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第三世-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薄情寡恩、必死无疑的伪朝廷卖命?将军扪心自问,你的付出值得吗?屈突通是你们的手下败将,更是隋朝的叛徒,如今却压在你头上作威作福,将军甘心吗?难道不觉得很屈辱吗?”

    沈光一连串的问题,让何潘仁眼中浮现出一丝不甘和屈辱。自从李秀宁出嫁以后,他这个胡人、这个盗贼受尽了冷落、受尽了白眼,现在连屈突通这个手下败将都压着他,号令着他,他真的受够了,但他的妻儿都在长安,如果投降了,自己的妻儿又该怎么办?

    沉默了半晌,何潘仁还是长长的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这些年确实是受够了!我也愿意为秦王这样的明主效力,只是我的妻儿都在长安,我不能失去他们。”

    沈光笑道:“将军尽管放心,我们在关中来去自如,自然也有办法将你亲人带到安全之处。假设真的失败了,‘将军’只需阵亡一段时间,你的亲人也不会受到丝毫伤害。”

    何潘仁霍地站起身,沈光的承诺已经让没有了后顾之忧,咬牙道:“非臣不忠,实乃是君王寡义!我何潘仁愿意为大隋秦王殿下效死!请沈将军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沈光喜道:“我们已经有三百名最精锐的士兵进入了蒲津关,而殿下的引五万大军在对岸等候我们的消息,只不过殿下希望兵不血刃夺取蒲津关罢了。”

    何潘仁惊出了一身冷汗,三百多名精锐士兵都进了蒲津关,自己降不降都没有意义,自己真是在鬼门关前走一遭了呢。他点了点头道:“有大隋三百锐士协助,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随即,紧急召集关中将校议事,表明了自己降隋的态度,有附和者,当然也有不同意的人,不过后者的下场非常可悲,被凶悍的尉迟恭一一击毙。李唐的将校在此凶威之下,人人求饶效忠

    当下敞开了蒲津关东门,杨侗率领四万五千铁骑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了蒲津关,然后河东郡四万守军也趁夜入关,至于李唐士兵,除了何潘仁的嫡系,余者尽数送到了河东城。

    杨侗对何潘仁勉励了一番,为了他的亲人考虑,也没有对他提出诈取其他城池的过分要求,何潘仁感激之余,却也提出了不与李唐交战的要求,如此要求显示出了他重义的超高品行,杨侗自无不允,对其更加欣赏了。

    这时!

    蒲津关官邸灯火通明,高坐首位的杨侗与军中大将议事,连河东郡守裴仁基也跑了过来。

    “殿下!”罗士信嘿嘿的笑道:“蒲津关已经到手了,咱们索性再去长安绕一圈,最好能把李渊老儿一举生擒。”

    “你以为我想不到吗?但是不行!”杨侗摇了摇头,“我们这次行动的目的有三个:一、关中是李渊立足之基,失去了关中,李渊和关陇权贵将如无根飘萍,哪怕他在南方开创再大的局面也恢复不了鼎盛之期,而他到了南方之后,会搅乱整个天下局势,各路诸侯越乱,我们的机会越大;二、李渊在荆州的地盘不大,失去关中之后,极有可能在巴蜀立足,而随着关陇权贵的大量涌入,必然会触及巴蜀世家大族的利益,他们斗得越厉害,世家大族的力量越小,为以后治理提供了便利;三、我们拿下关中之后,坐拥了整个北方,到时候,我们只用少量军力守住潼关、武关、散关和黄河天险,既可潜心发展,也可消灭突厥、李轨、吐谷浑,根除外患。于国内,则是坐观天下诸侯成败,此消彼长之下,以后一统天下也容易得多。总之,李渊存在的价值比死要强得多,我现在还需要当我的先锋!灭不得。”

    罗士信默默地点了点头。

    回答了罗士信的问题以后,杨侗考虑着蒲津关守将人选。

    蒲津关是关中的桥头堡,唐军若是知道失守,一定会拼命进来夺取,作为这个关键要塞的守将,先要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稳重性情,其次要有震得住唐军的名气和威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杨侗先想到的是尧君素,不过尧君素虽然稳重,且忠心耿耿,但是他没有独立作战过,以前一直在屈突通麾下效命,他的军事水准和优劣之处,恐怕早为屈突通摸得通透了。

