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开工厂-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空间里的机床制造,当然更多的零件需要游标卡尺等专业量具进行测量,这同样也是外界所欠缺的。
离开了纱厂之后,施奕文又去了一趟铁工厂,甚至特意去了学徒班,看着那些学图在那里学习机械原理,学习的都是简易机床知识,还有水轮驱动知识。
“也许应该开凤车、钳、刨、铣床的使用,还有机械等方面的课程,将来好在这里建立一个工业车间,用空间里的机器生产早期机床。”
施奕文自言自语道,他并不想把时间都浪费在从简易木铁机床制造铁质机床这个技术发展的过程,他更希望能够让这家铁工厂成为名副其实的铁工厂——一座利用水轮机驱动铁质机床,可以源源不断生产出标准工业产品的近代化工厂。
所以,他一直寻思着怎么利用空间里的那几十台机床,那里的机床不多,但是种类倒是挺齐全的,车、镗、钻、刨、铣床都有,以他们作为工业母机与另一个时空相比生产效率或许低的可笑,但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工厂却是逆天的存在。有了它们,以机器制造机器就成为可能。
“但,谁去教呢?”
施奕文叹息道,似乎除了自己,并没有合适的人选。
得了,回头整理教材吧。
就在这时,徐思源走过来先拱手行礼后,又施奕文说道。
“公子,你来的正,咱们厂子里碰到麻烦了。”
“麻烦?谁找咱们的麻烦?”
施奕文一愣,急声问道,难不成这地头蛇出来了,不知道我是堂堂锦衣卫同知吗?
随后徐思源的话,让施奕文傻了眼,这个麻烦不是其它,而是没原料了。
“公子,火药厂那边造火药的原料不够了。”
“你是说土硝?”
施奕文几乎本能的想到了土硝,凭过去读过的书看,似乎也就是土硝的来源最困难,毕竟中国并没有大的硝石矿,而这个时代欧洲各国更是用着什么粪田集硝的法子生产土硝。
“公子,瞧您的说,土硝是不缺,就是咱们没有朝廷的硝课,山东、河南一带都盛产土硝,那年没有几十万担的,那东西量足、价格也便宜,不愁买,咱们厂子里现在没有硫磺了。”
厂子里缺的东西,让施奕文不由一愣,诧异道。
“没有硫磺?这怎么会?”
“东家,这硫磺也就是造火药是最大宗,北直隶这边不产硫磺,因为用途少,王恭厂那边都是从河南等地买来的,咱们也是通过河南的商人运贩,不过一直以来硫磺的用量不大,所以他们运来的也不多,我算过按照火药厂的产量来算,咱们一年至少需要一千担硫磺,才能保证工厂的生产,可是,河南、湖广那边的商贩都说,最多只能保证的五百担,多了他们也没办法,除非咱们能等到明年,而且下一批最少要等两个月后,才能运过来,火药厂那边只能暂时停下来。”
弄了半天,施奕文才知道是怎么回来,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原来是落后的原料生产,制约了近代工厂的产量。
听着徐思源的话,施奕文的眼睛盯着厂子里的那几座“缸塔”,那附近的几棵树早就被薰的没了树叶,在铁工厂里就数这座酸厂污染最大,也许应该考虑一下搬出去,建一个更专业的制酸厂,而且就现在印刷量来说,也用不了那么多硝酸,可以调整一下设备,将产量调整一下。
“既然他们那里没有办法,那咱们就自己造。”
“自己造?公子的意思是?”
徐思源看着公子,诧异道。
“咱们自制硫磺?可京城附近有硫磺矿吗?”
