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开工厂-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哼,这菜市口有地痞横行,百姓怨声在道,顺天府就没有看到吗?”

    只是略微看了一眼,张居正的脸色一沉,出气也不匀了。

    “这件事情,看似都是小事,可却与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息息相关……”

    张居正又看了一会报纸,然后说道。

    “往后,每日把报纸也送我这里一份。”
………………………………

第219章名声在外(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过去往往这只是对读书人的抬举,但是现在一张报纸,确实可以让人知道天下的事情。

    甚至就是对于身为首辅的张居正来说,他也从《晨报》上知道了许多“新闻”,许多。

    “细微之处可解民生。”

    看着手中的报纸,张居正忍不住称赞道,恰在这时,报纸上的一篇广告映入他的眼帘。

    “水丰牌压水井,可打三丈深井,井费二两!”

    念着报纸上的广告,张居正忍不住惊讶道。

    “三丈深井!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天下的老百姓可不有福了。”

    惊诧之余,张居正正想要吩咐吏员照着广告去找这个水井时,却突然想到前阵子从真定府传来的消息。

    “一天成压水井百口……难道,就是这个压水井?”

    如果是一般地方上的消息,并不会这么快就摆到张居正的面前,可是真定府位于是近畿,而且现在真定一带大旱数月,所以他才会这么关注。

    “好像有一份保定巡抚的公文。”

    想到这,张居正就连忙翻了一下,果然有一份今天刚刚送到的公函,是保定巡抚辛自修的公函。

    看着公函上的内容,张居正的神情显得极为严肃,最后又把目光落到《压水井法》一书上,最后喃喃道。

    “这世间还真有这样的奇物?要是如此,那可是真是天下百姓之福了!”

    作为首辅的张居正,自然知道天下百姓饱受水旱之灾,相比于水灾,旱灾更是年年都有,尤其是北方,大旱小旱连续不断,北方百姓可谓是深受其苦,作为首辅的他并没有什么好的对策,顶多也就是让地方官厅开设粥厂罢了。

    想着先前在报纸上看到了那篇广告,张居正又一次拿出报纸来,看着报纸念念有词道。

    “卢沟铁工厂……又是这个卢沟铁工厂!”

    唇角轻扬,张居正自言自语道。

    “这施致远,倒是弄出了不少动静来。”

    口中念念有词的同时,张居正想了一下,喊来了马自强,待他刚一进层,就问道。

    “体乾,你可看了保定巡抚的公函?”

    “回首辅话,还没看过。”

    马自强如实的说道,那公函可没有送到他的案前。不过即便是如此,对于张居正,他也是极为感激的,因为他之所以能入阁,全赖的张居正两次推荐之功,其实早在万历三年的时候,马自强、申时行就与张四维一同被推荐过,去年,在张居正回乡葬父前,内阁中只有吕调阳、张四维二人,张居正疏请增加阁臣。第二次被举荐的他自然对张居正感激涕零。

    当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对其心生芥蒂。

    “那你先看看,”

    接过首辅递来的公函,马自强不过只是略微看了一眼,然后脸上就露出惊讶状,接着惊声说道。

    “首辅,要是果真如此的话,那可真是天下百姓之福了,古往今来掘井丈许不出水既是荒井,每每到大旱时,河道断流、水井干涸,这三丈深井即便是大旱之年,也能压出水来,可真是难得的很,我这就得给辛自修去信,请他给我留上一些井头,这等宝物,可不能由北直隶独享,陕西父老也需要很。”

    马自强是陕西人,也是有明一代,第一个入阁的陕西官员,他心里自然念叨着陕西的乡亲,毕竟,陕西也是经常闹旱灾。

    “这倒不急,现在这压水井在京城也有得卖,你要想帮陕西父老,直接买上一些就是了。”

    张居正笑着说道。

    “不过,我叫你过来,是想让你亲自去这个卢沟铁工厂看一下,辛自修确实是可靠之人,可是却不能冒然把这《压水井法》推行天下,所以,我想让你去与那个施奕文谈上一谈,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压水井。”

    与任何一个政客一样,张居正从《压水井法》里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让他能够笼络天下百姓的机会,百姓可以受益,而他可以从中得到名声。

    “施奕文,可是那位施同知?”