    这样一来,裴仁基便成了唯一的最佳人选了,裴仁基是大隋老将,与屈突通是同时代的名将,无论是权谋兵法都是上佳人选,他早已过了冲动的年华,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杨侗心念至此,便说道:“蒲津关就交给裴将军了,冲锋陷阵这种事情就交给我们这些小辈来玩吧。有您坐镇后方,我等也可以放心在前方作战。”

    裴仁基乐呵呵的抱拳道:“多谢殿下信任,老臣一定为大军稳住这个堡垒。”

    “尧将军,河东郡就交给你了。”河东郡是战略重地,裴仁基到了蒲津关以后,也需要有稳重之将坐镇,尧君素当了几年的河东郡丞,对之熟悉得很,或许能力有些不足,但是在他西边是裴仁基,东边河内郡的杨善会也是一个文武双全、足智多谋之辈,有他们两人夹着,河东郡怎么都不会出事,而且王世充也没那个熊心豹子胆招惹大隋。

    “喏!”尧君素恭敬的应了下来,他虽有些不想缺席这场大战,但也知道后方必须有人守,杨侗交给他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顶点


………………………………

第284章:为师教你做人

    西平郡湟水县,位于湟水北岸,这一段河流比较湍急,是湟水县城天然的护城河,但那是以前,自从大灾席卷了整个天下以后,湟水的水位下降严重,昔日浩浩荡荡东流的河水早已不见,只剩一个苍白的河滩裸露在人们面前。

    梁洛仁于化隆县城归降之后,李世民麾下众将纷纷请求着攻打湟水县。

    李世民明白众将的心思,随着梁洛仁的归降,只剩孤城一座的‘梁师都’实则已经陷入了绝境,不管是生擒或是杀死‘梁师都’都是大功一件。经过一番斟酌,他把这个功劳给了心腹爱将侯君集。

    侯君集大喜过望,喜滋滋的带领三万唐军直扑湟水县而来,从化隆到湟水约有两百八十余里路程,若是骑兵也要两天一夜的时间,可是没有马源的唐军组建不了大量的骑兵,李世民能凑到的也就两万骑兵而已,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将宝贵的一万骑兵分给了侯君集。

    侯君集尽管立功心切,但他对于行军的速度拿捏得极为到位,酉时末,也就是下午六点左右,他就已经到了八十里外的拔延山,只不过如今日照时间长,若是继续行军的话,还可以再走一个半时辰左右。

    但是领兵作战,行军速度的拿捏非常关键。若单纯的一味求快,士兵掉队丢掉士气不说,到了指定地点也将成为没有力气作战的待宰羔羊。可如果一味在意兵卒体质的话,等到前线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作为一个出色的将领,对兵事必须要有全方位的了解,如何在保存兵卒有一战之力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赶到战场,是一门极深学问。

    此时此刻,侯君集对行军的速度拿捏的极为精准,不但给兵卒足够休息时间,还准时的抵达了目的地。

    这一点,不是一般将领能够做得到。

    不过尽管侯君集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的,但心中却焦虑之极,担心化隆城投降的消息传到湟水后,给他留下空城一座。这时一名校尉上前道:“将军,前方是拔延林,是继续前进还是就地休息?”

    “拔延林?”侯君集一愣而问。

    校尉见侯君集不知,便解释道:“拔延林东北方向是一座延绵两百多里的大森林,森林对面就是湟水县的地界,有不少村子分布在湟水两岸。”

    侯君集心头一动,连忙问道:“有近道可以直穿拔延林吗?”

    “有一条便道可行,不过这是一条溪流冲刷形成的谷道,如今已干涸了,不过却也比较难走,而且此道悠长,阳光难以射入,两旁全是高山丛林,最适合伏击。如果走这里的话,会不会太冒险了?”校尉有些犹豫的看着侯君集。

    “行军作战哪能不冒险,不冒险又哪天的建功立业的机会?梁师都如今已经快玩完了,顶多只有六千兵力,他还敢出城作战不成?若是梁师都察觉而逃了,我有何颜面回去面对晋王?”

