,夹惯了尾巴的汪新,这几年见着谁都是客客气气的。
“在下有件事要告诉公公。”
刘锦江压低声音说道。
“听说兵部那边抓住了倭寇头目,现在正在刑部那里审着!”
在审倭寇头目?
刘锦江的话音一传到汪新的耳中,让他的眼前一亮,这不就是送上门来的功劳,要是把那个倭寇头目拿到自己的手中,到时候往朝廷一报,可不就是大功一件,不过这事难办啊!
毕竟……毕竟现在人在兵部的手里!
可爷们是南京守备太监,这审倭寇怎么能少得了爷们啊!就是往朝廷报功,那也得有爷们的名字不是!
心下一寻思,汪新瞧着面前的刀疤脸,心里却又疑惑道。
不对,这样的好事,这家伙怎么想到了自己?
“公公,下官只是副千户,他日只求公公能在镇抚使美言一二,抹掉了个字儿。”
一听有所图,汪新心里顿时明了,这些人为了个官身,总是到处走门路,于是脸上立即堆笑道。
“好说,好说!”
嘴上客气着,汪新心里不停的思量着眼下送上门来的机会。
在刘锦江告辞后,又心下思量了好一会,汪新才对着轿外吩咐道。
“去刑部衙门!”
一直躲在路边的刘锦江,瞧见汪新的轿子转向了往刑部的方向,立即长松口气,人也跟着往刑部衙门的走去。
刑部衙门大堂中,看着手中的口供,施奕文的脸色不时的变幻着,眉头更是越皱越紧。
凤阳、孝陵卫……这是宋家给自己安的身份,而这个身份里最大的漏洞是什么?
就是有十五年的时间说不清楚去处,现在好了,这口供里直接了当的说出了自己那十五年干了什么——和师傅一起为倭寇治伤。好嘛!
这个屎盆子扣的,可真不好解释。
面带冷笑的殷正茂冷眼瞧着施奕文。
“现在铁证如山,你还有什么话说。”
面对殷正茂的质问,深吸一口气,施奕文抬头的答道。
“施某冤枉,这仅仅只凭他人只言片语,就说我通倭,我不服!”
“冤枉!难道本官冤枉你不成!”
殷正茂冷哼道。
“你自己看清楚了,这供词上,可是清清楚楚的提到了你的籍贯出身,就连你师傅的姓氏名讳也说的一松二楚,你虽说不曾与倭寇一同上岸残杀我百姓,可却甘心为倭寇驱使,为其诊伤治病,实在是可恶至极……”
听着殷正茂的表演,施奕文的心里却是冷笑连连,这姓赵的果然是做好了功课了,甚至就连自己师傅的名头都出来——伍连德!
刚才看到这个名字时,震惊之余施奕文目光越发的冰冷,心底却又忍不住发出声叹息。
这个时代有谁知道他,也就是自己所谓的“师傅”的名字?
除了宋家,再也没有其它人了,也就只有在宋家那里,自己提过这个名字。之所以会提到他,更多的是源于崇拜。
而他们倒好……好一个救恩之恩当涌泉相报啊!
抬起头来,施奕文将那张不知那个倭寇作出的口供,随手一丢诧异道。
“在下实在是不知,这口供上的施奕文到底是何人,或许,只是与我同名而已吧!”
“好一个同名而已!”
殷正茂猛的一拍惊堂木。
“来人,给本官重打八十大板,本官就不信他会不招!”
还不等他把令箭丢出去,那边衙门口就急急的传来一句话。
“司寇且慢!”
………………………………
第103章 身份 (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重打八十大板!
前脚未进衙堂,这句声就落到汪新的耳中,让他顿时急了起来,八十大板,那不是要人命嘛!万一把这倭寇头子打死了,这到手的功劳可就飞了?
心急之下,生怕这倭寇头目被打死的他,连忙嚷道。
“司寇且慢!”
这一声且慢,让施奕文猛的松下一口气,可算是把人请来了!立即抓住机会说道。
“在下冤枉啊!”
“哼哼,冤枉!难道本官冤枉你不成!”