“没有硫磺矿一样的可以制出硫磺来,磺是火中精,也就是把那制酸的设备调整一下的事情。没什么难的。”
其实获得硫磺并不一定需要从硫磺矿里开采,更何况中原一带本身就缺少天然的硫磺。而相比于开采硫磺矿用硫铁矿等原料制取硫磺更为简单,而且纯度更高。这种烧取硫磺的技术,早在汉代就已经被人掌握,当时中原一带开始从黑色含煤黄铁矿提取硫磺了,它的工艺:在土坯砌成的窑中,把矿石和煤炭垒叠起来,点火焙烧,其实就是以煤炭作为还原剂,硫蒸气通过煤炭后被还原,硫磺便从窑的顶部冷凝下来。
而现在工厂里本身就制酸,按施奕文的想法,自然可以调整生产流程,然后抽出部分产能制造硫磺。这应该很简单。
不过事实证明,事情并没有施奕文的想的那么简单,因为制酸需要增大风量,尽可能的脱硫,而炼磺则需要节制氧值,风量太大,否氧值过高,就会造成单质硫烧失,而且还牵涉到磺炉等一系列的问题,简单的尝试失败之后,施奕文还是不得不回到起点,重新建起了一座炼磺的土炉,正好也顺便把制酸厂也一并搬出了铁工厂。
从图书馆里找到了出了现成的土法制磺的设备资料,吸取上次的教训,施奕文把十吨的热装土炉缩小了几倍,产量降低的同时,土炉、磺炉的搭建自然也就更快了,不过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炼磺的土炉就开始装料生产。十天后,制酸厂生产的第一批毛磺从冷却室内扒出。
“硫磺就是这么炼出来的?”
看着工人们扒出的毛磺,徐思源诧异道。他没想到硫磺居然能“烧”出来,他那副模样,落在施奕文眼里,只让他微微一笑,对此他倒是见怪不怪,如果不是因为曾经见过烧制硫磺的,他自己也不知道,硫磺可以从硫铁矿里烧取出来,那怕这个技术是一个极为原始的技术。
“对,这只是毛磺,制火药还要需要进行精炼,提高纯度。”
………………………………
第180章 机械(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需要精炼的并不仅仅只是硫磺,更重要的是土硝,尽管那些土硝是山东、北直隶、河南等地的百姓,在成千上万平方公里的盐碱地上扫出后,辛苦熬制出来的,可它的纯度并不能满足制药需求。
即便是万历年间火药作坊对硝土和硫磺的提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然后才将其碾成粉末配制成成药。不过与王恭厂等地使用的先将土硝溶解后,加些明矾、广胶,再与萝卜同煮这样的提纯过程不同,施奕文是采用从草木灰中先提取灰霜,也就是碳酸钾,然后用它来沉淀清除土硝中的镁盐、钙盐和铁盐,这种效果更优于萝卜法,而很接近现代化学实验室中的方法。即便是如此,还会再过滤,再次重结晶以保证硝酸钾的纯度。
原料的纯度是保证火药威力的前提,而按施奕文在《火工品》杂志中找到的资料,甚至就连炭的品种也会对黑火药造成的影响。
每一次来到火药厂的时候,施奕文都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毕竟这里生产的“危化品”。
“应该不会爆炸吧。”
瞧着以水车驱动的原料捣磨机,将捣磨机下方的原料碾碎时,施奕文暗自嘀咕着,尽管他知道,这些水碓里正在碾捣的原料在没有混合时,根本就不可能有爆炸,可难免还是会有些担心。
“东家,您放心吧,咱们刚建火药厂的时候,就按照你说的,在混药车间外面打了一丈厚的防爆土坝子,有土坝子挡着,就是那边……反正力气是往上泄的,对咱们这边不会有任何影响。”
兴许是瞧见东家脸色有些不太正常,王启东在一旁轻声说道,他是厂子里从王恭厂挖来的制药能手,家里世代制药,从来不曾出过事。尽管这里的生产不同于手工生产,而且配方也不同,但是在生产安全上却是一样的。
“嗯,我想的不是这个。”
火药厂不能和工厂混在一起,这是最起码的安全常识。所以施奕文才会在试制了一批颗粒药后,就授意徐思源在离厂一里多的河边新建火药厂,专门生产火药。
默默的点点头,施奕文掩饰道。
“启东,咱们现在一年能出多少药?”