    侯君集心中忽然热切了起来,在唐朝众将之中是一个异类,他性子暴烈、武艺高强、擅打硬仗,摧凶克敌,所向披靡,按道理说,他这样的作战风格,理应归于无脑的猛将之列,但是他侯君集偏偏足智多谋,领兵打仗非常厉害,出谋划策也相当了得。在这两方面都有极大的建树,所以深得李世民的器重,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高傲,瞧不起别人,有点类似于三国时期的魏延,与大家一起时,总是格格不入。

    李世民对他有知遇之恩,现在又力排众议的给他这么一个立功的机会,若是到手的功劳都丢了,那他侯君集又有什么脸面去面对李世民?

    想到这里,侯君集立即对身边的诸多将校下令道:“大军立即穿过拔延林到北方去,今晚我们拿下湟水。”

    “喏!”

    侯君集的命令层层下达,三万唐军加快了速度,沿着拔延林向北方的湟水县疾行。

    不到半个时辰,侯君集统率的三万唐军赶到了河谷转弯处,他们折道向东,向丛林深处而去。

    听说再两个时辰就可以穿过拔延林,于子时左右到达湟水县对岸,侯君集愈加兴奋了起来,继续率领三万士兵向一处山谷深处疾行。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统率大军进入山谷不到半个时辰左右,谢映登率领八千名大隋骑兵衔尾追到了谷口,在山谷口等待的三十名隋军斥候,是李靖留在这里的接应人。

    一名校尉催马上前施礼道:“启禀谢将军,唐军不出李都督的意料,进入了山谷已有半个时辰。”

    谢映登点了点头,回头喝令道:“一半人上山,一半人跟我进追进去!”

    说到这里,谢映登对于李靖的远虑产生了无限景仰。

    以李靖为首的西路军从会宁郡进入过武威,进入了西平郡,当段德操介绍到这里的地形时,李靖立即断定的说道:“拔延林河谷是化隆县城到达湟水最快之途径,李世民尚不知梁师都已死,更不知西平已属我大隋,再加上支援化隆的军队六次诈败,他对湟水县最后的守军的战力已经不会放在了心上,为了迅速拿下防卫力量不足的湟水城,他派来的大将必走拔延谷道,而湟水军队给李世民的印象只有万人左右,又有梁洛仁的印证,他一定以为这是一支战力不足、士气萎靡的军队,所以他派遣的军队不会高于三万,这支军队一旦进入拔延谷,我军可以全歼此部,斩断李世民三成战力。”

    谢映登听得是半信半疑,可是事实现在摆在眼前时,谢映登对李靖的精准推断是敬佩万分。

    命令传达,隋军立即分兵两路,一路跟随谢映登进入山谷,另一路则扛着四千桶火油弃马登上山坡,沿着山谷边缘边向山顶攀去。

    山谷长约二十里左右,由于河水干涸,且河床还算平坦,只需一个多时辰便能走出山谷了,三万隋军在谷中列队而行,直接延绵了数里长,此时谷内十分幽暗,军队大约走出十里路后,前方士兵忽然一片喧哗,大声的嚷嚷了起来。

    “何事喧哗?”侯君集上前问道。

    “将军,不好了,前方道路被无数大石封死,我们根本过不去了!”

    “什么?”侯君集赫然色变,他催马向前奔去,果见前方狭窄处被数十块巨石死死堵住,堆得足有两丈多高,将前进的道路封得严严实实,人或许是可以攀爬过去,但战马是无论如何都过了的。

    侯君集心中涌出不祥的恐惧之感,立刻大声喝令道:“后军为前军,沿原路撤退,快撤退!”

    话音未落,头顶上传来一阵轰隆隆巨响,唐军一抬头,只见密集石头、木柴和油罐从山上向他们头顶砸了下来。接着是漫天火箭倾泄而下。

    “抛弃战马和长兵,随我冲上山去。”侯君集惊得胆寒心颤,当机立断的纵身下马,手持模刀,率领亲卫军朝斜城上攀爬而去。

    而在火箭的引燃下,烈火迅速燃烧,由于缺水而干枯的丛林迅速被引燃,汹涌火焰吞噬了整条谷道。

    山谷内,唐军哭爹喊娘,汹涌烈火中,受到惊吓的一万多匹战马四下狂奔,无情的撞击践踏挤作一团的唐军,刹那之间马嘶和惨叫汇成了一曲惨绝人寰的悲歌。唐军在大火之中如无头苍蝇到处乱窜,空气中弥漫着肉香和焦臭味道。