猛然看到一个阉人这么冒冒失失的站到公堂上插手自己审案,殷正茂的心底顿时涌起一阵恶感,冲着官差说道,
“还愣着干什么,给本官往死里打!别忘了,这里是刑部衙堂!”
呃?
这……眼瞧着这姓殷的压根就没有给自己面子的意思,汪新的心底顿时冒出火来,那里还去想什么功劳,只听他冷笑道。
“殷尚书好大的官威啊!来,洒家虽说是只是个不入流的守备太监,按道理自然不能插手刑部案子,可今个这堂审的既然是倭寇,洒家身为守备太监却不能不问,既然这人说自己是冤枉的,洒家到也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个冤枉法!”
“你……”
被汪新这番话语一逼,殷正茂立即意识到对方还真有权插手——他是用通寇的名义审的,那怕审的是京卫的军户,这阉货身为守备太监都有能借口插手。
眼见尚书和这位公公怼上了,一旁拿着水火棍的差役反倒是不知如何是好了,这两位爷可都是他们招惹不起的,他们愣神的功夫。施奕文忍不住打量了几眼这声音尖细,面上无须的人,他就是传说中的太监。
从知道赵家要对付自己的那天起,施奕文就和吴才、刘锦江一同商量好了对策,而最关键的就是这位汪公公,虽说在几个守备太监里他压跟排不上号,可这人求功心切,容易利用!
现在的局面,甚至比最初的计划还要好上一些,
“公公,在下冤枉啊,在下冤枉啊,在下那里是什么倭寇啊!”
急声为自己辩解着的时候,施奕文知道,自己能不能过这一关的关键,就在汪新的身上。
“你是真冤还是假冤,洒家暂且还不知道,可洒家却知道,按大明律若是有人敢冤枉百姓,敢杀良冒功,哼哼,往轻了说那也是得摘乌纱的大罪,往重了说,那可是要满门抄斩的……”
冷哼一声,心知已经没有退路汪新,那里还会再想什么功劳,心骂着自己太莽撞的同时,看着施奕文话锋又是一转。
“既然你不是倭寇,那又是何人?说来给洒家听听……”
不是倭寇,那又是何人?
汪新的话让施奕文心头一沉,这才是最重要。
如果解释不清来路,这脑袋铁定保不住,都怼到了这个地步,要是解释不清来路,既便是这姓殷的不杀自己,汪新也不会放过自己。
怎么解释自己的来路?身份?
凤阳卫……那是宋家给自己挖的一个坑啊!
肯定不能再往里头跳了!
宋家……这次连你们也一起办了!
心底冷笑,施奕文的目中精光一闪,抱拳长揖道。
“回公公话,在下其实是外藩贡使!”
那天从刘锦江那得知赵家要对自己动手之后,施奕文反复掂量之后,便打定了主意,既然假办户籍有那么多隐患,那就干脆弄个“真身份”——外藩贡使。
既然不能冒充良民,也不能冒充海外归来的汉人。
那只有冒充贡使了!
在中国古代无论任何一个朝代,冒充贡使这个角色最安全。毕竟有天朝上国的面子在那!那怕明知道是假的,为了制造万国来朝的假相,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贡使?”
别说是汪新,殷正茂在听到他的这个回答的时候,也都是惊讶的看着施奕文,两人的目光中全是疑惑与不信之色。
虽说有些疑惑,但汪新还是试着问道。
“你从那里来的贡使?又为何会被认为倭寇?”
深知一口气,施奕文的脑海中接连闪过几个念头,临时的变故让他不得不调整先前的定计。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施奕文的反倒显得很平静,于是便不紧不慢说道:
“在下是旧港宣尉使施进卿之后,小地藩邦距中国岂止万里,后旧港虽为土邦所灭,可在家先祖却不敢忘天朝丝毫,百余年来虽一直有心进贡,可直到今年才备得贡品,往天朝朝贡……”
那天施奕文用了差不多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在图书馆翻阅“旧港宣尉司”的资料,不过资料并不多,不过只是支言片语罢了,也就是提到施进卿是广东人,是汉人可后来却信了绿,可现在倒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冒充一下施家的后人度过这一关!反正自己也姓施,至于其它……反正老子是吃猪肉!