“东家,在王恭厂,咱生产全凭手工,捣药用是石臼,和药用的是木槽,可咱们这用的都是水车,咱们用水碓制料,就连药筛那也是水车带的,又用水车带和药的转鼓,然后用水车带的大石滚将和成的粉末放在碾磨上,滚压成药块,接着使用造粒缸将火药块制成大小均匀的药粒……即便到最后用还要用石炭制成的磨光机将药粒表面磨光填上火药粒上的气孔,瞧着工序是繁琐极了,可即便是这样,咱们厂里不到四十个工人,一天最少也要出五十担,如果原料够的,把这些的水碓换成石磨,用石磨磨药,一天两百担药都不是问题……”
与王恭厂的手工作坊不同,这里是以“先进”的工业设备制造的火药,以水力和机械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这种近代工厂的机械化生产,绝不是王恭厂所能相比的,它不仅提高了火药的威力,而且延长火药的贮存期。当然产量也是成倍的增加。
“那你算过,咱们一年生产多少火药吗?蓟门那边又需要多少吗?”
听着耳边水碓捣药时的声响,施奕文反问道。
“你刚才说换石磨,一天能生产200担,原料肯定没问题,单就是山东一个地方,一年就出三四十万担土硝,至于硫磺,咱们的磺厂再建几个新炉子,硫磺的产量也能上来,可……”
扭头看着王启东,施奕文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那么多火药要用在什么地方?”
东家的询问,让原本正准备大张旗鼓扩大药厂产量的王启东,突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里不是王恭厂,不是兵部的药坊,兵部的药坊一年出几万担火药,人家是有地方去,可这里呢?除了蓟门之外,根本就没地方去。
抿了抿嘴,施奕文的神情变得有些凝重,产能过剩的问题是刚刚面临的问题,不单火药厂有这样的问题,就连铁厂的产量也有些过剩了。先进的工业设备带来的产能增加,直接导致了这个局面。
这却是施奕文先前所料未及的。
从工厂回家的路上,坐在马车上的施奕文想了整整一路子,他的眉头紧蹙着,脑子里所思所想的只剩下一个问题——怎么把过剩的产品卖出去。
当天晚上,铁厂的徐思源、药厂王启东都来到了石台庄,在书房里头,除了吴才之外,刘裕,这位庄里的管事也一同到了书房。
“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厂子里不养闲人,这是做生意的根本,纱厂那边没问题,毕竟下游那边刘家父子联络着附近几家,正在建织布厂,短期内铁厂靠织布机、飞梭,再加上燧发枪,都不是问题,可是就长远来看,总是需要考虑一下的,今天请大家过来,就是商量一下这个事情。”
话一说完,施奕文就端起了茶杯,借着喝茶的空等着他们发表意义。
“公子所言甚是,虽说现在铁厂不愁活干,可我觉得,长久不了。”
徐思源首先打破沉默。
“毕竟,织布机也好,飞梭也罢,总有市场饱合的一天,而且这些东西技术简单,京中的能工巧匠众多,现在没人知道,是因为刘家父子的布庄还没挣到钱,等到他们挣到钱,卢沟布卖遍京城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办新厂,到那时,除了咱们城里的工匠肯定也会跟风造织布机、飞梭。至于“迅雷枪”,咱们总不能光靠它养着不是?况且,除了蓟门那边,其它地方买不买还是没影的事情,”
和蓟门那边一样,徐思源也喜欢称燧发枪为迅雷枪,因为这个名字听起来更威风,这也是铁工厂的习惯。作为铁工厂的主管,他自然清楚铁工厂的现实处境,火枪挣钱,但不一定能长久。
原本他就有这方面的担心,现在施奕文问了,自然是一一道出了他的想法。
………………………………
第181章 遇袭(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荐)
有徐思源开了头,其它人自然是各抒己见。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当然,也会提建议,在他们提建议的时候,本身就是抱着集思广议这个想法的施奕文只是默默的点着头。
终于,在众人各自发表看法之后,施奕文说道。
“现在也就是这以几个问题,首先是铁厂那边,生铁过剩,生产的铁卖不出去,除非咱们降价。”
将目光投向吴才,施奕文吩咐道。
“你明天写封信过去,告诉那边,生铁的价格先降一成,先看看情况再说。”
“是公子。”
在吴才应声后,施奕文看着徐思源问道。
“那铁厂那边,你有什么想法?”