    一个时辰后,熊熊大火已经吞没了整个拔延谷,而三万唐军除了随着侯君集冲向山岭,杀出一条血路的四百多万精锐,余者尽数化为焦炭和灰烬。

    兵书上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看似简单,但却包含着极为深奥的哲理。

    知己就是让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想着招惹自己惹不起的强敌,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自知之明,或是为了面子,或是习惯使然,犯下了兵家大忌。

    知己难,知彼更难。

    敌方有多少军粮、有多少兵力、装备又如何、士气如何等等这些……是一员战将所要了解的最基本最低级的常识,这一步,只要多派斥候就能知道。

    高一层的‘知彼’,则是要了解敌军主将的背景、经历、作战风格,则是中等层次的‘知彼’,这一层次需要主将事先做好功课,需要情报人员事先调查清楚,难度比较大。

    更高一层的‘知彼’则是要清楚对方主将当下处境中,表现出来的心思,并根据对方主将的处境和心思来判断他会采取的作战策略,当然了,这种境界的‘知彼’风险很大,如何针而对之,就需要己方主将的魄力来决断了,但风险和收益都很高,具有五五胜算的豪赌性质。

    李靖主导的这一次袭击无疑是高层次的知己知彼,他知道自己的实力,也知道自己占据着出其不意的优势。

    在‘知己’的前提下。他成功的抓住了对方最大的一个弱点:唐军还不知道湟水县城已经落到了大隋之手,更不知道自己的敌人已经从弱小的梁师都换成了强大的大隋。

    在这种完全不‘知彼’的情况下,唐军主将以为湟水只有士气不高的弱旅,从而错误的判断对方不会出城决战,为了防止对方逃窜,必然想尽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湟水城。而拔延谷道无疑是对方之首选之路。

    与之相对的侯君集连自己的敌人是谁都不知道,吃此大亏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这不能说是侯君集的失误,责任理应由唐朝的情报担负,因为换作任何一员将领也会作出和他一样的选择。

    历史上的这一对军神师徒,因为杨侗的到来走向了彻底的对立,两人的第一次相遇,是身为‘师父’的李靖便给‘徒弟’狠狠的上了一堂课,而师父收取的教学费用则是三万唐军的性命。

    经此一役,隋军正式化暗为明,从幕后走向前台,向李唐王朝展示了睥睨的锋芒。

    ……

    (感谢各位打赏的书友…希望更多书友把月票、推荐票砸向本书!本书的订阅很不理想,不足收藏的二十分之一,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正版,如果有订阅率有收藏率的十分之一的订阅就满足了。。)

    顶点


………………………………

第285章:有舍有得

    一夜过后,在西平郡化隆县城的官邸内,烧成光头的侯君集带着一脸的血泡跪在地上,李世民坐在主位之上,脸色铁青一片,魁梧的身子在微微颤抖着,下方的文武也是一脸的震惊,有些人的脸上甚至浮现着丝丝恐惧之色。

    拔延谷一把大火,三万唐军精锐全军覆没,主将侯君集也被烧成了一副鬼模样,身上的无数箭孔尤在浸着鲜血,如此凄惨之相,可见当时之惨烈,人人都知道,侯君集是在鬼门关前捡了一条命回来的。

    只是这一战,毁了唐军近四成的力量啊。

    “好一个奸诈杨侗,一把大火居然毁掉我三万大军,此仇不报,我李世民誓不为人。”听完了侯君集的汇报,李世民愤怒无比的把面前的案桌一脚踹翻,脸上带着浓浓的心疼之色,整整三万精锐大军,就这样没了,这其中,还有一万多匹宝贵的战马。

    “末将有负殿下重托,折损我大唐三万精锐,本该自刎谢罪!但为了让殿下知晓隋军来袭,所以末将苟活至今!恳请殿下赐罪将死罪。”侯君集瞳孔一缩,将自己的佩刀高高举过头顶,眼眶当中露出了隐藏不住的仇恨和不甘!