    从首辅那里得到答案后,马自强突然笑了起来,然后看着张居正说道。

    “首辅,说起来,我与施同知倒也有过一面之缘。”

    “哦?你们认识?”

    张居正有些好奇的问道。

    对于施奕文,因为他“贡使”的身份,受火者亚三的教训,他一直都没有去见他,甚至都不准他入朝,现在听说马自强见过他,自然也好奇了起来。

    “首辅可记得,去年我染疾病重一事?”

    马自强看着首辅问道。

    “这如何能不知道,体乾当时的情况可是凶险的很,就连太医也是束手无策。”

    张居正点头说道。

    当时他曾去马自强府上看过他,他的病情确实不乐观。

    “后来不是痊愈了嘛。”

    看着马自强,张居正诧异道。

    “难道说,是他治了你的病?”

    “确实。”

    点点头,马自强说道。

    “当时,我听说他是从外洋过来,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念头,去石台庄寻了他,不曾想,他几剂外洋药下来,我的病情缓和了,很快就痊愈了。”

    马自强并没有说,他之所知道施奕文会治病,是因为吕调阳的侄子提及,他叔叔的旧疾在南返途中机组巧合被施奕文医治。当时病急乱投医的他,连想都没想就直接上门拜访了。因为吕调阳与首辅之间的旧隙,他自然不方便。

    “这么说,你们之间认识?”

    “倒也谈不上认识。”

    马自强看着首辅如实说道。

    “上次,我去他那时,并没有告诉他我的身份,所以,于他来说,我也就是个无名老头罢了。”

    听马自强这么说,张居正点了点头,然后笑道。

    “这样也正好,这次你光明正大的过去,然后向他询问这《压水井法》尤其是压水井如何铸造、功效,人家既然救了你,那么这个人情,你必定要还的,你告诉他,若是这压水井当真有效,就许他将压水井行销天下,免征关卡税金,如此也好让天下百姓受益。”
………………………………

第220章 化肥(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这天上午,一辆两轮轻便马车来到了石台庄,现在庄子里的人已经不会再觉得这种在车后驾驶的双轮小马车是庄主独有,毕竟,这阵子京城但凡是达官显贵家里往往都有一辆这种速度快、且灵活非常的小马车。不过因为产量的关系,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排队。

    马车一驶进庄子,就径直停到了庄中那座三进大宅前,然后车夫下车扣了下门环,片刻后,门闪开了一道缝,然后一个年长的门房看了门外的人。

    “请问施公子在家吗?”

    看了眼车夫身后的老人,门房摇头说道。

    “不巧的很,我们家公子这些天在遵化的铁厂里。”

    “在遵化的铁厂?”

    马自强一听,便诧异道。

    “怎么去了那么远?”

    “回先生话,这阵子保定等地大旱,我们家铸的压水井供不应求,为了不让百姓受旱,公子特意去铁厂那边,以保证铁厂的出铁。”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听起来颇为高大上,即便是写到报纸上,也可以表明施奕文心在百姓,自然能落个好名声。

    坐上车后,在离开庄子时马自强不禁感叹道。

    “难得一片赤子之心……大成,去遵化在几天?”