“公子,我觉得铁厂生产马车应该不错,毕竟,马车要用到不少铁器,就是……”
看着公子,徐思源试探着问道。
“就是不知道咱们能不能造出轴承来,光靠公子从海外带过的肯定不够。”
马车一直都是想当不错的生意,不但戚继光看上了,甚至就连同施奕文的二轮有盖双座小马车,因为经常在京城内外跑,这种轻便、速度快的马车也引起不少人的兴趣,已经有不少人到车马行询问它的卖价了。
“嗯,这个嘛,可以试试。”
抿了下嘴唇,施奕文想了想。
“这种滚珠轴承造不出来,咱们可以先造圆柱轴承,不过这需要用上等的钢料,这个要想办法解决一下。”
在规划好铁厂的接下来的发展后,施奕文把目光投向王启东,问道。
“启东,你对药厂那边有什么想法?”
见公子问到了自己,王启东先沉思片刻,然后才慢条斯理的说道。
“公子,其实,您今天走后,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觉得,咱们的火药药力足,即便是蓟门那边不用咱们的也没问题,就说遵化铁厂那边,肯定要用不少铁矿石,这铁矿开采,普遍都是放炮采石,我去过唐县那边,那边的矿场采石,每次岂止上百斤,一放炮的时候,无不是天崩地裂、硝烟弥漫,咱们可以把火药卖到那里去,咱们的药力足,用药少,他们肯定愿意用咱们的。”
王启东的话让施奕文的眼前一亮,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我看行,不但可以卖到铁矿上,就是京西的那些煤矿,也可以卖给他们。矿山一直以来可都是用火药的大户,有铁矿和煤矿,我估计一年少说也得用个上万担火药。”
施奕文这边的话音刚落,那边王启东犹豫了一小会,才说道。
“公子,有所不知,遵化、唐县那边的铁矿开矿肯定用火药,可是京西的煤矿肯定不成,那些个煤窑普遍是都是以手镐刨煤,只有极少数好矿为黑火药落煤,况且即便是采出了煤,也不一定能运出来,毕竟矿都在山里头,从矿坑里头靠的是人拉筐,从山里往外运,靠的骡马驼煤,运煤难,煤运不出来,既便是多采了也没什么用。”
看着王启东,施奕文诧异道,
“你是说京西的煤运不出来?”
他之前还真没想过,煤开采了居然会运不出来?
可第二天,施奕文终于知道了煤为什么运不出来,坐在路边的茶摊上,他并没有喝茶,而是看着山路上那些赶着骡马把煤运下山的苦力。
“公子,你看京城用的煤都是这么运下来的,先是大盘商向矿场买煤之后,然后用骡子运出山,再运往通往京城的官道旁的煤厂,然后经由煤厂贩售给京城中的煤铺,最后再卖给城中千家百户。因此,这些煤厂都拥有车马队,山上至山下主要利用骡子,平地就要靠车马了。”
那边茶摊上坐着正歇气的几个煤黑子,瞧着施奕文一身锦衣华服的,只以为他是那家煤厂的少东家,其中的一位,便主动隔着桌子说道。
“这位老兄说错了,从山上下来,说是靠骡子,可实际上还是得靠我们这些煤黑子,骡子性倔,一个不留神,不定就连人带煤翻下山沟里了,离了我们,这煤无论如何,都运不出山的。”
“那是,全凭你们呢。弟兄几个辛苦了,一会这茶钱来的结。”
施奕文笑了笑,想探听消息,还是得从他们这里打听。
“哎呀,公子您客气了,您不知道,旁人瞧着我们运煤挣的几文钱,觉得的多,可这钱挣却是拿命换来的,骡子性子倔,一不留神连煤带人的就扯下山不说,就说山里头老虎啦、狼啦,都是要命的东西,房山那边不就有一个人,那倒霉的,刚娶了颜如玉的美娇娘,一黑一白,本想着生着大胖小子,可那曾想到,那个人前阵子在驮煤途中遇上猛虎,居然一命呜呼,喂了老虎,哎,煤黑乐,煤黑得妇偏如玉。煤黑苦,煤黑遇着西山虎。这命啊……”
那煤黑子一边说,一边可怜着那美娇娘成了寡妇,出人意料的是,他们谁都没有有去调侃那个成了寡妇的美娇娘,反倒是同情起那个素昧平生的煤黑子,同情起那个寡妇,毕竟,他们本身也就是煤黑子,指不定那天也会碰到相同的事情,自家的美娇娘一夜成了寡妇。
“公子,你要不要先歇口气,您是富贵人,和我们这些粗人不一样,我们早就习惯了这山路。”
上山的时候,李峰不时的问着身旁跟上山来的公子。先前就是他搭的话。
“不用,不觉得的累。”
出人意料的,施奕文发现穿越后自己的体能似乎非常不错,走了一个小时的山路,都没冒汗,也不觉得的累,这个发现倒是让他觉得颇为高兴。
“哎,辛苦点,累点算啥,挣点银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那才是舒坦。”
“李大哥,瞧你说的,万一要是碰着老虎了呢?”