    “君集,别说了!”李世民猛的一挥手,阻止了侯君集,长长的吐出一口闷气,沉声道:“这是我的错,是我不明军情、自以为是……导致君集中了隋军奸计,是我害了大唐三万大军,要追究起来也是我这个主帅的责任,与君集没有半点关系……来人,扶君集军医处治疗伤口。”

    不得不说,李世民这份担当一切的霸气,着实令人感佩交集。

    “罪将侯君集,叩谢殿下不罪之恩!”侯君集重得的磕了几个响头,眼中露出了浓浓的感激之色,说起来他的确败得很冤,但三万大军毕竟是在他手上失去的,身为主将的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如今,李世民将一切罪责都揽了过去,这令侯君集又如何不感恩在心?

    “好生养伤!别想太多了。”李世民温声安抚。

    “喏!”侯君集一口气松懈下来,失血过多的他,只感到头晕目眩,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最后被几名侍卫抬了下去。

    李世民好不容易缓过心神,一双锐利的目光在诸多文武身上扫了一遍,最后恶狠狠的盯着一名面色惨白、簌簌发抖的将领,语若冰冷的说道:“潘仁主管情报的斥候营不力、不作为,才令三万精锐葬身火海,若非是君集拼死回报,我等还被蒙在鼓里!来人,将潘仁枭首示众。”

    “喏!”

    几名侍卫快步上前,将吓瘫了的潘仁押了出去,不到片刻,外面传来了一声惨号。

    “戴胄!我任命你为斥候营主将!立即广布斥候,打探隋军动向。”李世民下达了任命。

    “喏!”一名武将快步而去。

    “隋军显然是从武威郡进入西平,趁我们不备打了下湟水,然后打了君集一个措手不及。”李世民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不再追究已经发生的事情。

    “不错,隋军阴险狡诈,在后面捡便宜是他们惯用的伎俩。”殷开山苦笑一声,接着说道:“朝廷才决定对雍北用兵,兵力尚未整顿,隋军就杀了过来,这绝对是预谋已久的一次军事行动。隋朝内无内忧、外无外患,极有可能与我大唐进行殊死决战。卑职以为殿下首要任务是向关中示警,其次把柴绍将军从西海召回,同时将屯田兵集中起来,以应对不知数目的隋军。还有就是,陇西襄武县是我军的粮食重地,也必须派大军坐镇,一旦襄武若是失守,我军大势去矣。”

    “先生言之极是!”李世民从善如流,一一吩咐了下去。

    这时,李世民见梁洛仁欲言以止,笑着说道:“现在是一家人了,梁将军有话但说无妨。”

    “喏!”

    梁洛仁鼓起勇气道:“启禀殿下,化隆县已经残破不堪,内无余粮、守城器械也已耗尽,若是隋军大举来攻,亦或是团团围困,我军又该如何?”

    众将面色顿时一白,担忧的望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蓦地站起身,梁洛仁的话他令他想起了化隆城的现状,他惊得声音都变了,当机立断道:“快,令柴绍和浇河郡屯田军火速撤到水池县!我部也立即往东撤离。”

    李世民差点吐血了,这道命令一下,意味着西平、浇河二郡白白送给了隋军,但这二郡无存粮可守,与其被隋军逐个击破,不如集重兵于一处,与隋军进行大规模决战,而且远离大军的陇西这个后勤基地,只有一万守军,若是隋朝从会宁郡攻向陇西,那就全完了。

    李世民和他的父亲李渊不一样,他是个务实的人,不会盲目的视地盘为至高一切,有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务实思想

    “就这么把西平、浇河丢了?”刘弘基遗憾道。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只有军队在,我大唐就有有机会收复整个雍北,战术一道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保住我军有生力量,才是王道。”李世民叹息了一声,神色狠辣的吩咐道:“立即吩咐下去,全军撤离。”

    “喏!”

    众将迅速离开。

    “梁将军,多亏你的提醒,免去了我军有更多损失!你的功劳,我一定会上报父皇。”李世民向梁洛仁温声道。

    “多谢殿下!”

    梁洛仁行了一礼,虽说自己的建议包藏祸心,但是对于李世民的决定也非常佩服。放弃自己辛辛苦苦打来的城池,说起来简单,却不是一般人下得决心的,因为放弃,意味着以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行军不到半个时辰,有斥候急报:“殿下,金城守军传来紧急消息,李靖率领八万骑兵大军杀向化隆,离此不足百里;武威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