    “回老爷,咱家的轻便马车快,最多也就是两日的功夫。”

    “那去咱们就去一趟遵化吧。”

    对于远在遵化的施奕文来说,他当然不知道,有一位内阁辅臣正乘着自家出的轻便马车往遵化赶着,这几天,他一直在铁厂里忙活着,忙活着改造炼焦炉,以便提取其中的粗氨水。

    过去对于炼焦副产品,除了煤焦油之外,如焦煤气中的氨气之类的副产品,往往都是直接排放,因为没有办法利用。而现在有意进军“化肥业”的施奕文,自然不会再座视那么多的“优质肥料”浪费,所以一来到铁厂就忙碌了起来。

    相比于年关那会,现在的遵化铁厂已经又建了一座高炉,每天铁厂上空都弥漫着黄黑色的烟雾,即有铁厂高炉的烟雾,也有炼焦炉排放的烟雾。而这几天,在炼焦炉的通气道上,多出了几根直径6寸的铸铁管,这些铁管是铁厂现铸的,向上伸长9尺左右,伸到用砖的垒好的放有水的冷却池内,在冷却池里安装有八根连接的细管,细管的一头连接粗管,一头伸出冷却放放出废气,在冷却池内管上,有一个小口接上细按,细管伸冷却池外,氨水溶解于水后就从管里流出来。

    在氨水流出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臭鸡蛋味,这味道只呛的徐光启连连皱眉。

    “这味道可真臭!”

    不但他觉得的臭,就连那些工人也呛得喘不气来,而施奕文呼吸着这熟悉的“化工味”,却显得颇为兴奋。尽管这些氨水的含氮量很低,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种工业生产是高污染的,而且也是低效的,毕竟氨水的含氮量太低,甚至还含有大量的焦油,严重超标。但是在这个时代,这却是能够制出来最好的化肥之一。

    “光启,就是这个味道,别小瞧了这个水,就是这个氨水加放炼磺时剩下的硫璜渣,就能得到硫酸氨,这可是上好的肥料,如果我估计的不错的,每百斤磺渣中可提出硫酸铵三十至四十斤。这些硫酸氨每亩地施用15斤左右,应该可以增加产量4成左右。”

    施奕文解释之余,显得有些得意,接着他就指挥起那些工人开始用土法生产“硫酸铵”了。这种硫酸铵的制作方法是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土法,是首先将硫磺炉渣煆烧氧化过滤,然后加入氨水,再经过浓缩、沉淀即成。生产的方法非常简单,而且原料都是铁厂与硫磺厂的废料。

    几个小时后,等到第一批充斥着呛人气味的土制硫酸铵制造出来的时候,尽管它的数量不多,但施奕文仍然显得颇为激动,他看着徐光启说道。

    “光启,你看,这……它是这个世界上第一包化肥!”

    在说话时,施奕文的语气显得有些激动。

    “有了化肥,一年两收就不再是传说,而且充足的肥料,可以让百姓的收成增加许多,就这么一小包化肥,就等于几万斤土肥。”

    这边他的话音刚落,就听身后传来一声惊讶。

    “几万斤土肥?是什么东西这般神奇?”

    循着话声,施奕文看到一个老人走了过来,那个人有点面熟,好像……给他看过病,可他叫什么来着?

    “致远。”

    走到施奕文面前,马自强揖手说道。

    “去年烦劳你给我治病时,还没有好好的谢你,说起来,实在是我的不是。”

    哦,是他。

    经他这么一提醒,施奕文才想起来,似乎去年自己刚到京城的时候,就是眼前的这个老人拿着一封信请自己看病。而最搞笑的是,施奕文都不知道写那封信的人姓什名什——就是在淮安时有一面之缘的那位。不曾想他自己好了,还介绍起病人来了。

    好家伙了,救了一个,又来一个。

    得,也就是肺炎而已,几粒阿奇就搞定了。他这找到了遵化,难不成又病了?这事还真惹上了。

    可问题是……他叫什么?

    “那个,老先生……”

    施奕文这边刚开口,那边马自强连忙解释道。

    “哎呀,上次来时匆忙,忘记介绍自己了,鄙姓马,名自强,字体乾……”

    听着马自强自我介绍,施奕文猛的愣住了。

    马自强!

    居然是他!

    他居然是马自强!