“可不是一早出门黑夜回,赶着骡子来回赶,一不小心落到虎口里,可就完全了,咱完了不当紧,就是家里的婆娘们……哎……”
“哎,何止考虑,就是落石啦、大水啦,这些东西,样样都要人命啊……”
听着这几个煤黑子的叹息,施奕文看着他在蜿蜒的山路上,拉着骡子的辛苦,运煤出山的时候肯定更辛苦。对他们来说欢喜欢自然是回来时,妻子听到铃铛声,开门相迎时的欢迎,这可能是他们感到最窝心的时刻。但驮煤的路途,除了辛苦之外,有时风云莫测,可能碰上山崩或发大水,甚至遭遇凶猛的野兽,危险性是无处不在的。
上山的时候,施奕文会看着脚下运煤的山道,这些运煤的山道都是以石条或石板铺设,原本应该平整的石板而随着兽蹄不断踏压,日积月累,石道上甚至出现明显的蹄窝(1)。
若有所思的盯着那些蹄窝,施奕文抿了抿嘴,恰在这里,只听有人说道。
“哼哼,姓施的,咱们可是有阵子没见了!”……
(1)门头沟西山大路峰口庵段蹄窝深有数公分,都是几百年运煤下山的痕迹。
………………………………
第182章 人命如草(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看着突然出现在山道上的人,施奕文的心头一紧。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七八人的手中带着刀枪,而是因为拦路的人。
居然是老熟人!
不是强抢民女的赵公子!
他怎么会在这?
“少,少爷,你先走。”
一见碰到劫道的,刘裕急忙挡到施奕文的身前,然后又对身边的几个煤黑子说道。
“你们几个只要能助我护我家少爷周全,施家绝对不会亏待大家!”
那几个煤黑子一听,立即拿起防野兽的钢叉说道。
“嘿,瞧你说的,咱们一路过来,自然不能让外人笑话。”
手握钢叉的双眼盯着拦道的土匪说道。
“哥几个是那条道上的,这地方可容不得你们几位撒野!”
面对这些拿着钢叉的煤黑子,那些土匪只是嘿嘿一笑,然后便不再言语,显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倒是其中的赵鸣川冷冰冰的说道。
“施公子,不知施公子可还记得李某人。”
冷眼盯着施奕文,赵鸣川的目光里充满了恨意。双眼死死的盯着施奕文,他的心里是那个恨啊,就是眼前这人害的他家破人亡。
“姓施的,你没想到会有今天吧!”
“今个可真是冤家路窄了!”
真是冤家路窄?
施奕文很是怀疑,他更愿意相信是冤家找上门来的。
“少爷,快走……”
一见是旧仇找上门,刘裕急忙说道。
“想走,没那么容易!”
又有几人从山路下方围了过来。
“姓施的,你没想到会有今天吧!”
盯着施奕文,赵鸣川冷笑道。
“当年你害得赵某家破人亡,今天非得把你碎尸万断……”
在他说话的时候,施奕文打量着眼前的尸体,身前尽管有三个煤黑子拿着钢叉护着自己,但是,局势显然对自己不利。
对方多少人?
1、2、3……居然九个人,好家伙!
从南京寻仇寻到京城,这怨结得可真深啊。
现在两面都被包围,身后是悬崖,面前是峭壁,压根就没有逃的机会。
除了的赵鸣川之外,那八个土匪模样家伙,瞧着就是不是面善的人,他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戏谑的笑容,但是手中的刀枪却半端着,并没有因为局势占优而松懈。
“动手,杀了他们!”
为首一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