殷正茂愈听眉头皱得愈紧,甚至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他没想到会审出这么一个结果。
这人是什么旧港宣尉使的贡使!
要是真的话,那可这件事可怎么收场?
要是说殷正茂是皱着眉头的话,那对于汪新来说,他所看到的却是一条重返宫中的金光大道,贡使!这已经不知多少年没有过西洋藩邦的朝贡的事了,若是把这贡使往皇上身边一送,到时候,皇上一高兴,别说是重回京城了,不定还能讨得皇上的欢心,得个肥差也不一定!
“虽说我大明待贡使以宽,“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但你可知冒称贡使可是杀头之罪!”
就在汪新想着怎么把这大功据为已有的时候,这边殷正茂的话,让他眉头一皱,这人什么人哪。一开口便打定眼前这人是冒充的!
冒充藩邦贡使?
便是冒充的又怎么样?早些年冒充藩邦贡使的又岂止一两个?
管他娘的,先把这个功劳拿下来再说!
心下寻思着,汪新不满地睨了殷正茂一眼,身子动了动又问:
“那旧港宣慰司所在何处?”
“回公公,旧港宣慰司位于西洋,旧时为三佛齐,后为成祖皇帝赐封旧港宣慰司,先祖施进卿公为旧港宣慰使……”
因为之前已经查过资料,所以对旧港宣慰司的也能说个所以然来,唯一让施奕文不舒服的,恐怕就是乱认“祖宗”了,只得暗自却在向心里对自家的祖先赔着罪,再怎么着,儿孙辈的也要想法先保住命不是!再说嘛,华夏儿女一家亲,更何况是同姓,三百年前是一家啊!
听这人说的是滴水不漏,殷正茂只觉得后背猛然一凉,顿时意识到了不妙。
“哦,那既是贡使,又为何沦落至此?”
这……心下稍一寻思,施奕文便直接答道。
“回公公话,在下所乘之船在数月前于海上遭遇倭寇,为保住贡品,在下只得只身逃离,费尽千辛万苦,方才保住些许贡品。”
好吧,这下也解释清有些东西的来源了。
“贡品?那现在贡品在那?”
………………………………
第104章 以牙还牙(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贡品!
有了贡品就肯定是贡使了!
汪新的急切,落在施奕文的眼里,他的心底冷笑,拳头微微一握,垂手道。
“回公公话,贡品目前尚在府内,由家人看管,在下实在是不知,到底为什么会惹来这场祸事,难道也是那贡品惹得祸?”
话时,施奕文抬头将目光投向殷正茂,目光中尽是道不尽的委屈,更多的却又是无奈,表面上看似委屈无奈的他心里却在冷笑着。
孙子!
你们想给老子扣个通倭的帽子,老子就给你按着劫贡的罪名!你们想让老子掉脑袋,老子就非得让你们全家来个满门抄斩!
比狠毒的话,咱也不差你更多少。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才是做人的道理
瞬间,汪新似乎明白了,这那里是什么倭寇头目,分明就是这有人想借倭寇之名,杀使劫贡!
这会汪新整个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现在他甚至不需要去考虑眼前这人是不是贡使,只要能够做实他的贡使身份,那就是大功一件。
可若是给眼前这个姓殷正茂的一个冤杀贡使、劫夺贡品的罪名,那……这件事可就闹大了!
闹大了好啊!
闹大了干爹那边还能忘了自己嘛!
心下这般思索着,汪新脸色猛然一变:
“好你个殷正茂,居然敢伙同他人,试图冤杀贡使、劫夺贡品!难道就不怕天地良心吗!”
突然的质问,让殷正茂不由的一怔,嘴角嚅动了一下。他立即意识到,自己此时的处境,若是不能说个所以然来,不定到时候这姓汪的非得弄他“杀使劫贡”,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后背顿时冒出一阵冷汗来,他立即思索着如何处置此事。
要是换成一般文官,恐怕早就惊慌不知所措了,可再怎么着殷正茂也是上过战场,杀过倭寇见过血的主,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
“哼哼,汪公公一开口,就把这么大一顶帽子扣在殷某的身上,当真不愧是东厂出来的,难怪最后会到南京来养老!”