    尽管他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可来京城这么长时间,施奕文又岂不知道,马自强是当今辅臣,是张居正的亲信之一。

    乖乖,自己居然不明不白的救了一个阁老的命……

    “致远,上次若是不是你施以妙手,只恐怕我这身子是熬不过去年冬天的,这救命之恩,我可是一直记在心里的。”

    就在马自强出言道谢的时候,施奕文看着他好奇道。

    “马阁老,那去年你拿的那封信是谁写的?”
………………………………

第221章 旧恩(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至少有那么一瞬间,施奕文是处于惊愕中的。

    淮安碰到的那位是谁?

    吕调阳!

    另一位阁老……哦,致仕还乡的阁老——那也是阁老。

    自己居然一不小心救了两个阁老。

    “哎……”

    终于,良久的沉默之后,施奕文摇头之余,又看着马自强长叹道。

    “你们瞒得在下好苦啊!”

    这一声叹中,多少总有些不满。不过随即也释然了,毕竟,自己当时也没有问他们的身份,他们……下次总归还是要问一下的。

    “确实是我的错,我的错,在这给小友赔不是了。”

    马自强一边笑认着错,一边看着那堆粉粒状的东西岔开话题问道。

    “你刚才说,这些东西顶几万斤土肥?”

    心知对方是在岔开话题的施奕文,便配合着说道。

    “确实,可能还要更多一些,毕竟,这里有一百多斤。”

    “它可以用在田里?”

    “化肥也是肥料,只是与普通的土肥、粪肥不一样罢了。”

    有些东西是解释不清楚的,施奕文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化肥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可即便是如此,仍然惊得马自强瞠目结舌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居然是用废气、炉渣制造出来,这可真是,真匪夷所思、匪夷所思,若是当真像你说的那样,一亩只需要上个十几斤,就可以增产四分之一,那天下的百姓可就有福了,从此之后,就再没有饥食之忧了。”

    不等马自强说完,施奕文就直接了当的摇头道。

    “这不可能,天下的地太多,而化肥的产量太少,就现在的这里的产量,顶多也就十几万斤吧,……”

    现在不仅氨水的产量太低,而且硫磺渣的产量也很有限,所以硫酸铵的产量是极为有限的,不过想到正在开发的磷矿,施奕文笑着说道。

    “我正在制另一种肥料,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一年总能生产个几千万斤,到时候,总能让一些百姓能用上化肥。”

    闻言,原本有些失望的马自强又笑道。

    “那到时候,我可得替陕西的乡亲从你这寻上一些,到时候,还请致远多多照顾。”

    对此,施奕文只是微微一笑,即便是他有心,可想把化肥运到是陕西,也不一定够本,毕竟……交通是硬伤啊。运费高了,自然也就不够本了。

    离开了充满臭鸡蛋味的炼焦厂,施奕文与马自强来到了铁厂附近一处宅子里,相比于充斥着异味的铁厂,这里的环境好了许多。两人又聊了一会,马自强才聊到自己的来意。

    “……所以呢,我是奉首辅之命,特意来寻你的。”

    看着施奕文,马自强又特意解释道/

    “其实,我原本几次都想登门向你道谢,只是这些日子事情繁多,都给耽误了,却不曾想,你我再见,居然是因为公事,实在是失礼的很。”

    其实,在内心里马自强是承施奕文这个救命之恩的,但是他的内心也很纠结,因为他知道张居正的态度,因为“火者亚三”的关系,所以张居正对待施奕文也没多少好感。所以马自强一直纠结着,一边是救命之恩,一边是提携之情,两难啊!

    现在好了,有了首辅的话,自然也就好办了。可以光明正大的结交了。那份恩情,将来总有机会光明正大的还回去。

    “阁老客气。”

    施奕文摇了摇头,表面上看似平静的他,心里却是久久难以平静。

    张居正终于还是注意到了自己的存在!

    对于原本一直心存着闷声发大财的施奕文来说,他甚至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能让首辅注意到自己,这确实不是件易事。

    其实,换个角度想一下,这种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随着自己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总有一天,会与张居正发生接触。

    只是,现在的接触会不会早了点?

    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施奕文想到了他的那位布衣好友。将来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不过,让他觉得有些庆幸的是,至少,现在还不用与张居正直接接触。

    见施奕文沉默不语,马自强说道。

    “你别担心,朝廷让你献出压水井,首辅已经说了,要是压水井当真有效的话,就许你生产的压水井行销天下,不取分文税捐。”

    都没做过生意,受限于落后的交通,又怎么可能行销天下,笑了笑,施奕文说道。

    “这还要多谢首辅青睐,只是我从来就没有想过,靠压水井挣钱,那《压水井法》中,就有铸造压水井所需要的尺寸、材料,也就是生铁、牛皮,竹管而已,没有什么难的,地方上只要愿意,就可以组织工匠铸造,地方上的工匠也可以自行铸造,而且我还准备印上几千册《压水井法》,往各地发卖,让各地的工匠都能自铸压水井,以便让天下百姓尽快用上压水井,免去受旱之苦。”

    施奕文的回答,让马自强不禁称赞道。

    “致远拳拳赤子之心,实在是让我等汗颜。”

    其实,对于施奕文,马自强一直都很关注,从他大量招工“以工代赈”,让大量的流民免受饥饿起,在内心深处,对施奕文就一直是青睐有加,现在听他这么一说,自然更是觉得自己没人看错人。

    “赤子之心……”

    施奕文笑了笑,随口说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财是不需要取的。”

    随后在马自强的称赞中,施奕文向他仔细解释着“压水井”。对于这种活塞抽水机的原理,当然不需要解释太多,只需告诉他一些基本原理,并且用保定的事实,让他说明一下,甚至最后,施奕文还特意向他介绍道。

    “在铁厂里,就有几台新打的压水井,要是阁老有意的话,不妨去看一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施奕文这么一说,马自强又岂会拒绝,来到压水井边,看着施奕文轻易的压出水来,马自强也忍不住试了一下,看着在自己的手压下水顺着铁井口流出来,他最后又问道。

    “它真的有三丈深?”
………………………………

第222章 赤诚(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想要让他人信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拿事实说话。

    对于马自强的怀疑,施奕文并没有解释多少,而只是让人新打一口压水井,反正厂子里也需要。

    当马自强看到几根铁棍被拧进地下三丈深,然后又换上浸油的毛竹时,例主动问道。

    “这就是靠毛竹从地下抽水?”

    “是的,”

    施奕文点了点头,用毛竹作井管,这种简易竹管压水井,是70年代的“先进经验”,因为钢铁原料迓,所以人们就利用钢管井的原理,因地制宜地推广简易竹管压水井。

    “这毛竹最便宜,浸上油后,应该可以用上十年,其实最好的原料,还是用铁铸的镀锌管,可以用上几十年,只是……”

    冲着马自强笑了笑,施奕文有些无奈的说道。

    “百姓们不一定乐意再花几两银子,换上这种铁管。”

    “那也不一定,要是能用几十年的话,我想还是会有百姓愿意用铁管的。”

    马自强的话,让施奕文只是微微一笑,有人愿意,也只是少数一些人罢了。随后井匠们就下起了井管,然后固定井头,用油泥封粘井管井头,在他们倒水开始压井抽水时,前后不过只用了的半个时辰。

    看着井匠们轮流压着水井,盯着井口里流出的黄色泥水,马自强惊愕的半晌都说不出话来,沉默良久之后才问道。

    “这水一直都是这样的泥水?”

    “压上半天的水,差不多也就变清了,”

    施奕文的回答,让马自强沉默良久,最后已经年过六十的他,甚至主动替井匠压起井来,不停的压着水,看着井口流出的泥水慢慢的发生变化,从泥多水少到水多泥少,压着井,压着井,突然,马自强却有些失态的放声大哭起来。最后甚至不能自制的坐在井边,扶着那井哭了起来。

    见状,施奕文连忙走过去问道。

    “阁老为何如此?”

    哭得涕流满面的马自强,看着地上的水洼里的水,哭泣道。

    “我想起了我那可怜的兄弟啊,要是几十年前就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