殷正茂的话让汪新双眼猛睁,怒道。
“你、你、姓殷的……”
“汪公公,本官办理此案,是按兵部传来的公函办理,一应手续俱全,即便是有什么差池,那也是兵部的事情,与本官何干?至于杀使劫贡,要不是今日过程,本官又岂会知道他是贡使,况且……”
双眼盯着施奕文,殷正茂冷笑道。
“他不说自己是贡使,谁又知道,既然已经来天朝这么长时间,为何不见官禀报身份?诸多疑点实在是让人怀疑啊!”
历经多年官场的磨练,为官多年的殷正茂自然早就历练得滑不溜秋的,这个份量不过只是一掂,便知道这事极大,这个夹缝儿万万不能夹着自己!但是在撇开关系时,又不忘记提出疑问。
他这么一质疑,让汪新也有些担心的看着施奕文。
“回司寇话,非是在下不愿报官,而是有人告诉在下,暂时无须禀报,说是什么首辅告假还乡,朝中无人应事,所以让在下安心侯着,待时机成熟时,再禀报朝廷。在下初来天朝,实在是不知道天朝规矩,自然对他人言听计从。”
“这人是谁!”
别说汪新了,就连同殷正茂这会也是竖起了耳朵,他感觉自己似乎掉进了一个陷阱里,一开始他以为是赵恩惠想要收拾人,可却不曾想涉及到了贡品。而更让他恼火的是,赵恩惠居然是想借他的手劫贡!
“在下初来南京时无亲无故,能在此地落户全凭宋仁杰宋伯父的照料……”
随后朱明忠便一五一十的把他与宋家父子结识的过程说了出来,当然也提到了他们如何照顾自己,帮助他在南京落户。
“……在下实在是不知道,这户上的同名者,居然勾结倭寇,为倭寇所用啊。”
“哼哼,什么为倭寇所用!”
不等殷正茂说话,汪新就冷笑道。
“分明就是他宋家为你办了个假身份,先安抚住你,然后再假手他人,想要劫夺你身上的贡品,你实话说,那宋家是不是见过你带的贡品?”
“回公公,那贡品是要贡给皇帝的,就是借给我个胆子,那也是不能动的,不过在下确实送给宋仁杰一些天朝少见的稀罕物。”
“这就得了!殷司寇!”
汪新一拍大腿,看着殷正茂说道,
“现在这案子已经再清楚了不过,是宋家父子见物起意,勾结他人想要劫夺贡品,还请司寇立即派人去抓拿宋家父子。”
在汪新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施奕文的心里突然一阵五味杂阵,原本按他最初的计划,是不会牵涉到宋家的,可是……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施某不义了!
“这……”
听汪新让自己去宋家拿人,殷正茂反倒有些犹豫了,自己昨天可是刚收过宋家的礼,这事怎么办?
“殷司寇,这有什么为难的,难不成……”
“为难?这有什么为难的?只是本官尚有问题要问。”
说着,殷正茂又把目光一转,盯着施奕文问道。
“你既然是贡使,那有没有凭证?”
殷正茂的问题让汪新的眉头猛皱,不等施奕文回答,就说道。
“船都让倭寇给弄沉了,还有什么勘合?有什么凭证?司寇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对于汪新而言,他所需要的就抓住眼下的机会,若是趁着这个机会,把贡使往京城一送,再趁机办倒几个人,干爹一高兴,再有人与一旁为他说上一句话,岂不就能回到京城……
“公公所言诧异,这既然涉及到意图杀使劫贡,那就是人命关天的大案,仅仅只是空口无凭,本官又岂能认定此案?”
殷正茂的话音这边刚落,那边施奕文就说道。
“回司寇,在下有当年成祖皇帝册封先祖旧港宣慰司官印!”
什么!
殷正茂猛然坐起身来,大声问道。
“那现在官印在那?”
站在堂中的施奕文,回头往堂外看去,在看到吴才被拦在门外时,心下便松口气。
“回司寇,现在家人已经把官印带来了过来。”
………………………………
第105章 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